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560
優惠價:66 折,NT$ 369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價值混沌紛亂的時代,描繪一段偉大的思想史
還原亞當‧斯密、馬克思、達爾文、傑佛遜和漢彌爾頓的思想主張,理解「自由、平等、演化、民主」如何形塑現代世界,影響人類歷史文化
《紐約時報》2015年百大好書、《彭博商業周刊》2015年最佳圖書、《優選》(Choice)雜誌2016年傑出學術著作得獎之作!
自由、平等、演化、民主這四大革命性觀念,到底如何形塑我們所知的今日世界?
這些偉大觀念,本身既含有矛盾與潛在危險,也同時具有解放力量的洞見。
這讓我們有更多理由,充分了解開創這些觀念的思想家究竟寫下什麼、意思為何。
過去三個世紀,觀念是現代歷史背後的主要動力,是構築現代世界種種決定和行動的根源。《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五位思想巨人,用自由、平等、演化、民主改變人類世界》將觀念脈絡化,提供一個整體框架給讀者,以便理解社會變遷和意識形態衝突的進程。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證明了觀念的持久力量,為繼承啟蒙運動並體現其最崇高進步理想的諸人──包括亞當‧斯密、馬克思、達爾文、傑佛遜、漢彌爾頓──描繪出令人難忘的肖像。本書也展現他們的思想,如何在時間之流及其追隨者和反對者手中,轉化信仰、制度、經濟和政治的本質。但這些觀念也隱含矛盾。有人利用它們,為諸如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等體制服務,或被史達林和希特勒等人所擅用、扭曲,並遭伊斯蘭薩拉菲主義者和基督教右派運用,激起針對啟蒙遺產的反動回應。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認為,若不熟悉這些改變世界的觀念,不明白其歷史和內在張力,我們不可能理解當下的意識形態與政治衝突。本書期待幫助讀者認清這些觀念的核心重要性:它們是西方人文傳統的歷史力量和支柱,也充分說明了,閱讀偉大思想家的著述,可以獲得無價的深刻洞見,理解那些形塑我們思考方式和信念的觀念。
本書第一部分全面闡述了自由、平等、演化、民主這四大觀念的啟蒙過程,以及它們在現代歷史和重塑現代世界的作用。第二部分闡述後人對這些思想進行的昇華與思辨過程,及其對人類信仰、制度、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延伸閱讀
《策動:引燃文明與衝突的50場關鍵演說!改寫歷史的人,是在鼓舞,還是煽動?》,金恩、柴契爾、雷根、哈維爾、曼德拉、伊麗莎白二世、柯林頓、布希、賈伯斯、歐巴馬、馬拉拉等
《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傑森‧布倫南
《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從,群眾上街頭,美歐政局風雲變色的反思與警示》,約翰‧朱迪斯
《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安格斯‧迪頓
作者簡介:
史考特‧蒙哥馬利(Scott L. Montgomery)
作家、地質學家,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兼任講師。寫作、教學和講演的主題非常廣泛,包括能源(地緣政治、資源、核能、氣候變遷)、美國政治、思想史、語言和傳播、科學史等,是一名跨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獨立學者,其論著為許多領域做出貢獻,包括科學史、翻譯研究、語言研究和科學傳播。為多種網路期刊撰稿,如《對話》(The Conversation)、《富比士》(Forbes)和《財富》(Fortune)。其社論見於《新聞週刊》(Newsweek)、《市場觀察》(Marketwatch)、《哈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和合眾國際社(UPI)。經常進行公開演講,並服務於各種小組委員會,涉及全球能源與政治經濟趨勢之關係,以及永續性觀念等議題。
丹尼爾‧希羅(Daniel Chirot)
哈佛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俄國與歐亞研究的赫伯特‧艾利森(Herbert J. Ellison)講座教授。曾於東─中歐、西非和東南亞進行研究並寫作。
近期著作有合編的《面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歐洲與亞洲的互責與和解》(Confronting Memories of World War II: Recriminations and Reconciliations in Europe and Asia)。過去的著作環繞社會變遷、東歐、暴政和種族─民族主義衝突。研究曾獲古根漢獎(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ship)、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資深學者獎助與其他機構的補助,並於西非和東歐擔任顧問工作。
譯者簡介:
傅揚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史、中國中古史、政治文化史、思想史學等。現為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名人推薦:
我一再被本書卓越的廣度、博學和明晰所打動。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難能可貴。它敢於用如椽大筆描繪一段偉大的思想史,將我們當下經常互相競爭的信念體系,擺回它們十八、十九世紀的脈絡。有鑑於現在的新聞標題越來越教人困惑,這種大膽的脈絡設定,是個貨真價實的禮物。
