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偉大之處是什麼?是創見。
他們影響了我們,但不能「占領」我們!名作家吳曉波,從上千本書中精挑細揀經典之作,帶你理解我們所認知的商業世界從何時何處開始?這些經濟與商業思想大師,以其獨到觀點及脈絡,引你一步步建構商業思維,理解市場,贏得競爭。
書中50位天才思想者的創新洞見,如浩蕩時空中的火花和油鹽,構成了現代商業文明發展的恢弘圖景。
只有在閱讀中,思想才能統治黑暗!!
※這本書可以讓你看到......
→他發現了「看不見的手」──《國富論》
→他什麼都不相信,除了自由──《通向奴役之路》
→群眾如何被發動起來?──《烏合之眾》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將成無用之人?──《人類大命運》
→那個種植「時間的玫瑰」的人──《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一位少校軍官的「大歷史」──《萬曆十五年》
(還有更多......)
一本書讀懂近300年商業發展史
為你攤開一張財經大地圖,展現一方知識大格局
【必讀特色】
★50位影響力大師,帶你一次掌握近代商業發展里程碑
★6大主題架構,以及吳曉波親製、絕無僅有「商業發展知識圖譜」
★200餘本商業經典書單,一次建構全方位商業思維
【內容簡介】
要理解商業世界,該從哪裡開始?
本書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帶你認識商業的初始。你可能聽過這本書,卻不一定知道它出版那年,美國發布了《獨立宣言》,歷史在大跨度勾連中散發出迷人氣息。後來西方有馬克思、凱因斯等人迸發擦撞出新思潮,接續一代代經濟學家的研究與管理大師們的創見,以及第一線企業家實證經驗,最後,我們將目光移回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你可以透過每部經典的精要解讀,貫串橫亙出一張脈絡分明的世界商業知識地圖。
對於沒有財經知識背景的你來說,本書是極佳商業入門書。
對於想要更了解商業發展的你,也能從中看到獨到的觀點和啟發。
作者簡介: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曾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也是「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辦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長年對中國企業史及公司案例作深入研究。2009年,吳曉波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亦是每年一度的「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委會主席(2015年至今)。
著有《大敗局I》、《大敗局II》、《激盪三十年》、《激盪十年,水大魚大》、《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騰訊傳》等作品,本本皆躋身暢銷書行列。
其中《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作品並曾兩度入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被譽為「中國最好的財經作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必讀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朱文儀臺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
何則文暢銷作家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許景泰大大學院創辦人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蔡詩萍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Jenny WangJC財經觀點版主
-------------------------------------------
本書試圖以精煉的內容,為商業發展勾勒出宏觀的時代畫軸,淺顯易懂的筆調讓讀者親炙大師風采,迅速汲取經典精髓。──朱文儀臺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我由衷地感謝此書作者,為當代財經企管領域的教育者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指引。──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
相信藉由這本好書,我們都能在時代進程的偉大浪潮中,透過閱讀的積累讓自己視野更加廣闊。 ──何則文暢銷作家、「職涯實驗室」社群創辦人
對於許多人,尤其是關心經濟或企業經營發展和思想方面的讀者來說,相信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本書。──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這本書一口氣就帶你敲開了五十本商業經典,對企業老闆、經理人,乃至於個人,絕對在任何時候拿起來翻閱,總能找到極具啟發性的深刻反思。──許景泰大大學院創辦人
手持這本吳曉波的經典路引,在人生的閱讀之旅,不但不會迷失,還會走得非常踏實。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吳曉波給了我們一張商業知識的地圖……對於理解商業世界的運作將大有幫助! ──Jenny WangJC財經觀點版主
名人推薦:【必讀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朱文儀臺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
何則文暢銷作家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許景泰大大學院創辦人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蔡詩萍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Jenny WangJC財經觀點版主
-------------------------------------------
本書試圖以精煉的內容,為商業發展勾勒出宏觀的時代畫軸,淺顯易懂的筆調讓讀者親炙大師風采,迅速汲取經典精髓。──朱文儀臺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我由衷地...
