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生死經歷,跨越人生的心境轉折,「向死而生」後的重生。
一部另類的“西藏生死書”,一次帶有對人生本質思考的旅行。
國際知名攝影師的一百多幅精華影像記錄,也是一場經幡的精彩全景盛宴。
幾千年來,人類最持久、最認真的企圖,就是想從「生命掛毯」背面的迷魂陣,去猜測它正面的圖案,找出生命整體的意義和對命運的把握。
與人有生、老、病、死一樣,整個物質世界也沒有永遠存在的道理。世間萬物只是在瞬息萬變的緣起法中沉浮,緣聚則生,緣盡則滅。
西藏隨處可見經幡,經幡是僧俗信眾的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媒介,掛置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願望的經幡隨風吹送,信眾的願望得以向上蒼神靈傳達與實現。祈求護佑的願望,並不只為祈禱者個人,而是祈福於天下,凡有生命的眾生靈。
這是一本獨特的藏地書,國際知名攝影師徐家樹在經歷過生死之後,用前後八年的時間來藏地拍攝經幡,用鏡頭記錄藏地的人情風物、生死命運,用虔誠之心找尋那潛藏在經幡中的關於生死的奧秘。
作者簡介:
徐家樹
澳籍華人,攝影家,翻譯家,旅行家。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澳大利亞職業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第130屆國際攝影展銀獎、澳大利亞職業攝影協會全國攝影展覽銀獎(1991年)、美國“Communication Arts”傑出攝影獎(1992年)等。
出版作品:《那時 • 西藏》《水雲木石:風光攝影之道》。
譯著:《世界的眼睛》、《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訪談錄(1—4)》。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他是一位具有獨特能力的攝影家,能從一切事物中發現美和規律,再通過他的攝影作品,表達出他個人的視覺世界。
——澳大利亞攝影學會
徐先生是一個為攝影而奮鬥的藝術家,五十多年來,他用鏡頭記錄了歷史,為世界攝影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攝影家》雜誌
名人推薦:他是一位具有獨特能力的攝影家,能從一切事物中發現美和規律,再通過他的攝影作品,表達出他個人的視覺世界。
——澳大利亞攝影學會
徐先生是一個為攝影而奮鬥的藝術家,五十多年來,他用鏡頭記錄了歷史,為世界攝影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攝影家》雜誌
章節試閱
小城的眾生
2006年夏,在藏地旅行已有半個多月,8月15日,我與朋友兆民和特興,開了一天車,翻過海拔4300米的阿尼瑪卿山後不久,傍晚到達了久治縣城,縣城位於青海省,離甘肅和四川兩省的邊界只有幾十公里。就在進縣城公路左側的山坡上,我看到了落日餘暉中的經幡群,遠遠望去,高高低低的經幡條在晚風中飄蕩。因為擔心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我們決定明早日出前再上山拍經幡,眼下還是先安頓下來。
久治縣城很小,卻意外地很熱鬧,在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中,突然有這麼一個熱熱鬧鬧的小縣城,著實令人吃驚。一進縣城唯一的主街道,就聞到濃烈的柴油煙氣的味道,到處是柴油小發電機轟隆隆的聲音,原來縣城沒有統一的供電系統,小飯舖、雜貨舖、旅店等都用各自的柴油小發電機自己供電。我試著撥打手機,也沒有信號。只見昏暗雜亂的街道上,來往的卡車、摩托車揚起塵土,在暮色的煙氣塵土中,人影匆匆晃動。
