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蘭克.薛慶
定價:NT$ 580
優惠價:88 折,NT$ 510
已售完,補貨中
作者簡介: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ätzing
1957年出生,在科隆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同時也是熱情的業餘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1990年起又多了一個身份:作家。
1995年,薛慶出版了他首部小說《科隆911》,以15世紀為背景的歷史懸疑小說,25萬本的銷量讓薛慶不只是作家,而是暢銷書作家;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精采瞬間」;2004年,《群》的成功則讓薛慶在德國的地位與麥克.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
《群》始於薛慶數年前的夢境;而《群》的男主角西谷.約翰遜——黃金單身漢、魅力中年型男、都會雅痞、無可救藥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遠赴海上鑽油平台、也要隨身帶著高級紅酒跟搭配下酒的起士;這些描述,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作者自己的投射。
薛慶為了《群》這本書花了三年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探勘等,並花了兩年時間書寫。這期間有31位科學家協助薛慶完成了這本一千頁的小說,當中有些人被薛慶寫進了《群》當中,像是德國基爾大學的海洋學家,他們以本名在書裡過著英雄般的光采生活。不過經歷最奇幻的角色,莫過於「搜尋地外文明計畫」(SETI)的一位負責人吉兒.塔特(Jill Tarter)教授,茱蒂佛斯特才剛在《接觸未來》中扮演她,接下來她又被派到《群》當中與海底高等智慧生物溝通,讀者會在《群》讀到她的化身大顯身手,目前塔特在拯救地球的副業之餘,依然在忙著聆聽來自外太空的聲音。
而薛慶本人,在《群》裡描寫的水母毒殺遊客、鯨魚攻擊船隻之後,仍舊不怕死的保持著潛水的嗜好。
名人推薦:
推薦人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教授)、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郝譽翔(作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志朗(中研院前院士)、廖鴻基(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讀者好評】
◆它不得不賣這麼好,因為這是對的。
◆看這本書,我常不小心笑得太大聲……
◆對我來說,《海》是我唯一的五顆星書,如果可以,我想給的更多。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很刺激。
◆這一次跟著薛慶旅行的樂趣,就像一波波海浪打在我們的心坎裡,每一次都不同,每一次都讓人印象深刻。
◆很少有如此幽默、會對著你眨眼睛的科普知識。
◆雖然《海》的故事很長,但我感謝所有的魚。
◆把枯燥乏味的主題,變成令人津津樂道的生鮮話題。
◆很少有老師能這樣告訴我們「生命」的由來。
◆《海》是我的聖經,替我這個外行人揭開了海洋的面紗,且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看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
◆《海》是《群》的一條漏網之魚,而且是一條會讓你拍案驚歎的大鯨魚。相信我,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回到40億年前,來一趟地球的生態演化之旅,看看這本《海》絕對是比較安全而且物超所值的方法。--陳正昇,台中女中物理老師
【國際讚譽】
◆新書上市未滿月,各大媒體爭相報導。2006年3月甫出版即躍居《焦點》雜誌及《明鏡》雜誌非小說類排行榜第三名。
◆德意志廣播電台將此書的重要性比作比爾.布來森的《萬物簡史》。
◆It's not a novel, but it's still a thriller;這不是部小說,但卻是一部驚悚小說。-─《漢諾威日報》
◆2007年,薛慶因此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 im B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德國暢銷35萬冊,至今售出13國版權。
