佛法的運用和禪法的修行,
就是要使我們生活得更平安。
身心安定,好運自然來!
「智慧財」與「功德財」
過年期間,大家見面都會說「恭喜發財」,發什麼財呢?一是「智慧財」,一是「功德財」。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多念佛,這是功德財。在功德之中,其實也含有智慧。「智慧財」能夠化解自己的煩惱,有智慧的人,有錢也歡喜,沒有錢也歡喜。沒有智慧的人,即使有錢也不會歡喜,那就很苦。人人都希望發財,但若失去快樂,那就沒有意義。
聖嚴師父祝福我們,自己要許一個新希望,想想今年要做什麼?每一個人都要許一個可以實踐的願望。世間人說「自助而後人助」,佛法說「種福而有福,培福就有福」。如何種福、培福?就要許願,並且要確實地實踐。
隨時安心、隨念安心、隨遇安心,幸福無所不在!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只要心平安,身就自在!
用簡單快樂的環保新生活,守護我們的美好世界。
心靈環保——安己安人,希望無限。
禮儀環保——互信互助,溫暖關懷。
生活環保——知足常樂,找回幸福。
自然環保——保護地球,珍惜淨土。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章節試閱
自信度過每一天
人生在世,常常會毫無緣由地在心裡產生一種不平衡和不安全,茫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或現在?這就是恐懼和焦慮。
恐懼和焦慮的起因,多半是因為自信心不足,也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條件、能力、位置和立場,所以對於未來充滿著不安。想要徹底消除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並不容易,《心經》曾提到:「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要遠離恐怖,必須做到「五蘊皆空」才行。所謂五蘊皆空,就是把我們的身心世界通通都當作是空的。此時,我們身心世界的環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用擔心今天出門會不會發生事情;即使發生事情也無妨,因為沒有恐懼和焦慮,就能時時刻刻活在平安之中。
然而想要掌握自己的身心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我們的身體並不受我們的指揮,什麼時候頭痛或打噴嚏,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常常要別人保重,結果自己馬上就打了一個噴嚏;希望別人不要感冒,結果自己反而感冒,這都是經常看到、發生的事。這也表示我們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平安,真正平安的世界並不在我們這個地方,如何能夠祈求平安呢?如果有可能的話,那一定得像佛菩薩一樣,像觀自在菩薩能夠把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身心世界看空,因為唯有這個大智慧,才能夠真正平安。
至於我們普通的人,如何能夠平安?我就常常告訴自己,沒有什麼好怕的,因為怕也沒有用。只能把想得到可能會發生的事,預先做準備,也就是所謂的「未雨綢繆」。不過,即使已經準備好了,都還可能會有突發狀況出現,不是常常聽到「跌破眼鏡」或是「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嗎?這是形容一些自己預想不到的事,既然不是預想得到的事,怕也沒有用。因為恐懼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會令人疑神疑鬼、神經兮兮,這樣一來,每天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所以,對於無常的現實,只要能夠未雨綢繆,盡量清楚明白自己的處境以後,就不要再把心力用在擔心、害怕上。因為恐懼既然沒有用,那又何必恐懼呢?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我們經常因為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生氣。曾經有人告訴我,有一次當他正在氣頭上時,因為忽然想起我說過的兩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涼的甘霖澆息了一樣,同時也讓他看到自己待人不夠慈悲,沒有智慧,所以覺得非常慚愧。
我之所以提出這兩句話,是因為佛教本來就主張以慈悲度眾生,既然要度眾生,怎麼還會有敵人呢?當一切眾生都是自己要度化、結緣的對象,當然就不可能把他們視為敵人了。
「敵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譬如情場有情敵、商場有商敵、戰場有軍敵、政壇有政敵,甚至同事之間,有時候為了要爭取較好的職位,彼此競相表現,希望自己表現最好,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而形成敵對的狀態。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說是弱點。
既然知道人性的這項弱點,就要調整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首先要原諒人、同情人、包容人;也就是說,對於不如自己的人,應該包容;比自己好的人,則要向他學習。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學習、互為師友,不但自己能夠得到成長,對方也會成長。
可惜的是,很多人想不通這一點,無論如何想到的都是自己,不知道替別人著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放過他,不如自己的人更是欲除之而後快。如此,好的不要,壞的也不要,最後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一個,這就是不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一體地對待別人。
