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國王很英國,丹麥起源德意志,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願意讓外國人當自己的王?
◎帝比王統治更多領土,為什麼稱「王」難度遠遠高於稱帝?
◎你聽過「王室婚姻詐欺師」嗎?錯縱複雜的歐洲史,從哈布斯家族切入就脈絡清楚。
◎大汗、蘇丹、沙阿、哈里發,都是一國最高權力象徵,但為何不稱「王」?
自古至今,王的故事總能吸引眾人目光。
奧斯卡得獎作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就是口吃英王喬治六世改變英國命運的故事。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王,因為,可以從中看出一個國家與人民的本性,
那些課本裡面沒有交代的歷史進程,都因為「王」有了解答。
例如,為何英國仍保有王室,法國王室卻消失了?
大家都說日本天皇只能是男人,那過去怎會出現八個女天皇?
同樣都是王,英國的王、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和日本的王,權力哪裡不一樣?
本書作者宇山卓榮,是世界史專家,擅長以歷史觀點解說時事,
這次,他用「王室」角度重新俯瞰世界史:從亞洲、歐洲、美國到非洲,
看看歷史上的天皇、國王、女王、蘇丹、沙阿….如何改變國家命運、左右世界動向。
◎王的存在?因為王的血統是國家安定的基礎
日本皇室這麼弱卻維持萬世,平民出身的拿破崙這麼強,卻只當了幾年的皇帝,
原因就出在血統與繼承方式。
日本堅持父系繼承 (爸爸是王才能繼承),所以皇室一脈相承。
歐洲卻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定,導致哈布斯堡家族透過母系聯姻,搶走各國王位。
但,這麼顯赫的家族,為什麼現在不見了?
◎歐洲史好複雜?認識三大家族就清楚
奧地利起源於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源於霍亨索倫家族、俄羅斯來自羅曼諾夫家族,
歐洲國家這麼多,搞得我好亂啊?其實,歐洲史主軸不脫離這三大家族。
不過,歐洲還有一種皇不統領一國,權力卻比各國王高,還能指定某人當皇。是誰?
◎走向共和或帝制?因王而異:英、法、荷
有一位英王不會英文,所以「不臨朝、不問政」,反而開啟了英國君主立憲。
法國王室為什麼沒能達成君主立憲,被推上斷頭臺,走上總統制,再也沒有王?
這得問問資產階級:「共和。共誰而和?」。
荷蘭有一陣子與英國共用一個國王,但也因此繼承王室血統,從省份晉升王國。
不但誕生了最多任的女王,還差一點就稱霸世界。
◎怎麼讓王消失?中國的皇帝位置,有「德」者便可居之 (德?我有)
曹丕篡漢,為什麼說曹家父子替中國歷史定了調?
因為此舉實現孟子主張的「易姓革命」。
從此展開中國只要出現強者爭霸,就可以奪取王朝的歷史。到了清末,
孫文偕資產階級終結中國帝制,從此中國不再有王,但為什麼說
國父也是中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惡鬥的肇始者?
有王的國家越來越少,但認識「王」卻是釐清歷史來龍去脈的最好方法。
俄羅斯為什麼對領土的貪念永無止境?
拉丁美洲本來就有很多王,南美獨立運動時這些王的後代為什麼沒有復位稱王?
