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的本質就是商業的邏輯,就是能夠有效掌控:
顧客價值、合理成本、有效規模、人性盈利四大基本元素
企業要能持續成長,不能只靠資源和環境,唯有回歸到經營四大元素進行根本思考,從策略、行銷、產品、服務、價值鏈、品牌等經營層面做有效延伸與理解,才能在市場變化前做出準確判斷,並適時應對改變。
企業不是新理論與新工具的實驗場。
企業真正需要關心的是:如何圍繞經營本質的規律來執行工作。
若不能回歸基本層面去思考與判斷,奠定管理基礎,
一旦面臨市場劇變,所有努力都可能會白費。
◎不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與發展,為何總有些企業家或經理人能年復一年地幫助企業盈利成長?
想要成功經營並不難,只要專注在經營的本質元素,依循這些元素確實地做判斷與行動,就能減少精力與時間上不必要的浪費,有能力應對不確定性和有效解決問題。
◎曾經的企業龍頭,為何無法持續以往的風光?失去輝煌真的只是市場原因嗎?
在市場變化多端的時代,當外部環境提供的機會與資源不足夠時,企業總在追尋何謂經營的邏輯。然而經營並沒有那麼多高深的學問,透過龐雜的商業現象和市場脈絡,找到企業經營的核心元素並落實到行動中,就能讓經營之路持續下去。
◎為何企業會看不到危機?為何企業的核心優勢無法延續?
若企業的成功只來自於資源和環境,將很難保證未來也能成功!當成功源於最基本的經營元素,才能在面對變化前做出準確判斷,並圍繞著這些元素適時做出改變。
環境的不確定,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經營者的困惑、盲點、危機,都必須從最根本的地方找答案,去做選擇、調整和改變。
●成功的經營者一定都掌握了經營本質的四大基本元素:
─顧客價值:這是衡量企業一切行為的基本取向。
─合理成本:決定企業在同業中是否具有相對優勢。
─有效規模:是否能保證企業生存、獲得競爭優勢、獲得持續發展。
─人性盈利:立基在滿足企業的發展、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員工覺得幸福。
●不想被時代淘汰,保持企業動力,就必須在四方面做出改變:
─永續安排:商業模式要符合顧客期望、超越自我、與大環境互動
─打好企業基礎:強化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
─持續創新與創業
─回歸經營的基本層面
經營是做對的事,管理則是把事情做對,
經營的精髓就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唯有回歸經營本質,才能不被時代淘汰,走上永續經營之路。
企業活動中的一些普遍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化繁為簡,透過複雜的商業現象找到企業經營中的核心基本要素,讓公司裡的每個人都能理解,從而使員工的行動與這些基本要素息息相關,並從中獲得較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公司也會因此獲得盈利性的成長。
無論順境或逆境,企業管理者無不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讓企業陷入危機?如何才能成功永續經營?對於這些關鍵問題,有的企業熱衷追逐最新的管理工具,有的熱衷於不斷提出新的管理理論,但到底什麼才是最有效的呢?什麼才是最符合企業的需求?
