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耀宗、邢福增
定價:NT$ 750
優惠價:88 折,NT$ 66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內容簡介:
要探討二十世紀芸芸中國基督教思想家對中國教會及社會的影響,吳耀宗是個絕不能繞過的人物。一方面,他一直站穩「激進」的神學立場,致力回應基督教信仰面對的各種時代挑戰,意圖在動盪多變的現代中國,為中國基督教建立其「科學」、「社會」,甚至「革命」的基礎。另方面,正因為這種立場,他受到來自基督教神學版圖的「保守」陣營攻擊,指其不論在信仰以至於政治立場上,均把中國基督教引往自毀的方向。因而,吳耀宗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發展歷程中,同時有着「正題」與「反題」的形象與角色,對他的評價可說毀譽參半。
本冊收錄《社會福音》與《沒有人看見過上帝》是吳耀宗的兩部代表作,反映了他在二十世紀30至40年代間的思想關注及重要轉向,是探究他怎樣走上擁抱社會革命及共產主義之路不可或缺的歷史及思想文本。
《社會福音》是吳耀宗的自選文集,各篇文章體例雖不一,但卻仍充分反映出其關注。誠如吳在〈自序〉中說:「這本書的背景是一個在存亡絕續的中國,是一個在矛盾紛亂中的世界。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今日社會制度的應當改造,是基督教對社會改造的特殊貢獻。」全書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重點:(一)吳對當前中國及世界時局的分析;(二)吳對基督教的時代使命的基本理解;(三)吳特別針對唯愛主義、社會改造及共產主義等問題的探索,即他所闡釋的「唯愛的革命」。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的關係,更是《社會福音》內不少文章觸及的重點。對吳而言,這就是基督教不應迴避關於社會的根本改造,甚至革命的挑戰。這也是吳耀宗為文集命名《社會福音》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社會福音》一書反映出吳耀宗在二十世紀30年代對基督教與社會改造及革命的思考,那麼,40年代出版的《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便是他從神學進路來對此課題作更深入及全面的疏理。從30年代到40年代,中國與國際的局勢發展,已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吳耀宗對基督教的社會貢獻的思考,也隨之而調整。吳耀宗十分重視《沒有人看見過上帝》,因為《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一書處理的,正是他多年來一直關注,並持續反省的課題──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的關係。跟過去不同的是,《沒有人看見過上帝》系統地從神學進路的思考,處理基督教與唯物論的矛盾,並試圖提出調和兩種迥異意識型態的方法。根據吳耀宗的說法:「基督教與唯物論是不衝突的,不只是不衝突,並且可以有互相補充之處。」全書直接面對唯物論者對於「上帝存在」的質疑,並試圖向唯物論者闡述基督教的思想,以不同於傳統教義講述的模式站在「相對」的角度來談論「絕對」的上帝。並且熱切的在書中的序言裡留下伏筆,期盼信奉基督者與信奉唯物論者能針對書中所談論的議題回應,達到雙方理性深度的對話。這不僅是他內在思想探索的結果,更是其對戰後中國政治形勢的思想回應。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吳耀宗(1893-1979),廣東順德人。1913年畢業於北京稅務學堂後,在海關工作。1918年受洗加入北京公理會。1920年毅然離職,轉任北京青年會學校部幹事,1927年自美進修回國後,調至青年會全國協會校會組,一直從事學生工作,並積極參與推動中國基督教學生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到1933年轉任協會書局主任。1938年,當他自美第二次進修回國後,出任青年會出版部主任。
吳的信仰思想具濃厚的社會關懷傾向,積極參與真理社及生命社,並在《真理週刊》、《生命》(後合併為《真理與生命》)撰文。吳氏兩度在美進修,均就讀於紐約協和神學院,神學思想上深受自由主義神學影響,致力探索基督教如何面對現代科學及新思潮的挑戰,反省基督教如何參與中國社會的改造。由於吳耀宗神學思想濃厚的「自由派」及「現代派」色彩,「屬靈派」向來將他視為基督教傳統的離經叛道者,甚至被標簽為「不信派」代表。與此同時,他也是唯愛主義主要推動者,任唯愛社社長,主編《唯愛》雜誌。1931年九一八後,吳氏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加入救國會,在思想上逐步偏離唯愛主義。因應時局發展,他對資本主義帶來的罪惡深惡痛絕,進一步認同社會主義,並探索如何調和基督教與唯物論。抗戰期間,吳在成都創立基督教聯合出版社,從事文字工作。戰後,國共內戰一觸即發,吳進一步對國民黨表達不滿,成為共產黨的同路人。他創辦的《天風週刊》,更成為關注時局的基督徒的發言平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他主張基督教必須徹底自我改造,以適應新時代。在中共支持下,他發起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1954年易名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成為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同時又代表基督教界擔任全國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常務委員及全國人大(第一至第五屆)常務委員。作為三自運動的領袖,運動推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其對中國教會的傷害,也使其難辭其咎,因而被視為「政治投機者」與「叛教者」。吳耀宗在1979年於上海病逝,終其一生,成為中國基督教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即或如此,也無法否定他在中國近現代基督教歷史的重要位置。
