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無可避免的結局,我們再沒有能力作出偉大的犧牲
我們沒有希望,甚至沒有那種莫名卻真實的樂趣——
生活使他厭倦。意志堅強、自負並且充滿魅力的畢巧林,為了自己的滿足,飢腸轆轆吞噬人生路上所遇見的一切。他身為軍官,遭遇土匪、走私者、士兵;沉溺於男歡女愛;與對手決鬥。然而,他的騷動不安留下一顆顆破碎的心,一切對他都嫌太少。
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為俄國文學創下長篇小說先例,內容受果戈里、別林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及納博科夫等俄國文豪喜愛,深深影響後世。
1.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宋雲森教授翻譯自俄文原作
2.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歐茵西教授專文推薦
3. 收錄宋雲森教授導讀專文、高加索地區示意圖以及萊蒙托夫年表
4. 2018全新修訂、改版推出
作者簡介: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Mikhail Lermontov, 1814-1841)
生於莫斯科,是位俄國的浪漫詩人與小說家。萊蒙托夫的父親是位窮苦的退休軍官,母親則來自富裕的貴族家庭。萊蒙托夫的母親於他三歲時即過世,因此他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居住在俄國中部。自幼失去母親並與父親分離使他變得早熟並且造成了他的沉默與鬱鬱寡歡的性格。
孩童時期萊蒙托夫在家接受教育,學習多種外國語言,其中包含英語與法語;同時他也學習繪畫¬¬,這也成為了他終生的嗜好,死後留下了許多繪畫作品。同時他多次地造訪了高加索地區拜訪親戚,當地的宏偉山峰與美麗景緻在年幼的萊蒙托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為他後來寫作的重要題材,尤其在本書中就有相當詳細的描繪。
一八二七年時萊蒙托夫隨其外祖母搬到莫斯科。在莫斯科他開始寫詩,初期經常模仿普希金的風格。在這段時期,萊蒙托夫廣泛的閱讀,受到席勒和拜倫的深刻影響。一八三〇年的時候,他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道德學、政治與文學,就讀兩年即因與學校的考試委員會發生衝突而離開前往聖彼得堡。他在聖彼得堡的一所軍校,於一八三四年取得學位,成為一名騎兵軍官。
一八三七年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 (Alexander Pushkin) 死於一場決鬥,萊蒙托夫隨即發表了一篇「詩人之死」 (Death of the Poet) 的詩紀念普希金,這首詩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聖彼得堡的上流社會中廣為流傳,讓萊蒙托夫在一夜之間聲名大噪。萊蒙托夫卻因為在詩中的最後十六行對當局批評而被逮捕並被流放到高加索,隔年一八三八年才再度回到聖彼得堡。
回到聖彼得堡後,萊蒙托夫積極參與上流社會的交際,並且積極的與出版商合作,開始固定在期刊中發表他的詩作。此時他開始《當代英雄》的寫作,並於一八四〇年發表。一八四一年萊蒙托夫因為輕蔑和驕傲的態度,惹惱了他的舊時朋友馬爾丁諾夫,萊蒙托夫死於他們的決鬥,他當時僅二十七歲,《當代英雄》也成為他唯一完成的一部小說。
