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名人誠摯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遠哲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成文
前陽明大學及交通大學校長 吳妍華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中央研究院院士 翁啟惠
中華民國副總統 陳建仁
監察院院長 張博雅
前台灣大學校長 楊泮池
前監察院院長 錢復
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全心熱愛(Compassion);
決心投入(Commitment);
用心理解(Comprehension);
精心創新(Creativity);
同心合作(Cooperation);
推心溝通(Communication);
盡心完成(Consummation);
一切事都由「心」出發,用「心」來待人處事,一定會成功。――錢煦
《錢煦回憶錄:學習、奉獻、創造》是全球生物醫學界知名教授錢煦的人生回憶,更是一位君子科學家的精彩故事。橫跨血液流變學,分子、細胞及組織生物工程學,與幹細胞生物工程學研究,綜合生物醫學與工程領域,錢煦先生在不同的科學研究範疇均有傑出貢獻。
錢煦一生經歷與科學研究歷程精彩豐富,除身為中央研究院士外,還獲得中華民國總統生命科學獎獎章及美國國家科學獎獎章,是唯一榮獲兩國最高科學獎章的科學家;身兼美國四大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國家工程科學院、國家科學院、藝術及科學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當今華人科學家中之唯一者。
他特別在書中提出「7C」人生觀――全心熱愛、決心投入、用心理解、精心創新、同心合作、推心溝通、盡心完成,與年輕一代分享其人生經歷與心路歷程,希望能做為年輕朋友進行科學研究與待人處事態度的借鏡。
全新增訂版內容,包括錢煦先生近年在生醫研究上的進展、在各地進行學術交流的心得,與人生經歷的新體悟,在此與所有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錢煦
一九三一年生於北京,父親為前台灣大學校長與前中央研究院院長錢思亮。專攻血液流變學,分子、細胞及組織生物工程學,與幹細胞生物工程學研究,綜合生物醫學與工程領域,在不同研究範疇均有傑出貢獻。
一九七六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六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更在一九九四年至二○○六年間,獲頒美國四大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國家工程科學院、國家科學院、藝術及科學學院)院士頭銜,是當今華人科學家中之唯一者。
二○○九年獲馬英九總統頒授中華民國總統生命科學獎獎章,二○一一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頒授美國國家科學獎獎章,為唯一獲得兩國最高獎譽之科學家。發表經典論文,作育天下英才,領導國際學術團體,誠為當代學界典範。
獲選為二○一九年第十七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第一屆君子科學家。
章節試閱
受長輩的薰陶
我在哥大讀博士的時候常去胡婆婆家,和胡適校長(胡公公)常有機會見面。我和匡政結婚後生美儀之前,在他們紐約市東八十一街家裡住了一年。胡公公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學問淵廣,博古通今。他非常平易近人,喜歡提攜後進,我從他那裡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原則。他教我很多研究的奧祕,例如選擇題目、尋找資料、綜結知識、創新構思以及如何善用時間、追求卓越、流暢寫作和積極完成等。
在和他的談話中,我領悟到他很多名言的真諦。例如「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和「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等。胡公公不但教我如何做學問,也教我如何為人處事,特別是如何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人交往。我們固然要保持發揚中華文化,但同時也要盡力增強英語說寫表達的能力,要吸收學習西方習俗理念,要能互相了解、增進友誼、共求世界大同。這些教導對我後來能在各項學會組織參與主流社會極有幫助。
