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雜誌(Fortune)好評推薦!
★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彭汪嘉康 真誠推薦!
★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林勝豐 真誠推薦!
★ 前台灣諾華總經理—司迪凡 真誠推薦!
在作者全力支持的情況下,諾華公司發明了Gleevec(註:美國稱為Gleevec,台灣稱為Glivec,中文名稱為基利克),證明研發的方向走對了,許多醫學專家視之為革命性的創舉,促使癌症療法全然改觀。此一創舉所帶動的希望,是將基利克Glivec視為一種典範(paradigm),這將有助於發展其他對抗癌症的標靶藥物,以造福更多的病患。
正由於基利克(Glivec)獨具一格的特質,適足以凸顯諾華公司以及整個製藥產業,在致力於研發其他的優良藥物時,必然遭逢的各式難題和壓力的最佳範例。在解決公司內部研發上的難題時,在作者領導下的諾華公司採用稱之為「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的理念,這種管理模式在公司推出突破性產品時格外管用,例如:勇於冒險且願意承擔風險;強調快速因應又懂得兼顧品質,以及有一顆能夠跳脫框架去思索的頭腦,因而能夠帶動諾華製藥的研發小組,得以突破難關創造出基利克(Glivec)。
當眾人預期某產品會是成功上市的商品時,這時作者在諾華公司用的另一管理模式為「成就管理」(success management),此類管理強調以「公平化、明確化、透明化」的原則,探討研發此藥品的功勞應該歸功於誰,如何讓發現和研展此藥的功勞分別獲得獎勵,因而設計特定評量方式,將人選分成「不可或缺」、「很有幫助」或「汗馬功勞」三種貢獻等級,接著集合若干同仁一起評估某人適合列入哪一等級,並將之公諸於世,這更進一步地帶動諾華公司的士氣。
在基利克(Glivec)第一期臨床試驗時,該藥的驚奇療效由參與者開始傳出,許多患者透過網際網路對此藥進行瞭解。當患者逐漸懂得善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威力後,繼而凝聚出一群菁英患者,並開始建構網際網路社群,在網站上彼此交流基利克(Glivec)資訊,也評比服用經驗,以尋求自己所患疾病的最佳療法。而鑑於此類的網際網路菁英患者比醫師們消息靈通,往往會向醫師或業者施壓的情形也愈來愈常見。
針對此種情況,作者身為諾華公司的董事長與執行長,即曾要求同仁在迅速與公平的原則下,儘速處理類似的情況。作者並多次親自為病友會的電子報撰寫短文,以增強與病患間的互動與溝通。無疑地,網際網路在菁英患者的運用下,成為威力無窮的工具,令傳統的「醫病關係」(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徹底改觀。
綜觀基利克的研究與發展,促使諾華公司在腫瘤醫療領域中,由原本的無足輕重搖身一變成為領導大廠之一。誠如作者所言,懂得堅持做正確的事,並且不短視、不追求近利的人,終究會得到回報。
各界好評:
「這是一本風格獨具的書,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實歷印證,襯托出這個橘色小丸子的成功。本人慎重推薦這本適合醫界、藥界、產業界人士,又充滿人情味的大眾閱讀的好書。」
——彭汪嘉康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
「在本書中,作者對於整個藥物開發過程有相當詳細的介紹,使我們得知諾華公司的科學家們即是站在這樣有利的基礎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林勝豐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血液病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內科部部主任
「本書作者Daniel Vasella先生,以他個人家屬罹患癌症經驗為出發,以故事的形式敘述圍繞在與Glivec相關的病人對研發過程、醫生的診斷、病人的積極參與、以及藥廠的行銷決策過程等,均有詳細的描述,讀者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都值得悉心品味。」
——司迪凡 前台灣諾華總經理
作者簡介:
丹尼爾.華塞拉 醫師(Daniel Vasella, M.D.)