譯者簡介:
宋雲森
一九五六年生,台北人,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俄文組畢,美國堪薩斯大學斯拉夫語文系碩士(專攻俄國文學),俄國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博士(專攻俄語語言學)。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譯作有《當代英雄》、《普希金小說集》以及《愚人學校》。
章節試閱
宿命論者
有一回,我碰巧在左翼陣地 的一個哥薩克村莊住了兩個星期。那邊駐紮著一個步兵營:軍官們常會輪流在彼此的營房聚會,每晚總會打打牌。
一天晚上,我們在S少校那兒玩膩了波斯頓牌,把紙牌往桌下一甩,又閒坐了好一陣子。當晚談話一反常態,很是引人入勝。大家談論到,回教的迷信似乎認為人的命運是天註定的,而在我們基督徒之間,支持這種觀點的也大有人在。眾人紛紛提到各式各樣的奇聞異事,對這項觀點,或表贊同,或表反對。
「諸位,所有這些都是口說無憑,」一位上年紀的少校說道,「你們當中並沒有人親眼目睹你們用來證實自己意見的怪事,不是嗎?」
「當然,沒有人,」多人答道,「但我們是從可靠人士那兒聽來的……」
「這些都是胡說八道!」有人說道,「那些見過我們生死簿的可靠人士在哪兒呀?……要是人生確有定數,那又為啥賦予我們意志與理性呢?為啥我們要對自己行為負責呢?」
這當兒,坐在屋角的一位軍官站起身來,慢斯條理地走到桌邊,目光安詳而又莊嚴地掃視眾人。他是塞爾維亞人,這從他的名字可看得出來。
中尉符里奇的外貌完全吻合他的性格。高高的個子,黝黑的臉龐,黑色的頭髮,敏銳的黑眼睛,塞爾維亞人典型的大而挺直的鼻子,老是掛在嘴角的憂鬱而冷漠的笑容──這一切賦予他非尋常人物的外表,卻也透露他無法與命運安排成為他同袍的人推心置腹。
他為人勇敢,話雖不多卻很銳利;從不跟任何人吐露內心與家庭的祕密;幾乎是滴酒不沾;對於那些年輕的哥薩克女子──她們的嫵媚動人,沒有親眼見識是難以理解,他也從來不勾三搭四。據說,上校太太對他那深情款款的眼神動心不已;但只要有人話中影射此事,他準會勃然大怒。
只有一件嗜好他從不隱瞞,就是賭博。只要一上賭桌,他就什麼都忘記,而且通常是有賭必輸;雖然十賭九輸,反而更讓他執迷不悟。有人說,有回在部隊出征的深夜裡,他在枕頭上發牌做莊,當晚他手氣極好。突然傳來幾下槍聲,響起警報,大家都一躍而起,衝去拿武器。「下注啊!」他站都沒站起來,仍對一個最熱心的賭友喊道。「我押七!」只見那人邊回答,邊往外跑。儘管四下一團混亂,符里奇還是把牌發完一圈,結果押中七。
當他來到散兵線,雙方已在激烈交火。符里奇既不理敵人的彈火,也不管車臣人的軍刀,卻自顧自地尋找那位走運的牌友。
「七押中了!」他終於在最前方的散兵線發現這位牌友,便大聲叫道;這時線上士兵正開始要把敵人逼出樹林。符里奇逕自走上前去,掏出錢包與皮夾,把錢遞給這位幸運的牌友,也顧不得當事人如何拒絕這種時機不宜的交款。把這項尷尬的任務執行完畢之後,他才衝上前去,沉著冷靜地帶著士兵與車臣人交火,直至戰事結束。
當符里奇中尉走到桌邊,大家都靜默了下來,看他要出什麼奇招。
「諸位!」他說道(他的聲音很平靜,雖然音調比平常低沉),「諸位!空洞的爭論有何用處?你們需要證據,那我建議,何妨拿自己作試驗,看看一個人是否能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或者我們每個人的死期都已事先註定……有誰願意試試?」
「我不要,我才不要!」四下嘩然,「真是怪人!一腦子盡是稀奇古怪的主意!……」
