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台灣藝術家的觀點,認識泰國與印度的纖維藝術
旅行×手工染繪×布料雕版印刷×傳統織機
作者康雅筑以藝術創作者的視角,帶我們認識泰國與印度的織物。旅程由曼谷開始,途經素可泰的金色織物博物館,來到盛產蠶絲的泰國東北部,參訪各織布村的絲織工作室,有專為皇室製作的金箔絲線,也有以紫膠蟲與植物染出的自然色調。而後造訪西北部山區,認識高山部族的傳統棉織技藝,並在清邁的大象手抄紙園區,思考對環境友善的纖維技藝。
接著她抵達印度西部的喀期縣,這裡的遊牧民族善於刺繡,他們身上精巧的拼布與鏡面鑲繡,點綴著烈日下的沙漠;在中部的老舊編織工廠中,則看著塵封已久的提花織機,與紡線的織女一同感嘆手織工業的凋零⋯⋯透過這些由纖維交織出的故事,我們得以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找出與自然共生的方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康雅筑
生於台北,從小家裡就充滿了父親的篆刻書法與母親的編織毛衣,在長期的環境熏陶下對藝術充滿了熱情與想像。父親在大四那年送了台電動縫紉機,從此裁縫車運轉的聲音沒有停過,它就像移動中的火車,轟隆轟隆的帶領她展開藝術的旅程。進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後,纖維織品編織為飛行萬里、體驗人生的魔毯。
作者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2007年獲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獎助計畫,為期兩個月的駐村創作與異地生活,像是掀開視野的篷幕,從此不同文化影響與刺激著藝術創作,使她跳脫舒適圈來思考與感受。亦從事纖維藝術教育的工作,如何用藝術的思維與角度來回應生活,以開放的思維消滅已設限的刻板觀點或態度。2015年出版第一本著作《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2016年出版第二集《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皆由田園城市出版)。
章節試閱
【烏汶府】Ubon Ratchathani──受寮國影響的文化特色
烏汶府為位在泰國東南部的伊森(Isan)地區的城市之一,全名為烏汶叻差他尼府,意思為「皇家蓮花之城」,府區部分南部邊境與柬埔寨劃分,東邊則緊鄰寮國,因此寮國的影響在許多宗教建築中顯而易見。
班坎篷織品中心
此趟行程我拜訪了當地的私人織品中心,外觀為庭院景緻結合伊森地區的建築風格,進到這裡彷如來到古董收藏館,因為卡爾本(Khampun)家族為皇室的後代,從幾世代前就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泰國傳統織品與編織工具。
四十年前由卡爾本.瑟芮莎(Mrs. Khampun Srisai)女士致力保存此地區的伊卡織物。這裡不僅是卡爾本家族的私人住宅,也是長久以來培育泰國傳統編織與當代織品的教育基地暨織品中心(Bann Kamphun),自然染色和手工編織絲綢已經傳承了好幾代,目前由卡爾本.瑟芮莎女士的兒子米查.塔安舒則亞(Meechai Taesujariya)接手,同時也在籌備建設私人博物館。當時織品中心並沒有對外開放,需要特別預約才能拜訪參觀,但每年的烏汶府蠟燭節(Ubon Candle Festival)會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以單人門票一百泰幣的收入,作為學生獎助金與伙食費。
結合異國文化的現代伊卡
前述的泰絲伊卡織物是由高品質的絲紗製作而成,編織前在經緯線上以綁防染的方式製造圖紋效果。米查.塔安舒則亞不僅專注復甦傳統,同時重製許多已經消逝的傳統紋樣。米查談起年輕時的故事,帶著完成的織品到曼谷的商家自銷販售,但是沒有店家有興趣寄賣,甚至在他還沒展示織品前就拒絕,最後米查只好將織品帶回到他朋友的店內,賣給朋友親戚長輩,她們也告訴米查,這些織品已經過時了,因此激發他開始設計新的紋樣,符合現代化的審美品味。最特別的是,他的伊卡織物使用中國的挑花夾織壁毯編織技藝,由於父親是漢人,這讓他想起自己的父親而有特殊的情感連結;不僅如此,他的織物也運用日本的型染技藝創作。
