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歷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歷史證言。
⊙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反映中央政府初到臺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臺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了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臺灣獨特的歷史寫實。
作者簡介:
李雲漢
李雲漢(1927- ),籍貫山東省。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約翰大學碩士,曾任教政治大學三十餘年、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專長中國近代史、民國史。曾出版《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楊亮功先生年譜》、《盧溝橋事變》、《史學圈裏四十年》、《中國現代史》等著作。
章節試閱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出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碧藍的天,
想著後果前塵!
後果是不能逆料,
前塵又那堪追尋!
一把烈火燒遍了祖國的原野,
那裏還有方寸之地讓我安身?
我已失去了活力?
失去了意志?
失去了青春?
如此渾渾噩噩的混下去,
埋葬在險惡的洪流裏,
又怎能甘心!
又怎能甘心!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出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藍天,
想著前程。
哦!是誰贈與我智慧的利刃?
勇敢的面對,
堅毅的苦撐,
弱者那有畏縮的餘地?
瞪大眼睛,前衝!
此詩寫於民國三十八年冬,刊布於第三中隊壁報,早已忘得無影無蹤。八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卞玉玟兄來信中,將其日記中錄存之原稿寄贈,不勝欣喜,錄之留念。九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重寫一遍,末段略作修改。
------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淚的歲月,
血的記憶!
永遠不會忘記,
那兩個肝裂腸斷的日子:
四月十一,辭母!
六月二日,別父!
東楊莊南郊柳蔭下,
白狼河沿土地堤旁,
青島觀象台的山路上,
爹娘的酸淚,
沁進我悲痛欲絕的心房!
恨不能,
一口吞進那群赤色豺狼!
滿懷仇恨出海而去,
航向浪翻濤嘯的汪洋!
遍身創傷!
浪跡四方!
終能駐足在這海島上,
熱血無時不在衝騰在胸膛!
報仇雪恥的意志堅如金鋼!
我只想:
血仇血報!
血債血償!
永別父母週年紀念。斷腸人李雲漢淚筆於臺北圓山,不知何日始能報此血仇也!
------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父親:
離開你,已經是兩年又三個月了。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裏,我沒有給你寫半個字;但,我卻從數不清的夜夢裏見到你!
想到父子在青島相聚又相別的日子,我的心就悲痛得碎成片片。爸,我不知道如何對你懺悔,因為我實在對不起你!我縱有不得已的苦衷,也不該隻身南行,把你這個貧病交加的老人留在青島!
我們從是地獄中逃了出來,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來到了自由地區。心理上,生理上,你都是受到創傷的老人,恐懼和憂愁的陰雲仍然掛在蒼老的臉上。我們一貧如洗,除了身上一襲已髒得不忍目睹的破棉衣外,別無他物。要不是表哥鞠家和英平族兄借一塌之地給我們暫時安身,我們真的要流落街頭!那悽慘的情景何堪想像!
爸,你說你不灰心,你不畏懼,因為你已逃離了共區,又有兒子在身邊。這是真的,父子能從死亡邊緣逃出來相聚一起,的確算是幸運的。然而,面對的現實卻沒法解除我們的困厄,我們要工作,要吃飯,可是青島已是人心動搖百業蕭條,工作在那裏?想賺吃飯的錢又談何容易!流亡在青島的同學和鄉親雖也想幫忙,但他們也一樣是自顧不暇,如何顧得了我們?況且時局越來越險惡,我們在青島究竟能偷安到幾時?爸,為了使你創深痛劇的心不再受到更大更多的刺激,很多事態變化和人情冷落,我都有意的隱瞞了你!也知道隱瞞不了幾時,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使你獲得暫時的安寧?
我是兒子,我有責任想法賺錢來養活你。我終天在想,在探聽,在嘗試,自己究竟要找什麼樣的門路,來解決我們生活的問題。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從軍。這是為了報國,為了復仇,唯一可以走的路。但我有些猶豫。因為這條路只解除了我自身的問題,可是衰老的父親靠誰來照顧呢?
