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慶樺
定價:NT$ 390
優惠價:79 折,NT$ 308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那些對話、往來、抗衡、離亂,留下了許多非常不一樣的思想風景,影響了那時代許多哲學家的一生,以及現在的我們……
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哲學咖啡館,評論作家蔡慶樺為我們推開哲學世界的大門,思考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
馬克思如何以「不在場博士」方式取得學位?又為何說《資本論》是「那個狗屎」?
康德是流浪博士始祖?每天傍晚都和友人聚會對談……
費希特大學都沒讀完,後來卻成為王牌教授!
黑格爾、謝林、荷爾德林這三位室友,最後都拋下神學,追求個人志趣去了……
海德格迷戀鄉村、看似沉靜,卻與學生鄂蘭有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高達美晚年仍好學不倦,週週去旁聽後進教授的冷門課……
哲學時常予人高不可攀之感,尤其德國哲人們,更有玄奧的「美名」,作者蔡慶樺專研歐陸思想(尤其當代德國思想),在德文世界中考掘,推開了世界的界限。他常在臉書、天下獨立評論、香港01哲學等網路發表歐陸哲學家、文人的思想精華,以及社會觀察。《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即是他閒暇時遍讀群書的創作。
蔡慶樺對思想家、文人的生活和人際脈絡,以及其間的故事、趣事,也非常感興趣,因為生活日常與思想的蘊釀、創作的歷程,環環相扣,更能讓人明白大時代背景與趨勢下的文化發展。華格納、馬克思、費希特、黑格爾、高達美、海德格、鄂蘭……與他們的作品,在他輕鬆的隨筆描摩下,個個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將思想家的影像立體化,讀者們更能感受到他所見學的理論的生命力,以及德國思想裡最迷人的東西。
本書特色:鑽研到底,哲學終究還是得從自己說起
康德選擇不離開柯尼斯堡,也許是因為他的學究脾氣。他極不喜歡變動,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費希特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出牧師講道內容,讓父親雇主驚訝於其聰穎,便送他去上學,使他得以脫離一般農村小孩的命運。
黑格爾臨終前在病床上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然而說完這句話後,他又惱怒地接著說:「不,他也不理解我。」
韋伯問有志於進入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你真的相信,你能夠年復一年看著平庸之輩一個接一個爬到比你高的位置,而既不憤恨又無挫折感嗎?」
海德格一生都迷戀著鄉間,拒絕了柏林大學的職務,寧願選擇留在黑森林的邊境城市。可是這樣的人卻一直有些激動的質素,擾動著別人、自己也從不安靜下來。
人們會說,就算我插手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鄂蘭認為,即使改變不了什麼,也不表示我們可以認為那與我們無關;我們有這樣的義務──你必須走向那個施加惡行者,問他:「我看到了這一切,請告訴我,為什麼必須做這些事?」
延伸閱讀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20個哲學大哉問》,賽門・布雷克本(Simon Blackburn)
《大人的哲學課》,安‧魯尼(Anne Rooney)
《哲學家看世界的47種方法》,知的發現!探險隊
作者簡介:
蔡慶樺
高雄出生,苗栗、臺南長大,後移居臺東,曾在政大外交學系、政治學系及德國魯爾波鴻大學哲學研究所求學,曾獲政大補助研究生赴國外短期研究、國科會/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博士生赴德研究進修、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等學術獎助,以研究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政治思想獲政大政治學系博士學位。
現任職外交部,曾派駐德國,對於德國思想、文化、語言、政治、文學、社會議題是著迷的閱讀者及書寫者。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報導者」等媒體,曾獲「人權新聞獎」文字及印刷組評論優異獎。
著作有《邪惡的見證者》(電子書、天下雜誌)、《美茵河畔思索德國》(春山)、《萊茵河哲學咖啡館》(聯經)。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言(節錄)
什麼是德意志?一個德意志的疑問
華格納的問題
閱讀《德國文化關鍵詞》一書,始終面對這個問題:什麼是德意志?對德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幾百年來不斷被提出的問題,卻無人能定下一個最終答案。在德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文人與思想家都曾經直接或間接地試圖回答,以至於這個問題本身就充滿德意志色彩。尼采就在《善與惡的彼岸》(Jenseits von Gut und Bose)裡寫下這麼一句名言:「永遠不停止問『什麼是德意志?』這個問題,這正是德國人的特徵。」在這一點上,也許我們對於德國人的焦慮亦能同情,也因此更值得試著理解這個問題─我們與德國都對於自己的身分那麼疑惑、那麼渴求一個難以確定的答案。
即使沒有確定的答案,我還是想談談一個知名的德國文人如何試圖回答這個困難的問題。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意志帝國的作曲家,非常湊巧地與《德國文化關鍵詞》作者之一同名,也在該書中不斷出現。華格納曾試圖回答何謂德意志的問題,而且他的存在、高度與厚度也構成了答案的一部分。