章節試閱
把新世界的地圖徐徐展開
──《第三波》
第三波拆散了我們的家庭,動搖了我們的經濟,癱瘓了我們的政治制度,粉碎了我們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受到影響。明天的權力爭奪必須以此為背景。
──艾文•托佛勒
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1928-2016)去世於二○一六年,時年八十八歲,他目睹了自己三十多年前的預言變成現實。作為一個未來學家,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欣慰的了。
蔡元培曾評論胡適說,他的學問未必有多高深,但是他敢於「斷刀截流」。相比胡適,托佛勒是一個更大膽的人,因為他不但梳理過往的歷史,更試圖大膽勾勒未來的方向與路徑。
很多關於未來的書籍,隨著「未來已來」而變得陳舊,但是,托佛勒創作於一九八○年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卻因為洞見的深邃和思考方式的新穎,在今天仍然被人們一再地閱讀。
每個人,都參與了新文明的建立
人類面臨一個量子式的躍進,面對的是有史以來最強烈的社會變動和創造性的重組。我們並沒有清楚認識到這事實,但是卻參與了建立新文明的基層工作,這就是第三波的意義。
每一個生活於二十世紀八○年代的人,都可以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亢奮和焦慮:一個新的大航海時代真的開始了嗎?我真的置身其中嗎?我是一個革命者還是被革命者?
艾文•托佛勒出生於一九二八年,當過五年的工人,對工廠和生產線有最切身的體驗。二戰結束後,他成為一名勤奮的記者。一九六○年,托佛勒去IBM實地調研,寫了一篇題為《電腦對社會和組織的長期影響》的考察報告,預見到大規模生產向服務和知識工作的微妙轉變,這份報告觸發了IBM向數位化技術的轉型。
進入二十世紀七○年代之後,歐美各國的製造業相繼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與之相伴的是中產階層的大規模崛起,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而能源危機的火苗時時閃現,全球經濟被前所未見的「滯漲」所困擾。
就在各國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為紓困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的時刻,名不見經傳的科技記者托佛勒猛地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在《第三波》一書中,托佛勒先是對人類的商業文明史進行了大膽的斷代,他把經歷了幾千年演進的農業革命定義為第一次浪潮,把已經進行了三百年的工業革命定義為第二次浪潮,進而,他順理成章地提出,我們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橫掃過去一切的第三波時期。
一個新的文明正在我們生活中出現……這個新文明帶來了新的家庭形式,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愛情和生活的方式,帶來了新的經濟和新的政治衝突,尤其是改變了我們的思想意識……很多人被未來嚇壞了。
對於這個可怕而陌生的新經濟形態,托佛勒並不是唯一的發現者,在他之前,已經有一些學者洞見到了資訊化產業所可能造成的革命性效應,大家都試圖用一個新的概念去定義它。美國的戰略學家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提出了「電子技術時代」,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稱之為「後工業社會」,馬歇爾•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創造了「地球村」這個新名詞,還有人提出了太空時代、資訊時代、電子紀元等。
但是,沒有一個人像艾文•托佛勒這樣,從人類文明史的高度對當今的時代進行審視,並做出了高度概括性的描述,他大膽宣布:「工業主義滅亡,新文明崛起。」
在這個意義上,托佛勒重新發現了歷史。
資訊時代,一種新文明形態誕生
《第三波》在出版的十年內,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發行量超過驚人的一千萬冊,是史上賣出最多的未來學著作。這與托佛勒大膽而肆意的文風大有關係。
如果由布里辛斯基或貝爾來創作同題材圖書,肯定是另外一番風格或別有深度,但能否像《第三波》這樣狂銷,恐怕要打一個問號。托佛勒創造了一種「全景演繹」式的創作範式,即跳上太空看地球,同時在細節中發現劇烈的變化。
有一些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名詞,都是在《第三波》中第一次被托佛勒發明出來的,比如說,大資料、跨國公司、無紙化辦公、產消合一等。在一九八○年,電腦已經誕生了三十多年,也有一些實驗室在構想資訊化網路的可能性,不過,絕大多數人都僅僅站在工業和商業活動的效率提升的高度。托佛勒卻把它看成是「新文明形態的誕生」,在他看來,資訊化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資訊流動所產生的難以計量的非結構性資料,將成為新的資產,「資料即財富」。
眾所皆知的是,網路經濟的真正出現是在一九九五年前後,並在其後的二十年裡再造了全球經濟格局。但是在一九八○年托佛勒的作品裡,已經隨處可見他對變化的預見。在他看來,資訊將幾十億人口系統地連接在一起,產生了一個沒有人能夠獨立控制其命運的世界。我們必須重新設計重要的管道,以配合遞增的資訊流量,這一系統必須依賴電子、生物和新的社會科技。第三波帶來了歷史上第一個「超越市場」的文明。
這可以被看成是人類對網際網路的第一次清晰描述。
