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00
優惠價:93 折,NT$ 279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收錄在1969年至1986年間,曾參加佛光山所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的23位大專院校學生,所撰寫的發嚮文章外,還收錄了學員們近年參與佛光山活動、由《人間福報》刊登的活動新聞,以及從《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一、二期特刊、第二期學員手冊及教材中,選錄學員們當年在結營後所撰寫的參與心得、作息表等內容,最後,蒐集自1969年以來的大專佛學夏令營活動的珍貴照片放在附錄當中。
本書的作者們從白齒青眉的慘綠少年,到現在的星星白髮垂,他們有的成為醫師、教授、公職人員等。生命,過盡千帆,他們寫下在生命轉彎處,遇見了佛教,遇見了佛光山的星雲大師,讓他們隨緣生活、隨遇而安,這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故事,以及每張泛黃的照片,皆訴說著他們在佛光山與佛教互動的回憶,那些曾經被收藏的、深刻的記憶,以此供養、分享生命中的美好。希望這段重要的人生轉折,可以給社會青年一個生命的建議;希望提供一分質樸的生命觀,一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良善,給翻閱這本書籍的您。
作者簡介:
1.許淳森(友緣),佛光山第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50年出生在台南一個小康家庭,個性溫和內斂,業餘喜歡聽音樂及網球運動,家父是一個虔誠的佛道教信仰者,從小耳濡目染跟隨父親入寺廟膜拜,從此奠定心中信仰的宗教。
我是台南永福國小第十六屆畢業,初中是台南市立金城初中第二屆,高中為台南一中第二十三屆,大學則是台北醫學院第十一屆畢業生。從事醫療工作四十多年,已屆齡退休多年,目前仍在醫院服務,從事教學工作,與年輕一代的醫學生互為教學相長,攝取最新的醫學知識與蹔新的技術。
在1969年我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當時的心境與情境,與目前的佛教叢林截然不同,在那簡單、莊嚴、肅穆的處境,正是修性最好的地方。我在接受過夏令營短暫的洗禮後,影響了日後的學習,及在個人生涯中以視病猶親、著重醫學倫理的理念教育後輩,並期望台灣社會能夠更祥和平安。
2.趙翠慧,出生在中壢的客家人,佛光山第二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87年及1991年經歷了二次瀕死經驗,從此,對於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幸運的是:因為手術開刀和重病,經歷了兩次可遇不可求的「瀕死經驗」,從此期許自己以「敬畏、謙卑、感恩」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事、物;慚愧的是:沒能適時對走入自己生命的每個人,表達內心由衷的感謝。
回想近50年前,在佛光山上參加大專夏令營時的快樂時光,大師親自授課,我們認真的學習,課後熱烈的討論分享。那融洽的氣氛歷歷在目,讓人難忘。大家帶著這難遭難遇的福份,走向自己的前程。在旅居溫哥華時,蒙大師的厚愛,擔任溫哥華佛光協會會長。回台後,大師指派我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會長,讓我有更多學習「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的機會。目前,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感謝大師交代給我這份工作,可以和佛光會裡的師兄、師姐們共同努力,追隨大師的腳步,讓「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早日實現。
3陳肇隆,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1976年高雄醫學院畢業,為台灣外科醫師、醫學家、高雄醫學院醫學士。分別於1984年、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及一肝兩受的分割移植手術,1987年更促成台灣完成亞洲首位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促成器官移植的蓬勃發展。
從台北長庚醫院創院的第一天,我就來到長庚體系,至今已四十年,在高雄長庚二十三年,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我的用心,以及從零開始,培育了一個堅強的醫護團隊。在每個處於生命最危急的肝臟移植手術裡,從受肝者、捐肝者及其家人中,見證到許多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在這裡看到人性的偉大和高潔。所以我要留在這裡,把我的經驗貢獻給社會,並幫助年輕人實現他們的夢想。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在屏東霧台從事山地醫療服務,對醫療工作至今都抱持著高度熱忱。只要是關於救人的學問和技術,都毫不保留的分享,完全不會有藏私的念頭。也許是因為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最優秀、最聰明的,所以才能保有最認真的態度和努力的堅持。我常跟年輕醫師分享的是:在醫療生涯裡,只要設定一個目標,然後鍥而不捨,一生能把一件事情作好,那就夠了。當醫生這個工作,最珍貴的就是每天都可以在工作中助人、救人;它不但是職業,更可以作為志業。在人生當中,作夢需要勇氣和傻氣,追夢需要毅力和執行力,我願以這樣的心得,和所有有志於醫療工作的後進共勉!
4.曾斐卿,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民國61年台大農業推廣學系推廣教育組畢業。自幼追隨外祖母和母親至寺院禮佛,民國60年暑假,參加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皈依大師,後來擔任台大晨曦學社社長。
民國61年從台大畢業入伍服兵役,民國63年8月退伍,當時沒有工作,大師要我上山,當年普門中學尚未成立,我在社教處幫忙,並且擔任東方佛教學院數學教師。
民國68年元月,與台南大學佛學社社長許秀琴居士結婚。在佛光山大悲殿舉行的佛化婚禮中,只有我們這一對新人,由大師親自證婚,慈惠法師則是引禮法師。
我的母親早年皈依大師,也是佛光山功德主,和我們同住,普門寺所有法會她都會去參加。後來她行動不方便,坐著輪椅,仍然請看護每天推她去拜佛。母親參加法會時都坐在大殿最後方,怕輪椅佔用通道,影響大眾出入;可是心定和尚一看到母親,都會親自推著輪椅到大殿最前方最中央,讓她聽聞佛法。和尚的慈悲,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師和佛光山諸位法師的恩德,永遠銘記在心!