華格納是重要的作曲家與指揮家,但是他也寫了非常多文字作品,主題遍及德國政治、文化、宗教、哲學、音樂理論等等。一八七八年,德國剛剛統一後幾年,華格納在《拜羅伊特月刊》(Bayreuther Blatter)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什麼是德意志?〉(Was ist deutsch?),試圖回答這個困難的問題。
《拜羅伊特月刊》一八七八年開始發行,是一份針對所有華格納之友的會員型刊物,內容不只音樂,也包括各種政治文化評論,其副標題是「華格納精神的德文期刊」(DeutscheZeitschri_ im Geiste Richard Wagners)。在這份月刊中,華格納寫了幾十頁的長文,探索了這個與音樂無直接關係的問題,可見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
華格納出生於一八一三年,那是歌德與黑格爾仍然活躍的時代,也是德國處於極大變動的時代。他年輕的時候經歷過拿破崙入侵德國、分裂了德意志大地;也經歷一八四八年那場不成功的起義,德意志大地上期待把法蘭西革命火種接來的農工及民主人士們終告失敗;不過政治上的落後並沒有妨礙德國在經濟與工業上的猛進,十九世紀中期德國工業化取得極大的發展,為後來普法戰爭的勝利與德國統一鋪好了道路。一八七二年德國統一,華格納也見證了這個德國人最重要的政治與文化時刻。一八七八年,晚年的音樂家便寫下〈什麼是德意志?〉,回首他經歷過的時代變遷,試圖定義德意志。
華格納的答案:在地、傳統、自由、非民主開篇他先指出「德意志的」(deutsch)這個形容詞對德國人來說有著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意義。別的國家的愛國者說到自己的國家民族時,會帶著敬畏與榮耀,例如會說「英國的、法國的美德」,可是一講到德國,德國人卻總是只習慣使用「德意志深沉」(deutsche Tiefe)、「德意志嚴謹」(deutschen Ernst)這種質性(Qualität),華格納認為這是誤用,要駁清此種印象。
他引用了格林(Jakob Grimm, 1785-1863)的說法,強調歷史上沒有所謂德意志民族這種民族,「德意志」(deutsch; diutisk)一開始只是指人民的、在地的,包括原始母語(Urmuttersprache)及原鄉(Urheimat),而德意志與「呈現意義」(deuten)有同一個字根,顯見德意志、在地、母語、家鄉、意義是相關聯的概念:「因此,『德意志』對我們來說,就是明確有意義的東西(deutlich),如可信賴的、我們所習慣的、從父輩從繼承而來的、從我們的大地上滋長出來的東西。」
可是在德國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與在地、特殊意義相悖的非德意志潮流,例如神聖羅馬帝國雖然後來由日耳曼人擔任皇帝,可是德國皇帝在接受羅馬的認可時,已經註定了拋棄其德意志本質(dem deutschen Wesen),以治理帝國領土內非德意志民族。在此意義上,羅馬奪去了德意志的權柄,而德國人雖然在神聖羅馬帝國國土內遷徙移居到各地,卻在不同文化及語言的地方始終被視為壓迫者及外來者而被憎恨著,只有當神聖羅馬帝國瓦解時,「真實的德意志本質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另一個非德意志潮流就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內在與民族特質相悖離,沒有任何民族能夠獨佔基督教,對於德意志民族來說,這種宗教原來也是外來的、非德意志的,可是德國精神的特質在於,能夠以最高的、客觀的純然之看法,來掌握外來的、異文化的東西,並將這種異在的東西轉為自己的─因而基督教在德國成為德意志文化的核心,且若無德國人的貢獻,基督教文化的普世價值將無法被世人承認。華格納便稱,倘若沒有這種德國精神,古老的傳統的普遍世界性意義必將無法被認識,德國人使得純粹的人類文化的原初意義(Originalität)能夠被理解並重建延續。所謂古代(Antike),正是在十八世紀中期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歌德、文科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17-1768)等德意志人的努力下,才可能在現代重生。
對華格納來說,德意志精神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就在於,以德意志的方式保存並發揚了非德意志的價值。德國人在羅馬帝國領土內生存,失去了德國權柄,但仍一心嚮往著家鄉,不願始終作為一個異鄉人,而仍然堅持著德意志的精神。因此德國民族結合了兩種相異的特質:土地的/家鄉的/人民的,以及歐洲的/帝國的/世界的。在歐洲文明原初精神喪失時,德意志人以德語、詩歌維繫之,例如《帕西法爾》(Parzival)與《崔斯坦》(Tristan)這樣的德文詩歌中,使歐洲文化不再只是文學史探究的對象,而能獲得生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1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4 |
5折 | 23 |
6折 | 3 |
7折 | 9 |
7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蔡慶樺
優惠價: 79 折, NT$ 308 NT$ 39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那些對話、往來、抗衡、離亂,留下了許多非常不一樣的思想風景,影響了那時代許多哲學家的一生,以及現在的我們……
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哲學咖啡館,評論作家蔡慶樺為我們推開哲學世界的大門,思考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
馬克思如何以「不在場博士」方式取得學位?又為何說《資本論》是「那個狗屎」?