我們找到一家叫“年寶湖賓館”的旅店,在接待處登記了住宿,三人間每人收費25元。兆民把車開進旅店後面的空地,那是一大片泥面的庭院,一頭黑色的小豬在一輛滿身鐵鏽的重型卡車旁尋食,一旁堆著雜亂的木料磚石、一張洗衣洗菜用的石板桌、一輛拉水的三輪車,在一張沒有油漆的舊木板桌上雜亂地擺著洗了一半的蔬菜和一個塑料盆。我們踩過一攤攤泥和水,走到長長的一排平房前,找到了登記的房間,裡面除了三張木板單人床,甚麼桌椅也沒有。上廁所得穿過這個泥土庭院,走五十多米遠,那裡有燒水房和公共廁所。
賓館不供應飯,也沒有洗澡間,房間裡三張單人床一字排開,進門的磚地上有兩隻空暖瓶,要客人自己去燒水房灌熱水。我們放下攝影包和簡單的行李,走出旅店不遠有一家叫“香滿店飯店”的小飯舖,看看店堂還乾淨,我們就進去吃飯。也許是因為已過了晚飯時間,店舖裡的兩張方桌和一張圓桌都空著,四川口音的老闆娘看起來三四十歲,很麻利地一邊給我們擺上碗筷,一邊報出現有的菜名來。我們要了炒藕片、炒菠菜、萵筍炒肉片、麻辣豆腐、粉絲湯,還有米飯。廚房傳出一陣叮噹的響聲後,很快菜都上了桌,肉片大多是些肥肉片,豆腐也粗黑,而且鹼味很大,炒菜中的油耗氣很嚴重,但蔬菜都還新鮮,而且供三人飽餐一頓的飯菜總共64元。
出來十多天了,一路上都沒有洗澡的地方,剛才吃飯時我們順便問過老闆娘,知道不遠就有一家公共澡堂。吃飯後,我和新加坡的特興回房間取了毛巾、肥皂,就直奔澡堂。澡堂店門口,就著昏暗的天光,有4個人圍著一張小方桌,正在專心地打麻將。我向澡堂裡望了一眼,裡面黑黝黝、冷清清的,一個客人也沒有。我正擔心澡堂是否已關門,想問問打麻將的人,其中一個中年婦人也許看到了我和特興都拿著毛巾、肥皂,已站起來招呼我們,同時熟練地把店門口的小柴油發電機奮力發動起來。隨著一陣刺鼻的柴油廢氣噴發出來,澡堂裡的幾個燈泡居然發出了暗紅的亮光。水意外的熱,我和特興各自選了一個比較乾淨的淋浴位,痛痛快快地洗了澡,渾身舒暢。
從澡堂出來,已是八點多鐘,沿著昏暗的縣城街道,我和特興回到旅店的房間,卻沒有電,房間裡黑黑的。兆民開了一天的車很累了,已躺在床上休息。黑暗中,特興也摸摸索索地準備睡覺。我打著手電,準備把白天拍的片子下載到手提電腦裡。漆黑的房間裡,只有手提電腦的屏幕發出幽幽的冷光,指示文件下載進度的窗口上,一條小小的綠色光標緩慢而平穩地延伸著。但我的思緒卻有點雜亂和迷茫,我十分疑惑,在這樣偏僻的藏地小縣城裡,芸芸眾生,成年累月,忙忙碌碌,我猜想,他們中的很多人,一生都可能會待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裡。
佛說人身極其難得,佛經中有一個比喻說:一隻盲龜漫遊在茫茫的大海深處,海面上,隨波飄蕩著一塊浮木,浮木上面有個小孔。這隻漫遊著的盲龜,每一百年,才會浮到水面上一次。佛教認為,一個人死後,能夠投身人道,重新獲得人身的機會,就如同這隻盲龜,每百年一次浮上浩翰大海的水面,卻又剛好把頭穿過浮木的小孔,這樣的幾率和機會有多小。可見重新獲得人身,是何等的寶貴與不易。
那麼,這等寶貴和不易的人身,如投胎在這個荒僻的小縣城裡,勞勞碌碌,日復一日,生老病死,了其一生,生命的意義何在?
生死經歷
2004年初,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亂了我全年的攝影計劃。那年春節過後,我已與蘭州的朋友們做好了詳細的藏地旅行計劃,到3月初,已訂購了7月10日去中國的機票,辦好了簽證,還訂購了當年剛出的Canon 10D數碼相機和Sony 10英寸VAIO手提電腦。出發前兩個月,當醫生的兒子讓我提前做了年度常規血液檢查,發現某一個指標微微高出我這個年齡段應保持的數值,因此馬上約了專科醫生,進一步做超聲波及活體切片檢查。兩天後,顯微報告出來了,6個切片取樣中,有3個被確診為惡性腫瘤細胞!
我立即著手辦了以下幾件事:電話告知遠在中國的朋友這個意外的消息、取消已訂購的機票、預約了手術的日子(很巧合,那天正是我59歲的生日)。手術用了好幾個小時,輸了三千多毫升的血。手術後我被推進特護病房裡,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和電線,整整兩天,我是在反復注射止痛藥造成的昏迷中度過的。脫離了生命危險的48小時後,我被轉入單人病房。10天裡,因為肉體的劇痛和虛弱,我也變得非常悲觀,望著窗外充滿生命力的藍天、浮雲,聽著鳥鳴聲,我的內心卻充滿悲哀,它們讓我想起遠在地球另一頭的西藏高原,那裡的藍天更藍、浮雲更白、鳥鳴更悅耳,但是,我還能再親眼見到、親身去體驗嗎?