──黛安娜‧法雷爾(Diana Farrell),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 Chase Institute)總裁兼執行長,《彭博商業周刊》2015年最佳圖書推薦詞
這本書教人驚嘆。蒙哥馬利和希羅結合雙管齊下的學問、清晰的文筆和可觀的智慧,為我們帶來一場迷人的觀念史遊覽。對任何想理解今日的新興衝突,以及啟蒙自由主義再次風行將付出什麼代價的人,《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是部必讀著作。
──傑佛瑞‧傑德明(Jeffrey Gedmin),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艾德蒙‧華許外事學院(Edmund A. 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野心勃勃,讀來讓人愉悅,它展現精彩絕倫的學識。蒙哥馬利和希羅將現代史上的偉大觀念脈絡化,提供一個整體框架,以理解社會變遷和意識形態衝突的進程。
──保羅,弗羅斯(Paul Froese),《美國的四個上帝:我們怎麼談上帝,這又說明了我們的什麼》(America’s Four Gods: What We Say about God―and What That Says about Us)作者(合著)
這本精彩的著作,為過去兩個世紀中啟蒙運動的諸般關鍵觀念及其反動回應,提供一個非常淵博和均衡的討論。我可以保證,任何人讀過此書後,都會變得更睿智、更有文化,並成為在智識上更加有趣的晚餐夥伴。
──左坦‧巴拉尼(Zoltan Barany),《軍人與變化中的國家:非洲、亞洲、歐洲和美洲民主軍隊的建立》(The Soldier and the Changing State: Building Democratic Armies in Africa, Asia, Europe, and the Americas)作者
這部重要著作展示了啟蒙觀念的力量,展示它們如何形塑我們現在的世界,以及它們如何歷經歲月,創造了行動與反動的體系。這本書應得到廣泛閱讀,尤其是學生、教育者,以及那些認為沒必要講授經典思想家,或認為那個時代已經終結的人。
──凱倫‧巴基(Karen Barkey),《歧異的帝國:比較視野下的鄂圖曼人》(Empire of Difference: The Ottoma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作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譯序
觀念的力量/傅揚(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觀念如何產生力量?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我們應如何恰當理解這些觀念和它們的前世今生?這些是好學深思者可能感興趣的問題,也可謂《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一書的核心關懷。《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的二位作者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者,但透過明確的問題意識、兼容並收的綜合能力,以及舉重若輕的敘事技巧,本書相當適合對思想史、近現代史和當代社會文化課題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除導論和結論外,計有二部分共七章。導論說明著書旨趣,尤其強調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的角色。第一部分含四章(一─四),分別從幾位重要人物出發,闡釋作者認為極其重要、根源自啟蒙運動的四個宏大觀念(big ideas)。第二部分共三章(五─七),討論反啟蒙(counter-enlightenment)的三個指標性思潮。結論則重申前述觀念的重要性,呼籲讀者正視人文學與觀念史的價值。
聯經出版本書,欲為讀者提供一份閱讀指引。我忝為譯者,雖然專業能力未必夠格,仍願盡綿薄之力,透過介紹全書要旨以權充導讀。
啟蒙運動與現代世界
如同一開始說明的,本書意欲探究「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而作者認定的現代世界,其實便是西方(特別是西歐和北美)啟蒙運動後產生的世界。作者強調,現代性(modernity)的諸多根本觀念,源自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一、兩百年間,也就是一般認知的啟蒙運動時期。應強調的是,近數十年的歐洲史研究,對啟蒙運動的理解已經相當細緻、複雜。但若稍加檢視《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的參考書目,這些較「新」的成果卻並不多見。
換言之,本書對啟蒙運動,採取了一種經典、強而有力但可能流於簡單的理解,即啟蒙催生的種種觀念、價值和(廣義的)制度,是現代世界的根基。二位作者雖明白各種當代或後現代思潮對啟蒙的批判,仍強調啟蒙運動確實帶來進步。而促成此結果的,正是啟蒙最核心的訴求:自由。因為自由,人得以發揮理性,探詢、闡釋以至實踐種種觀念。形塑現代世界的四個宏大觀念,正是此一過程的產物。
四個宏大觀念