在資訊化時代,大市場將分裂成繁複多變的小市場,出現更多各種形式、類別、尺寸、顏色的產品,這意味著傳統的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模式將崩潰。而在流通領域,則需要一種新的、能夠符合多樣化需求的服務模式。在這些敘述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讀到工業四•○和電子商務平臺的飄渺身影。
在二十世紀七○年代,懷孕自測用品在歐美國家被發明和流行起來,從這個微小的細節,托佛勒敏銳地洞見到:「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可以看到產消合一者的地位日趨重要。」
托佛勒還看到了跨國公司的崛起。隨著發達國家的製造成本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公司試圖建立一個特殊的全球性生產體系。就全球權力體系而言,跨國企業的崛起削弱了國家的角色,此時正是離心壓力即將導致內部分裂之際。
展現在眼前的新世界地圖
我迄今仍記得一九八六年的冬季,在復旦大學寒冷的學生宿舍裡, 第一次讀到《第三波》時的驚悚心情。
托佛勒的這部作品在一九八三年被翻譯引進中國。對於這個剛剛打開國門的國家,他所描述的技術變革實在是非常的陌生和遙遠,但是你仍然能夠嗅出趨勢的硝煙,以及與我們的隱約關係。而對於像我這樣的青年學子,《第三波》把一個新世界的地圖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它是如此地波瀾壯闊而激動人心。
托佛勒用文字把他的讀者一腳踢進了莫測的未來之海:「今天在危險邊緣徘徊的不僅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也不僅是能源、食物、人口、資本、原料和工作,真正危險的是市場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文明自身的遠景。」
我還曾經把托佛勒的一句話抄在日記本的扉頁:「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明天會使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
在後來的幾年裡,我無數次與這段文字相遇,在默默對視中,讓時間開始。
閱讀推薦
艾文•托佛勒的〈未來三部曲〉包括:
・《第三波》/艾文•托佛勒 著
・《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艾文•托佛勒 著
・《大未來》(Powershift)/艾文•托佛勒 著
另外一本對中國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網路啟蒙書是:
・《數位革命》(Being Digital)/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 著
把新世界的地圖徐徐展開
──《第三波》
第三波拆散了我們的家庭,動搖了我們的經濟,癱瘓了我們的政治制度,粉碎了我們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受到影響。明天的權力爭奪必須以此為背景。
──艾文•托佛勒
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1928-2016)去世於二○一六年,時年八十八歲,他目睹了自己三十多年前的預言變成現實。作為一個未來學家,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欣慰的了。
蔡元培曾評論胡適說,他的學問未必有多高深,但是他敢於「斷刀截流」。相比胡適,托佛勒是一個更大膽的人,因為他不但梳理過往的歷史,更試圖大膽勾勒未來的...
推薦序
【推薦文】
鑑往知來,帶來全新的商業視野
朱文儀(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每當推薦商管名著時,總是感覺難下定論,因為影響世界經濟與商業脈動的知識體系如此龐大,而經典原著又往往令人卻步。本書試圖以精煉的內容,為商業發展勾勒出宏觀的時代畫軸,淺顯易懂的筆調讓讀者親炙大師風采,迅速汲取經典精髓。
本書涵蓋面向深而廣,收錄經濟、政治、歷史、心理學等推動時代變遷的著作。對當代讀者來說,商業世界呈現出動盪紛擾的戰場樣貌,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等大環境下,歷史累積的前人智慧,或許更能指引我們如何洞悉大局、以正確行動迎接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烏合之眾》精彩演繹資本家如何操控群體心理;《選擇的自由》點出明辨是非的準則;《誰說大象不會跳舞?》提供危機管理的戰略思維;而《隱形冠軍》強調專精的價值,以迎接《第三波》、《釋控》、《奇點臨近》所預言的新社會秩序的到來。
本書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以華人視角出發。百年來商管知識的發展,素以歐美世界為主流。本書收納八本以中國為主體的著作,引導讀者思索中國經濟的歷代興衰起落,使讀者進一步了解大陸市場,並釐清推動其經濟發展的複雜因子。
瀏覽五十幅精彩的商業畫軸,鑑往知來,相信能為你帶來全新的商業視野。
【推薦文】
與兩百多年的經典之作久別重逢
安納金(《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暢銷財經作家)
現今經濟學、管理學兩大主流引領著全球商業的知識體系,然而門派眾多、觀點各有不同,要能夠綜觀這些不同大師之間的觀點、分辨出異同,同時又能夠用清晰的思維脈絡將其貫串統合起來,誠屬不易。
此書作者吳曉波,堪稱當今中國推廣財經新知相關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第一把交椅。他從上千本經典著作當中,精挑細選出五十本,並且繪製了一張知識圖譜,勾勒出兩百多年以來經濟理論和商業知識的進化與迭代,看了著實令人驚豔!