胡婆婆雖然不會說英文,但她知事明理,在紐約過得很好。她常去朋友家打牌,每次帶一張紙出門,上面寫著朋友家的地址,可以用來叫計程車;另外也帶一張回家的紙。雖然朋友大多會接送,但她有備無患。
事實上胡婆婆也知道紐約的公共汽車路線。有一次她教我如何搭公車去一個地方,不坐公車的胡公公聽了很著急,怕這路線不對,輕輕用英文跟我說不要聽她的。我出門後照胡婆婆指點的方向去搭公車,居然順利到達。
胡婆婆對小輩非常關照,每次都給我們做很多好吃的菜,吃不完就分給大家帶回去。有一次她給我和匡政帶一鍋蘿蔔湯,裝在一個袋子裡帶回去。我們坐在公車最後一排,把這個袋子放在腳前。沒想到一個緊急剎車,那個鍋子就從袋子裡翻出來,沿著中間走道一直滾向司機位置。我們急忙起來盡量把蘿蔔撿起,用所有的紙巾手帕拚命擦地,但味道就沒有辦法了。當我們大致清理到車前端時,正好到站。我們臉紅耳赤,含糊地說了些道歉的話就匆匆下車了。這件事我們始終不敢告訴胡婆婆。
我真是非常幸運,能夠從三位我最敬佩的長輩(父親、傅校長和胡公公)受到直接教誨,這對我一生的思想行為有極大影響。此外,我也很有幸能受到很多位其他長者大師的教導,例如袁家騮和吳健雄院士夫婦,他們是華人科學家中的神仙眷侶。袁先生在紐約長島布魯克黑文國立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工作,而吳院士是哥大物理系教授,我和她見面的機會較多。她在核子物理有世界頂級的成就,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她的實驗室做核子物理最尖端的研究,規模極大。她親自對每一位研究人員給予個別的指導,幾乎晝夜不分。她潛心研究、熱誠教導的風格,給我很大的影響。
在實驗室之外,她則像平常人一樣,做家事,和朋友學生聊天,沒有任何架子,令人覺得如沐春風。除了以身作則,給我很多榜樣之外,吳院士也給我很多直接鼓勵。每次我得到一些對她來說應該是微不足道的獎譽時,她都會親筆寫賀函給我,這對我來說比獎譽本身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她對匡政也極為愛護,一九八七年她在義大利帕多瓦(Padua)大學榮獲Elena Lucrezia Cornaro Piscopia獎章,紀念全義大利第一位女性獲得博士學位三百週年,那是一個極高的榮譽。因為匡政是一位醫師,吳院士回到紐約後便把那可貴的獎章贈送給她,讚揚鼓勵匡政熱忱的醫學服務,使我們萬分感動。
我在紐約以及台灣有幸跟很多父執長輩學習做人做事,包括梅貽琦校長、葉公超大使,和後文提到的吳大猷院長和李國鼎先生及大舅父張茲闓;他們給我很多啟發和指示。我在小學讀書時,曾經寫過一篇題目為「我最敬佩的人」的作文,我選擇了王雲五先生。他從小沒有進學校,可是努力自修讀書求學,寫了很多好文章,並且發明了「四角號碼」。後來我就讀台灣大學醫學院,他的幼子王學善是我最熟的同班同學,還是乒乓球雙打的夥伴,因此常常有機會和王雲五先生見面,才知道他每天清晨不到四點鐘就起床,到我們起床的時候,他已經寫了好幾千字。成功不是偶然的,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前面說過,王世濬院士是父親的小學同學,又是我在哥大的老師,教給我很多生理學的學理知識和研究技術。王院士在神經生理學和藥理學領域是國際領先的學者,造就很多傑出的神經科學家,蔡作雍院士是他的博士學生,方懷時院士、彭明聰院士都在他研究室從事過合作研究。王夫人郭煥煒為人處事謙和溫厚,是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護理教授,中華醫藥促進基金會(ABMAC)以她為名建立了一個基金,資助台灣護理人員赴美參加進階訓練或修習學位。他們的大女兒菲麗(Phyllis Wise)繼承父業,是一位傑出神經科學家,曾任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校長。王夫人建立了林王獎學金,紀念王院士和他的老師林可勝院士,這獎學金的目的是獎勵台灣傑出的神經、生理及藥理青年科學家出國深造。二○一五年四月,菲麗和我應李小媛之邀,在台北參加林王學術基金會首屆研討會。
受長輩的薰陶
我在哥大讀博士的時候常去胡婆婆家,和胡適校長(胡公公)常有機會見面。我和匡政結婚後生美儀之前,在他們紐約市東八十一街家裡住了一年。胡公公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學問淵廣,博古通今。他非常平易近人,喜歡提攜後進,我從他那裡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原則。他教我很多研究的奧祕,例如選擇題目、尋找資料、綜結知識、創新構思以及如何善用時間、追求卓越、流暢寫作和積極完成等。
在和他的談話中,我領悟到他很多名言的真諦。例如「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和「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等。胡公公...