5.徐森源(福原信玄),1951年生,第三期大専佛學夏令營學員。1972年任北醫慧海社社長,次年參加第三期台中明倫社大專佛學暑期講座。1976年北醫牙醫系第十一屆畢業後,服第二十六期預備軍官役,為海軍陸戰隊軍。退役後任北醫附設醫院牙科住院醫師。1980年前往日本國立新潟大學齒學部口腔外科學第二教室留學,獲齒學博士學位,1986年開業,現仍執業中。
我曾擔任的職務有:國際佛光會東京恊會茨城分會長、東京協會文化部長、《佛光世紀》編輯、翻譯班班長、東京協會副會長、北醫牙科留日校友會會長。到了這把年紀,如果要我回顧過去的因緣,只能説値得慶幸的是:學佛的起步,一開始便和佛光山結上無上因緣,雖然後來我又親近了李炳南老師、懺公、道安法師、淨空法師、印順導師,以及後起之秀的慧律法師、寛謙法師、惠敏法師、厚觀法師等,但深深地影響我一生的,無可否認的便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了!若要道出四十多年來,一路走來的個人學佛心路歷程,那就是:「若要佛教興,就得僧讚僧!」謹以此和大家共勉。
6.依空法師,宜蘭人。1973年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始正式親近正信及正統的佛教,為第五期學員。1975年辭去教職,上佛光山;1976年披剃於星雲大師門下,旋被派往日本東京大學攻讀,返國後,先後於佛光山擔任各種職務。教育方面,如普門中學校長、南華大學暨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任教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及多所大學。文化方面,如佛光山文化院院長,綜理佛光山文化出版工作,《普門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佛光出版社社長、《人間福報》創辦發行人兼社長。其他如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主辦短期出家修道會、佛學會考等活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佛光山傳燈會會長、美國西來寺住持、佛光山宗委會宗委、九二一震災佛光山救災總幹事等要職。現任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特別助理、佛光山長老院長老、文化院院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暨中華總會理事,亦出版有各種書籍及影音著作。
7.蔡珍瑋,雲林人,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大學教師退休後,現旅居日本。我是雲林縣水林鄉出生的草地囡仔,小學放學回家後書包一丟,或爬上庭院的大樹乘涼,或在稻田、花生田間奔跑玩耍,有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直到五年級為了要考初中,學校安排課後補習,開始有課業壓力,考試沒考好會被老師打,有時要到天黑才能回家。
我有位雞婆媽媽,從小常看母親關心別人,協調親戚朋友間的爭吵糾紛。每天做好事,快樂的當調解委員、婦女會理事長等無給職工作。上大學後我除了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外,也開始去家扶中心當義工,帶小朋友做功課。
大一暑假有幸參加第五期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開始接受佛法的薰習,親近佛光山;至今雖然身體有病,但也能「與病為友」快樂的生活。佛光山是宗教也是公益團體,參加各種活動,常能與不同年齡的人結緣,一起做好事,快樂的學習成長;大師說學佛要學出歡喜心,我希望今後能盡力隨緣、歡喜自在的過人生。
8.林聖忠,我是4年級初段班的學生,出生於民風純樸的彰化市。家父經商,家境小康,家中兄弟五人、 姐妹三人,我排行老四。民國53年中山國校畢業,進入精誠中學、彰化高中,完成中學教育。之後考進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在考取台大經濟研究所的同時,也考上經濟部第一期駐外商務人員的特考,邁入40年公務生涯的不歸路。
17年駐外工作,先後派駐過南非大使館、北美事務協調會駐波士頓辦事處、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及駐日內瓦WTO代表團等,大幅地增長我的視野、閱歷、交遊與心胸,練就了折衝樽俎,異中求同的本事。2002年春天,結束駐外工作後,任經濟部常務次長、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局長、經濟部研發會執行祕書、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主任兼台灣駐WTO觀察員代表團團長、北美事務協調會駐波士頓辦事處商務組長、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組長及科長、中油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我一生有一個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就是對事要「理性求真」,對人則要「悲天憫人」;對事不能太偏執,對人要設身處地。把儒家忠恕的道理放在心中,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信念,也是我試過,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觀!
人生際遇之中,總有許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上天的安排必有美意,透過佛教思想來看待人生的變動。對於半生都在官場的我而言,「寵辱不驚」,就是一種理想、一分初心;我內在有一套價值觀,奮力堅守這個價值觀,做應該做的事。
9.王水深,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雲林北港人,初中時就讀嘉義市天主教輔仁中學。高中北上到建國中學求學,後就讀台大醫學系、獲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從民國68年開始在台大醫院服務,擁有豐富的臨床經歷,後轉換跑道到輔大醫院服務。
開刀手術每每需要連續數小時站立,以及聚精會神,但當性命垂危的病患因手術而獲救時,我便覺「一切的辛勞都值得!」,只要看到病人生龍活虎的樣子,就會充滿活力再往前衝。除了幫病人動手術開「心」,自己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可說是貨真價實的「開心院長」。
10.尤惠貞,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花蓮人,目前設籍嘉義縣大林鎮。1953年出生於東部蔚藍海岸邊的花蓮市,成長於四面環山的玉里鎮,山水自然給予個人身心成長豐富的滋養。花蓮女中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就讀,大二學習中國哲學史中各個階段的重要思想。佛教思想特別引發個人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四聖諦,以及世間諸法無常變化,有深刻的感觸;因此,促成了個人加入台大佛學社團晨曦社的因緣,衷心期盼能更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教義與修持。
後因晨曦社學長的推薦,報名參加佛光山舉辦的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1973年,應是第五期),並皈依星雲大師,皈依法名為「觀方」,自己解讀為「觀十方三世」。後因佛學研究與教學,尤其是天台佛教的義理與實踐,更具體地解讀為「觀方寸之間」,提醒個人,隨時隨地如實觀照當下一念心;感恩大師賜如是法名,作為個人終身學習與修持的專注核心。
之後每年的寒暑假,我經常回佛光山圖書館協助整理圖書,因而結下甚深的法緣。碩士畢業後,任職於東海大學哲學系,當時東海大學邀請星雲大師於人文學科教授佛學,因此,有機緣接待與陪侍大師,之後大師十方弘揚佛法非常忙碌,佛學課程則由慈惠法師接續教授,令東海大學的學子有機會多了解佛教的思想與要義。
1996年,南華大學創辦之時,深深感動於星雲大師積極推動社會公益與號召百萬人興學,於是決定離開任教的國立中正大學,選擇以南華為家。從1996至2018,個人在南華大學共服務了22年,在此期間持續參加佛光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並應聘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期許自身能秉持佛教專業研究之態度與精神,致力於佛教經典之現代詮釋,以具體落實佛教之人間化;同時,也希望積極推動從生命教育的面向融攝佛教義理與修證觀行,以具體推行佛教之生活化。祈願大眾皆能隨緣自在、生命繁花似錦!