我認為,要精通羅列五十本觀點截然不同的大師名實屬難能可貴,更何況經由作者融合提出有別於這些大師之外、獨樹一格的觀點見地與評論,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在當今財經界能做到的作家可謂屈指可數。
此書追本溯源,從兩百多年前商業與經濟始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撰之《國富論》做為發軔,並以「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成長的策略與祕密」、「動盪年代與潮汐的方向」、「無法終結的歷史與思想」、「企業家書寫的傳奇」、「誰來講述中國事?」等六大主題來做為知識體系的分流與梳理,最後歸結到近代人們關心的中國未來發展,貫串成為一張脈絡分明的知識地圖,此書可謂兩岸最近三十年來在財經企管領域最好的一本集大成之作!
作者自述,近年來屢屢收悉眾多年輕人請益:「我該讀哪些書,能不能開一個書單?」此情此刻,不免泛起一絲茫然,因為就好比「如何度過一生」這樣的問題,皆屬於一個因人而異且難以簡述的難題。在我過去二十多年於投資圈打滾的經驗當中,也不下數百次被問及希望我推薦「必讀的幾本財經書」,因此深有同感而力有未逮。如今,這一本統合了兩百多年來財經、企管界最經典的五十本著作,算是解決了許多人的難題,我由衷地感謝此書作者,為當代財經企管領域的教育者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指引。
作者言及:「在思想市場上,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所有河流都有節點和源頭,一切的繁茂都是歷史與當下沖積後的結果。」又說:「它們是我生命中的一些親切的陌生人,偶然遇到,從未離去,遠遠地站在那裡,像一個個長滿了記憶青苔的木樁。」如此闡述真諦與意境,深深令我著迷,有如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當中的一段經典台詞:「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希望透過此書,讓曾經學習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們,與那些年我們曾經一起拜讀過的經典名著再度久別重逢;而對於從未研習過相關領域的人來說,我相信這將是一次最美好的邂逅!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推薦文】
經濟與商業發展的導航
何則文(暢銷作家、「職涯實驗室」社群創辦人)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商業入門書,用吳曉波流暢優美的文字,把五十本影響近代商業史的巨作一一梳理,包含作者的時代背景、寫作思維和關鍵觀點各個分析。不僅簡單好讀,更能讓人快速吸收,用一本書的時間,讓我們了解近三百年來的經濟學與商業的發展脈絡,給了我們一個導航。
而這不只是一個商業的書單分享,更是一個人文的豐盛饗宴,吳曉波對於歷史的重視,讓歷史著作的組成在這書單占相當比例。「世界是如何形成今天的樣貌?」透過這本書分享的每本影響世界的巨作,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鮮明的全貌,跟一個可能的解答。
吳曉波也在書末提出一個很棒的概念,這些巨作影響並間接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但我們不能讓自己被這些巨作限制住,占領我們的思維,而是要敞開心胸,勇敢開創屬於自己的思想。
相信藉由這本好書,我們都能在時代進程的偉大浪潮中,透過閱讀的積累讓自己視野更加廣闊。
【推薦文】
溫故而知新的閱讀喜悅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對於許多人,尤其是關心經濟或企業經營發展和思想方面的讀者來說,相信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本書。
首先,作者從浩瀚的書海中,精選了五十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這本身就是一大工程;然後透過作者流暢的文筆,將它們精煉為一篇篇清晰易讀的文字,這又顯現出作者的另一層難得的功力。
整書讀來,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社會經濟與企業經營思想脈絡的掌握和精湛素養,在評述各家思想中表現出一種均衡和客觀的觀點。這對於讀者更進一步的探索,提供良好的基礎和指引。有了這本書,人們可以在當今忙碌而緊張的生活中,不必自己硬擠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這些經典名著,但是仍然可以領悟到這些偉大作品或事業經營的精華。
至少,這本書讓我個人讀來,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喜悅和不忍釋手的感覺。
【推薦文】
與商業經典展開深度對話
許景泰(大大學院創辦人)
吳曉波是中國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一位大咖的知識網紅。我長年訂閱他的知識付費頻道,他推出的《每天聽見吳曉波》訂閱頻道,超過一千萬為鐵粉訂閱,而《吳曉波精講50本商業經典》,若說是華人最受歡迎的付費說書音頻,也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如今這五十本商業必讀經典,已集結彙整出版,真的非常值得你仔細品讀。
我之所以如此推崇此書,理由只有一個,因為吳曉波有獨一無二的導讀魅力,他總能將一本厚重的經典大書,用最簡明扼要、好懂秒懂的言詞,帶你進入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幫你快速吸取到該書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吳曉波能讓每一本好書,帶你潛入和作者深度對話,從中讓你與書有了新連結、新漣漪、新共鳴!