華盛頓本來可以當美國國王,為什麼他不當?就算連任都不太願意。
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中東各國是怎麼形成的?不丹的幸福指數
和泰國的「不敬罪」怎麼掰出來的……「王」在幹什麼?他在(改)寫歷史啊。
作者簡介:
宇山卓榮
1975年生於大阪。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曾任補習班代代木研討會的世界史講師,現為作家。出現於電視、廣播節目、雜誌等各種媒體上,擅長以歷史的觀點淺顯易懂的解說時事問題。著作有《世界上最有趣的世界史課》、《世界史有99%由經濟構成》、《朝鮮屬國史——被中國統治的2000年》、《以「民族」解讀世界史》等
譯者簡介:
郭凡嘉
臺灣大學文學院畢業,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注日本外籍兒童之教育議題。譯有《成熟大人回嘴的藝術》、《小型企業的網路經營最佳實務》、《我們總是用惡毒的話傷害最在乎的人》、《聽懂主管的暗示》、《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歷史,就是戰》作者、鄉民推爆說書人/黑貓老師
名人推薦:「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歷史,就是戰》作者、鄉民推爆說書人/黑貓老師
章節試閱
曹丕篡漢,魏王替中國歷史定調
西元前221年,秦王政首次統一中國,並自稱秦始皇。從此「皇帝」這個稱號就誕生了。中國皇帝本應該是世界統治者,卻時常改朝換代,導致皇帝的血統經常斷後。
首先,秦始皇的血統就只持續了兩代。始皇帝的兒子胡亥雖然以第二代皇帝的身分繼位,卻被宦官操縱,最後被殺。
僅持續兩代皇帝的秦朝滅亡後,西元前202年,在戰亂中勝出的劉邦創立了漢朝,成為新的皇帝。漢朝曾一度被王莽所篡,但前漢與後漢合計起來約有400年,持續了28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中,皇帝血統可以傳承這麼長久的朝代,也就只有漢朝。因此有人開始認為,維持皇統的安定,才是形成社會秩序的基礎。所以為了維護血統傳承,中國應該要讓萬世一系的皇統得以紮根。
這個思想的代表者,就是活躍於後漢時代的荀彧。荀彧因擔任曹操的參謀而知名。
當時的漢朝(後漢)的命運已盡,曹操計畫廢漢並自行創立了新的王朝,因此要先進爵,成為魏公。
荀彧是當時支持曹操的最大功臣之一,但他也認為要維護持續四百年的漢朝,因此反對曹操成為魏公。荀彧認為,如果每每強者一出就創立新的王朝、產生新的皇帝,那麼每一次的改朝換代,天下都會陷入紛亂,老百姓都會被捲入戰亂之中,不得安居。
但是曹操旗下的群臣卻認為,只要曹操成為魏公,政權的向心力就會更強大,因此懇求曹操盡早就任。只有荀彧從頭到尾堅決持反對意見。他主張應該以曹操為中心興起義兵拯救朝廷,這樣才能安定國家,就算漢朝再衰退,都不能忽視皇帝的存在。
因此荀彧開始被曹操疏遠。曹操送了一個美麗的容器給荀彧,荀彧一看內容物,竟是空空如也。空箱子意味著「你已經沒有用處了」,最後荀彧自殺而死(不過也有人認為荀彧是他殺而亡)。
行暴政的王不算君王,只是一般男人
荀彧死後隔年,曹操進封魏公,接著又被封為魏王。曹操之子曹丕逼迫後漢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禪讓,曹丕登基成為皇帝,並在220年創立魏朝。曹丕實質上可說是奪走了漢朝的帝位。
曹操與曹丕終結了漢朝後,遵守皇帝血統的精神文化崩毀,開啟了強者只要爭霸、靠力量獲得勝利,就可以擊潰原有的王朝的歷史。中國從秦朝到清朝,光是主要的王朝,就多達十個,每次改朝換代,皇室血統就會改變。曹操與曹丕的時代,可說是萬世一系的傳統是否能夠建立起來的分水嶺。
早在曹操時代的550年前,也就是西元前4世紀,就出現有人主張,道德衰退的王朝必定會被英雄豪傑所滅。這個人就是儒家的孟子。孟子認為,殷的湯王(商湯)討伐了夏朝的桀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都不算是篡位。
因為儘管夏桀與商紂是「王」,卻是施行暴政的暴君,早已失去民心,他們都只不過是缺乏道德的「殘賊之人」,理所當然會被廢位。孟子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只聽說誅殺了獨斷的紂,並不曾聽過殺了一國之君,亦即失去仁義的紂王根本不算君主,只不過是個男人罷了,因此也說不上是殺了君主)。」
夏朝被商朝所滅、商朝被周朝所滅。天命已盡的王朝藉由革命被新的王朝取代,孟子認為,這個時候如果君主自行讓位,就被稱為「禪讓」,被追放則被稱為「討伐」。這裡的革命又被稱為易姓革命,易姓也就是「改變(王室的)姓氏」的意思。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歐洲,只要國王的血統中斷,王朝就會終結。但在中國,由於有易姓革命,君王若是失去道德,王朝就會終結。「道德喪失」這種曖昧的基準,就成了實力者向上爬的藉口,這也讓劉邦、朱元璋等平民成為了皇帝。
