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凡想的天國領袖」這本書中,鮑伯.漢普讓讀者看見能夠興起、裝備真實基督徒領袖的全新模式。
此書以他第一本書「不同凡想的自由式人生」中的開創性想法為基礎並進行延伸,鮑伯.漢普挑戰讀者要重新檢視個人長久以來對於擔任神國領袖的既有想法,並開始以全新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從上頭來的呼召。
不論你目前是否在自己的公司、家庭,也或許只是你個人心中努力嘗試帶下轉化,相信這本書都會使你大開眼界並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2015、2017自由特會講員、《不同凡想的自由式人生》暢銷書作者
諮商輔導執業長達十六年之後,鮑伯.漢普加入Gateway教會團隊,並因著羅伯特.莫里斯牧師(Pastor Robert Morris)的異象而建立起自由事工。
Gateway教會是美國成長最為快速的教會之一,鮑伯在此服事了九年,並透過自己過去十年中所習得的經驗來訓練教師及領袖。同時鮑伯也開始去到世界各地,運用這些曾經協助個人找到自由的原則,幫助領袖可以帶領自己的跟隨者找到自由。
他之所以觀點如此獨到,是因為他以要為受傷之人尋求幫助,為疲憊之人尋求大能的眼光在看福音。他訓練屬靈領袖的方式富有完整的神學觀、神醫治的同在以及愛的大能。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聯合推薦
天國的領袖就是『不同凡想』的領袖!什麼叫作『不同凡想』?按照聖經的術語就是『悔改』、就是『心意更新而變化』。深願此書能夠帶領眾教會領袖一起『悔改』、一起『不同凡想』、一起進入新一波教會的復興以及國家的轉化。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 楊寧亞
每個領袖每天都在做選擇,因為領袖希望做出對的選擇。若你是領袖,推薦你閱讀鮑伯.漢普的「不同凡想的天國領袖」,深入地來認識屬靈領袖學。
---------GMI榮美教會 主任牧師 張以諾
這本書毋寧說是一則對教會領袖全新的尋人啟事,它在尋找:不被安全感綁架、不受限於傳統、勇敢選擇「不一樣」,並能將目標單單聚焦於神:對神的信心、對神國度的熱情的新世代教會領袖。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 洪善群
透過顛覆常理的不同凡「想」,到正確的運用屬靈權柄,進而訂定合神心意的屬靈領袖目標,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讓自己與跟隨者不斷突破的關鍵,真正活出耶穌般的領袖特質與風範。
---------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博士班主任、資深諮商心理師 伍育英
看完這本書帶出反思和省察,使我們這群帶領神百姓的領袖,能夠以合神「自由、恩典和尊榮」的思維來帶領神的百姓,我相信這正是將天國的文化和氛圍帶到地上的關鍵。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執行長、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約書亞樂團團長 周巽光
名人推薦:聯合推薦
天國的領袖就是『不同凡想』的領袖!什麼叫作『不同凡想』?按照聖經的術語就是『悔改』、就是『心意更新而變化』。深願此書能夠帶領眾教會領袖一起『悔改』、一起『不同凡想』、一起進入新一波教會的復興以及國家的轉化。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 楊寧亞
每個領袖每天都在做選擇,因為領袖希望做出對的選擇。若你是領袖,推薦你閱讀鮑伯.漢普的「不同凡想的天國領袖」,深入地來認識屬靈領袖學。
---------GMI榮美教會 主任牧師 張以諾
這本書毋寧說是一則對教會領袖全新的尋人啟事,它在尋找:不被安全感...