諾華公司自一九九六年合併成立以來,華塞拉醫師便一直擔任該集團董事長兼任執行長,該集團乃是全球最具規模的製藥企業之一。華塞拉醫師本籍瑞士,在加入製藥業任職集團經營管理者之前,是一位執業醫師。他在棄醫從商後,頭幾年在美國發展,其後才返回瑞士加入該行業擔任醫藥主管。
勞勃.史萊特(Robert Slater)
史萊特是多本商業企管暢銷書的知名作家。史氏為了合著本書不但研究背景資料,並對諾華製藥的主管、科學家,以及服用此藥的癌症病患一一進行訪談。他運用所搜集的資料與傾聽到的故事,協助華塞拉醫師完成《神奇抗癌藥丸》此書。
譯者簡介:
禺谷
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曾任職於廣告公司、資訊傳媒及網路公司,在行銷傳播領域有將近十年的呆伯特經驗。目前朝向專職文字工作者,以及新好父親角色努力中。
章節試閱
前言
病海無涯
快要刻在墓碑上的名字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茱蒂.歐朗正值五十一歲,自認身體健康狀態良好。茱蒂兩年前才做過體檢,心想這時候做點驗血之類的小檢驗倒也無妨。
翌日,電話鈴聲響起,茱蒂心裡納悶著會是誰打來的電話?此刻她壓根將昨天的檢驗忘掉了。
電話是她的醫生打來的。在電話另一頭,醫生的聲調顯得嚴肅,語氣一本正經得令她永生難忘。
醫生告訴茱蒂,打算將她轉介給另一位醫學專家,好進行骨髓切片檢查,明天就轉診。茱蒂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醫生便接著告訴她:根據檢驗結果,她推斷茱蒂罹患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譯註:白血病俗稱「血癌」。患者或在血液或在骨髓內發現白血球過度增生,一般分成急性與慢性兩型。)
茱蒂只聽到「白血病」這三個字,白血病、癌症、不治之症、死路一條。此刻她滿腦子只能在這幾個念頭裡不停地打轉。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過去聽都沒聽過的各式的醫學術語以及檢驗數值,如今對茱蒂而言卻是再熟悉不過。
她學會了人體中有一種細胞叫做白血球;而當一個人的白血球數目發生異常增生時,在醫學上的診斷傾向推定為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同時她還學會,正常人血液中的白血球含量數值為每立方公釐四千到一萬。而茱蒂,她的數值卻從未低於六萬八千。
這期間有一次回診時,醫生告訴茱蒂,恐怕只剩三到五年可活了。茱蒂覺得自己的名字就快要刻在墓碑上了,一切都已是定數,在劫難逃。
茱蒂回首此生,想起自己大半輩子奉獻於女童軍、足球隊、學生社團及志工,總是圍繞著年輕人打轉。茱蒂生於一九四四年三月七日,誕生地是美國奧瑞岡州波特蘭市。長大後,她留在當地一家女校任教,擔任國一、國二學生的數學及自然科教師。其後隨著兩個孩子相繼出世需要照料,於是她選擇離開教職,專心在家相夫教子。
茱蒂是個熱愛生命的人,所以無論醫師們對她的病情有多悲觀,她可不甘就此放棄。只不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要想完全治癒,條件很多;問題沒那麼簡單。其中最有效的便是進行骨髓移植,然而此一治療方式的過程,卻具備高度風險。即使熬得過治療,移植後有七○%患者的存活期不超過一年。
還能有一線曙光嗎?
對茱蒂而言,就算僅存一絲微弱的希望光芒,她都要勇於追尋這丁點的火花。也因此,為了尋求配對合適的骨髓移植,她來到加州帕羅亞圖市(Palo Alto)的史丹福大學教學醫院(Stanford University Research Hospital)。
該院提供的信息,著實給茱蒂當頭澆了盆冷水。他們估計,茱蒂治療的成功機率,不到五○%。原因在於她是個獨生女。多數的血癌患者,較容易在手足中找到配對相符的骨髓捐贈者。這一點,對茱蒂相當不利。
有鑑於骨髓移植療法變得風險太大、代價太高,茱蒂也不願意為此賭上性命。於是她轉而回到先前醫師們所說的三至五年存活期,嘗試在其中尋求生機。當茱蒂放棄選擇骨髓移植後,醫師們建議她改採干擾素治療,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而言,干擾素(Interferon)將是首選藥品,因為它能大幅降低白血球數目至可以接受的程度,進而有效延展血癌病患存活期。僅管干擾素治療為患者額外爭取的時日有限,但已足以令該療法成為最多血癌病患廣為採納的療法。一般說來,該病使用化療(chemotherapy)的存活期約為四年選擇干擾素,則是六年。
對血癌病患而言,使用干擾素勝過使用化療的原因在於:一五%到二○%的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後能大幅降低帶有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不良白血球數目,但是化學治療對此則全然無效。該類染色體錯置的病變白血球,正是導致血癌發生的首惡元兇。費城染色體陽性細胞這壞份子數目下降後,便會產生所謂的「主要細胞基因學反應」(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此反應有助於延展病患存活率。
