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年有超過70萬人次因為暈眩症而就診,
連大家熟知的歌手江蕙,都因為暈眩決定封麥。
睡相太好反而容易導致暈眩,長時間側躺床上看書也可能造成……
暈眩到底是身上哪裡出了事?平常好端端的,發作起來有如世界末日。你,或你的朋友是否有以下症狀?
◎常覺得耳鳴,覺得耳朵塞住,甚至想吐,然後天旋地轉超過20分鐘。
◎躺在床上,翻身或突然起身就會暈,儘管30秒就恢復,有時整晚得坐著睡。
◎除了頭暈,還出現熱潮紅、燥熱、肩膀僵硬、盜汗等。
有人暈起來會嚴重到口齒不清、雙重視覺甚至手指麻痺。
以上這些症狀,統稱為暈眩症。
但在專業醫生眼中,暈眩其實有七種類型:
前庭神經炎、站立性低血壓、梅尼爾氏症、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也可能是更年期障礙……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也可能導致暈眩。
暈眩的病因,多半來自耳朵、腦部,或因腦部而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中又有70%的暈眩,是從耳朵引起。
所以,治療暈眩,你可能得先找耳鼻喉科醫生,不是腦科。
本書作者肥塚泉是耳鼻喉科醫生、日本暈眩平衡專家,
專攻暈眩、平衡障礙、中耳手術、外淋巴瘻管、鐙骨手術、人工內耳手術……
他用全圖解方式,幫你分析目前暈眩症的最新醫學知識與最新療法。
讓你靠飲食和運動,就能有效改善,甚至自癒。
◎你的頭暈是哪一型?從症狀察知病情:口齒不清、雙重視覺、走路搖晃、手指不靈活,可能是腦中樞出問題!
暈眩超過20分鐘、耳鳴、噁心想吐,反覆發作,這多半是梅尼爾氏症。
腳底發軟、眼前一片黑……這種內因性暈眩,只要消解壓力後,就不再發生。
多數頭暈屬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躺床上翻個身就暈,晚上沒法睡。
◎為什麼步伐穩健,眼前的景色卻搖搖晃晃、害我走歪?為何中年婦女特別容易暈眩?因為骨質疏鬆導致「耳石」脫落。
耳石在哪裡?有何作用?醫生怎麼幫你自行復原?本書全圖解告訴你。
◎隨時動一動,頭昏眼花不再來:.暈眩是身體告訴你「該休息了」:
「翻身體操」對解決頭暈相當有效。為什麼?
如果你因腰痛導致睡覺都不敢亂動,更應該大膽嘗試「翻身體操」!
.人天生就能對抗暈眩:
身體可以自行減輕頭暈、維持平衡,但不是馬上。怎麼辦?
名醫說,伸出手臂,豎起手指,將頭來回擺動、或邊走邊搖頭,
等等!這不是更暈嗎?別擔心,治療頭暈的關鍵,就在於習慣暈!怎麼說?
◎消除頭暈,從生活習慣做起!.壓力無所不在,怎麼釋放?
暈眩跟壓力有關。壓力越大,頭暈得更嚴重,
所以,煩躁時記得用腹部深呼吸,去KTV唱歌也很有效。
.補充鐵分與維他命C,預防貧血:
你可以吃花椰菜、小魚乾、小松菜……(分別補充維他命E、C、D),
從三菜一湯開始!鰻魚、南瓜、青椒、味噌湯都很有效。
外食時,要注意卡路里不能過量,因為高血壓與肥胖都會導致暈眩。
暈眩成因非常多,連醫生都容易誤判。
完美主義者是暈眩高危險群,而且不只限於成人,孩童更要當心。
耳鼻喉科名醫教你怎麼找出原因、怎麼治療!