【推薦】
海的「演義」
◎吳明益(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去年我讀到薛慶的《群》,撇開對小說的具體評價,薛慶將真、偽知識(偽知識並非貶詞,人類神話史和小說史上都創造了為數可觀的迷人偽知識)交替運用,使得我在閱讀時,享有大量「平行的閱讀樂趣」。做為一個也是寫作者的讀者,我很清楚知道無論成功與否,一部小說要對治「海洋」如此複雜的空間,作者的想像力勢必與現實知識拉鋸,絕非一件輕鬆的事。誠然每個人閱讀小說的要求不一,我倒是在讀到小說裡像是海的知識百科全書的段落讀來特別有興味,甚而常常闔上書,去打開架上另一本可以啟發我對話的海洋相關書籍。
如果《群》中的「非小說」部分,獨立衍生出另一本書呢?畢竟,小說的讀者和非小說讀者的期待與口味都大不相同,作者要面臨的也幾乎是兩種敘事技藝。因此,當我收到這部直譯應為《來自未知宇宙的訊息》的《群》姐妹作時,備感好奇,一開始翻閱不免就想起過去曾讀過的類似海洋「科普」作品。
「科普」並非是將科學知識轉化為一般讀者所能接受的文字而已,它擺明了就是寫作者將科學用文字包裝成可消化、消費的閱讀模式,因此擇材、用字,敘事技巧,甚至行銷方式,乃至於出版的時機,對像我這樣的讀者來說,無一不是有趣的觀察點。「科普」是一種橋樑性的讀物,它並非專業材料的「業餘版」,而是一種要求「得兼」(專業背景知識與說故事技藝)的獨門功夫。
海的科普書向來比海的研究要少,原因不只是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極其有限,還因為這極其有限的認識中已經容納了非常大量的資訊與難解的疑點。我以為卡森(Rachel Carson)女士的「海洋三部曲」或許可以說是某種典範。卡森的筆下博學、睿智,而且還「迷人」,從《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 1941)、《周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 1951)到《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 1956),無一不是如此。《海風下》先以虛構筆法寫海濱生物,藉這些生物視野的變換,從潮間帶、極地之海、海底、河口……不斷流轉,呈現出海濱生態、海中生態以及海底生態的複雜面貌。整本書的文字風格似有所依循,又像是隨興所之,一如海風。《周遭之海》則強調信而有徵的自然史敘事,卡森強調她試著把一九五一年以前人類對海洋「最重要的新資訊」,都寫在此書裡。從海洋的形成、深海生態寫到海底火山、島嶼生態以及波浪與洋流,最終談到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其間大量引用研究者的論文、航海日誌,以及關於海的文字文本(從達爾文到康拉德),使得整本書就像一部豐富的海的自然/文化史。《海之濱》則貼近了人的視野,在形式上,這是一本通篇用「我」為敘述的傳統散文,卡森稱海岸為「我們祖先起源的朦朧之地」,書中以塑造和決定海岸生命的力量為敘述主體:大浪、洋流、潮汐、波濤、岩岸、沙灘和珊瑚礁的世界,她描述不同海岸的生物相,並以晨昏、朔望、高潮、低潮為界線進行觀察,呈現出所有生命相互依存的概念。
讀過「海洋三部曲」,我一方面覺得海的科普書寫的「技藝」幾盡於此(事實上,日後出版的海的科普書,知識量與新穎度容有過之,但寫法恐怕都不出這三本書),一方面又清楚地知道,海是一個無窮無盡故事的疆域:海既虛構又寫實,既有力量又抽象,既是舞台也是演出者。海不只創造生命,她甚且創造了傳說、神話、詩人、漁夫、小說家和海洋學家;她是《金銀島》、《白鯨記》、《吉姆爺爺》……,足以囊括人類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無數形容詞與想像力。因此,在讀過形形色色海的作品而重新面對海的時候,讀者已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看海的人」,而是帶著這些複雜的視野去認識我眼前的「未知宇宙」。
而為《群》花了三年的時間,訪問三十餘位作者,讀過許多海的專門論著,自己也深愛海洋活動的薛慶,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一本「海之書」?
薛慶本身既非海洋學者,也並未投入時間進行海洋研究,因此這部作品顯然不能和海洋學家卡森所寫的「三部曲」用同樣標準來觀察。而我在讀過之後,感覺這本書恐怕也不能算是典型的「科普」。不是科普,那又是什麼?我以為它的角色較接近於人類建構出的「海學」的「傳」,或者是王道還先生在評論薛慶也引用過的「水猿假說」(這個假說也有諸多疑點)時所使用的「演義」。它依循某種「正史」,但手法多元,旁通各種資訊,成功與否的重點在作者蒐羅了豐富資訊的基礎下,如何藉由「說故事技巧」帶給讀者知識震撼卻又不摧折他們的閱讀興致?如何提出假想又讀來看似言之成理?