然而干擾素治療畢竟不是血癌的根本療法。病變的癌細胞依舊潛伏在人體骨髓之中。就算干擾素再有效,病人終究難逃一死。
茱蒂接受干擾素治療長達三年之久,無奈她身上帶有費城染色體的細胞始終超過六○%。不單這樣,此藥所引起的種種副作用如:口中有金屬味覺(metallic taste)、體重減輕、精神不濟,在在令茱蒂飽受其苦。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當她開始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時,用的是一種叫做Ara-C的老式化療藥劑。茱蒂持續使用該藥長達半年,隨後她發現自己有短期記憶力(short-term memory)衰減的現象。(譯註︰暫時的、有容量限制並且需要不斷重複的記憶謂之暫存記憶力,例如剛認識、三分熟朋友的電話號碼。)
從醫師診斷出茱蒂罹患血癌的那天起,三年過去了。茱蒂依舊必須仰賴干擾素治療提供希望;希望它能讓自己多活幾年、甚至多個幾天。對此,她完全不敢抱持樂觀態度。
這病只是暫時墊伏,就像猛虎打個盹
一九九七年七月,在茱蒂老家波特蘭市東方數千公里之遙,是瑞士的一個城市,名叫巴賽爾(Basel)。瑞士人馬可.尼賽(Marco Nese)是當地土生土長的生意人。馬可最近除了老毛病偏頭痛(migraine)以外,倒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不適或疼痛之處。只不過,幾個月前,馬可父親的癌症病情再次惡化,這使得馬可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格外提高警覺,他決定也去做一次健康檢查。
醫生為馬可做了一連串的檢驗測試之後,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的訊息。
結果顯示,馬可的白血球數異常增生、數值高達每立方公釐四萬一千。也就是說,他成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受害者。
就一位血癌患者而論,馬可實在太年輕了。此時他才三十三歲呀!
除此之外,醫生雖不情願雪上加霜,卻仍得再知會馬可另一噩耗:往後恐怕只剩不到五年可活了。
就在那一刻,馬可著實領悟到什麼叫做人生苦短。
馬可來到世上那天,是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七日。一九九二年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其後選擇市場行銷這一行展開事業生涯。他在學業和事業上都奠定了紮實而優秀的根基。
不幸的是,病痛這碼子事對馬可來說並不陌生。早從九歲那年開始,他就經常為偏頭痛所苦、必須時常服用抗偏頭痛的藥物。其後在二十二歲那年,醫生又發現他有風溼方面的疾病(rheumatic disease);如此一來,馬可日常必備的藥物就更多了。這使得他在接受血癌治療方式時,限制更多、選擇更少。此不確定性令各類的醫療途徑都只能得到暫時的成效。此外,馬可沒有兄弟姊妹,想在至親手足當中求得骨髓配對成功的捐贈者,希望微乎其微。當然,馬可也曾嘗試尋求其他管道的捐贈,結果同樣令人失望。
獲悉罹病的一個月後,馬可開始接受干擾素治療。但他心知肚明,干擾素無法治癒自己。他說:「我知道病魔還是在自己身體裡面,它只是暫時墊伏,就像猛虎打個盹。終有一天它會再度醒來。現在我注射干擾素,不過就是希望它睡久一點而已。」
隨後,馬可的白血球降至正常範圍。但那很可能只是暫時好轉,因為干擾素帶來的副作用令他十分痛苦、鎮日疲憊不堪。該藥必須每日施打,副作用的疲倦感讓他每天必須睡上十三小時,卻虛弱依舊。狀況日復一日,讓馬可得了重度憂鬱症(massive depression)
或許干擾素真的很可能讓他的存活期由五年倍增至十年,然而如此生活品質的十年,實在不像是人過的。
療程初期,馬可仍可維持正常工作,在一家瑞士公司的市場行銷與銷售部門任職。但是到了一九九九年年初,藥物的副作用開始出現,他只好改為兼職以應。不過他可不想就此向命運高舉白旗,是以藉此機會在英國倫敦的亞敘基管理學院(Ashridge Management College)進修企管課程。
不幸,他的身體狀態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
二○○○年初馬可感染肺炎(pneumonia),病情一直延續到那年夏天,那一年馬可一共三度感染肺炎,每一次都讓他飽受摧殘。這期間雖然持續使用干擾素,但副作用業已大大影響工作效率。到頭來只得被迫完全放棄工作。
馬可覺得自己的生命,正從虛脫無力的手縫指間,一點一滴地流逝。……
前言
病海無涯
快要刻在墓碑上的名字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茱蒂.歐朗正值五十一歲,自認身體健康狀態良好。茱蒂兩年前才做過體檢,心想這時候做點驗血之類的小檢驗倒也無妨。
翌日,電話鈴聲響起,茱蒂心裡納悶著會是誰打來的電話?此刻她壓根將昨天的檢驗忘掉了。
電話是她的醫生打來的。在電話另一頭,醫生的聲調顯得嚴肅,語氣一本正經得令她永生難忘。
醫生告訴茱蒂,打算將她轉介給另一位醫學專家,好進行骨髓切片檢查,明天就轉診。茱蒂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醫生便接著告訴她:根據檢驗結果,她推斷茱蒂罹患了「慢性...
