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改變!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他的寬度。
回不去的,我們要學會接受;
留不住的,我們要學會祝福;
得不到的,我們要學會知足;
放不下的,我們要學會看淡。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為了一些小事抱怨不休呢?
抱怨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它只會導致你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更重要的是養成了凡事抱怨的習慣,不只會讓我們自己活得不快樂,別人也會因此遠離我們。
生活不是用「過」的,而是體驗;要不要做不是問題,而是答案,你是可以掌握你自己的。 本書一一呈現我們在現今混亂的社會中所會遇到的問題,並且教導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社會 中充實自己。
本書最明顯的一個特色:就是你從任何地方開始閱讀都可以。
作者簡介:
米克斯
他有18年訓練管理人力資源的經驗,並從事多年的個人心理諮商,他認為自己生命的意義在於激發與引導人們朝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他認為人要敞開自己的心胸,更認識自己和世界,才能創造豐富的生活。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怨氣,摧毀你的立身之本
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各種抱怨之聲,怨氣累積多了,出現了什麼問題呢?社會還是那個社會,他人也還是那個他人,並不會由於他們的抱怨有所改變。倒是這些習慣抱怨的人,被怨氣摧毀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健康的身體與積極的心態。
1 殺人於無形之中的怨氣
現在的社會怨氣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窮人有怨氣,怨社會分配不公,付出多,收入微薄,養不好家,餬不了口。
富人也有怨氣,怨辦事難,處處要花錢買通路,時時要破費求人,怨賺的錢少。
不當官的人有怨氣,怨受當官的欺壓,怨社會無處講理,怨自己做不了官。
當官的也有怨氣,怨當官不講德才,不講程序,不聽民意,怨官場潛規則,怨自己做不了更大的官。
小孩有怨氣,怨大人強迫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怨自己想買玩具的小小願望都無法滿足。
學生有怨氣,怨不能學自己所想學的課程,怨家長寄予的期望太高。
家長有怨氣,怨孩子不能成龍成鳳,怨學校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老師有怨氣,怨升學壓力大,怨不被社會普遍尊重……
我們生活在客觀世界裏,不能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凡是自己不認同的都會產生怨氣,上班族尤其是這樣。你必須顧到週遭的感受,你必須照顧上上下下的關係,你是老闆又怎樣,部下稍有不從,你內心也會覺得不舒服。你會說他們「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懂得下級服從上級,於是脾氣來了,怨氣到了。
朋友、同事之間一起生活和工作,難免會有磨擦,意見不一致的情况很多。有時別人說話的聲音大了點,或動作大一點你都會覺得是對著你來的,久而久之,小心眼的帽子自己就扣在了頭上,怨氣四溢。
自己在公司受到老闆批評,同事挖苦,回到家夫妻為了芝麻小事而經常吵架,孩子功課不好又不聽管教,父母生病,經濟拮据……。嘆老天對自己不公平,恨自己無能,於是,借酒澆愁,一塌糊塗。倒楣事甩不掉,怨氣跟著就到了。
大家怨來怨去,怨氣累積多了,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社會還是那個社會,他人也還是那個他人,並不會由於他們的抱怨有所改變。倒是這些習慣抱怨的人,被怨氣摧毀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健康的身體與積極的心態。
在中醫看來,怨氣是脾的剋星。脾主管消化系統,醫學上認為這是人的「後天之本」,是人體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唯一來源,非常重要。在中醫裏,脾屬土,脾被怨氣傷了,人體就像一棵種在貧瘠土壤上的樹,能不黃瘦嗎?這麼黃瘦下去,哪有不短命之理?其實,這誰都不能怨,要怨只能怨他們自己喜歡怨人!
