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姆.柯林斯
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
柯林斯從1988年起任教於史丹佛大學企管研究所多年,並於1992年榮獲史丹佛傑出教授師鐸獎。1995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德市(Boulder)設立了自己的企管研究實驗室。
多年來,他曾經擔任默克藥廠、星巴克、嬌生、時代集團等數百家企業的顧問,也是許多非營利組織諮詢的對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彼得杜拉克基金會、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政府改造會議等,都曾向他請益。
柯林斯在當代企管大師中,素以研究嚴謹而著稱,《經濟學人》、《財星》、《哈佛商業評論》、美國《商業周刊》等著名財經雜誌,都曾深入報導他的研究及理論。2011年,《哈佛商業評論》選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柯林斯排名第四,被譽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影響了英特爾、蘋果電腦、微軟、亞馬遜、星巴克、嬌生等許多知名企業。
著作包括《基業長青》、《從A到A+》、《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等暢銷巨著,深受學界、企業界、非營利組織等各界領導人推崇。其中《從A到A+》成為最暢銷的商業書籍,柯林斯堪稱是「全世界最被廣泛閱讀的商業作家」。
譯者簡介:
齊若蘭
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譯作包括《數位革命》、《目標》、《複雜》、《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毒舌頭與夢想家》、《數學高手特訓班》、《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及合譯《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並曾採訪整理《棋局雙贏──苗豐強的全球化策略》,以及參與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西瓜大王陳文郁》、《趨勢科技張明正》劇本編寫。
名人推薦:
一本值得企業經營人反覆閱讀的書
林揚程(太毅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
只有每隔一段時間來檢視回顧,你才會知道,現在的行為模式是引領你逐漸走向壯大,還是衰敗。詹姆.柯林斯的每部作品,不論是《基業長青》或《從A到A+》,總會帶給我新的啟發,且在經營事業上不斷提供我精闢的見解。
好比《從A到A+》重新定義了「第五級領導」,他指出這類領導人待人謙遜、品行無私,同時包容並尊重部屬,擁有強烈的意志。這帶我重新審視了擁有這些特質的領導人,為何能夠引領組織邁向卓越。透過柯林斯的書除了能夠檢視成功領導人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他運用了更細緻的方式描述他的研究方式。
企業衰敗過程猶如人體生病
我們必須理解,世界是複雜的,人們的思考方式卻又常以因果關係來決定。但是柯林斯的著作會不斷跳開這個思維誤區,讓我們在閱讀企業的成敗上,並非只以單純的因果關係來說明「企業之所以衰敗,是因為……所導致,因此……」,而是用更縝密的思考方式,透過雙盲測試、隨機選取、對照試驗等,加上科學研究的態度,不斷思考各種可能性。最終得以體察出,站在同樣起跑線的人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卻失敗。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便是分析那些看似堅若磐石、其他競爭者難以撼動的巨人般企業,同樣會面臨倒下的可能。柯林斯在書中運用衰敗的五個階段,來檢視企業的成效與現狀。
其中有個概念讓我印象深刻,即「把組織的衰敗成因,想像成一種疾病」。很多時候,外表看似身強體壯的人,體內其實早已潛伏各種疾病,只是在等待某個時刻一次爆發出來。而柯林斯就是從這個思路來解釋組織衰敗的過程。企業組織就像人體,會有潛伏期、病發期等不同階段,只不過我們常會因為其他重要事情,忽略了這些細微的缺陷。
我們偶爾會看到卓越企業倒閉的消息,這些經營失敗的執行長肯定都是人中之龍,有很厲害的經歷背景,但為什麼在他們的領航下還是面臨了倒閉的危機?
聽到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環境的變異、技術的轉變、消費者習性的轉換、競爭優勢逐漸消失等,但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在考驗領導人會把問題向外歸咎,還是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閱讀《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可以發現,原來卓越企業邁向衰敗五階段的真正原因,都是受到人性背後的欲望所驅使。透過本書的解析,可以讓你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多點心思,並且開始意識到潛在的人性問題,促使你更清楚會遇到的風險、迷惑和混沌狀況,提升你在經營上的敏感度,提早警覺與掌控。
避免陷入無止盡成長的誤區
關於本書提到的衰敗五階段,我特別有感的就是第二階段: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
對經營企業來說,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銷售更多產品、擴展更多店面,這些都是企業誕生之初就已埋下的基因。換句話說,發展是必要的,但無止境的發展,等於放任企業開始走向衰敗。
這讓我想起星巴克的故事。二○○○年,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卸下執行長職務後,後兩任執行長開始在全球開疆闢土,不斷衝高店面數。這一動作卻導致星巴克的獨特價值逐漸被侵蝕。一時間,店內少了咖啡香,咖啡品質不一,甚至在二○○八年金融風暴,面對同業競爭壓力,使得來店人數與獲利數字開始走下坡。
舒茲於二○○八年重返星巴克,重新站在企業的使命與靈魂來審思,透過產品升級、環境塑造,並對全體夥伴闡述企業價值,最終讓星巴克重拾原有的精神。星巴克不再漫無方向,而是清楚知道,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帶著使命與精神在前進。
我們常以為「大」就會帶來成功,卻忽略了一旦超過所能負荷的臨界點,再多的成長反而成為負擔,因為缺乏紀律的大躍進,容易稀釋品牌精神,並且迷失企業最初成立的核心價值,忽略了每筆投資的效益是否有助於帶動成長。這些都是在追求「大」的過程中,有可能迷失的內在價值。
所以,對企業領導人來說,除了關注看得到的利潤增長、店面數增加、營業額提高,還要關注看不見的因素,如企業文化、團隊氛圍、系統制度是否跟得上發展趨勢。
無論企業或個人,背後的積累是否穩固,將決定他能走多遠。當市場不斷變化,經營手法的思路不再是一招打天下,因為經營企業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思維切換。其實,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種種挑戰,這也意謂著,這些挑戰將是我們一生要做的功課。
身為企業領導人,我反覆閱讀柯林斯的經典著作,提醒我不要忘記,那些看似很強的企業可能因為自身的成功而限制自己的視野,導致企業逐漸染上衰敗的病因。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與內在的心魔抗爭,透過這些書的提醒,我相信必能啟發大眾重新檢視此刻的自己,並且進一步審思與改變。
心態對了,組織就對了!
