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邁可.雷明、喬治.狄金森
定價:NT$ 650
本商品已絕版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今天會是最後一天嗎?我們隨時準備好了嗎?
我們做了所有想做的事情了嗎?
我們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嗎?
作者簡介:
邁可.雷明(Michael R. Leming)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歐勒夫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名譽教授,聖歐勒夫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人,明尼蘇達州臨終關懷聯盟和諾斯菲爾德鎮愛滋病防治中心的前董事會成員,並曾擔任臨終關懷教育者、志工和心理輔導師。著有許多社會死亡學和家庭問題的文章,曾開設並教授死亡和臨終相關課程超過三十五年。
喬治.狄金森(George E. Dickinson)
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老人學博士後、肯塔基醫學院死亡學博士後、康乃狄克大學醫學社會學博士後。在眾多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九十餘篇作品,教授死亡和臨終課程將近四十年,作為一名臨終關懷教育者一直活躍在第一線。二○○三年和二○○八年兩度獲得南卡羅萊納州政府頒發的傑出教授獎,並於二○○九獲得由死亡教育與諮詢協會頒發的年度死亡關懷教育者獎。二○○二年在查理斯頓學院獲頒傑出教師學者獎項,二○○八年榮獲傑出研究成果獎。
審訂者簡介:
王安琪
現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醫療社會學、性別社會學、STS、教育社會學。博士論文主題為善終社會意義的變遷,以及醫療科技對臨終與死亡社會組織的影響。
朱為民
一九八三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善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二○一六TEDxTaipei 講者。亦是「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版主。著有《預約。好好告別》、《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期許自己成為病人和照顧者生命中可倚靠的支柱,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在安寧病房服務以及照顧老年人的經驗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我們的一生,跟著死亡一起成長
我接到父親的死訊的時候,正在開車。
二○一七年冬天,八十五歲的父親因為肺炎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兩週過去,本來以為治療得差不多了,正回家著手準備各項出院準備。沒想到,死亡冷不防地,貼近了父親。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我跟母親推開病房的門,窗簾是拉起來的,父親靜靜地躺在床上,像是睡著了一樣。房間的角落,外籍看護瑟縮著身體,輕輕地啜泣,好像怕被什麼人聽到。
媽媽撫摸著爸爸的臉,我握著父親的手,冰冷的。即便我的職業讓我目睹數百次的死亡,可是當一個昨天還對著你說話、對著你笑的親人,突然進入永久的沉寂時,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思考,我還是不知道要如何過日子。我只想知道,如何能回到過去的時光。
「回不去了」,也許就是死亡千萬年來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相。
〆
我是一個老年醫學和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每天都在治療老年人和末期的病人。「面對」死亡,幾乎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面對」,不僅是面對自己的病人死去,也要協助家人面對他們的親人逝去,陪伴他們走過哀傷的幽谷。有時,我們還要面對一起工作的同仁,彼此互相打氣,因為每天都經歷著高壓力的情緒與悲傷。「面對」死亡所帶來的人世間各種變化,是這份工作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但是我們也發現,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人教我們什麼是「死亡」,如何面對「死亡」。正如同這本書的第三章所說,我們的一生幾乎是跟著死亡一起成長:小時候,我們一開始經歷的,是電視、電影、卡通人物的死亡;再長大一點,我們可能會經歷寵物的死亡;再長大一點,我們會經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去世。對某些和祖父母一輩非常親暱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分離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打擊。但這樣的打擊並不是最沉重的,等我們成家立業之後,父母的死亡總是會讓人生中的那個段落變得黑白無光。最後,我們老了,不得不接受,另一半的離開。最終,是自己的告別。
即便死亡如影隨形伴著我們的人生,我們卻很難──不,應該是說我們不想──去理解死亡是什麼。因為它太黑暗、太沉重、太不吉利、太令人無法嚥下。因此,我們不聽,我們不說,我們甚至不想看。這樣不願面對的結果,便是在下一次與死亡接觸時,所受的傷更痛。
令人慶幸的是,最近幾年,談論老化、安寧醫療與死亡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彷彿在告訴我們,現在開始瞭解還來得及。而《凝視死亡的公開課》這本書,是我認為目前市面上少見的,對於死亡的各種面向,討論得最細膩的一本書籍。這本書可說是一本關於死亡的百科全書。我自己在審訂的過程中,每每讀到精彩的地方,掩卷思考,欲罷不能。即便我是一個終日與死亡為伍的醫師,我依然從書中學習到太多重要的歷史、現象和觀念。我相信,每一個希望認識死亡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收穫。
〆
父親離開我們兩年了。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並沒有離開,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我的每一個想法、念頭和行動之中。正如同世界上某些文化看待死亡的方式一般,死亡並非結束,而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瞭解死亡,我們才懂得更好地活著。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朱為民│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3 |
5折 | 3 |
6折 | 5 |
7折 | 9 |
7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邁可.雷明、喬治.狄金森
定價:NT$ 650
本商品已絕版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今天會是最後一天嗎?我們隨時準備好了嗎?