中醫奇才王鳳儀認為,脾系統,也就相當於我們常說的消化系統的病,全是由怨氣所積而引起的。化解了心中的怨氣,整個消化系統都會有一個大的改觀,人的整個生命狀態會為之一新,脾胃方面的疑難病症也能輕易被治好。
王鳳儀先生說:「認因果生真土。」真土也就是陽土。
我憑什麼要相信一切?憑什麼不怨人?答案很簡單:憑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果,它們背後有因,既然有因,那就是合理的,那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比如,當我們的熟人隨地吐痰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勸阻過他呢?我們自己在這件事上也沒有做好,甚至我們在這方面的不足正導致了別人的效尤。不僅不能怨別人,反過來還得怨我們自己。其餘一切事情,都是如此。
其實,因果循環無時無刻在發生。因果是宇宙中的根本規律,沒有什麼事物不在因果中存在和運行。不但物理世界是如此,生命世界、心理世界也是如此。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遇到那些不好的事,總是不自覺的就問:「為什麼?這是為什麼?」這表明,在我們意識深處,就有很深的因果意識,遇到一個果,就很想去尋找它的因。
所以,我們要學會不怨天尤人,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也是健康的根本保證。
2 怨恨是不斷長大的腫瘤
在日常生活中,抱怨常常來自於心中的不平與仇恨。當人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心靈創傷之後,自然對傷害者產生了怨恨情緒。一位婦女希望她的前夫和新任妻子的生活過得艱難困苦,一位男子希望出賣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種被動的、具有侵襲性的,它像是一個不斷長大的腫瘤,使我們失去了歡笑,損害了身體。怨恨,更多的危害了怨恨者本人,而不是被仇恨的人。
仇恨是帶有毀滅性的情感,只會讓彼此都陷入痛苦的深淵。仇恨的情緒如同充飽氣的皮球,你用多大的力氣踢它,它就用多大的力量回贈你。
一位畫家在市集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一位大臣的孩子,而這位大臣在年輕時,經常欺侮畫家的父親使他鬱鬱而終。當大臣的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了一幅畫,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父親出面了,表示願意付出高價來買這幅畫。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的說:「這就是我的報復!」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不同。
這使他苦惱不已,他不停的在尋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麼的酷似。
他把畫撕碎,並且高喊:「我的報復已經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
這是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一篇名為《畫家的報復》中的故事。這種仇恨的種子一旦萌芽,就會像洪水猛獸一般可怕。我們在心中懷恨、心存報復的同時,我們的身心也同樣被這惡魔所折磨。一個心中常想報復的人,其實自己活得也並不快樂。因為他的精力幾乎全用在想怎樣報復這種不愉快的事情上,而且就算成功,他也會有種失落與悔恨交織的情感。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名叫海格里斯。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里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的擴大著。海格里斯惱羞成怒,拿起一支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膨脹到把路給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來一位聖人,對海格里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生活在人世間,難免會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們引發仇恨的時候,仇恨袋便會悄悄膨脹,最終會堵塞了你的心智,並逐漸膨脹為一個折磨你身心的毒瘤。
然而怎樣才能切除這個腫瘤呢?
首先要正視我們的怨恨,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恨別人,所以我們就把怨恨埋藏在內心深層。但怨恨卻在平靜的表面下奔流,損傷了我們的感情。承認怨恨,就等於強迫我們對靈魂施行手術以求早日痊癒,也就是做出寬恕的決定。
寬容是一種藝術,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中學會寬容別人,能為生活增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比天空還寬闊,才能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人與人之間免不了會因為互相誤解而導致仇恨,最好的方式是以寬容的心將這種仇恨栽培成一盆鮮花,讓自己內心開花才能讓周圍遍地開花。時間帶走一切也考驗一切,值得珍惜的是無限春光和快樂的果實,真正的友誼並不會因誤解、仇恨而變淡,反而因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度而更加深厚。
讓仇恨長成鮮花是一種智者大徹大悟的境界,也是人生快樂的源泉。
3 牢騷是幸福的敵人
在茶餘飯後的聊天中,常常可以聽見一些人牢騷滿腹。他們往往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一個,他們抱怨工作職位低,賺錢少,老闆苛刻。抱怨老婆不夠漂亮、不體貼……總之,生活中一切不如意的地方都要發一頓牢騷,以洩心中不滿。
人畢竟是有感情、有慾望的,不能像豬那樣,只要吃飽什麼也不想,不會去想看電視;不能像獅子那樣無論生熟,不論是煎炒烹炸,無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只要有肉吃即可。人總會有灰心氣餒、不滿意的時候,此時發點牢騷倒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整天牢騷滿腹,不論大事小事、好事壞事,只要不合我意就怨天尤人,就未免有點不正常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時,寺院裏的和尚都要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進的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進的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心裏最想說什麼,他回答說:「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沒等住持問,便說:「告辭。」住持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的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進的和尚對待事物都持一種消極的心態,所以才不能安於現狀,一味報怨。而他的抱怨,也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
一般來說,發牢騷的人大都是由於受到冷落,或某事情沒有達到目的而愁腸百結,給自己披上悲情外衣的人。面對這種喋喋不休的人抱怨,你剛開始可能會同情他,可是時間長了,無休無止,天天嘮嘮叨叨,你可能就會厭惡了。
其實,發牢騷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怨氣是不能長期積壓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適度宣洩能夠減輕或消除心理或精神上的疲勞,把怨氣透過抱怨發洩出來比讓它積壓在心裏要好得多,這樣做能夠使你變得輕鬆愉快。