作者承認,造就現代世界的觀念非常多,所謂「四個宏大觀念」,其實只代表他們的觀點。不過,二位作者也強調,他們挑選「宏大觀念」,重點不僅是抽象的理念或學說本身,還包括它們是否有力量影響不同層次的思想和社會現實(包括政策、制度)。根據以上標準,書中的四個宏大觀念是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演化(evolution)和民主(democracy),分別對應亞當‧斯密(Adam Smith)、馬克思(Karl Marx)、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與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本書第一章探究亞當‧斯密著述體現的自由觀念,和其學說的後續衍變。本章先整理亞當‧斯密的成長背景與時代問題,再結合《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和《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說明他理想中的社會與經濟關係,再透過這些討論,提醒讀者不要太過狹隘地理解亞當‧斯密,特別不能只從倡議自由貿易的角度加以觀察。本章後半介紹了《國富論》之後的經濟理論變遷,尤其是不同學派如何考慮國家與市場的關係,並呼籲從這些辯論中正視亞當‧斯密的洞見。
第二章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及其衝擊。本章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力量,首先來自其歷史理論,即「辯證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強調經濟現實和由之而生的階級關係,是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其關懷則是十九世紀所見的社會問題,亦即來自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不平等。馬克思服膺啟蒙運動的信念,在《資本論》(Das Kapital)中「科學地」分析社會問題,對西方和非西方世界都有強烈吸引力。本章後半把焦點轉移至十九世紀末以降的世界史,描繪全球馬克思主義政黨和政權的發展,特別是「第三世界主義」(“Third Worldism”)興衰和共產政權之悲劇。作者最後強調,只要不平等問題存在,馬克思主義仍將有其支持者。
第三章環繞達爾文的演化理論,凸顯現代世界生命觀的一個重要典範。本章先介紹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科學文化,尤其是各種關於生命和演化的學說,再把重心放在《物種起源》(Origins of Species),闡述達爾文的洞見。作者認為《物種起源》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以天擇(natural selection)為核心的演化理論,並說明該書何以風靡。本章後半則呈現達爾文學說在諸多方面的迴響,敘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科學與政治社會思潮,以至催生出達爾文本人恐不樂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和優生學(Eugenics)。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達爾文的思想遺產,依舊在橫跨科學與人文的眾多領域中激起辯論。
第四章將美國創建視為民主的重大成就,並聚焦開國元勳中的傑佛遜與漢彌爾頓,討論他們代表的兩種民主觀念。作者強調,美國開國元勳多受啟蒙運動洗禮,即便傑佛遜與漢彌爾頓在年齡和出身上有差異,卻都認可民主的價值。不同的是他們理想中的民主制度。漢彌爾頓主張中央政府必須強大,透過《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和政治實踐,最終奠立美國的聯邦體制和財政基礎。有別於此,傑佛遜擁護小政府和州的權利,並對美國政治和教育的世俗化做出極大貢獻;當選總統後,則在施政上多少結合了漢彌爾頓的民主觀點。本章最後強調,這二位開國元勳的觀念差距,反映了對自由的不同理解;而整部美國歷史,可說是他們思想遺產的反覆交鋒,至今依然。
反啟蒙的挑戰
啟蒙運動除了孵育自由、平等、演化、民主等觀念,也催生挑戰這些觀念以至啟蒙本身的反啟蒙思潮,同樣是現代世界,尤其是二十世紀歷史不容迴避的一章。第二部分的三章即以反啟蒙為主題,分別討論法西斯主義(Fascism)、基督教基本教義派(Christian Fundamentalism)和伊斯蘭教的極端主義。
第五章聚焦法西斯主義的起源及影響。本章先描繪反動政治和民族主義對自由主義的回應,再定調法西斯主義的特質:讚揚暴力、謳歌民族起源和種族純粹性、對領袖的英雄崇拜,以及唾棄民主和資本主義;其知識根源多元複雜,包括反猶主義(Anti-Semitism)、帝國主義、菁英理論(Elitist Theories)等。本章後半則考察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和德國興起的背景與表現,討論其惡果和失敗緣故,並說明它何以能擴散至東亞、拉丁美洲和中東等地,展現多樣面貌。本章最後強調,法西斯主義得到許多學者與思想家支持,說明它反映了啟蒙運動理想的(部分)破滅,未來仍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第六章檢視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作者澄清,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與基本教義派不可簡單畫上等號:前者在十九世紀是信仰觀念的革新者,對政治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科學與世俗化則讓此後的福音派分成不同傳統,自由派致力於「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推動進步,至今猶然;保守者則流於好戰、激進的基本教義派。作者歸納基本教義派的眾多元素,特別是《聖經》無誤論(Biblical inerrancy)、前千禧年主義(Premillennialism),和《基本信條:真理的見證》(The Fundamentals: A Testimony to the Truth)一書。本章後半則描繪基本教義派如何經過一九四○至七○年代的復興,又得到一九八○年代以來的新憑藉,在教育、科學、政治、法律、種族、人權、醫療等問題上,挑戰許多啟蒙觀念。