「我提議打個賭,」我開玩笑地說道。
「什麼賭?」
「我堅信沒有定數,」我說道,並把口袋所有的錢──大概二十個金幣,都倒在桌上。
「我賭,」符里奇以低沉的聲音回答,「少校,您來當個裁判。我這兒有十五個金幣,您還欠我五個金幣,請勞駕給添進去。」
「行!」少校說道,「只是我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還有你們如何解決爭議?……」
符里奇不吭一聲地走進少校的寢室,我們跟在他後頭。他走到掛著武器的一面牆前面,從掛在釘上的各種口徑的手槍中隨意取下一把。這時我們還不明白他的意思,不過,當他扳動扳機,並往槍膛裝填火藥時,很多人不由得驚叫,抓住他的手。
「你想幹啥?聽著,這太瘋狂了!」大夥對他嚷道。
「諸位!」他掙脫雙手,慢條斯理地說道,「還有誰要在我身上下注二十個金幣的?」
大夥默不作聲,退了開來。
符里奇走到另一個房間,坐到一張桌旁。眾人跟在他身後。他比比手勢要我們在周圍坐下。大家默默聽從他所說的:這一瞬間,他具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可以支配著我們。我直直盯著他的眼睛有一會兒,可是他對我試探的眼神也回報以沉靜、堅定的目光,他那蒼白的嘴唇還微微一笑。不過,儘管他一副沉著冷靜的樣子,我總覺得在他蒼白的臉上看到死亡的陰影。我常注意到一件事,而戰場上的老兵也可證實我的觀點,也就是:一個幾小時之後即將過世的人,這時他的臉上往往會有一種奇怪的、在劫難逃的痕跡,一雙閱歷豐富的眼睛是不會看走眼的。
「今日就是您的死期!」我對他說。他迅速地向我轉過臉來,卻緩緩地、靜靜地答道:
「也許是,也許不是……」
然後,他轉身問少校:手槍裝了子彈沒?少校一時心慌,竟記不得了。
「得了,符里奇!」有人喊道,「既然是掛在床頭上,準是裝了子彈。開啥玩笑……」
「這種玩笑也太蠢了!」另有人附和。
「我用五十盧布對五盧布打賭,槍沒裝子彈!」第三人喊道。
又安排另一場賭局。
對這冗長的儀式我很厭煩。
「各位聽著,」我說,「要嘛就開槍,要嘛把手槍掛回原位,大夥兒好睡覺去。」
「說的是,」很多人喊了起來,「大夥兒睡覺去吧。」
「諸位,我請你們留在原位!」符里奇說著,把槍口指向自己腦門,眾人頓時愣住。
「畢巧林先生,」他又說,「請拿一張紙牌往上扔。」
我從桌上拿了一張牌,到現在我還記得是紅桃愛司,當時我就往上拋。霎時眾人都屏住呼吸,每雙眼睛都流露恐懼與莫名的好奇,視線從手槍轉移到那張攸關生死的愛司牌上。只見那張牌在空中抖動著,緩緩落下。在它一接觸到桌面的瞬間,符里奇扣下扳機……槍聲未響。
「謝謝上帝!」許多人喊道,「沒裝子彈……」
「那麼,讓我們瞧瞧,」符里奇說道。他瞄準掛在牆上的一頂軍帽,再次扣下扳機;槍聲響起──屋中一片硝煙。當硝煙散去,大家取下軍帽。只見帽子正中心被一槍射穿,子彈深深地嵌在牆壁裡。
約有三分鐘光景,大家都說不出一句話。符里奇從容自若地把我的金幣裝入自己的錢袋。
眾人議論紛紛,何以手槍第一次沒有開火。有人一口咬定,一定是槍膛堵塞;另有人小聲說道,之前是火藥潮溼了,後來符里奇又裝進新的火藥。但我敢說,後一種假設不正確,因為我的眼睛始終沒離開過手槍。
「您賭運很好,」我對符里奇說道……
「這還是我生平頭一遭呢。」他答道,洋洋得意地笑著,「這比推牌九或打什托斯牌 強。」
「不過卻更危險。」
「怎麼?您開始相信定數了?」
「相信。只是我現在不懂,為什麼我覺得,今日必定會是您的死期……」
同一個人不久前還從容自若地把槍口對準自己腦門,這時,卻突然暴跳如雷,焦躁不安。
「夠啦,夠啦!」他站起身來說道,「我們的賭局都已結束,現在您這些話,我認為,說得不是時候……」他抓起帽子便走。我覺得他的行為有點古怪,──這不會是沒有道理的!……
