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六月,烈日高照下的火焰与血色透着异样的红,映照着人间有如炼狱……
【本書簡介】
◎作为当年事件的亲历者,以某些人物为原型,融入自己的灵魂,藉由他们的种种经历,铺垫出全景式的一九八九年。
◎以中国一九八九年的政经环境为背景,取材自历史但不囿于历史,在文学的艺术路上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角色刻画生动、情节丰富细致,令人不觉间便坠入那个时空,感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彷徨、激情、无奈与不想失去的微薄希望。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麦嘉、沈鸿、金哲、逸夫,四位室友,出身不同,性格迥异,天之骄子,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毕业之际,或踌躇满志,或玩世不恭,或苦闷徬徨,或沉溺于梦想和爱情,或苦心钻营,或苦苦思索。时代的洪流把他们席卷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军人的坦克和枪声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和希望。在炼狱般的烈火中,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苟活着;有人愤怒,有人沉沦,也有人涅槃重生。个人的命运改变了,历史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段不应被忘记的历史,这里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作者是当年事件的亲历者,身处险境,埋头奋笔疾书,呕心沥血,历经六载,终于不负使命。又经历二十余年等待,方使此书得以面世。
弹指挥间,三十一年过去,人类再次来到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作者簡介:
麦嘉
章節試閱
第二章
三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 晴间多云
沈鸿泠冷地看着对面坐着的那个名叫安德森的老外,心里想着怎样才能打倒他。别看这家伙生得虎背熊腰,个头比自己高出半个脑袋,要打倒他并不难。只要朝着那裆部猛踢一脚,趁他失去抵抗身子下沉之机,朝他下巴狠抽上一拳,这老小子准得趴下!
李娜用蹩脚的英语同老外交谈着,嗑嗑巴巴的,还时常出现语句错误,沈鸿听着觉得别扭。这么次的外语也敢拿来同老外对话,真不嫌丢人!
“她那样子真难看,简真让人恶心!”沈鸿暗自叹息着,把眼睛从她身上转开去。
李娜并不是讲究穿着打扮的女孩,经过一番刻意修饰,反而显得难看。她身上穿着不久前花五百块钱从西单商场买来的黑色西服套裙,坐在沙发上,一双套着肉色丝袜的大腿从裙子底下露出来。脸上涂着一层粉,眉毛和眼圈也被描画过,嘴唇红得像在流血,矫揉造作的表情和流转顾盼的眼神,看上去像正在向人卖弄风情的荡妇。
“为了出国,她是什么事都肯干的!”沈鸿心里感慨着,对李娜出国的事,他一直很消极,倒不是像李娜说的怕她出国以后把自己甩了。李娜学的是中国古典文学,这专业还用得着到国外去学?再说李娜的外语水平也实在不怎么样,她上本科学的是俄语,只是为到美国去留学才改学的英语,就算很用功,要说到美国留学还继续学文学,实在有种说不出的古怪。
“妈的,这老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沈鸿看安德森那鹰样的眼睛又盯在李娜高耸的胸部上,心里暗暗地骂道。真不明白李娜为什么要来找这家伙,就算他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毕竟素昧平生,你不给人家点好处,人家凭什么给你提供经济担保?
沈鸿又对李娜使了个眼色,想让她离开,李娜却不理会,脸上露出厌恶的神色。当她把脸转向老外时,又换上一副做作的微笑。
“安德森教授,到美国去学习,是我多年的愿望,也可以说是我的梦想!在我看来,美国不仅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那是一个充满着民主和自由的国度,而这正是我所向往的。”李娜用英语说。
沈鸿觉得李娜这话说得很虚伪,“民主”“自由”之类的词语从她嘴里出来也似乎变了味。说到底她出国不过是想得个博士学位然后留在美利坚合众国过好日子,什么“民主”“自由”,瞎掰的事!