米查能如此靈活運用不同的染織技法,仰賴的是長期實驗與不斷修改的耐心。因為織品在織作上若使用不同的技法與線材,需考量經線的密度,這會影響織作出來的紋樣效果與質地,靠的不單單是知識與研究,也需要極大的意志力,才能一路走到現在。米查自述:「每件織品通常要花三年製作,例如之前正在製作一件給泰皇蒲美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使用的織品,但是沒想到還沒製作完成,泰皇就駕崩了,但是我們還是會持續將這件織品完成⋯⋯」
如今在泰國,米查已是全國公認的成功藝術家,許多織品都被美術館與私人藏家收藏,作品也受邀至其他國家展出。他堅持使用天然染色、完全手工生產,保存泰國傳統技藝;他所創建的是屬於當代的傳統,而非一成不變的古老傳統。目前約有三十多人在織品中心工作,但是織工的人數只有個位數字,他期許未來能培育更多年輕人,因為他自己非常享受作為一位織工暨織品保存研究者,能將自己的感受與靈感透過織品呈現出來,是很美好的事情。
【坤敬】 Khon Kaen──滋養棉織文化的區域
說到泰國織品,大家總想到泰絲,但是絲織其實不是泰國最傳統的織物歷史,棉花才是早於蠶絲、始於泰國的原料,也是在民間很廣泛使用的農作物。在坤敬這個伊森地區中的農業大城,當地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則乾燥溫暖,季風季節雖有大雨但仍屬溫暖,因此很適合棉花這種適合在溫暖潮濕、土壤鬆軟的氣候環境下生長的植物。由於棉花的價格便宜,加上纖維本身自然的扭曲,使得工廠製成線材時更為容易,因此坤敬地區種植了許多棉花作為織物生產之用。
傳統棉布編織
棉花有不同的品種,纖維長度越長、有光澤、質感細緻的品種,品質越高,因此需要農人精心照顧以遠離病蟲害,並避免使用化學藥劑栽種。而大多種植在泰北地區的棉花,為長纖與短纖兩種不同品種,從播種開始後,通常需要七週左右的生長期,經過三週的花開花落後,結出綠色外皮的果實,稱為「棉鈴」,再經過四十五至六十天的時間,讓棉鈴內部的棉籽長出絨毛纖維,塞滿棉鈴球體而後成熟裂開,此時露出纖維的棉鈴就是等候採收的棉花,浪漫的想像是熱帶氣候的綠野雪景,如果棉花田採收狀況不佳,則像是被大量丟棄在灌木叢中的衛生紙團般煞風景。
棉花自採收後到準備紡捻成棉線的過程,也需一番工程,基本上分為五個步驟:採收、軋棉、彈棉、滾棉、紡捻。採收,意即摘採已經成熟、露出棉鈴殼的纖維,以人工採收為主;軋棉,將棉花纖維與棉籽分離,在軋棉機尚未發明之前,這個步驟非常耗時;而後在進行彈棉的過程之前,需先曝曬棉花,曬過的棉花纖維較容易分開且蓬鬆,使用一支像是弓的工具,一手持弓把將弓弦接觸在棉花的上面,一手彈動弓上的弦,當弦在棉花之間彈動時,會將一顆顆的棉花鬆開,進而讓所有的纖維互相交錯,最後變成一團蓬鬆的棉纖維。
接下來是滾棉,分次汲取等量的棉花纖維,用一根細竹條將纖維包裹在竹條外,滾成棉條狀;最後這一條條的棉花條便可以拿來紡捻成線。
由於棉花採摘後,仍帶有棉花田中來自田野與空氣中的雜質,因此捻紡後的棉線需再經過洗滌精煉以去除雜質,之後才能進行染色與織布的工程。現在泰國村落裡,自己紡捻棉線織布的工作坊已經很少,大部分都是使用機械生產與化學染色的棉線,僅有少部分人還維持這一項技藝傳承。
【烏汶府】Ubon Ratchathani──受寮國影響的文化特色
烏汶府為位在泰國東南部的伊森(Isan)地區的城市之一,全名為烏汶叻差他尼府,意思為「皇家蓮花之城」,府區部分南部邊境與柬埔寨劃分,東邊則緊鄰寮國,因此寮國的影響在許多宗教建築中顯而易見。
班坎篷織品中心
此趟行程我拜訪了當地的私人織品中心,外觀為庭院景緻結合伊森地區的建築風格,進到這裡彷如來到古董收藏館,因為卡爾本(Khampun)家族為皇室的後代,從幾世代前就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泰國傳統織品與編織工具。
四十年前由卡爾本.瑟芮莎(Mrs. Khampun Srisai)女士致...