但是,你可以抱怨一時,卻不能抱怨一世。抱怨過了頭,就會讓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朋友之間產生了磨擦,抱怨朋友不夠意思,對自己不能體諒;泡妞失敗,抱怨該妞有眼無珠,沒發現自己這塊「璞玉」;做事不順心,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社會對自己不平……凡事皆有怨氣,越訴越怨,越怨越訴,用一種「別人對不起我」的感覺來達到不正常的滿足,從而把自己困在了一個惡性的循環之中。
與此同時,這也養成了推卸責任的習慣,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自己只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而已。於是,以一種受害者的心態來面對一切,久而久之,就給自己營造了一個虛幻的「悲情世界」,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順,整天在長吁短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發牢騷是對已發生之事的一種心理反抗或排斥。其結果是塑造了劣等的自我形象。就算抱怨是真正的不公正與錯誤,它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因為它很快就會轉變成一種習慣情緒。一個人習慣於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就會定位於受害者的角色上,並可能隨時尋找外在的藉口。
這種埋怨和自憐的習慣,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不快樂的可憐蟲或者犧牲者。這個習慣如果根深蒂固,要是離開了這個習慣,就會覺得不對勁、不自然,而必須開始去尋找新的不公正的證據,這種人只有在苦惱中才會感到適應。
其實,牢騷也好,抱怨也罷,都是因為擁有的心態不對,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如果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換個角度,相信人的心情會好起來。事物在一個人心中的好壞,決定於此人的心態,而不是事物的本身,正所謂「以我觀外物,外物皆著我色」。牢騷滿腹者,不妨轉換一下心情,讓樂觀主宰自己,心情肯定會好起來。
下面這個故事講的正是這樣的道理:
有一位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他擅長畫牡丹花。
有一次,某人慕名請他親手畫一幅牡丹花,回去以後,高興地掛在客廳裏。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花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花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買主,既然牡丹花代表富貴,那麼缺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他的解釋,覺得有理,高高興興的拿著畫回去了。相同一幅畫,因為心態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應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往好處想,不要看什麼都不順眼,這樣就會少些煩惱、苦痛、牢騷,多些歡樂、平安。
4 心浮氣躁是怨氣的溫床
浮躁不僅會使人失去思考上的冷靜,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更會使人不再用腦子去思想,而是用眼睛和耳朵去思想,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是什麼。浮躁的人不再考慮自己的長短優劣,只會與別人比較所走的途徑和結果。
人們一旦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必然盲目狂熱,追名求利,希望快速發財,立即成名,就不可能腳踏實地,耐住性子,也不願意去用腦子想問題。其結果是:在物質和精神都毫無準備的情况下披掛上陣,輕狂浮誇,好大喜功,情緒煩躁,手忙腳亂,草草收場。最後,成為滋養怨氣的溫床。
遠離浮躁,就要擋住誘惑。現代社會,成功的比例明顯增大。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以鼓舞許多人的進取心,但同時也會使人們產生盲目的攀比心理,眼紅心動,淪於浮躁。他們不問別人成功背後過程的艱辛,只看到別人令人羡慕的眼前結果,於是自己也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夢,養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在他們看來,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吃的苦也不比別人少,然而待遇、地位卻樣樣不如人,心裏實在不甘心。實際上,別人能夠做到的,當然不是說這些人就一定不行,但要趕上別人甚至超過別人,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必須遠離浮躁。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冷靜的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劣勢和優勢、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然後立足現實,確定目標,擬定計劃,付諸實踐,才有成功的可能。
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無不經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說必須站得高,看得遠,選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說一個人在認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就要刻苦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奮鬥打拚,即使衣帶寬了,人漸瘦了也始終不悔。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經過千百次尋求知識後,回頭一看,忽然發現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微笑。有了這三種境界,浮躁之心自然會遠離我們而去。
喧囂的都市,淡泊的心情,遠離浮躁;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淡泊的韻味,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淡泊,不是一種心如枯井的無所謂心情,它是空中的一輪明月,在靜謐寂寞的夜裏,我們依然會感受它生動的光輝;淡泊更不是冷漠,它是山間的清風,無論世事如何滄桑,它依然會為我們展現其柔美,輕拂美麗人生。淡泊並不是要拒絕波瀾壯闊,也不是叫我們放棄執著的人生追求,淡泊只是讓我們在所有的成功和失敗面前,始終保持一種平心靜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淡泊不是叫我們放棄工作上的努力,它是要我們用一種超然的心情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也不為凡塵中的各種紛擾、牽累、煩惱所左右,在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間百態面前,讓自己神凝氣靜。既不放棄工作、生活中的努力和責任,也不為其伴隨而來的虛幻名利、種種紛擾而改變自己的心境,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達到「太行摧而不瞬,盛夏流金而不炎」。
淡泊,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生動活潑,讓人性回到本真狀態,使心靈獲得一種充實、豐富、自由和純淨;淡泊猶如天上的白雲,地上的泉水。它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成熟而堅強的人生理念。
一家知名的飯店,有一位名厨師,許多人都知道他最拿手的是最後那道羹:奇鮮無比,妙不可言。後來他的徒弟請教其中奧秘,他只用五個字道出玄機—淡些,再淡些。
人的一生難免會有煩惱,但你淡然處之,你便會覺得,原來生活並沒有虧待你,一切原來都很美!
