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20
優惠價:9 折,NT$ 288
本商品已絕版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於二○一六年獲選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譽揚組織,為本市第十四個譽揚團體。該學會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餘年,推廣兒童文學不遺餘力,也曾經內政部評定為績優社會團體。為譽揚「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的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三冊日治時期兒童文學讀本作為譽揚形式,藉此回顧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收錄了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等九位作家共十七篇作品,他們在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也關照到兒童世界的閱讀和書寫,開啟少年小說寫作的先河,主題不約而同聚焦在啟蒙與成長兩大主題。新文學作家們在這塊園地播下第一代的種子,結出了豐美的果實,邀請大小讀者與我們一起細細品嚐。
作者簡介:
張我軍
本名張清榮,籍貫福建南靖,一九○二年十月七日生於臺灣臺北,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三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文類有評論、詩、小說與翻譯。一九二五年出版詩集《亂都之戀》,是臺灣新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描述與妻子苦戀的歷程,歌頌愛情,反抗黑暗現實。除了詩與小說等文學創作,也有多篇評論批判無病呻吟的臺灣舊文學,並積極引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始末、轉載中國作家作品,主張「白話文學的建設,臺灣語言的改造」,被譽為「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開拓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的視野,後人編有《張我軍全集》等。
楊守愚
本名楊松茂,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五年三月九日生,一九五九年四月八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以短篇小說、新詩、漢詩見長,短篇小說和新詩鎔鑄臺灣話文、中國白話文、日式漢文,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出發,批判日本挾帶資本主義的殖民作為,揭開勞苦大眾面對勞動剝削卻苦不能言的現實,後人編有《楊守愚詩集》、《楊守愚作品選集》等。
楊雲萍
本名楊友濂,籍貫福建漳州,一九○六年十月十七日生,二○○○年八月六日辭世,享年九十五歲。其文學創作以詩和小說為主,日文詩集《山河》可謂其詩作創作的頂峰,小說所隱藏的反日抵抗意識,冷靜的知性以及詩精神,都有獨樹一幟的表現,後人編有《楊雲萍全集》、《楊雲萍文書資料彙編目錄》等。
(作家照片:文訊雜誌社提供)
楊逵
本名楊貴,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生,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八十歲。早期以日文寫作,一九三四年以〈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成為第一位進入日本文壇的臺灣作家。作品揭發日本殖民統治對臺灣人民的苦難與壓迫,以樸實的風格、真切的筆觸,展現出普羅大眾的精神,論者推崇為見證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的形象」的臺灣作家。著有《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後人編有《楊逵全集》等,作品曾收錄於國中國文教材。
張文環
籍貫臺灣嘉義,一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生,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六十九歲。其創作以小說為主,次為評論與隨筆。一九四三年以〈夜猿〉短篇小說獲「皇民奉公會」頒第一屆臺灣文學賞。作品中濃厚的鄉土意識與文字所含納的悲憫與批判,描繪庶民階層的生活態度與道德理念,著有《滾地郎》、《論語與雞》,後人編有《張文環全集》等。
翁鬧
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生,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辭世,得年三十一歲。其創作文類以新詩、小說為主,兼及翻譯、散文,均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戇伯仔〉獲日本改造社發行的刊物《文藝》雜誌的選外佳作。做為一位日語教育下的創作者和現代主義文學的實踐者,其日文優雅流利,承襲日本新感覺派的寫作技法,文字細膩、意象飽滿豐富,著重各種感官知覺的描寫,善用象徵手法與意識流等敘事捕捉幽微的心理感覺,敏銳地呈現出現實社會和人性的複雜現象,在小說創作上開拓了新的畛域。著有《有港口的街市》,後人編有《翁鬧作品選集》、《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等。
龍瑛宗
本名劉榮宗,籍貫臺灣新竹,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其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一九三七年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東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獎,一九四二年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同時獲選為「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地區代表。身為前半生在殖民地臺灣成長與生活的知識青年,原生的臺灣文化是難以尋根的歸屬,在矛盾的國族認同中,他以「纖美和哀愁」的文字跨越語言和時代。著有《午前的懸崖》、《杜甫在長安》、《紅塵》,後人編有《龍瑛宗全集》等。
巫永福
籍貫臺灣南投,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一日生,二○○八年九月十日辭世,享壽九十六歲。文學雜誌《笠》發行人、《臺灣文藝》發行人。曾參與籌組「臺灣藝術研究會」,創辦臺灣第一本純文學雜誌《フォルモサ》(福爾摩沙),並創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其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小說、散文、論述、俳句、短歌等。小說的主要作品皆為戰前所作,受其師橫光利一新感覺流派影響,呈現主觀現實的基調。雖曾因語言跨越之故擱筆,復出文壇後創造力愈顯旺盛,構築當時臺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歷史空間,流露對社會無限的關懷與用心。著有《巫永福現代詩自選集》、《巫永福小說集》,後人編有《巫永福集》、《巫永福精選集》等。
呂赫若
本名呂石堆,籍貫臺灣臺中,一九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五一年前後失蹤,得年三十八歲。其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一九四四年出版臺灣第一本小說集《清秋》,並以〈財子壽〉獲得第一回「臺灣文學賞」。戰前多以知識分子的立場,以自身遭遇的經驗及冷靜敏銳的觀察,揭露農民生活的疾苦,關懷封建家族下的道德危機和人性糾葛。後人編有《呂赫若日記》、《呂赫若小說全集》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7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6 |
6折 | 0 |
7折 | 1 |
8折以上 | 6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我軍等