爸,你還記得嗎?在那短短相聚的日子裏,我曾陪侍你去過太平頂,也曾靜靜的走過幽靜的海濱,更曾一步步的登上觀象山頂,遠看汪洋中的點點帆影,仰視天空中悠悠而過的白雲,甚至我還曾笑逐顏開的講一些可能讓你感到安慰的人和事。可是,爸,我內心的深處是哀傷的,沉重的,也是無奈的,每次伴你漫步回來,都會偷偷的流下酸淚!五月的初夏天氣了,你仍是身著一件破舊的棉衣,由於缺乏營養兩眼已暗淡無光,鞋子破了也沒另一雙來替換……我不忍心再想下去,我真的感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痛苦和挫折!
風雲越來越險惡,我曉得,爸也曉得,我們該做最後的抉擇了。告訴爸,我要從軍入伍了,爸沒有表示同意或否定,用無奈的眼神和沉默的表情暗示了我。我昂然走進青年教導總隊去當學生兵,可是才兩天,我就又走出了軍營。我覺得,這不是解決困難的最好辦法,我要顧全自己,更要顧全爸。我最後的選擇是「賣兵」──就是把自身賣給有兵役義務的人家,獲得一部分錢可以贍養家人,這和古代的「賣身為奴」以養親的情形相類似。我記得很清楚,我是賣身給「瑞蚨祥」,身價是四十四元銀圓。我把這筆錢送到爸手中作為贍養費時,爸用顫抖的手接了過去,眼角上已流下了淚!父子相對無言,倒是英平族兄說了一句話:「這份孝心,一定會有好報」,「勇敢的去吧,不久就會凱旋回來的!」
理智使我堅強起來,武裝起來,隨軍撤離了青島──那是民國三十八年即一九四九年的六月二日。海船徐徐的駛出膠州灣口,進入波濤洶湧的汪洋裏。我屢屢回頭張望,希望能再看到老爸的身影,但,一切都是徒然。任我翹起腳跟眺望,再也看不見那綠林紅廈的地方。聽到的,只是蕭蕭海風;看到的,只是滔滔白浪;想到的,是那些無可避免的悲慘命運的挑戰!
爸,離開你,我才真正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有勇氣和命運戰鬥的人。從青島,到臺灣,去海南,再回到臺灣。八百多個日子裏,無日不在艱難困苦中戰鬥著,疾病,饑餓,災難,都曾撲向我,一度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我沒有屈服,永遠也不會屈服!因為我有無可推卸的使命,要實現你的心志!復仇的火焰燃燒在心頭,成為我必須生存下去的最大動力!不是嗎?只要有我這個兒子勇敢的戰鬥下去,你和媽才會有安慰,才會有希望!
我流過不少淚,眼神已有些乾涸。寫過不少家信,一封也都沒法寄出去。如今啊,我決心不再哭泣,也不再消耗無謂的筆墨,因為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勢下,移孝作忠是唯一的選擇!爸,放心吧,為正義而奮鬥的道路上,我以秉承你的志節,傳承你的精神為榮!