從最初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以至於在南華大學任教服務,謹以下文四句簡單概括這期間的身心寫照:
二十二年在南華,依師教化行三好;
數十寒暑遊人間,不忘初心勤精進。
11.張玉川,高雄人,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從出生到醫學院畢業都在高雄,當兵則是在大小金門,從來都不屬於幸運組。直到托岳母之福,遇到日本恩師,進入日本九州大學第二外科當研究生,才得以出國留學。
日本恩師是一位難得一遇的醫學巨人,當初他大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成就,但憑著日本武士之精神,朝著超越歐美外科的抱負,埋頭奮鬥,終於完成目標。而我也在這過程當中,成為繼承了他這種精神的唯一徒弟,在台灣繼續嘗試超越的可能性。
回台灣服務時,本來想將這種精神移植到我所服務的國立大學,卻遇到另一股已在台灣成型的類似日本另一股白色巨塔勢力的阻擋。我雖然能幸運的全身而退,但「與歐美醫學爭鋒」的種子,卻已無法重新在台灣發芽。在這過程中,我時常感受到只要順天道而行,冥冥之中,自然有無形的力量在主宰一切,在引導著我的方向。
12.陳肇璧,台北人,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從小生活在農村,務農維生。我的家族非常龐大,堂兄弟就有41人,堂姊妹也有41之數,祖輩、伯叔輩計有數十名。我是第六房唯一的長男,一年到頭的婚喪喜慶,弄璋、弄瓦的同時,還有族中長輩相繼作古需要辦喪事等。幼時的我常常被指定參加弔祭,直到大學為止,參與的喪事就有數十次。目睹一幕幕生離死別的情景,使我知道人生最後,都會在家族悲傷的氣氛中被送上山,從此一座土墳與山風雨露相伴,人間的恩恩怨怨也就了結了。早年,我的至親也相繼亡故,生離死別的悲傷,使童年的我,感覺到命運是多麼的可怕與無奈,更不懂這其中是個什麼道理。
到了高中,偶然在算命、看相、占卜當中,窺見人的命運,似乎是個出生就註定的枷鎖,而且是個超乎想像並複雜的桎梏,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了大學,何其有幸接觸到佛學,許多困擾在佛法裡面逐漸找到曙光,當然這也是一段漫長艱困的過程。另一方面,因為學佛而認識許多熱衷佛法的學友,又幸運地到佛光山參加第五期夏令營,開啟了我學佛的大門,想起這一段過程,真的非常感恩!
13.莊秋鈴,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嘉義人,紡拓會退休。1973年參加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大師點亮心燈。這盞燈忽明忽暗數十年,卻在晚年燈火通明,指引我回家的路!
當年的佛光山只有大悲殿,為期兩週的夏令營,每天都會在大悲殿禮拜觀世音菩薩。看著現在家裡佛堂的觀世音菩薩,憶起大悲殿那尊菩薩的因緣,不可思議!那是1976年,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某天傍晚,公司門口來了一位瘦小的中年婦人,拿著用報紙包裹的觀世音菩薩,問我可否跟我換四百元﹖此後,這尊觀世音菩薩庇佑著我,度過生命中的困境與低潮。
從小生長在佛教家庭。回想生命中,多次與佛菩薩親近,然卻在紅塵大夢中渾渾噩噩,迷迷糊糊,錯失在菩提道上精進用功的機緣。年逾耳順,過去的歲月遠遠大於未來的時日之際,這篇個人寫照未能精彩,也因平平庸庸的敘述而汗顏,然而,心是誠懇的。〈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共勉之!
14.慧開法師,1974年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成長於台中眷村,物質條件乏善可陳,因而養成勤儉好學習慣,求學過程可說一路順遂。建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進台大數學系,隨即加入晨曦學社,擔任六十四學年度的社長。
大學四年,也正是在晨曦社的四年,父親因公左大腿骨折,我的生活重心在奔走於醫院與學校之間。醫院裡,生、老、病、死諸苦,現在眼前,烙在心裡。種種無常現象,讓我深感佛陀教義的開示,真實無欺。
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後,任普門中學校長,後於美國天普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任教於南華大學,擔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專任教授兼副校長。多年來,專志於教育學子與現代生死學的研究與推廣,並且關懷個別生命如何坦然自在地面對生、老、病、死,以及天災地變下集體的生死療癒等議題,以善巧方便法門,指引眾生在茫茫生死海中,尋得安身與安心的脫苦途徑。
15.黃士銘,高雄人,民國63年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台大晨曦社專營。末學黃士銘是鄉下小孩,從小就見聞許多神奇事。讀上醫學系後,除了本科外,帶著探究的心理去追尋神奇事蹟的因緣,而一路追到佛學處,其實兩者都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相。末學在40多年的學程中,佛學的學習至少占到4成。民國63年,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是末學第一次接觸比較完整的佛教學程。在那一次很感恩也很清楚地知道,星雲大師希望用歡喜、方便與大眾結緣來介紹佛法。但是,大約在開山的前20年,一般人很難了解這樣的理念,甚至有諸多質疑。每當末學遇上了這些情境,則伺機解釋。多年來,因醫療工作的關係,有緣可參學於國內外顯密諸多長老,亦了解到各宗門的特質。許久以來,雖未正式加入佛光山的團體,卻常常雲遊造訪佛光山,親睹佛光山從早期至今的發展,也見證了星雲上人(大師)歡喜結緣的殊勝人間佛法(教)。
16.陳素雲,台南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一位19歲小女生,因為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感受大師「給」的精神,以及兩個星期的免費吃喝,換來一輩子成為護法信徒、不忘初心、一師一道。「四給精神」是我人生的座右銘,因為十九歲的那年,我從佛光山下山,星雲大師的慈悲與其「給」的精神,深深打動我的心,任何時刻皆在我的生活中遵行。感謝菩薩的善巧安排,讓我有機會進入南華大學宗敎所,了我心願。回到學佛的原點,不忘初心,從而寫了「星雲大師『四給精神』與其宗教情懷之探討」這篇論文,探討對於星雲大師以「四给精神」,闡揚人間佛教,回歸佛陀的本懷。
跟隨星雲大師近44年,深深體會到大師的生命特質,從慈悲喜捨到四給,用最簡單的言論發揚佛教在人間,也使得人間佛教達到最全盛時期。佛教的百千法門之中,以發心最為重要,星雲大師永遠不會忘記一個「給」,大師一生就是用「四給」精神,推行人間佛教。
大師慈眼視眾生,從不遺漏一個有情眾生,以「心、佛、眾生」一律平等的精神接引眾生。大師一心只希望透過佛法促進世界和平,創造人間淨土,人人都能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這是星雲(刪)大師一生的心願。
很慶幸自己,十九歲那年的因緣,翻轉自己的生命,浸潤於無邊佛法中,願發一個願心,願盡一份力量,不忘初心,永不退轉,當一個永遠的護法居士。
