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巨人渡邊豐博先生在日本靜岡縣政府服務時,發現要改善區域問題必須由下而上依靠眾人的力量,因此參考了英國的社會運動「Groundwork」,在1992年成立了日本第一個「Groundwork三島」,在三島市率先展開社區環境改造的工作。
渡邊先生成立的「Groundwork三島」首先推動了源兵衛川再生計畫,成功復育了在日本靜岡縣三島市的源兵衛川,並建立了三個明顯易懂的指標:螢火蟲、梅花藻、水大將(玩水的小孩),這些都是要有乾淨的水源才會出現的景象。
地方創生、環境改善之後,連動帶來了地方的觀光人潮,藉由觀光資源,當地農業也有了新的生產價值。前後20年的時間,「Groundwork三島」陸續推動了源兵衛川再生計畫、農業夥伴關係信託、國際交流及人才培育等行動,因發展地方網絡而成功地以非營利事業活用地方資源的經驗著稱。
「Groundwork三島」能夠從環境再生跨足地域再生,展開多樣性的活動,是因一直以來對社區營造懷抱著「問題意識」,以及能夠拿起鏟子在現場指導活動的「行動力」。此外,能在夥伴與網絡間協調仲介的「調和力」和「整合力」也相當重要,可說是綜合掌握地方實情的基本能力。
先生,NPO真的可以賺錢嗎?如何利用地方創生來推動在地創業呢?就讓三島巨人渡邊豐博先生告訴你吧!
作者簡介:
渡邊豐博
1950年出生於日本三島市,是個身高183公分、體重100公斤的超級巨漢,因此被暱稱為「巨人先生」。三島巨人渡邊先生畢業於東京農工大學農學院,1973年進入靜岡縣政府工作,2008年開始於都留文科大學擔任教授。渡邊先生在自己的故鄉三島市展開日本最早的Groundwork活動。多年來以地產官學經歷,推動市民、NPO、企業、政府共同協力進行環境營造運動,常掛在嘴邊的環境保育活動口號是「右手鏟子、左手啤酒」。
譯者簡介:
李宜欣(實踐大學 休閒產業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翁群儀(國立高雄大學 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 副教授)
涂翠花(日本筑波大學國際學碩士,日本近代文學專攻,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陳玉蒼(臺中科技大學 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助理教授)
陳香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博士後研究員)
陳譽云(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助理教授)
張英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助理教授)
黃世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院長)
馮天蔚(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千葉大學 博士生)
羅彩雲(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 副教授)
章節試閱
序言—以「熱情(Passion)」、「行動(Action)」、「理念(Mission)」挑戰「日本創生」
二○一五年是我從都留文科大學屆齡退休的年度,對我而言,這一年是人生的「階段年」。歲月是年齡的累積,在喜悅與成就感、刺激與空虛、悔恨、辛酸等各種心緒交纏中,悠然地走過那些歲月。
這些年來,每年都忙著在大學講課,以及參與由居民、NPO、政府、企業共同合作,致力於改善區域環境的「Groundwork三島」活動,並在日本各地公開授課和演講,或從事富士山地區營造的相關工作等等,過著忙碌的日子。完成被賦予的責任與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全力以赴,轉眼間就到了這個歲數,徒留無限感慨。