我堅信,一本好書若找到一位好的說書人,將會為你打開全新看世界、看商業的多元視角,更能幫助你做不一樣的深度思考。而這本書一口氣就帶你敲開了五十本商業經典,對企業老闆、經理人,乃至於個人,絕對在任何時候拿起來翻閱,總能找到極具啟發性的深刻反思。
【推薦文】
手持經典路引,勝券在握前行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人生路引》作者)
著作等身的吳曉波先生有許多封號,其中之一甚至冠上了中國之最:最有錢的財經記者。有那麼幾年,當他一年寫一本暢銷書時,也維持一年買一間房的速度,名氣響亮,囷倉自實。
一九九五年,川普推出同名礦泉水,被譏為世上最難看以及最難喝的礦泉水。相隔四年,太平洋彼端的吳曉波,用五十萬租下台灣人聽來有異樣感覺的千島湖的一個半島,種滿楊梅樹。十六年後,釀酒裝瓶,命名「吳酒」,小農大賈,趨之若鶩,三十三小時賣了五千瓶,隔四個月二度販售,成績依然不俗,三天賣了三萬三千瓶。
頂尖商業作家寫出暢銷書似乎只是低標,賣酒,也賣得極潮。
《我書架上的神明》這本書,由七十二位學者向讀者介紹影響自己最大的經典。《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堪稱《我書架上的神明》的吳曉波欽點版,由他一人拍板。
吳曉波在本書中談商業、成長、動盪年代、分析了多位大師經典名作,最後談企業家與近代中國。
那麼「經典」又是什麼?古巴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中,幫經典下了許多定義,姑舉幾項:
經典是從未對讀者窮盡其義的作品。
經典是代表整個宇宙的作品,是相當於古代護身符的作品。
經典是每一次重讀都像首次閱讀時那樣,讓人有初識感覺之作品。
經典就是你經常聽到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從不是「我正在讀……」的作品。
「你的經典」是你無法漠視的書籍,你透過自己與它的關係來定義自己,甚至是以與它對立的關係來定義自己。
卡爾維諾還說:「我唯一能夠替經典提出的辯護是:閱讀經典,總是比不讀好。」
近日我勤讀一位八十歲作家黃育清撰寫自己住養老院的經歷,書中她提到自覺時日無多,所以必須把握時光書寫。
我岳父年輕時勤於工作,白天在學校任職,晚上教補習班,遇到心儀書冊,只能先行買下,暫時束之高閣,盤算退休之後,日讀夜讀。想不到已屆退休之際,看書不到一刻鐘卻眼油縱橫,不能自己。
以上兩例提醒我,就算是重度嗜讀者,一生能閱讀的精力、眼力都有限,更強化我精讀經典,略讀新銳作家作品的決心。
讀到某本經典的引路文章,如果被吸引,最好的做法,就是循線買齊該作者作品,依序啃讀。作者的聲氣,你已相通,當然越讀越快,勢如破竹。
若被《引爆趨勢》一書的引路文章吸引,那你就該完整閱讀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決斷2秒間》、《異數》、《大開眼界》、《以小勝大》及《解密陌生人》。
同理,若覺得《非理性繁榮》的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崛起有理,那他一系列的著作包括《金融與美好社會》、《釣愚》、《故事經濟學》,都不該放過。
假設吳曉波增加一個篇章介紹台灣的企業家傳記,我猜下述三書可能雀屏中選:《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海空制霸的《張榮發回憶錄》以及《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
介紹這五十本書的五十篇文章中,如果要我只選一篇推薦,我會選〈一位少校軍官的大歷史──《萬曆十五年》〉。為什麼?因為光是那篇延伸出來的懾人耐讀的書目,足以擺放一整座書櫃。
該書作者黃仁宇的老師是余英時,我特別喜歡他其中兩本著作,分別是《會友集》的上下集,是他二三十年來為友人著作所寫的序文。余英時的自序,剛好讓我一窺余先生如何下筆序文,他說:「我生平不會寫應酬式的文字。首先我必細讀全稿,力求把握住作者的整體意向,其次就我所知,或就原著旨趣加以引申發揮,或從不同角度略貢一得之愚。」
手持這本吳曉波的經典路引,在人生的閱讀之旅,不但不會迷失,還會走得非常踏實。
【推薦文】
不了解過去,更難以掌控未來
Jenny Wang(JC財經觀點版主)
身為投資人,能運用商業思維來思考研究,並以一位經營者的角度進行投資決策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商業領域牽涉範圍極廣,僅以微觀的角度不夠全面,而是該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從各個面向之間的互動來評估公司的未來發展。
價值投資大師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所提倡多元思維模型的重要性,讓我們從不同學科中去探尋事物的本質,堅守這個世界上可被驗證的恆久真理。一旦你養成了這樣的思考習慣,才有辦法更專注與簡化流程,更高效地朝目標邁進。