章節試閱
第 11 章
屬靈領袖的必經之路
「不是人踏上旅程,是旅程帶著人上路。」
─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查理與我:史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莫要跟著現成的路去走,要去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我想您就是李文斯頓博士吧?」
宣教士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於1840年抵達非洲,他是帶著兩個目的去的:探索這塊大陸,以及終結奴隸交易。在英國,他的著作和演講點燃一般大眾對於「黑色大陸」的想像,也將李文斯頓提升到國家英雄的地位。
李文斯頓於1846年回到非洲,展開橫越非洲中部的探險,目標是發掘尼羅河的源頭。這一去好幾個月音訊全無,甚至幾年只傳出一些零星的消息,反而關於這位探險者的謠言越來越多,有的說他被俘虜、有的說他迷失在叢林深處,甚至有的說他已經死了。報紙上斗大的標題:「李文斯頓在哪裡?」輿論一致指向要求知道這位國家英雄究竟去了哪兒。到1871年,這股聲浪傳到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去,激發了《紐約先鋒論壇報》發行人喬治‧班奈特(George Bennett),決定派記者史坦利(Henry Stanley)去尋找李文斯頓。
就這樣,1871年3月21日他從非洲東岸,帶著將近兩百人浩浩蕩蕩地出發,深入內陸,跋涉七百英里,走過炙熱的鹽原、沼澤地,和不可能穿越的濃密雨林,終於在經過了兩百三十六天後,於11月10日在坦葛尼喀湖附近的小村烏吉吉,找到了李文斯頓。
史坦利本是個沒沒無聞的美國記者,父母雙亡,是個四處流浪的孤兒。後來他成了探險界聞名的偶像級人物,上面他所說的那句話,也成了名言。
每段旅程都有一個起點,但若是真正史詩級的旅程,終點必須在距離起點的千里之外,一路上必須經過無數陷阱、危險與試煉。這段旅程不僅考驗旅人,更使他或她改變更新。成為屬靈領袖的旅程也是這樣的,是一條真正史詩級的遠行。
真正的神國領袖─集天然的和屬靈的權柄於一身─並非一夜之間就到達那境界,而是一個過程,一段旅程。儘管每一個屬靈領袖的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發現這些探險確實有一些共同的路標。本章就來探索一下這些共同點,也把屬靈領袖在這一路上可能遇到的一些陷阱和危險指出來。
起點
幾乎沒有人一開始就把在神國裡擔任領袖當作目的。我們就是─開始走而已。我們遇見了神而改變更新,我們成了天父的兒女。在這個成長階段最值得注意的,是心存感謝,而且往往伴隨著表達感謝的渴望。我們很希望自己最在乎的人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就定義來講,屬靈領袖之旅的起點往往只是單純想表達成為神兒女的喜樂,而非為了追求影響力和承擔責任。
我們加入神的大家庭之時,多半深知不是憑自己的努力或善行,只是接受了一份白白得來、本不配得的禮物而已。我們不是為了要服事而進入神國,而是因為我們深知耶穌已經服事了我們。我們領受了,感恩之心自然流露。我們敬拜神是因為看見神的美善,我們連於神是因為需要祂同在之河流。
這是對神恩賜的自然反應,許多時候我們就是因此而跨入領導的第一步,說來滿偶然的。起初我們帶著興奮又新鮮的心情連結於那正確的源頭,並沒有想太多,就是連於神。因為神的生命與光透過我們流出去,其他人就受到影響而跟隨。這就好像是當耶穌在我們生命中被高舉,祂就吸引人來歸向祂。我們其實做得很少、或根本沒做什麼,只是連結於神,周圍的人就受我們影響,於是更多人被吸引來到神面前。
有一天我們環顧四周,才驚訝地發現我們竟成了「領袖」。
這是危險的時刻。第一個直覺是,我們知道別人的期待,從那一刻以後就很難只用生命連結神。我們的頭腦和自我開始牽扯進來,一不小心,很容易就偏離這自然湧流的生命,不再連結於惟一源頭,轉而受別人或環境的期待與肯定的驅使,去做各樣的事。