作者序
序 1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
彭汪嘉康
我並不認識《Magic Cancer Bullet》的二位作者,但身為腫瘤專科醫師的我,對〝Gleevec〞這顆橘色小丸子可不陌生,它拯救了無數的白血病及肌間質惡性腫瘤的病患,讓他們在目前無法治癒的情形下,有了延長生命的希望。誠如書中的一位病患所言,這個橘色的小丸子,讓他能無遺憾地再一次恣意享受這世上的好時光。
1960年我有幸進入美國學術界重鎮一國家衛生總署癌症中心接受癌症專科訓練,並加入研究團隊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當時我的研究題目,就是無人碰觸過的“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我全程參與了費城染色體的發現與慢性白血病關聯的研究。由於這個費城染色體的發現,才真正証實了人類的腫瘤細胞的確是因染色體的改變而引起。而且,這是一個有疾病診斷性的腫瘤指標,發生在約90%的慢性白血病患癌細胞內,這個異常特小的染色體,一直被以為是因失落部分染色體而形成。直到1973年,因染色技術的進步,以染色體的分帶染色方式,發現了這個小的染色體是因染色體9與22的部分交換轉位而引起。不久,因為分子生物學的進步,我們又發現本來在染色體9上的Abl致癌基因,與染色體22的斷裂點bcr-1基因,因轉位而引起新的融合基因Ab1/bcr-1,以致產生一個致白血病的p210融合蛋白質,讓我們發現了慢性白血病的起因。但誰也沒想到諾華藥廠,竟然能從磨菇植物成分對激酶的作用發想而發明出一個小分子,後命名為Gleevec,可以針對各類激酶,發揮強大的抑制作用,抑制這個融合蛋白質(Ab1/bcr)或有關的另二個基因(C-Kit, PDGR)產生的蛋白質,對於致命的血液癌症上發揮了神效,而拯救了無數的慢性白血病患者。
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所有的癌細胞,都是由於基因改變而引起。在癌症病人的眼裡,癌症固然可怕,但一般都認為化療更可怕。過去五十年來,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具有細胞毒性,與細胞進入週期,分裂增生有關。但人類身體中能進入週期分裂增生的細胞非常多,如骨髓細胞、毛髮細胞、口腔腸胃粘糢細胞、皮膚表面細胞等,都會產生可怕的副作用,如嘔吐、噁心、絞痛、腹瀉、神經麻痺、水腫脫皮、落髮等。因此,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期待,能夠有一個僅專門扼殺癌細胞,而不會危害到正常細胞的藥物問世。這本書中提及為了讓Gleevec這個小小橘色膠囊,能符合病患口服藥劑的習慣方式,還調製了能被接受的口味,使其能在胃中穩定、可在體內吸收,最重要的是整個研發、生產、製造過程皆以確保臨床研究科學上的價值與受試者的人權及安全保障為前提。一個能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成功問世的藥物,才是真正能造福病患的良藥。
這個小丸子不但能改善白血病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痛楚,在絕少數的副作用下,也帶給他們可能治癒的希望,這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是很大的福祉。我在這裡要向諾華藥廠的一群研究及決策團隊,特別是董事長丹尼爾.華塞拉醫師,為這個創世紀的標靶新藥的發現,致上最高的敬意。因為他們的執著、正確的判斷、立即的決策、不顧公司投入的風險,讓這個藥在短短的三年中,能完成臨床試驗,快速的得到美國國家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查通過,FDA還特別為這個藥物的通過舉行記者招待會,以顯示他們的慎重及驕傲,要讓全世界知道,美國在癌症治療上,又再一次的突破:第一個新的針對激酶,有強力壓制性的標靶藥物——Gleevec,再次為他們帶來了肯定。
這是一本排版特別、風格獨具的書,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實歷印證,襯托出這個橘色小丸子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一個新藥產生的掙扎與考量,及如何克服困境而成功。本人慎重推薦這本適合醫界、藥界、產業界人士,又充滿人情味的大眾閱讀的好書。
序 2
癌症標靶治療成功之典範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