搭配簡易的耳石復位運動、手指冥想體操、搖頭步行法,頭暈不再來。
作者簡介:
【監修者簡介】
肥塚 泉
日本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教授,暨該大學醫院耳鼻喉科部長。
專業領域:暈眩、平衡障礙、中耳手術、外淋巴廔管、鐙骨手術、人工內耳手術。
資歷:日本耳鼻喉科學會(理事、評議員、專科醫師)、日本暈眩平衡醫學會(理事、專科會員、評議員、暈眩諮詢醫師)、日本宇宙航空環境醫學會(理事)、日本耳科學會(評議員)、日本鼻科學會(評議員)、日本聽覺醫學會(評議員)、日本頭頸部外科學會(評議員)、日本口腔咽喉科學會(評議員)、日本咽喉科學會(評議員)、耳鼻喉科免疫過敏學會(評議員)、日本吞嚥醫學會(評議員)、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active member)、Barany Society(member)。
譯者簡介:
黃雅慧
兼職譯者,熟悉臺、日、中三地貿易模式與工廠運作,具備商業實務經驗,翻譯領域涵蓋電子、通信、化學、防災與建築等產業,目前旅居日本。
譯有《失控的逐底社會》等書(大是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灣耳鳴學會創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
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早安健康》專欄作家/郭育祥
名人推薦:台灣耳鳴學會創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
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早安健康》專欄作家/郭育祥
章節試閱
頭暈要看哪一科?
一般醫生會詢問頭暈時的症狀。例如頭暈的現象是否反覆發作、是否有耳鳴、耳塞感或重聽等聽覺障礙,以及頭不暈後,聽覺障礙是否消失等。如果有以上症狀,而且腦部沒有異常的話,即可能罹患梅尼爾氏症。
如果醫師擔心病人的腦部狀況,就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患者的腦部是否出現異常。
其次會檢查患者的耳朵。醫師會利用各種頻率的聲音,檢查患者的聽力與重聽的程度。梅尼爾氏症患者有低頻率障礙,聽不到較低的聲音,而且出現複響現象,也就是患者認為任何聲音都很吵雜、很不舒服。這個時候,醫師會透過平衡感檢查,確認患者的內耳障礙程度。
誤診率極高
梅尼爾氏症的診斷也會因科別而異。患者如果覺得頭暈而去內科掛號的話,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但是,梅尼爾氏症除了頭暈以外,還會出現耳鳴或重聽等聽覺障礙,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則沒有。我敢說這個差別,除了耳鼻喉科或暈眩門診以外,其他科別的醫生並不容易區分。由此可知,對症下藥也要找對醫師才行。
懶得運動?先從健走開始
生活習慣不好也是造成頭暈的病因之一。以下介紹解決運動習慣不好與睡眠狀況所引發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健走是最好的運動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又稱為「運動不足症」。不喜歡運動的人,耳石容易脫落、堆積在半規管裡,導致頭暈。女性的暈眩比例是男性的四到五倍,除了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太少運動也是原因之一。
解決運動不足的最佳方法就是步行。避免使用交通工具、電梯或手扶梯等,增加走路的機會。例如用運動的概念做家事,盡量活動全身筋骨。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健走、打高爾夫、打桌球或水中行走等運動。
以健走來說,正常人走1,000步大概需要10分鐘。高齡者因為步伐緩慢,1,300步則要15分鐘左右。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為了健康著想,一天10,000步(走100分鐘)是值得努力的目標。
步行的時候,記得先做暖身操,活動一下筋骨,而且放寬步伐、腳尖著地,抬頭挺胸的跨步前行。每天快走20分鐘以上,每週健走2到3次,讓身體微微出汗,即使早晚各走10分鐘也有運動效果。
常做伸展操,放鬆肌肉與關節
平時鍛鍊肌肉讓關節柔軟,就能夠增加肌肉的耐力,有效改善頭暈或走路搖晃的症狀。當關節或肌肉的功能正常,姿勢便自然正確,不會出現暈眩的問題。因此,建議患者平時多做一些伸展操或簡單的重力訓練。
盡量活動筋骨
為了預防暈眩再度發作,應該避免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不管是站立或坐著,記得時不時動一動身體,提高活動量。反覆的固定動作會影響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動,讓肌肉過度緊張,造成肩頸僵硬或腰痛,導致運動量不足,讓耳石堆積在半規管裡,引發頭暈。
因此,上班族最好每2個小時休息10分鐘,做一下伸展操或在辦公室隨處走動。活動身體與頭部可以預防耳石的堆積。
腰不會痛,頭就不暈
翻身體操用來解決暈眩相當有效。睡相太好對健康而言不一定加分。因為睡相好,表示習慣維持同一個姿勢從頭睡到尾。
除此之外,腰痛的人更習慣維持同一個睡姿,不敢翻來覆去。但是我建議腰不好的人更需要大膽的翻一下身體,治好腰痛的毛病。重要的是,你得在許可範圍內,平時多做一些預防腰痛的伸展操。
壓力無所不在,怎麼釋放?