“密斯李,你是我来中国以后第三个向我提出类似愿望的人。我真不明白,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老想着要往国外跑?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在许多方面并不像你们想像的那样好。在美国,我也同一些中国留学生接触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生活得很艰难。”安德森说。
“安德森教授,我们许多同学都到了国外,我们对国外的情况也了解一些。不过,我们到国外去并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学到知识,回来报效国家,为了这一点,即便吃点苦也算不了什么!”
李娜把自己出国的目的说得很崇高,沈鸿知道她是想告诉老外学成后还是要回国的,并没有移居美国的想法,可这么说又有什么用?老外连一点要帮助她的意思都没有,她怎么这样不知趣?平时的那份自尊自傲都到那里去了?沈鸿想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不错,中国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民族!”安德森点点头,说。
安德森的语气中明显带有一种讥讽的意味,李娜却没听出来,继续说:“我是个女孩,到国外学习,生活,自然会更加困难,可是我相信自己完全能够承受这一切,我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安德森教授耸了耸肩膀,说:“密斯李,我欣赏你的执着。可是,我又能为您做点什么呢?”
“我想到您任教的斯坦福大学学习,您是否能为我联系一下?如果可能,我想请您作为我的经济担保人!”李娜看着安德森,讨好地说。
“经济担保人?”安德森看着李娜,摇着头说:“这是不可以的!密斯李,您要知道,在美国,作为经济担保人,是要承担责任的,我对您并不了解,怎么能够为您承担责任呢?”
李娜勉强地笑了笑,说:“其实,您用不着为我承担什么风险。据我所知,经济担保不过是一种形式,没听说过在这方面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再说,您还得在中国呆上一段时间,完全有可能更多地了解我!”
“很遗憾,我恐怕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了解您。我是一个经济学家,这次来中国主要是要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再过几天我就要到南方去考察。”安德森教授耸耸肩膀,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您要了解中国的经济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帮助您。”李娜指了指沈鸿,说:“我的男朋友是经济系的硕士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就是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也许他可以为您搜集资料。”
“哦!”安德森教授饶有兴趣地打量沈鸿,说:“密斯脱沈,你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现状是否有所了解?”
沈鸿没想到李娜会把自己推出来,有些恼火,见安德森对自己提问,便用英语说:“我曾经参加系里的课题组到国内部份大中型企业做过调查,也参加过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
“密斯脱沈,想不到您的英语说得这么流利!我们的谈话可以轻松一些了。”安德森满意地笑着,说。
沈鸿矜持地笑了笑,偷偷瞥了李娜一眼,见她阴沉着脸在一旁坐着,心里很有些得意。
“密斯脱沈,您能不能谈谈您对中国企业改革的看法?”安德森问。
沈鸿想了想,说:“在我们国家,所谓企业改革是指国有企业的改革。您知道,国有企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们制度的经济基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国有企业又集中了这个制度的所有弊端和矛盾,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牵涉到整个国家体制的全面改革。”
“您所说的‘弊端’指的是什么?您能不能说得更为详细一些?”安德森饶有兴趣地看着沈鸿,说。
“我所说的‘弊端’主要是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企业无权化及其对政府的依附,产权模糊带来的无责任化,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带来的懒惰化。”沈鸿得意地说着,不由得看了看晾在一边的李娜。
“您说的这些‘弊端’都是由你们国家的制度造成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消除这些‘弊端’,就必须改革你们的制度,也就是实行私有化!”安德森说。
“从理论上说是这样,可是在现实中却是另外一回事!”沈鸿说。
安德森摇摇头,说:“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您知道,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利益关系的改变,所以那些既得利益者总是要反对改革的。事实上他们经常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来,现成制度已经丧失了生命力,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可是另一方面改革本身却是对他们自身的否定!您想想,如果真要在中国实行私有化,不就等于证明他们搞的所谓‘革命’带来的不过是历史的倒退,那么这样的‘革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沈鸿说着,情绪有些激动。
安德森点着头,说:“不错,这样的现实对你们当局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些,可是从国家的前途着想,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现实。”
沈鸿冷笑着说:“可惜他们没有这样的勇气!他们总是习惯于把政党的利益凌驾于全民的利益之上,从来不肯为了全民的利益而牺牲政党的利益。所以他们对改革的态度也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也想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却不想动摇现有的体制,放弃政党和个人的既得利益。他们所搞的那些改革都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由来!”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中国改革的出路就在于实行私有化?”安德森问。
“坦率地说,我个人对私有化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私有化不过是通过满足人的私欲来调动人的潜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也就是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从人性的角度是可悲的,可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沈鸿侃侃而谈,把被冷落的李娜抛到了脑后。
安德森想了想,说:“我和你们一些教授交谈过,他们对您说的那种改革好像很有顾虑,一般来说,他们比较赞成眼下实行的这种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譬如说通过在企业实行股份制逐渐实现产权的转移,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沈鸿简单地说。
安德森看着沈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在中国持您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是很多?”