你周圍的人想從你這裡得到他們認為是出自你的東西,其實那只是藉由你傳出去而已。他們原本想找那自然流露的東西,但後來他們開始要求,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以致原本自然湧流的,卻漸漸地起了微妙的轉變,我們就:
從自然地回應神,變成試圖討好人。
從回應恩膏湧流,變成試圖製造湧流。
從自然發生變成滿足期待。
從等候神,變成試圖讓自己的表現合乎要求。
這些轉變的淨效應是,我們從倚靠神為源頭,變成倚靠自己為源頭。
以下是我自己在屬靈領袖的旅程上看到的現象。
我開始教導信息時,雖然現在看來其實是規模滿小的一個班,但當時我可是認為人數很多。起先我教導的內容都是直接從我跟神的關係湧流出來的,我在週間與父相交,深入到某個時刻,祂會指示我一個很酷的或賦予生命的真理,然後到下個主日,我就分享給那群人。我所教導的,是從我與父神的生命連結自然迸發的。來聽講的人得到祝福也得到幫助,口耳相傳之下人數變多,而且越來越多,這下我開始感到壓力很大,眾人的期待重重壓在我肩膀上。
我發現自己在想:「哇嗚,下個星期天會有很多人來,他們都聽說我教得很棒,我可不能漏氣!」換句話說,我開始感到壓力必須機械式地製造出以前因生命連結而自然產出的結果。從一個單純領受的微小起點,只要接受神的生命並傳遞出去,逐漸變質成⋯⋯要表現、要績效。
許多屬靈領袖在初期都曾遇到類似情況,不留神的話,就會把注意力轉離開最初使你生命開始結果子最必要的那件事。你會漸漸地讓求表現的壓力和迎合期待的渴望支配一切,你會開始「幫」神的靈動工。
有時這轉變很微妙、慢慢地推進,以致你沒有察覺它正在發生。你只是起了個細微的念頭,是不是來到神做事的極限了?或是你開始害怕祂不再顯現、不再施行祂曾施行的奇事。不管什麼原因,總之你決定了:「我還是從現在起自己掌控比較好。」或者你只是開始感到要有符合以往水準的表現,對你是很沉重的責任和壓力。
我們可能一不小心就停止讓神作我們的源頭,忽略了生命樹,轉向自己分別善惡的知識求助。一位教師會開始感到壓力,非講出無人能及的高深見解不可。一位管理人會感到需要發展一套新的程序。一位造就者會開始覺得需要憑自己去帶動生命,而不是倚靠在自己之上的神吹進生命氣息。一個有異象的人會開始屈從壓力,好像非傳遞什麼新鮮事不可,否則大家就興奮不起來。
顯然這陷阱的外觀會隨著呼召的不同而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在這位新興領袖心中開始累積壓力,不論是感受到或出於想像,一不留神,所做出的反應就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向倚靠自己(以自己為源頭)靠攏。只要一開始朝那方向移動,必連帶啟動另一個危險的轉變。
一個家庭還是一份工作?
你的事工像一個大家庭,還是一份工作?我們是好牧人嗎?還是雇工呢?我們是被接納成為一個大家庭的成員,還是純粹被雇用而已?
請別誤會我的意思。領薪水做福音和教會事工,並沒有錯。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我堅信要人付出時間、努力、技巧與才幹,你也要相對付出金錢。真正的問題是在動機。
在基督教機構作志工有一個常見的陷阱。前面說過,當你在一個組織裡按著你的呼召服事,常保持與神連結,以神為你的源頭,那麼別人自然會注意到你,這是可預期的。你會接到新的任務,你會被賦予更多責任,甚至獲得一份正式工作(或沒能獲得一份你起初期望會得到的工作)。二者都是很有意思的時刻─危及心靈的時刻。
從我們的角色開始附帶價值的那一刻起,無論附帶的是金錢、肯定、關係上的認可,或是附帶地位和頭銜,從前只有神的靈自由運行,現在漸漸被人性佔滿。某些問題突然變得重要起來:誰來講道?誰來彈吉他?誰來領唱?功勞歸誰的?那件引人注目的任務誰來做?這些問題(通常不會說出來)會開始篩掉人心裡一度單純的動機─尤其變成「專業的」之後。
同樣地,外顯的形式會有很大不同,但根本問題是一樣的─微妙而漸進地離開倚靠和連於神,轉向自給自足。發生這轉變後,必然會給無意間結下的心結製造暴露的機會。辨認並回應這些心結,是屬靈領袖重要的成長。
這段旅程考驗著我們的動機。而動機受到最嚴厲考驗的時候,莫過於我們遭到拒絕或灰心失望之時。接下來就要實際來看這段重要的歷程。
處理被拒絕和失望的事