不多時,大夥兒各自散去,回家路上紛紛議論符里奇的怪誕行徑,想必也異口同聲地說我是自私自利,因為我居然會去跟一個準備舉槍自盡的人打賭,好像沒有我,他就找不到適當時機似的!……
回家路上,我穿過村落幾條空蕩蕩的巷道。一輪滿月紅得像火災的反光,漸漸從一排參差不齊的屋脊後面升起;星星靜悄悄地在暗藍色的蒼穹中閃爍。一想到,古聖先賢居然以為天上星辰也參與我們無聊的爭執,或者為了區區一小塊土地,或者為了什麼虛構的權益,我不禁覺得好笑!……結果又怎樣?按這些智者的說法,天上那些明燈只是為了照亮他們的戰鬥與勝利而燃燒,至今星辰燦爛如昔,然而他們的熱情與希望早已跟隨著他們的人油盡燈滅,就如同雲遊四海的旅人在林邊不經意點燃的小星火一樣!不過,他們深信,浩瀚的蒼天與無數的星辰不時地關注著他們,雖是默然不語,卻也始終不渝,這樣的信念給他們的意志增添多少的力量啊!……而我們,他們可悲的後裔,在地面上東飄西盪,沒有信念,沒有尊嚴,沒有喜樂與畏懼,有的只是一想到無可避免的結局時那種壓迫心弦、不由自主的憂慮。我們再沒有能力做出偉大的犧牲,不論是為了人類的福祉,還是為了個人的幸福,因為我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冷漠地從一個懷疑走向另一個懷疑,就像我們的祖先從一項謬誤投身於另一項謬誤;我們和他們唯一的不同是,我們沒有希望,甚至沒有那種莫名卻真實的樂趣──那種每次在與人爭或與命爭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才能體會到的樂趣……
腦海中很多類似的思緒紛至杳來,我並沒把握住它們,因為我不喜歡停留於抽象思考。再說,這又有何用呢?……少年十五二十時,我曾經是個夢想家。騷動又貪婪的想像中描繪出種種的情景,時而憂愁,時而歡樂,讓我一次次地沉湎於其中。但這些胡思亂想又留給我什麼呢?有的只是午夜之時與夢魘搏鬥過後的疲憊,以及充滿悔恨的朦朧回憶而已。在這徒勞無益的奮戰中,我把內心的熱情與現實生活所需的毅力,都消耗殆盡。我踏入現實生活,其實在此之前我在思想上已歷經過這種生活,於是我覺得無趣與厭惡,就像閱讀一本熟悉不過的書籍的拙劣仿本。
這天晚上的經歷讓我印象相當深刻,也刺激我的神經。我說不上來,如今我是否相信命中自有定數之說,但是當晚我確實深信不疑,因為鐵證如山哪。儘管我嘲笑我們的祖先,以及他們多采多姿的占星術,我卻也不知不覺地重蹈他們的覆轍。不過,在這危險的道路上,我及時停住腳步,並抱持一個原則,就是對什麼都不絕對否定,也不盲目信仰;於是我把玄學拋開一邊,開始看看腳下的路面。這樣的警戒之心來得正是時候:我差點摔了一跤,我腳絆到一個肥肥、軟軟的什麼東西,顯然是沒有生命的。我彎下身來──月亮已直直照在路面──到底什麼東西呢?原來我面前橫躺著一隻豬,已被軍刀劈成兩半……我才剛看清楚什麼東西,就聽到一陣腳步聲,只見兩個哥薩克人從巷子奔出。其中一人走上前來,向我問道,是否看到一個醉醺醺的哥薩克人在追趕一隻豬。我告訴他們,我沒看到什麼哥薩克人,但把他瘋狂暴行的無辜犧牲者指給他們看。
宿命論者
有一回,我碰巧在左翼陣地 的一個哥薩克村莊住了兩個星期。那邊駐紮著一個步兵營:軍官們常會輪流在彼此的營房聚會,每晚總會打打牌。
一天晚上,我們在S少校那兒玩膩了波斯頓牌,把紙牌往桌下一甩,又閒坐了好一陣子。當晚談話一反常態,很是引人入勝。大家談論到,回教的迷信似乎認為人的命運是天註定的,而在我們基督徒之間,支持這種觀點的也大有人在。眾人紛紛提到各式各樣的奇聞異事,對這項觀點,或表贊同,或表反對。
「諸位,所有這些都是口說無憑,」一位上年紀的少校說道,「你們當中並沒有人親眼目睹你們用來證實...