10天後從醫院出來,我緩慢走過醫院長長的過道,穿過綠樹成蔭的庭院,踏上城市的街道,重新呼吸到戶外帶著樹葉和花草清香的空氣,聽到人聲、車聲、鳥叫聲,感覺又回到人世間,這是一次生命的重生!
肉體和精神的健康都恢復得很緩慢,最初慢走十幾步,我就虛弱得站不住,漸漸地,可以延長到走5分鐘、20分鐘。手術後半年多,我在南半球的夏季中開始游泳,一直持續到來年的冬季,從每天只能游10米,漸漸達到每天1000米。在原計劃推遲了整整兩年之後,我終於又登上了向藏地進發的飛機!2006年7月22日,我乘坐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機,從阿德雷德市起飛,向西北方向飛行了四個多小時,下午4點15分,飛機越過大洋洲陸地最西端的Hedland(黑德蘭)港,巨大的客機在深藍色的印度洋上空繼續向西飛行。
天氣好極了,從小小的機窗望出去,1.9萬米高空下面的印度洋,天海一色,一片無邊無際的深藍。機艙內舒適而平穩,只因輕微又單調的發動機的嗡嗡聲,才感覺得到這個巨大的鋼鐵飛鳥正在以每小時900公里的速度飛行著。然而,我的內心卻並不平靜:一種絕路逢生後的喜悅、一種對前景不明的擔憂、一種迎接困難的亢奮,它們此起彼伏,使我分不清此時此刻是喜還是憂。
雖然出發前曾諮詢過醫生,但我還是有點擔心:腹部有20厘米長的刀口,我能經受海拔幾千米高度的低氣壓嗎?手術後遺症造成的不便,我能適應高原的長途跋涉嗎?背著十幾斤重的攝影包,我還能像以前無數次在藏地攝影那樣反應敏捷嗎?表面上充滿自信和樂觀,內心卻時常會閃現出種種揮之不去的擔憂和無奈,而這種潛意識的存在,我知道,無疑會影響對攝影的觀察、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構思和表達。
晨曦中的經幡
在黑暗的旅店房間裡,兆民和特興的鼾聲已此起彼伏,把我從飄遠了的思緒裡拉回到現實。我輕輕地合上手提電腦,收拾好相機,一邊擔心著旅店沒有電源,兩台相機的電池無法充電,一邊輕手輕腳脫衣上床。第二天天微亮時,我們三人都起來了,麻利地把行李裝上了車,因為昨天晚上已計劃好,今天一早,趕在日出之前,先去縣城外的山坡上拍攝經幡,然後再出發,要在當天傍晚趕到班瑪縣城住宿。
早上的雲層很厚,灰白的天空下,縣城一片寂靜,街道上空無一人,昨天傍晚見到的芸芸眾生都還在睡夢之中。離開久治縣城不遠,是一片不高的起伏山丘,我們爬上西邊的山坡,那裡有很多座幾米高的經幡傘。它們由單一的白色經幡組成,中心是一個粗木杆,尖頂有金屬片做成的太陽和月亮圖案。從木杆頂部拉出的6根粗鐵絲上,密密地掛著白色經幡,形成一個個巨大的經幡傘。從山坡向東望去,遠處,在深灰色的天空下,是深灰色的群山剪影,低沉的黑雲壓在山尖上,緩慢地移動著。
海拔4000米的山坡上,長滿了沒過腳踝的牧草,一叢叢的黃花紫花,沾著清涼的晨露。我在經幡傘群中走動,褲腿很快被牧草上的露水打濕,貼在腿肚子上,晨風吹過,涼入肌膚。太陽從厚厚的雲層中,透出弱弱的銀白光芒,蒼白無力的陽光,照在了經幡傘尖頂上金屬的“太陽”和“月亮”上,陽光從背面照亮了白色經幡,剛才還是昏暗的灰白色經幡傘群,一下子變得透亮起來,似乎每一束陽光,都在無聲地誦讀著那細細密密的黑色經文。那一片片原本無力地懸掛著的經幡,在光照下顯出了神韻,彷彿有了生命,經幡上信徒們寫下的虔誠的企盼,好似已被上蒼接受了。
這次在藏地旅行,雖然已走了好幾天,卻還是第一次有機會拍攝經幡、第一次全神貫注地觀察經幡與環境—— 太陽、天空、群山、雲和風的關係,想象和體會著信徒們傾注在每幅經幡中的祈求,由此激發出經幡與自己的共鳴和互動。因為精神高度專注,我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也完全忘記了時間,直到聽到兆民在山腳下呼叫,才發現已經九點多了。
小城的眾生
2006年夏,在藏地旅行已有半個多月,8月15日,我與朋友兆民和特興,開了一天車,翻過海拔4300米的阿尼瑪卿山後不久,傍晚到達了久治縣城,縣城位於青海省,離甘肅和四川兩省的邊界只有幾十公里。就在進縣城公路左側的山坡上,我看到了落日餘暉中的經幡群,遠遠望去,高高低低的經幡條在晚風中飄蕩。因為擔心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我們決定明早日出前再上山拍經幡,眼下還是先安頓下來。
久治縣城很小,卻意外地很熱鬧,在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中,突然有這麼一個熱熱鬧鬧的小縣城,著實令人吃驚。一進縣城唯一的主街道,就聞到濃烈...
