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印染與紡織工藝,是中國紡織業的濫觴期。中國古代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發現了用於印染和紡織的材料,掌握了印染工藝技術和染色工藝技術。對中國古代紡織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秦漢時期,彩繪和印花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紡織機械也處於世界前列。隋代的織造技術和圖案紋樣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到唐代,絲織和印染工藝及刺繡都有了質的飛躍。
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宋元時期的紡織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很多方面已經達到當時世界紡織業工藝的先進水平。
明代織染工藝從技術到工具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清代絲織品雲錦、棉紡品紫花布和毛紡品氆氌都馳名中外。
印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亦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本書將印紡業的發展,按時代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與近世四大時期,並依朝代詳加分類,為讀者介紹富有中國古老特色的印紡工業。
章節試閱
明清時期的蜀繡
蜀繡又稱「川繡」,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生產的刺繡品的總稱。蜀繡多產於四川成都、綿陽等地。蜀繡在漢代就已經譽滿天下,兩千多年來,它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明清時期,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清朝中葉以後,蜀繡逐漸形成了行業,有很多從業工人,當時各縣官府均鼓勵蜀繡生產,這使蜀繡工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技術上不斷創新,蜀繡品種也日益增多了起來。
蜀繡的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蜀繡的歷史跟蜀錦一樣,都是萌芽於古蜀時期先人的智慧和創造。據文獻記載,蜀國最早的君王蠶叢已經懂得養殖桑蠶。
漢末三國時,蜀錦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馬或其他物資,從而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和經濟支柱。
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中,則明確提出蜀繡和蜀中其他的物產,包括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錦等,皆可視為「蜀中之寶」,充分說明蜀繡作為地方工藝品的珍稀獨特。
蜀繡以四川省郫縣安靖鎮為發源地,成都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異形、異色、異針「雙面三異繡」,堪稱安靖蜀繡之絕活。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在唐代,郫筒酒、安靖刺繡就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成為皇帝獎賞功臣的主要物品。唐代末期,南詔進攻成都,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蜀錦、蜀繡,還大量劫掠蜀錦蜀繡工匠,視之為奇珍異物。
至宋代,蜀繡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技術上不斷創新,繡品在工藝、產銷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獨步天下。
起源於川西民間的蜀繡,由於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影響,經過長期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