慈悲的對象,除了慈悲別人,也要慈悲自己。因為不慈悲自己,會讓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諒自己,於是就傷害自己。其實做錯事,改過就好,若是不斷責罰自己,就會一直陷在痛苦之中,這就是對自己不慈悲了。對別人也是一樣,如果態度不慈悲,可能就會一再地傷害他人。
「智慧不起煩惱」這句話,則是讓人不起煩惱的方法。人在煩惱中糾纏可說是最痛苦的事,因為煩惱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運用佛法的空觀智慧,有了空觀的智慧,煩惱自然就沒有了。
如果說煩惱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燈,當明燈照破黑暗時,黑暗就不見了,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其實,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為沒有明燈,所以才會黑暗。同樣地,煩惱本來是不存在的,只因為沒有智慧,觀念上還會顛倒錯亂,才會產生衝突、矛盾和掙扎。
曾經有人類學家研究指出,人類最初都來自於非洲,且出於同一脈血源。如果從這個推論來看,正好與佛法所說「眾生平等」的觀點相通。不過人類是不是真的都出自同源,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人類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態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類彼此之間便應該守望相助、唇齒相依,能夠這樣想的話,不但對自己有益,對別人也有益;而對別人有益,便是對自己有益,這就是推己及人的結果,如此一來也就沒有所謂的敵人了,沒有敵人,就是智慧。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關懷」與「包容」很類似,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不同。「關懷」是指單向對別人付出關心,不一定能夠包容;如果能進一步把心胸敞開、接受他人,才是「包容」。
包容,就是要為對方著想,設身處地地將他人當成自己來看待,也就是感同身受:當別人成功時,等於我自己成功,我願意為他讚歎、欣賞、歡喜;當別人誤會、批評、打擊、折磨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時,不但要諒解他,還要進一步為他設想。
我們也不妨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他為什麼會打擊我、批評我呢?」可能他有他的立場、有他的原因,如果這些原因消失了,或許他便不會站在這樣的立場,也不會再這樣對付我了。例如,狗一定是為主人效忠的,所以狗在主人面前咬別人、吠別人時,都應該被諒解,因為牠是不得已的,牠一定要與主人站在同一陣線上。狗為了保護主人而吠人,並不表示這隻狗是可惡的,而是牠所站立場的緣故。
包容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別人並沒有打擊或傷害你,只是對方能力比較強,如果你能欣賞他的長處,真心讚歎、尊敬對方,那就是包容。所謂「見賢思齊」,如果真能如此,你將來也會成為一個賢者。
第二個層次,對方站在敵對的立場,用明槍暗箭等方式來對付你,在這種情形下,要包容他自然比第一個層次還難。
第三個層次是最困難的。你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但是他不僅不知感恩圖報,還恩將仇報,在這種情形下還要包容對方,那的確是難上加難的事。
一般人大多只能做到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大概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第三個層次。所以,真正的包容是相當不容易的,內心要接納一個異己,就像眼裡要容下一粒沙子般困難。所謂異己,就是立場與自己不同的人,或是競爭者。
一般人在彼此對立的情況下,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強勁的對手時,就算對方不一定會打擊你,你也會因為對方讓自己相形遜色,而有妒嫉、打擊、中傷對方等排拒的反應。其實,如果能尊重、讚歎對方,反而能表現出「英雄惜英雄」的度量;只不過,要做到這樣相當不簡單。
包容雖然很難做到,但是包容對於淨化心靈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包容他人,心量便能無限寬廣,不再以自己的利益為主要考量。如果凡事都能為他人設想,自我中心就會少一點,也會少一點痛苦、少一點煩惱。所以,包容心不但是一種修養,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享受。
自信度過每一天
人生在世,常常會毫無緣由地在心裡產生一種不平衡和不安全,茫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或現在?這就是恐懼和焦慮。
恐懼和焦慮的起因,多半是因為自信心不足,也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條件、能力、位置和立場,所以對於未來充滿著不安。想要徹底消除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並不容易,《心經》曾提到:「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要遠離恐怖,必須做到「五蘊皆空」才行。所謂五蘊皆空,就是把我們的身心世界通通都當作是空的。此時,我們身心世界的環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用擔心今天出門會不會發生事...