邁向屬靈領導力的旅程中,有一個最常見的特點,也是普遍最令人痛苦和氣餒的經驗。屬靈領導力的成長過程中,在任何階段、任何能力程度,都會碰到一個似乎最常見、又具有潛在危險的阻礙,那就是:被拒絕。
事實上,我從未見過有哪個成熟的屬靈領袖在成長過程中不曾因被拒絕而感到椎心之痛。
我在很多場合中跟不同的牧者和領袖團體討論這主題,幾乎每次都會看到臺下聽眾目光閃爍著承認、認同和記憶猶新。有時還看到淚光閃閃。真的,每次在公開場合中,對一群領袖講到被拒絕的經驗,就好像挖到一條蘊藏真理、啟示,以及他們椎心之痛的礦脈。顯然領袖普遍都有被拒絕的經驗,可能多到已經麻痺了。
對新興的屬靈領袖而言,在拒絕的低谷中痛苦地停留,不但近似一種普世經驗,也是一股要對付的頑強勢力。每次我在演講中帶出這個主題,都可以感受到全場氣氛的轉變。我能看到臺下一張張臉孔聽到「拒絕」一詞時瞬間的真實反應,絕大多數人一聽到這字眼,就會聯想到這一生一些非常重要的時刻或季節。
各類領袖的養成,都會遇上失望和挫折的時刻。那也是站在岔路口的時刻,他們怎樣處理─無論處理得好或壞─都對繼續前行的旅程影響很大。對「信奉這道」的領袖來說,拒絕─且來源往往出乎意外─似乎是普遍的成長儀式。
聖經當然不乏實例,摩西初次嘗試領導一場以色列民的反抗,他殺了埃及的監工,卻被他的同胞斷然拒絕,他不得不逃離埃及,接下來的四十年作一個趕羊的人。後來他回埃及在同胞眼前行了好幾個神蹟,縱然如此,最初還是遭到拒絕,同胞都不願聽他的。連妻子也拒絕過他;雖被迫為他們的兩個兒子行割禮,但她似乎帶著兒子回米甸去了。最終摩西雖與兒子們團聚了,但聖經沒有提到西坡拉重回摩西身邊。到最後他還經歷自己的哥哥亞倫和以色列長老們令他痛心的背叛,當他在山上與神相會時,他們卻在山下造了金牛犢,拜起偶像來。
被拒絕,失望。
拯救者參孫被自己的妻子出賣。年輕的大衛忠心服侍掃羅王,後來卻因王的嫉妒、無理性的憤怒,非殺他不可,而亡命曠野多年。更有那萬王之王被人輕蔑、厭棄,祂是「匠人所棄的石頭」(詩篇一一八篇22節;使徒行傳四章11節)。
在此所講的當然不是那種因為沒獲得足夠的肯定,或因為在某個角色或地位上被漠視了,而產生的挫折。當然那些事也是頗令人失望,甚至令人痛苦,但我所講的是更深的東西。
諷刺的是,往往在一段追求主和祂同在的季節之後,緊接著就發生被拒絕的椎心之痛。而且很多情況是,當你選擇做正確的好事,直接的結果竟是被拒絕,可能連家人或朋友也突然在此時轉而抨擊我們,有的批評甚至如同背叛一樣刺痛。這抨擊是出自家人或屬靈的家人─在我們心目中曾經像父親或母親般的人─生命導師、長老,或是我們曾經最信任的人。
這種共同的深刻經歷,我認為值得再深入探討。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我發現自己處在一個連想都沒想過的情況。那是我私人開業的日子,我收到一個關於一位我和全家人都十分敬愛的領袖的保密訊息。
訊息指出這位領袖出了嚴重問題,瀕臨失敗下臺。由於是保密信息,所以我不能直接去問他,當然我跟他也並非那種可以逼問內心祕密和私生活的關係。
我想盡各種方式讓他知道若有需要,隨時可找我談,但是都無效。最後,跟我分享這隱情的那位家族成員,決定面質他,作為心理諮商師的我在場見證。之後就開始進入一段堪稱最痛苦難熬的階段。
這位男士曾是我所愛戴、在他底下服事的,如今為了保護自己,竟開始發動對我和我家人的抨擊,結果我被迫離開我曾努力建立關係和影響生命的角色。這段歷程有許多傷害、指控和破裂關係,簡直滿目瘡痍,我所愛的教會竟與我反目成仇。
就在這一切煎熬中,我做了一個夢。這夢結合了我在那段痛苦經歷期間所聽到的一些關鍵教導─要不是這夢,我可能完全離開服事了。那些真理不僅保守我在服事裡,也使我一步一腳印地繼續向前,在那似乎是這一生最狂風暴雨的日子裡,它們保守我的意念清醒而不動搖。
在夢中,我站在一個年輕男子面前,我跟他一起聚會已經好幾年了。我們站在穀倉裡面講話,然後我把目光轉離開一會兒,再回頭一看,那年輕人已經上吊了。
由於他身體的高度和位置的關係,如果要讓他脖子離開繩結,我必須用肩膀把他頂起來,才能使他脫離自我終止生命。我把他的身體扛到肩上,接著伸手到他肩膀上,把繩結鬆開。於是他全身的重量一下子落到我臂彎裡,他那已無意識、無血色的臉撞到我胸口。
請原諒我的詳實描述,總之他掉到我臂彎裡,吐得我全身。接著是最奇怪的部分。他的嘔吐物碰到我身體,就像電流通過,這「電流」非常強,強到使我從夢中醒來─可是那種電流的力道感,持續貫穿我雙手和全身。
