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原生機制,竟然是越活越年輕?
關於長壽的古老解方,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體裡……
老化≠更多的疼痛與疾病!
心血管科學家X頂尖內科醫師聯手破解老化機制
簡單的飲食改變,能讓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從出生到成年早期,生長全速運作,建構更快的新陳代謝和更強大的免疫系統。
然而當成長期結束,劇烈的生長意味著更多的癌細胞,
過快的新陳代謝可能代表著低效率的能量使用,以及人體系統的能量供應不足,導致更快的死亡。
長壽並非永遠保持年輕,暫停時間,並讓壽命無限延展──而是加強人體修復細胞損傷的能力,
妥善運用並維持現有的能量、組織及身體功能,創造更好的荷爾蒙環境,以適應老化的過程。
心血管科學家與頂尖內科醫師共同揭開健康老化的秘密,根據多年的醫學研究經驗及臨床證據,
提出五個簡單且易於遵循的步驟,打破碳水化合物依賴循環,建構適當的新陳代謝循環,
助你啟動長壽基因,輕鬆創造更充實、更健康的老後生活!
扭轉老化的5大飲食關鍵!
生長與長壽在人體內其實是完全相同的程序,只因它們發生在生命的不同時期,而顯現出截然不同的樣態。
在生命早期,這樣的程序能讓生物迅速成長;但在生命晚期,這樣的程序卻會加速生物的老化。
我們所攝取的飲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透過飲食的刻意調控,或許就能夠延長健康餘命。
★關鍵1:卡路里限制與間歇性斷食
★關鍵2:增加蛋白質攝取
★關鍵3:茶、咖啡與紅酒
★關鍵4:優質鹽補充鈉及鎂
★關鍵5:攝取足量天然油脂
1.長壽的定義,應該是「延長健康壽命」,而不是「延長生物壽命」
2.老化是無可避免的自然過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利用飲食的調控啟動體內自有的修復循環,以適應老化的過程,健康且優雅地變老。
3.本書結合長久以來埋藏在人體內未曾喚醒的長壽機制,以及頂尖的前沿科學,以5個易於理解、可立即付諸實踐的方式,幫助你打破碳水化合物依賴迴圈,調整新陳代謝至最適值,啟動長壽基因,老化也能健康優雅!
作者簡介:
詹姆士‧迪尼寇蘭托尼歐 (James DiNicolantonio)
密蘇里州坎薩斯城聖盧克中美心臟研究所藥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知名心血管科學家,專精於健康與營養方面的研究。現為《英國醫學雜誌》(BMJ)副主編,著有《吃對鹽,救你命》。
傑森‧方 (Jason Fung)
加拿大腎臟科醫師,同時也是間歇性斷食與低碳高脂飲食(Low Carb High Fat﹐LCHF)專家。著有《肥胖大解密》、《糖尿病救星》、《斷食全書》等暢銷作品。
譯者簡介:
周曉慧
慈濟大學畢,現為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意識到慢性病對於一般大眾的危害,因此致力推廣整合醫學,教導民眾實踐健康生活型態,遠離疾病威脅。
章節試閱
老化:大自然才不在乎我們活了多久
傳奇人物,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龐塞‧德萊昂(Juan Ponce de León,1460年─1521年),如同嗜血的當代人一般,透過探索新世界追求名利與財富。在為波多黎各自由邦政府服務之前,德萊昂定居於西班牙島(現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兩年後,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兒子迪亞哥(Diego)取代了德萊昂的職務,他被迫再度重啟航程。德萊昂曾聽聞一個原住民的故事──一座任何人飲用後都可返老還童的泉水。因此在這一次的探險中,德萊昂將部分重心放在尋找獨一無二的長壽秘方上。
德萊昂探勘了巴哈馬的多數區域。據稱,他在一五一三年時,於佛羅里達州(Florida)的東北方,現名為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的小鎮登陸。他將新發現的大陸命名為「佛羅里達」,係由西文單字「florido」而來,意為充滿花朵的地方。德萊昂窮盡他的一生,不斷探索整座佛羅里達海岸,以及佛羅里達的礁島群,卻未曾發現任何能使人返老還童的泉水。
這個著名的故事,聽起來就像一部小說。在德萊昂的記載中,並沒有提及他探索青春之泉的事蹟;他之所以積極地展開探索,與其他探險家並無二致──是為了發現黃金、找到殖民地,以及傳播基督教。然而,關於能返老還童的神秘物質──這個想法實在太有吸引力,故此傳說至今仍廣為流傳。然而,有趣的是,關於青春之泉的傳說,在德萊昂之前便由來已久,類似的故事在中東、中世紀歐洲以以及古希臘文化都有所耳聞。年齡真的可以被逆轉嗎?經過德萊昂的失敗後,有科學曾經成功過嗎?