17.柯鴻章,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戶政學系,獲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等學位。專長領域:犯罪防治、藥物濫用(毒品)防治、社區處遇、刑事司法、民主與法治。歷任: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分局長、副分局長、副大隊長、祕書、警務參。現任:台南地檢署觀護協進會理事、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學會副祕書長、台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8.陳隆陞,高雄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現居南投,是一位玉山老兵,一生守護台灣聖山--玉山之生態。從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退休後,現任玉山國際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仍透過各項國際交流活動,宣揚玉山,以「讓世界看見台灣玉山」為主題,推廣玉山成為世界名山。
我十歲茹素,二十歲起信佛、學佛,成大地球科學糸畢業、獲研究所碩士學位。大學期間任成大東方哲學社社長,邀請星雲大師蒞校演講,有緣)加佛光山舉辦的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得以親近星雲大師暨佛光山,並認同人間佛教之理念。乃至爾後加入國際佛光會,歷任會長、督導、理事、檀講師,忝為推展人間佛教之義工,只願略盡弘揚佛法棉薄之力。
民國88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奉大師慈示全力襄辦南投災區各項賑災事宜,諸如:物資賑災、興建組合屋安置災民、雲水佛車、認養學校校園重建、心靈重建--「佛光園」,以及長期陪伴災民……等等,亦榮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之表揚。
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四給」、「五和」,及「不忘初心」、「不念舊惡」、「不變隨緣」、「不請之友」等等之(刪)開示,均是吾等終生奉行,念茲在茲之座右銘。
19.蔡銘雄,台南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47年偶然出生於台灣台南縣鄉下,家境清寒。於日本殖民與二戰餘緒下,全台沒有一家不清寒的。幼年在父母保護下,平靜長大,青春期的迷惘與同班同學無異,直至醫學院四年級偶然參加佛光山佛學營,才警覺地發現自己還活著。
光陰似箭,職場四十年不過一瞬。退休後參加長照居家服務,方知世間苦難人,眼界所及皆是。當年星雲師父在我心田播下六波羅蜜的種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除犯錯不斷外,自認只勉強做到前四項,在及格邊緣。六祖偈:「明鏡亦非台,何處惹塵埃」,吾生也魯鈍,只能:「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目前加緊醫療失敗學的撰寫,分析在資本主義下,醫師疏忽與病人受害因素,這也算是持續精進,不敢有負當年佛學營師父的諄諄教誨,冀望醫療品質改善,則眾生善莫大焉。
20.田素珠,佛光山第七期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學員。高雄人,現旅居美國,專職金融理財及企業管理,兼職教育志士。
大學時代當家教,畢業後白天上班、晚上補校兼課,週末當家教或在美加機構教電腦。除了收入頗豐之外,教學相長,自己獲益良多,奠定了爾後我從事理財講座的口條基礎。
旅美前,在台服務的最後一個金融機構為花旗銀行,造就我在金融領域的歷練,益臻豐富圓熟。而「花旗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竟與佛光教團契理契機的積極權巧度眾,不謀而合。
我育有兩女兩男,旅居休斯頓逾20年,世出世入,永不退休;仍然把握因緣,嘗試不同領域的歷練,例如:名牌奢侈品的客服專員、幼兒園任職、企業諮商及貿易公司顧問等。
在兒女都成人後,我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最近三年幾乎長住台灣。這段期間,當女兒陪伴慈母、當義工總報四恩,更感恩的是,我出家半年,深深體驗為僧之殊勝與佛光之可貴。愚闇如我,佛法明燈卻照亮了我一甲子的人間路;期燈燈相傳,世世諸上善人同行菩薩道。
21.邱秋微,佛光山第七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生於宜蘭,長於宜蘭,生性隨緣,不好名,不爭利。凡事平常心,但當佛門有發心的好緣時,必定盡心又盡力,做到最好,因此福報多多。我好似佛菩薩眼中的「好學生」,常得到佛菩薩「記功又嘉獎」,一次發心工作完成,又得一次發心的好緣,讓自己隨之而精進。
民國72年,我已進入宜蘭教育局工作二年,有一天接到宜蘭雷音寺住持平和尚的電話,要我關心一下慈愛幼稚園改建工程的使用執照,開學在即,卻遲遲未發下。不意我一探問,竟然是被同事大意壓件而耽擱了,最後,隨即半天的時間,手續就完成了,不但讓平和尚放下心中的石頭,也讓平和尚認為我是做事的「能者」。
約莫過了二星期,又接到平和尚的電話,希望我當幼稚園的「顧問」。從此有6年的時間,公餘之暇,便參與慈愛幼稚園園務,比如發行園訊《親師交流》、每週課程設計規劃、每學年教師甄選,我都盡力做去,於是園務一天比一天進步,民國76年更獲得北區七縣市示範幼稚園、主辦教學觀摩。任教國中後,用大師的佛法帶班,讓我輕鬆自在,學生自動又自愛,訓導處還譽為「最有氣質的班級」,學業成績更是優異。民國92-95年我獲選為教育部培訓的語文領域種子教師,成為「老師們的老師」,分享許多教學方法。
教師退休後,現在教授、推廣人文茶道,所到之處帶給愛茶人許許多多歡喜。去(2017)年12月,我帶了30位學員上佛光山,為義工會的200位義工菩薩奉茶,皆大歡喜。從去(2017)年春季到今(2018)年春季,在苗栗大明寺社大開三季茶道班,苗栗縣政府107年社大優良課程評選,評為「特優」課程。
以上都是佛菩薩的嘉獎與鼓勵,因為我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參加了「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更把握因緣皈依大師,成為佛弟子。從此,我時時手不釋卷,勤讀大師的著作,讓大師的佛法深注我心,成為待人處事的指南,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因而諸事圓滿,萬分感恩。
22.依日法師,生於台灣台中,佛光山第十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家中六個孩子排行老四。為1976年豐原高商教育部保送甄試中,唯一考上的學生。大學時期就讀逢甲大學,主修合作經濟,同時參加普覺佛學社,學佛精進。1980年畢業後,隨即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結營時,在星雲大師座下剃髮出家。同年,北上華岡,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1985年獲碩士學位。
出家迄今即將屆滿40載,先後擔任過高雄普賢寺、彰化福山寺、美國紐約道場、聖地牙哥西方寺等道場住持。最難得的是1996年到2004年間,帶領美國皈依弟子安麟(TomGraham)等西方人士翻譯大師人間佛教相關著作,如:Being Good, Where Is Your Buddha Nature, Lotus In A Stream等,獲得熱烈回響,於2005年3月任職國際佛教促進會迄今。
「依日照十方,心靄遍法界」是大師1990年8月8日贈予我的墨寶,願盡形壽,弘法利生,廣度有緣,以不負期望。
23.吳水月,佛光山第十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66年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台中市。年幼時,母親因病離世後,我在阿公、阿嬤的照顧下成長,也算幸運的了。老天爺讓我從小在求學之路,遇到很多貴人。