作者序
作者簡介
康雅筑
生於台北,從小家裡就充滿了父親的篆刻書法與母親的編織毛衣,在長期的環境熏陶下對藝術充滿了熱情與想像。父親在大四那年送了台電動縫紉機,從此裁縫車運轉的聲音沒有停過,它就像移動中的火車,轟隆轟隆的帶領她展開藝術的旅程。進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後,纖維織品編織為飛行萬里、體驗人生的魔毯。
作者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2007年獲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獎助計畫,為期兩個月的駐村創作與異地生活,像是掀開視野的篷幕,從此不同文化影響與刺激著藝術創作,使她跳脫舒適圈來思考與感受。亦從事纖維藝術教育的工作,如何用藝術的思維與角度來回應生活,以開放的思維消滅已設限的刻板觀點或態度。2015年出版第一本著作《織物地圖:一位藝術家的纖維染織行旅》,2016年出版第二集《織物地圖2:羊毛、紡線、古文明織出的秘魯纖維工藝》(皆由田園城市出版)。
作者簡介
康雅筑
生於台北,從小家裡就充滿了父親的篆刻書法與母親的編織毛衣,在長期的環境熏陶下對藝術充滿了熱情與想像。父親在大四那年送了台電動縫紉機,從此裁縫車運轉的聲音沒有停過,它就像移動中的火車,轟隆轟隆的帶領她展開藝術的旅程。進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後,纖維織品編織為飛行萬里、體驗人生的魔毯。
作者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2007年獲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獎助計畫,為期兩個月的駐村創作與異地生活,像是掀開視野的篷幕,從此不同文化影響與刺激著藝術創作,使她跳脫舒適圈來思考與感受。亦從事纖維藝術教...
目錄
作者序──如冠毛般隨風移旅
泰國中部地區
曼谷 Bangkok──傳統文化與當代創意的融合
阿育陀耶城 Ayutthaya──舊王朝的古城風華
叻丕府 Ratchaburi──遷徙與貿易影響下的多元化
素可泰 Sukothai──古城中的磚瓦與織物
泰國東北部地區
素輦 Surin──大象的故鄉
烏汶府 Ubon Ratchathani──受寮國影響的文化特色
烏隆塔尼府 Udon Thani──古文明與當代的融合
坤敬 Khon Kaen──滋養棉織文化的區域
黎府 Loei──編與織結構出的生活樣貌
泰國西北部地區
楠市Nan──泰國傳統工藝歷史的必訪地
清邁Ching Mai──多元文化孕育的歷史古都
印度西北部地區
古吉拉特邦 Gujarat──民間刺繡工藝文化
喀期縣Kutch──源於大地的養分
印度中部地區與西部海岸
那格浦爾 Nagpur──印度的中心點
孟買 Mumbai──現代與過去兼容並蓄
後記──學習纖維之生命感悟
作者序──如冠毛般隨風移旅
泰國中部地區
曼谷 Bangkok──傳統文化與當代創意的融合
阿育陀耶城 Ayutthaya──舊王朝的古城風華
叻丕府 Ratchaburi──遷徙與貿易影響下的多元化
素可泰 Sukothai──古城中的磚瓦與織物
泰國東北部地區
素輦 Surin──大象的故鄉
烏汶府 Ubon Ratchathani──受寮國影響的文化特色
烏隆塔尼府 Udon Thani──古文明與當代的融合
坤敬 Khon Kaen──滋養棉織文化的區域
黎府 Loei──編與織結構出的生活樣貌
泰國西北部地區
楠市Nan──泰國傳統工藝歷史的必訪地
清邁Ching Mai──多元文化孕育的歷史...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