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國際運輸,大多數的第一想法是海、陸、空再加上鐵路運輸等,但要如何透過陸海空、海空陸、鐵空海或陸鐵海運輸等的有效安排,以達到最具效率、縝密、快速且成本考量的經營管理,將是本書所要提供給讀者最主要的目的。
理論一定要伴隨著實務的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因此,作者在本書中除了提供理論的詮釋外,更將不同類型的個案予以佐證,其中除了海運進出口、空運進口、三角貿易的過程中,如何因應客戶的需求作換單的操作,以便為客戶量身規劃外,更進一步探討複合式運輸中,物流、運籌的經營模式。本書結合理論及作者多年教學與實務經驗,相信這些理論、個案對初學者、想進入這塊領域的工作者、已在這個領域的工作者或教學的老師,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柴澄麗
現職
聯凱國際運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實踐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致理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查委員
學歷
美國菲立普大學組織顧問管理心理學博士
美國西堤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實踐大學國際貿易學士
經歷
德商飛格國際通運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行銷部經理
日本侏式會社 (Kawazaki-Kline) 船務部
職業訓練局桃園職訓練中心兼任老師
著作
企業領導行為相關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澄枝 / 前總統府資政
謝宗興 / 實踐大學董事會監察人及專任教授
名人推薦:林澄枝 / 前總統府資政
謝宗興 / 實踐大學董事會監察人及專任教授
章節試閱
談論到國際貨櫃運輸,海商法就海上運送契約之規定,其種類有三種,包括運送契約,旅客運送契約及船舶拖帶契約,亦即船運貨,船運人及船運船三種情形,簡言之,運送契約乃一方〈託運人〉支付運費,他方〈運送人〉以船舶完成一定工作〈將貨物、旅客及船舶變更場所〉之契約。其法律性質為民法上之承攬契約,且雙方之義務,因具對價性及牽連性,故亦為有償契約與雙務契約。為了對運輸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加以了解。先從運輸學概念談起:
第一節 運輸學的定義
運輸是指利用某種運輸方式,將某財貨從甲地(node A)經由某一路徑(link)運送到乙地(node B),因位置之移轉而增加該財貨價值的經濟行為。以圖形示意如下:
圖1-1 運輸示意圖
其創造的效用有二,分別是地位效用(place utility)與時間效用(time utility)。消費者在地位效用是因為人員或財貨位置的變換,所增加的經濟效用。例如臺灣的香蕉在盛產期時的價格很便宜,但在非產國如日本、韓國等,透過運輸將帶來經濟效用。為了讓香蕉能夠新鮮並保有其價值,透過直航快速運輸的特性,加上後勤(Logistics如控溫貨櫃運輸)支援,均是運輸能創造時間效用。
然而運輸學探討有關如何將人及貨物迅速、安全、經濟、便利、穩當地從甲地運送到乙地,以創造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形式效用及持有效用的科學。其形式效用:如將原料透過運輸轉換成可用的產品形式;地點效用:讓消費者在恰當地點並持有產品。再加上後勤(Logistics = 縮短「物流時間」)支援,如減少物流損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的週轉、及時滿足市場需要、節約資金等,以創造空間效用。
然而貨櫃運輸是本書在探討船運貨中的主要標的。
一、運輸的主體是什麼?