作者序
【自序一】
增訂版序
二○一六年四月,承高希均教授鼎力支持,王力行發行人及遠見.天下文化各位同仁傑出編輯,李小媛博士多方賜助,我八十五歲的自傳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書名主標是《學習、奉獻、創造》,副標為「錢煦回憶錄」。這主標是基於我在書內最後一章說:「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二○一九年初,承高教授盛情邀請,我將在十月赴台北接受首屆「君子科學家獎」,並邀我把回憶錄加上最近三年的資料,作成這次的增訂版。因為要標明是我的回憶錄,依編輯同仁的建議,把主標和副標對換。非常感謝資深副總編輯吳佩穎和編輯賴仕豪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增訂。
很榮幸這本書的原版有五位生物醫學界傑出領袖賜寫推薦序。我非常感謝翁啟惠院士在增訂版賜給一篇珍貴的序文。
我亦深深地感激高教授,為這增訂版特別寫了一篇令我極為感動的文章,承蒙厚譽,愧不敢當。
我在增訂版添加了這三年來在研究、教學、服務和生活上的進展。我們研究一些調控內皮細胞功能的新機制。教學方面,我獲得了美國生理學會的克勞伯納傑出教育獎,並主辦浙大和台聯大的本科生同學來加大聖校接受研究訓練。服務方面,繼續發展加大聖校醫學工程研究院及全加州的生物工程研究院,並主持唐獎審查。我和陽明大學合作,獲得三項龍門計畫。家庭和生活方面,在台灣、大陸及聖地牙哥辦了五次先父紀念展覽;兒孫輩事業和學業都在不停地進展,我則在準備退休。這增訂版使我能把一生的經歷延伸到即將退休的新階段。
我發現這幾些年的經歷加強了我的信念:「學習、奉獻、創造」。我更珍惜祖先給我的生命、智慧和能力,更感激家人、社會、人群給我的啟發、愛護、機會和幫助,也更希望這本書能做為年輕朋友的借鏡,有助於他們的發展成長。
【自序二】
二○○一年我七十歲生日時,宋曾藍萍教授和內人匡政請親友寫了一百多篇珍貴的英文慶賀文章,編成一本書Shu Chien,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在二○○三年出版。我在全書最後寫了一篇英文的感謝文,其中包括我那時的一些人生回憶。
二○一一年八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李小媛博士為慶祝匡政和我的八十歲生日,請師友寫了六十六篇可貴的文章,由生醫所印製成為一本紀念集。李博士和我商量以我七十歲時寫的英文文章為起點,把我八十多年來的生平寫成一本中文自傳,找一家最好的出版公司來編印出版。我立即就想到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我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有幾十年深交;三十年前,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王力行發行人曾專程到紐約訪問我,寫文章在《遠見》雜誌創刊號登載。當我去問高教授時,他立即就慨允出版,承安排請副總編輯吳佩穎和編輯賴仕豪負責編纂,對編印進行給了極大幫助,並且建議把生醫所印製的六十六篇文章,以及我在本書內未列入的其他學術活動,刊在天下文化網站上(http://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GB427)。此外我也設了一個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a/eng.ucsd.edu/shu-chien/),其中包含有關照片、文件、報導等。在本書出版後,我將繼續登載資料。李小媛博士對這本書的編寫給了很多寶貴建議,數次陪同我至出版社討論本書出版事宜;文稿多次修改的版本也承她盡心校對,深為感激。我也感謝匡政和復弟為我詳細校讀修改,詹恭明教授和李怡萱博士分別對哥倫比亞大學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代作校對修正,以及王震邦先生的校讀建議。承陳建仁、張博雅、楊泮池、吳成文、吳妍華等各位賜寫序文,使本書大為生色,並蒙賜厚譽、愧不敢當。敬此恭致最誠摯的謝意。