老化是什麼?
讓我們從老化是什麼開始了解。每個人都會直覺地想到老化的意義,但是要成功的處理問題,在科學上需要一個精確的定義。我們可以由許多方面探討老化。首先,由於外貌有所改變,老化通常很明顯。這些實質的改變反映出潛在的生理變化,例如毛囊色素製造減少、皮膚彈性減少。美容手術或許可以改變外表,但是無法改變潛在的生理現象。接下來,老化可被視為失去功能。隨著時間推移,年齡決定大部分的老化現象,女性會逐漸減少生殖能力,直到更年期完全停止排卵。骨骼變得脆弱,增加斷裂的風險,例如髖骨骨折,這些情形很少在年輕人發生。肌肉也變得較無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運動選手總是年輕人。最後,在細胞及分子生物層級,荷爾蒙的反應隨年齡增加而遞減。例如,高胰島素(儲存脂肪及葡萄糖的荷爾蒙)或是高甲狀腺荷爾蒙,對身體並無多大的好處,因為細胞對於這些荷爾蒙不再有反應。粒線體為重要的細胞內構造,可以製造能量,有細胞的發電廠之稱,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較無法產生能量。伴隨著諸多效率的減少,在老化的身體,會導致較高的機率產生不適和疾病。
年齡增加與罹病及死亡的風險,成指數關係增加。例如心臟病,幾乎不曾在小孩身上發生,卻很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老化本身不是疾病,卻會增加罹病的風險,因此阻止逆轉慢性疾病最好的標的是針對老化著手。
年齡,在時間軸上,如同河流一般,不可逆的流向單一方向。但是,老化在生理表現上並非如此。有許多的因素導致老化和疾病,在本書中,我們著重於飲食對老化的影響。
綜觀整體的功能下降,為何所有的生物都會老化?簡而言之,老化是傷害的累積所造成。年輕的動物,包括人類,對於每天的細胞傷害,有較高的修復能力,例如當小孩受傷,刮傷他們的膝蓋。物種之所以可以存活,是依據他們修復傷害的能力,例如,修復傷口或斷裂的骨頭。隨著年齡增長,各方面修復傷害的能力會下降,無論是抵抗感染、清理血管、或是殺死癌細胞。但是這修復能力的下降不是自然或已成定局的結論。營養與生活型態決定大部分老化的速度及程度。世界上長壽、健康的族群,攝取較少的加工食品,告訴我們減緩老化的可能性。
古希臘的學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長期以來視營養為健康與長壽的基石。飢荒為啟示錄四騎士之一,但是現代醫學中的肥胖、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也是同等的具有致死性。在兩者中,我們攝取的飲食扮演著促進或抑制疾病的角色。一個重要的傷害修復機制稱為自噬作用(autophagy)(此作用為2016年諾貝爾獎得主,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所發現,提出自噬作用的重要性)。在自噬作用的過程中,細胞的成分之一胞器被定期的分解和回收,為一個廣泛的品質控制系統。如同車子需定期的更換汽油、過濾器及安全帶,細胞也需要定期的更換胞器,以便維持正常的功能。當細胞內的胞器超過包存期限,身體需確認老舊的胞器被移除,以新的取而代之,確保無殘存的傷害殘害細胞的功能。上一個世紀末最重要的發現是,我們攝取的食物,深深地影響這些傷害調控機制。
演化並不在乎你是否老化
演化過程被認為會改善我們的傷害控制反應,允許我們永遠存活。但是演化實際上不會在乎個體是否老化或存活。演化的確可以確保物種的存活,而非個人的存活。一旦有了下一代,基因便會存活下去;即使沒有後代,也不會導致天擇作用產生更長壽的物種。這個理由基於拮抗之基因多效性,理論相對簡單。
天擇所造成的演化,主要作用於基因層級,而非獨立個體。每個人都帶著數千個不同的基因,傳給下一代。適合環境的基因,存活率較佳,也能使個體產生更多的後代。隨著時間推進,這些有益處的基因,在族群中會更加普遍。決定族群的基因效應時,年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十歲之前(未具有生育能力),致命的基因會快速被消滅,因為帶有此基因的個體,無法將基因傳給下一代。三十歲時發生的致命基因仍會遭到淘汰(儘管速度較十歲時慢得多),因為不帶有這些致命基因的人,能夠擁有更多的後代。然而,七十歲才發生的致命基因,或許不會被消滅,因為在造成個體致死效應之前,已經傳給了下一代。
