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著的《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性研究(第二版)》提出用「人力資本適配性」概念研究其在經濟增長中的「合適性」和「有效性」,並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性進行了實證研究,以期發現和驗證人力資本適配性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探索合適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
首先,界定人力資本適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徵 。在對以「適配」為基本特徵的有效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係進行詳細討論的基礎上,描述與經濟 增長需求相適應的人力資本的現實表現。由此構建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適配路徑,為人力資本適配性的度量和深入分析提供理論框架。
其次,依據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適配路徑,結合中國經濟增長現實情況,構建中國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對中國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適配程度進行量化,並就其一般水平和分佈特徵進行分析。
再次,研究人力資本適配度與經濟增長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觀察人力資本適配性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機制和影響方式,並根據其相關性的表現,判斷人力資本適配度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將人力資本適配度引入經濟增長模型,考察人力資本適配度對現實經濟增長的解釋能力,並試圖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利用人力資本適配度識別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地區差異,從而對人力資本適配性在中國經濟增長與縮小地區差異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行研究和討論。
作者序
經濟增長意味著財富的累積和福利的改善, 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因而, 是什麼最終促進了經濟增長和怎樣實現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 一直是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重要課題。
古典經濟學家們開創了對長期經濟增長的研究, 構建了經濟增長理論的一般框架。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演進, 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越來越難以解釋現實的經濟增長現象, 出現了一系列的經濟增長之謎, 如「經濟增長余值之謎」、「列昂惕夫之謎」等, 人力資本理論由此應運而生。該理論從人力資本的角度解釋了經濟增長之謎, 認為經濟增長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的因素。這一發現重新唤起了學術界對長期經濟增長問題研究的熱情, 最終推動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形成, 確立了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係研究的基本範式。
然而, 這一研究範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資本是抽象的人類能力, 理論與實證研究要求將其具體化, 但至今仍沒有形成統一和令人信服的衡量標準。現有研究通常將人力資本視為一種存量, 主要從受教育程度、人力資本投資和勞動力價值去度量它, 並認為通過提高受教育程度, 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就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但我們注意到, 一些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本投資水平都不高的地區卻有著很強的經濟活力, 表現出較高的經濟實力和較強的經濟增長潛力。因此, 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不是簡單地取決於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或是投資的多寡,而是其「合適性」和「有效性」。與經濟增長需求相適應的人力資本, 即合適的有效的人力資本就是高水平的人力資本, 這是在以往研究中未被注意到的人力資本特質。
為此, 本書提出「人力資本適配性」概念來反應人力資本的內核, 即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合適性」和「有效性」,並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性進行了實證研究, 以期發現和驗證人力資本適配性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機理。
本書首先對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概念和特徵進行了界定, 明確了經濟增長階段、環境和背景在人力資本適配性研究中的重要性, 並根據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係確立了二者的適配路徑。在此基礎上, 充分考慮知識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的特殊性及其對人力資本適配性的要求, 利用中國30 個省市自治區(不包括西藏) 1978—2007 年的基礎數據構建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 用以衡量中國人力資本適配性的高低。通過對人力資本適配度與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 明確了人力資本適配度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機理。在此基礎上借鑑索洛模型與盧卡斯模型建立了包含人力資本適配度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型,並證實中國經濟增長中存在顯著的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 由此將中國各省市區劃分為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上與門檻下地區。通過對兩區域人力資本適配度影響因素的進一步分析, 發現兩區域有著非常不同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訴求。為尋求與兩區域經濟增長需求相適應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 根據其各自所處的經濟增長階段與經濟增長特徵, 分別提出了不同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 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之上的地區應採取「科技引領技術創新帶動型」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 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下的地區則應採取「政府主導產業變革推動型」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並對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進行了分析和闡釋。