花梓馨(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
成功無法複製,失敗卻能避免!柯林斯的提醒,一直是我經營事業的準則。
二十年前剛入行的時候,經常透過演講或文章分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典範」。但是從二○○九年開始擔任事業單位管理者,我便不再紙上談兵,因為真槍實彈的實戰過程中我曾不止一次懷疑,真的有所謂的成功典範嗎?
直到二○一一年閱讀了《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後,頓時豁然開朗!成功典範的故事固然動人也激勵人心,卻難以複製。成功的內外因素太多,你不見得有這樣的條件;但失敗的內外因素可以被歸納、整理,藉著向失敗學習,至少能設法避開導致失敗的因子,不重蹈覆轍。十多年過去,我始終將柯林斯的提醒銘記在心。
組織行為學的常見心理謬誤
每當有人請我推薦管理書籍時,「組織行為學」永遠是我推薦的書單之一,原因無他,組織是人的組成,組織剛性與柔性的環境會影響人在組織裡的行為表現。反之亦然,個人的行為表現也會影響組織的運作方式與環境組成。柯林斯提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輕易地反映出許多「組織行為學」中常見的心理謬誤。
階段一是「過度自信偏誤」(overconfidence bias):過去的成功很容易讓領導者陷入這樣的偏差而不自覺,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判斷與決策過度自信,導致對結果的預估過度樂觀,這往往為組織帶來最致命的影響,長期研究也告訴我們這個結論。
階段二是「可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bias):領導者不再依據更多元、更大量、更長期的資訊作為判斷與決策依據,而是依賴更單一、更方便可得、更短期的資訊,再加上自己過去處理類似情況的直接經驗來判斷與決策,甚至包括用人的判斷,導致組織一連串的亂象,人治逐步取代法治,官僚逐步取代紀律,馬屁文化逐步取代求是文化等等。最致命的影響是組織產生「反淘汰」現象,劣幣驅逐良幣,組織的管理環境與管理素質逐漸惡化。
階段三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領導者習慣性尋找能支持自己判斷與決策的資訊,選擇性忽略不支持自己、甚至駁斥自己論點的資訊,或降低其重要性,以至於脫離現實或視而不見。如果此時身旁的團隊成員也陷入「團隊迷思」(group thinking)一言堂的組織氛圍,往往會為組織帶來更大的災難!因為領導者為了處理這個負面結果,很容易掉入另一個「風險偏好」(risk preference)的決策陷阱,他們期待透過更大膽的下注、承擔更巨大的風險,更快扭轉頹勢。一旦團隊成員同步發生「團隊轉移」(group shift)的狀態,恐將加速領導者朝更冒險的方向前進,讓組織陷入更大的危機。
階段四是「承諾升級」(escalation of commitment:領導者面對一次又一次、一個又一個負面結果,不但沒有反思先前決策的種種失誤,反而用最常見的「我必須對結果負責」的領導語言,採取更多更大更頻繁的組織變革、策略調整、流程再造等特效藥,企圖證明自己最初的戰略判斷與決策是正確的,僅僅只是戰術或執行者必須調整而已。這也迫使員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調整、再失敗、再調整」的惡性循環下,從一開始的主動參與轉變成被動旁觀,更可悲的是,領導者恐將陷入「只為自身面子而戰」的困境。
當組織來到階段五這個階段時,我常戲稱全員由上到下已經陷入集體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當領導者嘗試過任何解決的方法,仍然無法帶領組織脫離泥沼,集體心理狀態如同一九七五年賓州大學實驗室裡遭受電擊卻無力控制痛苦情境的動物,只得放棄掙扎,消極被動地走向消失。
再一次Reset
在肺炎疫情肆虐的二○二○年,當全球企業對於未來感到恐慌、茫然、不知所措時,重溫這本書想必讓深陷其中的專業經理人特別有感,本書結語中引述邱吉爾說的「絕不屈服」,此刻讀起來更有力量!期勉自己與所有讀者重新檢視組織是否出現衰敗的五階段徵兆,重新檢視自己的領導是否出現衰敗背後的領導偏誤。
重新reset!不管是組織,或是自己。
別讓自我膨脹毀了你
游舒帆(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是柯林斯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我相信企業能成功,原因可能很多,而且「運氣」通常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一家企業要從成功到衰敗,絕大多數的原因都在公司內部。
自大終將步入衰敗
企業在創始初期,對成功抱持著敬畏的心,看待市場、客戶與產品都是相對謹慎小心的。然而隨著獲得的成果愈來愈多,大家漸漸地相信這一切的成功都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是如此優秀、是所向無敵的。此時,若市場上沒有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同時缺乏長期的願景與使命來時時提醒自己「相較於我們的願景,目前的成果根本微不足道」,那麼這家企業就會變得過度自我膨脹。
自我膨脹的結果,就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論投入哪個市場都會贏,做什麼都會成功,於是花錢不知節制,投入資源也不問成果,只因為「我絕對可以」。有自信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如果缺乏縝密的策略思考,對未知也缺乏敬畏之心,那就成了自大。一個人的自大或許只是無知,但一群人的自大就是一種文化,而有自大文化的企業將很快步入衰敗。
前車之鑑,引以為戒
這本書以A+企業從興盛到衰敗的五個階段做了很好的分析,我在閱讀過程中,腦海裡浮現了好多家公司的名字。這些企業都曾經獲得難以置信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衰敗也是異常迅速。產業龍頭在未經評估的狀況下進入陌生市場,認為自己能輕易取代該市場的領先者,結果一敗塗地,還拖垮了原先的業務。在融資了幾億美元後,花錢與市場擴張開始不知節制,短期招募上千人,只因為有錢就冗員充斥,任用私人,除了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也讓人力資源素質下降,組織官僚化嚴重,最終企業文化完全崩壞。
其實他們只要稍微放下自大的情緒,靜下心來,從商業常識來探討每個商業決策,就不容易犯下這種難以挽回的錯誤。很可惜的是,這些企業領導人往往被成果與外界的讚譽給沖昏頭,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覺得這正是自己與其他企業的不同之處,因此拒絕面對現實。直到跌了重重一跤才開始醒悟,並試圖力挽狂瀾,但此時要面對的其實是根深柢固的組織文化問題,能夠成功扭轉者實在少之又少。