這點恰可說明薛慶何以在這部「非小說」中反其道而行,使用許多小說手法的可能性。薛慶除了用「全知式鏡頭語言」來演出海的「過去」(讀者注意,這個「過去」從未有人類目睹),以史詩語法來旁觀演化史,有時則穿插和朋友之間的談話與切身經歷,或扮演導覽者,帶領讀者上天入地,甚且把讀者當作談天對象閒話家常。《海》以一種近乎「散焦」的方式剪輯、鋪展,卡森在「三部曲」裡用到的寫作手法薛慶幾乎都用上了。(請容我再次提醒,這並不是把兩書並置評價的意思)讀者在這部書中或許應注意的不是學術上的邏輯性(當然有這方面喜好的讀者,也可從其中豐富的引書循線閱讀),也不是質疑時而「述而不論」,時而「夾敘夾議」的寫作模式,而是去享受一個善長說故事人所帶來的一齣精彩的海洋演義。
薛慶在這本書中展示了他散文寫作的功力,和說故事的魅力,以及偶爾出現的,在小說中不那麼應該出現的「提示忠告」……,這點在非小說裡顯然自然得多,也動人得多。於是這樣的一部「衍生之書」終究展示了它獨立的生命,就像演化小姐不動聲色所創造出的一切,如此精彩,值得展卷。
【高中老師推薦】
陳正昇(台中市‧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
只要耐心看完這本《海》,你會恍然大悟以下這個非常明顯的事實,那就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等這些在我們的功課表上分門別類的科目,在大自然的真實懷抱中並沒有明顯的分隔虛線。法蘭克-薛慶以其非凡的巧筆以及驚人的想像力將這些看似獨立的科目變成一幅渾然天成而且緊密貼合的大拼圖。如果你已經讀過《群》,那你一定要看看《海》。
《海》是《群》的一條漏網之魚,而且是一條會讓你拍案驚嘆的大鯨魚。相信我,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回到40億年前,來一趟地球的生態演化之旅,看看這本「海」絕對是比較安全而且物超所值的方法。
陳嘉音(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科教師)
西方文學中有關海洋的作品,內容大體包括細膩的自然生態課題、歷險故事以及對海的愛戀情懷,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畢爾羅逖的《冰島漁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和梅爾維爾的《白鯨記》,然而,在這些作品中,海洋終歸只是表現人性的舞台。
這本書結合科普知識性、自然書寫的書,因為故事性十足、文字中帶有畫面的小說敘述方式,而大量削減專業說明的瑣碎單調、環保議題的教條式宣告,使得閱讀成為充滿趣味與意義的旅行。隨著作者旁徵博引、詼諧幽默的筆調,非但由小見大、觀微知著,更縱看古今、俯察東西,例如:談鯊魚,他是從中國人嗜魚翅料理說起,繼而搬出電影《海底總動員》來,帶讀者見識了德國燻鯊魚麵包、因高利潤而掀起的魚翅黑幫,最後又頓轉筆鋒,來到鯊魚的習性研究。
台灣四面環海,對於海洋,但一般人對海洋生物與環境的認識卻極淺薄。有了這本取材多元化、寫作風格鮮活巧妙的百科全書,要窺探海洋神秘面紗下的另一個世界,何患不能?