推薦序
歐茵西推薦序〈噪動的心,何處安頓〉
萊蒙托夫與普希金並列十九世紀俄文浪漫詩最佳代表,《當代英雄》則被許多評論家視為俄國非韻文小說的濫觴,重要性更勝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Povesti Belkina, 1830)。與普希金相較,萊蒙托夫詩和小說的風格都顯著不同。普希金寫詩擅長使用民風曲調和庶民語言,質樸真誠,洋溢明朗愉悅的音樂性,流露兼具古典細緻的寧靜與安詳。萊蒙托夫也多才多藝,但感懷主觀,夢想朦朧,其詩滄桑悽楚,沉鬱悲涼,十五歲便〈哀歌〉曰:「生命對我空洞而無聊,/天真的愛不能取悅我心。/我尋找欺騙和新的感情,/縱使它們尖刻,也將使/熄於悲傷、痛苦、早熟/的血液甦醒。」這些早年作品流露過人的機敏聰慧,讀者讚賞他更耐尋味。三〇年代,俄文文壇主流漸由詩轉向非韻文,普希金開始寫篇幅不長的小說,或取自真實事件或傳說軼聞,多情節緊湊,敘述簡明。當時還很年輕的萊蒙托夫也嘗試寫白話小說,素材繁複,富戲劇性,含蘊悠遠。很重要的是,這部一八四一年他去逝之前不久完成的《當代英雄》,對十九世紀中葉及後半葉的俄文寫實小說都有明顯影響。
論者常將《當代英雄》與普希金的長詩《奧涅金》相提並論。兩位男主角畢巧林、奧涅金都是俄國文學中的「多餘人物」,他們出身貴族,有良好教養,有改革理想,卻一事無成。奧涅金類似拜倫筆下的善感者,畢巧林則比奧涅金深刻,他沉靜剛強,冷漠自負,善感的心憤世嫉俗;追尋愛情,卻無力給予所愛的女子真實的愛;對熱誠相與的朋友冷淡,為小事挑釁決鬥⋯⋯,像個遊戲人間的自私自利者。實則他思路清晰,因此內心的創傷格外嚴重,不僅是俄國小說的新典型,也有重要啟發性。萊蒙托夫三歲喪母,父親被迫離去,孤獨、敏感,早熟,外祖母寵愛下,驕矜任性,兩度流放高加索,二十七歲死於決鬥。《當代英雄》中,年輕軍官畢巧林首度出場時約二十五歲,身份、年齡、個性均與萊蒙托夫相似,故讀者多認為畢巧林等同作者化身。萊蒙托夫則在自序中澄清:「這真是老掉牙又可悲的笑話!⋯⋯各位看官,『當代英雄』確實是個肖像,卻不是某一個人的肖像,而是結合我們整整一世代人病態弱點於一身的典型。」如果萊蒙托夫之意不在描寫自己,書中處處有關畢巧林的心理分析便是作者對其同時代人種種「弱點」的直接暴露,所謂「英雄」是對這類人物的尖銳嘲諷。因此,萊蒙托夫的心理描寫與思考開啟俄文文學從詩歌走向小說的新頁,並非誇張之說。
《當代英雄》場景在高加索。對北方的俄羅斯人而言,高加索山脈原野蒼茫,民風粗獷,一向別具魅力,萊蒙托夫熟悉那地方那民情,並且似乎格外情有獨鍾,讓畢巧林浪跡黑海岸、喬治亞、北高加索山區⋯⋯。書中每一篇,甚至每一頁,俯拾皆是山光水色的描寫,觸動書中人和讀者的心:「我最後一次回頭俯視,只見濃密的霧氣海浪般從峽谷中滾滾而出,籠罩整片山谷。」「左邊是黑漆漆的深谷,前方暗藍的峰巒有如皺紋,重重疊疊,起起伏伏,覆蓋著層層積雪,勾勒在最後一抹落日殘暉的蒼茫天際。」「天地間萬籟俱寂,像晨禱者的心境。只偶而從東方飄來涼風,微微掀動結滿霜花的馬鬃,我們啟程了。」「我們登上古德山,停馬歇息,舉目四望。山巔懸掛著一大片灰雲,寒氣逼人,顯示風暴將臨。東方卻萬里晴空,一片金黃,我們竟也把那灰雲忘得一乾二淨。」
這部作品的結構則又複雜又簡單,複雜的是素材的外在安排,情節則相對單純。此書共五篇故事,內容相關,但各自獨立,並分由三名不同身份者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敘述。這三人分別是主角畢巧林、曾與他共處一年的老上尉馬克西姆,及第一篇「貝菈」的敘述者年輕的無名軍官。軍官從馬克西姆口中得知討人喜歡,卻有點古怪的小伙子畢巧林,及畢巧林與韃靼土司之女貝菈的悲劇。畢巧林向馬克西姆承認:「我是別人不幸的原因,自己卻並不因此幸福。⋯⋯我迷戀美女,也為她們所愛,這愛只能滿足我的想像和虛榮,我的心空虛。⋯⋯我的想像騷動不安,內心永不知足。」這名軍官取得畢巧林的日記,數年後,獲悉畢巧林已在波斯返俄途中去逝,便決定發表,因為「反覆閱讀這些札記,我深信此人的真誠。他不留情地揭露自己的缺點,寫作過程中並不奢望博得同情,不故作驚人之語。⋯⋯出於有益社會的意願,我出版這部日記的片段。」