上述的狀況在本書中都有諸多著墨,柯林斯也引用了非常多的經典案例,讓讀者理解這些偉大企業為何會從巔峰迅速衰敗,其中的分析異常精彩,讀者們可以引以為鑑。
堅守原則,成功將水到渠成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想預測未來。
一本教你Don'ts的書
幾年前我剛剛創立人工智慧公司iKala沒多久,每天水深火熱,為了公司的生存傷透腦筋,每每在夜晚自問:「我究竟會不會成功?」當我心中迷惘時,我喜歡從大量閱讀中找答案,所以在創業最艱苦的一段時期,我埋首書海,希望從中找到關於成功的密碼。
當我讀到柯林斯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基業長青》、《從 A 到 A+》、《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以及《為什麼 A+ 巨人也會倒下》」之後,真覺得是找到了救贖,久久不能自已。因為他歸納出的成功企業經營原則,全都是待人處世的基本道理,沒有任何玄妙之處是需要高深的智慧才能領略的。
柯林斯透過大量的企業分析及資料爬梳,把「成功」與「失敗」的經營模式以科學實證方式歸納出來,本書總結出的是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書中列舉不同產業的不同公司,但在衰敗過程中都遵循同樣的模式、經歷同樣的階段、犯下同樣的錯誤,導致最後一蹶不振。如果說柯林斯的前幾本書寫的是企業經營的Do's,那麼本書寫的就是 Don'ts,企業領導人應該時時溫習,不妨把這本書當做檢查清單,注意自己的公司是否正落入衰敗的某一階段,及早發現、力挽狂瀾。
不是失敗,而是尚未成功
每個人都想預測未來,都想預知成功或失敗,都想隨時隨地「出奇招」、做出勝率最高的動作。但柯林斯告訴我們:未來是由自己決定,而且只關乎我們能否堅守一些基本原則罷了。作為企業領導人,無需擔心自己是否每天都習得新的招式,而更應該關注企業是否每天都以堅守核心的原則在運作,確保公司沒有偏離軌道,如此才能讓成功率提高。
一滴雨水滴入河流,我們無法確知其未來的行進路線,但可以確知它終將流入大海。企業經營亦是如此,我們無法確知過程中會遭遇什麼困難,卻可以知道只要堅守原則,成功多是水到渠成。而成就高低,不過天時地利,領導人此時已可無愧於心。
撰寫此文之時,正值全球遭遇百年難得一見的瘟疫「新冠肺炎」,全球的政經局勢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巨變,油價崩跌、政府鎖國、企業倒閉、人民恐慌,全人類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挑戰,所有人的命運都在未定之天。然而,在局勢愈是混沌未明的當下,企業反而愈要謹守簡單的原則來度過風暴,此時,柯林斯的一系列書籍正能作為指引我們的明燈。
面對企業經營、面對病毒,我們不是失敗,只是還沒有成功而已。
借鏡別人,多一些閃過災厄的機會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A+企管大師柯林斯著有一系列歷久不衰的作品,包括《基業長青》、《從A到A+》、《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等,至今依然討論者眾。從坊間不少書名來看,都可看到向柯林斯致敬的意味。
柯林斯對於A+公司的研究有三個嚴格的標準:
一、十五年來在股市的表現優於大盤三倍。
二、連續十五年維持卓越的績效。
三、先有一段長時間表現平平,接著表現非凡,而且持久不墜。
那麼,一家偉大的A+公司到底與我們有何關係?
如果我們是消費者,他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譬如美國網路購物巨擘Amazon的商品包羅萬象,連棺材都有,武漢肺炎初期甚至還能買到日本口罩及德國品牌耳溫槍。
如果我們是員工,我們就是A+企業戰鬥體的一部分,和公司一起進步,一起貢獻所長給世界。
如果我們是股東,當然更關心公司的表現。表現良好,配息自然穩定成長,退休後的養老金就可以靠這筆源源不絕的股息。又或者,有些公司雖不配息,但會把賺來的錢再投入設備賺錢,因此股價不斷被推升。長期來看,股價可望翻漲數倍,退休後得以慢慢賣股,悠閒養老。
五階段讓衰敗企業現形
但一家卓越的公司一定能永續長青嗎?衰敗過程是否可察覺到任何端倪?《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的核心精神便是談A+公司如何衰敗,柯林斯以五階段的衰敗路徑來分析:
一、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
二、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
三、輕忽風險,罔顧危險。
四、病急亂投醫。
五、放棄掙扎,變的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
然而,這五階段並非上演一段走完接著下一段的戲碼,很可能數個階段彼此疊加,同時進行。走向衰敗的公司可能花三十年走完五階段,也可能只花了五年就走完最後三階段。如果不幸走到第四階段,但以足夠資源擺脫病急亂投醫的惡性循環,還是有機會力挽狂瀾的。
實力再雄偉的公司都可能倒下
《從A到A+》一書分析了企業成功之鑰,《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則解析了企業失敗之咒。作者首先以美國銀行逆勢而起的個案說起。
一九○六年四月十八日,舊金山發生一場震撼全球的大地震。當時一片混亂,煤氣管道爆炸,火災四起,人人四處逃命。但位於加州的義大利銀行創辦人卻跑回辦公室,搶救現金和客戶名單,把現金藏在水果箱,並在地震隔天就重新開張。後來義大利銀行更名為美國銀行,到了一九四五年,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接下來的三十年,美國銀行備受推崇,公認是美國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一九八○年,《哈佛商業評論》甚至公開讚譽「美國銀行最有名的可能是他規模之大,舉世無雙……」
但誰能料想,短短八年,美國銀行的盛世風雲變色,除了首度削減股息。甚至賣掉銀行總部大樓以套現。實力雄厚如美國銀行,都能如此快速崩頹,難怪柯林斯提醒: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倒下,沒有任何組織能完全免疫。
A+巨人閃崩倒下,存股存到只見骨
每當我推薦一本書的時候,我總會想,哪一類讀者最需要它?在柯林斯的著作中,我認為八百萬台灣股民最需要讀的就是這本書。
如果我們深知A+公司也會因為種種原因意外倒下,有時是沒人能逆料的非戰之罪,那我們怎麼敢貿然「存(個)股」?想要存股就得做好隨時抽身的準備,有時甚至萬事齊備,依然來不及抽身,因為一夕狂跌,天亮已白頭。
爬梳企業歷史最珍貴的價值,就是我們可以借鏡別人,多一些閃過災厄的機會。
A+巨人,有時是個人,有時是公司,有時是國家。總把成功歸功他人者,長期來說會走上坡;總往自己臉上貼金者,會走下坡。作者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暗自提醒,戰戰兢兢地看待自己目前的成功。」
胡立陽先生曾說過:「不要跟股票談戀愛」,這句話若加上柯林斯的智慧,將變成:「不要跟A+公司談戀愛。」
