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期間曾發生過幾次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戰爭,如夏商之際的鳴條之戰、西周初年的牧野之戰及戰國末年的長平之戰,它們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漢至隋唐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古時期。在這一千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新舊王朝更替,統一與分裂反覆,戰爭藝術日益圓融。
從五代十國到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古時期。這一時期的戰爭具有獨自的特點。五代十國時期沒有形成具有統一意義的政權。北宋主要在今河北到寧夏一帶,消滅了藩鎮割據,實現了局部統一。
明清兩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近世時期。這一時期,鞏固統一、反對分裂作為中國歷代戰爭的主流,有了更加鮮明的特點。
戰爭,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始終不衰,中國歷史上經歷過數次分裂,最終又數次統一。本書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大篇章,按時間排序,為讀者講述那些統一天下的曠世之戰。
章節試閱
長平之戰催生大秦帝國
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策略決戰。在戰爭中,秦軍制定了正確的策略,採用了靈活多變的戰術,一舉殲滅了趙軍主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圍殲戰先例。
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戰後,秦國國力遠遠超過其他各個諸侯國,為其統一天下的形勢已不可逆轉,它直接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秦帝國,從而極大地加速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進程。
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來,制定了正確的兼併策略且成就不凡: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國勢如日中天;連橫破縱,遠交近攻,外交連連得手;旌旗所向,鐵騎馳騁,勝利捷報頻傳。
在此後的一百餘年中,強秦破三晉,敗強楚,弱東齊,構成了對六國的策略進攻態勢。
在秦國的咄咄兵鋒面前,韓、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顧不暇,東齊力有不逮,北燕無足輕重。只有趙國,自西元前三〇二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且擁有廉頗、趙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尚可與強秦進行一番周旋。
秦國要完成統一六國的偉業,一定得拔去趙國這顆釘子。自然,趙國也不是好惹的,豈甘心束手就擒。兩國之間的策略決戰勢所難免。
秦昭王根據丞相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構想,從西元前二六八年起,先後出兵攻佔了魏國的懷和邢丘重地,迫使魏國親附於己。接著又大舉攻韓,先後攻取了陘、高平和少曲等地。又於西元前二六一年攻克野王,將韓國截為兩段。
消息傳來,韓國朝廷上下一片驚恐,趕忙遣使入秦,以獻上黨郡向秦求和。然而,韓國的上黨太守馮亭卻不願獻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獻上黨之地於趙的選擇。他的用意當然清楚:轉移秦軍鋒芒,促成趙、韓攜手,聯合抵禦秦國。
趙王目光短淺,在不計後果的情況下,接受平原君趙勝的建議,貪利受地,將上黨郡併入自己的版圖。趙國的這一舉動,無異於虎口奪食,引起秦國的極大不滿,秦、趙之間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
范雎遂建議秦王乘機出兵攻趙。秦王便於西元前二六一年命令秦軍一部進攻韓國緱氏,直趨荥陽,威懾韓國。同時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大軍撲向趙國,攻打上黨。上黨趙軍兵力不敵,退守長平。
趙王聞報秦軍長驅東進,得地的喜悅早去了一半。只好興師應戰,派遣大將廉頗率趙軍主力開往長平,企圖重新佔據上黨。
廉頗抵達長平後,即向秦軍發起攻擊。遺憾的是,秦強趙弱,趙軍數戰不利,損失較大。
廉頗及時改變了策略方針,轉取守勢,依託有利地形,築壘固守,以逸待勞,疲憊秦軍。他依次設置了空倉嶺防線、丹河防線和百里石長城防線。廉頗的這一招很是奏效,秦軍的速決勢頭被抑制了,兩軍在長平一帶相持不決。
面對廉頗的消耗戰術,秦昭襄王開始調整策略:一方面,他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殷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孤立。
另一方面,他採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撥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四處散佈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秦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
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庸人。他上任後,改變了廉頗的策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策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
秦昭襄王在搞亂趙國的同時,也及時調整自己的軍事部署:立即增加軍隊,徵調驍勇善戰的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統率秦軍。為了避免引起趙軍的注意,他下令軍中嚴守機密:「有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