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內科部部主任
林勝豐
傳統癌症治療大多是以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抗癌化學藥物細胞之毒殺作用療法為主,然而由於Imatinib之開發成功,在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腸道基質瘤之療效,使得癌症治療之方法,開啟了歷史的另一新頁。
過去,個人即深信將來癌症要被克服,必定是從血液相關之癌症開始,而在血液癌症中又以慢性髓性白血病為最特殊,因為從1950年代,DNA之雙股螺旋構造被克里克及華生兩人聯手解開後,1960年代開始由多位學者相繼之努力,對於此病之致病機轉在20世紀末時已被研究透徹了。因此,當我們瞭解某個癌症之病因後,科學家們便能據此研釔製造足以反制該症的抗癌藥物了。
慢性髓性白血病在95%之病人皆可發現其染色體9︰22之轉位(費城染色體),因此帶動了BCR-ABL致癌基因之融合,而其所轉譯之蛋白質具有Tyrosine kinase之活性而導致造血細胞內訊息傳遞徑路之持續活化,引起造血細胞之大量增生,此為造成此病之最主要原因。
在本書中,作者對於整個藥物開發過程有相當詳細的介紹,使我們得知諾華公司的科學家們即是站在這樣有利的基礎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才有機會成功地開發出Imatinib這樣的藥物。當然書內所描述的數位醫生如Druker、Sawyers、Goldman、Talpaz等人多年來即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之研究及治療著有貢獻,因此在開始Imatinib之臨床應用上亦扮演著相當重要之角色。
全書閱後,我們了解一種新藥之開發成功,除了努力之外,當然還有幸運的成份,而此藥能迅速上市,眾多病人之求治意志也是一項不能或缺的因素。當然對於一營利性公司主事者能有這樣的膽識與眼光,敢於投資一項已知市場有限藥物的開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各項癌症中算是罕見的),是值得我們佩服的。公司在最後藥價的訂定上亦是一項不易的決策,但是由於此藥之開發成功,使得諾華公司在社會上有形及無形的收益上,非金錢所能衡量。
對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來講,由於此藥之投予,疾病獲得痊癒之希望,過去,除了骨髓移植的方法外,可謂微乎其微,但是到目前為止,雖然使用時間尚短(約4年),但由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檢查可發現大部份的病人在短時間內均能得到滿意的控制,脫離病魔的夢魘將是指日可待。而由於此藥之研發成功,對癌症治療之方法提供了另一種模式——標靶治療,即是根據癌細胞成因為目標之治療方法,可能為將來克服其他癌症之另類途徑。因此我們對一直高居臺灣死亡率第一位之癌症被征服之信心與機會將與日俱增。
序 3
前台灣諾華總經理
司迪凡
我很榮幸能代表諾華全球總裁Daniel Vasella為中文讀者介紹這一本書 。"Magic Cancer Bullet”是諾華全球總裁Daniel Vasella以故事的形式,來敘述一個抗癌藥物Glivec從無到有的過程,也詳實地紀錄了藥物研發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近年來台灣政府大力提倡生物科技,積極建設台灣繼半導體產業龍頭之後,成為一個生物科技的先驅。我在台工作已近三年,充分感受到台灣人民的才智與熱情。於是我樂見台灣同仁將Glivec的故事,介紹給所有對生物科技和抗癌藥物有興趣的人。
2001年5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核准Glivec上市,最主要的原因在於Glivec是人類目前在抗癌史上最具突破性的發明。目前抗癌藥物的研發著重於標靶治療,而諾華的科學家終於找出一個藥物一Glivec,能有效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和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這兩種癌症加以控制其病變。越來越多的臨床報告證實Glivec對於CML和GIST的療效,是其他藥物無可比擬的。大部分的病人在Glivec的治療下獲得“重生”,讀者能從這本書中仔細體驗這些病人的心路歷程。