最聰明的人,就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的人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投資界常常有幾個讓人困惑的問題,其中一個是:「這間公司過去很好、值得投資,那麼我怎麼確定這間公司未來還能很好?」另一個有點相似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遇到倒霉事了,我怎麼確定他是一時變差還是永遠轉壞?」這兩個問題都能在柯林斯的《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一書中找到答案,也就是「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
從衰敗五階段自我警惕
首先,第一階段的「傲慢自負」會讓你走出能力圈,也就是違背了刺蝟原則。這種狀況會讓底下的員工不敢對老闆說出真心話,因此很容易進入下個階段。
第二階段的「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就會是失敗的加速器。例如3C通路的燦坤,早期在電子通路取得斬獲時,走的正是快速擴張的道路。但是他違背了自己的刺蝟原則,反倒收購金礦咖啡、投資燦星網等各種事業,最後埋下了失敗的禍因。
這種狀況就是「過去好,未來沒辦法好」的投資標的。諷刺的是,在本階段的初期,很多時候媒體反倒會大捧這個階段的領導者,視為成功範例,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將「規模」當做成功者的皇冠,卻不知道創造企業價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很多公司最後會進入第三階段:「輕忽風險,罔顧危機」和第四階段「病急亂投醫」。在這個時候,恐怕整個公司都會失去營運上的實力,有能力的員工將會離開,相關供應鏈開始減少供貨,或者減少收貨款天數。這些限制讓公司的能量逐漸降低,除非該公司最後的根柢尚在,不然難以救回。
不過,也不是說第四階段就完全沒救。大約在二○一三年,宏碁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追求不斷擴張營收,用塞貨的方式塞給下游廠商,製造增加規模的假象,最後因為大筆虧損而下台,但宏碁當時已經出現敗亡跡象,逐漸走向第三和第四階段。
但宏碁並未走到第五階段。在現任執行長陳俊聖的領導下,宏碁團隊重新體察消費者的需求,並且開發出滿足需求的產品,以電競用筆電、智慧佛珠等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價值,成功扭轉劣勢。這就是避開「永遠轉壞」的成功案例。
以衰敗者為師
身為柯林斯的粉絲,我很榮幸替《從A到A+》,《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以及這本《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寫推薦文。雖然談到衰敗總是令人難受,但是以衰敗者為師,可以讓你避免犯錯。
實際上,最聰明的人,就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的人。
向失敗借鏡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二○○九年,柯林斯寫下《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時,世界剛遭逢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產業市值與個人財富大洗牌。體質稍差的A+大企業有些倒地不起,有些受到輕傷後仍能站起、屹立不搖,部分A+企業甚至仍能逆勢成長,成為王者。
二○二○年,正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看到本書新裝致勝版上市,一來覺得作者料事如神、不勝唏噓,二來勉勵重新複習、自我期許。
我的角色沒有資格品頭論足A+企業的盛衰,但我想藉此幫各位讀者從兩個方向切入本書:台灣的A+企業,以及A+的個人。
五階段檢視企業體質
我進入職場二十九年,後段創業十四年不計,前段共待過五家公司,兩家知名上市電子業共三年,房仲業龍頭五年,金控銀行業一年,外商知名高科技業六年。這五家都是規模極大的A+公司,有四家至今仍然歷久不衰,有些規模甚至比我以前在的時候更大,企業體質更好,唯獨第二家電子業,至今已不復存在。
重新溫習本書,特別是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傲慢自負、不知節制的成長、輕忽風險、病急亂投醫、放棄掙扎,我用作者提出的五個階段,重新檢視近三十年前我在該公司的記憶,尤其對第一階段「成功後的傲慢自負」特別有感。
這家生產CRT monitor的公司已不復存在,我就不方便多說什麼了。但用上述五個階段去檢核其他四家公司,尤其是另一家電子產業「台達電子」,我就能清楚辨別體質好的公司,特別容易避開上述五個階段所帶來的引誘與襲擊。
追求成長更要有減法思維
此外,我特別覺得本書所提A+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思維,很適合用在A+個人品牌的經營盲點。我除了深切自省外,很想跟大家提提第二階段「不知節制追求更快、更多、更大」這一點。
企業與個人追求成長,本應無可厚非,倘若企業沒有考慮經營體質,個人沒有考慮減法思維,很容易就落入盲目地追求數字與規模的迷思,以及個人品牌效益的稀釋與淡化,更遑論在網路世代,人人都有可能靠「創意+網路」而爆紅,也有可能因「大頭症+網路」而崩解。
以我而言,多所嘗試沒有不好,倘若因多角化經營,跨足不熟領域,盲目追求營業額、成長率、員工人數,肯定會是個人品牌衰敗的重要原因。這本書裡所提的每個例子,都是我向失敗借鏡的絕佳教材。
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追求體質健全、獲利優先,不盲目比拚,不病急亂投醫,是我向本書作者柯林斯學習的重要借鏡。
推薦給各位。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15 |
6折 | 2 |
7折 | 6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詹姆.柯林斯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
柯林斯從1988年起任教於史丹佛大學企管研究所多年,並於1992年榮獲史丹佛傑出教授師鐸獎。1995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德市(Boulder)設立了自己的企管研究實驗室。
多年來,他曾經擔任默克藥廠、星巴克、嬌生、時代集團等數百家企業的顧問,也是許多非營利組織諮詢的對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彼得杜拉克基金會、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政府改造會議等,都曾向他請益。