作者序
編者序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生活失序,人人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恢復平安自在的生活,成為了所有人的共同心願,也真正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一家的地球村。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聖嚴法師說:「為了平安,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有危機的警覺,但不能變成恐懼感。危機感和恐懼感並不一樣,在恐懼的狀態中,很容易發生危險;但在危機感之中,對未來所可能發生的問題,都有所思考與準備,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危險,自然能夠常保平安。」能未雨綢繆,隨機應變,就能心安平安,和諧自在。
危機就是轉機,因此因緣讓大家可以一起思考:如何修復地球的健康?如何改變欲壑難填的不安生活?如何找回人與人間的關懷信賴?改變未來的關鍵就是現在,從心改變現在的生活態度與習慣,欲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
二○二一年法鼓山以「平安自在──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智慧心安己,處處得自在。」為年度主題,希望大家平安共度世界難關。法鼓文化編輯部特別從聖嚴法師的著作,精選關於四種環保的開示,從自安安人、利他互助、簡單生活到環境保護,讓大家能以全新的環保生活: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共同守護幸福世界和未來希望。
環保要從內心做起,首先以「心靈環保」的智慧安心,以心轉境,面對逆境正面解讀,處於順境則逆向思考,從心改變命運。以「禮儀環保」的感恩尊重,互信互助,和諧相處,共建慈悲善解的社會。
以「生活環保」實現簡單生活之道,即是幸福之道,培福有福。以「自然環保」種下一片人間淨土,珍惜自然環境和物質資源,便是守護自己的美好生活世界。
內心能平安,生活就自在。生活愈簡單,身心愈自在,地球愈健康,世界愈平安!(法鼓文化編輯部)
編者序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生活失序,人人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恢復平安自在的生活,成為了所有人的共同心願,也真正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一家的地球村。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聖嚴法師說:「為了平安,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有危機的警覺,但不能變成恐懼感。危機感和恐懼感並不一樣,在恐懼的狀態中,很容易發生危險;但在危機感之中,對未來所可能發生的問題,都有所思考與準備,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危險,自然能夠常保平安。」能未雨綢繆,隨機應變,就能心安平安,和諧自在。
危機就是轉機,因此因緣讓大家可以一起思考:如何修復地球...
目錄
編者序
一、 真正的平安
心安平安,和喜自在
危機感 希望心
從心改變命和運
自信度過每一天
做身心的主人
將心靈環保推向世界
大悲心起
二、互助互信萬事和
二十一世紀的禮儀與生活
自己轉變,世界就改變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家和萬事興
如何與同事互相支持、分擔?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三、簡單生活真自在
惜福有福的生活環保
少欲知足真快樂
需要與想要
不浪費的簡樸美德
名利只是暫時擁有
四、珍惜美好的淨土
大地觀
保護地球村
綠化大地.淨化人間
科技發展新世界
種下一片人間淨土
編者序
一、 真正的平安
心安平安,和喜自在
危機感 希望心
從心改變命和運
自信度過每一天
做身心的主人
將心靈環保推向世界
大悲心起
二、互助互信萬事和
二十一世紀的禮儀與生活
自己轉變,世界就改變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家和萬事興
如何與同事互相支持、分擔?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三、簡單生活真自在
惜福有福的生活環保
少欲知足真快樂
需要與想要
不浪費的簡樸美德
名利只是暫時擁有
四、珍惜美好的淨土
大地觀
保護地球村
綠化大地.淨化人間
科技發展新世界
種下一片人間淨土
商品資料
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日期:2021-01-14ISBN/ISSN:978957598874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6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