我們做了所有想做的事情了嗎?
我們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嗎?
作者簡介:
邁可.雷明(Michael R. Leming)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歐勒夫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名譽教授,聖歐勒夫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人,明尼蘇達州臨終關懷聯盟和諾斯菲爾德鎮愛滋病防治中心的前董事會成員,並曾擔任臨終關懷教育者、志工和心理輔導師。著有許多社會死亡學和家庭問題的文章,曾開設並教授死亡和臨終相關課程超過三十五年。
喬治.狄金森(George E. Dickinson)
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老人學博士後、肯塔基醫學院死亡學博士後、康乃狄克大學醫學社會學博士後。在眾多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九十餘篇作品,教授死亡和臨終課程將近四十年,作為一名臨終關懷教育者一直活躍在第一線。二○○三年和二○○八年兩度獲得南卡羅萊納州政府頒發的傑出教授獎,並於二○○九獲得由死亡教育與諮詢協會頒發的年度死亡關懷教育者獎。二○○二年在查理斯頓學院獲頒傑出教師學者獎項,二○○八年榮獲傑出研究成果獎。
審訂者簡介:
王安琪
現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醫療社會學、性別社會學、STS、教育社會學。博士論文主題為善終社會意義的變遷,以及醫療科技對臨終與死亡社會組織的影響。
朱為民
一九八三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善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二○一六TEDxTaipei 講者。亦是「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版主。著有《預約。好好告別》、《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期許自己成為病人和照顧者生命中可倚靠的支柱,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在安寧病房服務以及照顧老年人的經驗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我們的一生,跟著死亡一起成長
我接到父親的死訊的時候,正在開車。
二○一七年冬天,八十五歲的父親因為肺炎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兩週過去,本來以為治療得差不多了,正回家著手準備各項出院準備。沒想到,死亡冷不防地,貼近了父親。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我跟母親推開病房的門,窗簾是拉起來的,父親靜靜地躺在床上,像是睡著了一樣。房間的角落,外籍看護瑟縮著身體,輕輕地啜泣,好像怕被什麼人聽到。
媽媽撫摸著爸爸的臉,我握著父親的手,冰冷的。即便我的職業讓我目睹數百次的死亡,可是當一個昨天還對著你說話、對著你笑的親人,突然進入永久的沉寂時,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思考,我還是不知道要如何過日子。我只想知道,如何能回到過去的時光。
「回不去了」,也許就是死亡千萬年來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相。
〆
我是一個老年醫學和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每天都在治療老年人和末期的病人。「面對」死亡,幾乎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面對」,不僅是面對自己的病人死去,也要協助家人面對他們的親人逝去,陪伴他們走過哀傷的幽谷。有時,我們還要面對一起工作的同仁,彼此互相打氣,因為每天都經歷著高壓力的情緒與悲傷。「面對」死亡所帶來的人世間各種變化,是這份工作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但是我們也發現,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人教我們什麼是「死亡」,如何面對「死亡」。正如同這本書的第三章所說,我們的一生幾乎是跟著死亡一起成長:小時候,我們一開始經歷的,是電視、電影、卡通人物的死亡;再長大一點,我們可能會經歷寵物的死亡;再長大一點,我們會經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去世。對某些和祖父母一輩非常親暱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分離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打擊。但這樣的打擊並不是最沉重的,等我們成家立業之後,父母的死亡總是會讓人生中的那個段落變得黑白無光。最後,我們老了,不得不接受,另一半的離開。最終,是自己的告別。
即便死亡如影隨形伴著我們的人生,我們卻很難──不,應該是說我們不想──去理解死亡是什麼。因為它太黑暗、太沉重、太不吉利、太令人無法嚥下。因此,我們不聽,我們不說,我們甚至不想看。這樣不願面對的結果,便是在下一次與死亡接觸時,所受的傷更痛。
令人慶幸的是,最近幾年,談論老化、安寧醫療與死亡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彷彿在告訴我們,現在開始瞭解還來得及。而《凝視死亡的公開課》這本書,是我認為目前市面上少見的,對於死亡的各種面向,討論得最細膩的一本書籍。這本書可說是一本關於死亡的百科全書。我自己在審訂的過程中,每每讀到精彩的地方,掩卷思考,欲罷不能。即便我是一個終日與死亡為伍的醫師,我依然從書中學習到太多重要的歷史、現象和觀念。我相信,每一個希望認識死亡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收穫。
〆
父親離開我們兩年了。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並沒有離開,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我的每一個想法、念頭和行動之中。正如同世界上某些文化看待死亡的方式一般,死亡並非結束,而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瞭解死亡,我們才懂得更好地活著。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朱為民│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3 |
5折 | 3 |
6折 | 5 |
7折 | 9 |
7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