柯林斯在當代企管大師中,素以研究嚴謹而著稱,《經濟學人》、《財星》、《哈佛商業評論》、美國《商業周刊》等著名財經雜誌,都曾深入報導他的研究及理論。2011年,《哈佛商業評論》選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柯林斯排名第四,被譽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影響了英特爾、蘋果電腦、微軟、亞馬遜、星巴克、嬌生等許多知名企業。
著作包括《基業長青》、《從A到A+》、《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等暢銷巨著,深受學界、企業界、非營利組織等各界領導人推崇。其中《從A到A+》成為最暢銷的商業書籍,柯林斯堪稱是「全世界最被廣泛閱讀的商業作家」。
譯者簡介:
齊若蘭
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譯作包括《數位革命》、《目標》、《複雜》、《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毒舌頭與夢想家》、《數學高手特訓班》、《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及合譯《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並曾採訪整理《棋局雙贏──苗豐強的全球化策略》,以及參與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西瓜大王陳文郁》、《趨勢科技張明正》劇本編寫。
名人推薦:
一本值得企業經營人反覆閱讀的書
林揚程(太毅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
只有每隔一段時間來檢視回顧,你才會知道,現在的行為模式是引領你逐漸走向壯大,還是衰敗。詹姆.柯林斯的每部作品,不論是《基業長青》或《從A到A+》,總會帶給我新的啟發,且在經營事業上不斷提供我精闢的見解。
好比《從A到A+》重新定義了「第五級領導」,他指出這類領導人待人謙遜、品行無私,同時包容並尊重部屬,擁有強烈的意志。這帶我重新審視了擁有這些特質的領導人,為何能夠引領組織邁向卓越。透過柯林斯的書除了能夠檢視成功領導人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他運用了更細緻的方式描述他的研究方式。
企業衰敗過程猶如人體生病
我們必須理解,世界是複雜的,人們的思考方式卻又常以因果關係來決定。但是柯林斯的著作會不斷跳開這個思維誤區,讓我們在閱讀企業的成敗上,並非只以單純的因果關係來說明「企業之所以衰敗,是因為……所導致,因此……」,而是用更縝密的思考方式,透過雙盲測試、隨機選取、對照試驗等,加上科學研究的態度,不斷思考各種可能性。最終得以體察出,站在同樣起跑線的人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卻失敗。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便是分析那些看似堅若磐石、其他競爭者難以撼動的巨人般企業,同樣會面臨倒下的可能。柯林斯在書中運用衰敗的五個階段,來檢視企業的成效與現狀。
其中有個概念讓我印象深刻,即「把組織的衰敗成因,想像成一種疾病」。很多時候,外表看似身強體壯的人,體內其實早已潛伏各種疾病,只是在等待某個時刻一次爆發出來。而柯林斯就是從這個思路來解釋組織衰敗的過程。企業組織就像人體,會有潛伏期、病發期等不同階段,只不過我們常會因為其他重要事情,忽略了這些細微的缺陷。
我們偶爾會看到卓越企業倒閉的消息,這些經營失敗的執行長肯定都是人中之龍,有很厲害的經歷背景,但為什麼在他們的領航下還是面臨了倒閉的危機?
聽到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環境的變異、技術的轉變、消費者習性的轉換、競爭優勢逐漸消失等,但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在考驗領導人會把問題向外歸咎,還是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閱讀《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可以發現,原來卓越企業邁向衰敗五階段的真正原因,都是受到人性背後的欲望所驅使。透過本書的解析,可以讓你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多點心思,並且開始意識到潛在的人性問題,促使你更清楚會遇到的風險、迷惑和混沌狀況,提升你在經營上的敏感度,提早警覺與掌控。
避免陷入無止盡成長的誤區
關於本書提到的衰敗五階段,我特別有感的就是第二階段: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
對經營企業來說,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銷售更多產品、擴展更多店面,這些都是企業誕生之初就已埋下的基因。換句話說,發展是必要的,但無止境的發展,等於放任企業開始走向衰敗。
這讓我想起星巴克的故事。二○○○年,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卸下執行長職務後,後兩任執行長開始在全球開疆闢土,不斷衝高店面數。這一動作卻導致星巴克的獨特價值逐漸被侵蝕。一時間,店內少了咖啡香,咖啡品質不一,甚至在二○○八年金融風暴,面對同業競爭壓力,使得來店人數與獲利數字開始走下坡。
舒茲於二○○八年重返星巴克,重新站在企業的使命與靈魂來審思,透過產品升級、環境塑造,並對全體夥伴闡述企業價值,最終讓星巴克重拾原有的精神。星巴克不再漫無方向,而是清楚知道,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帶著使命與精神在前進。
我們常以為「大」就會帶來成功,卻忽略了一旦超過所能負荷的臨界點,再多的成長反而成為負擔,因為缺乏紀律的大躍進,容易稀釋品牌精神,並且迷失企業最初成立的核心價值,忽略了每筆投資的效益是否有助於帶動成長。這些都是在追求「大」的過程中,有可能迷失的內在價值。
所以,對企業領導人來說,除了關注看得到的利潤增長、店面數增加、營業額提高,還要關注看不見的因素,如企業文化、團隊氛圍、系統制度是否跟得上發展趨勢。
無論企業或個人,背後的積累是否穩固,將決定他能走多遠。當市場不斷變化,經營手法的思路不再是一招打天下,因為經營企業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思維切換。其實,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種種挑戰,這也意謂著,這些挑戰將是我們一生要做的功課。
身為企業領導人,我反覆閱讀柯林斯的經典著作,提醒我不要忘記,那些看似很強的企業可能因為自身的成功而限制自己的視野,導致企業逐漸染上衰敗的病因。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與內在的心魔抗爭,透過這些書的提醒,我相信必能啟發大眾重新檢視此刻的自己,並且進一步審思與改變。
心態對了,組織就對了!