王皆富(高雄市‧高雄女中‧圖書館主任)
《海》這本書架構於豐富的知識性資料,再透過有別於傳統教科書的敘述方式,作者以輕鬆活潑的口吻帶領讀者暢覽生命的起源──海。從閱讀的過程中,除了驚嘆作者在生物領域學識的淵博外,也讓我們獲得生物在演化過程的概念。而作者在最終章所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洋污染等問題,更能引人深思,在演化的過程中,我們人類要追求「人定勝天」呢?還是「天人合一」?總體而言,個人認為《海》和「群」都是值得一再閱讀的好書。
汪惠玲(台北縣‧新莊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海》這本書不只是談海,它談的是水、大氣、地球、天體與生物之間的纏繞糾結,是地球系統數十億年演化的史詩。法蘭克.薛慶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讓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心血得以披露給一般大眾,它讓我們對於生我、育我的地球有追古溯今的認識,了解地球的獨特性,也指出生物與人類在這個環境中共處的問題,他留下了問題與線索,讓我們自己去尋求答案……。是身為地球人不得不看的好書。
王光正(台北縣‧板橋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目前的國內教育常把各種學科知識分門別類教給下一代,但這樣卻破壞了學習的完整性及延續性。《海》這本書不但融合了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各種知識,同時也以淺顯的文字,談天般的語法,像歷史小說型式地敘述繽紛的自然界,不斷地滿足好奇心,也激發出新的好奇心,可以說高中生必讀的優良課外讀物,也是一般大眾認識地球環境歷史的好書。
曹奕翔(花蓮縣‧海星高中‧物理科教師)
因為喜歡海,所以從台北搬來了花蓮。每次看海,都有不一樣的感覺,而這本書更讓我以一個面對生命的態度去了解海洋。《海》這本書以科學的知識為架構,而用故事的方式敘述它的演進,內容充滿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及倫理,頗值得一讀。
林月貞(台北市‧北一女‧國文科教師)
盧宜安(台北市‧建中‧國文科教師)
簡仁彥(台北市‧ 師大附中‧化學科教師)
陳怡儒(台北市‧中山女高‧地理科教師)
徐志成(台北市‧麗江高中‧物理科教師)
詹志超(台北市‧延平中學‧國文科教師)
洪明地(基隆市‧基隆二信高中‧國文科教師)
陳翠黛(新竹市‧新竹女中‧圖書館主任、國文科教師)
朱秋欣(台中市‧台中一中‧圖書館主任、生物科教師)
陳幸信(台中市‧台中一中‧國文科教師)
涂進萬(南投市‧暨大附中‧圖書館主任、英文科教師)
李建嶠(彰化市‧彰化女中‧圖書館主任)
方壯剛(彰化縣‧溪湖高中‧地球科學、物理科教師)
謝文華(台南市‧台南一中‧圖書館主任、歷史科教師)
王美霞(台南市‧台南女中‧學務主任)
張德豫(高雄縣‧高雄高工‧生物科教師)
張雲翔(宜蘭市‧宜蘭高中‧歷史科教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1折35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法蘭克.薛慶
優惠價: 88 折, NT$ 510 NT$ 580
已售完,補貨中
作者簡介: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ätzing
1957年出生,在科隆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同時也是熱情的業餘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1990年起又多了一個身份:作家。
1995年,薛慶出版了他首部小說《科隆911》,以15世紀為背景的歷史懸疑小說,25萬本的銷量讓薛慶不只是作家,而是暢銷書作家;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精采瞬間」;2004年,《群》的成功則讓薛慶在德國的地位與麥克.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
《群》始於薛慶數年前的夢境;而《群》的男主角西谷.約翰遜——黃金單身漢、魅力中年型男、都會雅痞、無可救藥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遠赴海上鑽油平台、也要隨身帶著高級紅酒跟搭配下酒的起士;這些描述,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作者自己的投射。
薛慶為了《群》這本書花了三年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探勘等,並花了兩年時間書寫。這期間有31位科學家協助薛慶完成了這本一千頁的小說,當中有些人被薛慶寫進了《群》當中,像是德國基爾大學的海洋學家,他們以本名在書裡過著英雄般的光采生活。不過經歷最奇幻的角色,莫過於「搜尋地外文明計畫」(SETI)的一位負責人吉兒.塔特(Jill Tarter)教授,茱蒂佛斯特才剛在《接觸未來》中扮演她,接下來她又被派到《群》當中與海底高等智慧生物溝通,讀者會在《群》讀到她的化身大顯身手,目前塔特在拯救地球的副業之餘,依然在忙著聆聽來自外太空的聲音。