從去年到今年,我都在國內外奔波:三月下旬訪問紐西蘭,接著去韓國、台灣、英國、美國進行海外調查,及帶領學生研修旅行......等。
訪問紐西蘭時,我從北島的奧克蘭(Auckland)出發,行經東格里羅國家公園(Tongariro National Park)及艾格蒙特國家公園(Egmont National Park),走完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十二月下旬出訪美國,也走遍宏偉遼闊的大地,從西雅圖走到瑞尼爾山國家公園(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又從舊金山走到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再從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走到大峽谷(Grand Canyon),全程長達三千公里。日本國土縱長即三千公里,等於縱貫日本南北一回半。
訪查旅行是為了尋求富士山理想的「管理機制」,由都留文科大學贊助學術研究經費,向世界先進的國家公園取經。
我強烈感覺其與日本最大的差異,就是國外的國家公園建構了「NPO和志工之間」緊密串連的合作關係。NPO募集數億日圓的經營管理費捐給國家公園,同時也負責步道整修、環境教育、環境調查、資訊提供等具體業務,這在日本是難以想像的作法。我覺得只仰賴政府、觀光業者、專家等部分人士的想法、動機和做法,恐怕很難永續維管這座受到全世界託付的「世界之山——富士山」,且問題將會日逾嚴重。
前一陣子,由於「Groundwork三島」在監控地方環境變動上的疏忽,以致「三島之寶——三島梅花藻之里」水源地差點被土地開發商買走。為下一代守護「水之都・三島」的水岸環境及「地方上珍貴的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是「Groundwork三島」一直以來的重要使命,卻因為疏忽而發展成水源保護運動,雖然危機有所轉圜,但已經為三島市民及許多支持者帶來極大的困擾與不安。
我因為此次事件重新意識到與地方居民建立「區域變化監控網絡」的重要性,組織工作人員也須在每日工作中,強化對環境變化的感受及監控力。為了不重蹈覆轍,我們正討論著今年在區域監控、水源地監控,及其他地方資源監控的努力方向,要懷著更強烈的意志去實踐。
像這樣,一想起每年各種活動的點點滴滴,就會感慨時間過得好緊湊!執筆寫稿的同時,回顧自己過去的行動與思考,湧出諸多反省和後悔的念頭,其中也混雜著不甘心,真是五味雜陳。
「那件事這麼做就好了!」、「這件事也應該要做......」、「為什麼做了那種事呢?」、「對那些人的應對太差了。」、「應該也可以這樣子進行才對!」、「如果努力挑戰改革就好了......」、「對於那個社會課題,為什麼氣昏頭,而沒有迅速做出改善的行動呢?」、「為什麼不注意健康,搞到痛風發作呢?」、「為什麼體重不能控制在一百公斤以下呢?」......等,反省之處罄竹難書。
我安慰自己:「人是藉著不斷後悔與自省才會成長的生物」,不只今年,也許今後還是會不斷重蹈覆轍吧!我自認之所以會有種種後悔與反省,逆向思考的話,就是因為我努力投入各種活動和工作,才會發生那些課題。如果沒有果敢挑戰的精神,就不會發生問題,也不會產生後悔與反省,也就無法期待更進一步的成長。
推動「Groundwork三島」的日常活動與工作時,我強烈地感覺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若能建構起許多人和組織的串連合作,就能聚沙成塔。然而,為了解決實際的社會課題,個人的強烈意志、有戰略性的經營管理能力、行動力、領導力、人間力等資質,都是缺一不可的先決條件。