第七章分析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根源及表現。宗教極端主義的特徵,包括堅持唯有自己掌握宗教真理、排他,也不容許群體成員質疑其宗教真理。伊斯蘭歷史曾經輝煌;過去的輝煌,在十九世紀遭遇進步的西方文明時,則刺激知識分子思考如何現代化,如阿富汗尼(Jamal al-Din al-Afghani)代表的世俗路線。作者考察中東歷史與政治,說明世俗路線何以失敗,和極端的「薩拉菲主義」(Salafism)如何興起。「薩拉菲主義」欲以《古蘭經》為據,回歸最純粹、純潔的伊斯蘭信仰,甚至不惜使用暴力以達成目標。其表現形態不一,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哈比派(Wahhabism)、啟發基地組織(al-Qaeda)創立的薩義德‧庫特卜(Sayyid Qutb)及其學說、何梅尼(Ruholla Khomeini)與伊朗的什葉派(Shi’a)等,皆為著例。本章最後強調,雖然多數穆斯林不會走向暴力,但由於伊斯蘭世界缺乏穩固的制度憑藉,宗教極端主義仍有可能取得偌大影響。
思潮與社會
由以上簡述可知,《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是一部「非典型」的觀念史或思想史著作。它不僅關注個別觀念的內涵,也考察觀念的異變和各種層面之影響。更精確地說,這是部視野開闊,聚焦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紀思潮與社會的著作。
這呼應一開始說明的全書關懷:觀念如何產生力量?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作者利用許多實例,說明啟蒙與反啟蒙觀念的內涵;結合觀念的延展性與不同歷史情境,分析觀念帶動思潮與社會影響的過程;尤其重要的是,透過思潮與社會互動的歷史,作者也不斷提醒我們,這些觀念依舊有生命力,隨時有可能燃起燎原大火。無論是否欣賞本書對啟蒙運動的論斷,讀者應該都會同意,書中呈現的觀念和思潮,確實是形塑現代世界面貌的重要動力。
欲處理如此複雜、多面向的歷史進程,勢必得借重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此之外,本書也花費相當篇幅徵引經典,討論重要觀念見諸文字的最初樣態。這提醒了我們全書的另一核心關懷:應如何恰當理解這些觀念和它們的前世今生?作者的立場非常清楚─既要考慮觀念在不同時空情境如何為歷史當事人所發揮、挪用;也要一再回到源頭,咀嚼這些觀念在思想家著述中粉墨登場時,究竟意欲傳達什麼,其中又可找到哪些思辨軌跡,與面對各種問題時的激情。
人文學的角色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雖無法全面分析十九、二十世紀的重要思潮(任何單一著作恐怕都做不到),但其包羅之廣,已經令人印象深刻。全書涉及的主題,跨足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科學、宗教、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等諸多領域。即便僅就這個角度看,本書試圖綜合各種討論,提供一個考察思潮與社會互動的觀念史敘事,本身便值得重視。對二位作者而言,此乃人文學(humanities)的首要任務及價值所在。
本書在結論重申此點,應該頗具說服力。經過七章的分析與討論,我們已清楚發現,觀念確實有其力量,觀念及其歷史和現代世界各種事件、態度、趨勢等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思想家、經典、他們的觀念,以至承載和推動觀念的知識分子,人文學則是欲竟其功的不二法門。人文學的內涵,當然比作者所強調者複雜得多;但在全球人文學科普遍處於不利位置(相對於科學和實用性學科)的今天,這種積極又不失憑據的陳述確實挺鼓舞人心。書中大量的例子表明,人文學和觀念史不只是學院內研究者的技藝,也是所有關心人類問題和社會現象的我們都應該重視的:以認識今天的世界從何而來,又可能走向何方。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本書部分內容或許顯得熟悉,若干主題也許看來陌生。但無論熟悉或陌生,這些觀念和現象,毫無疑問是理解現代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啟蒙運動雖源於西方,其衍生的許多觀念、價值和現代性課題,卻不受時空和文化差異限制。身處台灣的我們一樣接受這些觀念洗禮,同樣希望打造更理想的世界,也同樣面對諸多反啟蒙思潮的挑戰。自由真諦是什麼?怎樣確保合理的經濟生活?如何實踐社會公平正義?如何認識「人」之為物?台灣民主如何走向成熟?什麼是右派?民粹的表現和危機是什麼?宗教信仰在公眾生活中應扮演什麼角色?凡此種種,都是本書可能帶來的啟發。這些問題也應該刺激我們,進一步考察台灣與周邊世界的歷史和情勢,以找出自己版本的宏大觀念,持續塑造我們理想的現代世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折22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66 折, NT$ 369 NT$ 56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價值混沌紛亂的時代,描繪一段偉大的思想史
還原亞當‧斯密、馬克思、達爾文、傑佛遜和漢彌爾頓的思想主張,理解「自由、平等、演化、民主」如何形塑現代世界,影響人類歷史文化
《紐約時報》2015年百大好書、《彭博商業周刊》2015年最佳圖書、《優選》(Choice)雜誌2016年傑出學術著作得獎之作!