蜀繡傳統針法繡技近一百種,常用的有三十多種,如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各種針法交錯使用,變化多端,或粗細相間,或虛實結合,陰陽遠近表現無遺。
這些傳統技藝長於刺繡花鳥蟲魚等細膩的工筆,善於表現氣勢磅礴的山水圖景,刻畫人物形象也逼真傳神。
蜀繡繡法靈活,適應力強。一般繡品都採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並根據繡物的需要,製作程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
蜀繡題材多吉慶寓意,具有民間色彩。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樹木,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畫屏等。
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明清時期,蜀繡著意宋元名畫題材入繡,點染成文,無不精妙,幾乎成為民間刺繡代表。
明代設內廷作坊專門管理各項工藝的製作,這一官方機構除了督造朝廷所需,對刺繡行業的正規確立,對提高其社會經濟地位同樣造成了積極作用。作為工藝製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蜀繡也有了長足發展。
明代蜀繡的工藝,可以從明代官服上體現出來。事實上,明代官服上的寶瓶、蓮花和如意蝴蝶等民間「八寶」,多為蜀繡工藝,足以代表當時蜀繡的工藝水平。
明代秦良玉的錦袍可謂蜀繡極品,堪稱蜀錦和蜀繡完美結合的典範。一件為藍緞並金繡蟒袍,胸背襟袖均並金刺繡蟒紋,彩繡萬福、如意、雲紋、寶相花紋等;一件為黃緞秦良玉平金繡蟒鳳衫,除蟒紋,胸背又繡雙鳳,裙腳彩繡壽山福海,空白間繡彩雲。
秦良玉是今重慶忠縣人,是明代著名女將。她是石砫宣撫使馬千乘之妻,善騎射,富有膽識。夫亡後,秦良玉代領其軍,號稱「白桿軍」。
她曾經兩度率師北上勤王,抵禦後金有功,封一品夫人,晉爵為忠貞侯。
崇禎帝曾親自召見秦良玉,賜一品服,並賦詩四首褒獎。其一寫道:
蜀錦征袍手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服飾之用黃色在隋唐為皇帝所興,宋元代以後,赤黃、丹黃、淺黃更為朝廷專用。秦良玉因受賜「太子太保誥封一品夫人」,所以可穿黃緞蟒鳳紋袍衫。
女將軍身著蜀錦緞精繡蟒袍馳騁疆場,其俊美英武非男兒可比。
清代初期,蜀繡藝人們吸取了顧繡的長處,以及長針炙繡而後扎針的民間繡法,蜀繡又有了新的發展。由於當時選料、製作認真,成品工堅、料實、價廉,長期行銷於陜西、山西、甘肅、青海等地,頗受歡迎。
清初蜀繡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帳幔、鞋帽等實用服飾品。花紋取材,由藝人們根據民間吉慶詞句或流行式樣,自行描繪繡製。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蘇繡構圖布局及運針設色方法。模仿繪畫章法構圖的純欣賞品繡畫較少,民間質樸氣息濃厚。
清道光時期,成都是生產蜀繡的中心。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繡花舖,既繡又賣。此時的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
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品種有繡被、繡枕、繡衣、繡鞋等日用品和臺屏、掛屏等欣賞品。
在當時,成都的刺繡手工作坊在九龍巷、科甲巷一帶有八九十家。如三皇神會時的刺繡主分三類:穿貨,包括生產禮服、霞披、挽袖及其他實用品;行頭,主要是劇裝;燈彩,包括紅白喜事用的圍屏、彩帳等。
清道光時期,還成立了民間組織的三皇神會,時間是西元一八三〇年。這是一個由鋪主、領工和工人組成的刺繡業的專門行會。
行會建立行規,確定專業分工,維持行業內部生產、銷售等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繡已從家庭逐漸進入市場,形成廣為社會所需的規模生產。當時的生產品種主要是官服、禮品、日用花衣、邊花、彩帳和條屏等。
清代中後期,蜀繡在當地傳統刺繡技法的基礎上吸取了顧繡和蘇繡的長處,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繡之一。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齊整,色彩鮮麗。
至一九〇四年清朝朝廷在成都成立四川勸工局,對蜀繡行業的生產、銷售進行管理。勸工局內設刺繡科,聘請名家設計繡稿,同時鑽研刺繡技法。
在勸工局時期,蜀繡業更加興盛,當時一批有特色的畫家,如劉子兼的山水、趙鶴琴的花鳥、楊建安的荷花、張致安的蟲魚等入繡。既提高了蜀繡的藝術欣賞性,同時也產生了一批刺繡名家,如張洪興、王草廷、羅文勝、陳文勝等。