企業不該以新理論和新工具來做實驗,應該要關心的是如何遵循經營本質的規律,一旦偏離基本元素,會讓所有努力無效!本書將讓經營者理解企業的本質,鍛鍊自我的思考與提升能力,掌握正確的商業邏輯。
作者簡介:
陳春花
曾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擔任六和集團總裁時,締造輝煌的商業奇蹟:銷售額在兩年內漲幅達264%,將六和集團推上產業龍頭的巔峰。現任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組織與決策學系兼任教授。
‧2015〜2018年連續四年蟬聯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中國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
‧2016年、2019年《財富》「最具影響力50位商界領袖」TOP19。
‧2015年入選《富比世》(The Forbes)「中國商界女性100強」TOP10。
‧2018年獲得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大獎。
‧2017年騰訊網中國商科教育風雲人物。
‧2016年、2018年《清華管理評論》「年度管理創新思想家」。
代表作品《領先之道》被譽為中國版的《基業長青》,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史賓斯(Andrew Michael Spence)傾力推薦。另著作有:《管理的常識》、《經營的本質》、《中國問題10大解析》、《激活個體》、《激活組織》、《共生》等30多種。
章節試閱
第一章╱經營的基本元素
「經營」是一個在日常營運中反覆提及的詞彙,但是人們對於經營的理解卻是千差萬別。我對經營的理解是和對經濟這個詞的理解分不開的。多年前在看一位文學家寫的隨筆時,讀到這樣一段話:「如果學習經濟學,一定會是滿含眼淚,因為這是一門悲哀的學問。」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搞不懂為什麼學習經濟學會是這樣的情緒,自己簡單地認為這是文學家的渲染。隨著對於經濟學理論的理解,開始明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教授每一年在為哈佛大學一年級學生講授經濟學課程的時候都會說:「經濟學課程的目的是理解人類居住的這個世界,而不是倡導某個特定的政策立場。」
借助於曼昆對於經濟學的理解,我明白為什麼經濟學如此的悲哀,因為「經濟」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人們無限的需求,這是一個經濟學本身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經營與經濟最大的差異在於:「經營是用有限的資源,創造一個盡可能大的附加價值,再用附加價值來滿足人們無限的需求。換個角度看,就是經營較之經濟,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兩者所使用的資源是一樣的。自從我如此理解經營的含義之後,無論是講授管理課程,還是成為一個管理者,我都要求自己一定要牢記「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要求自己無論是怎樣關注管理,都必須要在「經營理念」下發揮管理的作用。
經歷了三十年發展的中國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實力。隨著環境以及競爭特性的改變,企業如何經營才能夠適應當下這個變化的環境?企業管理者如何才能夠讓企業免於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成為企業管理者需要解決的關鍵話題。中國的企業熱衷於追逐最新的管理工具,管理學者也熱衷於不斷推介新的管理理論,但對於什麼才最有效,什麼最符合企業的需要,要如何選擇,不少企業感到困惑。
在過去二十年管理工具調查中發現,企業在二○○○~二○一○年這十年間,大幅提升了各種管理工具的使用率,在我自己訪問的企業中平均每個企業使用十六種管理工具,這些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策略規畫、標竿學習、企業文化、流程再造、目標管理、平衡計分卡、績效考核、六標準差(Six Sigma)等工具。目前全球最新、最熱的管理工具在中國企業中得到廣泛使用,普及程度超出我的想像。
但是,大家都忘了一個簡單的事實:企業並不是新理論和新工具的實驗場。企業需要的並不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管理工具,也不是新的管理概念。企業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經營結果,這些管理工具如果不能夠為提升經營品質、獲得經營結果服務,就無法真正產生價值,僅僅是工具而已。人們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圍繞經營本質的基本元素來展開工作,而不是單純地追求管理本身的效果,離開經營本質的基本元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是無效的管理。如果不能回歸基本面,追求新穎時髦的管理實務與管理工具,只是捨本逐末罷了。
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得顧客的認同和市場的回饋,就是要取得經營成效,取得投入產出的有效性,這是經營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因此為實現經營目標,就需要界定經營的基本元素是什麼。我認為經營的基本元素有四個:顧客價值、成本、規模、盈利。