自由、平等、演化、民主這四大革命性觀念,到底如何形塑我們所知的今日世界?
這些偉大觀念,本身既含有矛盾與潛在危險,也同時具有解放力量的洞見。
這讓我們有更多理由,充分了解開創這些觀念的思想家究竟寫下什麼、意思為何。
過去三個世紀,觀念是現代歷史背後的主要動力,是構築現代世界種種決定和行動的根源。《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五位思想巨人,用自由、平等、演化、民主改變人類世界》將觀念脈絡化,提供一個整體框架給讀者,以便理解社會變遷和意識形態衝突的進程。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證明了觀念的持久力量,為繼承啟蒙運動並體現其最崇高進步理想的諸人──包括亞當‧斯密、馬克思、達爾文、傑佛遜、漢彌爾頓──描繪出令人難忘的肖像。本書也展現他們的思想,如何在時間之流及其追隨者和反對者手中,轉化信仰、制度、經濟和政治的本質。但這些觀念也隱含矛盾。有人利用它們,為諸如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等體制服務,或被史達林和希特勒等人所擅用、扭曲,並遭伊斯蘭薩拉菲主義者和基督教右派運用,激起針對啟蒙遺產的反動回應。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認為,若不熟悉這些改變世界的觀念,不明白其歷史和內在張力,我們不可能理解當下的意識形態與政治衝突。本書期待幫助讀者認清這些觀念的核心重要性:它們是西方人文傳統的歷史力量和支柱,也充分說明了,閱讀偉大思想家的著述,可以獲得無價的深刻洞見,理解那些形塑我們思考方式和信念的觀念。
本書第一部分全面闡述了自由、平等、演化、民主這四大觀念的啟蒙過程,以及它們在現代歷史和重塑現代世界的作用。第二部分闡述後人對這些思想進行的昇華與思辨過程,及其對人類信仰、制度、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延伸閱讀
《策動:引燃文明與衝突的50場關鍵演說!改寫歷史的人,是在鼓舞,還是煽動?》,金恩、柴契爾、雷根、哈維爾、曼德拉、伊麗莎白二世、柯林頓、布希、賈伯斯、歐巴馬、馬拉拉等
《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傑森‧布倫南
《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從,群眾上街頭,美歐政局風雲變色的反思與警示》,約翰‧朱迪斯
《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安格斯‧迪頓
作者簡介:
史考特‧蒙哥馬利(Scott L. Montgomery)
作家、地質學家,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兼任講師。寫作、教學和講演的主題非常廣泛,包括能源(地緣政治、資源、核能、氣候變遷)、美國政治、思想史、語言和傳播、科學史等,是一名跨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獨立學者,其論著為許多領域做出貢獻,包括科學史、翻譯研究、語言研究和科學傳播。為多種網路期刊撰稿,如《對話》(The Conversation)、《富比士》(Forbes)和《財富》(Fortune)。其社論見於《新聞週刊》(Newsweek)、《市場觀察》(Marketwatch)、《哈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和合眾國際社(UPI)。經常進行公開演講,並服務於各種小組委員會,涉及全球能源與政治經濟趨勢之關係,以及永續性觀念等議題。
丹尼爾‧希羅(Daniel Chirot)
哈佛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俄國與歐亞研究的赫伯特‧艾利森(Herbert J. Ellison)講座教授。曾於東─中歐、西非和東南亞進行研究並寫作。
近期著作有合編的《面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歐洲與亞洲的互責與和解》(Confronting Memories of World War II: Recriminations and Reconciliations in Europe and Asia)。過去的著作環繞社會變遷、東歐、暴政和種族─民族主義衝突。研究曾獲古根漢獎(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ship)、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資深學者獎助與其他機構的補助,並於西非和東歐擔任顧問工作。
譯者簡介:
傅揚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史、中國中古史、政治文化史、思想史學等。現為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名人推薦:
我一再被本書卓越的廣度、博學和明晰所打動。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難能可貴。它敢於用如椽大筆描繪一段偉大的思想史,將我們當下經常互相競爭的信念體系,擺回它們十八、十九世紀的脈絡。有鑑於現在的新聞標題越來越教人困惑,這種大膽的脈絡設定,是個貨真價實的禮物。
──黛安娜‧法雷爾(Diana Farrell),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 Chase Institute)總裁兼執行長,《彭博商業周刊》2015年最佳圖書推薦詞