秦朝末年,率領農民起義軍的陳勝曾說過一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意味著君王諸侯、將軍與宰相,不應由「種」(家族背景)來決定。這句話可說是深深的深植在中國人的意識之中。
不僅是平民,就連外來民族也有機會能當皇帝。由於這個「有品德的人比有血統的人更適合當君主」的道
理,使得強大的外來民族也能當中國的皇帝。中國主要的朝代依序如下「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在這當中,漢人所創立的統一王朝,僅只秦、漢、晉、明4個朝代而已。
這簡直就像任何來路不明的人都可以把中國搶走一樣,搞得人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什麼。這種狀態在歷史中不斷上演,使人民對國家的意識相當薄弱,因此社會也很混亂。
到了近代,這樣的缺點就更為顯著了。
相較於歐洲和日本都是民族國家,人民擁戴自己國家的國王或天皇,團結一致致力於國家近代化與富國強兵,但中國卻缺乏這種改革的中心理念,只能被時代的局勢所左右。
二十世紀,共產黨以毛澤東為首,他們打著否定身分與家世的共產主義思想,勢力突然越變越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文化或許已經在人民的潛意識裡代代傳承,使得中國對共產主義根本沒有免疫力。共產主義就像一種病毒一樣,瞬間傳染、擴大,並侵蝕了中國社會與中國人心。
國父革命,偕商人終結中國帝制
中國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都是採集權主義的獨裁國家。這樣照理來說應該很適合皇帝制,但皇室卻遭到廢止,制度也沒有留存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末期,出現兩個群體:立憲派與革命派。
立憲派的代表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清朝的官僚,他們認為如果在人民文化水準尚稱低落時,實行共和制或民主主義,必定會讓社會陷入大混亂,並成為列強蠶食鯨吞的誘餌,因此他們主張要在維持皇帝制的前提之下進行改革。他們希望中國能像日本和歐洲各國一樣,實行君主立憲制。
另一個革命派的代表則是孫文和黃興。他們認為,要在體制中進行改革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必須要打倒清朝才行。
孫文等人是漢人民族主義者,他們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並打出四大綱領的旗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韃虜是對韃靼人的蔑稱,在過去,韃靼人專指蒙古人,但隨著時代的演變,這個詞也可以拿來指滿州人等所有北方的外來民族。孫文等人認為滿州人建立的清朝是韃虜,因此主張必須要加以驅除。
他們的目標是排除滿州人、建立以漢人為中心(恢復中華)的共和制國家,並將特權階級的土地均分給人民(平均地權)。這樣的思想,開花結果成為孫文所謂的三民主義(民族獨立、民權伸張、民生安定)。
所以對於孫文等人所組成的革命派而言,他們完全無法容許清朝的殘存,打倒清朝是刻不容緩之事。
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原動力
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朝在1895年簽下馬關條約,被迫退出朝鮮半島,並支付了龐大的賠償金。清朝蔚為泱泱大國,竟然會輸給日本,這個事實或許過於衝擊,讓大清終於下定決心立志改革。
1898年,立憲派發起近代化運動戊戌變法。儘管有皇帝獨裁的限制,且必須制定憲法,當時的光緒皇帝對改革態度卻相當配合。反倒是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由於恐懼自己會被排除在勢力之外,所以開始打壓變法運動(戊戌政變),導致改革失敗。
由於立憲派的失敗,造成革命派的勢力大增。進入20世紀之後,中國的工業化越來越進步,資產階級也逐漸增加。孫文開始集結國內的資產階級與國外的華僑(在海外經營成功的資產階級)勢力,使之成為革命運動的原動力。
這群資本家以及從清朝受封爵位和獲得特權的封建諸侯,在利害關係上相當的對立。封建諸侯們獨占領土,且不當介入資本家的工商業營生,藉此提升稅賦。然而因為清朝是受到這些封建諸侯所支撐起來的,所以對資本家而言,如果要獲得工商業的自由,就必須要打倒清朝。