第一章 怨氣,摧毀你的立身之本
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各種抱怨之聲,怨氣累積多了,出現了什麼問題呢?社會還是那個社會,他人也還是那個他人,並不會由於他們的抱怨有所改變。倒是這些習慣抱怨的人,被怨氣摧毀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健康的身體與積極的心態。
1 殺人於無形之中的怨氣
現在的社會怨氣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窮人有怨氣,怨社會分配不公,付出多,收入微薄,養不好家,餬不了口。
富人也有怨氣,怨辦事難,處處要花錢買通路,時時要破費求人,怨賺的錢少。
不當官的人有怨氣,怨受當官的欺壓,怨社會無處講理,怨自己做不...
作者序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為了某些小事情抱怨不停呢?當你遭遇到問題時,你是否會在第一時間裏就先注意到別人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呢?你是否覺得別人都不够瞭解你,甚至都虧欠你什麼呢?
人們在不如意的時候,總是會想要宣洩內心的不滿,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要是不小心養成了凡事抱怨的習慣,不只會讓我們自己活得不快樂,別人也會因此遠離我們。
事實上,抱怨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它只會導致你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更重要的是,它是所有負面情緒的最大來源。
我們時常會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命苦的人,我們也經常會問,為什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永遠那麼悲苦不幸?甚至還會問為什麼我們的生命就像一幕一幕的悲劇?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比我們生活得更加痛苦,他們每天都生活在戰爭的恐懼中,隨時都要面臨遭受殺戮和死亡的威脅。還有許多人每天生活在貧困與饑餓中,小孩子沒有衣服穿,沒有食物吃,他們的每一天都只能等待著別人的施捨,或者沿街乞討過日子。還有一些地方,因為天災人禍,致使人們瀕臨餓死的邊緣;這些人甚至連想得到最基本的食物填飽肚子都不可能。
如果你想到這些,應該會覺得自己其實還滿幸福的。我們有什麼不知足的?難道希望從天上掉下一大堆的金錢,甚至掉下幸福來嗎?如果自己不肯努力,只是畏縮逃避、自怨自艾,難道就會得到貴人的幫助嗎?
抱怨或者指責他人總是容易的,但是檢討、反省自己,却常常為人所忽略。不過,當你懂得凡事先反省自己,並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人、事、物時,你將會發現別人身上也有很多的優點,別人平常待你也不壞,所有事情也都有它美好的一面。倘若你只是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事情,即使是一點點的不完美,也會在你的心中不停的放大,成為難以忍受的過失!
在《聖經》中有一段話:「為何你只見弟兄的眼中有刺,却不見自己的眼中有樑木?」
有一些人總是習慣抱怨他人、檢討他人,只要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或者挫折,他們總認為那是因為別人的不當行為,才導致了自己身陷困境,時間一久,他們便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悲慘、最不幸的人,進而也會用一種憤恨不平的眼光去看待人、事、物,終其一生鬱鬱寡歡,却不知扼殺快樂的人,其實就是他自己!
因此,當你想抱怨或者指責某些人、事、物的時候,你應該先冷靜下來,仔細的想一想,在你指著他人埋怨時,別人有幾根手指也正指著你自己呢?當你檢討別人的錯誤時,是否也能先想想,自己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需要別人來檢討呢?
