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定價:NT$ 280
優惠價:88 折,NT$ 246
已售完,補貨中
作者簡介: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自1994年起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他的委託人包括前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前聯邦情報局特務、工業鉅子、達官顯貴、中下階層人士及常民百姓。
2009年出版的處女作《罪行》引起廣大迴響,德國讀者及媒體好評不斷,售出三十多國版權。2010年獲《慕尼黑晚報》選為年度文學之星,同年獲頒德國文壇重要獎項克萊斯特文學獎。2010年第二本書《罪咎》出版,立即登上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明鏡週刊》稱馮‧席拉赫為「偉大的故事作家」,美國《紐約時報》讚美他的文字「風格獨具」,英國《獨立報》把他與卡夫卡和克萊斯特相提並論,《每日電訊報》則說他名列「歐洲文壇風格最鮮明的作家」。
《罪行》及《罪咎》獲得全球百萬書迷擁戴,電影版權皆由《香水》的出品者康士坦丁電影公司買下。《罪行》改編而成的電影《罪愛妳》由國際知名導演多莉絲.朵利執導,2012年上映後,不僅奪下「巴伐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更在柏林影展上大放異彩;改編電視迷你影集則由德國第二電視台(ZDF)製作,2013年在德國播出後也廣受歡迎。《罪咎》電視影集2015年播映後,隨即在巴伐利亞電視節獲獎,改編電影則於2018年上映。
《罪行》中文版在台灣亦大獲讀者喜愛,除了「誠品選書」推薦之外,甫上市即登上博客來文學類、誠品人文類、金石堂文學類等暢銷書榜榜首,久踞不退,推薦之聲絡繹不絕,並榮獲金石堂2011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除了短篇故事集外,馮‧席拉赫還著有長篇小說《誰無罪》與《犯了戒》、散文集《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以上皆由先覺出版)、劇作《恐怖行動:一齣劇本》,以及對話集《發自肺腑的理性》。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馮‧席拉赫《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杜倫馬特《拋錨》、卡夫卡《變形記》《審判》《城堡》《失蹤者》、托瑪斯‧曼《魂斷威尼斯》、瑪莉蓮‧羅賓遜《家園》《萊拉》、茨威格中篇小說選《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徐四金《夏先生的故事》《鴿子》等。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藝文界】
吳念真│導演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小 野│作家
李惠仁│導演
林立青│作家
藍祖蔚│影評人
蔡詩萍│作家/媒體工作者
彭樹君│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臥 斧│作家
冬 陽│推理評論人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黃 羅│推理評論人
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譚光磊│作家/版權經紀人
台北歌德學院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法律界】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賴芳玉│律師/作家
【醫 界】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好評迴響】
馮‧席拉赫以《懲罰》再度重擊我們的心窩。
他依然以不疾不徐的語調講述著一個接一個讓你無法閃神的故事,但同時卻殘酷地逼使讀者面對自己心靈深處被蓄意掩蓋,或不願承認的懦弱、欲望、恐懼與陰暗。
──吳念真(導演)
在馮‧席拉赫的筆下,不論是貴族或是底層的人,也不論是名利雙收或是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是還活著的,都會面臨相似的寂寞和痛苦。他們的人生同樣辛苦和困頓,也有同樣的迷惘和不安。
而我們驚覺,自己窮其一生的體驗和領悟,往往不如他筆下的一篇小說來得深刻動人,甚至不如他小說中一個人物來得鮮活清晰。這正是讀一篇或是一本小說最大的樂趣。
──小野(作家)