個人的存在就是萬事萬物之始。那個人志氣高昂,對社會懷著今日之夢想,不怕結果而繼續努力挑戰下去,最後就能克服任何的難題與障礙。不必因為力量微小而放棄,要有耐性地奮戰下去,直到實現與完成自己的夢想為止。失敗與失望、自我嫌惡感,都會成為燃料和營養劑,有助於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倘若孤軍奮戰,在能力、信用、資金、專業等方面都有限度。而NPO是人們的多元集合體,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但若將之作為實際去解決錯綜複雜問題的手段,卻隱藏著龐大的助益與潛力。
在對於未來充滿了不安的日本社會裡,擁有應對力和決斷力,能透過居民的觀點和問題意識去處理政治與行政部門無法應對、無法填補的社會問題與縫隙的組織,就是NPO!要選擇一個人單打獨鬥呢?還是要選擇和組織團體聯手奮戰呢?為了改造社會與地區,選擇值得依賴的可靠據點越形重要。
現行行政體系靠著向人民借貸龐大債務支撐,以由首相、官員主導,中央集權式的「由上而下」觀點規劃國家制度。然而現實中,社會落差越來越大,從人性出發的福利、照護、醫療、弱勢照顧等社會服務的機能也逐漸下降。
為彌補這種機能下降,附加嶄新而有人性的元素,提供合理、有效率、符合現場需求的服務,就是NPO存在的意義,也是NPO的社會任務及精髓。關注社會弱勢者並提出對策,正是NPO的最高宗旨,也是優先事項。
到現在為止,以「Groundwork三島」為中心,我參與了九個NPO活動長達二十五年以上,並對NPO貼近居民,及對當地現況的敏銳觀察力有切身之感。讓已經變成垃圾場的源兵衛川,重生為螢火蟲四處飛舞的清流,或促使瀕臨絕種的三島梅花藻再度復活......等,「整合」這些多元的市民力量,與誘發市民的想像力、行動力有密切關係,也證實了我們可以自己改造自己的區域。
政府主導以「地方創生」活化區域的政策,打算下放權限、提供資金與構想給地方政府。如此一來,只不過是地方政府取代國家施政而已,「由上而下」的觀點和架構並沒有絲毫改變,還令人擔憂恐怕會造成地方首長和議員突發奇想、任意揮霍的亂象。
在現階段,很遺憾地,並沒有聽到安倍首相和自民黨方面有關「支援NPO」的訊息。與公民在生活現場真誠對話,以及解決社會課題的許多相關討論,並不只是選舉時的作秀表演而已。如果不能把政治觀點轉換成「由下而上」,就無法真正拯救在貧困與落差中痛苦呻吟的弱者。
我不否認一位國家領導人的強硬指導力之重要性,但是依據有改革性的、互助的「思想與哲學」建構社會體系,才是營造富足日本的特效藥。這種「思想與哲學」能夠引導出「想把日本和地方改造得更好、想要幫助其他人、想要拯救弱者」的公民和市民,將以各類方式貢獻於社會的志工意識和專業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根據我在「Groundwork三島」等諸多NPO的現場經驗,以及為解決各種社會課題而奮鬥過來的實績,我確信NPO的「潛力與可能性」足以超越行政、政治與企業的力量,是「日本創生」的前導者與救世主。
用具體的資金贊助支援NPO,為國家預算大膽投入NPO作必要性背書,使由居民組成的NPO專注在「能夠在生活中行善」的社會使命,這樣的制度設計可以說是扶助弱者的「有人性的新政政策」。只要相信那些志在改善社會和地區,並且付諸行動的善良公民、市民的想法和行動,積極支援他們,就會激發地方活力,創造新的工作機會,為發展趨向於停滯的地方重振「微型產業」。
NPO無疑是「社會企業、市民公司」,和地方企業具有相同的機能與作用,所以地方銀行和信用合作社有必要為NPO提供資金援助的融資貸款,各縣的「信用保證協會」也應建立簡便的機制。但事實上,NPO向地方銀行融資貸款非常困難,近乎緣木求魚。
國家政策似乎想把具有創業精神的年輕人送去地方,作為「地方創生」的支柱,再透過支援他們創業,推動地方的活化。然而現實裡是否可能僅運用那麼簡單的政策,就成功達成預定的目標呢?這是個大問題。
該不該讓肩負下個世代的年輕人,突然承擔經營風險呢?那些年輕人不曾體驗過,也沒有自行學習過社會的結構與複雜性,只接受過少數經營顧問或工商協會的指導與建議,真的能夠創造利潤嗎?如果創業是如此輕而易舉的事情,為什麼全國各地的市中心商店街,空店鋪範圍越來越大呢?讓大有前途的年輕人因為創業而背負龐大債務的制度設計,我覺得有很大的疑問和危機感。