顧客價值
真正影響企業持續成功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策略目標,也不是發展策略和營運管理的流程,而是專注、焦點集中於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力量。聚焦於為顧客創造價值是第一個經營的關鍵基本元素。所以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二○一○年十一月,騰訊QQ與奇虎360的爭端升級以致水火不容,把互聯網企業追逐利益的心態顯露無遺,而網友則用「我們剛剛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這句話開始了造句熱潮(這句話是騰訊決定放棄用戶來回應360時所傳遞的說辭),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怒。二○一○年十一月四日,騰訊控股(00700.HK)股價應聲下跌三.一%。遊戲公司4399董事長、天使投資人蔡文勝表示,感謝QQ、360和騰訊微博,讓人們看到如此殘酷、詭異又波折的一場互聯網大戰,雖然主角只有兩個,配角卻是所有的互聯網公司,而廣大網友才是真正的參與者和最後的仲裁者。
的確,這是一場多輸的網路大戰,只是不知道兩位主角為什麼把衝突強加在用戶的身上,這兩家企業是否了解到:傷害顧客價值的選擇一定會使得自己失去顧客,從而失去存在的價值。
理解顧客價值
就其本質而言,企業應當貼近顧客。作為企業就應該去滿足顧客的需求,但是這場互聯網企業紛爭中的企業行為,讓我感受到的是過於熱衷競爭遊戲,而不是圍繞顧客需求展開日常工作。很多企業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製造活動實施了全面品質管理,供應活動正努力向即時管理方向過渡,資訊技術的運用使得企業內部大量的文字工作被替代,管理人員的數量也在減少,等等。但是,我最為驚訝的是在這一切努力的背後,對於顧客所做的努力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確切地說就是企業的經營沒有什麼改變。
為了應對當下的挑戰並在未來的時代扮演好應有的角色,今天的企業需要表現出來一系列新的特徵,這些特徵就是更好地理解顧客的需求,提供真正的價值。早在一九六○年,西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在其影響深遠的「行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理論中就提出顧客導向。李維特認為許多大量生產的組織錯誤地採取了「產品導向」而不是「顧客導向」,為此他寫文章傳達的關鍵訊息之一就是,如果企業從提供大量製造產品的做法轉向滿足顧客的真正需求,那麼企業進入市場的方向就應該有重大的改變。正因為此,因應顧客時代的到來,企業需要做出重大的改變,不能再以以往的成功經驗來面對這個全新的時代,更加不能沿用企業原有的定位、舊有的習慣,企業需要真正以顧客為導向做出全面的調整。
因此,騰訊和360之間的爭端從任何角度看,無論兩家公司各自的理由如何充分,都不能夠被接受。因為無論騰訊還是360都沒有在顧客感知價值上做深入的判斷,而簡單地理解為「自己代表的就是顧客立場」,因此兩家公司都在用戶上較勁,而不是基於用戶的立場來做出選擇,這個方向從根本上講就是錯誤的。其錯誤就在於兩者對於顧客理解的錯誤。無論是騰訊還是360對於顧客的理解都來自對於自身產品的概念,認為產品本身滿足了顧客的需求。事實上顧客既沒有跟隨騰訊,也沒有跟隨360,顧客只是顧客,顧客沒有在兩個公司那裡,顧客是在顧客自己那裡。
熟悉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人知道,波特曾經明確地表示策略定位起源於三個明顯彼此間不包含又常常相互銜接的地方。首先,策略定位可以確立在提供一個亞系列的產品或服務上,波特稱為多樣化策略定位。策略定位的第二個基準就是為特殊消費群的大部分需求或全部需求服務,波特稱為需求策略定位。策略定位的第三個基準就是分割以不同方式贏得的顧客,儘管他們的需求與其他顧客的需求相似,但進入經營活動的布局卻不同,波特稱為進入式策略定位。波特在界定這三種來源的時候,也許是關注策略定位所要獲得的一個特定地位,我卻想借助於波特的界定來說明一個方向:離開競爭的著力點是目標市場的選擇,而騰訊和360兩個公司剛好去到了相反的方向,違背了各自的顧客價值。
那麼什麼是顧客價值呢?「顧客價值」這個概念一直是爭論的熱點,人們希望能夠得到關於這個概念的清晰解釋,我自己也竭力想搞清楚如何描述這個概念,但是後來的實踐讓我放棄這種努力。我發現,「顧客價值」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策略思維,是一種準則,這個準則和思維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表述就是「以顧客為中心」。「以顧客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涵蓋著這樣的思考:
‧顧客的需要和偏好是什麼?
‧何種方式可以滿足這種需要和偏好?
‧最適合於這種方式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
‧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投入要素是什麼?
‧使用這些投入要素的關鍵資產與核心能力是什麼?