當護理師把臍帶剪斷的那一刻,人的心就像是捲筒撕下的錫箔紙,隨著功能與使用方式,被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樣態。他們的外貌雖然不同,不過,卻有著相同的傷痕,一道又一道怎麼樣也撫不平的「皺褶」。……人心的皺褶,如同天上的月,有亮的一面,自然就有暗的另一面。(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李惠仁(導演)
馮‧席拉赫的文字既鋒利又清楚,像是一把古樸卻銳利的雕刻刀。他如同熟練的工匠,在他的文字之中雕刻出人性的複雜面貌,那些在平常現實中不被公開談論的私癖、憂傷、罪刑和衝突,紛紛顯露無遺。他具有犀利之眼,多年的律師經驗使他能夠透過文字,清楚闡述法律的局限和人性的複雜。他的文字擅長在結尾時加重這樣的感受,能在閱讀時令人感到這些作品中的真實性,唯有見過人生百態和法律局限的人,才能夠產出這樣的文字。因為他的文字能讓我們知道,人存在於法律之外,人終究是個人,有著法律無法處理的部分。
──林立青(作家)
傷口表面會結疤,卻不代表底層已然痊癒。馮‧席拉赫的每則短篇中,都浮動著一個黯黑靈魂,有時哭泣,有時悲憤,都在關鍵時刻出現出人意料的急轉彎,然後你就看見了故事人物一直不曾好好對待與交談的自己,擱久了,有時臭腥,有時嗚咽,你會想要掩卷嘆息,卻也還想再看下去。
──藍祖蔚(影評人)
在這本書裡的每個主人翁,都有著我們最深處的恐懼──寂寞與空虛、無意義感;寂寞勾動著我們人性的矛盾,空虛讓我們情願背離自己、逃避自我,無意義感讓我們寧可掩蓋內心真實的呼求,做出我們自以為無可奈何的選擇,卻無法承認:這其實就是自己的選擇。(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我以前不太讀小說的,但這本很可以。
文字直白而精簡,但馮‧席拉赫堆起來就是不一樣,明明就是誰都寫得出來的敘述句,堆個幾段,怎麼忽然字裡行間跑出了情感、冒出了衝突、形成了悲劇,卻又不至於令人絕望。
以為是平凡無奇的樹枝,結果卻是攝走魂魄的魔法棒。(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刑事案件從來不會沒有脈絡地跳出來,刑事被告也不會只有「犯罪行為時」的那個剎那動作。犯罪行為的背後,會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會有很多的原因。……如果沒有理解人,我們就不可能理解案件,更不能理解究竟要怎麼懲罰。(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作者是很會說故事、有二十多年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他以既平靜又戲劇轉折的特殊筆法,在十二個刑事案件中,敘述參審員、辯護律師、被告或被害人等故事,深刻描繪人性的多面及複雜,包括幸福的期盼與落空,遭背叛的傷痛與後悔,親人分離的寂寞、失落與投射,勤奮向上與遭打擊後的自我放棄,遭藐視與被尊重等。真是一本值得品嘗的好書。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依照《刑法》的教義,只有具備避免從事違法行為能力的人,才具有罪責,原則上只有符合法定的阻卻或免除罪責事由,才能否定行為人的罪責,以致欠缺罪責的不法行為僅是少數例外。擅長敘事的作者告訴我們,生活故事裡的每一個犯人與被害人,都很難逃出命運的考驗與罪惡的誘惑,我們沒有資格朝他們丟擲鄙視的石塊,而應在不得不為的懲罰外,給予憐憫與尊重。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法律永遠只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作者在這本書中藉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來告訴讀者,罪與罰兩者並不是絕對或相對的概念。人的犯罪行為並不一定會在法庭被追究,也不是只能在法律權力的執行中被懲罰,甚至在現實面中可能看不到有被懲罰,但是道德方面終究還是一種缺失,畢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常看推理小說的朋友,相信對「動機」二字並不陌生。偵查殘酷犯罪的過程中,調查者可以很科學地探究犯罪心理、剖繪兇手的性格特徵與成長經歷,「反社會人格」和「思覺失調」等專有名詞或許已近乎濫用、誤用,但隱藏於後的動機開發顯然已大幅取代精巧詭計,成為小說家的書寫核心。馮.席拉赫的昔日著作《罪行》與《罪咎》亦展現了前述的書寫企圖,然而新作《懲罰》卻更為精進地以冷靜白描的文筆進入生活與情感面,並以犯罪為中心,將加害人、受害人、偵辦者、審理員等原本各具功能的不同角色全都吸納捲入,同時運用更加靈活的敘事布局,觸動讀者緊盯至最後一行才爆發開來的驚愕感,讚嘆精采之餘卻又讓人深思低迴不已。
──冬陽(推理評論人)