這本書有三部。第一部是講我的祖先、父母兄弟、妻女孫輩。我的祖先及父母給我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教養恩情;我長大時有兄弟親朋的友愛;成人後有匡政的恩愛、兒孫輩的孝愛;家庭五代使我有極幸福愉快的人生。第二部是我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的經歷。我幼年在北京上海長大,然後在北大和台大受醫學教育;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學位後,在哥大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有極好的師長、同學、同事和學生,使我能不停地學習、成長、研究、創新和教育下一代。第二部內還有我在紐約和聖地牙哥的生活散記,包括一些趣事和我對人生的觀點。第三部是我參與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與服務。我認為參與社團是我們的職責與人生的樂趣;這方面的努力有助於整個學術界。我幸有機遇在美國、國際、台灣和大陸,參與創建和發展學術團體,希望我少許的成果能有益於人群。最後一節,我回顧一生,感覺到非常幸運、無限感恩。我把求學就業的經驗心得寫下來,包括選擇方向、熱忱奉獻、迎接挑戰、保持樂觀、終身學習、把握時間、追求卓越、努力前進、尊重品格。這些是我一生處事的準則。在這一節內,我說:「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所以我就以《學習、奉獻、創造》為書名。
這本書從我的祖先和父母起始,最後回到祖先的錢王祠。我珍惜祖先給我的生命、智慧和能力,也感激家人、社會及人群給我的啟發、愛護、機會和賜助。我把我一生的經歷心路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得到賜正共鳴,更希望能做為年輕朋友的借鏡,如果對某些讀者將來的發展小有稗益,那就達到了寫這本書的目的。
【自序一】
增訂版序
二○一六年四月,承高希均教授鼎力支持,王力行發行人及遠見.天下文化各位同仁傑出編輯,李小媛博士多方賜助,我八十五歲的自傳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書名主標是《學習、奉獻、創造》,副標為「錢煦回憶錄」。這主標是基於我在書內最後一章說:「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二○一九年初,承高教授盛情邀請,我將在十月赴台北接受首屆「君子科學家獎」,並邀我把回憶錄加上最近三年的資料,作成這次的增訂版。因為要標明是我的回憶錄,依編輯同仁的建議,把主標和副...
目錄
出版者的話 錢煦:跨領域與文化的大科學家 高希均
推薦序 為人謙和,處事圓融的科學家典範 翁啟惠
推薦序 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 陳建仁
推薦序 一門皆國士,醫界有完人 張博雅
推薦序 作育春風,學者典範 楊泮池
推薦序 生命中美好的共事與友誼 吳成文
推薦序 卓越醫師科學家的大師典範 吳妍華
自 序
增訂版序
第一部 家世恩情
第一章 我的祖先與父母親
第二章 我的兄弟
第三章 我的婚姻和家庭
第二部 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
第四章 兒童時代和早年教育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育
第六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教育
第七章 紐約生活散記
第八章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光
第九章 聖地牙哥生活散記
第三部 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與服務
第十章 美國及國際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
第十一章 在台灣的學術活動
第十二章 在中國大陸的學術及家族活動
結 語 回顧與前瞻
後記 李小媛
錢煦院士大事紀
美國與國際學術機構及學會名稱中英文對照表
參考文獻
出版者的話 錢煦:跨領域與文化的大科學家 高希均
推薦序 為人謙和,處事圓融的科學家典範 翁啟惠
推薦序 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 陳建仁
推薦序 一門皆國士,醫界有完人 張博雅
推薦序 作育春風,學者典範 楊泮池
推薦序 生命中美好的共事與友誼 吳成文
推薦序 卓越醫師科學家的大師典範 吳妍華
自 序
增訂版序
第一部 家世恩情
第一章 我的祖先與父母親
第二章 我的兄弟
第三章 我的婚姻和家庭
第二部 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
第四章 兒童時代和早年教育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392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