花梓馨(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
成功無法複製,失敗卻能避免!柯林斯的提醒,一直是我經營事業的準則。
二十年前剛入行的時候,經常透過演講或文章分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典範」。但是從二○○九年開始擔任事業單位管理者,我便不再紙上談兵,因為真槍實彈的實戰過程中我曾不止一次懷疑,真的有所謂的成功典範嗎?
直到二○一一年閱讀了《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後,頓時豁然開朗!成功典範的故事固然動人也激勵人心,卻難以複製。成功的內外因素太多,你不見得有這樣的條件;但失敗的內外因素可以被歸納、整理,藉著向失敗學習,至少能設法避開導致失敗的因子,不重蹈覆轍。十多年過去,我始終將柯林斯的提醒銘記在心。
組織行為學的常見心理謬誤
每當有人請我推薦管理書籍時,「組織行為學」永遠是我推薦的書單之一,原因無他,組織是人的組成,組織剛性與柔性的環境會影響人在組織裡的行為表現。反之亦然,個人的行為表現也會影響組織的運作方式與環境組成。柯林斯提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輕易地反映出許多「組織行為學」中常見的心理謬誤。
階段一是「過度自信偏誤」(overconfidence bias):過去的成功很容易讓領導者陷入這樣的偏差而不自覺,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判斷與決策過度自信,導致對結果的預估過度樂觀,這往往為組織帶來最致命的影響,長期研究也告訴我們這個結論。
階段二是「可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bias):領導者不再依據更多元、更大量、更長期的資訊作為判斷與決策依據,而是依賴更單一、更方便可得、更短期的資訊,再加上自己過去處理類似情況的直接經驗來判斷與決策,甚至包括用人的判斷,導致組織一連串的亂象,人治逐步取代法治,官僚逐步取代紀律,馬屁文化逐步取代求是文化等等。最致命的影響是組織產生「反淘汰」現象,劣幣驅逐良幣,組織的管理環境與管理素質逐漸惡化。
階段三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領導者習慣性尋找能支持自己判斷與決策的資訊,選擇性忽略不支持自己、甚至駁斥自己論點的資訊,或降低其重要性,以至於脫離現實或視而不見。如果此時身旁的團隊成員也陷入「團隊迷思」(group thinking)一言堂的組織氛圍,往往會為組織帶來更大的災難!因為領導者為了處理這個負面結果,很容易掉入另一個「風險偏好」(risk preference)的決策陷阱,他們期待透過更大膽的下注、承擔更巨大的風險,更快扭轉頹勢。一旦團隊成員同步發生「團隊轉移」(group shift)的狀態,恐將加速領導者朝更冒險的方向前進,讓組織陷入更大的危機。
階段四是「承諾升級」(escalation of commitment:領導者面對一次又一次、一個又一個負面結果,不但沒有反思先前決策的種種失誤,反而用最常見的「我必須對結果負責」的領導語言,採取更多更大更頻繁的組織變革、策略調整、流程再造等特效藥,企圖證明自己最初的戰略判斷與決策是正確的,僅僅只是戰術或執行者必須調整而已。這也迫使員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調整、再失敗、再調整」的惡性循環下,從一開始的主動參與轉變成被動旁觀,更可悲的是,領導者恐將陷入「只為自身面子而戰」的困境。
當組織來到階段五這個階段時,我常戲稱全員由上到下已經陷入集體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當領導者嘗試過任何解決的方法,仍然無法帶領組織脫離泥沼,集體心理狀態如同一九七五年賓州大學實驗室裡遭受電擊卻無力控制痛苦情境的動物,只得放棄掙扎,消極被動地走向消失。
再一次Reset
在肺炎疫情肆虐的二○二○年,當全球企業對於未來感到恐慌、茫然、不知所措時,重溫這本書想必讓深陷其中的專業經理人特別有感,本書結語中引述邱吉爾說的「絕不屈服」,此刻讀起來更有力量!期勉自己與所有讀者重新檢視組織是否出現衰敗的五階段徵兆,重新檢視自己的領導是否出現衰敗背後的領導偏誤。
重新reset!不管是組織,或是自己。
別讓自我膨脹毀了你
游舒帆(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是柯林斯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我相信企業能成功,原因可能很多,而且「運氣」通常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一家企業要從成功到衰敗,絕大多數的原因都在公司內部。
自大終將步入衰敗
企業在創始初期,對成功抱持著敬畏的心,看待市場、客戶與產品都是相對謹慎小心的。然而隨著獲得的成果愈來愈多,大家漸漸地相信這一切的成功都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是如此優秀、是所向無敵的。此時,若市場上沒有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同時缺乏長期的願景與使命來時時提醒自己「相較於我們的願景,目前的成果根本微不足道」,那麼這家企業就會變得過度自我膨脹。
自我膨脹的結果,就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論投入哪個市場都會贏,做什麼都會成功,於是花錢不知節制,投入資源也不問成果,只因為「我絕對可以」。有自信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如果缺乏縝密的策略思考,對未知也缺乏敬畏之心,那就成了自大。一個人的自大或許只是無知,但一群人的自大就是一種文化,而有自大文化的企業將很快步入衰敗。
前車之鑑,引以為戒
這本書以A+企業從興盛到衰敗的五個階段做了很好的分析,我在閱讀過程中,腦海裡浮現了好多家公司的名字。這些企業都曾經獲得難以置信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衰敗也是異常迅速。產業龍頭在未經評估的狀況下進入陌生市場,認為自己能輕易取代該市場的領先者,結果一敗塗地,還拖垮了原先的業務。在融資了幾億美元後,花錢與市場擴張開始不知節制,短期招募上千人,只因為有錢就冗員充斥,任用私人,除了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也讓人力資源素質下降,組織官僚化嚴重,最終企業文化完全崩壞。
其實他們只要稍微放下自大的情緒,靜下心來,從商業常識來探討每個商業決策,就不容易犯下這種難以挽回的錯誤。很可惜的是,這些企業領導人往往被成果與外界的讚譽給沖昏頭,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覺得這正是自己與其他企業的不同之處,因此拒絕面對現實。直到跌了重重一跤才開始醒悟,並試圖力挽狂瀾,但此時要面對的其實是根深柢固的組織文化問題,能夠成功扭轉者實在少之又少。