這是一本描繪寂寞人心的文集。可悲、孤絕、令人心痛的一個個孤單的靈魂。這些靈魂陷入各自的人生困境,又卡在現代社會倫理和法律制度中,無法自拔。馮‧席拉赫顯然是具有強大訴說能力的律師,觀察入微,把人性的弱點、困境、隱微之處挖掘出來,說的是律師下班後在酒吧對人釋放的那些內心難以承受的故事。但他並不止於以法律形式來審定涉案人,而是筆下充滿了同情與無可奈何。他的散文體小說令我想起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蔡崇達《皮囊》。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已經超越了紀實與虛構的範疇,而是作者試圖為讀者打開的一扇人性的窗口,一張他們自己的贖罪券。
──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馮‧席拉赫的才華令我讚嘆再三,他能用極少的篇幅表達出人性的矛盾,用寥寥數語勾畫出深刻的情感。這種冷靜的精準與悲天憫人的情懷相結合,使他的文章獨樹一幟,一再使我感動落淚。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這些故事何以如此打動我們?因為我們全都寂寞,也因為馮‧席拉赫一再敘述寂寞可能導致的後果。他如此冷靜、如此明白、如此令人無法抗拒地引誘我們,使人上了癮,這就是我們受到的懲罰。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媒體推薦:
【國外媒體讚語】
馮‧席拉赫是去蕪存菁的高手。他的短篇故事雖然沉重,卻流露出無言的慈悲。
──《法蘭克福評論報》
罕有其他作家能用如此精簡的文字描述並喚起如此深刻的感受。馮‧席拉赫是個富有同情心、深具人性的作者。
──《慕尼黑晚報》
十二篇令人難忘的故事,仍是出自司法界,刻畫精準,不加粉飾,有時保持著冷冷的距離,卻又深深流露出人性。
──德國第二電視台新聞節目「今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1折11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3 |
5折 | 2 |
6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5 |
4折 | 4 |
5折 | 24 |
6折 | 8 |
7折 | 17 |
7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已售完,補貨中
作者簡介: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自1994年起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他的委託人包括前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前聯邦情報局特務、工業鉅子、達官顯貴、中下階層人士及常民百姓。
2009年出版的處女作《罪行》引起廣大迴響,德國讀者及媒體好評不斷,售出三十多國版權。2010年獲《慕尼黑晚報》選為年度文學之星,同年獲頒德國文壇重要獎項克萊斯特文學獎。2010年第二本書《罪咎》出版,立即登上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明鏡週刊》稱馮‧席拉赫為「偉大的故事作家」,美國《紐約時報》讚美他的文字「風格獨具」,英國《獨立報》把他與卡夫卡和克萊斯特相提並論,《每日電訊報》則說他名列「歐洲文壇風格最鮮明的作家」。
《罪行》及《罪咎》獲得全球百萬書迷擁戴,電影版權皆由《香水》的出品者康士坦丁電影公司買下。《罪行》改編而成的電影《罪愛妳》由國際知名導演多莉絲.朵利執導,2012年上映後,不僅奪下「巴伐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更在柏林影展上大放異彩;改編電視迷你影集則由德國第二電視台(ZDF)製作,2013年在德國播出後也廣受歡迎。《罪咎》電視影集2015年播映後,隨即在巴伐利亞電視節獲獎,改編電影則於2018年上映。
《罪行》中文版在台灣亦大獲讀者喜愛,除了「誠品選書」推薦之外,甫上市即登上博客來文學類、誠品人文類、金石堂文學類等暢銷書榜榜首,久踞不退,推薦之聲絡繹不絕,並榮獲金石堂2011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除了短篇故事集外,馮‧席拉赫還著有長篇小說《誰無罪》與《犯了戒》、散文集《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以上皆由先覺出版)、劇作《恐怖行動:一齣劇本》,以及對話集《發自肺腑的理性》。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馮‧席拉赫《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杜倫馬特《拋錨》、卡夫卡《變形記》《審判》《城堡》《失蹤者》、托瑪斯‧曼《魂斷威尼斯》、瑪莉蓮‧羅賓遜《家園》《萊拉》、茨威格中篇小說選《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徐四金《夏先生的故事》《鴿子》等。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藝文界】