而薛慶本人,在《群》裡描寫的水母毒殺遊客、鯨魚攻擊船隻之後,仍舊不怕死的保持著潛水的嗜好。
名人推薦:
推薦人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教授)、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郝譽翔(作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志朗(中研院前院士)、廖鴻基(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讀者好評】
◆它不得不賣這麼好,因為這是對的。
◆看這本書,我常不小心笑得太大聲……
◆對我來說,《海》是我唯一的五顆星書,如果可以,我想給的更多。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很刺激。
◆這一次跟著薛慶旅行的樂趣,就像一波波海浪打在我們的心坎裡,每一次都不同,每一次都讓人印象深刻。
◆很少有如此幽默、會對著你眨眼睛的科普知識。
◆雖然《海》的故事很長,但我感謝所有的魚。
◆把枯燥乏味的主題,變成令人津津樂道的生鮮話題。
◆很少有老師能這樣告訴我們「生命」的由來。
◆《海》是我的聖經,替我這個外行人揭開了海洋的面紗,且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看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
◆《海》是《群》的一條漏網之魚,而且是一條會讓你拍案驚歎的大鯨魚。相信我,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回到40億年前,來一趟地球的生態演化之旅,看看這本《海》絕對是比較安全而且物超所值的方法。--陳正昇,台中女中物理老師
【國際讚譽】
◆新書上市未滿月,各大媒體爭相報導。2006年3月甫出版即躍居《焦點》雜誌及《明鏡》雜誌非小說類排行榜第三名。
◆德意志廣播電台將此書的重要性比作比爾.布來森的《萬物簡史》。
◆It's not a novel, but it's still a thriller;這不是部小說,但卻是一部驚悚小說。-─《漢諾威日報》
◆2007年,薛慶因此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 im B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德國暢銷35萬冊,至今售出13國版權。
【推薦】
海的「演義」
◎吳明益(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去年我讀到薛慶的《群》,撇開對小說的具體評價,薛慶將真、偽知識(偽知識並非貶詞,人類神話史和小說史上都創造了為數可觀的迷人偽知識)交替運用,使得我在閱讀時,享有大量「平行的閱讀樂趣」。做為一個也是寫作者的讀者,我很清楚知道無論成功與否,一部小說要對治「海洋」如此複雜的空間,作者的想像力勢必與現實知識拉鋸,絕非一件輕鬆的事。誠然每個人閱讀小說的要求不一,我倒是在讀到小說裡像是海的知識百科全書的段落讀來特別有興味,甚而常常闔上書,去打開架上另一本可以啟發我對話的海洋相關書籍。
如果《群》中的「非小說」部分,獨立衍生出另一本書呢?畢竟,小說的讀者和非小說讀者的期待與口味都大不相同,作者要面臨的也幾乎是兩種敘事技藝。因此,當我收到這部直譯應為《來自未知宇宙的訊息》的《群》姐妹作時,備感好奇,一開始翻閱不免就想起過去曾讀過的類似海洋「科普」作品。
「科普」並非是將科學知識轉化為一般讀者所能接受的文字而已,它擺明了就是寫作者將科學用文字包裝成可消化、消費的閱讀模式,因此擇材、用字,敘事技巧,甚至行銷方式,乃至於出版的時機,對像我這樣的讀者來說,無一不是有趣的觀察點。「科普」是一種橋樑性的讀物,它並非專業材料的「業餘版」,而是一種要求「得兼」(專業背景知識與說故事技藝)的獨門功夫。
海的科普書向來比海的研究要少,原因不只是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極其有限,還因為這極其有限的認識中已經容納了非常大量的資訊與難解的疑點。我以為卡森(Rachel Carson)女士的「海洋三部曲」或許可以說是某種典範。卡森的筆下博學、睿智,而且還「迷人」,從《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 1941)、《周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 1951)到《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 1956),無一不是如此。《海風下》先以虛構筆法寫海濱生物,藉這些生物視野的變換,從潮間帶、極地之海、海底、河口……不斷流轉,呈現出海濱生態、海中生態以及海底生態的複雜面貌。整本書的文字風格似有所依循,又像是隨興所之,一如海風。《周遭之海》則強調信而有徵的自然史敘事,卡森強調她試著把一九五一年以前人類對海洋「最重要的新資訊」,都寫在此書裡。從海洋的形成、深海生態寫到海底火山、島嶼生態以及波浪與洋流,最終談到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其間大量引用研究者的論文、航海日誌,以及關於海的文字文本(從達爾文到康拉德),使得整本書就像一部豐富的海的自然/文化史。《海之濱》則貼近了人的視野,在形式上,這是一本通篇用「我」為敘述的傳統散文,卡森稱海岸為「我們祖先起源的朦朧之地」,書中以塑造和決定海岸生命的力量為敘述主體:大浪、洋流、潮汐、波濤、岩岸、沙灘和珊瑚礁的世界,她描述不同海岸的生物相,並以晨昏、朔望、高潮、低潮為界線進行觀察,呈現出所有生命相互依存的概念。