1985年考上淡江大學會計系,就在一位引領我學佛的長輩介紹下,參加了1986年星雲大師舉辦的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開啟了我學佛之門,並啟發了我的法身慧命。大學畢業後,先進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了一年,之後就進入外商銀行服務了25年,最後因公司政策,選擇了優退。但所幸的是,因為有三寶的依靠和正法道場讓我得以發心,佛法就猶如我生命中的明燈,指引我一步一腳印的修行,這都要感恩星雲大師,沒有他一生努力奉獻於佛教,並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就沒有我們這群在那懵懂無知的歲月,能得遇佛法的青年們,進而影響我的一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93 折, NT$ 279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收錄在1969年至1986年間,曾參加佛光山所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的23位大專院校學生,所撰寫的發嚮文章外,還收錄了學員們近年參與佛光山活動、由《人間福報》刊登的活動新聞,以及從《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一、二期特刊、第二期學員手冊及教材中,選錄學員們當年在結營後所撰寫的參與心得、作息表等內容,最後,蒐集自1969年以來的大專佛學夏令營活動的珍貴照片放在附錄當中。
本書的作者們從白齒青眉的慘綠少年,到現在的星星白髮垂,他們有的成為醫師、教授、公職人員等。生命,過盡千帆,他們寫下在生命轉彎處,遇見了佛教,遇見了佛光山的星雲大師,讓他們隨緣生活、隨遇而安,這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故事,以及每張泛黃的照片,皆訴說著他們在佛光山與佛教互動的回憶,那些曾經被收藏的、深刻的記憶,以此供養、分享生命中的美好。希望這段重要的人生轉折,可以給社會青年一個生命的建議;希望提供一分質樸的生命觀,一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良善,給翻閱這本書籍的您。
作者簡介:
1.許淳森(友緣),佛光山第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50年出生在台南一個小康家庭,個性溫和內斂,業餘喜歡聽音樂及網球運動,家父是一個虔誠的佛道教信仰者,從小耳濡目染跟隨父親入寺廟膜拜,從此奠定心中信仰的宗教。
我是台南永福國小第十六屆畢業,初中是台南市立金城初中第二屆,高中為台南一中第二十三屆,大學則是台北醫學院第十一屆畢業生。從事醫療工作四十多年,已屆齡退休多年,目前仍在醫院服務,從事教學工作,與年輕一代的醫學生互為教學相長,攝取最新的醫學知識與蹔新的技術。
在1969年我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當時的心境與情境,與目前的佛教叢林截然不同,在那簡單、莊嚴、肅穆的處境,正是修性最好的地方。我在接受過夏令營短暫的洗禮後,影響了日後的學習,及在個人生涯中以視病猶親、著重醫學倫理的理念教育後輩,並期望台灣社會能夠更祥和平安。
2.趙翠慧,出生在中壢的客家人,佛光山第二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87年及1991年經歷了二次瀕死經驗,從此,對於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幸運的是:因為手術開刀和重病,經歷了兩次可遇不可求的「瀕死經驗」,從此期許自己以「敬畏、謙卑、感恩」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事、物;慚愧的是:沒能適時對走入自己生命的每個人,表達內心由衷的感謝。
回想近50年前,在佛光山上參加大專夏令營時的快樂時光,大師親自授課,我們認真的學習,課後熱烈的討論分享。那融洽的氣氛歷歷在目,讓人難忘。大家帶著這難遭難遇的福份,走向自己的前程。在旅居溫哥華時,蒙大師的厚愛,擔任溫哥華佛光協會會長。回台後,大師指派我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會長,讓我有更多學習「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的機會。目前,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感謝大師交代給我這份工作,可以和佛光會裡的師兄、師姐們共同努力,追隨大師的腳步,讓「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早日實現。
3陳肇隆,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1976年高雄醫學院畢業,為台灣外科醫師、醫學家、高雄醫學院醫學士。分別於1984年、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及一肝兩受的分割移植手術,1987年更促成台灣完成亞洲首位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促成器官移植的蓬勃發展。
從台北長庚醫院創院的第一天,我就來到長庚體系,至今已四十年,在高雄長庚二十三年,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我的用心,以及從零開始,培育了一個堅強的醫護團隊。在每個處於生命最危急的肝臟移植手術裡,從受肝者、捐肝者及其家人中,見證到許多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在這裡看到人性的偉大和高潔。所以我要留在這裡,把我的經驗貢獻給社會,並幫助年輕人實現他們的夢想。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在屏東霧台從事山地醫療服務,對醫療工作至今都抱持著高度熱忱。只要是關於救人的學問和技術,都毫不保留的分享,完全不會有藏私的念頭。也許是因為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最優秀、最聰明的,所以才能保有最認真的態度和努力的堅持。我常跟年輕醫師分享的是:在醫療生涯裡,只要設定一個目標,然後鍥而不捨,一生能把一件事情作好,那就夠了。當醫生這個工作,最珍貴的就是每天都可以在工作中助人、救人;它不但是職業,更可以作為志業。在人生當中,作夢需要勇氣和傻氣,追夢需要毅力和執行力,我願以這樣的心得,和所有有志於醫療工作的後進共勉!
4.曾斐卿,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民國61年台大農業推廣學系推廣教育組畢業。自幼追隨外祖母和母親至寺院禮佛,民國60年暑假,參加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三期,皈依大師,後來擔任台大晨曦學社社長。
民國61年從台大畢業入伍服兵役,民國63年8月退伍,當時沒有工作,大師要我上山,當年普門中學尚未成立,我在社教處幫忙,並且擔任東方佛教學院數學教師。
民國68年元月,與台南大學佛學社社長許秀琴居士結婚。在佛光山大悲殿舉行的佛化婚禮中,只有我們這一對新人,由大師親自證婚,慈惠法師則是引禮法師。
我的母親早年皈依大師,也是佛光山功德主,和我們同住,普門寺所有法會她都會去參加。後來她行動不方便,坐著輪椅,仍然請看護每天推她去拜佛。母親參加法會時都坐在大殿最後方,怕輪椅佔用通道,影響大眾出入;可是心定和尚一看到母親,都會親自推著輪椅到大殿最前方最中央,讓她聽聞佛法。和尚的慈悲,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師和佛光山諸位法師的恩德,永遠銘記在心!