本書主要的創新點在於: ①從人力資本適配性的角度解釋經濟增長, 與以往研究相比, 突出了具有「合適性」與「有效性」的高水平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更加符合人力資
本的特性; ②嘗試建立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基本理論框架, 補充和豐富了現有人力資本理論與經濟增長理論; ③檢驗並證實了中國經濟增長中存在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 並通過人力資本適配度單門限兩區制經濟增長模型解釋了20 世紀90 年代以來中國地區經濟增長差距持續拉大的「趨異」過程, 更加貼近中國經濟增長現實情況, 從而提高了經濟增長模型的解釋能力; ④根據人力資本適配度門檻上與門檻下地區不同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需求構建了不同的人力資本適配性培養模式, 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制定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本書不足之處主要在於: 由於參考文獻與研究資料的欠缺,以及時間與經驗的限制, 人力資本適配性研究的理論框架還比較稚嫩和單薄, 在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標體系的穩定性上還缺乏深入研究。這些不足之處都需要假以時日逐步完善。
經濟增長意味著財富的累積和福利的改善, 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因而, 是什麼最終促進了經濟增長和怎樣實現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 一直是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重要課題。
古典經濟學家們開創了對長期經濟增長的研究, 構建了經濟增長理論的一般框架。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演進, 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越來越難以解釋現實的經濟增長現象, 出現了一系列的經濟增長之謎, 如「經濟增長余值之謎」、「列昂惕夫之謎」等, 人力資本理論由此應運而生。該理論從人力資本的角度解釋了經濟增長之謎, 認為經濟增長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的因素。這一發現重...
目錄
第一章總論1
1-1選題背景2
1-2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3
1-2-1研究目的3
1-2-2研究意義4
1-3國內外研究綜述5
1-3-1國外研究動態5
1-3-2國內研究動態13
1-3-3國內外研究動態述評20
1-4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的界定21
1-5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22
1-5-1研究思路22
1-5-2研究方法24
1-6研究創新之處25
第二章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概念、特徵及適配路徑27
2-1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概念與特徵28
2-1-1基本概念28
2-1-2基本特徵29
2-2經濟增長與有效人力資本供給的互動關係31
2-2-1經濟增長的內涵與特徵31
2-2-2有效人力資本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32
2-2-3經濟水平對人力資本適配性的限制35
2-3與經濟增長「適配」的有效人力資本特徵37
2-3-1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與產出需求「適配」38
2-3-2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與結構轉換需求「適配」40
2-3-3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與制度變遷需求「適配」41
2-4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適配性的表現43
2-5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適配路徑44
第三章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47
3-1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適配度指標體系48
3-2指標構成與含義50
3-2-1人力資本的產出適配能力指標50
3-2-2人力資本的結構轉換適配能力指標53
3-2-3人力資本的制度變遷適配能力指標56
3-3指標計算與數據處理59
3-4指標權重的確定67
3-4-1賦權方法簡介67
3-4-2熵權法確定三級指標權重70
3-4-3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一級和二級指標權重74
3-5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的計算與描述78
3-5-1中國各省市區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及排序78
3-5-2中國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適配度的總體評價81
第四章人力資本適配度與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85
4-1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分析86
4-2人力資本適配度與地區資本存量90
4-2-1省際資本存量的估算91
4-2-2人力資本適配度與地區資本存量相關性分析99
4-3人力資本適配度與人力資本投資101
4-3-1中國省際人力資本投資水平估算101
4-3-2人力資本適配度與人力資本投資水平的相關性分析106
4-4人力資本適配度與技術進步和知識累積108
4-5人力資本適配度與產業結構優化109
4-6人力資本適配度與制度變遷111
4-6-1對外開放指數112
4-6-2市場化指數115
4-7人力資本適配度與區位因素121
4-8本章主要結論123
第一章總論1
1-1選題背景2
1-2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3
1-2-1研究目的3
1-2-2研究意義4
1-3國內外研究綜述5
1-3-1國外研究動態5
1-3-2國內研究動態13
1-3-3國內外研究動態述評20
1-4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的界定21
1-5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22
1-5-1研究思路22
1-5-2研究方法24
1-6研究創新之處25
第二章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概念、特徵及適配路徑27
2-1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概念與特徵28
2-1-1基本概念28
2-1-2基本特徵29
2-2經濟增長與有效人力資本供給的互...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12-14ISBN/ISSN:978957680316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6頁開數: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