藥物的研發是為了增進人類對抗疾病的能力與生活品質,尤其是像對於癌症這種一向讓我們聞之色變,每每令人陷於困境的疾病,能有一個藥物像Glivec對CML和GIST這兩種癌症有突破性的療效,無疑是全人類的福祉,也是諾華所致力的目標。每一項藥品的研發,所需投入的龐大人力、技術及資源是絕大部分民眾所無法想像的。成功藥品上市的背後,是龐大研發團隊十幾年來的心血與資源的不斷投入,以及良好醫療法規架構的支持,當然在許多關鍵時刻,機運也是很重要的。Glivec的誕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著相同的熱誠與使命感,台灣諾華也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及效率,將Glivec這顆劃時代的抗癌藥丸引進台灣,造福病患。在這本書中我們特別加入最後的章節,讓您也有機會分享台灣病患的經歷,以及這顆小藥丸對於病患生活及精神層面帶來的影響。在這裡也要特別提及,台灣與其他歐美先進國家幾乎是同一時間核准Glivec的上市,除了要歸功於台灣諾華同仁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台灣政府衛生主管機關的全力支持,Glivec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效醫治台灣病患,及早控制病情。
本書作者Daniel Vasella先生,以他個人家屬罹患癌症經驗為出發,以故事的形式敘述圍繞在與Glivec相關的病人對研發過程、醫生的診斷、病人的積極參與、以及藥廠的行銷決策過程等,均有詳細的描述,讀者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都值得悉心品味。
序 1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
彭汪嘉康
我並不認識《Magic Cancer Bullet》的二位作者,但身為腫瘤專科醫師的我,對〝Gleevec〞這顆橘色小丸子可不陌生,它拯救了無數的白血病及肌間質惡性腫瘤的病患,讓他們在目前無法治癒的情形下,有了延長生命的希望。誠如書中的一位病患所言,這個橘色的小丸子,讓他能無遺憾地再一次恣意享受這世上的好時光。
1960年我有幸進入美國學術界重鎮一國家衛生總署癌症中心接受癌症專科訓練,並加入研究團隊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當時我的研究題目,就是無人碰觸過的“白血病的染色...
目錄
目錄
作者的話
序 彭汪嘉康
序 癌症標靶治療成功之典範 林勝豐
序 司迪凡窮山惡水
前言 病海無涯
導言
第一篇 分子及分子途徑
第一章 答案就在我們的基因中
第二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三章 鑽研般光輝耀眼的化合物
第二篇 患者與醫生——大地甦醒
第四章 關鍵時刻
第五章 請願聲浪
第三篇 管理一顆膠囊
第六章 光輝五月天:破紀錄的許可速度
第七章 成就管理:應當贊賞的,就不要吝嗇鼓勵
後語
附錄︰病人的故事
安妮塔.舍爾茨:一位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的病患
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位醫生身份的病患
蘇珊.麥娜瑪拉:故事的完美結束
姐蓮.鮑韓:見證奇蹟的患者
馬可.尼賽:買隻狗來照顧
朱蒂.歐朗:吃完早餐,再吞六顆藥丸
大事紀
名詞解釋
關於諾華
英漢對照
目錄
作者的話
序 彭汪嘉康
序 癌症標靶治療成功之典範 林勝豐
序 司迪凡窮山惡水
前言 病海無涯
導言
第一篇 分子及分子途徑
第一章 答案就在我們的基因中
第二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三章 鑽研般光輝耀眼的化合物
第二篇 患者與醫生——大地甦醒
第四章 關鍵時刻
第五章 請願聲浪
第三篇 管理一顆膠囊
第六章 光輝五月天:破紀錄的許可速度
第七章 成就管理:應當贊賞的,就不要吝嗇鼓勵
後語
附錄︰病人的故事
安妮塔.舍爾茨:一位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的病患
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位醫生身份的病患
蘇珊.麥娜瑪拉:故事...
商品資料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1-15ISBN/ISSN:978957839360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2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