吳念真│導演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小 野│作家
李惠仁│導演
林立青│作家
藍祖蔚│影評人
蔡詩萍│作家/媒體工作者
彭樹君│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臥 斧│作家
冬 陽│推理評論人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黃 羅│推理評論人
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譚光磊│作家/版權經紀人
台北歌德學院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法律界】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賴芳玉│律師/作家
【醫 界】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好評迴響】
馮‧席拉赫以《懲罰》再度重擊我們的心窩。
他依然以不疾不徐的語調講述著一個接一個讓你無法閃神的故事,但同時卻殘酷地逼使讀者面對自己心靈深處被蓄意掩蓋,或不願承認的懦弱、欲望、恐懼與陰暗。
──吳念真(導演)
在馮‧席拉赫的筆下,不論是貴族或是底層的人,也不論是名利雙收或是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是還活著的,都會面臨相似的寂寞和痛苦。他們的人生同樣辛苦和困頓,也有同樣的迷惘和不安。
而我們驚覺,自己窮其一生的體驗和領悟,往往不如他筆下的一篇小說來得深刻動人,甚至不如他小說中一個人物來得鮮活清晰。這正是讀一篇或是一本小說最大的樂趣。
──小野(作家)
當護理師把臍帶剪斷的那一刻,人的心就像是捲筒撕下的錫箔紙,隨著功能與使用方式,被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樣態。他們的外貌雖然不同,不過,卻有著相同的傷痕,一道又一道怎麼樣也撫不平的「皺褶」。……人心的皺褶,如同天上的月,有亮的一面,自然就有暗的另一面。(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李惠仁(導演)
馮‧席拉赫的文字既鋒利又清楚,像是一把古樸卻銳利的雕刻刀。他如同熟練的工匠,在他的文字之中雕刻出人性的複雜面貌,那些在平常現實中不被公開談論的私癖、憂傷、罪刑和衝突,紛紛顯露無遺。他具有犀利之眼,多年的律師經驗使他能夠透過文字,清楚闡述法律的局限和人性的複雜。他的文字擅長在結尾時加重這樣的感受,能在閱讀時令人感到這些作品中的真實性,唯有見過人生百態和法律局限的人,才能夠產出這樣的文字。因為他的文字能讓我們知道,人存在於法律之外,人終究是個人,有著法律無法處理的部分。
──林立青(作家)
傷口表面會結疤,卻不代表底層已然痊癒。馮‧席拉赫的每則短篇中,都浮動著一個黯黑靈魂,有時哭泣,有時悲憤,都在關鍵時刻出現出人意料的急轉彎,然後你就看見了故事人物一直不曾好好對待與交談的自己,擱久了,有時臭腥,有時嗚咽,你會想要掩卷嘆息,卻也還想再看下去。
──藍祖蔚(影評人)
在這本書裡的每個主人翁,都有著我們最深處的恐懼──寂寞與空虛、無意義感;寂寞勾動著我們人性的矛盾,空虛讓我們情願背離自己、逃避自我,無意義感讓我們寧可掩蓋內心真實的呼求,做出我們自以為無可奈何的選擇,卻無法承認:這其實就是自己的選擇。(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我以前不太讀小說的,但這本很可以。
文字直白而精簡,但馮‧席拉赫堆起來就是不一樣,明明就是誰都寫得出來的敘述句,堆個幾段,怎麼忽然字裡行間跑出了情感、冒出了衝突、形成了悲劇,卻又不至於令人絕望。
