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在兩岸三地當代文學史和公民運動史中均將留下深刻印記的奇書。2017年6月26日,受囚禁近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作家劉曉波因患末期肝癌,保外就醫在中國瀋陽的醫院,危在旦夕,消息突傳出,中國文學界、詩歌界極為震驚,眾多詩人、作家和公共知識分子紛紛為劉曉波的遭遇、命運寫作現代新詩等作品。不到20天劉曉波被「死亡」、被「海葬」事件發生,文學界、詩歌界及公民社會更為之駭然:為劉曉波創作的紀念、悼亡詩作在7月13日曉波辭世之夜及之後井噴式湧現互聯網,微信朋友圈、微信公號及互聯網上出現很多感人的詩作廣為流傳,同時不少作品也遭中國國內的網絡審查刪除或遮罩;而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遠至美加、澳新等地均也形成相應的寫作動勢。
這本紀念詩集呈現了這一場中外現當代文學史和公民運動史上極為罕見的文學行動、創作自由精神大展示的文本景觀。 入選作者近200人,全書篇幅424頁,是一個足夠分量面向現實、也面向歷史的選本。主編孟浪強調:「這是一部其內容和意義絕望地根植於文學、卻又依稀充滿希望地洶湧溢出文學的詩集,由是確鑿無疑地,它不能不表現為一個社會文本-時代文本的巨大症候,同時又命運般地、重重地落在了精神文本-美學文本的標靶臺上。」
該書非常特殊而有意義,七成以上的作者現居中國大陸,其他作者分別居住在台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日本、北美、歐洲、澳新等地。極為難得的是,中國作者中有劉曉波大學時代的同學和校友,劉曉波在大學任教時教過的學生,劉曉波任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長期間的同事及會友,也有過去二十多年在中國與劉曉波一起爭取民主的道路上風雨同行的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異議人士。作者中有不少是與劉曉波同時代崛起、1980年代成名、兩岸三地文學讀者熟知的中國當代詩人,也有出生於80年代、90年代的年輕一代詩人。港、澳、台,及身處東南亞、日本、北美、歐洲、澳新等國的詩人 / 作者也有入選。
主編孟浪指出:「在世紀視野內,就現代漢語(華語)圈而言,公共性的社會-政治生活和私人性的文學生活中似從來不曾有過這樣一本奇特的出版物,藉助這些澎湃而至的詩篇本身的動能,因一個人的死、一個人的殉難——劉曉波之死、劉曉波之殉難——同時獲得精神和美學賦形,它絲毫沒有弱化而恰恰是強化了介入性寫作之於文學的內在品質,也掙紮著、掙脫著(多重外在禁忌和自我限制),具有了理應由文學所含攝形成豐富張力的超越性的價值指歸」。該書「它極為罕見地與漢詩偉大傳統中相當部分的類型詩歌(悼亡詩、懷人詩、詠物詩、言志詩、同題詩等)產生一種規模效應的積極聯結、承繼和呼應,為一個偉大傳統百年來正進行中的創造性轉型,以充溢動力感的各異文本提供了現代想像和形式活力。」
在文學和知識界享有聲譽的哈金、林培瑞兩位知名作家、學者為這本詩集寫了推薦詞。他們二位的推薦詞充滿詩意,也十分感人:
一團被惡魔撲滅的火
繼續在這些詩裡燃燒
熊熊地映出了一片星夜
——哈金 (Ha Jin),詩人,小說家,波士頓大學英語系教授
這些友愛的詩歌是一艘艘小船;
萬船競發,在自由的大海中陪伴曉波。
——林培瑞 (Perry Link),漢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校長特聘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