讀過「海洋三部曲」,我一方面覺得海的科普書寫的「技藝」幾盡於此(事實上,日後出版的海的科普書,知識量與新穎度容有過之,但寫法恐怕都不出這三本書),一方面又清楚地知道,海是一個無窮無盡故事的疆域:海既虛構又寫實,既有力量又抽象,既是舞台也是演出者。海不只創造生命,她甚且創造了傳說、神話、詩人、漁夫、小說家和海洋學家;她是《金銀島》、《白鯨記》、《吉姆爺爺》……,足以囊括人類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無數形容詞與想像力。因此,在讀過形形色色海的作品而重新面對海的時候,讀者已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看海的人」,而是帶著這些複雜的視野去認識我眼前的「未知宇宙」。
而為《群》花了三年的時間,訪問三十餘位作者,讀過許多海的專門論著,自己也深愛海洋活動的薛慶,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一本「海之書」?
薛慶本身既非海洋學者,也並未投入時間進行海洋研究,因此這部作品顯然不能和海洋學家卡森所寫的「三部曲」用同樣標準來觀察。而我在讀過之後,感覺這本書恐怕也不能算是典型的「科普」。不是科普,那又是什麼?我以為它的角色較接近於人類建構出的「海學」的「傳」,或者是王道還先生在評論薛慶也引用過的「水猿假說」(這個假說也有諸多疑點)時所使用的「演義」。它依循某種「正史」,但手法多元,旁通各種資訊,成功與否的重點在作者蒐羅了豐富資訊的基礎下,如何藉由「說故事技巧」帶給讀者知識震撼卻又不摧折他們的閱讀興致?如何提出假想又讀來看似言之成理?
這點恰可說明薛慶何以在這部「非小說」中反其道而行,使用許多小說手法的可能性。薛慶除了用「全知式鏡頭語言」來演出海的「過去」(讀者注意,這個「過去」從未有人類目睹),以史詩語法來旁觀演化史,有時則穿插和朋友之間的談話與切身經歷,或扮演導覽者,帶領讀者上天入地,甚且把讀者當作談天對象閒話家常。《海》以一種近乎「散焦」的方式剪輯、鋪展,卡森在「三部曲」裡用到的寫作手法薛慶幾乎都用上了。(請容我再次提醒,這並不是把兩書並置評價的意思)讀者在這部書中或許應注意的不是學術上的邏輯性(當然有這方面喜好的讀者,也可從其中豐富的引書循線閱讀),也不是質疑時而「述而不論」,時而「夾敘夾議」的寫作模式,而是去享受一個善長說故事人所帶來的一齣精彩的海洋演義。
薛慶在這本書中展示了他散文寫作的功力,和說故事的魅力,以及偶爾出現的,在小說中不那麼應該出現的「提示忠告」……,這點在非小說裡顯然自然得多,也動人得多。於是這樣的一部「衍生之書」終究展示了它獨立的生命,就像演化小姐不動聲色所創造出的一切,如此精彩,值得展卷。
【高中老師推薦】
陳正昇(台中市‧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
只要耐心看完這本《海》,你會恍然大悟以下這個非常明顯的事實,那就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等這些在我們的功課表上分門別類的科目,在大自然的真實懷抱中並沒有明顯的分隔虛線。法蘭克-薛慶以其非凡的巧筆以及驚人的想像力將這些看似獨立的科目變成一幅渾然天成而且緊密貼合的大拼圖。如果你已經讀過《群》,那你一定要看看《海》。
《海》是《群》的一條漏網之魚,而且是一條會讓你拍案驚嘆的大鯨魚。相信我,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回到40億年前,來一趟地球的生態演化之旅,看看這本「海」絕對是比較安全而且物超所值的方法。
陳嘉音(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科教師)
西方文學中有關海洋的作品,內容大體包括細膩的自然生態課題、歷險故事以及對海的愛戀情懷,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畢爾羅逖的《冰島漁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和梅爾維爾的《白鯨記》,然而,在這些作品中,海洋終歸只是表現人性的舞台。
這本書結合科普知識性、自然書寫的書,因為故事性十足、文字中帶有畫面的小說敘述方式,而大量削減專業說明的瑣碎單調、環保議題的教條式宣告,使得閱讀成為充滿趣味與意義的旅行。隨著作者旁徵博引、詼諧幽默的筆調,非但由小見大、觀微知著,更縱看古今、俯察東西,例如:談鯊魚,他是從中國人嗜魚翅料理說起,繼而搬出電影《海底總動員》來,帶讀者見識了德國燻鯊魚麵包、因高利潤而掀起的魚翅黑幫,最後又頓轉筆鋒,來到鯊魚的習性研究。
台灣四面環海,對於海洋,但一般人對海洋生物與環境的認識卻極淺薄。有了這本取材多元化、寫作風格鮮活巧妙的百科全書,要窺探海洋神秘面紗下的另一個世界,何患不能?