運輸的主體,亦即運送人(carrier)是誰的問題。從企業營運的觀點而言,運輸的主體可稱為「運輸事業」。根據不同運輸方式,運輸事業可分為:陸、海、空及管道運輸等,將其圖示如下:
圖1-2 各種運輸事業
國際(international)及國內(domestic)運輸的差別在於國際運輸有海關(customs)、檢疫(quarantine)、檢驗(inspection)和保安檢查(security)所謂四檢手續,客運則為入出境護照檢查(immigration)。這些手續在一國境內的國內運輸較為簡化。至於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則各有其特點,茲列表說明如下:
至於管道運輸(pipeline transportation)則多指自來水和天然瓦斯等的輸送,是屬特殊運輸方式。
每種運輸方式英文都稱為一種transportation mode,各種不同的方式,即便就海上運輸而言,亦有各種不同的運送方法,例如貨櫃化運輸、雜貨船運輸、散裝貨運輸和針對不同產品而特殊設計的產品船運輸等。但貨櫃化運輸,乃因貨櫃化運輸是當前海洋運輸主流,承運大部分工業製品,和國際貿易具有重要關係。
第二節 國際貿易與航運的關聯性
對國際貿易與航運之間的關聯性,簡而言之航運是國際貿易所延伸出來的需求(derived demand),換句話說,航運的需求是來自於人類的貿易行為,也就是說國際貿易為因,航運需求為果。也因為航運發展,承運能量跟上,才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成長。彼此之間,相輔相成。
我們從國際運輸角度觀之,則貨櫃運輸的成長速度遠快於整體海運的成長速度。顯示除了一般大宗散裝貨以外,貨櫃運輸已成為國際間海運的主流。1987~1999年期間,整體海運的平均成長率約為3.3%,同一期間的貨櫃運輸成長率則為8.3%。但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貨櫃吞吐量的銷量增長疲軟,預計本年度全年成交量可能僅增長0.3%。據估計,世界排名前三十的貨櫃港口總吞吐量在本年度上半年上升近0.2%,主要地區均增長乏力。而排名前三十的港口目前占全球貨櫃吞吐量的一半以上,總運力上半年達1.85億TEU,2015年同期則為1.84億TEU。
在排名前三十的港口當中,有12家港口的吞吐量減少,其中包括排名前十的六個港口。包括香港(下降10.5%),杜拜(下降6.1%),新加坡(下降5.1%),丹戎帕拉帕斯港(下降2.8%),鹿特丹(下降2.3%)。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上海總吞吐量也下降了0.8%,2016年上半年僅達到1789萬TEU,而去年同期為1803萬TEU。預計今年很有可能成為繼2009年以來的第二低谷,2009年由於雷曼兄弟破產致使全球貨櫃吞吐量縮水8.3%(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finance/pkrezz.html)。
隨著人類各方面的進步,貨櫃運輸設備與裝運技術也日益進步。航運(或運輸)可以說始自於人類有歷史開始,是最傳統的產業。但它與時俱進,永遠不會是夕陽產業。臺灣四面環海,陸地幅員不足,天然資源缺乏,是典型的海島型經濟,對外貿易占國民所得比例頗高,因此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高。以進出口總量為標準,排名前五名入超的國家為: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印尼、澳大利亞。巴拿馬排名前五名出超的國家為巴拿馬、阿根廷、加拿大、泰國。貨物的進出,都必須依賴國、際海空運輸,所以國際運輸對臺灣的經濟極具重要性。
若再具體說明國際貿易與航運間的關聯性的話,可再舉出以下幾點:
(一)從國際貿易形成的理論來說明