康德是流浪博士始祖?每天傍晚都和友人聚會對談……
費希特大學都沒讀完,後來卻成為王牌教授!
黑格爾、謝林、荷爾德林這三位室友,最後都拋下神學,追求個人志趣去了……
海德格迷戀鄉村、看似沉靜,卻與學生鄂蘭有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高達美晚年仍好學不倦,週週去旁聽後進教授的冷門課……
哲學時常予人高不可攀之感,尤其德國哲人們,更有玄奧的「美名」,作者蔡慶樺專研歐陸思想(尤其當代德國思想),在德文世界中考掘,推開了世界的界限。他常在臉書、天下獨立評論、香港01哲學等網路發表歐陸哲學家、文人的思想精華,以及社會觀察。《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即是他閒暇時遍讀群書的創作。
蔡慶樺對思想家、文人的生活和人際脈絡,以及其間的故事、趣事,也非常感興趣,因為生活日常與思想的蘊釀、創作的歷程,環環相扣,更能讓人明白大時代背景與趨勢下的文化發展。華格納、馬克思、費希特、黑格爾、高達美、海德格、鄂蘭……與他們的作品,在他輕鬆的隨筆描摩下,個個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將思想家的影像立體化,讀者們更能感受到他所見學的理論的生命力,以及德國思想裡最迷人的東西。
本書特色:鑽研到底,哲學終究還是得從自己說起
康德選擇不離開柯尼斯堡,也許是因為他的學究脾氣。他極不喜歡變動,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費希特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出牧師講道內容,讓父親雇主驚訝於其聰穎,便送他去上學,使他得以脫離一般農村小孩的命運。
黑格爾臨終前在病床上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然而說完這句話後,他又惱怒地接著說:「不,他也不理解我。」
韋伯問有志於進入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你真的相信,你能夠年復一年看著平庸之輩一個接一個爬到比你高的位置,而既不憤恨又無挫折感嗎?」
海德格一生都迷戀著鄉間,拒絕了柏林大學的職務,寧願選擇留在黑森林的邊境城市。可是這樣的人卻一直有些激動的質素,擾動著別人、自己也從不安靜下來。
人們會說,就算我插手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鄂蘭認為,即使改變不了什麼,也不表示我們可以認為那與我們無關;我們有這樣的義務──你必須走向那個施加惡行者,問他:「我看到了這一切,請告訴我,為什麼必須做這些事?」
延伸閱讀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20個哲學大哉問》,賽門・布雷克本(Simon Blackburn)
《大人的哲學課》,安‧魯尼(Anne Rooney)
《哲學家看世界的47種方法》,知的發現!探險隊
作者簡介:
蔡慶樺
高雄出生,苗栗、臺南長大,後移居臺東,曾在政大外交學系、政治學系及德國魯爾波鴻大學哲學研究所求學,曾獲政大補助研究生赴國外短期研究、國科會/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博士生赴德研究進修、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等學術獎助,以研究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政治思想獲政大政治學系博士學位。
現任職外交部,曾派駐德國,對於德國思想、文化、語言、政治、文學、社會議題是著迷的閱讀者及書寫者。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報導者」等媒體,曾獲「人權新聞獎」文字及印刷組評論優異獎。
著作有《邪惡的見證者》(電子書、天下雜誌)、《美茵河畔思索德國》(春山)、《萊茵河哲學咖啡館》(聯經)。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言(節錄)
什麼是德意志?一個德意志的疑問
華格納的問題
閱讀《德國文化關鍵詞》一書,始終面對這個問題:什麼是德意志?對德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幾百年來不斷被提出的問題,卻無人能定下一個最終答案。在德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文人與思想家都曾經直接或間接地試圖回答,以至於這個問題本身就充滿德意志色彩。尼采就在《善與惡的彼岸》(Jenseits von Gut und Bose)裡寫下這麼一句名言:「永遠不停止問『什麼是德意志?』這個問題,這正是德國人的特徵。」在這一點上,也許我們對於德國人的焦慮亦能同情,也因此更值得試著理解這個問題─我們與德國都對於自己的身分那麼疑惑、那麼渴求一個難以確定的答案。
即使沒有確定的答案,我還是想談談一個知名的德國文人如何試圖回答這個困難的問題。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意志帝國的作曲家,非常湊巧地與《德國文化關鍵詞》作者之一同名,也在該書中不斷出現。華格納曾試圖回答何謂德意志的問題,而且他的存在、高度與厚度也構成了答案的一部分。