------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中國國民黨在它五十年的革命過程中,已經有過五次的改組,因了當時時代反應與環境需要的不同,每次改組都有它獨具的特徵:一、由興中會改組為同盟會,目的在強固組織,驅除韃虜;二、由同盟會擴組為國民黨,目的在團結力量鞏固基礎(雖然沒有達成目的);三、由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目的在整肅革命陣營,重振革命精神,掃除專制勢力,重建中華民國;四、由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目的在揭櫫政綱政策,號召民眾運動,冀能一掃橫戾跋扈之軍閥勢力,從事政治社會的澈底改革。
雖然,在精神上有這些不同的特徵,但在實質上,動機上,卻具有同一的時代背景:那便是由於反革命勢力的擴展膨脹,使革命的前途上發生了障礙,因而促成每次的改組,由改組而得到新生,由新生而能糾合群力,掃除當前的革命障礙,完成某一階段中的革命任務。
此次中國國民黨的改造,無論在精神上本質上都不能與以往的幾次改組相比擬,因為中國國民黨目前所遭受的危機是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嚴重;同時,時代所賦予中國國民黨的任務也是歷史上空前未有的艱鉅。這嚴重的危機,艱鉅的任務,促成了中國國民黨第五次改造的獨具的特質與精神:
第一、中國國民黨此次改造,是堅決澈底的整肅,不是應付敷衍的口號;大陸上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國民黨這個龐大的有機體,已經遍體膿菌,滿體瘍傷,要想新生,就只是把己經腐爛的部分除去、重新攝取新的血輪與細胞,國民黨的此次改造,便接受了這個慘痛的教訓,做了堅決、澈底、剛毅、果斷的決定:對黨員無分上下,無分新舊,重新甄審,澈底整肅;對政策,重新估價,重新制定,務使吻合主義,適合民情;對領導,打破以前的封建觀念,採用一元的民主領導:對作風,掃除衙門官僚的習氣,走向群眾路線,與眾共存,與眾共生。
第二、中國國民黨的此次改造是徹頭徹尾的全面政造,不是片面局部的改革刷新。在今天國民黨這部大機器每個部分都發生故障,不能靈活運用,因此需要把每個零件,都要經過一番擦拭。所以國民黨在此次改造中,無分黨員幹部,無分下級上級,都要革心洗面,從頭做起,不允許有一個人猶豫徬徨,不允許有一個人醉生夢死。
第三、中國國民黨此次改造,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中國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創造者,也是中華民國的保衛者,命運緊連在一起,不能分開,目前國家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黨的改造新生就是國家的起死回生。成,則中國四千年悠久光榮歷史可延續,敗,四億五千萬同胞將永淪為奴隸,因此,國民黨此次改造,我們特別強調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黨國存亡,在此一舉。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出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碧藍的天,
想著後果前塵!
後果是不能逆料,
前塵又那堪追尋!
一把烈火燒遍了祖國的原野,
那裏還有方寸之地讓我安身?
我已失去了活力?
失去了意志?
失去了青春?
如此渾渾噩噩的混下去,
埋葬在險惡的洪流裏,
又怎能甘心!
又怎能甘心!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出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藍天,
想著前程。
哦!是誰贈與我智慧的利刃?
勇敢的面對,
堅毅的苦撐,
弱者那有畏縮的餘地?
瞪大眼睛...
推薦序
《風雨聲中》自敘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九十二年(二○○三)兩度花費一些時間整理舊稿,總算告一段落。對我自己而言,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五十多年前初來臺灣時的那些作品──係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月至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八月,共得七十七件,代表我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
這些作品,有的已發表,有的未發表。已發表的作品,散見於《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團刊》、《自由青年》、《自由中華》、《更生報》、《步訊》等刊物,我曾分別剪貼在一冊資料簿中,至今仍然保存著。說起來,這冊資料簿本身也滿有紀念意義。它是民國三十九年夏間,友人贈我的一冊《美國八大偉人》(畫傳),由於窮,買不起像樣的粘貼簿來存貯作品,就把它一書兩用了,偉人的姓名及畫像,我不佔用,因此仍可一翻即得。其餘篇幅則貼滿了我各式各樣的短文,也算是「琳瑯滿目」了。未發表過的作品,除了民國三十八年冬在海南的兩篇詩詞,係卞玉玟兄所寄贈外,其餘都是從我的日記簿中摘錄出來。由於原稿筆跡不工整,不清楚,所以我再照原稿重抄一遍,有的並作了註記,說明重抄的年月。