這個白起,可不是尋常人物。他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久經沙場,曾大戰伊闕,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南破楚國,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喪魂落魄。只會背吟幾句兵書的趙括哪裡是他的對手。
白造成任後,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求勝心切、魯莽輕敵等弱點,採取了誘敵入伏、分割包圍而後予以聚殲的正確作戰方針,對兵力作了周密的部署,造成了以石擊卵的強大態勢。
白起的具體作戰部署是:首先,以原先的第一線部隊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即向預設主陣地方面撤退,誘敵深入。
其次,巧妙利用主陣地構築起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營壘,抵擋阻遏趙軍的攻勢,並組織一支輕裝銳勇的突擊部隊,待趙軍被圍後,主動出擊,消耗趙軍的有生力量。
其三,動用奇兵兩萬五千人埋伏在主陣地兩邊側翼,待趙軍出擊後,及時穿插到趙軍的後方,切斷趙軍的退路,協同主陣地上的秦軍主力,完成對趙軍的包圍。
其四,用五千精銳騎兵插入滲透到趙軍營壘的中間,牽制和監視營壘中的剩餘趙軍。
戰局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所預定的方向進行。西元前二六〇年,對秦軍動態茫然無知的趙括統率趙軍主力向秦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出擊。
兩軍稍事交鋒,秦軍的誘敵部隊即佯敗後撤。魯莽的趙括不問虛實,立即率軍實施追擊。當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設主陣地後,即遭到了秦軍主力的堅強抵抗,趙軍攻勢受挫。
趙括欲退兵,但為時已晚,預先埋伏於主陣地兩翼的秦奇兵迅速出擊,及時穿插到趙軍進攻部隊的側後,迅速截斷了出擊趙軍之間的聯繫,構成了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另外的秦軍精銳騎兵也迅速地插到了趙軍的營壘之間,牽制、監視留守營壘的那部分趙軍,並伺機切斷了趙軍所有的糧道。趙軍斷糧時間達四十六天,軍心動搖。絕望之中,趙括孤注一擲,親率趙軍強行突圍,最後葬身於秦軍的箭鏃之下。趙軍失去主將,鬥志全無,四十萬趙軍全部向秦軍投降。秦軍大勝。
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趙軍斯十五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為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
這場戰爭秦國取得全勝,其統一天下的形勢已不可逆轉,從而極大地加速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進程。
閱讀連結
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昭襄王就想讓白起接替王陵繼續攻打趙國,加快統一六國的步伐。白起建議說:「趙國並不是好打的,而且諸侯的援兵也快到了,秦軍已死傷者過半,國內空虛,不可久戰,建議撤軍。」
秦王再三下令,但白起始終不肯前往,後來乾脆稱病不出。秦昭襄王於是派其他將領替換王陵,但最終損失很大,也未能攻破邯鄲。
後來,秦昭襄王惱怒命人將白起遣送遠方,不得留在咸陽城內,並賜了一把劍給白起,令其自刎。
長平之戰催生大秦帝國
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策略決戰。在戰爭中,秦軍制定了正確的策略,採用了靈活多變的戰術,一舉殲滅了趙軍主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圍殲戰先例。
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戰後,秦國國力遠遠超過其他各個諸侯國,為其統一天下的形勢已不可逆轉,它直接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秦帝國,從而極大地加速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進程。
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來,制定了正確的兼併策略且成就不凡: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國勢如日中天;連橫破縱,遠交近攻,外交連連得手;旌旗所...
目錄
序 言 天下一統
上古時期 謀定天下
商湯發起鳴條之戰滅夏
周武王牧野之戰起兵伐商
長平之戰催生大秦帝國
中古時期 文韜武略
秦的統一結束割據局面
楚漢戰爭促成天下一統
官渡之戰與曹操統一北方
晉滅吳之戰實現局部統一
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戰爭
隋統一戰爭結束南北分裂
統一戰爭造就唐朝盛世
近古時期 雄兵征戰
北宋統一結束藩鎮割據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蒙元帝國對南宋的戰爭
近世時期 安邦定國
明統一戰爭南北並舉之策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戰爭
序 言 天下一統
上古時期 謀定天下
商湯發起鳴條之戰滅夏
周武王牧野之戰起兵伐商
長平之戰催生大秦帝國
中古時期 文韜武略
秦的統一結束割據局面
楚漢戰爭促成天下一統
官渡之戰與曹操統一北方
晉滅吳之戰實現局部統一
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戰爭
隋統一戰爭結束南北分裂
統一戰爭造就唐朝盛世
近古時期 雄兵征戰
北宋統一結束藩鎮割據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蒙元帝國對南宋的戰爭
近世時期 安邦定國
明統一戰爭南北並舉之策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戰爭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4-10ISBN/ISSN:978986516113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36頁開數:15*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