當我們遭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事情時,我們不應該一直找尋理由謾駡、聲討他人,或是口出埋怨的話,反而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檢討整件事情的始末。如果你發現問題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就應該要求自己立即改進,避免日後重蹈覆轍,避免使事情繼續惡化;要是你發現過錯不在自己的身上,你也不需要指責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建議你此時不妨用寬容的態度讓對方瞭解你的感受,並且希望彼此之間能够共同讓事件朝向好的方向轉變,如此一來,你將能够化解彼此心中的芥蒂與不快,從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也許你會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够寬容待人,但是,我們要是不能够先從自身做起,又如何要求別人呢?因此,從現在開始,請你停止抱怨,學習如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你將會發現,當你懂得欣賞人、事、物美好的一面時,生活中的歡樂也會隨之不斷的增加!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為了某些小事情抱怨不停呢?當你遭遇到問題時,你是否會在第一時間裏就先注意到別人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呢?你是否覺得別人都不够瞭解你,甚至都虧欠你什麼呢?
人們在不如意的時候,總是會想要宣洩內心的不滿,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要是不小心養成了凡事抱怨的習慣,不只會讓我們自己活得不快樂,別人也會因此遠離我們。
事實上,抱怨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它只會導致你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更重要的是,它是所有負面情緒的最大來源。
我們時常會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命苦...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怨氣,摧毀你的立身之本
1.殺人於無形之中的怨氣
2.怨恨是不斷長大的腫瘤
3.牢騷是幸福的敵人
4.心浮氣躁是怨氣的溫床
5.別理我,煩著呢!
6.生氣是百病之源
7.從嗔心到地獄
8.嫉妒傷人又害己
第二章 適應現實,跨越人生的第一道門檻
1.接受最真實的自己
2.煩惱來自對完美的追求
3.正視自己的缺陷
4.勇於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
5.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
6.做人要有承受力
第三章 調整心態,不再憤世嫉俗
1.與其抱怨命運,不如調整心態
2.世界上沒有絕對幸運的人
3.平衡心態,遠離煩惱
4.人比人,氣死人
5.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
6.痛苦和憂愁都是自找的
7.無法改變過去,但可改變現在
8.要學會遺忘
9.擁抱磨難,感謝挫折
第四章 把心放寬,給生命多點空間
1.寬容的真諦
2.不寬恕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
3.原諒自己的錯誤
4.放寬心,別和自己過不去
5.心胸寬廣就會遠離嫉妒
6.不要盲目猜疑
7.心寬才能圓融
8.遠離「貪、嗔、癡」
9.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10.靜坐常思己過
11.學會睜一眼,閉一眼
第五章 卸下包袱,讓自己輕鬆一點
1.學會放鬆,人生才會輕鬆
2.不要杞人憂天
3.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
4.不要太過執著
5.做人不要太計較
6.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7.當心壓力的紅線
8.選擇適合自己的包袱
9.敞開胸懷,釋放壓力
10.小事也會把人逼瘋
第六章 懂得知足,平平淡淡才是真
1.知足是一種心態
2.贏得了世界又如何?
3.退一步思維
4.順從自然的本心
5.放下那些無謂的堅持
6.拿得起,放得下
7.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8.無所求,是一種境界
9.平淡的日子,不平淡的感覺
10.平靜是一種幸福
11.追求簡單的人生
12.用心靈感受生活
第七章 進退自如,讓生命保持彈性
1.能上還要能下
2.能進還要能退
3.退一步是灑脫,更是智慧
4.學會沉默是一種成熟
5.人生需要留點空白
6.凡事適可而止
7.做到隨遇而安
8.懂得轉彎是一種幸福
第八章 駕馭情緒,享受不抱怨的生活
1.壞情緒是家庭的殺手
2.把怨氣變為爭氣
3.該低頭時要低頭
4.冷靜的面對屈辱
5.沒有解不開的疙瘩
6.把壞脾氣變成好脾氣
7.別讓恐懼毀了自己
8.哭出來,給情緒找一個出口
序言
第一章 怨氣,摧毀你的立身之本
1.殺人於無形之中的怨氣
2.怨恨是不斷長大的腫瘤
3.牢騷是幸福的敵人
4.心浮氣躁是怨氣的溫床
5.別理我,煩著呢!
6.生氣是百病之源
7.從嗔心到地獄
8.嫉妒傷人又害己
第二章 適應現實,跨越人生的第一道門檻
1.接受最真實的自己
2.煩惱來自對完美的追求
3.正視自己的缺陷
4.勇於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
5.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
6.做人要有承受力
第三章 調整心態,不再憤世嫉俗
1.與其抱怨命運,不如調整心態
2.世界上沒有絕對幸運的人
3.平衡心態,遠離煩惱
4.人比人,氣死...
商品資料
出版社:喬木書房出版日期:2020-08-06ISBN/ISSN:978986992650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