張洪興等名家繡製的動物四聯屏並獲巴拿馬賽會金獎。張洪興繡製的獅子滾繡球掛屏又獲得清王朝嘉獎,授予五品軍功,為蜀繡贏得很大聲譽。
勸工局時的蜀繡題材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繡稿,並繡製流行圖案,既有山水花鳥、博古、龍鳳、瓦文、古錢一類,又有民間傳說。
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吹簫引鳳等,也有隱喻喜慶吉祥榮華富貴的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金玉滿堂等,十分豐富。
四川博物館藏有許多清代蜀繡作品,從中可以窺見清代蜀繡的工藝水平。其中的《戲曲故事屏》,以藍緞為地,由四幅立軸組成,內容為戲曲故事。它所用針法很多,由齊針、纏針、戧針、鎖針、釘線繡、鋪針、錦上織花針等多種組合針法。旗幟、橋樑、竹筏用網繡或錦上織花針,樹葉用齊針,水波比較有特色,用纏針、戧針等。
另一件《盤金博古紋椅墊》,椅披墊為紅緞地,用盤金、釘繡繡法將圖案輪廓鑲藍色、紫色邊。椅披圖案為博古、寶瓶、香爐、玉蘭、荷花、葡萄、佛手、金瓜等寓意「福壽綿長」;椅墊圖案為蝙蝠、石磬、芙蓉寓意「吉慶有福」。
寶瓶用網繡,石磬用盤金和釘線滾邊,芙蓉用盤金加留水路。針法組合得十分自然。
此外,四川博物館還藏有其他蜀繡作品,如白緞地《人物故事蚊帳檐》、蜀繡綠地《人物故事蚊帳檐》、紅緞地《百鳥朝鳳蚊帳檐》、紅緞地《仕女書畫紋枕頂》等。這些作品,構圖層次分明,色彩典雅,針法細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是蜀繡典型的民間風格。
閱讀連結
在中國古代史上,正式被當朝皇帝冊封為女將軍的,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西元一六二九年底,清兵繞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
秦良玉聞訊,火速率「白桿兵」兼程北上,奮勇出擊,在友軍的配合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座城池,解除了清兵對北京的威脅。為此,崇禎皇帝大加褒獎,許其穿特製的藍緞平金繡蟒袍。
秦良玉藍緞平金繡蟒袍現藏於重慶博物館,此袍長一點七一米,袖長零點九六米。根據對秦良玉所遺留下來的衣物等遺物測定,其身高約一點八六米。
明清時期的蜀繡
蜀繡又稱「川繡」,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生產的刺繡品的總稱。蜀繡多產於四川成都、綿陽等地。蜀繡在漢代就已經譽滿天下,兩千多年來,它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明清時期,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清朝中葉以後,蜀繡逐漸形成了行業,有很多從業工人,當時各縣官府均鼓勵蜀繡生產,這使蜀繡工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技術上不斷創新,蜀繡品種也日益增多了起來。
蜀繡的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蜀繡的歷史跟蜀錦一樣,都是萌芽於古蜀時期先人的智慧和創造。據文獻記載,蜀國最早的君王蠶叢已經...
目錄
序 言 印紡工業
印紡濫觴 上古時期
先秦印染原料與印染技術
先秦時期主要紡織原料
先秦時期的紡織原料加工
先秦楚國的絲織和刺繡
初顯風格 中古時期
秦漢時期的紡織技術
秦漢時期的染織技術
魏晉南北朝印染技術
隋代的染織工藝技術
唐代精美的絲織工藝
唐代印染與刺繡工藝
錦上添花 近古時期
宋代紡織技術水平
宋代彩印與刺繡工藝
元代回族織金技術
元代烏泥涇棉紡技藝
錦繡時代 近世時期
明代紡織印染工藝
清代絲織雲錦工藝
清代棉紡毛紡工藝
明清時期的蘇繡
明清時期的湘繡
明清時期的粵繡
明清時期的蜀繡
序 言 印紡工業
印紡濫觴 上古時期
先秦印染原料與印染技術
先秦時期主要紡織原料
先秦時期的紡織原料加工
先秦楚國的絲織和刺繡
初顯風格 中古時期
秦漢時期的紡織技術
秦漢時期的染織技術
魏晉南北朝印染技術
隋代的染織工藝技術
唐代精美的絲織工藝
唐代印染與刺繡工藝
錦上添花 近古時期
宋代紡織技術水平
宋代彩印與刺繡工藝
元代回族織金技術
元代烏泥涇棉紡技藝
錦繡時代 近世時期
明代紡織印染工藝
清代絲織雲錦工藝
清代棉紡毛紡工藝
明清時期的蘇繡
明清時期的湘繡
明清時期的粵繡
明清時期的蜀繡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4-10ISBN/ISSN:978986516120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8頁開數:15*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