王皆富(高雄市‧高雄女中‧圖書館主任)
《海》這本書架構於豐富的知識性資料,再透過有別於傳統教科書的敘述方式,作者以輕鬆活潑的口吻帶領讀者暢覽生命的起源──海。從閱讀的過程中,除了驚嘆作者在生物領域學識的淵博外,也讓我們獲得生物在演化過程的概念。而作者在最終章所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洋污染等問題,更能引人深思,在演化的過程中,我們人類要追求「人定勝天」呢?還是「天人合一」?總體而言,個人認為《海》和「群」都是值得一再閱讀的好書。
汪惠玲(台北縣‧新莊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海》這本書不只是談海,它談的是水、大氣、地球、天體與生物之間的纏繞糾結,是地球系統數十億年演化的史詩。法蘭克.薛慶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讓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心血得以披露給一般大眾,它讓我們對於生我、育我的地球有追古溯今的認識,了解地球的獨特性,也指出生物與人類在這個環境中共處的問題,他留下了問題與線索,讓我們自己去尋求答案……。是身為地球人不得不看的好書。
王光正(台北縣‧板橋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目前的國內教育常把各種學科知識分門別類教給下一代,但這樣卻破壞了學習的完整性及延續性。《海》這本書不但融合了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各種知識,同時也以淺顯的文字,談天般的語法,像歷史小說型式地敘述繽紛的自然界,不斷地滿足好奇心,也激發出新的好奇心,可以說高中生必讀的優良課外讀物,也是一般大眾認識地球環境歷史的好書。
曹奕翔(花蓮縣‧海星高中‧物理科教師)
因為喜歡海,所以從台北搬來了花蓮。每次看海,都有不一樣的感覺,而這本書更讓我以一個面對生命的態度去了解海洋。《海》這本書以科學的知識為架構,而用故事的方式敘述它的演進,內容充滿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及倫理,頗值得一讀。
林月貞(台北市‧北一女‧國文科教師)
盧宜安(台北市‧建中‧國文科教師)
簡仁彥(台北市‧ 師大附中‧化學科教師)
陳怡儒(台北市‧中山女高‧地理科教師)
徐志成(台北市‧麗江高中‧物理科教師)
詹志超(台北市‧延平中學‧國文科教師)
洪明地(基隆市‧基隆二信高中‧國文科教師)
陳翠黛(新竹市‧新竹女中‧圖書館主任、國文科教師)
朱秋欣(台中市‧台中一中‧圖書館主任、生物科教師)
陳幸信(台中市‧台中一中‧國文科教師)
涂進萬(南投市‧暨大附中‧圖書館主任、英文科教師)
李建嶠(彰化市‧彰化女中‧圖書館主任)
方壯剛(彰化縣‧溪湖高中‧地球科學、物理科教師)
謝文華(台南市‧台南一中‧圖書館主任、歷史科教師)
王美霞(台南市‧台南女中‧學務主任)
張德豫(高雄縣‧高雄高工‧生物科教師)
張雲翔(宜蘭市‧宜蘭高中‧歷史科教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1折35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