5.徐森源(福原信玄),1951年生,第三期大専佛學夏令營學員。1972年任北醫慧海社社長,次年參加第三期台中明倫社大專佛學暑期講座。1976年北醫牙醫系第十一屆畢業後,服第二十六期預備軍官役,為海軍陸戰隊軍。退役後任北醫附設醫院牙科住院醫師。1980年前往日本國立新潟大學齒學部口腔外科學第二教室留學,獲齒學博士學位,1986年開業,現仍執業中。
我曾擔任的職務有:國際佛光會東京恊會茨城分會長、東京協會文化部長、《佛光世紀》編輯、翻譯班班長、東京協會副會長、北醫牙科留日校友會會長。到了這把年紀,如果要我回顧過去的因緣,只能説値得慶幸的是:學佛的起步,一開始便和佛光山結上無上因緣,雖然後來我又親近了李炳南老師、懺公、道安法師、淨空法師、印順導師,以及後起之秀的慧律法師、寛謙法師、惠敏法師、厚觀法師等,但深深地影響我一生的,無可否認的便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了!若要道出四十多年來,一路走來的個人學佛心路歷程,那就是:「若要佛教興,就得僧讚僧!」謹以此和大家共勉。
6.依空法師,宜蘭人。1973年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始正式親近正信及正統的佛教,為第五期學員。1975年辭去教職,上佛光山;1976年披剃於星雲大師門下,旋被派往日本東京大學攻讀,返國後,先後於佛光山擔任各種職務。教育方面,如普門中學校長、南華大學暨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任教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及多所大學。文化方面,如佛光山文化院院長,綜理佛光山文化出版工作,《普門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佛光出版社社長、《人間福報》創辦發行人兼社長。其他如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主辦短期出家修道會、佛學會考等活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佛光山傳燈會會長、美國西來寺住持、佛光山宗委會宗委、九二一震災佛光山救災總幹事等要職。現任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特別助理、佛光山長老院長老、文化院院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暨中華總會理事,亦出版有各種書籍及影音著作。
7.蔡珍瑋,雲林人,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大學教師退休後,現旅居日本。我是雲林縣水林鄉出生的草地囡仔,小學放學回家後書包一丟,或爬上庭院的大樹乘涼,或在稻田、花生田間奔跑玩耍,有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直到五年級為了要考初中,學校安排課後補習,開始有課業壓力,考試沒考好會被老師打,有時要到天黑才能回家。
我有位雞婆媽媽,從小常看母親關心別人,協調親戚朋友間的爭吵糾紛。每天做好事,快樂的當調解委員、婦女會理事長等無給職工作。上大學後我除了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外,也開始去家扶中心當義工,帶小朋友做功課。
大一暑假有幸參加第五期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開始接受佛法的薰習,親近佛光山;至今雖然身體有病,但也能「與病為友」快樂的生活。佛光山是宗教也是公益團體,參加各種活動,常能與不同年齡的人結緣,一起做好事,快樂的學習成長;大師說學佛要學出歡喜心,我希望今後能盡力隨緣、歡喜自在的過人生。
8.林聖忠,我是4年級初段班的學生,出生於民風純樸的彰化市。家父經商,家境小康,家中兄弟五人、 姐妹三人,我排行老四。民國53年中山國校畢業,進入精誠中學、彰化高中,完成中學教育。之後考進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在考取台大經濟研究所的同時,也考上經濟部第一期駐外商務人員的特考,邁入40年公務生涯的不歸路。
17年駐外工作,先後派駐過南非大使館、北美事務協調會駐波士頓辦事處、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及駐日內瓦WTO代表團等,大幅地增長我的視野、閱歷、交遊與心胸,練就了折衝樽俎,異中求同的本事。2002年春天,結束駐外工作後,任經濟部常務次長、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局長、經濟部研發會執行祕書、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主任兼台灣駐WTO觀察員代表團團長、北美事務協調會駐波士頓辦事處商務組長、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組長及科長、中油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我一生有一個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就是對事要「理性求真」,對人則要「悲天憫人」;對事不能太偏執,對人要設身處地。把儒家忠恕的道理放在心中,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信念,也是我試過,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觀!
人生際遇之中,總有許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上天的安排必有美意,透過佛教思想來看待人生的變動。對於半生都在官場的我而言,「寵辱不驚」,就是一種理想、一分初心;我內在有一套價值觀,奮力堅守這個價值觀,做應該做的事。
9.王水深,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雲林北港人,初中時就讀嘉義市天主教輔仁中學。高中北上到建國中學求學,後就讀台大醫學系、獲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從民國68年開始在台大醫院服務,擁有豐富的臨床經歷,後轉換跑道到輔大醫院服務。
開刀手術每每需要連續數小時站立,以及聚精會神,但當性命垂危的病患因手術而獲救時,我便覺「一切的辛勞都值得!」,只要看到病人生龍活虎的樣子,就會充滿活力再往前衝。除了幫病人動手術開「心」,自己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可說是貨真價實的「開心院長」。
10.尤惠貞,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花蓮人,目前設籍嘉義縣大林鎮。1953年出生於東部蔚藍海岸邊的花蓮市,成長於四面環山的玉里鎮,山水自然給予個人身心成長豐富的滋養。花蓮女中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就讀,大二學習中國哲學史中各個階段的重要思想。佛教思想特別引發個人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四聖諦,以及世間諸法無常變化,有深刻的感觸;因此,促成了個人加入台大佛學社團晨曦社的因緣,衷心期盼能更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教義與修持。
後因晨曦社學長的推薦,報名參加佛光山舉辦的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1973年,應是第五期),並皈依星雲大師,皈依法名為「觀方」,自己解讀為「觀十方三世」。後因佛學研究與教學,尤其是天台佛教的義理與實踐,更具體地解讀為「觀方寸之間」,提醒個人,隨時隨地如實觀照當下一念心;感恩大師賜如是法名,作為個人終身學習與修持的專注核心。
之後每年的寒暑假,我經常回佛光山圖書館協助整理圖書,因而結下甚深的法緣。碩士畢業後,任職於東海大學哲學系,當時東海大學邀請星雲大師於人文學科教授佛學,因此,有機緣接待與陪侍大師,之後大師十方弘揚佛法非常忙碌,佛學課程則由慈惠法師接續教授,令東海大學的學子有機會多了解佛教的思想與要義。
1996年,南華大學創辦之時,深深感動於星雲大師積極推動社會公益與號召百萬人興學,於是決定離開任教的國立中正大學,選擇以南華為家。從1996至2018,個人在南華大學共服務了22年,在此期間持續參加佛光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並應聘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期許自身能秉持佛教專業研究之態度與精神,致力於佛教經典之現代詮釋,以具體落實佛教之人間化;同時,也希望積極推動從生命教育的面向融攝佛教義理與修證觀行,以具體推行佛教之生活化。祈願大眾皆能隨緣自在、生命繁花似錦!