清朝當時已經處於末期,有著極大的財務困難,到了1911年,終於再也撐不下去而使出了強硬的手段,開始將幹線鐵路歸為國有,從資本家手上沒收鐵路,以填補財政的不足。
這些資產階級大多出身於清朝掌控較弱的中國南方,他們多數都從事鐵道建設、紡織、鋼鐵工業等資本事業。由於清朝將鐵路國有化,使得資本家的怒氣爆發,在四川興起暴動、在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民族資本家的勢力接著在中國南方單方面宣布從清朝獨立,並在南方選出孫文擔任臨時大總統,宣布建立中華民國。
這些人就這樣告別了從秦始皇開始、延續大約兩千一百多年的皇帝制度。在這裡補充,中國史上出現的皇帝總共約有六百多人。
袁世凱也是葬送「皇帝」的原因
另一方面,當時中國北方有一股地方豪族擁軍組成的軍閥勢力,其軍閥首領是袁世凱。清朝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並命令他去鎮壓革命派。於是他率領著大軍來到了南京。
袁世凱雖然是清朝體制內部的要人,卻也認為清朝的命數將盡,並判斷要成為新的中華民國總統才有利可圖,因此打算和革命派交換條件。他要求:「我會讓清朝的皇帝退位,以此為條件,必須讓我當中華民國的總統。」
孫文等人的革命派,面臨袁世凱的強大軍力,也不得不接受這個要求。但他們也認為,能讓皇帝退位,終結清朝,就是實質上的一項大進展。
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後,逼迫宣統帝溥儀退位,1912年,清朝正式宣告滅亡。
在中國,孫文等人的民族主義勢力為了埋葬皇帝制而努力奮戰,但是實際上葬送皇帝制的,卻是袁世凱等享有清朝內部特權的軍閥勢力。換句話說,清朝雖然有人在外設局,實際上卻是從內部被破壞的。
隨著宣統皇帝的退位,中國的皇帝制走向了終點,但曾和皇帝制並存的封建政治卻被保存了下來,政治內涵基本上並沒有改變。袁世凱掌握政權,並保障軍閥與封建諸侯的特權,反過來打壓孫文等人的資產階級的勢力。於是孫文組成了中華革命黨,與袁世凱政權對抗。但是袁世凱擁有強大的軍力,中華革命黨根本不是對手。
皇帝制崩解,資產階級領導者與無產階級領導者惡鬥
袁世凱是個很有野心的人。1915年,他即位成為皇帝,將國號從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並制定年號為「洪憲」,自命為洪憲皇帝。
袁世凱缺乏血統的正統性,他突然成為皇帝,在當時驚動了全世界。但是中國本來就有易姓革命的傳統,長久以來不論血統,只要有實力就能當上皇帝,因此袁世凱自己認為自己當上皇帝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進入20世紀後,世界各國逐漸步入近代化,中國國內開始出現「重現皇帝制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反對聲浪,就連形成政治基盤的軍閥和封建諸侯,都相當反對他當皇帝。因此袁世凱僅僅就位短短的三個月就退位了,他不久便抑鬱而亡。
袁世凱病死後,軍閥勢力和孫文等人的革命派持續對立,阻礙了近代革命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北京的學生成為革命的中心,展開了反帝國主義的五四運動。孫文感受到民眾越來越關心政治,便開始積極延攬民眾,努力試著形成一股革命勢力。孫文在過去一直是以精英式的資產階級革命為目標,但從這時候開始,他改變思考模式,開始推動讓全民眾皆能參與革命。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孫文開始與以貧民階層為支持基礎的共產黨合作,成立了第一次的國共合作。孫文等人由資產階級組成的勢力,就結成了國民黨,並與共產黨協調、合作。
自此之後,共產黨勢力在中國不斷擴張,且來勢洶洶。1925年,孫文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的名言而病逝。
繼任者蔣介石與孫文不同,他認為共產黨是危險的威脅,必須加以打壓。因此蔣介石與毛澤東對立激烈,但是當時共產黨的勢力已擴大到無人能阻止的地步了。共產黨當時主張的社會平等,受到人民廣泛的支持。
中國與歐洲不同,資產階級尚未成熟,當皇帝制被推翻後,原本應該擔起重任的資本家,卻無法成為引領國家的強大力量。191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由於缺乏領導者,中國徹底失去方向。社會秩序變得相當脆弱並迅速崩壞,共產主義獲得多數貧民壓倒性的支持,勢力不斷擴張。隨著皇帝制的瓦解,中國無可避免的走向共產主義國家的道路。
曹丕篡漢,魏王替中國歷史定調