一個能夠創造顧客價值的公司應該是基於現代價值鏈進行思考,一切從顧客開始,為顧客創造價值,由顧客的偏好決定企業的技術和服務所付出的努力,由技術和服務的價值引導資源的投入,最後獲得公司的資產和核心能力,這樣的企業才會被確認是擁有市場能力並能實現持續成長的企業。人們之所以對互聯網企業之間的這場紛爭感到失望,是源於這兩家公司並沒有從顧客的價值出發,沒有考慮到顧客的偏好以及所需要的價值。如果用「顧客價值」來理解兩個公司今天的行為,人們看到的只是企業自身的邏輯,看不到「顧客為中心」的思維方式,看不到在這些行動中哪些因素是基於顧客層面所做出的投入。
相反在這次大戰中,人們看到更多的是企業自身的立場、自身的價值以及「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方式。當討論即將結束的時候,由於網友、行業協會以及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使得騰訊和360能夠理性地解決問題,但是企業如果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是無法保證未來不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很高興看到這兩家公司回歸理性,也回歸到顧客價值的層面做出了調整,我希望這樣的回歸是這兩家企業之後長久的選擇。
企業只有一個立場
顧客的變化是一個根本的事實,大多數企業已經確認這一點,但是光有這個認識還不足夠,還需要企業管理者清楚圍繞顧客變化所做的努力如何展開,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圍繞著顧客思考,來選擇自己的策略。
傳統的經營思考起始於這樣的假設:價值是由企業創造的。透過選擇產品和服務,企業自主決定它所提供的價值。顧客代表著對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這樣的經營假設,企業需要建立一種與顧客之間的連接點(銷售過程),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從企業的手中交付到顧客手中。而騰訊和360正是傳統經營方式的典型代表,在這兩家企業看來,因為它們能夠提供產品和服務,所以它們假設顧客完全需要它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因而在它們看來,可以給顧客施加壓力或者提出要求,來配合它們自身的需要。
但是,這些假設表現的是工業時代的企業觀點和實踐。管理者關注的是企業自身的價值鏈,也就是企業自身各個作業環節的過程。這種價值鏈系統主要代表著產品與服務成本的線性增加,有關製造什麼、從供應商那裡採購什麼、在哪裡組裝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決策,都源於這樣的假設。員工關注的是企業產品與過程品質,而這些主要靠六標準差和全面品質管理等內部管理規則來改進和強化,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過程創新。所以,我們發現,企業所做的價值創造是在自己封閉的體系內完成的,價值創造的過程與市場是分離的。企業也做市場調查,也強調對於市場和消費者的理解,但是在具體的過程中,企業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標準進行努力,與消費者並沒有真正的連結。
由於認識到這一點,許多企業開始尋找新的經營假設,在這個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得一些企業可以脫穎而出,而我堅持這個新的經營假設核心是:價值是由顧客和企業共同創造的。普哈拉(C.K. Prahalad)也提出這個觀點,他說:「傳統企業的關注焦點和企業對於價值鏈的關注,是創造和向消費者轉移產品所有權。但是,消費者的目標越來越趨向為獲取他們想要的體驗,而未必一定是產品的所有權。」
所以,企業需要能夠以顧客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這就要求企業學會放棄過去習慣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以往的企業思維模式是基於企業內部展開的,企業關注的是技術、計畫的制訂、產品品質、成本降低、效率等。企業關注這些要素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這表明企業的思維模式是由內向外的,也就是企業依據自己的能力來做選擇;而顧客則關注的是自身與社會的關係,或者可以說是由外而內的,也就是說顧客會依據自身在社會生活中所必須採取的行動來做選擇。這樣看來顧客和企業在思維模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沒有關注到這個差異,企業所有的努力就無法真正對顧客產生影響並具有價值。
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就不難理解,企業所做的很多努力為什麼不能夠提升顧客的購買意願,反而讓顧客離企業越來越遠。根本的原因就是企業受自己思維模式的誤導:過多地強調了自身的價值追求,卻忽略了顧客使用過程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企業行為給顧客帶來的是更多的困惑和疑慮,如果企業的行為導致顧客無法做出選擇,那麼顧客只有放棄選擇。因此,企業真正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而保持和顧客思維模式的契合,企業只有一個立場,就是顧客的立場。
第一章╱經營的基本元素
「經營」是一個在日常營運中反覆提及的詞彙,但是人們對於經營的理解卻是千差萬別。我對經營的理解是和對經濟這個詞的理解分不開的。多年前在看一位文學家寫的隨筆時,讀到這樣一段話:「如果學習經濟學,一定會是滿含眼淚,因為這是一門悲哀的學問。」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搞不懂為什麼學習經濟學會是這樣的情緒,自己簡單地認為這是文學家的渲染。隨著對於經濟學理論的理解,開始明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教授每一年在為哈佛大學一年級學生講授經濟學課程的時候都會說:...
作者序
【繁體中文版總序】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
近二十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處於複雜環境下企業如何獲得可持續增長的問題。我的關注焦點涵蓋諸多方面:管理者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是什麼?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個體與組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改變?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管理的挑戰是什麼?企業所面對的數字化挑戰是什麼?