如果政府在這次「地方創生」政策中,不是優先考慮個人的「個體支援」,而是優先把現在大約有五萬個以上的NPO(認證)法人評定為中小企業,建構對於NPO「組織團體支援」的資金供給與融資制度等新支援體系,就能夠避免增加年輕人的負擔,並且在地方上立竿見影,促進各式各樣產業部門之產業化與企業化。
懇請安倍首相(大約五年前,我曾經在富士山青木原為您導覽過)務必認識與評定NPO在社會上存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也期待您親臨引領風潮,致力於推動NPO之社會企業化與市民公司化。邀請您親自至Groundwork三島最前線視察,看看工作中的年長者的氣魄和決心,我會在三島恭候大駕。
今後我也不會受政治風向的影響,繼續在NPO最前線,真誠面對橫亙在眼前的各種問題。結合人們形形色色的智慧與創意,努力解決行政與政治力無法應對的、發生在地區的小問題,各種疑難雜症就是人們存在的意義,也是證實社會任務尚未完成的「人生作業」。氣魄就是「Passion(熱情)、Action(行動)、Mission(理念)」,我要運用這些力量,繼續挑戰新的「地方創生」。
誠如前言,今年我就到了屆退年齡,要從都留文科大學退休。歷經四十三年的工作生涯,已經看到最後的終點線了。從今以後,也要好好珍惜家人,思考自己下一階段的人生規劃和社會任務,同時也要以把體重減到一百公斤以下作為節食的最大目標,輕鬆愉快地過著平靜的生活。
本書是根據我過去在各種場合的演講內容改寫而成,包括在Groundwork三島的人才培育講座,及靜岡縣立富岳館高校的專題演講,演講常常和冷笑話一起出現,因為想準確傳達臨場感和我的真心話,而特地保留原狀。如果各位讀者能感受到「Jumbo渡邊調」的愉快語調,而成為各位平時各種活動的參考,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
序言—以「熱情(Passion)」、「行動(Action)」、「理念(Mission)」挑戰「日本創生」
二○一五年是我從都留文科大學屆齡退休的年度,對我而言,這一年是人生的「階段年」。歲月是年齡的累積,在喜悅與成就感、刺激與空虛、悔恨、辛酸等各種心緒交纏中,悠然地走過那些歲月。
這些年來,每年都忙著在大學講課,以及參與由居民、NPO、政府、企業共同合作,致力於改善區域環境的「Groundwork三島」活動,並在日本各地公開授課和演講,或從事富士山地區營造的相關工作等等,過著忙碌的日子。完成被賦予的責任與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全力以...
推薦序
一所豐富的流域學校:Groundwork三島/楊志彬
時間過得飛快,十年前黃世輝老師、李宜欣老師等人翻譯了《川・人・街―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川を活かしたまちづくり)》這本書,雖無緣出版,卻成了關心河川與社造的人手上流傳的秘笈。由南到北幾個組織包括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台南市北門社大、雲林縣山線社大、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為此開了長達一年的讀書會。後來在這個基礎之上,台灣的NPO組了一個「川・人・街見學團」,按書索驥去了很多我們心目中的社造名川。就在那一年,我們很多人同時認識了由富士山腳湧泉孕育而成的源兵衛川,以及高大壯碩幽默慷慨的渡邊豐博先生。
源兵衛川是四百年前人工開鑿的灌溉渠道,屬於靜岡縣三島市中鄉地區的灌溉系統,這個灌溉系統在二〇一七年,榮獲了農業灌溉工程系統的世界遺產登錄,這個河川角色的定位是我到了很晚近之後才有的認識。回憶當年第一次邂逅強烈的印象來自於「都會型河川營造」的驚豔。源兵衛川與三島市城中區交會的河段約一點五公里。稠密的房舍緊鄰河道,鐵路、公路、便道與渠道相互交織,就在都市與水糾結的如此厲害的彈丸之地,三島市人排除了都市河川種種限制困難,精心設計了極巧妙的水域空間。當年我們由溽暑無比的東京委靡不堪地來到三島市。一腳踏進號稱由富士山雪水流下的源兵衛川,冰涼豐沛的湧泉水真是醍醐灌頂,身心同時感受到無比的滋潤。小孩在旁戲水,大人非常自在放鬆,遊客三三兩兩,河旁林木深處甚至在黃昏時浮出一片霧氣,益增恬靜悅目的感覺。