我把這些青年時代的舊作,按性質及時序,分為六類,各標主題如後:
一、海南哀歌
二、思親.懷鄉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四、壯懷激烈
五、殘留日記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我青年時代作品的全部。譬如說,民國三十九年春,《新生報》曾以「讀書一得」為題舉辦徵文,我撰短文應徵,錄取了,並刊載出來,我也曾剪存過,後來卻因搬遷住所而遺失了。也有幾篇詩作,我嫌語法太亂,用情也太衝動,銷毀了。
在海南的四個月,是段愁病交加的悽慘歲月。感謝卞玉玟兄,他把我在壁報上寫的一首詞和一首詩,抄入他的日記中,五十年後又再抄出來寄給我,使我能再度聽到自己的聲音,也為我的「海南生活」留下一點點痕跡。「思親與懷鄉」的作品,披瀝出我「圓山時代」的生活與思想縮影。由海南來臺灣,由「七洋」到圓山,雖然結束了餐風宿露的流浪漢生活,在所謂「革命學府」裏暫時安定下來,然國破家亡的慘痛,背鄉離井的哀傷,以及風雨飄搖,命運尚在未定之天的憂愁,卻無時無刻不縈結在心頭,悲憤但卻無奈──這心緒,清晰的反映在我的作品裏。我這時也有太多的幻想,〈我的爸爸〉一文,幻想的成分即大於真實。事實上,我父親不是「老兵」,也不完全是「英雄」,只是由於思親情切,我把父親的志節和不幸的遭遇幻想成另一種情境!
青年服務團受訓,行政專修班就讀,陸軍軍官學校暨步兵學校接受預備軍官教育的四年間,是一段嚴厲的考驗。值得自我安慰,我算是順利的通過這一考驗,而且未曾中斷我斷斷續續的筆耕。這期間寫的論文、散文和通訊,列為一類;不同體裁的詩作,則標以標題曰「壯懷激烈」,代表著我青年生活的另一境界。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其間也曾中斷過數年。整理舊稿時,發現生活在圓山、大直、鳳山這四年間的日記是完整的。只是在退休之後,不斷的為過多的藏書藏文作「瘦身」工作,忍痛把一生的日記原稿銷毀了。只檢存了極少數的日記,稱之為「殘留日記」。筆跡過於潦草,因而重抄一遍保存下來,原跡也就付之丙丁。
我寫文章,一直都是用本名李雲漢,這表示對文章的內容負其責任。初到臺灣時的作品,除本名外,卻曾採用過三個筆名:風葦、流螢、伯筱。三個筆名,都有我自己才能說得清楚的不同意義。風葦,是象徵圓山時代的心境,願意做一株在狂風中搖曳不已卻始終能堅毅不拔的蘆葦。流螢,是在故鄉讀中學時一位要好同學的筆名,由於戰亂,分開了,為了懷念也是紀念知友,我借用了這個筆名。伯筱,在我流落海南島做學生兵時,一度採用為正名,到臺灣後我就再用本名。為了不忘淒苦的海南生活,有時就署名伯筱。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學術性的。我的學術作品,至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十一月升學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後,才開始。這些作品,寫作技巧上也還不夠老練,但在精神上和實質上卻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是我那段生活史的寫真──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歷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複雜的情緒,一一出現在這些文字中。我珍惜自己的青年時代,因而決定將這些作品彙編為一冊《風雨聲中》,長期保存,作為自己、家人和友人的紀念。
取題為《風雨聲中》,是想反映我來臺及初到臺灣那個時代和環境的特徵。那時代,臺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圓山山麓的弦歌以及鳳山軍營的磨練,都可能只是風雨前的寧靜。說真的,我們這些心懷孤臣孽子悲憤心情的大陸來臺青年學子,是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情境中,揀來了幸運,壯大了自己。我把這時代中自己留存的作品彙編起來,標題為《風雨聲中》,誰曰不宜?
李雲漢識於臺北文山陋寓懷元廬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風雨聲中》自敘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九十二年(二○○三)兩度花費一些時間整理舊稿,總算告一段落。對我自己而言,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五十多年前初來臺灣時的那些作品──係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月至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八月,共得七十七件,代表我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
這些作品,有的已發表,有的未發表。已發表的作品,散見於《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團刊》、《自由青年》、《自由中華》、《更生報》、《步訊》等刊物,我曾分別剪貼在一冊資料簿中,至今仍然保存著。說起來,這冊資料簿本身也滿有...