孟浪 (主編)
孟浪,詩人,獨立中文作家筆會創會人。
著有《連朝霞也是陳腐的》(1999,台北:唐山)、《愚行之歌》(2015,台北:秀威)等詩集多種。
主編《六四詩選》、《致命的列寧》等。
章節試閱
鴻 鴻
拿起杯子的時候
——為劉曉波而作
不行動根本不可能有自由。
──約翰 • 伯格
就像杯子被它燃燒的形狀所決定
冰塊被它封藏的溫度所決定
橄欖樹被陽光風雨所決定
鮭魚被回家的方向所決定
我知道人生來不自由
我被飢餓決定覓食
我被痛苦決定拒絕進食
我被羅曼史小說決定要尋求真愛
我被身分證決定何時可以合法做愛騎車投票(不過要戴安全帽)
可是至少
我可以決定吃美國牛肉或生機素食
我可以決定穿綠穿藍或穿滿身的刺
我可以決定一生尋求幾次真愛
我可以把我不自由這件事大聲幹出來
然而有些人
有些人因為呼喊自由而被囚禁
有些人因為呼喊自由而無故失蹤
有些人因為呼喊自由被逐出家園
有些人因為被摀住了嘴,而需要別人為他們呼喊自由
親愛的
在你拿起杯子、攪動冰塊的時候
在你撐起傘遮擋風雨或陽光的時候
在你走進家門、窩在沙發裡進食的時候
在你握著真愛的手的時候
2009.12.28
莫之許
屠 場
牢記亡靈的人,
正被公開地殺戮。
二十八年,
依舊是屠場,
上次在廣場,
這次在病房。
師 濤
敵 人
——寫給劉曉波
我的敵人,在一張
空蕩蕩的椅子上
等著我
不讓我發出一絲微弱的呼救聲
我的敵人,在一張
空蕩蕩的病床上
等著我
不讓我離開這裡
我的敵人,只是一個簡單的詞:
自由
它就在我面前,卻不讓我靠近
它的敵意只是一個
冷冰冰的微笑
在酷熱的七月
默默地把我拉進
一個水墨般的夢魘
2017-7-9 大理
安 貧
他的自由讓我們的自由羞恥
1
如果不做些什麼,
我們就不配哀傷。
2
如果只是流半滴眼淚,
就應羞恥。
3
星星跌落的時候,
如果你沒有離開座椅離開酒席離開地面,
就不要談及星星。
4
這個時候使用任何隱喻都是懦弱的。
白者白的壯烈,
黑者黑的沉重。
5
讓肉體,還是靈魂先死,
這是個選擇。
6
他不是悲劇,不是失敗的人,
他是飛鳥,是自由人。
7
為保住飯碗而囚禁的人
一直把自己和孩子囚禁在碗裡。
8
用眼淚和歎息祭奠飛鳥是無知的。
用血蘸著陽光
而不是月光浸淚寫詩。
9
甚至寫詩都是羞恥的,
如果不做些什麼。
10
他飛得疲憊時,我們都在死去。
站立在天空的人是這樣說的。
11
他的自由讓我們的自由羞恥。
醒來讀這首詩的人請告知鄰人:
有一隻鳥兒飛走了。
12
他沒有消失,
會有更多的鳥兒群集,
遲早會淹沒這座城市。
鴻 鴻
一個人vs.一個國家
——祭劉曉波
一個人死去
一個國家的夢醒了
其實國家沒有睡著
它只是在假裝作夢
它在蚊帳後睜大眼睛
看有誰膽敢作自己的夢
有誰膽敢在夢裡唱自己的歌
有誰膽敢指鹿為鹿、指馬為馬
國家沒有睡著
它的收銀機24小時還在數錢
它的戰士24小時在網路上四出偵騎
活埋那些冒出頭來的風信旗
國家把自己的病
傳染給那些不寐的肝臟
讓它們無法再排毒
無法再使喚四肢自由行動
國家還把自己的病歷彩繪為詩歌
要求所有被它指認為子民的人
汗流浹背地記誦
一如28年前那個炎熱無比的夏天
這個夏天也好像永遠不會結束
一個人死去
那些被洗淨的血
又熱滾滾從廣場上冒出
撲上黑暗的閘門
只有重病的國家死去
每一個人才能活著醒來
淮 遠
坐著唱的輓歌
從今以後即使在滿座的電影院中
看見一張因為某位訂了票的觀眾
拉肚子而空著的皮椅子
我們會想起你
即使在家具店看見
一張因為定價過高
而閒置著的紅木椅子
在課室看見原屬於一位
翹課學生的糙木椅子
我們會想起你
越來越需要離城旅行的我們
在歐洲某博物館
某展覽廳
看見年老的職員
因為上前制止中國遊客違規拍照
暫時離棄的中國製折椅
我們也說不定
會想起你
當然如果在海邊
看見一張釣魚人士
遺下的破膠椅
如果,在海邊
我們更會想起你
甚至如果有一天
我們,在這個小城