關於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國際貿易學者提出各種理論,但其中最淺顯易懂的應為「比較利益原理」理論。所謂「比較利益原理」,簡言之為「各國因其各種內在與外在生產因素及生產條件的差異,生產某些產品相對於其他國家會具有比較利益。因此各國會傾向於生產各自具有比較利益的產品,再互通有無,達到國際分工合作的目標。使有限的自然資源發揮最大效用,造福全人類」。甲國可能適合生產A產品,乙國適合生產B產品,兩國各就有利產品從事生產,再相互交易,互通有無,這就產生國際貿易了。但達成國際交易之後,貨品的交付,則需藉國際運輸,因此產生對國際運輸的需求。而國際貨物絕大多數是藉由海運來運送的,因此可說明國際貿易與航運間的密切關聯性。可說如果沒有航運的輔助,國際貿易即無法完成。但如果沒有國際貿易,則航運亦沒有存在的基礎,兩者互相依存。茲以圖形表示如下:
圖1-3 國際貿易比較利益原理
所以運輸與貿易具有絕對的關聯性。
(二)從國際交易的流程來說明
國際交易流程可以大分為銀行及運輸兩個系統,茲以圖1-4表示。
銀行系統是指貨主在簽訂買賣合約之後,如何藉助銀行信用的介入,以便在完成交貨後,能夠取得貨款的部分。由於買賣雙方通常相隔遙遠,因此如無銀行信用的介入,則在雙方無法建立充分互信基礎之下,交易風險將大為提高,國際貿易也將難以推動。因此對銀行授信系統的了解,絕對是國際貿易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個系統是一般國際貿易所學習的重點,所以海運在國際貿易程序中的重要性,絕不亞於達成貨物買賣交易的過程。兩者必須密切配合,方可順利完成整個交易。因此學習國際貿易,一定要學習國際運輸。
圖1-4(a) 國際交易的兩個系統
圖1-4(b) 國際交易的兩個系統
(三)從運輸成本來說明
貨物的運輸成本為貨物總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國際貿易報價基礎的一部分。國際貿易不論係採何種貿易條件,例如:Ex-Work、CFR、DDU、DDP或FOB等,運輸成本都是貨物成本的要素之一,其中的差異只是由買方支付(collect)或賣方支付(prepaid)而已。至於其所占貨物成本比例之高低,則隨貨品類別之不同而異。一般而言,貨品價值愈高或體積愈小,運費所占貨物成本比例相對愈低;反之貨品價值愈低或體積愈大,運費所占貨物成本比例則相對愈高。舉例言之,全車的腳踏車與其零組件的運費所占貨物成本:如果沒有善加掌控運輸操作的話,則貨主在生產及銷售方面所做的努力,這在此全球激烈競爭的微利時代裡,絕對會影響貨品的競爭力。不僅如此,除了貨運成本的考量之外,還要了解到如何迅速與安全的交貨,以及萬一遇有貨損情事時或買主破產,如何和運送人交涉,以迅速獲得理賠,減少公司損失,避免影響到公司的營運。這些都是運輸理論所應探討的範疇,也足以顯示學習航運知識對發展國際貿易業務的重要性。
(四)從國家全球運籌的發展的重要性言之
一個國家的經濟要發展,交通建設事先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稱之為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的緣故。我們從先總統蔣經國的十大建設中,高雄港、臺中港、基隆港至前副總統連戰提及的亞太營運中心,都顯示出若有好的交通建設是解決交通動線和交通流量的問題,再配合臺灣的地理位置,運輸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第三節 公共運送人
根據我國民法第622條對公共運送人所作定義為:「稱運送人者,謂以運送物品或旅客為營業,而受運費之人」,注重其作為第三方(third party)運輸經營者的角色,以提供運輸為業並收受運費作為報酬。不過此一定義稍嫌簡略,不足以表現公共運送人的要件,因此本書乃另尋較完整的解釋。
公共運送人英文稱為COMMON CARRIERS,意為:「One who transports goods for rewards for all persons who apply for carriage, provided the goods are of the nature the carrier professes to carry, and that such persons agree to the carrier terms and conditions.」。