從最初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以至於在南華大學任教服務,謹以下文四句簡單概括這期間的身心寫照:
二十二年在南華,依師教化行三好;
數十寒暑遊人間,不忘初心勤精進。
11.張玉川,高雄人,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從出生到醫學院畢業都在高雄,當兵則是在大小金門,從來都不屬於幸運組。直到托岳母之福,遇到日本恩師,進入日本九州大學第二外科當研究生,才得以出國留學。
日本恩師是一位難得一遇的醫學巨人,當初他大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成就,但憑著日本武士之精神,朝著超越歐美外科的抱負,埋頭奮鬥,終於完成目標。而我也在這過程當中,成為繼承了他這種精神的唯一徒弟,在台灣繼續嘗試超越的可能性。
回台灣服務時,本來想將這種精神移植到我所服務的國立大學,卻遇到另一股已在台灣成型的類似日本另一股白色巨塔勢力的阻擋。我雖然能幸運的全身而退,但「與歐美醫學爭鋒」的種子,卻已無法重新在台灣發芽。在這過程中,我時常感受到只要順天道而行,冥冥之中,自然有無形的力量在主宰一切,在引導著我的方向。
12.陳肇璧,台北人,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從小生活在農村,務農維生。我的家族非常龐大,堂兄弟就有41人,堂姊妹也有41之數,祖輩、伯叔輩計有數十名。我是第六房唯一的長男,一年到頭的婚喪喜慶,弄璋、弄瓦的同時,還有族中長輩相繼作古需要辦喪事等。幼時的我常常被指定參加弔祭,直到大學為止,參與的喪事就有數十次。目睹一幕幕生離死別的情景,使我知道人生最後,都會在家族悲傷的氣氛中被送上山,從此一座土墳與山風雨露相伴,人間的恩恩怨怨也就了結了。早年,我的至親也相繼亡故,生離死別的悲傷,使童年的我,感覺到命運是多麼的可怕與無奈,更不懂這其中是個什麼道理。
到了高中,偶然在算命、看相、占卜當中,窺見人的命運,似乎是個出生就註定的枷鎖,而且是個超乎想像並複雜的桎梏,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了大學,何其有幸接觸到佛學,許多困擾在佛法裡面逐漸找到曙光,當然這也是一段漫長艱困的過程。另一方面,因為學佛而認識許多熱衷佛法的學友,又幸運地到佛光山參加第五期夏令營,開啟了我學佛的大門,想起這一段過程,真的非常感恩!
13.莊秋鈴,佛光山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嘉義人,紡拓會退休。1973年參加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大師點亮心燈。這盞燈忽明忽暗數十年,卻在晚年燈火通明,指引我回家的路!
當年的佛光山只有大悲殿,為期兩週的夏令營,每天都會在大悲殿禮拜觀世音菩薩。看著現在家裡佛堂的觀世音菩薩,憶起大悲殿那尊菩薩的因緣,不可思議!那是1976年,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某天傍晚,公司門口來了一位瘦小的中年婦人,拿著用報紙包裹的觀世音菩薩,問我可否跟我換四百元﹖此後,這尊觀世音菩薩庇佑著我,度過生命中的困境與低潮。
從小生長在佛教家庭。回想生命中,多次與佛菩薩親近,然卻在紅塵大夢中渾渾噩噩,迷迷糊糊,錯失在菩提道上精進用功的機緣。年逾耳順,過去的歲月遠遠大於未來的時日之際,這篇個人寫照未能精彩,也因平平庸庸的敘述而汗顏,然而,心是誠懇的。〈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共勉之!
14.慧開法師,1974年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成長於台中眷村,物質條件乏善可陳,因而養成勤儉好學習慣,求學過程可說一路順遂。建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進台大數學系,隨即加入晨曦學社,擔任六十四學年度的社長。
大學四年,也正是在晨曦社的四年,父親因公左大腿骨折,我的生活重心在奔走於醫院與學校之間。醫院裡,生、老、病、死諸苦,現在眼前,烙在心裡。種種無常現象,讓我深感佛陀教義的開示,真實無欺。
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後,任普門中學校長,後於美國天普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任教於南華大學,擔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專任教授兼副校長。多年來,專志於教育學子與現代生死學的研究與推廣,並且關懷個別生命如何坦然自在地面對生、老、病、死,以及天災地變下集體的生死療癒等議題,以善巧方便法門,指引眾生在茫茫生死海中,尋得安身與安心的脫苦途徑。
15.黃士銘,高雄人,民國63年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台大晨曦社專營。末學黃士銘是鄉下小孩,從小就見聞許多神奇事。讀上醫學系後,除了本科外,帶著探究的心理去追尋神奇事蹟的因緣,而一路追到佛學處,其實兩者都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相。末學在40多年的學程中,佛學的學習至少占到4成。民國63年,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是末學第一次接觸比較完整的佛教學程。在那一次很感恩也很清楚地知道,星雲大師希望用歡喜、方便與大眾結緣來介紹佛法。但是,大約在開山的前20年,一般人很難了解這樣的理念,甚至有諸多質疑。每當末學遇上了這些情境,則伺機解釋。多年來,因醫療工作的關係,有緣可參學於國內外顯密諸多長老,亦了解到各宗門的特質。許久以來,雖未正式加入佛光山的團體,卻常常雲遊造訪佛光山,親睹佛光山從早期至今的發展,也見證了星雲上人(大師)歡喜結緣的殊勝人間佛法(教)。
16.陳素雲,台南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一位19歲小女生,因為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感受大師「給」的精神,以及兩個星期的免費吃喝,換來一輩子成為護法信徒、不忘初心、一師一道。「四給精神」是我人生的座右銘,因為十九歲的那年,我從佛光山下山,星雲大師的慈悲與其「給」的精神,深深打動我的心,任何時刻皆在我的生活中遵行。感謝菩薩的善巧安排,讓我有機會進入南華大學宗敎所,了我心願。回到學佛的原點,不忘初心,從而寫了「星雲大師『四給精神』與其宗教情懷之探討」這篇論文,探討對於星雲大師以「四给精神」,闡揚人間佛教,回歸佛陀的本懷。
跟隨星雲大師近44年,深深體會到大師的生命特質,從慈悲喜捨到四給,用最簡單的言論發揚佛教在人間,也使得人間佛教達到最全盛時期。佛教的百千法門之中,以發心最為重要,星雲大師永遠不會忘記一個「給」,大師一生就是用「四給」精神,推行人間佛教。
大師慈眼視眾生,從不遺漏一個有情眾生,以「心、佛、眾生」一律平等的精神接引眾生。大師一心只希望透過佛法促進世界和平,創造人間淨土,人人都能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這是星雲(刪)大師一生的心願。
很慶幸自己,十九歲那年的因緣,翻轉自己的生命,浸潤於無邊佛法中,願發一個願心,願盡一份力量,不忘初心,永不退轉,當一個永遠的護法居士。
17.柯鴻章,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戶政學系,獲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等學位。專長領域:犯罪防治、藥物濫用(毒品)防治、社區處遇、刑事司法、民主與法治。歷任: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分局長、副分局長、副大隊長、祕書、警務參。現任:台南地檢署觀護協進會理事、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學會副祕書長、台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8.陳隆陞,高雄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現居南投,是一位玉山老兵,一生守護台灣聖山--玉山之生態。從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退休後,現任玉山國際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仍透過各項國際交流活動,宣揚玉山,以「讓世界看見台灣玉山」為主題,推廣玉山成為世界名山。