“只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实,并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我想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沈鸿瞥一眼旁边坐着的李娜,笑了笑。
“密斯脱沈,看得出你是一个坦率的人,也很有独到的见解。我这次到中国来的目的也是要考察对中国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造的可能性和途径,所以我很愿意认真地考虑一下您这位女友刚才提出的建议。”安德森说着,瞥一眼李娜。
李娜脸上堆着僵硬的微笑,目光却有些茫然。
沈鸿知道她根本没有听懂他同安德森的谈话,冷笑着问安德森:“您需要我干什么?”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请您作为我的翻译和助手,陪我到南方去。”安德森看看李娜,又看着沈鸿,说。
沈鸿觉得自己的脚被重重地踩了一下,知道李娜也听懂了安德森话里的意思,却故意不去理会,对安德森说:“对不起,尽管我对您的建议很感兴趣,可是我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
“既然这样,我只能表示遗憾!”安德森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
沈鸿没去看李娜,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故作潇洒地对安德森说:“我也很遗憾!”
第二章
三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 晴间多云
沈鸿泠冷地看着对面坐着的那个名叫安德森的老外,心里想着怎样才能打倒他。别看这家伙生得虎背熊腰,个头比自己高出半个脑袋,要打倒他并不难。只要朝着那裆部猛踢一脚,趁他失去抵抗身子下沉之机,朝他下巴狠抽上一拳,这老小子准得趴下!
李娜用蹩脚的英语同老外交谈着,嗑嗑巴巴的,还时常出现语句错误,沈鸿听着觉得别扭。这么次的外语也敢拿来同老外对话,真不嫌丢人!
“她那样子真难看,简真让人恶心!”沈鸿暗自叹息着,把眼睛从她身上转开去。
李娜并不是讲究穿着打扮的女孩,经过一番刻意修饰,反而显得难看。她身上穿着不久前花五百块钱从西单商...
作者序
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把这部书写完了。现在我想,即便把我抓到监狱里去也无所谓了。虽然这部书除了灾难以外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我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做了我最想做也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这部书可以说是我的一切。我把生命中这段最宝贵的时光都花在这部书上,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职业作家,也没有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作家。写完这部书,只是了却了心愿。她是我第一部作品,也可能是最后一部。
我的确也是做过作家梦的,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尝试过写小说。那时我是一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诱人的理想使我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了文科,又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分考上了大学中文系。以后到北大上研究生,学的也是文学。
我常常嘲笑小时候的天真,对当初的选择却不曾后悔过。然而在真正寻找到文学的真谛并具备真正的创作能力以后,反而厌倦起文学来。
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神圣的。以前没写过东西是因为把创作看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老以为自己的功力和境界达不到那样的地步,不愿意让自己粗俗的灵魂去玷污那神圣的殿堂。
我对当今中国文学的失望由来已久。解放以来,中国便不曾有过真正的文学也没有真正的作家。在这片拥有悠久文明的国土上,文学早已堕落成为一个没有操守和廉耻的娼妓,原来是卖身投靠政治,现在又成为金钱的奴隶。所谓的艺术家们既没有思想也没有人格,成为出卖灵魂的精神娼妓。
如果不是发生了八九年的那场事件,我也许永远不会搞创作。那时我的确也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或者在大学里当个教师,或者在某个研究所搞搞研究,到了年头便像许多人那样混个教授当当,安安稳稳地把自己这一生打发掉。那场惊心动魄的事件改变了我,也改变了一切。
我在政治上从来不是一个激进派,也很少关心政治。学潮开始时,我的感觉是麻木的,一直站在边缘冷眼旁观。后来发生的事件震撼了我,我感到了幻灭。几十年来形成的一些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一夜之间,我好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痛苦的日子里,我很少说话,在孤独中思考了许多问题。我真正领悟了人生,也寻找到了文学的真谛。