拮抗之基因多效性意義為,基因在生命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作用。例如,促進生長及生育力的基因,隨著年齡增長,也同時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換句話說,有較多的後代,但是較短的壽命。這樣的基因仍然會在特定族群中散佈,因為演化過程中偏好此類基因的存活,而非個體生命的長短。一個基因或許會有兩種不同,且互不相關的效應[多效性(pleiotropy)],而兩種效應間,似乎會有相互阻抑的情形[拮抗(antagonistic)]。基因的存活幾乎都會比個體的長壽優先被列為考量。
這一個特定的基因,轉譯出眾所皆知的蛋白質──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高濃度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會促進生長,使個體長更大、繁衍更快速及傷口修復更佳。對於存活競爭以及繁衍下一代,具有非常大的好處。然而,對於高齡,高濃度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會導致癌症、心臟病及早期死亡;直到那時,這些基因已經傳給了下一代。當生長需求及繁衍下一代與長壽互相競爭時,演化會偏向選擇高繁衍力及高濃度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在生長與長壽的抉擇中,這是基本及天然的平衡。
探討這一個議題,對抗老化的逆襲,如同對抗自然本身。老化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老化的速度及程度有所差異。過著完全天然的生活,攝取完全天然的食物,並無法避免老化。大自然及演化並不在乎你的長壽與否;基因是否能存活,才是唯一的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想要減緩或預防老化,我們應該看得更遠而非單純探討自然的演化過程。
老化與疾病
令人震驚地,從未在人類歷史發生過,今日的小孩與父母相比,或許有較短的壽命。在二十世紀,大量及穩定的醫療及大眾健康的優勢,顯著的增加平均餘命。然而,最近慢性病的盛行,已經嚴重到逆轉這樣的優勢。在現代工業革命之前,衛生及醫療的進步,感染疾病成為主要的自然死因。在一九九〇年代的美國,出生之後的平均餘命,在男性為四十六歲,女性為四十八歲,大部分導因於嬰兒及孩童的高致死率。但是這些可以在孩童時期存活下來的人,就有機會生存到高齡。在一九〇〇年,排名前三致死因均為感染性疾病,分別為肺炎、肺結核及腸胃道感染。這些感染性疾病可以影響任何年齡層,其中孩童及長者是較易受影響的一群。
今日社會的狀況大不相同。排名前兩個致死因,分別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此兩種疾病與年齡息息相關。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臟病及中風,在美國是第一名死因,每四個人即有一個人是死於心血管疾病,且發生率隨著年齡,有顯著的增加。孩童很少會罹患心臟病,但是到了六十五歲,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在癌症也是一樣的情形。孩童及年輕人只占每年新癌症診斷的一%。年齡介於二十五至四十九歲之間,大約占十%,然而到了五十歲以上,占了將近新的癌症診斷的八十九%。其他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疾病,包含白內障、骨質疏鬆、第二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在全世界每天十五萬死亡人口中,這些與老化相關的疾病,占了將近三分之二。這些疾病鮮少影響四十歲以下的族群。在工業化的西方國家,死於老化相關的疾病者,占了將近九成。