華格納是重要的作曲家與指揮家,但是他也寫了非常多文字作品,主題遍及德國政治、文化、宗教、哲學、音樂理論等等。一八七八年,德國剛剛統一後幾年,華格納在《拜羅伊特月刊》(Bayreuther Blatter)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什麼是德意志?〉(Was ist deutsch?),試圖回答這個困難的問題。
《拜羅伊特月刊》一八七八年開始發行,是一份針對所有華格納之友的會員型刊物,內容不只音樂,也包括各種政治文化評論,其副標題是「華格納精神的德文期刊」(DeutscheZeitschri_ im Geiste Richard Wagners)。在這份月刊中,華格納寫了幾十頁的長文,探索了這個與音樂無直接關係的問題,可見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
華格納出生於一八一三年,那是歌德與黑格爾仍然活躍的時代,也是德國處於極大變動的時代。他年輕的時候經歷過拿破崙入侵德國、分裂了德意志大地;也經歷一八四八年那場不成功的起義,德意志大地上期待把法蘭西革命火種接來的農工及民主人士們終告失敗;不過政治上的落後並沒有妨礙德國在經濟與工業上的猛進,十九世紀中期德國工業化取得極大的發展,為後來普法戰爭的勝利與德國統一鋪好了道路。一八七二年德國統一,華格納也見證了這個德國人最重要的政治與文化時刻。一八七八年,晚年的音樂家便寫下〈什麼是德意志?〉,回首他經歷過的時代變遷,試圖定義德意志。
華格納的答案:在地、傳統、自由、非民主開篇他先指出「德意志的」(deutsch)這個形容詞對德國人來說有著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意義。別的國家的愛國者說到自己的國家民族時,會帶著敬畏與榮耀,例如會說「英國的、法國的美德」,可是一講到德國,德國人卻總是只習慣使用「德意志深沉」(deutsche Tiefe)、「德意志嚴謹」(deutschen Ernst)這種質性(Qualität),華格納認為這是誤用,要駁清此種印象。
他引用了格林(Jakob Grimm, 1785-1863)的說法,強調歷史上沒有所謂德意志民族這種民族,「德意志」(deutsch; diutisk)一開始只是指人民的、在地的,包括原始母語(Urmuttersprache)及原鄉(Urheimat),而德意志與「呈現意義」(deuten)有同一個字根,顯見德意志、在地、母語、家鄉、意義是相關聯的概念:「因此,『德意志』對我們來說,就是明確有意義的東西(deutlich),如可信賴的、我們所習慣的、從父輩從繼承而來的、從我們的大地上滋長出來的東西。」
可是在德國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與在地、特殊意義相悖的非德意志潮流,例如神聖羅馬帝國雖然後來由日耳曼人擔任皇帝,可是德國皇帝在接受羅馬的認可時,已經註定了拋棄其德意志本質(dem deutschen Wesen),以治理帝國領土內非德意志民族。在此意義上,羅馬奪去了德意志的權柄,而德國人雖然在神聖羅馬帝國國土內遷徙移居到各地,卻在不同文化及語言的地方始終被視為壓迫者及外來者而被憎恨著,只有當神聖羅馬帝國瓦解時,「真實的德意志本質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另一個非德意志潮流就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內在與民族特質相悖離,沒有任何民族能夠獨佔基督教,對於德意志民族來說,這種宗教原來也是外來的、非德意志的,可是德國精神的特質在於,能夠以最高的、客觀的純然之看法,來掌握外來的、異文化的東西,並將這種異在的東西轉為自己的─因而基督教在德國成為德意志文化的核心,且若無德國人的貢獻,基督教文化的普世價值將無法被世人承認。華格納便稱,倘若沒有這種德國精神,古老的傳統的普遍世界性意義必將無法被認識,德國人使得純粹的人類文化的原初意義(Originalität)能夠被理解並重建延續。所謂古代(Antike),正是在十八世紀中期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歌德、文科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17-1768)等德意志人的努力下,才可能在現代重生。
對華格納來說,德意志精神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就在於,以德意志的方式保存並發揚了非德意志的價值。德國人在羅馬帝國領土內生存,失去了德國權柄,但仍一心嚮往著家鄉,不願始終作為一個異鄉人,而仍然堅持著德意志的精神。因此德國民族結合了兩種相異的特質:土地的/家鄉的/人民的,以及歐洲的/帝國的/世界的。在歐洲文明原初精神喪失時,德意志人以德語、詩歌維繫之,例如《帕西法爾》(Parzival)與《崔斯坦》(Tristan)這樣的德文詩歌中,使歐洲文化不再只是文學史探究的對象,而能獲得生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4 |
5折 | 23 |
6折 | 3 |
7折 | 9 |
7折以上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21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