吳耀宗是中國基督教的文壇健筆,迄今可查者中英文合共超過140萬字。其中,由他撰寫及結集的著作包括:《社會福音》(1934)、《唯愛主義與社會改造》(1934)、《時代轉變中的青年》(1934)、《中國青年出路問題》(1935)、《大時代的宗教信仰》(1938)、《大時代的上帝觀》(1940)、《沒有人看見過上帝》(1943初及二版,1946四版,1948五版)、《黑暗與光明》(1949)、《基督教講話》(1950)。主編有《我所認識的耶穌》(1929) 、《瑪德拉斯大會印象集》(1939)、《基督教與新中國》(1940)、《辯證法唯物論學習手冊》(1950)、《基督教革新運動學習手冊》(1952)。
編注者簡介: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副教授(龐萬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講師),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研究專注於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中國政教關係及香港基督教歷史。已出版學術專著十多本及學術論文多篇。近著包括《世界不配有的人》(研道社,2015)、《王明道的最後自白》(基道,2013)、《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中國共產運動與基督教史論》(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2增訂版)、《「此世」與「他世」之間:香港基督教墳場的歷史與文化》(基督教文藝,2012);主編《吳耀宗全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合四卷七冊,卷一已於2015年出版)、《大時代的宗教信仰──吳耀宗與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11)。曾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2010)。
得獎紀錄:
本書通過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評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吳耀宗、邢福增
優惠價: 88 折, NT$ 660 NT$ 7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內容簡介:
要探討二十世紀芸芸中國基督教思想家對中國教會及社會的影響,吳耀宗是個絕不能繞過的人物。一方面,他一直站穩「激進」的神學立場,致力回應基督教信仰面對的各種時代挑戰,意圖在動盪多變的現代中國,為中國基督教建立其「科學」、「社會」,甚至「革命」的基礎。另方面,正因為這種立場,他受到來自基督教神學版圖的「保守」陣營攻擊,指其不論在信仰以至於政治立場上,均把中國基督教引往自毀的方向。因而,吳耀宗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發展歷程中,同時有着「正題」與「反題」的形象與角色,對他的評價可說毀譽參半。
本冊收錄《社會福音》與《沒有人看見過上帝》是吳耀宗的兩部代表作,反映了他在二十世紀30至40年代間的思想關注及重要轉向,是探究他怎樣走上擁抱社會革命及共產主義之路不可或缺的歷史及思想文本。
《社會福音》是吳耀宗的自選文集,各篇文章體例雖不一,但卻仍充分反映出其關注。誠如吳在〈自序〉中說:「這本書的背景是一個在存亡絕續的中國,是一個在矛盾紛亂中的世界。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今日社會制度的應當改造,是基督教對社會改造的特殊貢獻。」全書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重點:(一)吳對當前中國及世界時局的分析;(二)吳對基督教的時代使命的基本理解;(三)吳特別針對唯愛主義、社會改造及共產主義等問題的探索,即他所闡釋的「唯愛的革命」。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的關係,更是《社會福音》內不少文章觸及的重點。對吳而言,這就是基督教不應迴避關於社會的根本改造,甚至革命的挑戰。這也是吳耀宗為文集命名《社會福音》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社會福音》一書反映出吳耀宗在二十世紀30年代對基督教與社會改造及革命的思考,那麼,40年代出版的《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便是他從神學進路來對此課題作更深入及全面的疏理。從30年代到40年代,中國與國際的局勢發展,已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吳耀宗對基督教的社會貢獻的思考,也隨之而調整。吳耀宗十分重視《沒有人看見過上帝》,因為《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一書處理的,正是他多年來一直關注,並持續反省的課題──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的關係。