現代醫學征服的感染性疾病,例如天花,這一個成就所導致的後果之一,是造成高慢性病風險的高齡族群增加,但並非事件的全貌。這一個看似無法阻止、前所未有的肥胖流行病,置人類健康於高癌症及心臟病風險中。藉由許多飲食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可以幫助我們逆轉慢性病風險。
老化是細胞傷害慢性的累積,導因於減弱的修復力。結果產生慢性程度的發炎,這是老化一個重要的特徵,因此也稱之為老化發炎。氧化壓力,為體內抗氧化系統無法抵禦自由基(具有不成對的電子,具高活性的分子)的作用,也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然而,你可以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增加健康老化的機率。不只可以增加餘命,還可以增加健康餘命。沒有人想要讓自己的餘生,在衰落、疾病及護理之家中度過。預防老化可以增加健康餘命,免於疾病及其他老化的負面影響,將會感受到生命充滿活力、能量,以及充滿對生命的熱誠。長壽為延展年輕,而非延展年齡。
演化保留的機轉
簡單的單細胞原核生物,例如細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至今仍蓬勃生長。單細胞真核生物,相對較複雜,首先在十五億年前出現。起源於這些不起眼的開始,發展出多細胞生物,稱為後細胞生物。所有的動物細胞,包含人類,皆為真核細胞。因為擁有共同的起源,彼此具有相似之處。許多分子機轉(如基因、酵素等等)及生物化學路徑,都透過演化至複雜的生物,被保留下來。
人類與黑猩猩具有九十八‧八%的基因相似度。這其中一‧二%的差異,足以解釋兩個物種之間的差異性。令人驚訝的是,人類與酵母菌有許多基因相似處,人類致病基因中的二十%,皆可在酵母菌中找到類似的基因。
當科學家拼接超過四百種不同的人類基因至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發現有四十七%的基因可完全取代酵母菌的基因。
在越複雜的生物,例如小鼠,我們發現越高的相似度。在人類與小鼠身上,所研究的四千多個基因中,少於十個基因是具有差異性的。在所有的蛋白質轉譯基因中,除了非編碼DNA,小鼠及人類基因有八十五%是相同的。小鼠與人類在基因層級上具有高度相似性。
許多老化相關基因會經過物種被保存,使科學家可以藉由研究酵母菌及小鼠,學習到人類生物學上重要的課程。在本書中所引用的許多研究,所包含的生物非常具有多樣性,包含酵母菌、鼠類及恆河猴,他們的不同在於與人類的相似度。並非所有的結果均適用於人類,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這些結果非常的接近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與老化相關的知識。雖然理想狀況下,人體試驗是最好的,但是在許多情形下人體試驗並不存在,迫使我們需要依賴動物實驗。
老化:大自然才不在乎我們活了多久
傳奇人物,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龐塞‧德萊昂(Juan Ponce de León,1460年─1521年),如同嗜血的當代人一般,透過探索新世界追求名利與財富。在為波多黎各自由邦政府服務之前,德萊昂定居於西班牙島(現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兩年後,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兒子迪亞哥(Diego)取代了德萊昂的職務,他被迫再度重啟航程。德萊昂曾聽聞一個原住民的故事──一座任何人飲用後都可返老還童的泉水。因此在這一次的探險中,德萊昂將部分重心放在尋找獨一無二的長壽秘方上。
德萊昂探勘...