這一系列的研究讓我發現了很多變化的東西,但也同樣讓我發現了一些獨特的東西,那就是變化中有一些不變的東西。我開始從經營與管理兩個方面去觀察,並得到了一些認識,這些認識就是《經營的本質》與《管理的常識》寫作的核心內容。
現實的觀察和我自己親身的實踐,都讓我明確地知道,在任何環境之下,總是有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總是有優秀企業能夠超過複雜變化,找到驅動增長的力量;總是有企業能夠獲得發展的機會,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在仔細分析這些企業內在的影響因素時,讓我深深地瞭解到:成功的企業會持續關注變化的因素,但是也從來都關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都在回歸基本層面上做努力,這也正是它們取得成功的祕訣。它們成功的實踐讓我關注到了規律性的認知,這就是有關「經營的本質」的判斷與行動,以及對「管理的常識」的認知與行動。
所以在這兩本書中,我對「本質」與「常識」性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希望達成三大主要目標:(1)清晰明瞭地提煉出用於提高組織中的管理效率的有效思考路徑,以便更好地闡述為什麼回歸「管理常識」是如此的重要;(2)向讀者闡述,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今世界,為什麼企業更需要回歸「經營的本質」;(3)就有效增長與可持續發展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提供思考和實踐的分享。
這兩本書的觀點、支撐案例以及相關資料,是源自我於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四年間所完成的大量企業調查研究,而最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我所深度調查研究的這些企業,如華為、聯想、海爾、TCL、美的、騰訊、新希望等,業已發展成為各自領域的領先者。無論是這些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我自己的持續研究,都讓我深信,對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企業需要回歸到顧客層面去做全面的改變和調整,而改變的方法就是回歸經營的本質去思考和行動;對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企業都需要回歸到組織成員的層面去做全面的改變和調整,而改變的方法就是回歸管理的常識去思考和行動。這兩本書所體現的正是這個觀點。
很高興這兩本書能夠在台灣出版,我非常期待看到這本書的每位讀者,能夠展開一段反思的旅程,能夠離開紛繁的複雜環境,定下心來思考這些最根本性的話題,並由此獲得屬於你自己的確定性。
陳春花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BiMBA院
【繁體中文版總序】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
近二十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處於複雜環境下企業如何獲得可持續增長的問題。我的關注焦點涵蓋諸多方面:管理者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是什麼?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個體與組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改變?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管理的挑戰是什麼?企業所面對的數字化挑戰是什麼?
這一系列的研究讓我發現了很多變化的東西,但也同樣讓我發現了一些獨特的東西,那就是變化中有一些不變的東西。我開始從經營與管理兩個方面去觀察,並得到了一些認識,這些認識就是《經營的本質》與《管理的常...
目錄
【繁體中文版總序】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
序╱經營的邏輯
第一章╱經營的基本元素
顧客價值
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
有效的規模
深具人性關懷的盈利
第二章╱策略的本質
企業之殤與策略思維
企業缺失了什麼
策略思維及其邏輯
被重新創造的商業世界
策略務本、操作務實
第三章╱行銷的本質
理解消費者
行銷策略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理解文化行銷
行銷的起點與終點
第四章╱產品的本質
產品是企業生命與品牌承載體
產品意圖
產品承載「精神」
第五章╱服務的本質
服務認知
服務的真諦
免費服務的模式對嗎?
從理念到行動
第六章╱共享價值鏈
策略的全新出發點
通路價值的本質
協作效應
第七章╱品牌的本質
品牌是顧客體驗的總和
中國企業的品牌能力
品牌構建的環境
結語╱誰會被拋棄
【繁體中文版總序】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
序╱經營的邏輯
第一章╱經營的基本元素
顧客價值
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
有效的規模
深具人性關懷的盈利
第二章╱策略的本質
企業之殤與策略思維
企業缺失了什麼
策略思維及其邏輯
被重新創造的商業世界
策略務本、操作務實
第三章╱行銷的本質
理解消費者
行銷策略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理解文化行銷
行銷的起點與終點
第四章╱產品的本質
產品是企業生命與品牌承載體
產品意圖
產品承載「精神」
第五章╱服務的本質
服務認知
服務的真諦
免費服務的模式...
商品資料
出版社:日出出版出版日期:2019-11-29ISBN/ISSN:978986983303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17x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