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VIDEO ●有天才刀匠之稱的日本製刀大師吉原義人,全面公開日本刀鍛造技藝的驚世之作,中文版首度問世! ●全書分為五章,說明日本刀的鑑賞、歷史、傳統工法、鍛造,和修飾,由日本上古時代開始,一路從日本刀的演進與發展,一直介紹到刀身、護手、刀鞘等上千項細部特徵,鉅細靡遺地解析這項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終極器物。
●想了解日本刀的源流、鍛造技術與鑑賞要訣,本書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必備之作。
日本製刀大師吉原義人在本書中詳盡而全面地公開日本刀的鍛造、潤飾與鑑賞之道,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日本刀不僅在世界刀劍史上獨具一格,也是一種深具藝術境界的工藝品,可從科學、技藝、精神、哲理與靈魂等層面加以鑑賞。日本刀在武器上的功能性,在冶煉技術上的科學性,乃至於刀刃本身的造型和鋼材上的結晶,以及追求極致完美的精神,共同構成日本刀卓爾不群的美感。本書的出版目的,就在於透過對日本刀的通盤介紹,建構出完整的日本刀背景知識,同時搭配由吉原義人和其他匠師親自演繹的步驟照片,說明現代日本刀的製作流程與修飾工法,好讓讀者在接觸、欣賞日本刀時,有一套嚴謹的鑑賞標準。
現代日本刀匠仍完全遵循古法,進行玉鋼的打造、刀條的鍛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刃文,並在精細的分工之下,結合雕師、研師和鞘師的心血結晶,才得以組裝成一把稀世藝品。翻開本書,日本刀的祕密將一覽無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要研究日本刀,任何途徑都無法取代親自拜師學藝……但是對於門外漢、剛接觸刀劍的新手,或是還不了解日本刀製作過程的刀匠而言,這本書都提供除了拜師學藝以外的最佳管道。作者為日本刀這項結合藝術與繁複細節的手工藝,建立了一套客觀的欣賞與評鑑標準。」—刀劍論壇(SwordForum)
「本書非常透徹地介紹了日本刀的歷史、製作與鑑賞,不論是刀劍行家還是新手,都能從書中獲得極為寶貴而有用的資訊。任何對日本藝術和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都不能錯過這本書。」—Diverse Japan blog
「內容豐富,照片也非常誘人,是絕佳的刀劍參考書。」—Jason Lee A. Hatcher,《活人劍》(Katsujinken)雜誌創辦人
「本書導覽了日本刀從創作、保存到鑑賞的各個層面。不僅如此,讀者能夠從書中充分感受到一個文化如何透過創造力和一生懸命的態度,把哲理和美感的極致灌注到一件器物上,讓原本的戰鬥工具精緻化到如此程度。」 —Ikigai Way blog
「不管你只是對日本刀的歷史和用法有興趣,還是打算自己鍛造刀劍,你都能在書中的每一章找到非常有用的資料,每個章節都附有大量的高畫質全彩照片以輔助解說。作者在書中表示,他詳盡地說明日本刀製作過程的所有面向,就是為了讓讀者充分懂得欣賞日本刀。在市面上的刀劍書籍中能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大概就只有這一本了。」 —Tactical Knives blog
作者簡介:
吉原義人(Yoshindo Yoshihara),東京都指定無形文化財保持者,日本史上以最年輕之齡取得現代刀「無鑑查」資格的刀匠。出身製刀世家,為家族第三代刀匠。祖父吉原國家(Kuniie Yoshihara)於1933年開始在東京展開製刀生涯,獲認定為全日本最高段的刀匠之一。吉原義人隨時都在訓練新生代刀匠,目前指導五位徒弟,現與兒子、也是家族第四代刀匠的吉原義一在東京居住與工作。 里昂‧卡普(Leon Kapp),分子生物學家,與妻子啓子住在加州聖拉斐爾。鑽研日本刀超過25年,曾長時間向吉原義人學習日本刀知識。 啓子‧卡普(Hiroko Kapp),畢業於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為東京《纖研新聞》撰稿人,報導美國的流行與時尚產業新聞。活躍於美國時裝界,擁有自己的披肩品牌。卡普夫婦和吉原義人已著有三本日本刀方面的書。
譯者簡介:
邱思潔,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喜愛閱讀、旅遊和研究語言。因為陰陽師與時代小説而愛上日本,自此年年開始在護照上收集日本海關戳章。翻譯作品以心理、勵志、奇幻、美食與旅遊為主,譯有《世界威士忌地圖》與《環遊世界地圖集》等。近來最大的幸運是因為翻譯日本刀相關書籍,而有幸目睹一場華麗的王者誕生。 周沛郁,英文譯者,森林系碩士畢業後投身翻譯,譯有《美傷》、《活了十五次的奧古斯都》、《土壤的救贖》、《中年的意義》等數十本小說和科普書。弓道初段,日文只有幼幼班程度,但愛去日本自助旅行。從《鍛刀大賽》節目開始對鍛刀產生興趣,現實中只能用磨刀石打磨三條小鍛冶宗近的廚刀過乾癮。
章節試閱
檢視刃文 日本刀最獨到的特徵之一,就是加硬過的刃口上有可見的紋路,稱為刃文。在鍛造之後,刀匠用黏土包覆刀身加熱,接著放入水中淬火,因而產生這種獨一無二的紋路。刃文的成分是一種叫做麻田散體的鋼材,遠比刀身堅硬得多。只要是經過適當程序鍛造、具備實際功能的日本刀,一定有刃文。 能否清楚檢視刃文,要看刀的品相而定。如果一把刀的品相不好,或是研磨年代久遠,又或是幾百年來經過多次研磨,刃文很可能幾乎、或是完全無法以肉眼辨識,甚至有可能整個消失。 即使刃文與刀本身的品項與研磨都很好,刃文還是有可能不容易看見。前面提過,刀必須擦拭乾淨,利用適當的光源,而且要在正確的光線角度下檢視,刀尖要放在聚焦光源的略下方處。唯有如此,才能在刀身上反射光源的附近,看出刃文的輪廓線。 由於這項特徵至關重要,任何對日本刀感興趣的人,都需要對刃文的特性有所認識。刃文通常會有明確的分界線(匂口 或刃緣),使刃文區與刀身主體有清晰可見的分別。這條界定出刃文的分界線不應有任何缺口或中斷,而且在整著刀身上應從頭延伸到尾,不可以有任何褪色或模糊的區域。此外,好的刃文通常不是形狀簡單或分界線單一,而是包含了複雜的紋路和無數細節。 一把刀要有實際功能,就必須具備堅硬銳利的刀刃,刃文的複雜結構就是為了符合功能性的需求而生。記載中最古老的日本刀大約出現在公元5或6世紀,刀身筆直,刃文狹窄。較老的刃文基本上是一條直紋,由脆硬的麻田散體組成,分布在整條刀刃邊緣。雖然一把完全以麻田散體打造的刀會非常銳利,但在使用時也會非常容易受損。因此,早期的刀匠就運用珠光體鋼(pearlite)與鐵素體鋼(ferrite)這兩種柔軟得多的鋼材來打造刀身。這樣的組合兼顧彈性與硬度,使刀身可以彎折到某種程度又不至於折斷。日本刀的設計,就是利用多種鋼材各自的屬性,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鋼材,打造出功能性強、有效又耐用的武器。 經過數百年的演進,日本刀變得更大,開始出現弧度,刃文也變得更寬更複雜。