《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這本書也秉持著相同的概念。作者吳曉波給了我們一張商業知識的地圖,從人文史地、政治經濟乃至企業和個人,描述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許多思想與理論是如何形成,並在當代企業經營和個人行為中付諸實踐,傳承至今,影響甚遠。
正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許多事件的發生前後總是互為因果,彼此間環環相扣,若你不了解過去,則更難以掌控未來。成功者能夠鑑古知今,從大量資訊中抽絲剝繭,提煉智慧與開創更美好的未來。也推薦讀者在讀完本書後,將書中所列的書目一一閱讀,對於理解商業世界的運作將大有幫助!
【推薦文】
鑑往知來,帶來全新的商業視野
朱文儀(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每當推薦商管名著時,總是感覺難下定論,因為影響世界經濟與商業脈動的知識體系如此龐大,而經典原著又往往令人卻步。本書試圖以精煉的內容,為商業發展勾勒出宏觀的時代畫軸,淺顯易懂的筆調讓讀者親炙大師風采,迅速汲取經典精髓。
本書涵蓋面向深而廣,收錄經濟、政治、歷史、心理學等推動時代變遷的著作。對當代讀者來說,商業世界呈現出動盪紛擾的戰場樣貌,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等大環境下,歷史累積的前人智慧,或許更能指引我們如何洞悉大...
作者序
只有在閱讀中,思想才能統治黑暗
「你真的讀得懂財務報表?知道什麼是GDP、CPI嗎?」
傅上倫坐在辦公桌前,不無疑惑地問我。那是1990年的夏天。他是新華社浙江分社的副社長。那年我大學畢業,原本已經被保送研究生,但是我卻想盡快工作。傅上倫是復旦大學新聞系20世紀60年代的畢業生,我的老師葉春華教授是他的同班同學,建議我可以去拜訪一下他。
我告訴傅上倫,我讀過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的《經濟學》(Economics),對經濟學和企業經營的基礎概念不陌生。他考了我幾個問題,很好奇地盯著我,不明白一個新聞系學生為什麼會去啃那本枯燥的厚厚的教材。
然後,他就起身出門了。過了一刻鐘,他捧著一本人事手冊回來,一邊翻一邊告訴我,有一位老記者將在年底退休,我可以頂他的崗位,當一個工業記者。
所以,讀書改變命運的事情,是在我身上發生過的。
此次,為了創作本書,我從書架上重新找到那本《經濟學》。它已經出到第19版了,比我當年讀的那本厚了五分之一。而傅上倫老師,已經在2008年去世了。
我即將解讀的50本商業經典,每一本,我都記得第一次遇到時的情景。它們是我生命中的一些親切的陌生人,偶然遇到,從未離去,遠遠地站在那裡,像一個個長滿了記憶青苔的木樁。
這些年來,有無數的年輕人問我:「我該讀哪些書?能不能開一個書單?」每每到了這個時刻,我就感到茫然,因為它就跟「如何度過一生」一樣,屬於一個特別私人而必須自己回答的問題。
但是這一次,我試圖完成這個挑戰。
從上千本書裡,我挑出了50本,還自作主張地繪製了一張知識圖譜,它十分地粗線條,不過卻可以勾勒出兩百多年以來經濟理論和商業知識的進化與迭代。在思想市場上,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所有河流都有節點和源頭,一切的繁茂都是歷史與當下沖積後的結果。
現代商業文明,是蒸汽機發動後的產物,人類的勞動告別了千年不變的自給自足模式,遙遠的市場和陌生的種族成為新的亟待征服的對象。在既有的社會秩序被徹底摧毀的時刻,天才的思想者們開始重新定義商業,他們生產出了新的概念和公式,世界和遊戲規則被重新設計。
這樣的過程,宛如「羊吃人」一般血腥。人在本質上被物質所奴役,被思想所驅使,無論是看不見的市場之手,還是看得見的權力之手,都試圖以自己的邏輯再造人間。
這些故事或傳奇,都以書籍的方式流傳了下來。
我的解讀將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開始。他出生的前一年,清朝的雍正皇帝登基。而他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在倫敦刊印發行的同時,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在費城起草發表了《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歷史在這種大跨度的勾連中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然後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弗里德里希‧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保羅‧薩繆森、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脈絡將在這些名字和他們的著作中漸漸地清晰起來,終而構成人類商業文明的新格局。
你會發現,思想是雄心的結晶,它見解獨立,自圓其說,無比尖銳地衝擊人們的觀念,在改變認知的同時,推動新的社會實踐。它也許是溫和的,也許是激進的。這一過程,往往受到客觀形勢的影響。對於現世功利的經濟生活,沒有一個理論是憑空而生的。