大家都知道過度的壓力有礙身心健康,但想要避免卻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因為壓力無所不在,不管是在公司或家裡到處可見。例如人際關係、工作、育兒或子女的教育等都是壓力的來源,想避免累積壓力簡直比登天還難。
話雖如此,我們不妨改變一下想法?因為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想法,卻不能影響他人;我們能夠改變未來,卻不能改變過去,所以只要能夠改變自己、改變未來就能夠減輕壓力。
更何況壓力是現代社會必然的產物,因此重點在於透過運動、音樂、閱讀、購物等自己的嗜好,有技巧的消除壓力。
1. 煩躁時,記得深呼吸。
當我們覺得煩躁或一肚子火的時候,只要深呼吸就能讓自己心平氣和。呼吸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吸氣的時候,交感神經能夠提振我們的情緒;吐氣的時候,副交感神經則發揮安定情緒的功能。自律神經就是透過這樣的反覆運作,維持身體的平衡。
首先舉起雙手深呼吸,然後慢慢吐氣,重複2到3次。這個腹部呼吸能夠幫助我們減輕身體的不舒服。如果是上班族可以坐在椅子上,伸直雙腳,舉起手臂,身體後仰。簡單的動一動,同樣能夠轉換心情,提振精神。
2. 睡眠充足,忘卻煩惱。
精神焦慮的人常說:「我就是睡不著,想著想著一下子就天亮了」、或者「越想睡就越睡不著」之類的話。
一旦睡眠品質不佳,就會整天昏昏沉沉,老是睜不開眼(嗜睡)。而且容易因為失眠或嗜睡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引發頭暈。
首先,一個好的睡眠品質需要有好的就寢環境,那就是安靜的場所、柔和的燈光、能讓身體睡得安心的寢具、暖和的室溫、運動帶來的適度疲勞、透過泡澡放鬆……有這些條件的話,一定能一覺到天明。
另外,睡前喝一點小酒、或者在枕頭邊放一點具有安眠作用的薰衣草香氛也不錯。如果這些方法還不管用的話,也可以考慮服用安眠藥,作為暫時性的對策。
3. 用丹田大聲哭與笑。
日本有一個地方每年會舉辦大聲公活動,鼓勵大家釋放壓力。因為哭與笑,跟泡澡或睡覺一樣可以放鬆心情。大聲說話能夠刺激腹部的肌肉、血流、與呼吸,抑制交感神經,讓副交感神經發揮功能,消除緊張。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需要發出聲音的活動,例如去KTV或開車的時候唱歌,參加合唱團、話劇、詩歌朗誦等社團,甚至去聽相聲或運動比賽等需要與人大聲互動的娛樂場所。
4. 簡單的體操與運動。
不管用什麼方法消除壓力,記得每週花2到3次,1次30分鐘以上來運動,而且維持一定的韻律,慢慢提高呼吸速度,才能達到效果。
例如健走、騎腳踏車、體操、有氧運動或游泳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不難做到的運動。其他像需要球友的網球、高爾夫、桌球或保齡球等也值得推薦。不過,記得別計較輸贏,才不會達到反效果。
除此之外,不適合自己或激烈的運動很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重要的是,選擇自己喜歡又能持續的運動。
頭暈要看哪一科?