刃文會這樣演變其來有自,如上所述,早期日本刀單純的直線刃文,就是一條堅硬的麻田散體鋼材,與一條較軟的鋼材以直線合併在一起。由於這種兩種鋼材的屬性不同,有時候只要砍一下,就會使狹窄的麻田散體刀刃脫離刀身。 因應這個問題,刀匠學會了打造出較寬、較複雜的刃文。這種刃文由一連串半圓形或波浪狀的圖案組成,在刀身上不同位置的寬度和高度往往變化很大,對於複雜的刃文,肉眼可見的分界線最高可達刀身寬度的上半部到中央,最低幾乎碰觸到刀刃。可以把刃文形容成就像一排牙齒,這些「牙齒」有效地大幅延長了麻田散體鋼材與較柔軟刀身間的物理分界線,並讓不同種類的鋼材在刀刃與刀身主體間彼此交錯分布。因此,刀刃跟刀身透過有如拉鍊般的結構,更緊密地接合在一起。在用刀時可能造成的缺口和損害,也能因為複雜的刃文而不至於擴大。 這類刃文最早大約在11、12世紀出現在日本刀上,之後經歷12、13世紀的鐮倉時代(1185-1333),更進一步發展。現今我們鑑賞的現代日本刀,都是鐮倉時代日本刀的直系後裔。 檢視刃文時可以看出許多細節。「匂口」(nioiguchi)是標示出刃文的分界線,也叫做「刃緣」(habuchi),這條分界線應該從頭延伸到尾,清晰且不中斷。刃文往往有延伸或突出部,叫做「足」(ashi),從「刃緣」往刃口延伸,有助於分辨刃文的細節。足通常是與刃文的分界線近乎垂直的直線,有可能短到幾乎看不見,也有可能非常長而明顯。有足就表示刃文的鋼材經過適當程序的交錯混合,與刀身主體的鋼材緊密接合。 日本刀各部詳解 A:先重(Sakikasane):刀身尖端的厚度。 B: 元重(Motokasane):刀身底部的厚度。 C: 切先長(Kisaki nagasa):刀尖的長度。 D: 先幅(Sakihaba):刀身尖端的寬度。 E: 棟(Mune):刀背的表面。 F: 元幅(Motohaba):刀身底部的寬度。 G: 棟區(Munemachi):刀莖頂部的凹口,刀背表面(棟)開始的地方。 H: 刃區 (Hamachi):刀莖頂部的凹口,刀刃開始的地方。 I: 刃弧(Fukara):刀尖區內刀刃的弧度。 J:帽子(Boshi):刀尖區的刃文。 K:橫手(Yokote):刀尖與刀身的界線。 L:小鎬(Koshinogi):刀尖區(橫手以上)的鎬地。 M:三角(Mitsukado):橫手、刀身刃緣與刀尖刃緣的交會點。 N:鎬三角(Shinogi Motsukado):鎬、小鎬與橫手線的交會點。 O:鎬地(Shinogi-ji):鎬與棟之間的刀身表面。 P:鎬 (Shinogi):沿著刀身表面縱向延伸的清晰脊線,是刀身最厚的地方(僅出現在鎬造式的刀)。 Q:地(Ji):鎬與匂口 之間的表面。 R:刃(Ha):刀身邊緣區經過焠火加硬的部分。 S:刃先 (Hasaki):磨利的刃口。 T:匂口 (Nioiguchi):區隔焠火加硬的刀刃與刀身較軟部分的的清晰線條。 U:足(Ashi):匂口 朝刀刃方向的延伸線。 V:刃長(Hacho):決定刀身長度的直線。 W:反(Sori):刀身彎曲的程度。 X:全長(Zencho):包括刀莖在內的刀全長(刃長只有刀身)。 Y:莖長 (Nakago Nagasa):刀莖的長度。 Z:目釘穴 (Mekugiana):刀莖上用來容納目釘(把刀身固定在刀柄中的竹釘)的孔洞。 AA:銘(Mei):刻在刀莖上的銘文(通常是刀匠的名字,但往往還會有其他資訊)。 長刀類型 鎬造(Shinogi-zukuri) 鎬造刀身上有一條沿著整把刀分布「鎬」(脊線),這是刀身最厚的地方,有橫手線和輪廓鮮明的刀尖。 平造(Hira-zukuri) 刀身側面平坦,沒有鎬和橫手線,刀尖區域也沒有鮮明的輪廓。 