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展示了作者為建立當代儒學的核心價值和終極關懷所作的努力。這種紮根生活世界、結合人生智慧,而且嚮往宇宙真諦的思路,充分體現了二十世紀末期哲學重生的新趨向。書中所探究的基本議題——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個人與群體的互動、人心與天道的相應,都是導源於「為己之學」,而通向家國天下,並遙契天命的儒家教言。本書所傳達的信息,不僅是中華民族主流思潮的歷史表述,而且也是中國文化為全球社群所提供的人文精神。
作者簡介:
杜維明
學歷
◆哈佛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哈佛大學教授
◆哈佛大學宗教研究會主席
◆美國人文藝術及科學院(AAAS)院士(1988年)
◆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交流中心(EWC)主任(1990年)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再版說明
本書作者早年深受徐復觀先生、牟宗三先生思想影響,以發揚儒家思想為使命,在國際間,不斷進行學術上的研討,積極回應世界各方思潮的挑戰,並且試圖為儒家找尋現代化之定位。
本書原由英文寫就,乃作者在北美和國際學者交鋒之論,九篇文章皆環繞著孔子畢生追求的學問──儒家的身心性命之學。
此次再版,編輯部除了修正舊版的一些訛誤疏漏之處外,並重新設計版式,相信對於讀者在閱讀的舒適上有相當大的助益。
東大圖書公司編輯部謹識
名人推薦:再版說明
本書作者早年深受徐復觀先生、牟宗三先生思想影響,以發揚儒家思想為使命,在國際間,不斷進行學術上的研討,積極回應世界各方思潮的挑戰,並且試圖為儒家找尋現代化之定位。
本書原由英文寫就,乃作者在北美和國際學者交鋒之論,九篇文章皆環繞著孔子畢生追求的學問──儒家的身心性命之學。
此次再版,編輯部除了修正舊版的一些訛誤疏漏之處外,並重新設計版式,相信對於讀者在閱讀的舒適上有相當大的助益。
東大圖書公司編輯部謹識
作者序
對作者而言,一本新書的問世,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當然,書是文化生產中歷史悠久而意味深長的現象。正如律克(Paul Ricoeur)所說的,當理念落實為象徵符號、並體現為具有物質基礎的白紙黑字之後,它的精神便取得可以普世化的性格,讓任何有語文能力的讀者都可從檢視其象徵符號而對作者的理念進行解讀。既然因理念的文字化而使信息廣為流傳,當然是值得欣慰的。
但,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艾思本人文中心,曾和當時在史坦佛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的史德格勒(Wallace Stegner)教授聊天。他剛出版一本散文集,竟自嘲地說,把作品推向世界,就像一個在大峽谷邊飄下一片羽毛的人,殷切地期待不久的將來谷底會傳來轟隆的回響。如果被稱譽為美國當代一支健筆的作家也有這種缺乏自信的疑慮,深恐自己辛辛苦苦的筆耕成果完全不受到重視應是人之常情了。
不過學術界的出版物,特別是突出哲學思想的論文,本來就沒有考慮到市場效應,因此所喜所憂也未必隨著讀者共鳴的程度而轉移。所喜的是,這本論集的出版,可以為中文世界提供一些我思索有年而且已在北美學壇開闢了論域的觀點;所憂的是,不同的語境指涉不同的意義結構和價值系統。我的觀點雖然都是自覺地立基於儒家的「為己之學」,但置身於西方知識論辯的習俗之中,便不能不採取權宜之計,特別究心於申述一些在中文世界已耳熟能詳的概念。職是之故,英語中的新鮮感便完全消失了。
我並不擔心因重複讀者熟悉的概念而導致老生常談的印象。本來,儒學的特性即是溫故知新。可是,在英文語境中,一些從堅苦工夫中獲得的成果,竟因中譯而完全不顯精彩,總有點可惜。當然翻譯總難免有喪失原味的損失,但只要力求「信達雅」也有可能創造嶄新的天地。不過我應當申明,這些原屬英文的議論,居然能以中文的形式公諸於世,其中曲折甚多,也牽涉好幾位無名英雄,在此無法交待清楚。我要特別提出感謝的是林同奇教授。沒有他的鼎力協助,這本書一定會遭到難產的厄運。
這裡所收的九篇論文與其說是我因回應各種外來機緣而對儒家人文精神作出的現代詮釋,不如說是通過多元渠道和北美幾位師友之間的人物共商舊學而獲致的些許心得,要更符合事實。
我在柏林發表〈道德共範〉的論文時,評講是文化人類學的巨擘杰爾茲(Clifford Geertz)教授。杰爾茲教授不僅把評講形諸文字而且同意由《東西方哲學》發表,給我很大的鼓勵。我考慮「存有的連續性」一議題則是針對牟復禮(F. W. Mote)和李約瑟的觀點而發;後來這一構想又和張光直先生反覆商榷。〈儒家論做人〉則是為北美宗教學祭酒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mith)教授榮休而作。我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時期即親炙史密斯教授,研習廣義宗教傳統和精神文明的互動關係。一九八三年,回到哈佛執教才兩年多,又接任他掌理多時的宗教委員會。三十多載的情誼使我真切體認到他的學思歷程確是問學與求道可以相得益彰的典範。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的價值〉得益於艾里克森(Erik H. Erikson)、律克和波那里(Michael Polanyi)甚多。我選過艾里克森的課,和律克也論學多次。雖然沒有直接向波那里請教的機會,但通過長期和格林(Marjorie Grene,波那里思想權威)教授的交往,對波那里的「體驗之學」並不生疏。以〈仁:「論語」中一個充滿活力的隱喻〉一文來界定「仁」的意蘊,則是長年和芬伽萊(Herbert Fingarette)及史華慈兩位宿儒對話的結果。