中譯之為:「稱公共運送人者,謂以對所有貨主提供貨物運輸服務而受報酬之人。但對所承運之貨物必須符合其專業能力,並且貨主接受運送人的運送條件。」歸納言之,公共運送人的要件如下:
1. 其是以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為營業內容,並因此而受報酬。這個部分的收入,一般稱為運費(freight)。但在運輸過程中,尚將產生其他支出,這部分則稱為費用(charges)。運費及費用,構成貨主貨物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其對所有有需求的一般客戶,均提供運輸服務。這是「公共」運送人最能表現其「公共」(common或public)特性之處,也是公共運送人與大多數人(即使用人,或一般為貨主)利害會有關聯的地方。因此為保障使用人的利益,不致得不到適當賠償而受損,各國法令都會對公共運送人資格加以適當的規範與要求。
3. 對所承運的貨物,運送人必須具備專業能力。而所謂「專業能力」,包括其運輸經驗、組織與運輸設備等。積極條件方面,為要求運送人的承運能力,足以完成貨主託付的任務,經理人具備足夠經驗資歷等;消極條件方面,則在有運送責任產生時,運送人需有賠償的能力,均是為了保障貨主的權益。比如承運冷凍貨、液化石油氣、危險品等時,在運輸工具方面,均需特殊的設備。運送人必須有此種設備及條件,才可承運。這樣的條件,在海運稱為具有海值或適航能力(sea worthiness)。不具適航能力的船舶,依法不得開航。
談論到國際貨櫃運輸,海商法就海上運送契約之規定,其種類有三種,包括運送契約,旅客運送契約及船舶拖帶契約,亦即船運貨,船運人及船運船三種情形,簡言之,運送契約乃一方〈託運人〉支付運費,他方〈運送人〉以船舶完成一定工作〈將貨物、旅客及船舶變更場所〉之契約。其法律性質為民法上之承攬契約,且雙方之義務,因具對價性及牽連性,故亦為有償契約與雙務契約。為了對運輸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加以了解。先從運輸學概念談起:
第一節 運輸學的定義
運輸是指利用某種運輸方式,將某財貨從甲地(node A)經由某一路徑(link)運送到乙...
推薦序
推薦序1
我經常對學生們說:「人生處處是學問,生活就是一本書。讀書是不斷學習關照世界,參透萬物,讓生命的源頭活水,泉湧不斷,歷久彌新。」
澄麗在1979年9月的某一天到祕書科辦公室來找我,希望我能協助她進入到一家人壽保險業公司。當時若要成為該公司的員工需要簽一份保單!我的觀念:就是要把自己的學生、同仁帶得像一個家庭。無論是同仁、學生有困難、有心事,我會紓解,並設法解決問題。因此,我決定協助澄麗,雖然當時我的薪資已有固定的安排,但儲蓄也是理財規劃的一種。同時我也告訴澄麗無論將來我在哪裡,永遠會記得當初別人是怎麼幫我的,我也會這樣幫助別人。
2002年的10月9日,澄麗又來看我,並告知我,她不僅於20011在英國華盛頓州西堤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進而在一面工作一面進修下,於2001年繼續她的博士學程:菲立普大學組織顧問管理心理學博士學位。由於澄麗工作領域的核心是國際運輸及物流運籌,她希望有機會能回母校將自己的所學與實務的經驗能傳授予學弟、學妹並能藉由教學與他們共學共成長。我建議澄麗將自己的想法與心願與系上做進一步溝通,相信系上會做一個最好的安排。澄麗也如願的目前在國際貿易經營系授課。
今年(2017年),澄麗告訴我她要出一本書,將她在職場近40年的專業經驗與工作時遇到的一些相關事件集結成冊;與之分享,這也是她人生最大的願景。在我的人生哲學:「學習是持續的,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實力,堅定的步伐從未停止」。澄麗不僅實踐她個人的夢想,也將本校的真諦;也是創辦人謝東閔先生的哲學「樸實、勤儉、心口合一、身體力行」的精神發揚光大。在此,祝福澄麗的這本著作能為未來想實踐夢想的學子們帶來更多共鳴!