一般醫生會詢問頭暈時的症狀。例如頭暈的現象是否反覆發作、是否有耳鳴、耳塞感或重聽等聽覺障礙,以及頭不暈後,聽覺障礙是否消失等。如果有以上症狀,而且腦部沒有異常的話,即可能罹患梅尼爾氏症。
如果醫師擔心病人的腦部狀況,就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患者的腦部是否出現異常。
其次會檢查患者的耳朵。醫師會利用各種頻率的聲音,檢查患者的聽力與重聽的程度。梅尼爾氏症患者有低頻率障礙,聽不到較低的聲音,而且出現複響現象,也就是患者認為任何聲音都很吵雜、很不舒服。這個時候,醫師會透過...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暈眩迷路中的自我導航
台灣耳鳴學會創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
耳內科有三大難題:暈眩、耳鳴、耳聾。其中暈眩症最為物理也最具邏輯,同時也是最為迷人和迷惑的醫學病理之一。
内耳迷路中,3D的五組平衡感應器如何和眼球運動、周邊本體感覺協調合作,共同於腦幹神經核以及小腦調控系統精準配合下完成身體平衡,需要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以加速度儲存系統。而人體平衡功能的兩大任務:一是固定視覺,二是維持身體直立平衡。
因此當你頭暈時,為了不讓你的醫生比你的頭還暈,如何正確描述自己的頭暈病程就非常重要。暈眩界流行一句名言:「問完病史、做完聽力檢測、理學檢查之後,八成頭暈的診斷就出來了。」我自己著迷於暈眩症的診療已經35年,每次演講最強調的三大重點,即是病史!病史!病史!而這本書相當契合這個重點,反覆強調病史的重要性,而且在序篇即有詳細又實用的「暈眩自我檢測表」。
我們對於頭暈診斷既要「定性」又要「定量」,其中定性更為重要。如果患者將病史描述失真,容易使診療誤入歧途,於是越吃越暈有如進入五里霧中。書中將頭暈簡潔分類為三大類型(迴轉性暈眩、浮動性暈眩、姿勢性暈眩),使讀者易於自我審查。對於暈眩常見的類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簡稱BPPV,耳石症),更有許多精彩又深入淺出的圖文解說。
是的,暈眩是身體在告訴你「該休息了」。因此本書非常強調生活作息及暈眩復健運動的重要性。「敏感的大腦」經常啓動暈眩或是頭痛,使過度放電的大腦「強迫關機」。所以對於暈眩要避免恐懼,樂觀面對才能減少焦慮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造成頑固性暈眩症發作。越害怕暈眩反而越容易發作,形成不斷發作的惡性循環。
此外,這本書有許多值得讚許的章節,特別是長期服用的藥物也會造成頭暈這篇專欄。事實上,有許多藥物容易引起頭暈或是姿勢性暈眩(如不當濫用降血壓藥),這類病患在臨床上很常遇見,卻輕易被人忽略,這更印證了暈眩教學的名言:「頭暈的病人反而要少吃止暈藥,否則越吃越暈。」
最後補充說明,發作性暈眩症最常見的診斷是「前庭性偏頭痛」。書中雖少提及,但在臨床上非常重要。所謂「漂浮的女人或男人」,內耳型偏頭痛是許多頭暈症最偉大的模仿者。真正的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在臨床上並沒有那麼常見。
推薦序二
暈眩難纏,怎麼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早安健康》專欄作者/郭育祥
身為一名醫生,最讓我感到難過的事情,就是看到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不曉得自己罹患的是自律神經失調症,因而忍受很多不必要的折磨,像是本書所載述的暈眩症。
嚴重的暈眩發作起來既痛苦又可怕,彷彿世界在你腦中、眼前扭曲。或許你也時常聽聞報章或電視節目這麼描述:「走路有飄浮感。」事實上那還算輕微的症狀,有不少朋友在暈眩發作時,連好好走路、站立,甚至坐著都沒有辦法。就算躺在床上,也有動態的限制,不動不暈,只要一動,哪怕只是從左邊翻到右邊、從側躺轉仰躺,照樣又是一陣天旋地轉。身體姿態受到這麼大的限制,在生活、行動方面,能做的事情自然影響甚鉅。
除了「暈」以外,反覆來襲的頭痛、耳鳴、熱潮紅、燥熱、肩膀僵硬、盜汗、口齒不清、雙重視覺、手指麻痺,種種症狀在這本書裡,也被歸屬統稱為暈眩症,並在書中提供很多種自我評量的方式,讓飽受暈眩困擾所苦的讀者,能概略了解自己的症狀,有可能是哪些健康問題所致。這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縱然不能直接取代醫師診斷,但有了初步的方向,才能在就醫選擇科別的時候更精準,少走一點冤枉路、少受一些折磨,就非常非常的值得!