西元前221年,秦王政首次統一中國,並自稱秦始皇。從此「皇帝」這個稱號就誕生了。中國皇帝本應該是世界統治者,卻時常改朝換代,導致皇帝的血統經常斷後。
首先,秦始皇的血統就只持續了兩代。始皇帝的兒子胡亥雖然以第二代皇帝的身分繼位,卻被宦官操縱,最後被殺。
僅持續兩代皇帝的秦朝滅亡後,西元前202年,在戰亂中勝出的劉邦創立了漢朝,成為新的皇帝。漢朝曾一度被王莽所篡,但前漢與後漢合計起來約有400年,持續了28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中,皇帝血統可以傳承這麼長久的朝代,也就只有漢朝。因此...
推薦序
推薦序一
過去的腳印不會消逝,終將成為經驗的一部分
「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王權親貴的此消彼漲,偉大的君王使人類文明發展呈現耀眼光芒,昏庸的君王使人類文明提前進入下個階段。
俯瞰人類在演進的軌跡,先後出現原始時期、封建時期和共和時期三個階段,其中封建時期占了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人類進化過程中,幾乎是由王權作為引導者,隻手改變歷史進程。
先從西方世界來看,西方文明是從十四世紀末開始轉為優勢,在不到四百年,順利超越東方,最終成為世界主流。而象徵著社會急速發展的兩場變革──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也都與王權政治擁有密切的聯繫。文藝復興是在王權的大力提倡下運作,而工業革命敲響了封建制度的喪鐘。
從東方世界切入,王權制度的影響更明顯了,自從進入戰國時期後,幾乎沒有一場制度變革離得開王權的統治,人民在絕對的權威之下,逐漸學會沉默,安然悄然的度過一生。而儒家的思想也是在王權的認可之下,相輔相成,互利共生,思想甚至影響我們至今。
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西方擅長嘗試與突破,而東方擅長修整與完備,而從本質上看,這些差異又無一不和政治體制有關。
從原始社會開始,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乃至共和社會,整個人類的文明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圍繞著少數人發展交替的歷史,而這些掌握權力的人,也大都離不開王室政權的關係,他們或許是王侯認可下的一員,或許正是王侯的代表人。
無論是否認同王權政治的存在,我們必須承認,王權對人類歷史產生的影響,無疑是重大而深遠的,不僅是社會擺脫分散狀態的分水嶺,還是族群賴以迅速壯大的推進器。文明歷史的演進過程,也正是因為王權體制的強大張力,為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王權已然不適用於今日社會,現代文明的整合,使各個國家之間有了進行平等和耐心的對話機會。但人類畢竟是唯一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物種,作為人類智慧和良知的過渡期,封建時期仍是非常值得關注,且具有探討性的一段歷史。
過去的腳印不會隨著遠離而消逝,它們終將成為我們經驗的一部分。讓我們翻開書籍,沉醉在歷史長河之中,重新感受那段叱吒風雲的時代。
推薦序二
王室因不同的歷史發展,而有不一樣的意義
《歷史,就是戰》作者、鄉民推爆說書人/黑貓老師
身為一個在網路上說故事的說書人,我常常會收到很多讀者發訊息來問問題。但這些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原因自然是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不了解這些歷史背景的話,會有很多邏輯講不通的狀況。
例如我常被問說:
「老師,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天皇沒有被當成戰犯處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若只是單純把日本天皇當成「地位很高政治領導人」的話,是沒有辦法解答的。你必須要站在日本的立場,先了解天皇與日本建國前的神話有什麼關聯,再從千年來的日本政治、宗教與文化去切入,才會知道為什麼。
或是例如,許多以歐洲為背景的電影、小說、動畫或是漫畫,都出現「王國」、「帝國」,而故事也總是圍繞著王族之間的愛恨情仇。有時,故事中的角色,明明跟王族們素昧平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面,卻可以隨時為了「國王」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我們一直都站在現代的角度去思考,用現今的價值觀去評判,我們永遠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對於劇情中的歷史部分往往看得霧煞煞、無法代入角色,嚴重影響觀看體驗。