小说是因那场大屠杀而起,写书的时候我也的确有过一种强烈欲望:要用我的笔把那些刽子手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然而我真正关注的却是人性,书中所要揭示的是专制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在我看来,这个历史悲剧本身只不过是一个炼狱,在这里各种各样的人都展示着自己的灵魂,有的人经不起这炼狱之火的考验,堕落下去;有的人悲观失望,颓废消极;更有的人经受了痛苦的磨练以后,灵魂获得了升华。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我所关注的中心,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化最复杂的载体。在中共统治的几十年里,知识分子在经济上被剥夺而成为赤贫,继而又被夺去了思想的权力。那场举世瞩目的学生运动使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人物不约而同地集合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灵魂的舞台。
在我看来,文学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要做的只是真诚而自然地表达自己,表达他所感悟到的理念。小说里的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不过是艺术家心灵的载体。虽然我面对的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真实历史事件,里面却更多地包含着我个人对历史的理解,而正是这些赋予了这些历史事件以艺术的生命。
看我书的人肯定会把书中的人物等同于当年的历史人物,书中的有些人物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依据了某些人物原型。但事实上,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从我的灵魂里演化出来的。在那场运动中我始终只是普通的参与者,与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少认识,除了其中一两个以外,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面。
人们难免要把这部小说当作政治小说来读,但我的确很希望她成为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我最大的愿望是过了十年乃至几十年甚至在人们把这段历史淡忘过后还能有人把这本书读下去,正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我才会用六年的时间来写它。是否达到了初衷,得由读者和历史来检验。唯一可以告慰自己和他人的是:我的确尽力了。
我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境界,却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艺术上的技巧。受过许多年西方文学的熏陶,却依然保持着中国人思维的特征。在文学艺术中,技巧性的东西是外在的,人人都可能学会。学不到的是艺术家的境界,这也是决定艺术家作品特性和成就的最本质的因素。无论写的什么,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只能是他自己。
每天来到计算机前坐下,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打开电脑,喝上一杯咖啡,静静地思考着,寻找那稍纵即逝的灵感,却几乎没有过技巧上的考虑。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对自己的艺术功力没有信心。
在过去的六年里,孤独始终在伴随着我。但正是这孤独的境地给了我思考的空间,我的灵魂在孤独和痛苦中不断升华着。从写这部书的那天起,我便对所要承担的危险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无论现在和将来,我对自己的选择都不会后悔。
我常常想,是历史赋予了我这样的契机。尽管这六年里我过得很苦,上天却赋予了我写作这部书的一切条件:痛苦的经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孤独的处境、生活中的种种失意等等。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这样的机会,而尽我所有的力量做了我该做的一切。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于哈法
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把这部书写完了。现在我想,即便把我抓到监狱里去也无所谓了。虽然这部书除了灾难以外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我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做了我最想做也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这部书可以说是我的一切。我把生命中这段最宝贵的时光都花在这部书上,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职业作家,也没有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作家。写完这部书,只是了却了心愿。她是我第一部作品,也可能是最后一部。
我的确也是做过作家梦的,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尝试过写小说。那时我是一个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诱人的理想使我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了文科,又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分考上了大学中文...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6-01ISBN/ISSN:9789863589990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720頁開數:14.8x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