不僅耳部疾患會導致暈眩,自律神經失調症也經常引起這些症狀。除了這本書所述,年約50歲前後面臨更年期的婦女,有相對應的表徵時,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暈眩,但其實撇開年齡與性別限制,還有一種更單純的判斷法可以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
1. 做過許多耳鼻喉科相關的檢查,查不出器官方面有明顯異常,是足以導致暈眩的。
2. 除了暈眩之外,身體還有多種反覆發作的不舒服,例如呼吸困難、心悸、胸悶、便祕、胃痛、失眠、喉嚨異物感、眼睛乾澀、畏光、視線模糊、手腳冰冷……。
同時吻合前述兩項條件,而且第二項當中所描述的症狀,出現的頻率越高或種類越多元,則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性越高。此時如果想甩開惱人的暈眩,釜底抽薪之計唯有透過治療,平衡自律神經系統。
暈眩雖然難纏,但它的確是可以治好的,無論成因是來自於耳部疾患或自律神經失調。最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多數飽受暈眩之苦者,正確的認識暈眩症,並且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進而順利的恢復健康。
推薦序一
暈眩迷路中的自我導航
台灣耳鳴學會創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
耳內科有三大難題:暈眩、耳鳴、耳聾。其中暈眩症最為物理也最具邏輯,同時也是最為迷人和迷惑的醫學病理之一。
内耳迷路中,3D的五組平衡感應器如何和眼球運動、周邊本體感覺協調合作,共同於腦幹神經核以及小腦調控系統精準配合下完成身體平衡,需要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以加速度儲存系統。而人體平衡功能的兩大任務:一是固定視覺,二是維持身體直立平衡。
因此當你頭暈時,為了不讓你的醫生比你的頭還暈,如何正確描述自己的頭暈病程就...
作者序
暈眩的治療關鍵──讓身體找回失去的平衡
耳鼻喉科看什麼?通常是「頭頂到脖子」,也就是頭頸部的範圍。這個範圍控制人體的聽覺、平衡感、嗅覺與味覺等四個感官。其中,又以平衡感最為重要。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用兩隻腳走路。因此,原來屬於腳的前肢,就能發揮行走以外的目的,漸漸的進化為「手」。有了手以後,我們就能夠使用各種工具。
另一方面,原本靠四隻腳支撐的身體變成兩隻腳支撐。而腦部的體積越來越大,於是頭跑到身體的頂端。我們就像一個倒立的「彌次郎兵衛」(按:日本木製平衡玩具。因日本幕府時代崇拜武士,很多男孩都取名為○兵衛,期許他們將來成為英勇的武士,所以甚至連玩具、娃娃都用擬人化的名字)一樣,姿勢不僅不合乎物理,而且極其不穩。
人類的姿態與各個部位的重量,如果用假人模特兒來模擬的話,是不可能在沒有支撐下站立的。然而,我們卻只要兩隻腳就能夠輕輕鬆鬆的站著,而且不管是行走或跑跳,甚至走在傾斜的路面,我們也能夠正確的控制身體與頭的位置。
人類之所以能夠用雙腳站立,是因為身體有一個機制,讓我們努力維持用手改變不安定的物理性姿勢。這個機制與感覺器官有關,而且以平衡感為主。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感受不到平衡感的存在,但這正是因為平衡感自動發揮功能的緣故。
然而,當我們因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簡稱BPPV)或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導致平衡感失調的時候,無法正常行走或跑跳。如此一來,我們才會知道平衡感多麼「寶貴」。
這本書要說明這個寶貴的平衡感出現問題時,可能產生的各種暈眩、相關的治療或預防方法,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等。我衷心期待各位讀完這本書以後,都能了解只要樂觀進取、活動身體,而且笑口常開,就能治好頭暈。
暈眩的治療關鍵──讓身體找回失去的平衡
耳鼻喉科看什麼?通常是「頭頂到脖子」,也就是頭頸部的範圍。這個範圍控制人體的聽覺、平衡感、嗅覺與味覺等四個感官。其中,又以平衡感最為重要。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用兩隻腳走路。因此,原來屬於腳的前肢,就能發揮行走以外的目的,漸漸的進化為「手」。有了手以後,我們就能夠使用各種工具。
另一方面,原本靠四隻腳支撐的身體變成兩隻腳支撐。而腦部的體積越來越大,於是頭跑到身體的頂端。我們就像一個倒立的「彌次郎兵衛」(按:日本木製平衡玩具。因日本幕府時代崇拜武士,很多男孩都...