上述的狀況在本書中都有諸多著墨,柯林斯也引用了非常多的經典案例,讓讀者理解這些偉大企業為何會從巔峰迅速衰敗,其中的分析異常精彩,讀者們可以引以為鑑。
堅守原則,成功將水到渠成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想預測未來。
一本教你Don'ts的書
幾年前我剛剛創立人工智慧公司iKala沒多久,每天水深火熱,為了公司的生存傷透腦筋,每每在夜晚自問:「我究竟會不會成功?」當我心中迷惘時,我喜歡從大量閱讀中找答案,所以在創業最艱苦的一段時期,我埋首書海,希望從中找到關於成功的密碼。
當我讀到柯林斯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基業長青》、《從 A 到 A+》、《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以及《為什麼 A+ 巨人也會倒下》」之後,真覺得是找到了救贖,久久不能自已。因為他歸納出的成功企業經營原則,全都是待人處世的基本道理,沒有任何玄妙之處是需要高深的智慧才能領略的。
柯林斯透過大量的企業分析及資料爬梳,把「成功」與「失敗」的經營模式以科學實證方式歸納出來,本書總結出的是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書中列舉不同產業的不同公司,但在衰敗過程中都遵循同樣的模式、經歷同樣的階段、犯下同樣的錯誤,導致最後一蹶不振。如果說柯林斯的前幾本書寫的是企業經營的Do's,那麼本書寫的就是 Don'ts,企業領導人應該時時溫習,不妨把這本書當做檢查清單,注意自己的公司是否正落入衰敗的某一階段,及早發現、力挽狂瀾。
不是失敗,而是尚未成功
每個人都想預測未來,都想預知成功或失敗,都想隨時隨地「出奇招」、做出勝率最高的動作。但柯林斯告訴我們:未來是由自己決定,而且只關乎我們能否堅守一些基本原則罷了。作為企業領導人,無需擔心自己是否每天都習得新的招式,而更應該關注企業是否每天都以堅守核心的原則在運作,確保公司沒有偏離軌道,如此才能讓成功率提高。
一滴雨水滴入河流,我們無法確知其未來的行進路線,但可以確知它終將流入大海。企業經營亦是如此,我們無法確知過程中會遭遇什麼困難,卻可以知道只要堅守原則,成功多是水到渠成。而成就高低,不過天時地利,領導人此時已可無愧於心。
撰寫此文之時,正值全球遭遇百年難得一見的瘟疫「新冠肺炎」,全球的政經局勢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巨變,油價崩跌、政府鎖國、企業倒閉、人民恐慌,全人類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挑戰,所有人的命運都在未定之天。然而,在局勢愈是混沌未明的當下,企業反而愈要謹守簡單的原則來度過風暴,此時,柯林斯的一系列書籍正能作為指引我們的明燈。
面對企業經營、面對病毒,我們不是失敗,只是還沒有成功而已。
借鏡別人,多一些閃過災厄的機會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A+企管大師柯林斯著有一系列歷久不衰的作品,包括《基業長青》、《從A到A+》、《從A到A+的社會》、《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十倍勝》等,至今依然討論者眾。從坊間不少書名來看,都可看到向柯林斯致敬的意味。
柯林斯對於A+公司的研究有三個嚴格的標準:
一、十五年來在股市的表現優於大盤三倍。
二、連續十五年維持卓越的績效。
三、先有一段長時間表現平平,接著表現非凡,而且持久不墜。
那麼,一家偉大的A+公司到底與我們有何關係?
如果我們是消費者,他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譬如美國網路購物巨擘Amazon的商品包羅萬象,連棺材都有,武漢肺炎初期甚至還能買到日本口罩及德國品牌耳溫槍。
如果我們是員工,我們就是A+企業戰鬥體的一部分,和公司一起進步,一起貢獻所長給世界。
如果我們是股東,當然更關心公司的表現。表現良好,配息自然穩定成長,退休後的養老金就可以靠這筆源源不絕的股息。又或者,有些公司雖不配息,但會把賺來的錢再投入設備賺錢,因此股價不斷被推升。長期來看,股價可望翻漲數倍,退休後得以慢慢賣股,悠閒養老。
五階段讓衰敗企業現形
但一家卓越的公司一定能永續長青嗎?衰敗過程是否可察覺到任何端倪?《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的核心精神便是談A+公司如何衰敗,柯林斯以五階段的衰敗路徑來分析:
一、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
二、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
三、輕忽風險,罔顧危險。
四、病急亂投醫。
五、放棄掙扎,變的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
然而,這五階段並非上演一段走完接著下一段的戲碼,很可能數個階段彼此疊加,同時進行。走向衰敗的公司可能花三十年走完五階段,也可能只花了五年就走完最後三階段。如果不幸走到第四階段,但以足夠資源擺脫病急亂投醫的惡性循環,還是有機會力挽狂瀾的。
實力再雄偉的公司都可能倒下
《從A到A+》一書分析了企業成功之鑰,《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則解析了企業失敗之咒。作者首先以美國銀行逆勢而起的個案說起。
一九○六年四月十八日,舊金山發生一場震撼全球的大地震。當時一片混亂,煤氣管道爆炸,火災四起,人人四處逃命。但位於加州的義大利銀行創辦人卻跑回辦公室,搶救現金和客戶名單,把現金藏在水果箱,並在地震隔天就重新開張。後來義大利銀行更名為美國銀行,到了一九四五年,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接下來的三十年,美國銀行備受推崇,公認是美國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一九八○年,《哈佛商業評論》甚至公開讚譽「美國銀行最有名的可能是他規模之大,舉世無雙……」
但誰能料想,短短八年,美國銀行的盛世風雲變色,除了首度削減股息。甚至賣掉銀行總部大樓以套現。實力雄厚如美國銀行,都能如此快速崩頹,難怪柯林斯提醒: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倒下,沒有任何組織能完全免疫。
A+巨人閃崩倒下,存股存到只見骨
每當我推薦一本書的時候,我總會想,哪一類讀者最需要它?在柯林斯的著作中,我認為八百萬台灣股民最需要讀的就是這本書。