直刃(Jokoto或Chokuto)或兩切刃造(Morokiriha-zukuri) 這是樣式最古老的日本刀。刀身是直的,鎬的位置靠近刀刃,刀尖區非常狹窄。鎬和小鎬也都是直的。 片切刃造(Katakiriha-zukuri) 刀身的一面是平造,另一面的鎬非常靠近刀刃。平造的那一面沒有橫手線。 菖蒲造(Shobu-zukuri) 鎬一路沿著刀身延伸到刀尖,但刀尖區域缺乏清晰的輪廓(也就是沒有橫手線)。 長卷造(Nagamaki-zukuri) 基本上是鎬造,不過長卷造的特色是從刀莖上方開始有一條大溝槽,鎬地在溝槽之前往棟的邊緣型成陡峭的斜邊。在主溝槽下方與鎬線下方,還有一條細小的附槽(soe-bi)。 切先兩刃造(Kissaki-moroha-zukuri)或小烏造(Kogarasu-zukuri) 這種類型的刀,最初是在平安時代一把叫做「小烏丸」(Kogarasu Maru) 的刀上首見。切先兩刃造有長卷造的溝槽和斜邊,刀身的弧度很大。刀身是雙刃,刃口沿著棟的表面延伸半個刀身長,而小附槽幾乎一路延伸到刀尖。
檢視刃文 日本刀最獨到的特徵之一,就是加硬過的刃口上有可見的紋路,稱為刃文。在鍛造之後,刀匠用黏土包覆刀身加熱,接著放入水中淬火,因而產生這種獨一無二的紋路。刃文的成分是一種叫做麻田散體的鋼材,遠比刀身堅硬得多。只要是經過適當程序鍛造、具備實際功能的日本刀,一定有刃文。 能否清楚檢視刃文,要看刀的品相而定。如果一把刀的品相不好,或是研磨年代久遠,又或是幾百年來經過多次研磨,刃文很可能幾乎、或是完全無法以肉眼辨識,甚至有可能整個消失。 即使刃文與刀本身的品項與研磨都很好,刃文還是有可能不容易看見。...
作者序
【前言】里昂‧卡普(Leon Kapp) 日本刀是一種獨特的鋼製藝術品,可從許多方面來鑑賞。它不但是功能性卓越的武器,更體現了刀工成熟的冶金技術和科學思維。除了刀本身的形狀之外,日本刀最關鍵的美學元素,在於鋼鐵不同的晶體結構與形態。 日本刀作為實戰武器的時間非常悠久,因此從日本刀身上可以清楚看見鑄刀技術的演進。由於刀的特徵是隨歷史事件應運而生,所以它與日本歷史也有密切的關聯。更重要的是,我何其有幸能見到至今仍在打造日本刀的現代刀匠,並向他們學習。 這本書的目的是介紹日本刀的基本背景,說明日本刀的賞析要領,並帶領讀者認識今天日本刀從製造到潤飾的詳細過程。日本現代刀匠完全採用自古承襲的傳統方法煉鋼、鍛打,創造出極具特色的刃文。日本在維護古法鑄刀技術上顯得獨一無二。我們希望藉由這本書,讓讀者充分了解日本刀的實際製造過程,進而更懂得欣賞日本刀。 日本的刀劍與製刀技術,最初是在公元約4到6世紀之間由中國經韓國傳入,之後歷經數百年才漸趨完備,發展成獨特而成熟繁複的製刀方法。時至今日,日本刀仍以這套通過時間考驗的技術製作而成,即使時代已從封建進入現代,這套技術仍完整地保存下來。除了出色的功能性之外,日本刀的魅力有一部分來自土法製作的方式:從鐵砂開始,用燒木炭的熔爐和將近2200年前設計的風箱來熔煉,完全憑人力和鎚子打造成刀,因此每一把刀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以現代的冶金知識,也不太可能製作出更好的鋼刀。 日本刀無論從武器或藝術品的角度來看都出類拔萃。為了提升劈砍效率,它的設計曾經過數百年的演進,而這些作為精良武器的特性,也賦予了日本刀充滿魅力的美學特質。然而,要觀察到所有重要的細節並不容易。一把刀必須狀態良好、表面無鏽,才能充分欣賞,絕不能讓它處於「疲累」狀態,也就是不能過度打磨或是經受不當的修復或修理,否則這些因素都有可能破壞刀形,或使表面細節難以辨認。一旦符合上述所有條件,我們就必須以適當的光源,透過適當的握持角度加以檢視。