以為是平凡無奇的樹枝,結果卻是攝走魂魄的魔法棒。(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刑事案件從來不會沒有脈絡地跳出來,刑事被告也不會只有「犯罪行為時」的那個剎那動作。犯罪行為的背後,會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會有很多的原因。……如果沒有理解人,我們就不可能理解案件,更不能理解究竟要怎麼懲罰。(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作者是很會說故事、有二十多年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他以既平靜又戲劇轉折的特殊筆法,在十二個刑事案件中,敘述參審員、辯護律師、被告或被害人等故事,深刻描繪人性的多面及複雜,包括幸福的期盼與落空,遭背叛的傷痛與後悔,親人分離的寂寞、失落與投射,勤奮向上與遭打擊後的自我放棄,遭藐視與被尊重等。真是一本值得品嘗的好書。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依照《刑法》的教義,只有具備避免從事違法行為能力的人,才具有罪責,原則上只有符合法定的阻卻或免除罪責事由,才能否定行為人的罪責,以致欠缺罪責的不法行為僅是少數例外。擅長敘事的作者告訴我們,生活故事裡的每一個犯人與被害人,都很難逃出命運的考驗與罪惡的誘惑,我們沒有資格朝他們丟擲鄙視的石塊,而應在不得不為的懲罰外,給予憐憫與尊重。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法律永遠只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作者在這本書中藉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來告訴讀者,罪與罰兩者並不是絕對或相對的概念。人的犯罪行為並不一定會在法庭被追究,也不是只能在法律權力的執行中被懲罰,甚至在現實面中可能看不到有被懲罰,但是道德方面終究還是一種缺失,畢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常看推理小說的朋友,相信對「動機」二字並不陌生。偵查殘酷犯罪的過程中,調查者可以很科學地探究犯罪心理、剖繪兇手的性格特徵與成長經歷,「反社會人格」和「思覺失調」等專有名詞或許已近乎濫用、誤用,但隱藏於後的動機開發顯然已大幅取代精巧詭計,成為小說家的書寫核心。馮.席拉赫的昔日著作《罪行》與《罪咎》亦展現了前述的書寫企圖,然而新作《懲罰》卻更為精進地以冷靜白描的文筆進入生活與情感面,並以犯罪為中心,將加害人、受害人、偵辦者、審理員等原本各具功能的不同角色全都吸納捲入,同時運用更加靈活的敘事布局,觸動讀者緊盯至最後一行才爆發開來的驚愕感,讚嘆精采之餘卻又讓人深思低迴不已。
──冬陽(推理評論人)
這是一本描繪寂寞人心的文集。可悲、孤絕、令人心痛的一個個孤單的靈魂。這些靈魂陷入各自的人生困境,又卡在現代社會倫理和法律制度中,無法自拔。馮‧席拉赫顯然是具有強大訴說能力的律師,觀察入微,把人性的弱點、困境、隱微之處挖掘出來,說的是律師下班後在酒吧對人釋放的那些內心難以承受的故事。但他並不止於以法律形式來審定涉案人,而是筆下充滿了同情與無可奈何。他的散文體小說令我想起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蔡崇達《皮囊》。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已經超越了紀實與虛構的範疇,而是作者試圖為讀者打開的一扇人性的窗口,一張他們自己的贖罪券。
──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馮‧席拉赫的才華令我讚嘆再三,他能用極少的篇幅表達出人性的矛盾,用寥寥數語勾畫出深刻的情感。這種冷靜的精準與悲天憫人的情懷相結合,使他的文章獨樹一幟,一再使我感動落淚。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這些故事何以如此打動我們?因為我們全都寂寞,也因為馮‧席拉赫一再敘述寂寞可能導致的後果。他如此冷靜、如此明白、如此令人無法抗拒地引誘我們,使人上了癮,這就是我們受到的懲罰。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媒體推薦:
【國外媒體讚語】
馮‧席拉赫是去蕪存菁的高手。他的短篇故事雖然沉重,卻流露出無言的慈悲。
──《法蘭克福評論報》
罕有其他作家能用如此精簡的文字描述並喚起如此深刻的感受。馮‧席拉赫是個富有同情心、深具人性的作者。
──《慕尼黑晚報》
十二篇令人難忘的故事,仍是出自司法界,刻畫精準,不加粉飾,有時保持著冷冷的距離,卻又深深流露出人性。
──德國第二電視台新聞節目「今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3 |
5折 | 2 |
6折 | 4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5 |
4折 | 4 |
5折 | 24 |
6折 | 8 |
7折 | 17 |
7折以上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1折11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