我後來多次重訪源兵衛川,在不同的時間點走過這一點五公里的河道,細細體會設計者致力於水陸巧妙交接的創意與熱忱,分段設計的手法提供水域動植物庇護的棲地,讓水以多樣方式融入市民生活,被市民珍愛。源兵衛川水域空間被三島市包裹其中,在城市的核心創造了一個生活機能豐富、生態盎然生機無限的神奇場域。
現在的源兵衛川或許離台灣很遙遠,但是它由過去到現在的變遷故事卻別有一番令人激勵的親近感。源兵衛川四百年前是人工開鑿的灌溉渠道,六十年前遭遇城市現代化之後的污染,成了臭水溝。我們看二十五年前的源兵衛川照片,和台灣流經鄉鎮的河道髒亂景觀非常類似。當時的三島市民建議把它蓋起來變成停車場。政府算是有魄力的,打算淨化之後,以親水遊憩為主要整治目標,這也和台灣目前比較進步的政治人物的想像很接近。當時是由渡邊先生以及非常少數的幾個人先跳出來,撿拾河川內的垃圾,並與沿途河邊的社區發動小型座談會,一步步拉近市民、企業、政府與河川的思想距離,同時,越滾越大的市民組織與一群同樣具有無比熱忱的設計師再經過三年的調查與討論,詳實地考慮了水文、歷史、屋舍、文化、生態、生活習俗等各方面,由生活與生態復育的角度出發重新設計,推翻了原先由官方主導的以遊憩景觀為主的規劃內容,才有了現今的源兵衛川主體風貌。二十年前成功地擋下整治危機,但故事沒有停歇,為了持續守護源兵衛川,Groundwork三島(以下簡稱「GW三島」)成了很重要的平台組織,聯繫了二十幾個市民團體,認養了六十餘處的河川營造點。令人感動的河川志工每日維護河川的潔淨十餘年如一日、綿密的市民交流、細緻的環境教育、生活中的節慶,以及各式各樣與水有關的活動持續發生。
但是,城市的開發力量隨時伺機而動,三島車站前湧泉區開發壓力不斷、梅花藻復育區的私人土地也差點被賣掉等,GW三島成了最佳的通報對象與市民集結大本營。河川守護的市民網絡在這二十年間至少發動兩次全市型的抗議、信託捐款行動、政治遊說,一次又一次成功擋下了不當的水岸開發。此外,因為行動策略離生活場域近,GW三島貼著市民的需求而有不同階段的發展,他們開始在下游的農地復耕傳統作物三島蕎麥,在市中心創辦他們的二手衣商店與咖啡店,以及和地區團體合辦小農市集,為岌岌可危的中心街區注入新的活力。由NPO的社群基礎上,發展社會企業的經驗是近十年渡邊先生最常掛在嘴邊的內容,而這本書的主旨與內容即偏重這段時期的心得體會。
渡邊先生有一個流域再生的藍圖策略,約由二〇一〇年開始,這一段由河川再造到地域再生的轉變時期是我認為非常精彩的學習對象,可以帶給台灣的環保生態團體以及社造團體很豐富的啟發。於是,二〇一七年我委派兩位同仁到GW三島實習一個月,他們參與農場工作、新的河道調查計畫、訪問旗下重要的組織和諸多志工、參加了不少節慶、也接受渡邊先生款待喝了不少啤酒,充分感受了他們口號「右手鏟子,左手啤酒」的精神。研究員張琬珮回來之後跟我說,在河川再造、地域再生之後應再加上「元氣再生」才完整,這是從「人」的角度的深刻關照。我細想,GW三島這個組織不大,為什麼那麼有力量?恐怕跟成功翻轉了人心有關。在持續二十五年的努力之後,河川流經城中心,在地景、生活休憩、環境教育、文化祭典等各層面與眾人的生活緊密相連,也溫柔地流入了人心之中,成了市民的驕傲。一條河川匯聚了眾人的願景與能量,成為地方的生命之泉,城市、市民與河川都因此而生氣勃勃。
這種生命力釋放出來的自信與發展性對於社區大學的夥伴而言,格外深刻有感。台灣的社區大學強調辦學要接地氣。主張教育的形式、內容與學校所在的環境有深刻的關聯性,而教育的實踐同時也發展了學習者與地方居民、社群的關係。一所所社大的日常經營就是地方公民社會的陣地戰。透過辦學,社大不斷累積深化與在地議題、以及與在地人的連結,指向深刻的社會改革。從這個角度,GW三島的努力與我們的精神相通,甚至在操作上不拘泥於「課程」的外在形式,直指學習的本質精神。與源兵衛川共生相依的三島市整個就像是一所沒有圍牆的社區大學,所有的市民都是潛在學員,議題發生之所在就產生學習,催生綿密的市民社群以及多樣化的學習網絡。GW三島的經驗是我們面對下一個二十年,一種很棒的社大2.0典範。