〈自我與他者〉及〈宋明儒學的宗教性和人際關係〉兩文受到貝拉(Robert Bellah)的啟發最多。還記得六十年代,貝拉在哈佛講授宗教理論的情景。那時他從知識社會學及比較文化學切入,對宗教演化和現代精神有獨到的見解,但我卻認為他因受柏深思和韋伯的影響太深,對儒家的「宗教性」並沒有真切的體悟。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系任教的十年,還經常扣緊此一課題和他辯難。最近聽友人麥迪生(Richard Madsen)說貝拉明年退休後(一九九八)的主要工作是重新考察宗教演化與現代精神。我相信,他對儒家,特別是宋明傳統,和東亞現代性的關係會有新的詮釋。
另外,〈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觀念:中國美學探討〉和〈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都受惠於座落紐約北部艾德龍達(Adirondacks)山莊的德夏堂書院的創始人賈保羅(Paul Desjardins)。保羅曾介紹我認得他的至交,如本斯鼎(Richard Bernstein)和羅蒂(Richard Rorty),通過他的文字和面對面的溝通使我對英文中的哲學語境略有所窺,也加強了我和西方哲人共探新知的意願。雖然我考慮的課題未必和當前美國哲學界所關注的焦點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既然認識到他們行文的風格,用英文詮釋中國美學、倫理學和宗教哲學的異化感便逐漸消解了。
必須指出,正因為我這幾篇儒家論說純粹是英文語境的產物,中譯本,即使大體傳神,難免仍有隔了幾重公案的距離感。我希望文化中國的讀者不要率爾抹殺這距離感,直接評價理據的得失;或許在咀嚼那格格不入的生澀處還能稍稍品味我奢想融會中西而每每缺失的堅苦。
不過,既然這幾篇論文都不僅是我的獨白而是我和師友們長期對語之後的諧音,它們所象徵的共業絕非個人私見而已。《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不是一本一氣呵成的專論,但其中所體現的「問題意識」卻首尾貫穿相互連繫。雖然,九篇文章相隔的時間跨度很長,而且是在各種學術情境中因針對特殊課題而作出的不同回應,可是它們都環繞著儒家的身心性命之學而展開。我希望儒家的「自我」,即所謂安身立命的成己之學的核心課題,可以通過我這些尚在發展,尚待成長的詮釋而成為大家共同研究和探索的領域。
最後我要感謝波士頓大學神學院的南樂山院長,他多次提到儒學創新將是世界哲學界體現承先啟後精神的大事。他的鼓勵使我振奮,他的預言則使我心持惶恐。
我相信儒家論說業已進入歐美學壇,但面向二十一世紀,儒學在思想方面的創新能否為其第三期發展提供優良的條件,則現在尚言之過早。任務是艱巨的!
杜維明
哈佛燕京學社(美國麻州康橋)
一九九七年十月七日
對作者而言,一本新書的問世,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當然,書是文化生產中歷史悠久而意味深長的現象。正如律克(Paul Ricoeur)所說的,當理念落實為象徵符號、並體現為具有物質基礎的白紙黑字之後,它的精神便取得可以普世化的性格,讓任何有語文能力的讀者都可從檢視其象徵符號而對作者的理念進行解讀。既然因理念的文字化而使信息廣為流傳,當然是值得欣慰的。
但,我依稀記得,好幾年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艾思本人文中心,曾和當時在史坦佛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的史德格勒(Wallace Stegner)教授聊天。他剛出版一本散文集,竟自嘲地說...
目錄
再版說明
序
導言
一、東亞思想觀念中的「道德共範」
二、存有的連續性:中國人的自然觀
三、儒家論做人
四、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的價值
五、仁:《論語》中一個充滿活力的隱喻
六、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觀念:中國美學探討
七、自我與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係
八、宋明儒學的宗教性和人際關係
九、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
杜維明論著編年
再版說明
序
導言
一、東亞思想觀念中的「道德共範」
二、存有的連續性:中國人的自然觀
三、儒家論做人
四、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的價值
五、仁:《論語》中一個充滿活力的隱喻
六、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觀念:中國美學探討
七、自我與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係
八、宋明儒學的宗教性和人際關係
九、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
杜維明論著編年
商品資料
出版社:東大圖書(股)公司 出版日期:2020-05-22ISBN/ISSN:978957193213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