優惠價: 9 折, NT$ 288 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於二○一六年獲選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譽揚組織,為本市第十四個譽揚團體。該學會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餘年,推廣兒童文學不遺餘力,也曾經內政部評定為績優社會團體。為譽揚「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的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三冊日治時期兒童文學讀本作為譽揚形式,藉此回顧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收錄了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等九位作家共十七篇作品,他們在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也關照到兒童世界的閱讀和書寫,開啟少年小說寫作的先河,主題不約而同聚焦在啟蒙與成長兩大主題。新文學作家們在這塊園地播下第一代的種子,結出了豐美的果實,邀請大小讀者與我們一起細細品嚐。
作者簡介:
張我軍
本名張清榮,籍貫福建南靖,一九○二年十月七日生於臺灣臺北,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三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文類有評論、詩、小說與翻譯。一九二五年出版詩集《亂都之戀》,是臺灣新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描述與妻子苦戀的歷程,歌頌愛情,反抗黑暗現實。除了詩與小說等文學創作,也有多篇評論批判無病呻吟的臺灣舊文學,並積極引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始末、轉載中國作家作品,主張「白話文學的建設,臺灣語言的改造」,被譽為「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開拓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的視野,後人編有《張我軍全集》等。
楊守愚
本名楊松茂,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五年三月九日生,一九五九年四月八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以短篇小說、新詩、漢詩見長,短篇小說和新詩鎔鑄臺灣話文、中國白話文、日式漢文,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出發,批判日本挾帶資本主義的殖民作為,揭開勞苦大眾面對勞動剝削卻苦不能言的現實,後人編有《楊守愚詩集》、《楊守愚作品選集》等。
楊雲萍
本名楊友濂,籍貫福建漳州,一九○六年十月十七日生,二○○○年八月六日辭世,享年九十五歲。其文學創作以詩和小說為主,日文詩集《山河》可謂其詩作創作的頂峰,小說所隱藏的反日抵抗意識,冷靜的知性以及詩精神,都有獨樹一幟的表現,後人編有《楊雲萍全集》、《楊雲萍文書資料彙編目錄》等。
(作家照片:文訊雜誌社提供)
楊逵
本名楊貴,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生,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八十歲。早期以日文寫作,一九三四年以〈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成為第一位進入日本文壇的臺灣作家。作品揭發日本殖民統治對臺灣人民的苦難與壓迫,以樸實的風格、真切的筆觸,展現出普羅大眾的精神,論者推崇為見證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的形象」的臺灣作家。著有《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後人編有《楊逵全集》等,作品曾收錄於國中國文教材。
張文環
籍貫臺灣嘉義,一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生,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六十九歲。其創作以小說為主,次為評論與隨筆。一九四三年以〈夜猿〉短篇小說獲「皇民奉公會」頒第一屆臺灣文學賞。作品中濃厚的鄉土意識與文字所含納的悲憫與批判,描繪庶民階層的生活態度與道德理念,著有《滾地郎》、《論語與雞》,後人編有《張文環全集》等。
翁鬧
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生,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辭世,得年三十一歲。其創作文類以新詩、小說為主,兼及翻譯、散文,均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戇伯仔〉獲日本改造社發行的刊物《文藝》雜誌的選外佳作。做為一位日語教育下的創作者和現代主義文學的實踐者,其日文優雅流利,承襲日本新感覺派的寫作技法,文字細膩、意象飽滿豐富,著重各種感官知覺的描寫,善用象徵手法與意識流等敘事捕捉幽微的心理感覺,敏銳地呈現出現實社會和人性的複雜現象,在小說創作上開拓了新的畛域。著有《有港口的街市》,後人編有《翁鬧作品選集》、《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等。
龍瑛宗
本名劉榮宗,籍貫臺灣新竹,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其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一九三七年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東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獎,一九四二年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同時獲選為「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地區代表。身為前半生在殖民地臺灣成長與生活的知識青年,原生的臺灣文化是難以尋根的歸屬,在矛盾的國族認同中,他以「纖美和哀愁」的文字跨越語言和時代。著有《午前的懸崖》、《杜甫在長安》、《紅塵》,後人編有《龍瑛宗全集》等。
巫永福
籍貫臺灣南投,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一日生,二○○八年九月十日辭世,享壽九十六歲。文學雜誌《笠》發行人、《臺灣文藝》發行人。曾參與籌組「臺灣藝術研究會」,創辦臺灣第一本純文學雜誌《フォルモサ》(福爾摩沙),並創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其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小說、散文、論述、俳句、短歌等。小說的主要作品皆為戰前所作,受其師橫光利一新感覺流派影響,呈現主觀現實的基調。雖曾因語言跨越之故擱筆,復出文壇後創造力愈顯旺盛,構築當時臺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歷史空間,流露對社會無限的關懷與用心。著有《巫永福現代詩自選集》、《巫永福小說集》,後人編有《巫永福集》、《巫永福精選集》等。
呂赫若
本名呂石堆,籍貫臺灣臺中,一九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五一年前後失蹤,得年三十八歲。其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一九四四年出版臺灣第一本小說集《清秋》,並以〈財子壽〉獲得第一回「臺灣文學賞」。戰前多以知識分子的立場,以自身遭遇的經驗及冷靜敏銳的觀察,揭露農民生活的疾苦,關懷封建家族下的道德危機和人性糾葛。後人編有《呂赫若日記》、《呂赫若小說全集》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6 |
6折 | 0 |
7折 | 1 |
8折以上 | 6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7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