還好現在《王的歷史》出版了!
在這本《王的歷史》中,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把各個國家的王室整理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而且不是只有歐洲那些有名的王朝,幾乎是全世界的王室都介紹了!要知道,王室的制度可不是單純統治階級的統稱,而是一系列非常複雜的演化!雖然翻譯上都是國王、皇帝、王室,但概念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同樣都是王室,在不同的地域,卻會因為不同的歷史發展,而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像是歐洲的國王、皇帝完全不一樣。而歐洲的皇帝跟亞洲的皇帝,也完全不同。就算單純只看亞洲,中國的皇帝以及日本的天皇,兩者之間也是天差地遠。
但只要讀完這本書,就能搞懂到底差在哪裡了。
只要弄清楚各國皇室怎麼發跡、如何運作,就能對各國家的文化、歷史,甚至是經貿活動有更加深入理解。不但可以讓自己充滿的更多的知識與滿滿的文化氣息,看到相關題材的片子也更好看了,可說是一舉數得啊!
推薦序一
過去的腳印不會消逝,終將成為經驗的一部分
「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王權親貴的此消彼漲,偉大的君王使人類文明發展呈現耀眼光芒,昏庸的君王使人類文明提前進入下個階段。
俯瞰人類在演進的軌跡,先後出現原始時期、封建時期和共和時期三個階段,其中封建時期占了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人類進化過程中,幾乎是由王權作為引導者,隻手改變歷史進程。
先從西方世界來看,西方文明是從十四世紀末開始轉為優勢,在不到四百年,順利超越東方,最終成為世界主流。而象徵著社會急...
作者序
前言
認識王,課本沒交代的歷史,有了解答
天皇的英文是「Emperor」,換句話說也就是「皇帝」。在現代,世界上雖然仍存有國王(King),但被稱為皇帝的,只有日本天皇一人而已。所以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帝國。
在國際社會上,皇帝被視為比國王還要至高無上的存在。那麼皇帝與國王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從日本皇室、英國王室,到中東、非洲等,本書探討全世界的王室,試圖解答這些疑問,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加以說明,可算是劃時代的書籍。除此之外,在本書中也會解說為什麼某些國家王室滅亡,如中俄等國家的皇室已不復存在的原因。相信讀者只要閱讀了本書,就能清楚了解全世界皇室的過去與現在。
王室得以持續的國家,如英國(王國),與王室從此間斷的國家,如法國(共和國),為什麼會有如此分歧的命運?這兩國的人民又面臨了什麼樣的抉擇?以強大的皇帝制而自豪的中國,又為什麼最後會埋葬這個制度?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的國王們又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除此之外,王國的存在究竟是好是壞?在21世紀的今天,國王又代表了什麼?我希望藉由此書,與各位讀者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在思考世界王室的歷史時,同時也能了解日本的皇室。本書希望藉由「王室」的角度,來俯瞰世界史的動向。
前言
認識王,課本沒交代的歷史,有了解答
天皇的英文是「Emperor」,換句話說也就是「皇帝」。在現代,世界上雖然仍存有國王(King),但被稱為皇帝的,只有日本天皇一人而已。所以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帝國。
在國際社會上,皇帝被視為比國王還要至高無上的存在。那麼皇帝與國王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從日本皇室、英國王室,到中東、非洲等,本書探討全世界的王室,試圖解答這些疑問,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加以說明,可算是劃時代的書籍。除此之外,在本書中也會解說為什麼某些國家王室滅亡,如中俄等國家的皇室已不復存在的原因。相信讀者...