這本書教人驚嘆。蒙哥馬利和希羅結合雙管齊下的學問、清晰的文筆和可觀的智慧,為我們帶來一場迷人的觀念史遊覽。對任何想理解今日的新興衝突,以及啟蒙自由主義再次風行將付出什麼代價的人,《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是部必讀著作。
──傑佛瑞‧傑德明(Jeffrey Gedmin),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艾德蒙‧華許外事學院(Edmund A. 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野心勃勃,讀來讓人愉悅,它展現精彩絕倫的學識。蒙哥馬利和希羅將現代史上的偉大觀念脈絡化,提供一個整體框架,以理解社會變遷和意識形態衝突的進程。
──保羅,弗羅斯(Paul Froese),《美國的四個上帝:我們怎麼談上帝,這又說明了我們的什麼》(America’s Four Gods: What We Say about God―and What That Says about Us)作者(合著)
這本精彩的著作,為過去兩個世紀中啟蒙運動的諸般關鍵觀念及其反動回應,提供一個非常淵博和均衡的討論。我可以保證,任何人讀過此書後,都會變得更睿智、更有文化,並成為在智識上更加有趣的晚餐夥伴。
──左坦‧巴拉尼(Zoltan Barany),《軍人與變化中的國家:非洲、亞洲、歐洲和美洲民主軍隊的建立》(The Soldier and the Changing State: Building Democratic Armies in Africa, Asia, Europe, and the Americas)作者
這部重要著作展示了啟蒙觀念的力量,展示它們如何形塑我們現在的世界,以及它們如何歷經歲月,創造了行動與反動的體系。這本書應得到廣泛閱讀,尤其是學生、教育者,以及那些認為沒必要講授經典思想家,或認為那個時代已經終結的人。
──凱倫‧巴基(Karen Barkey),《歧異的帝國:比較視野下的鄂圖曼人》(Empire of Difference: The Ottoma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作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譯序
觀念的力量/傅揚(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觀念如何產生力量?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我們應如何恰當理解這些觀念和它們的前世今生?這些是好學深思者可能感興趣的問題,也可謂《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一書的核心關懷。《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的二位作者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者,但透過明確的問題意識、兼容並收的綜合能力,以及舉重若輕的敘事技巧,本書相當適合對思想史、近現代史和當代社會文化課題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除導論和結論外,計有二部分共七章。導論說明著書旨趣,尤其強調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的角色。第一部分含四章(一─四),分別從幾位重要人物出發,闡釋作者認為極其重要、根源自啟蒙運動的四個宏大觀念(big ideas)。第二部分共三章(五─七),討論反啟蒙(counter-enlightenment)的三個指標性思潮。結論則重申前述觀念的重要性,呼籲讀者正視人文學與觀念史的價值。
聯經出版本書,欲為讀者提供一份閱讀指引。我忝為譯者,雖然專業能力未必夠格,仍願盡綿薄之力,透過介紹全書要旨以權充導讀。
啟蒙運動與現代世界
如同一開始說明的,本書意欲探究「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而作者認定的現代世界,其實便是西方(特別是西歐和北美)啟蒙運動後產生的世界。作者強調,現代性(modernity)的諸多根本觀念,源自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一、兩百年間,也就是一般認知的啟蒙運動時期。應強調的是,近數十年的歐洲史研究,對啟蒙運動的理解已經相當細緻、複雜。但若稍加檢視《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的參考書目,這些較「新」的成果卻並不多見。
換言之,本書對啟蒙運動,採取了一種經典、強而有力但可能流於簡單的理解,即啟蒙催生的種種觀念、價值和(廣義的)制度,是現代世界的根基。二位作者雖明白各種當代或後現代思潮對啟蒙的批判,仍強調啟蒙運動確實帶來進步。而促成此結果的,正是啟蒙最核心的訴求:自由。因為自由,人得以發揮理性,探詢、闡釋以至實踐種種觀念。形塑現代世界的四個宏大觀念,正是此一過程的產物。
四個宏大觀念