渡邊先生這幾年常常受邀來訪台灣,已經成為台灣許多社大與河川NPO的老朋友。藉著渡邊先生來訪的時候南北的夥伴聚會,越來越覺得我們需要系統性的學習GW三島的實踐知識,強化熱情與願景之下的方法論基礎。遂有了推動GW台灣之議。而屏東、台南、彰化鹿港、雲林斗六、永和等地的朋友都有深耕在地的GWxx的構想計畫。
全促會在思考Groundwork台灣的推動進程中,發展了流域學校的想法,從去年初起我們舉辦第一屆流域學校研討會,提出流域學校發展芻議,希望在台灣本土經驗上參考日本經驗,摸索出我們的實踐策略,由社區營造、環境教育(自然中心)、社大發展的脈絡中尋找一種整合的新形式,可以涵納社區營造(地方感、鄰里網絡、社區陪伴)、環境教育(流域知識、教學設計)、社區大學(公民社團、區域組織網絡、公共參與)的特質,更完整地回應流域的課題,發揮更大的力量。渡邊先生也出席了研討會,給予了很多的指導。那時候便宣布要出版這本書,事隔一年多終於實現承諾。
然而,在這本書的籌備過程中,全促會又啟動了另一本GW三島的技術手冊之翻譯,《行動大展開—構築Groundwork夥伴關係技術手冊(アクションで大展開~グラウンドワーク三島のパートナーシップ構築のノウハウ)》是GW三島推動民眾參與河川營造早期的操作指南,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這本手冊尚未有公開發行的計畫,目前只會在社區工作者同好圈中流傳,因此我們特別徵得渡邊先生以及日方出版社的同意,先將其中第三章「境川・清住綠地:居民參加型河川營造及維護管理」作為本書附錄,讓讀者更能了解GW三島的工作方法。
為了出版這本書,所匯聚的協力合作夥伴,陣容豪華,簡直到了一種奢侈的地步。本書由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台南市台南社區大學、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共同分攤所有經費。翻譯群則由黃世輝、李宜欣老師召集了一群留日的學者。而校對群包括李宜欣、張琬珮、張庭芳、周家慧、吳宗澤、陳郁屏、楊佳寧、楊善存、洪語晨。最後的編輯包括張琬珮、張庭芳。
感謝以上的朋友,這是一本被許多人祝福,協力完成的書。希望本書的出版,為台灣關心地方永續發展的朋友提供另一道方法上的視野。跨域的社會力量涓滴匯流為守護台灣河川環境的力量。
一所豐富的流域學校:Groundwork三島/楊志彬
時間過得飛快,十年前黃世輝老師、李宜欣老師等人翻譯了《川・人・街―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川を活かしたまちづくり)》這本書,雖無緣出版,卻成了關心河川與社造的人手上流傳的秘笈。由南到北幾個組織包括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台南市北門社大、雲林縣山線社大、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為此開了長達一年的讀書會。後來在這個基礎之上,台灣的NPO組了一個「川・人・街見學團」,按書索驥去了很多我們心目中的社造名川。就在那一年,...
目錄
推薦序
地方創生有賴創新的組織/曾旭正
從河川到社區營造的總體/黃世輝
努力使家鄉更好,自己更好/賴建信
這個人,這些事,GW 三島/林朝成
地方創生的行動實踐/劉柏宏
地方創生時代的NPO 經營之道/李宜欣
導論一:一所豐富的流域學校:Groundwork三島/楊志彬
導論二:來走一趟三島地方創生之旅/張琬珮
序言 以「熱情(Passion)」、「行動(Action)」、「理念(Mission)」挑戰「日本創生」
第一章 GW三島二十三年的經驗談
1 「水之都・三島」的環境再生
2 志工活動是實踐自己的志趣
3 GW三島的口號「右手鏟子,左手啤酒!」
4 GW三島的活動哲學「Mission•Action•Passion」
5 英國面臨的棘手內政難題
6 何謂「Groundwork 」?