前總統府資政 林澄枝
推薦序2
在多年的救學歷程中,我一向放勵學生自我挑戰、接受考驗,對自我設定的目標,要一步一腳印堅持理想努力實現。很欣慰澄麗堅持不懈,不但事業、學業有成,並將職場心得詳加整理,再次出版《國際運輸經營管理:理論與案例探討》一書,實為可喜可賀。
澄麗於1979年畢業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授會計統計料,並再1999年再回實踐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在職專班,當時她在運輸服務業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其中包括川崎海運(K-line),並擔任國際行銷部經理職務。之後聽聞她繼續向學,先於美國華盛頓州西堤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進而在一面工作一面進修下,於2008年取得菲立普大學組織顧問管理心理學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她還曾於本校兼課,教授國際運輸學及全球運籌管理等課程。澄麓築夢踏實的生涯規劃,令人稱許。
澄麗曾在外商公司工作相當長的時間,經常處理跨國企業間的溝通與協調,對於企業文化、人際互動與商業談判有相當豐富的經驗,面對於全球的經濟、政策常常隨著景氣的時好、時壞而產生波動;海運運輸在國際上的變化巨速,澄麗希望在教學能呈現出更多、更新的資訊及實物的動態,讓在學的學生、或業界的同行能一起共學,在本書中不僅搜羅大量資料,更以寶物個案作為教學的模武,相信學生們在上課的過程,如身歷其境。此外還特別針對成為跨國企業的本國企業,如何處理不同國度的運籌經營,也提出不同的新思維,是值得供為參考的書籍。
澄麗以其企業實務與學術經驗編寫此書,介紹各種國際企業經營管理方法,探討臺灣在全球運籌所處重要地位,並以捷安特、瑞士等為個案,分析企業的商機與國家強壯問的關聯性,是一本學術與實務兼具的佳作。個人除藉序言予以推薦,也期盼相關領域的學術界與賞務界朋友,能提供本身經驗,深化國內管理領域之研究,此不僅有助國內企業經營,亦有助在校學生及早認識企業運作。
實踐大學董事會監察人及專任教授 謝宗興
推薦序1
我經常對學生們說:「人生處處是學問,生活就是一本書。讀書是不斷學習關照世界,參透萬物,讓生命的源頭活水,泉湧不斷,歷久彌新。」
澄麗在1979年9月的某一天到祕書科辦公室來找我,希望我能協助她進入到一家人壽保險業公司。當時若要成為該公司的員工需要簽一份保單!我的觀念:就是要把自己的學生、同仁帶得像一個家庭。無論是同仁、學生有困難、有心事,我會紓解,並設法解決問題。因此,我決定協助澄麗,雖然當時我的薪資已有固定的安排,但儲蓄也是理財規劃的一種。同時我也告訴澄麗無論將來我在哪裡,永遠會記得當初別...
作者序
序
從民國90年執教鞭至今,已經超過20年。回首初衷,當初決心踏入教學這個領域只為一個願景—「傳承」。我的教學方針一直以來都是以實務的角度出發;再帶入學術的理論應用。所以我想,在工作之餘,若能將自己畢生的專業經驗與工作時遇到的一些相關事件集結成冊;與之分享,我想這將是我人生最大的願景。
由於全球的經濟、政策常常隨著景氣的好壞而產生波動;海運運輸在國際上的變化巨速。特別是貨櫃運輸業,鑒於成本利潤的前題,無論在策略或結盟、整合及擴大貨櫃輪的容量均為優先考量!為求成本降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無時無刻都在調整;如為了承載更多的貨櫃,貨櫃船也愈建愈大,以求利潤而得以生存。也因為這變化莫測的環境,在市面上幾乎找不到可以配合我教學的書籍(特別是國際運輸學這塊領域)!