目錄
《風雨聲中》自敘
一、海南哀歌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二、思親.懷鄉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寄不出的家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刺梅嶺上開──懷鄉曲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月下哀思──懷鄉曲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四十年六月五日寫,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黃昏──懷鄉曲之三/民國四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我的爸爸/民國四十年八月,《自由青年》
金雞嶺禮讚/撰文時間失記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革命青年憑弔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塚紀實/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拿起我們的筆,與戰友並肩作戰!/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為什麼?是喪失了革命精神還是偶然衝動/民國三十九年五月
中共統治下的中等教育/民國三十九年五月,《自由青年》
自治週後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響應來一次文藝改造運動──兼論當前文藝的重心/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慈母.醫生.辭典──與政幹班同學談政工人員的任務/民國三十九年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中國國民黨的改造與中國前途/民國三十九年
如何做一個改造後的國民黨員/民國三十九年
歡迎你們歸隊──給脫離組織的黨員同志/民國三十九年
不許落伍.不准退後──本月二十一日團長訓話後的感想/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如何塑成團型──響應團長整頓團風/民國三十九年
革命精神與革命作風/民國三十九年
從法理觀點上談「臺灣問題」/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
拿出力量來──為迎接反攻並敬告全體同志/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獻詞/民國四十年二月
我們對團刊的認識和期望──為團刊發行週年紀念而寫/民國四十年三月
由文藝發展談到文藝反攻/民國四十年六月,《更生報》
明廉循分.知恥圖強/民國四十年
光榮屬於團勝利歸於我們/民國四十年七月
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給軍中服務同志的第一封信/民國四十年
服從、負責、服務──敬獻給畢業暨實習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十月
拿什麼來慶祝國慶──國慶日感言/民國四十年十月
我對開國紀念的新認識/民國四十一年三月
革命必先革心──給新入團的團員同志/民國四十一年
給我們的──兄弟姊妹們/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忠心赤膽證同心/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我們完成了入伍教育/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
杏壇春暖筆掃千軍──教育行政科簡介/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四、壯懷激烈
獻/民國四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燈/民國四十年八月
想/民國四十年十一月,臺北圓山
傍晚/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臺北圓山
給拜倫/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日記,臺北圓山
祝福一個永遠倔強的孩子/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日記,臺北圓山
生日的悲歎/民國四十一年四月廿二日生日之夕,臺北大直
槍與詩/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記
寄到大陳前線軍二隊伙伴/民國四十二年一月,鳳山軍校
友情/民國四十二年元月十九日,臺灣鳳山
企盼/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四日,臺灣鳳山
安慰/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惶恐/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大埤湖畔征夫曲/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草於臺灣鳳山
她/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臺灣鳳山
歸心如火/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三十一日,鳳山軍校
寄大陳島馬鶴凌隊長/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四日
春節題贈汪靜珍陳松明兩女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六日於鳳山軍校預訓班
行軍途中小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溫馨/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二日日記
瞭解/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日記,臺灣鳳山
耕耘/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臺灣鳳山
霧/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日,臺北大直
中央山脈探險吟草/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七日
五、殘留日記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孤雁淚》讀後感/民國四十年七月
新文藝雜談/民國四十年夏,寫於圓山,時就讀於臺灣省行政專修班教育行政科
悼念孫熙烈/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八日日記
敵人的悼念/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一日《步訊》第四版
尋夢者之歌
民生主義教育政策中的訓導問題──研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心得/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
中央山脈探險東隊壁報發刊詞/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一日,應中隊長李久沂之請寫於磐石臺電保線所
《風雨聲中》自敘
一、海南哀歌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二、思親.懷鄉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寄不出的家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刺梅嶺上開──懷鄉曲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月下哀思──懷鄉曲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19-09-06ISBN/ISSN:978957892464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0頁開數:19*26 公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