作者承認,造就現代世界的觀念非常多,所謂「四個宏大觀念」,其實只代表他們的觀點。不過,二位作者也強調,他們挑選「宏大觀念」,重點不僅是抽象的理念或學說本身,還包括它們是否有力量影響不同層次的思想和社會現實(包括政策、制度)。根據以上標準,書中的四個宏大觀念是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演化(evolution)和民主(democracy),分別對應亞當‧斯密(Adam Smith)、馬克思(Karl Marx)、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與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本書第一章探究亞當‧斯密著述體現的自由觀念,和其學說的後續衍變。本章先整理亞當‧斯密的成長背景與時代問題,再結合《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和《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說明他理想中的社會與經濟關係,再透過這些討論,提醒讀者不要太過狹隘地理解亞當‧斯密,特別不能只從倡議自由貿易的角度加以觀察。本章後半介紹了《國富論》之後的經濟理論變遷,尤其是不同學派如何考慮國家與市場的關係,並呼籲從這些辯論中正視亞當‧斯密的洞見。
第二章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及其衝擊。本章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力量,首先來自其歷史理論,即「辯證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強調經濟現實和由之而生的階級關係,是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其關懷則是十九世紀所見的社會問題,亦即來自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不平等。馬克思服膺啟蒙運動的信念,在《資本論》(Das Kapital)中「科學地」分析社會問題,對西方和非西方世界都有強烈吸引力。本章後半把焦點轉移至十九世紀末以降的世界史,描繪全球馬克思主義政黨和政權的發展,特別是「第三世界主義」(“Third Worldism”)興衰和共產政權之悲劇。作者最後強調,只要不平等問題存在,馬克思主義仍將有其支持者。
第三章環繞達爾文的演化理論,凸顯現代世界生命觀的一個重要典範。本章先介紹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科學文化,尤其是各種關於生命和演化的學說,再把重心放在《物種起源》(Origins of Species),闡述達爾文的洞見。作者認為《物種起源》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以天擇(natural selection)為核心的演化理論,並說明該書何以風靡。本章後半則呈現達爾文學說在諸多方面的迴響,敘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科學與政治社會思潮,以至催生出達爾文本人恐不樂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和優生學(Eugenics)。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達爾文的思想遺產,依舊在橫跨科學與人文的眾多領域中激起辯論。
第四章將美國創建視為民主的重大成就,並聚焦開國元勳中的傑佛遜與漢彌爾頓,討論他們代表的兩種民主觀念。作者強調,美國開國元勳多受啟蒙運動洗禮,即便傑佛遜與漢彌爾頓在年齡和出身上有差異,卻都認可民主的價值。不同的是他們理想中的民主制度。漢彌爾頓主張中央政府必須強大,透過《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和政治實踐,最終奠立美國的聯邦體制和財政基礎。有別於此,傑佛遜擁護小政府和州的權利,並對美國政治和教育的世俗化做出極大貢獻;當選總統後,則在施政上多少結合了漢彌爾頓的民主觀點。本章最後強調,這二位開國元勳的觀念差距,反映了對自由的不同理解;而整部美國歷史,可說是他們思想遺產的反覆交鋒,至今依然。
反啟蒙的挑戰
啟蒙運動除了孵育自由、平等、演化、民主等觀念,也催生挑戰這些觀念以至啟蒙本身的反啟蒙思潮,同樣是現代世界,尤其是二十世紀歷史不容迴避的一章。第二部分的三章即以反啟蒙為主題,分別討論法西斯主義(Fascism)、基督教基本教義派(Christian Fundamentalism)和伊斯蘭教的極端主義。
第五章聚焦法西斯主義的起源及影響。本章先描繪反動政治和民族主義對自由主義的回應,再定調法西斯主義的特質:讚揚暴力、謳歌民族起源和種族純粹性、對領袖的英雄崇拜,以及唾棄民主和資本主義;其知識根源多元複雜,包括反猶主義(Anti-Semitism)、帝國主義、菁英理論(Elitist Theories)等。本章後半則考察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和德國興起的背景與表現,討論其惡果和失敗緣故,並說明它何以能擴散至東亞、拉丁美洲和中東等地,展現多樣面貌。本章最後強調,法西斯主義得到許多學者與思想家支持,說明它反映了啟蒙運動理想的(部分)破滅,未來仍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第六章檢視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作者澄清,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與基本教義派不可簡單畫上等號:前者在十九世紀是信仰觀念的革新者,對政治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科學與世俗化則讓此後的福音派分成不同傳統,自由派致力於「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推動進步,至今猶然;保守者則流於好戰、激進的基本教義派。作者歸納基本教義派的眾多元素,特別是《聖經》無誤論(Biblical inerrancy)、前千禧年主義(Premillennialism),和《基本信條:真理的見證》(The Fundamentals: A Testimony to the Truth)一書。本章後半則描繪基本教義派如何經過一九四○至七○年代的復興,又得到一九八○年代以來的新憑藉,在教育、科學、政治、法律、種族、人權、醫療等問題上,挑戰許多啟蒙觀念。