日記中畢巧林記述在黑海北岸小城塔曼(Taman)與神秘少女的驚險遭遇。與已婚舊情人薇拉重逢,兩人糾纏不清的過程。追求公爵小姐梅麗,挑釁梅麗另一愛慕者,以至於決鬥,殺死對方,卻又厭倦了梅麗。畢巧林承認:「我常問自己,何以如此執拗地追求我無意挑逗,也永遠不會與她結婚的女子?我像女人一樣賣弄風情,究竟所為何來?⋯⋯愛情的追求使我飽受折磨,也使我從一個女人轉到另一個女人....佔領一棵含苞待放的心真是無限喜悅,然後丟棄路旁,僥倖的話,會有人把它撿去。......我看待他人的辛酸喜悅,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那是維持我心靈力量的糧食。」 這些時時出現的自省與對旁人的觀察不斷錯綜交織,全書視角豐富,事件的時間、空間前後交錯穿梭,當然都是萊蒙托夫刻意的嘗試和獨特手法的表現。讀者需要細心留意事件先後次序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避免落入撲朔迷離,理不清頭緒的困惑。
《當代英雄》早已公認是俄文文學經典之作,譯成多種文字。國內俄書中譯有的年代久遠,有的轉譯自其他語言,常見誤譯等缺失,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近年本地俄文學者和傑出譯家,包括本書譯者,以對俄羅斯語言、歷史、文化的深入認知為基礎,投注心力,從俄文文本直接翻譯,譯筆流暢,註釋週到,他們的成果與貢獻令人欣喜。
歐茵西推薦序〈噪動的心,何處安頓〉
萊蒙托夫與普希金並列十九世紀俄文浪漫詩最佳代表,《當代英雄》則被許多評論家視為俄國非韻文小說的濫觴,重要性更勝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Povesti Belkina, 1830)。與普希金相較,萊蒙托夫詩和小說的風格都顯著不同。普希金寫詩擅長使用民風曲調和庶民語言,質樸真誠,洋溢明朗愉悅的音樂性,流露兼具古典細緻的寧靜與安詳。萊蒙托夫也多才多藝,但感懷主觀,夢想朦朧,其詩滄桑悽楚,沉鬱悲涼,十五歲便〈哀歌〉曰:「生命對我空洞而無聊,/天真的愛不能取悅我心。/我尋找欺騙和新的感情,/...
目錄
歐茵西推薦序〈噪動的心,何處安頓〉
宋雲森譯者序
當代英雄
序言
貝菈
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
畢巧林日記
序言
塔曼
梅麗公爵小姐
宿命論者
附錄一:有關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
附錄二:萊蒙托夫年表
附錄三:高加索地區示意圖
歐茵西推薦序〈噪動的心,何處安頓〉
宋雲森譯者序
當代英雄
序言
貝菈
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
畢巧林日記
序言
塔曼
梅麗公爵小姐
宿命論者
附錄一:有關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
附錄二:萊蒙托夫年表
附錄三:高加索地區示意圖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菊16開(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