跟過去不同的是,《沒有人看見過上帝》系統地從神學進路的思考,處理基督教與唯物論的矛盾,並試圖提出調和兩種迥異意識型態的方法。根據吳耀宗的說法:「基督教與唯物論是不衝突的,不只是不衝突,並且可以有互相補充之處。」全書直接面對唯物論者對於「上帝存在」的質疑,並試圖向唯物論者闡述基督教的思想,以不同於傳統教義講述的模式站在「相對」的角度來談論「絕對」的上帝。並且熱切的在書中的序言裡留下伏筆,期盼信奉基督者與信奉唯物論者能針對書中所談論的議題回應,達到雙方理性深度的對話。這不僅是他內在思想探索的結果,更是其對戰後中國政治形勢的思想回應。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吳耀宗(1893-1979),廣東順德人。1913年畢業於北京稅務學堂後,在海關工作。1918年受洗加入北京公理會。1920年毅然離職,轉任北京青年會學校部幹事,1927年自美進修回國後,調至青年會全國協會校會組,一直從事學生工作,並積極參與推動中國基督教學生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到1933年轉任協會書局主任。1938年,當他自美第二次進修回國後,出任青年會出版部主任。
吳的信仰思想具濃厚的社會關懷傾向,積極參與真理社及生命社,並在《真理週刊》、《生命》(後合併為《真理與生命》)撰文。吳氏兩度在美進修,均就讀於紐約協和神學院,神學思想上深受自由主義神學影響,致力探索基督教如何面對現代科學及新思潮的挑戰,反省基督教如何參與中國社會的改造。由於吳耀宗神學思想濃厚的「自由派」及「現代派」色彩,「屬靈派」向來將他視為基督教傳統的離經叛道者,甚至被標簽為「不信派」代表。與此同時,他也是唯愛主義主要推動者,任唯愛社社長,主編《唯愛》雜誌。1931年九一八後,吳氏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加入救國會,在思想上逐步偏離唯愛主義。因應時局發展,他對資本主義帶來的罪惡深惡痛絕,進一步認同社會主義,並探索如何調和基督教與唯物論。抗戰期間,吳在成都創立基督教聯合出版社,從事文字工作。戰後,國共內戰一觸即發,吳進一步對國民黨表達不滿,成為共產黨的同路人。他創辦的《天風週刊》,更成為關注時局的基督徒的發言平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他主張基督教必須徹底自我改造,以適應新時代。在中共支持下,他發起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1954年易名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成為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同時又代表基督教界擔任全國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常務委員及全國人大(第一至第五屆)常務委員。作為三自運動的領袖,運動推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其對中國教會的傷害,也使其難辭其咎,因而被視為「政治投機者」與「叛教者」。吳耀宗在1979年於上海病逝,終其一生,成為中國基督教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即或如此,也無法否定他在中國近現代基督教歷史的重要位置。
吳耀宗是中國基督教的文壇健筆,迄今可查者中英文合共超過140萬字。其中,由他撰寫及結集的著作包括:《社會福音》(1934)、《唯愛主義與社會改造》(1934)、《時代轉變中的青年》(1934)、《中國青年出路問題》(1935)、《大時代的宗教信仰》(1938)、《大時代的上帝觀》(1940)、《沒有人看見過上帝》(1943初及二版,1946四版,1948五版)、《黑暗與光明》(1949)、《基督教講話》(1950)。主編有《我所認識的耶穌》(1929) 、《瑪德拉斯大會印象集》(1939)、《基督教與新中國》(1940)、《辯證法唯物論學習手冊》(1950)、《基督教革新運動學習手冊》(1952)。
編注者簡介: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副教授(龐萬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講師),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研究專注於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中國政教關係及香港基督教歷史。已出版學術專著十多本及學術論文多篇。近著包括《世界不配有的人》(研道社,2015)、《王明道的最後自白》(基道,2013)、《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中國共產運動與基督教史論》(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2增訂版)、《「此世」與「他世」之間:香港基督教墳場的歷史與文化》(基督教文藝,2012);主編《吳耀宗全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合四卷七冊,卷一已於2015年出版)、《大時代的宗教信仰──吳耀宗與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11)。曾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2010)。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