那一晚是我經歷神的轉捩點,祂那活潑的同在臨到我的教導和服事,我的意思是從那天起,我看到我的教導與服事在真實生命情境中,產生更真實的影響。
剛才提到的教導裝備我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支持我度過那季節。我聽一位名叫傑克‧迪爾(Jack Deere)的聖經教師說過類似這樣的話:「當我們被拒絕或受傷害,但仍以真誠的愛回應的時候,神的能力就藉由我們釋放到地上來。面對痛苦與拒絕時,我們可以選擇愛。」
第 11 章
屬靈領袖的必經之路
「不是人踏上旅程,是旅程帶著人上路。」
─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查理與我:史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莫要跟著現成的路去走,要去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我想您就是李文斯頓博士吧?」
宣教士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於1840年抵達非洲,他是帶著兩個目的去的:探索這塊大陸,以及終結奴隸交易。在英國,他的著作和演講點燃一般大眾對於「黑色大陸」的想像,也將李文斯頓提升到國家英雄的地位。
李文斯頓於1846年回到非洲,展開橫越...
目錄
聯合推薦 / I
引言 邀請你成為一位不同凡想的天國領袖 / 1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一幕 / 9
第1章 做出正確的改變 / 11
第2章 走回頭路 / 23
故事 「終極比賽」第二幕 / 37
第3章 耶穌的任務 / 39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三幕 / 59
第4章 耶穌要解決的問題 / 61
故事 「終極比賽」第四幕 / 79
第5章 信奉這道的百姓 / 81
故事 「終極比賽」第五幕 / 103
第6章 誰才是真正的頭? / 105
故事 「終極比賽」第六幕 / 119
第7章 屬靈領袖的目標 / 121
第8章 重組生生不息的教會 / 145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七幕 / 153
第9章 在兩個領域中的權柄 / 155
第10章 權柄:仿冒品、奪權、錯用 / 173
故事 「終極比賽」第八幕 / 187
第11章 屬靈領袖的必經之路 / 189
第12章 屬靈領袖必備價值觀 / 201
第13章 屬靈領袖的實際操練 / 223
結 語 / 235
新書試讀《天國咖啡館2》/ 239
聯合推薦 / I
引言 邀請你成為一位不同凡想的天國領袖 / 1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一幕 / 9
第1章 做出正確的改變 / 11
第2章 走回頭路 / 23
故事 「終極比賽」第二幕 / 37
第3章 耶穌的任務 / 39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三幕 / 59
第4章 耶穌要解決的問題 / 61
故事 「終極比賽」第四幕 / 79
第5章 信奉這道的百姓 / 81
故事 「終極比賽」第五幕 / 103
第6章 誰才是真正的頭? / 105
故事 「終極比賽」第六幕 / 119
第7章 屬靈領袖的目標 / 121
第8章 重組生生不息的教會 / 145
故事 「終極比賽」第七幕 / 153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異象工場出版日期:2017-11-01ISBN/ISSN:978986945367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1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