如果我們深知A+公司也會因為種種原因意外倒下,有時是沒人能逆料的非戰之罪,那我們怎麼敢貿然「存(個)股」?想要存股就得做好隨時抽身的準備,有時甚至萬事齊備,依然來不及抽身,因為一夕狂跌,天亮已白頭。
爬梳企業歷史最珍貴的價值,就是我們可以借鏡別人,多一些閃過災厄的機會。
A+巨人,有時是個人,有時是公司,有時是國家。總把成功歸功他人者,長期來說會走上坡;總往自己臉上貼金者,會走下坡。作者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暗自提醒,戰戰兢兢地看待自己目前的成功。」
胡立陽先生曾說過:「不要跟股票談戀愛」,這句話若加上柯林斯的智慧,將變成:「不要跟A+公司談戀愛。」
最聰明的人,就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的人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投資界常常有幾個讓人困惑的問題,其中一個是:「這間公司過去很好、值得投資,那麼我怎麼確定這間公司未來還能很好?」另一個有點相似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遇到倒霉事了,我怎麼確定他是一時變差還是永遠轉壞?」這兩個問題都能在柯林斯的《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一書中找到答案,也就是「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
從衰敗五階段自我警惕
首先,第一階段的「傲慢自負」會讓你走出能力圈,也就是違背了刺蝟原則。這種狀況會讓底下的員工不敢對老闆說出真心話,因此很容易進入下個階段。
第二階段的「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就會是失敗的加速器。例如3C通路的燦坤,早期在電子通路取得斬獲時,走的正是快速擴張的道路。但是他違背了自己的刺蝟原則,反倒收購金礦咖啡、投資燦星網等各種事業,最後埋下了失敗的禍因。
這種狀況就是「過去好,未來沒辦法好」的投資標的。諷刺的是,在本階段的初期,很多時候媒體反倒會大捧這個階段的領導者,視為成功範例,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將「規模」當做成功者的皇冠,卻不知道創造企業價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很多公司最後會進入第三階段:「輕忽風險,罔顧危機」和第四階段「病急亂投醫」。在這個時候,恐怕整個公司都會失去營運上的實力,有能力的員工將會離開,相關供應鏈開始減少供貨,或者減少收貨款天數。這些限制讓公司的能量逐漸降低,除非該公司最後的根柢尚在,不然難以救回。
不過,也不是說第四階段就完全沒救。大約在二○一三年,宏碁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追求不斷擴張營收,用塞貨的方式塞給下游廠商,製造增加規模的假象,最後因為大筆虧損而下台,但宏碁當時已經出現敗亡跡象,逐漸走向第三和第四階段。
但宏碁並未走到第五階段。在現任執行長陳俊聖的領導下,宏碁團隊重新體察消費者的需求,並且開發出滿足需求的產品,以電競用筆電、智慧佛珠等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價值,成功扭轉劣勢。這就是避開「永遠轉壞」的成功案例。
以衰敗者為師
身為柯林斯的粉絲,我很榮幸替《從A到A+》,《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以及這本《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寫推薦文。雖然談到衰敗總是令人難受,但是以衰敗者為師,可以讓你避免犯錯。
實際上,最聰明的人,就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的人。
向失敗借鏡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二○○九年,柯林斯寫下《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這本書時,世界剛遭逢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產業市值與個人財富大洗牌。體質稍差的A+大企業有些倒地不起,有些受到輕傷後仍能站起、屹立不搖,部分A+企業甚至仍能逆勢成長,成為王者。
二○二○年,正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看到本書新裝致勝版上市,一來覺得作者料事如神、不勝唏噓,二來勉勵重新複習、自我期許。
我的角色沒有資格品頭論足A+企業的盛衰,但我想藉此幫各位讀者從兩個方向切入本書:台灣的A+企業,以及A+的個人。
五階段檢視企業體質
我進入職場二十九年,後段創業十四年不計,前段共待過五家公司,兩家知名上市電子業共三年,房仲業龍頭五年,金控銀行業一年,外商知名高科技業六年。這五家都是規模極大的A+公司,有四家至今仍然歷久不衰,有些規模甚至比我以前在的時候更大,企業體質更好,唯獨第二家電子業,至今已不復存在。
重新溫習本書,特別是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傲慢自負、不知節制的成長、輕忽風險、病急亂投醫、放棄掙扎,我用作者提出的五個階段,重新檢視近三十年前我在該公司的記憶,尤其對第一階段「成功後的傲慢自負」特別有感。
這家生產CRT monitor的公司已不復存在,我就不方便多說什麼了。但用上述五個階段去檢核其他四家公司,尤其是另一家電子產業「台達電子」,我就能清楚辨別體質好的公司,特別容易避開上述五個階段所帶來的引誘與襲擊。
追求成長更要有減法思維
此外,我特別覺得本書所提A+企業衰敗的五個階段思維,很適合用在A+個人品牌的經營盲點。我除了深切自省外,很想跟大家提提第二階段「不知節制追求更快、更多、更大」這一點。
企業與個人追求成長,本應無可厚非,倘若企業沒有考慮經營體質,個人沒有考慮減法思維,很容易就落入盲目地追求數字與規模的迷思,以及個人品牌效益的稀釋與淡化,更遑論在網路世代,人人都有可能靠「創意+網路」而爆紅,也有可能因「大頭症+網路」而崩解。
以我而言,多所嘗試沒有不好,倘若因多角化經營,跨足不熟領域,盲目追求營業額、成長率、員工人數,肯定會是個人品牌衰敗的重要原因。這本書裡所提的每個例子,都是我向失敗借鏡的絕佳教材。
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追求體質健全、獲利優先,不盲目比拚,不病急亂投醫,是我向本書作者柯林斯學習的重要借鏡。
推薦給各位。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15 |
6折 | 2 |
7折 | 6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