再加上我的老師:謝宗興,前實踐大學的校長,曾經告訴我:「澄麗,教學到一定的時間後,能將自己教學後的心得與工作的經驗結合,寫一本屬於自己的書,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在種種因緣相聚之下,我決定寫一本自己的書,並將我多年工作的心得及教學上,學生最常發生的問題,來做一些解析。在此,非常感謝五南出版社的支持及業界的伙伴Lisa Cheng、臺北港副總經理孫義順等人的協助,讓此本書能夠順利出版。
序
從民國90年執教鞭至今,已經超過20年。回首初衷,當初決心踏入教學這個領域只為一個願景—「傳承」。我的教學方針一直以來都是以實務的角度出發;再帶入學術的理論應用。所以我想,在工作之餘,若能將自己畢生的專業經驗與工作時遇到的一些相關事件集結成冊;與之分享,我想這將是我人生最大的願景。
由於全球的經濟、政策常常隨著景氣的好壞而產生波動;海運運輸在國際上的變化巨速。特別是貨櫃運輸業,鑒於成本利潤的前題,無論在策略或結盟、整合及擴大貨櫃輪的容量均為優先考量!為求成本降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無時無刻都在調整...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國際運輸概論
第一節 運輸學的定義
第二節 國際貿易與航運的關聯性
第三節 公共運送人
第四節 傳統船運輸進入貨櫃化運輸航運危機——韓進破產
第五節 航運聯盟——因應辦法
第六節 複合運輸至全球運籌
第二章 海運提單的闡述
第一節 載貨證卷(提單)的功能
第二節 載貨證卷(提單)形式與記載內容
第三節 運輸包裝
第四節 提單的分類
第五節 運送人的權利與義務
第六節 託運人之權利義務與責任
第七節 受貨人之權利義務
第八節 運送人之免責
第三章 航業與航線的詮釋
第一節 航業
第二節 商港
第三節 主要航線介紹
第四章 港埠、貨櫃作業基地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貨櫃集散站之功能
第三節 貨櫃場作業程序
第五章 貨櫃船與貨櫃(含冷凍櫃及特殊櫃)
第一節 貨櫃船
第二節 貨櫃
第三節 核實貨櫃重量:VGM規則
第四節 貨櫃封條
第五節 逾期占用貨櫃的費用
第六章 貨櫃運輸的運費與相關費用
第一節 運費的制定原則
第二節 海運運費
第三節 相關費用
第四節 運費的支付
第七章 貨物理賠的歸屬與責任的探討
第一節 個案分享
第二節 運送人賠償風險
第三節 貨主的投保
第八章 出口報關與貿易條規及出口實務個案討論
第一節 貨物出口通關
第二節 商品分類制度與關稅
第三節 報關行之責任
第四節 出口報關
第五節 個案研討
第九章 進口報關與貿易條規及進口及實務個案討論
第一節 貨物進口通關
第二節 個案研討
第十章 國際航空及航空運輸進口、出口流程與個案探討
第一節 國際航空運輸
第二節 航空貨運進口流程
第三節 航空貨物出口流程
第四節 個案討論
第十一章 複合式運輸及個案討論
第一節 何謂複合運送
第二節 承攬運送業
第三節 承攬運送業在複合運送之角色與責任
第四節 複合運輸系統
第五節 個案研討
第十二章 三角貿易(轉運)及自貿區的功能
第一節 三角貿易
第二節 自貿區的功能
第三節 個案分析
第十三章 供應鏈管理:個案研討分析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概論
第二節 相關知識
第三節 管理相關程序
第四節 供需作業管理
第五節 整合管理類型
第六節 供應鏈協作
第七節 供應鏈財務與績效管理的關係
第八節 供應鏈的資訊管理
第九節 全球供應鏈
第十節 供應鏈保安
第十一節 永續供應鏈
第十四章 全球運籌管理
第一節 兩岸三通:捷安特打造供應鏈整合兩岸零組件──臺灣組裝
第二節 供應鏈至全球運籌管理
第三節 臺灣的優勢及個案研討分析
附 錄1 表單範例
附 錄2 英文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目 錄
第一章 國際運輸概論
第一節 運輸學的定義
第二節 國際貿易與航運的關聯性
第三節 公共運送人
第四節 傳統船運輸進入貨櫃化運輸航運危機——韓進破產
第五節 航運聯盟——因應辦法
第六節 複合運輸至全球運籌
第二章 海運提單的闡述
第一節 載貨證卷(提單)的功能
第二節 載貨證卷(提單)形式與記載內容
第三節 運輸包裝
第四節 提單的分類
第五節 運送人的權利與義務
第六節 託運人之權利義務與責任
第七節 受貨人之權利義務
第八節 運送人之免責
第三章 航業與航線的詮釋
第一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0頁開數:16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