作者序
天還只是微亮,依稀可見深及腳踝的牧草地,褲腿很快被露水打濕了,冷冰冰地貼在小腿上。查郎寺高大的廟宇、錯落的山峰被高原的寒風鑿刻成灰和黑的剪影,襯著微白的天空。山坡背著光,只見隱隱約約有黑影晃動,如影如魂。風從山口吹來,太陽從山後升起,第一束陽光照亮了山嶺,照亮了滿山的經幡,紅幡飛揚起來,如火焰的山、如靈魂的舞。彷彿聽到了經幡的召喚,一朵白雲從天邊飄來,瞬息之間,天地呼應,神與人相接,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西藏高原隨處可見經幡:藏教寺廟、牧民帳篷、高山埡口都掛著五色的經幡,甚至整座山坡都插滿經幡的情況也很常見。經幡也叫風馬旗、風馬,藏語稱為“隆達”,意思是: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運行的工具,是一種馭載經文的無形的馬,馬即是風。常因此,高原的山,不再顯高;高原的雲,不再顯遠。因為,在每個高山埡口,那飄動的經幡把天地連在了一起。
經幡五色代表的含義,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是代表五佛及五大元素:黃色代表寶生佛及地大,綠色代表不空成就佛及水大,紅色代表阿彌陀佛及火大,藍色代表不動佛及風大,白色代表毗盧遮那佛及空大。經幡是僧俗信眾的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媒介,掛置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願望的經幡隨風吹送,信眾的願望得以向上蒼神靈傳達與實現。更進一步,祈求護佑的願望,並不只為祈禱者個人,而是祈福於天下,凡有生命的眾生靈。
傳說當年,佛祖坐在菩提樹下,手持經卷閉目思索,一陣大風颳來,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經書被風力撕成了千萬片,又被風帶到世界各地,帶到正在遭受苦難的芸芸眾生的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經書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為了感謝佛祖的恩賜,信徒就用彩布製成小旗,印上經文和佛祖的畫像,把它掛在風吹得著的地方,以求消災祈福,祈求平安。
我在三十多年前去藏地時,曾遇到過非常意外的場面,內心曾有過同樣強烈的震撼。那是我第一次去藏地,在一天的拍攝工作結束後,想去看一下天葬台,我們乘著省旅遊局派給我們的老式北京吉普,從寺廟開出,沿著寺廟和白塔之間的小路,向後山坡方向開去。那只是半山坡上開出的一小塊平地,大約有三米寬、十來米長,幾隻禿鷲在高空盤旋。天色越發暗了,雖是夏季,站在此處卻感到陣陣寒氣逼人。我們開著吉普車,又從山坡上的小路開下來,繞過白塔,開上縣城唯一的主街,石子路面的街道中央,只有我們的一輛車子緩緩開過。
這時令我意想不到又非常吃驚的事情發生了:正在街道兩旁行走或在店舖中的藏民,不分男女老幼,都紛紛跪倒在街道上,朝著我們這輛緩緩而行的北京吉普車雙手合十,撲倒在地。一路上,我們的汽車所到之處,人們不斷地跪倒和祈禱,有的甚至全身都伏倒在粗糙的碎石地上。周圍突然變得異樣寧靜,靜到只有我們的車的車輪與碎石地面滾壓的咔咔聲、人群伏地時的摩擦聲。我完全不明白發生了甚麼事,驚得目瞪口呆,只是本能地雙手合十,默默地祈求神保佑眼前塵土中的芸芸眾生。
多年來我時常回想,一生中能有這樣的奇遇也許正是神和佛的意志,是要讓我在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去藏地的時候,給我一次終生難忘的震動,以至於直到今天,仍有一種力量推動著我義無反顧地一次次去藏地。幾十年來,我一直以敬畏的心情,像去聖地朝聖一樣,用《虔誠》為題目,以拍人為對象,記錄在朝聖途中的每日觀感,觀察藏地人們的虔誠信仰,拍攝他們內心情感的瞬間外露。同時,在充實《虔誠》系列作品的過程中,對照和反思自己,尋找和充實自己的精神寄託。