目錄
推薦序一 過去的腳印不會消逝,終將成為經驗的一部分/江仲淵
推薦序二 王室因不同的歷史發展,而有不一樣的意義/黑貓老師
前言 認識王,課本沒交代的歷史,有了解答
第一章 世界各國的王。基礎認知
1 王的血統是國家安定基礎
2 繼承方式帶來萬世一系或竊國婚姻
第二章 歐洲皇帝怎麼都是凱撒大帝繼承人?
3 歐洲史好複雜?認識三大家族就清楚
4 在歐洲,當王比稱帝難
5 教皇從哪開始?為什麼能讓人當皇帝?
第三章 共和或帝制?因王而異:英、法、荷
6 英王不會英語,英國走上君主立憲
7 法國王室怎麼斷頭、成了總統制
8 荷蘭從省份晉升王國,差點稱霸世界
第四章 小轉富、弱轉強,因為有王:西、比、德、義
9 哈布斯堡絕後,法國人當西班牙王
10 比利時國王很英國、盧森堡大公很荷蘭
11 德意志與義大利的統一,沒王辦不到
第五章 為什麼願意讓「外國人」當國王?
12 挪威繼承丹麥,丹麥起源德意志,瑞典王室血統最不純正
13 俄羅斯領土夠大了,為什麼老要併吞別國?
14 這裡的人最美,這裡的國家最陰鬱:東歐、南歐
第六章 中國的皇帝位置有「德」者便可居之(德?我有)
15 曹丕篡漢,魏王替中國歷史定調
16 國父革命,偕商人終結中國帝制
第七章 李氏朝鮮:你靠北、我靠東,王位不保
17 朝鮮被日本滅國。但朝鮮是個「國」嗎?
18 李屍朝鮮,帝后橫死
第八章 英法俄滅了哪些王?至今仍在的王怎麼辦到?
19 泰國汶萊有王。柬埔寨馬來西亞有王?
20 沒資格稱「汗」就稱帝:蒙古人曾強到嚇壞你
第九章 中東簡史:看過這章,高中老師沒你懂
21 一國一個家族專制,阿拉伯春天來了嗎?
22 這些王,都是穆罕默德後代,除了沙烏地
23 蘇丹、沙阿:被消失的土耳其與伊朗的王
第十章 王的消失:主張血統?此處行不通
24 非洲與歐洲不同,族長多半沒能晉升國王
25 美洲各國為何無法出現王?
後記 王的歷史,看出國家與人民的本性
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過去的腳印不會消逝,終將成為經驗的一部分/江仲淵
推薦序二 王室因不同的歷史發展,而有不一樣的意義/黑貓老師
前言 認識王,課本沒交代的歷史,有了解答
第一章 世界各國的王。基礎認知
1 王的血統是國家安定基礎
2 繼承方式帶來萬世一系或竊國婚姻
第二章 歐洲皇帝怎麼都是凱撒大帝繼承人?
3 歐洲史好複雜?認識三大家族就清楚
4 在歐洲,當王比稱帝難
5 教皇從哪開始?為什麼能讓人當皇帝?
第三章 共和或帝制?因王而異:英、法、荷
6 英王不會英語,英國走上君主立憲
7 法國王室怎麼斷頭、成了總...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2ISBN/ISSN:978957965450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17*23*1.8公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