也坐起文字獄來
而且像最近新聞報道所說的那樣
被罰坐空氣椅的話
我們也一定會給你
留一張
空的
空氣椅
呂貴品
哭今晚走了的兄弟
兄弟!我的好兄弟
原本以為我苟延殘喘會先你而去
可你不辭而別
匆匆地找了一個乘涼的地方
今年夏天酷熱難耐
我浸泡著疾病的淚水一直沸騰
淚水的撞擊讓我遍體鱗傷
在深圳,我們粉刷牆壁
你說沒有牆就沒有牆的骯髒
在北京,吃了幾隻螃蟹
你說橫行的獸怎麼會顧及前方
那個冬天,在侯德健家洗澡
水花四濺如龍的鱗片作響
那個夏天,開往八達嶺的火車
把我們載入一間小房⋯⋯
想起歷歷往事我失聲痛哭
這個便宜讓你得了
你讓我們為你流太多的淚水
赤子七人我要先走了該有多好
就不用承受如此悲傷
我的好兄弟啊!
為了自由你失去了自由
你用自己的苦難
宣告了這個世界多麼荒唐
你用自已的死
宣判了這個惡性腫瘤的滅亡
鴻 鴻
拿起杯子的時候
——為劉曉波而作
不行動根本不可能有自由。
──約翰 • 伯格
就像杯子被它燃燒的形狀所決定
冰塊被它封藏的溫度所決定
橄欖樹被陽光風雨所決定
鮭魚被回家的方向所決定
我知道人生來不自由
我被飢餓決定覓食
我被痛苦決定拒絕進食
我被羅曼史小說決定要尋求真愛
我被身分證決定何時可以合法做愛騎車投票(不過要戴安全帽)
可是至少
我可以決定吃美國牛肉或生機素食
我可以決定穿綠穿藍或穿滿身的刺
我可以決定一生尋求幾次真愛
我可以把我不自由這件事大聲幹出來
然而有些人
有些人因為...
作者序
《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前言
• 孟 浪 •
本書中的許多詩作,在一個真實的日子、真實的夜晚寫下:黑暗已傾瀉灌注這個世界,暴雨轟襲著詩人或作者的四周,閃電照亮了詩篇——對詩寫者來說,眼前的一切正應證當代哲人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斷言的,這意味著不但要能夠凝視黑暗,也要能夠感知黑暗中的光。——同時代人的處境在2017年7月13日之夜昭然若揭。
這是一部其內容和意義絕望地根植於文學、卻又依稀充滿希望地洶湧溢出文學的詩集,由是確鑿無疑地,它不能不表現為一個社會文本-時代文本的巨大症候,同時又命運般地、重重地落在了精神文本-美學文本的標靶台上。
在世紀視野內,就現代漢語(華語)圈而言,公共性的社會-政治生活和私人性的文學生活中似從來不曾有過這樣一本奇特的出版物,藉助這些澎湃而至的詩篇本身的動能,因一個人的死、一個人的殉難——劉曉波之死、劉曉波之殉難——同時獲得精神和美學賦形,它絲毫沒有弱化而恰恰是強化了介入性寫作之於文學的內在品質,也掙扎著、掙脫著(多重外在禁忌和自我限制),具有了理應由文學所含攝形成豐富張力的超越性的價值指歸。為劉曉波,為劉曉波之死、劉曉波之殉難而寫作現代新詩的文學行為,如果說,這是中國現代思想、知識和文學場域第一次井噴式發生的中國式“生命政治”的大規模醒覺,也許並不為過,只是更具力道的定義和闡釋需假以時日。我們看到這樣的寫作,不僅僅在中國,也發生於台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日本、北美、歐洲、澳新等地域。已經發生了,正在發生著,還將繼續發生。
詩與政治、詩與中國在現代文明意義譜系中的恐龍般的全權型存在,詩與死亡、詩與一個有著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公共政治文化符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被死亡”,這都構成本書中的詩人或作者——無論是出於知性的思想力量,還是感性的人類激情——已然面對的文學處理主體,而詩人或作者的自覺與否,在寫作行動中也因這場遭遇迎面襲來、猝不及防,或多成為處於高速中的類“審美、倫理與宗教”混成複合式的莊重書寫。