作者序
在我先前的兩本著作,《吃對鹽,救你命》(The Salt Fix)以及《超級燃料》(Superfuel)中,解開了許多長久以來的營養謬論,特別是長達四十年來,關於食鹽對健康有害,植物油是好油的誤區。本書係建立於這些基礎之上,藉由探索神秘的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飲食蛋白質及卡路里限制,檢視目前世界上最長壽族群的飲食習慣,揭開健康老化的秘密。本書也涵蓋間歇性斷食、膠原蛋白與甘胺酸、綠茶、咖啡以及紅酒的益處。最後,馮醫師與我,也寫出關於長壽健康,容易遵循的五個步驟。
或許你相信,遵循美國政府官方的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耳熟能詳的「少鹽、多攝取植物油及碳水化合物」標語,能夠使你健康。然而,基於我多年來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以及馮醫師長年的臨床經驗,都使我們認為這樣的飲食建議完全錯誤。例如,攝取以高精緻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的食物,會使你永遠陷入血糖高低起伏的循環,讓你對這些食物產生依賴(即碳水化合物依賴)。膳食指南也忽略了一點──日本人及其他長壽的亞洲族群,傾向攝取高鹽海鮮,而較少食用精製植物油──與美國政府的建議完全相反。
簡單的飲食改變,可以幫助你打破碳水化合物依賴的循環,使新陳代謝增加,啟動長壽基因;間歇性斷食,便是其一。斷食可以重啟你的代謝,允許新的、較好的細胞及蛋白質汰舊換新,這個以新細胞取代老細胞,自我修復的過程稱為自噬作用。透過斷食增加自噬作用,有如生物駭客,或許可以幫助人類延長壽命,使身體忙著修復而非生長──因為生長會促進老化。其他在長壽族群中發現的共同飲食習慣,還包括飲用紅酒、茶及咖啡,都是改善健康及長壽,容易遵循的方式。讓本書成為你的正式指引,現在就可以即刻執行,簡單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你的健康,活化長壽基因,促進細胞修復而非細胞凋零。
----迪尼寇蘭托尼歐 (Dr.James DiNicolantonio)
人們大多相信,長壽的秘密藏在驚人的新科技,或者是最新、最好的營養補充品當中。然而,矛盾的是,健康老化的秘密其實早在幾世紀,甚至千年以前,就已由我們的祖先傳遞而來,並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本書重新發現這些古老且佚失的秘密,以及它們如何被目前已知的生物學所支持。近年的研究揭開了在促進長壽的古老生活習慣背後所隱藏的科學,例如卡路里限制,理想化飲食蛋白質,飲用茶、咖啡或紅酒,攝取較多的鹽分及天然脂肪,千變萬變均不離其宗。
這些方式雖非最新,也非最佳潮流,卻具有可信價值。它們的歷史悠久,傳統上均為人所接受,並被認為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古人們知其效用,但是現代科學才正在發現這些方法之所以成功的背後原因。這些祕密就藏在眼前,只是我們不知該從何找尋。人們總是在尋找,飲食中可以添加哪些物質,以延長餘命、改善健康。多年下來,這張清單已無止無盡。營養補充品──維生素A、B、C、D、E──已經被吹捧為下一個治百病的萬靈丹。然而,這些清單相繼失敗,有時候令人感嘆。問題出在「我們提出不正確的問題」,不問「我應該要攝取更多的什麼來促進健康」,而當要問「我應該要少吃什麼來促進健康」。本書不僅拋出了這兩個問題,更重要地,也對此做出了回答。
----傑森‧方 (Dr. Jason Fung)
在我先前的兩本著作,《吃對鹽,救你命》(The Salt Fix)以及《超級燃料》(Superfuel)中,解開了許多長久以來的營養謬論,特別是長達四十年來,關於食鹽對健康有害,植物油是好油的誤區。本書係建立於這些基礎之上,藉由探索神秘的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飲食蛋白質及卡路里限制,檢視目前世界上最長壽族群的飲食習慣,揭開健康老化的秘密。本書也涵蓋間歇性斷食、膠原蛋白與甘胺酸、綠茶、咖啡以及紅酒的益處。最後,馮醫師與我,也寫出關於長壽健康,容易遵循的五個步驟。
或許你相信,遵循美國政府官方的...
目錄
前言
第1章 老化:大自然不會在乎我們活了多久?
第2章 卡路里限制:雙面刃
第3章 mTOR 與長壽
第4章 蛋白質
第5章 植物與動物性蛋白質
第6章 理想蛋白質攝取量
第7章 斷食
第8章 茶
第9章 紅酒及咖啡
第10章 攝取多一點鹽及鎂
第11章 健康及不健康的脂肪
第12章 藍域:最長壽的文化
第13章 健康老化的完整計畫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
第1章 老化:大自然不會在乎我們活了多久?
第2章 卡路里限制:雙面刃
第3章 mTOR 與長壽
第4章 蛋白質
第5章 植物與動物性蛋白質
第6章 理想蛋白質攝取量
第7章 斷食
第8章 茶
第9章 紅酒及咖啡
第10章 攝取多一點鹽及鎂
第11章 健康及不健康的脂肪
第12章 藍域:最長壽的文化
第13章 健康老化的完整計畫
結語
參考文獻
商品資料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20-04-10ISBN/ISSN:97898644399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16.5*2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