目錄
推薦序一 暈眩迷路中的自我導航
推薦序二 暈眩難纏,怎麼治療?
前言 暈眩的治療關鍵──讓身體找回失去的平衡
序章 暈眩自我檢測表
第一章:暈眩症狀的嚴重程度
1. 覺得周遭天旋地轉,是哪裡出問題?
2. 頭暈有70%是因為耳朵出問題
3. 暈眩的三大類型
4. 為什麼步伐穩健,眼前的景色卻搖搖晃晃?
5. 不只暈眩,還口齒不清、手腳無力……腦部出問題了!
6. 血壓太低,眼前一片漆黑
7. 暈眩自我檢測表
專欄1 暈眩不只限於成人,孩童更要當心
第二章: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1. 抬頭就頭暈,是不是病得不輕?
2. 暈眩,多半因為太少運動
3. 醫院怎麼診斷暈眩?
4. 翻身體操,睡相別太好
5. 暈眩是身體告訴你「該休息了」
6. 懶得運動?先從健走開始
7. 睡覺翻來覆去才有益健康
專欄2 長期服用的藥物也會造成頭暈
第三章:梅尼爾氏症
1. 反覆的迴轉性暈眩與耳鳴
2. 梅尼爾氏症發病的機制
3. 完美主義者是暈眩高危險群
4. 頭暈要看哪一科?
5. 頭不暈了,但走路還是搖搖晃晃,怎麼辦?
6. 人天生就能對抗暈眩
7. 習慣頭暈,刺激小腦恢復平衡
8. 改變生活習慣,避免累積壓力
9. 壓力無所不在,怎麼釋放?
10. 開刀是最後的手段之一
專欄3 突發性重聽與前庭神經炎
第四章:消除頭暈,從生活習慣做起!
1. 改善飲食習慣
2. 維護血管健康與血流順暢
3. 補充鐵分與維他命C,預防貧血
4. 飲食均衡的三菜一湯
5. 骨質疏鬆症也會導致暈眩
6. 生活習慣病,也會引起暈眩
7. 生活習慣病與飲食習慣的檢視
8. 維持適當的體重
9. 利用腹部呼吸,安定情緒
10. 利用自律訓練,一覺到天明
11. 肌肉鬆弛法
12. 身心放鬆法
13. 掌握日常的情緒
14. 豐富你的生活型態
結語 忙到沒時間,也要照顧身體
推薦序一 暈眩迷路中的自我導航
推薦序二 暈眩難纏,怎麼治療?
前言 暈眩的治療關鍵──讓身體找回失去的平衡
序章 暈眩自我檢測表
第一章:暈眩症狀的嚴重程度
1. 覺得周遭天旋地轉,是哪裡出問題?
2. 頭暈有70%是因為耳朵出問題
3. 暈眩的三大類型
4. 為什麼步伐穩健,眼前的景色卻搖搖晃晃?
5. 不只暈眩,還口齒不清、手腳無力……腦部出問題了!
6. 血壓太低,眼前一片漆黑
7. 暈眩自我檢測表
專欄1 暈眩不只限於成人,孩童更要當心
第二章: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1. 抬頭就頭暈,是不是病得不輕?...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05-06ISBN/ISSN:978957965405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14.8*21*1.4公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