每一種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對立面,甚至它們的矛盾本身便是事實的基本面。2013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把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頒給了兩位吵了二十多年的對手,他們一個主張市場理性假說,一個認為一切都是非理性繁榮。
所以,永遠不要試圖從經濟學家或管理學家那裡,乞討到絕對的真理。約翰‧凱因斯(John M. Keynes)在談及財政政策的長期有效性時,半開玩笑地說:「長遠是對當前事物錯誤的指導。從長遠看,我們都已經死了。」而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討論資本市場的波動時,無奈地承認:「只有泡沫破滅了,我們才知道它是泡沫。」
我還選了幾位企業家的著作,包括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和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他們對商業的理解更加微觀和生動。作為企業家精神的實踐者,他們對不確定性的理解,建立在各自的性格和學識基礎上。我常常以為,企業家是那些給自己打針的病人。
在50本書中,關於中國的有8本,其中3本出自外國學者之手。它們都在討論一個主題: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而是在一場長達百年的追趕式的現代化運動中?我們是如何曲折前行的?到底有沒有「中國模式」?我們為什麼讓西方人感到如此陌生?
這些問題是如此耐人尋味又令人困惑。當1936年費孝通走進江蘇的一個小村莊,當費正清在黃河畔觀察船工拉縴,當吳敬璉在中南海一再地爭辯,一直到百歲的羅納德‧寇斯(Ronald H. Coase)埋頭研究中國,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延安驚覺西方主宰世界五百年的歷史之終結,所有這些中外知識分子的思考,都呈現出中國問題的複雜性。
事實上,迄今,我們仍然無法找到終極答案。
世界那麼大,我們卻在書籍裡去尋找真相。這說起來是有點可笑的事情,但卻是人類文明在血脈上得以傳承的路徑之一。
我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這部解讀式的作品,部分是因為受到了約翰‧凱因斯和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影響。
凱因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武斷地認定:「在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領域中,很少有人過了二十五歲和三十歲,還能受到新理論的影響。」
而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中有更進一步的詮釋。他認為,我們年輕時所讀的東西,往往價值不大,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閱讀技能,或因為我們缺乏人生經驗。但是,它們將在我們的身體裡起作用,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些書,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在機制的一部分恆定事物,儘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裡來。
所以,卡爾維諾建議:「一個人的成年生活,應有一段時間用於重新發現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最重要的作品。」
我不知道即將閱讀本書的讀者,是青春懵懂的少年,還是飽經世事的成年人。如果是前者,希望我提供的這份商業知識圖譜,能夠幫助你親近思想的土壤,找到那些決定未來的種子;如果是後者,本書也許能喚起你重讀經典的熱情,或生發出一種在鬧市的拐角處偶遇故人的驚喜。
萬里星空下,時間遼闊無邊,在靜靜的閱讀中,思想將統治黑暗,把發生在過去和現在的所有一切,凝結為生命綻放的祕密。
只有在閱讀中,思想才能統治黑暗
「你真的讀得懂財務報表?知道什麼是GDP、CPI嗎?」
傅上倫坐在辦公桌前,不無疑惑地問我。那是1990年的夏天。他是新華社浙江分社的副社長。那年我大學畢業,原本已經被保送研究生,但是我卻想盡快工作。傅上倫是復旦大學新聞系20世紀60年代的畢業生,我的老師葉春華教授是他的同班同學,建議我可以去拜訪一下他。
我告訴傅上倫,我讀過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的《經濟學》(Economics),對經濟學和企業經營的基礎概念不陌生。他考了我幾個問題,很好奇地盯著我,不明白一個新聞系學生為什麼會...