要正確鑑賞日本刀的品相,就需要更深入認識一些傳統的檢視法,因為現今市面上得見的日本刀常常狀況很差,當下又不一定有適合的光線,光是檢查與欣賞往往就有困難。 本書的目的是提供日本刀的通盤介紹,以幫助讀者檢視、欣賞這些無法仿製的藝術精品。書中詳細介紹了刀匠,以及其他研磨和製作刀裝具工匠的工作內容。一把日本刀的製作程序很冗長:刀匠製刀完成後,要交給研師做最後的修飾和研磨,這道工序會帶出刀身表面的細節;然後交到製作鎺的職人手上,鎺是支撐刀柄、並使刀身在刀鞘內固定不動的金屬部件。最後,刀會交由鞘師製作白鞘(簡單無裝飾的木製刀鞘,用來保護和保存刀身),或是傳統的「拵」,也就是完整的刀裝。 書中也會談到其他主題,包括賞刀與持刀的方法,鍊鋼、鍛造與潤飾等步驟的敘述,並簡短說明其中涉及的冶金術,以及日本刀各部位的名稱圖解。另外也述及古今歷史事件,以解釋日本刀的傳統製作技術何以能夠保存下來。 本書大部分的現代刀為吉原義人和家族成員的作品。吉原家族在日本刀的製作與國內外的推廣上一向不遺餘力。義人的祖父是家族第一位刀鍛冶,於1930年代早期的東京起家,是當時最出色的刀匠之一。吉原義人和弟弟吉原莊二是家族第三代的製刀職人;義人的兒子義一則是第四代的代表人物。
【前言】里昂‧卡普(Leon Kapp) 日本刀是一種獨特的鋼製藝術品,可從許多方面來鑑賞。它不但是功能性卓越的武器,更體現了刀工成熟的冶金技術和科學思維。除了刀本身的形狀之外,日本刀最關鍵的美學元素,在於鋼鐵不同的晶體結構與形態。 日本刀作為實戰武器的時間非常悠久,因此從日本刀身上可以清楚看見鑄刀技術的演進。由於刀的特徵是隨歷史事件應運而生,所以它與日本歷史也有密切的關聯。更重要的是,我何其有幸能見到至今仍在打造日本刀的現代刀匠,並向他們學習。 這本書的目的是介紹日本刀的基本背景,說明日本刀的賞析要領,...
目錄
前言──8 第一章──13 鑑賞:日本刀之欣賞 檢視日本刀──15 刀的保養與維護──17 日本刀專有名詞──25 檢視刃文──40 日本刀的刀條與結構──44 日本刀之裝具:拵與白鞘──51 日本刀漫談──64 第二章──69 歷史:日本刀簡史 上古刀與古刀時期──72 新刀與新新刀時期──84 短刀簡史── 88 現代刀──92 第三章──105 玉鋼與踏鞴爐:傳統日本刀條製作 第四章──121 作刀:日本刀的鍛造 第五章──209 研鞘鎺:研磨、刀鞘與鎺金 附錄:日本的年號與時代──250 謝誌──253 參考文獻──254 作者簡介──255 聯絡資料──256
前言──8 第一章──13 鑑賞:日本刀之欣賞 檢視日本刀──15 刀的保養與維護──17 日本刀專有名詞──25 檢視刃文──40 日本刀的刀條與結構──44 日本刀之裝具:拵與白鞘──51 日本刀漫談──64 第二章──69 歷史:日本刀簡史 上古刀與古刀時期──72 新刀與新新刀時期──84 短刀簡史── 88 現代刀──92 第三章──105 玉鋼與踏鞴爐:傳統日本刀條製作 第四章──121 作刀:日本刀的鍛造 第五章──209 研鞘鎺:研磨、刀鞘與鎺金 附錄:日本的年號與時代──250 謝誌──253 參考文獻──254 作...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石文化 出版日期:2018-04-17 ISBN/ISSN:9789578722187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 頁數:256頁 開數:30*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