劉曉波的死亡,一場在全世界面前直播的“政治謀殺”型死亡,於一夕之間立即引致聳立起一個超越了人類渺小、卑瑣“政治(國族之惡)”的巨大精神座標系,而“挫骨揚灰”惡行的弱智愚妄,被一場大圓滿擊敗——劉曉波終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具有決定性質量的原點——本書中的詩人或作者,多在悲痛之中出離悲痛,憤怒之中出離憤怒,得以確認或再度確認自己所在的生命位置或崗位。
這些同時代人,讀到新聞的同時,分明讀到了歷史;叩擊當下的同時,也觸摸了永恆。它具有寫作行動、文學行動的不可逆轉的矢量,是文學事件的同時,也是一場心靈事件、精神事件。或許,編選出版這樣一部詩集並不困難,困難在於,這是一個需要從文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宗教學等多學科角度或層面給予多元解讀或理解的現代新詩選本。現代漢語文學史、詩歌史上稀見類似的例證,可能唯一趨同逼近的就是二十八年前(1989)湧現、至今還遠遠尚未結束的“六四詩”寫作潮了。
從文學演進的路向上觀察,本書呈現的這一波特殊時空條件下的詩創作,它極為罕見地與漢詩偉大傳統中相當部分的類型詩歌(悼亡詩、懷人詩、詠物詩、言志詩、同題詩等)產生一種規模效應的積極聯結、承繼和呼應,為一個偉大傳統百年來正進行中的創造性轉型,以充溢動力感的各異文本提供了現代想像和形式活力。
正是基於“同時代人”的詩性認知,阿甘本意義上的“同時代人”,“是所有人的同時代人”也將決絕而勇敢地與俄羅斯詩人曼德斯塔姆(Osip Mandelstam)的著名詩句共鳴、共名——“我不是任何人的同時代人”!因為他們有能力保持對時代黑暗的凝視,也有能力再次於黑暗中感知那種儘管朝向他們卻又無限地與他們拉開距離的光。(引自阿甘本語)
劉曉波已是這樣一位義無反顧的前驅者。澎湃而至的,劉曉波紀念詩的作者們呢?請翻開、請接迎後面湧來中的可能也正閃亮、發光的詩篇……
(注:本書編選收入的作者共191人,其中在上、下卷均有詩作出現的19人。191名作者中,5位作者佚名。本書絕大部分作者現居中國,其他一些作者分別居住在台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日本、北美、歐洲、澳新等地。上、下卷卷次的劃分,以劉曉波辭世的2017年7月13日之夜為界。上卷作品均寫作於劉曉波在世時,主要寫作於2017年6月26日他罹患肝癌末期消息傳出、保外就醫在瀋陽醫院的期間;下卷作品均寫作於劉曉波辭世當夜或之後,因下卷篇幅大大超過上卷,故分為I, II, III三個部分。)
《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前言
• 孟 浪 •
本書中的許多詩作,在一個真實的日子、真實的夜晚寫下:黑暗已傾瀉灌注這個世界,暴雨轟襲著詩人或作者的四周,閃電照亮了詩篇——對詩寫者來說,眼前的一切正應證當代哲人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斷言的,這意味著不但要能夠凝視黑暗,也要能夠感知黑暗中的光。——同時代人的處境在2017年7月13日之夜昭然若揭。
這是一部其內容和意義絕望地根植於文學、卻又依稀充滿希望地洶湧溢出文學的詩集,由是確鑿無疑地,它不能不表現為一個社會文本-時代文本的巨大症候,同時又命運般地、重重...
商品資料
出版社:海浪出版日期:2018-02-05ISBN/ISSN:978988164412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4頁開數:新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