第七章分析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根源及表現。宗教極端主義的特徵,包括堅持唯有自己掌握宗教真理、排他,也不容許群體成員質疑其宗教真理。伊斯蘭歷史曾經輝煌;過去的輝煌,在十九世紀遭遇進步的西方文明時,則刺激知識分子思考如何現代化,如阿富汗尼(Jamal al-Din al-Afghani)代表的世俗路線。作者考察中東歷史與政治,說明世俗路線何以失敗,和極端的「薩拉菲主義」(Salafism)如何興起。「薩拉菲主義」欲以《古蘭經》為據,回歸最純粹、純潔的伊斯蘭信仰,甚至不惜使用暴力以達成目標。其表現形態不一,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哈比派(Wahhabism)、啟發基地組織(al-Qaeda)創立的薩義德‧庫特卜(Sayyid Qutb)及其學說、何梅尼(Ruholla Khomeini)與伊朗的什葉派(Shi’a)等,皆為著例。本章最後強調,雖然多數穆斯林不會走向暴力,但由於伊斯蘭世界缺乏穩固的制度憑藉,宗教極端主義仍有可能取得偌大影響。
思潮與社會
由以上簡述可知,《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是一部「非典型」的觀念史或思想史著作。它不僅關注個別觀念的內涵,也考察觀念的異變和各種層面之影響。更精確地說,這是部視野開闊,聚焦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紀思潮與社會的著作。
這呼應一開始說明的全書關懷:觀念如何產生力量?特定觀念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面貌?作者利用許多實例,說明啟蒙與反啟蒙觀念的內涵;結合觀念的延展性與不同歷史情境,分析觀念帶動思潮與社會影響的過程;尤其重要的是,透過思潮與社會互動的歷史,作者也不斷提醒我們,這些觀念依舊有生命力,隨時有可能燃起燎原大火。無論是否欣賞本書對啟蒙運動的論斷,讀者應該都會同意,書中呈現的觀念和思潮,確實是形塑現代世界面貌的重要動力。
欲處理如此複雜、多面向的歷史進程,勢必得借重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此之外,本書也花費相當篇幅徵引經典,討論重要觀念見諸文字的最初樣態。這提醒了我們全書的另一核心關懷:應如何恰當理解這些觀念和它們的前世今生?作者的立場非常清楚─既要考慮觀念在不同時空情境如何為歷史當事人所發揮、挪用;也要一再回到源頭,咀嚼這些觀念在思想家著述中粉墨登場時,究竟意欲傳達什麼,其中又可找到哪些思辨軌跡,與面對各種問題時的激情。
人文學的角色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雖無法全面分析十九、二十世紀的重要思潮(任何單一著作恐怕都做不到),但其包羅之廣,已經令人印象深刻。全書涉及的主題,跨足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科學、宗教、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等諸多領域。即便僅就這個角度看,本書試圖綜合各種討論,提供一個考察思潮與社會互動的觀念史敘事,本身便值得重視。對二位作者而言,此乃人文學(humanities)的首要任務及價值所在。
本書在結論重申此點,應該頗具說服力。經過七章的分析與討論,我們已清楚發現,觀念確實有其力量,觀念及其歷史和現代世界各種事件、態度、趨勢等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思想家、經典、他們的觀念,以至承載和推動觀念的知識分子,人文學則是欲竟其功的不二法門。人文學的內涵,當然比作者所強調者複雜得多;但在全球人文學科普遍處於不利位置(相對於科學和實用性學科)的今天,這種積極又不失憑據的陳述確實挺鼓舞人心。書中大量的例子表明,人文學和觀念史不只是學院內研究者的技藝,也是所有關心人類問題和社會現象的我們都應該重視的:以認識今天的世界從何而來,又可能走向何方。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本書部分內容或許顯得熟悉,若干主題也許看來陌生。但無論熟悉或陌生,這些觀念和現象,毫無疑問是理解現代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啟蒙運動雖源於西方,其衍生的許多觀念、價值和現代性課題,卻不受時空和文化差異限制。身處台灣的我們一樣接受這些觀念洗禮,同樣希望打造更理想的世界,也同樣面對諸多反啟蒙思潮的挑戰。自由真諦是什麼?怎樣確保合理的經濟生活?如何實踐社會公平正義?如何認識「人」之為物?台灣民主如何走向成熟?什麼是右派?民粹的表現和危機是什麼?宗教信仰在公眾生活中應扮演什麼角色?凡此種種,都是本書可能帶來的啟發。這些問題也應該刺激我們,進一步考察台灣與周邊世界的歷史和情勢,以找出自己版本的宏大觀念,持續塑造我們理想的現代世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折22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