我十歲茹素,二十歲起信佛、學佛,成大地球科學糸畢業、獲研究所碩士學位。大學期間任成大東方哲學社社長,邀請星雲大師蒞校演講,有緣)加佛光山舉辦的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得以親近星雲大師暨佛光山,並認同人間佛教之理念。乃至爾後加入國際佛光會,歷任會長、督導、理事、檀講師,忝為推展人間佛教之義工,只願略盡弘揚佛法棉薄之力。
民國88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奉大師慈示全力襄辦南投災區各項賑災事宜,諸如:物資賑災、興建組合屋安置災民、雲水佛車、認養學校校園重建、心靈重建--「佛光園」,以及長期陪伴災民……等等,亦榮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之表揚。
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四給」、「五和」,及「不忘初心」、「不念舊惡」、「不變隨緣」、「不請之友」等等之(刪)開示,均是吾等終生奉行,念茲在茲之座右銘。
19.蔡銘雄,台南人,佛光山第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47年偶然出生於台灣台南縣鄉下,家境清寒。於日本殖民與二戰餘緒下,全台沒有一家不清寒的。幼年在父母保護下,平靜長大,青春期的迷惘與同班同學無異,直至醫學院四年級偶然參加佛光山佛學營,才警覺地發現自己還活著。
光陰似箭,職場四十年不過一瞬。退休後參加長照居家服務,方知世間苦難人,眼界所及皆是。當年星雲師父在我心田播下六波羅蜜的種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除犯錯不斷外,自認只勉強做到前四項,在及格邊緣。六祖偈:「明鏡亦非台,何處惹塵埃」,吾生也魯鈍,只能:「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目前加緊醫療失敗學的撰寫,分析在資本主義下,醫師疏忽與病人受害因素,這也算是持續精進,不敢有負當年佛學營師父的諄諄教誨,冀望醫療品質改善,則眾生善莫大焉。
20.田素珠,佛光山第七期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學員。高雄人,現旅居美國,專職金融理財及企業管理,兼職教育志士。
大學時代當家教,畢業後白天上班、晚上補校兼課,週末當家教或在美加機構教電腦。除了收入頗豐之外,教學相長,自己獲益良多,奠定了爾後我從事理財講座的口條基礎。
旅美前,在台服務的最後一個金融機構為花旗銀行,造就我在金融領域的歷練,益臻豐富圓熟。而「花旗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竟與佛光教團契理契機的積極權巧度眾,不謀而合。
我育有兩女兩男,旅居休斯頓逾20年,世出世入,永不退休;仍然把握因緣,嘗試不同領域的歷練,例如:名牌奢侈品的客服專員、幼兒園任職、企業諮商及貿易公司顧問等。
在兒女都成人後,我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最近三年幾乎長住台灣。這段期間,當女兒陪伴慈母、當義工總報四恩,更感恩的是,我出家半年,深深體驗為僧之殊勝與佛光之可貴。愚闇如我,佛法明燈卻照亮了我一甲子的人間路;期燈燈相傳,世世諸上善人同行菩薩道。
21.邱秋微,佛光山第七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生於宜蘭,長於宜蘭,生性隨緣,不好名,不爭利。凡事平常心,但當佛門有發心的好緣時,必定盡心又盡力,做到最好,因此福報多多。我好似佛菩薩眼中的「好學生」,常得到佛菩薩「記功又嘉獎」,一次發心工作完成,又得一次發心的好緣,讓自己隨之而精進。
民國72年,我已進入宜蘭教育局工作二年,有一天接到宜蘭雷音寺住持平和尚的電話,要我關心一下慈愛幼稚園改建工程的使用執照,開學在即,卻遲遲未發下。不意我一探問,竟然是被同事大意壓件而耽擱了,最後,隨即半天的時間,手續就完成了,不但讓平和尚放下心中的石頭,也讓平和尚認為我是做事的「能者」。
約莫過了二星期,又接到平和尚的電話,希望我當幼稚園的「顧問」。從此有6年的時間,公餘之暇,便參與慈愛幼稚園園務,比如發行園訊《親師交流》、每週課程設計規劃、每學年教師甄選,我都盡力做去,於是園務一天比一天進步,民國76年更獲得北區七縣市示範幼稚園、主辦教學觀摩。任教國中後,用大師的佛法帶班,讓我輕鬆自在,學生自動又自愛,訓導處還譽為「最有氣質的班級」,學業成績更是優異。民國92-95年我獲選為教育部培訓的語文領域種子教師,成為「老師們的老師」,分享許多教學方法。
教師退休後,現在教授、推廣人文茶道,所到之處帶給愛茶人許許多多歡喜。去(2017)年12月,我帶了30位學員上佛光山,為義工會的200位義工菩薩奉茶,皆大歡喜。從去(2017)年春季到今(2018)年春季,在苗栗大明寺社大開三季茶道班,苗栗縣政府107年社大優良課程評選,評為「特優」課程。
以上都是佛菩薩的嘉獎與鼓勵,因為我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參加了「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更把握因緣皈依大師,成為佛弟子。從此,我時時手不釋卷,勤讀大師的著作,讓大師的佛法深注我心,成為待人處事的指南,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因而諸事圓滿,萬分感恩。
22.依日法師,生於台灣台中,佛光山第十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家中六個孩子排行老四。為1976年豐原高商教育部保送甄試中,唯一考上的學生。大學時期就讀逢甲大學,主修合作經濟,同時參加普覺佛學社,學佛精進。1980年畢業後,隨即參加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結營時,在星雲大師座下剃髮出家。同年,北上華岡,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1985年獲碩士學位。
出家迄今即將屆滿40載,先後擔任過高雄普賢寺、彰化福山寺、美國紐約道場、聖地牙哥西方寺等道場住持。最難得的是1996年到2004年間,帶領美國皈依弟子安麟(TomGraham)等西方人士翻譯大師人間佛教相關著作,如:Being Good, Where Is Your Buddha Nature, Lotus In A Stream等,獲得熱烈回響,於2005年3月任職國際佛教促進會迄今。
「依日照十方,心靄遍法界」是大師1990年8月8日贈予我的墨寶,願盡形壽,弘法利生,廣度有緣,以不負期望。
23.吳水月,佛光山第十六期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1966年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台中市。年幼時,母親因病離世後,我在阿公、阿嬤的照顧下成長,也算幸運的了。老天爺讓我從小在求學之路,遇到很多貴人。
1985年考上淡江大學會計系,就在一位引領我學佛的長輩介紹下,參加了1986年星雲大師舉辦的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開啟了我學佛之門,並啟發了我的法身慧命。大學畢業後,先進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了一年,之後就進入外商銀行服務了25年,最後因公司政策,選擇了優退。但所幸的是,因為有三寶的依靠和正法道場讓我得以發心,佛法就猶如我生命中的明燈,指引我一步一腳印的修行,這都要感恩星雲大師,沒有他一生努力奉獻於佛教,並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就沒有我們這群在那懵懂無知的歲月,能得遇佛法的青年們,進而影響我的一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