7 英國的NPO被視為明星職場
8 源兵衛川再生的故事—「水之都・三島」原風貌的再生與復甦
9 集結市民力,復甦城鎮與清流
10 開展多元的環境再生活動
11 持續行動是改革社會的第一步
12 真理都藏在活動現場裡
13 善用各類人才
14 當公共服務一天天脆弱
15 NPO需與基層政府合作
第二章 邁向NPO企業的挑戰
1 政治不再可靠
2 社會現況反映人民的良心及品格
3 NPO是自我實現的舞台
4 NPO企業指南
5 企業是升遷的夢想舞台嗎?
6 以長遠觀點擬定組織戰略
7 居酒屋激盪無限商機
8 NPO是「公民的公司」
9 具前瞻性的英國社會企業
10 用「NPO企業」賺錢吧!
11 要創設提供什麼樣服務的事業呢?
12 成功關鍵在於品質、附加價值及異想天開的發想
13 NPO是強化社會結構的楔子
14 創業人生的嚴峻現實
15 企業的成功之道在於必須有所覺悟
16 多元服務及縫隙產業是社會的需求
第三章 Groundwork三島的新經營策略
1 掌握公民社會金字塔:志工、NPO與NPO法人
2 NPO須具備危機處理能力
3 NPO的社會責任應由理事承擔
4 組織型態和財務必須清楚透明
5 NPO領導者必須具備經營能力
6 NPO增加經費的秘訣
7 確實取得的補助款和委辦費
8 把各種補助款當成活動經費
9 一定要小心處理委託事業
10 選擇獨資企業或是合夥企業?
11 非營利組織涉及營利事業的部分,應履行納稅義務
12 Groundwork三島的經營策略
13 英國的Groundwork是「公民公司」
14 街中咖啡店的商業模式
15 從和顧客對話開始
16 成功秘訣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
17 金錢無法讓人心富裕
18 人要為人而活才是人
19 如何擁有工作上的信用力?
20 對辛苦的工作也要抱著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想法
21 「創業力・市民力」的精粹
第四章 給年輕人—你們為了什麼而活?
1 大學是充滿各色經歷的「人生修鍊場」
2 思索往後的生活方式
3 決定目標後,步步為營的生活態度
4 人生,不需要只充滿迷惑和煩惱
5 到「現場」學習人們生活的「智慧」
6 大學是認真思考生涯規劃的「人生修鍊場」
7 海外體驗能使人成長
8 海外旅行不能大意
9 日本人呀,抱持著富士山的榮耀而活吧
10 無法承受公務員考試的話春天不會來
11 看清未來,努力不懈用功準備
12 掌握自己人生的判斷與選擇權
13 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
14 當自己人生的導演
15 你嚮往陽光燦爛的道路嗎?
16 諸君是否能夠誠實面對自己?
17 人生不是只有大學
18 農業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19 台灣為什麼尊敬日本人呢?
20 故鄉的未來與可能性
21 取得「證照」,就是取得人生「武器」
22 到哪裡都挑戰新的嘗試
23 真誠面對自我的生活,是不會感到疲累的
24 感到厭倦的時候就停止吧
25 自己的道路需要自己摸索
26 站上高點能看見全局
27 抱著堅強的信念與哲學活下去
28 被害者心態不會改變這個社會
結語
後記
附錄1 境川‧清住綠地:居民參加型河川營造及維護管理
推薦序
地方創生有賴創新的組織/曾旭正
從河川到社區營造的總體/黃世輝
努力使家鄉更好,自己更好/賴建信
這個人,這些事,GW 三島/林朝成
地方創生的行動實踐/劉柏宏
地方創生時代的NPO 經營之道/李宜欣
導論一:一所豐富的流域學校:Groundwork三島/楊志彬
導論二:來走一趟三島地方創生之旅/張琬珮
序言 以「熱情(Passion)」、「行動(Action)」、「理念(Mission)」挑戰「日本創生」
第一章 GW三島二十三年的經驗談
1 「水之都・三島」的環境再生
2 志工活動是實踐自己的志趣
3...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開數:25K(14.8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