目錄
自序只有在閱讀中,思想才能統治黑暗
第一部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
01他發現了「看不見的手」──《國富論》
02一本為革命而生的經濟學宣言──《資本論》
03為商業編織「意義之網」──《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04重新定義「看得見的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05他什麼都不相信,除了自由──《通向奴役之路》
06經濟學界有個「矮巨人」──《選擇的自由》
07我寫教科書,其他人擬定法律──《經濟學》
08一個「旁觀者」的創新──《創新與創業精神》
09策略模型的設計大師──「競爭三部曲」
10群眾如何被發動起來?──《烏合之眾》
第二部 成長的策略與祕密
11第一本賣過千萬冊的商業書──《追求卓越》
12偉大的創業者都是「造鐘」人──《基業長青》
13行銷學最後的大師──《行銷管理》
14席捲全球的學習型組織熱──《第五項修練》
15默默無聞的小巨人──《隱形冠軍》
16對行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定位》
17管理越好的公司,越容易失敗──《創新的兩難》
18尾巴決定商業的未來──《長尾理論》
19如何找到那個引爆點?──《引爆趨勢》
第三部動盪年代與潮汐的方向
20最喜歡說「不」的經濟學家──《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
21大股災燒出的超級明星──《非理性繁榮》
22為「守夜人」劃定邊界──《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
23讓公平重新回到辯論的中心──《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24家庭主婦對城市的抗議──《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
25他把新世界的地圖徐徐展開──《第三波》
26網路世界的「預言帝」──《釋控》
27機器什麼時候戰勝人類?──《奇點臨近》
28一組動聽的全球化讚歌──《世界是平的》
29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將成無用之人?──《人類大命運》
第四部 無法終結的歷史與思想
30如何攻陷內心的巴士底監獄?──《舊制度與大革命》
31一位歐洲共產黨員的歷史書寫──「年代四部曲」
32發明了「中美國」概念的英國人──《巨人》
33一個走不出去的「福山困境」──《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34五百年視野裡的美國與中國──《霸權興衰史》
35一本有趣的文明進化簡史──《槍炮、病菌與鋼鐵》
第五部企業家書寫的傳奇
36為了到達頂峰,你不需要什麼門票──《影響歷史的商業七巨頭》
37一個做餅乾的如何拯救「藍色巨人」?──《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38他穿越了死亡之谷──《十倍速時代》
39「全球第一CEO」養成記──《傑克‧威爾許自傳》
40那個種植「時間的玫瑰」的人──《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41生來只是為了改變世界──《賈伯斯傳》
42「敬天愛人」的日本商業哲學──《生存之道》
第六部誰來講述中國事?
43用腳寫出來的中國模式──《江村經濟》
44費正清的眼睛──《美國與中國》
45如果世界結束於1820年──《大分流》
46一位少校軍官的「大歷史」──《萬曆十五年》
47一位訪華八十五次的政治家──《論中國》
48中國正在過大關──《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49亂發狂生的錯過與得到──《中國的經濟制度》
50為當代中國企業立傳──《激盪三十年》
後記他們影響了我們,但不能「占領」我們
附錄改變世界經典書單
自序只有在閱讀中,思想才能統治黑暗
第一部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
01他發現了「看不見的手」──《國富論》
02一本為革命而生的經濟學宣言──《資本論》
03為商業編織「意義之網」──《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04重新定義「看得見的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05他什麼都不相信,除了自由──《通向奴役之路》
06經濟學界有個「矮巨人」──《選擇的自由》
07我寫教科書,其他人擬定法律──《經濟學》
08一個「旁觀者」的創新──《創新與創業精神》
09策略模型的設計大師──「競爭三部曲」
10群眾如何被發動...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0頁開數:16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