以西藏人物為主題的《虔誠》和以高原景色為主題的《水雲木石》已經拍攝了很多年,直到2006年的藏地攝影旅行,我才確立了《經幡》這個以物為主體的攝影專題。之後,我用長達8年的跨度拍攝完成了這個系列。有時我又不免奇怪,在冥冥之中,似乎又因為一個意外事件,使我產生了對藏地經幡的共鳴,令我再一次以敬畏之心,像朝聖一樣,用10年的時間去完成《經幡》系列的拍攝和書稿。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06年的藏地旅行原本是安排在2004年的。2003年初,我開始與國內的朋友計劃來年去西藏旅行的日程,也邊做資料的收集和閱讀,到年底的時候,旅行的日期和線路都計劃好了。2004年3月初,我已辦妥了簽證、訂購了7月10日去中國的機票,自我感覺身體和精神良好。在出發去高原前的3月末,我提前做了一個年度常規血液檢查。報告出來,意外地發現了可疑的指標。立即約了相關的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查,醫生從活體切片化驗證實了是惡性腫瘤。於是,我即刻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在吃驚和恐懼、失望和無奈之中,取消了已定的西藏旅行的計劃。
手術正好安排在我59歲生日那一天,從上午被推進手術室,直到傍晚手術才完成,時間比預計的長,手術前從我體內抽出的1200毫升備用血液不夠用,又從血庫輸了2000毫升。當晚在特護病房裡,我從麻醉中迷迷糊糊地醒過來,醫生特地來告訴我,手術很成功,切除的腫瘤經顯微鏡檢查十分完整,沒有擴散。手術後的最初兩天,我是在極度的疼痛和昏睡中度過的,昏睡是因為不時注入了用於止痛的藥物造成的。
危險期過後,我從特護病房轉入單人病房,經歷了長達8天的臥床生活。我無奈、悲涼地望向窗外,看著藍天白雲、日起日落。在單調的時光裡,我也常常回觀自己的一生,檢討自己的行為,以往看重的虛名實利,在有了與死亡擦身而過的經歷後,都變得多麼微不足道,當體驗了生命的無常之後,才知道身外之物是多麼無足輕重。
大手術後的幾個月裡,我的身心虛弱,情緒悲觀,即使緩慢地行走幾分鐘,也已力不從心,到了體力的極限。手術的後遺症又給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無疑加重了我內心的無奈與失望。經過一年多的恢復和鍛鍊,我的身體和精神才漸漸好起來,而再一次去藏地旅行的念頭,又自然而然地萌生了。終於到了2006年夏,在手術後兩年,我又踏上了去藏地的朝聖之路。
2006年的藏地旅行,與前一次旅行相隔了好幾年,在這幾年裡,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藏地也不例外,大小寺廟擴建和新建了起來,喇嘛拿著手提喇叭收門票當導遊,引著成群的遊客在寺廟的經堂裡走動。小縣城也繁華起來,飯店、賓館、酒吧、網吧一家接著一家,從草原來的牧民騎著摩托車,揚起塵土,在街上飛快地駛過。在為藏地繁華高興的同時,我也感到以前的虔誠氣氛淡薄了,即使是那些一年一度的大型宗教活動,也更像是老老小小穿了新衣的節假日。
在旅途中除了拍攝以往的兩個主題外,我被藏地的經幡深深地觸動了。其實,在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藏地旅行時,已拍攝過幾張經幡的照片,只是當時被藏民信徒們的虔誠信仰所震懾,全神貫注於人物的觀察,把經幡看成是一種沒見過的藏傳佛教的物件而已,並沒有對經幡有更多的關注。
但是在2006 年的藏地旅行中,無論是對孤單的還是滿山的經幡,我一下子產生了相當強烈的感受。尤其是某天的傍晚,在達日縣城的後山,天色已漸漸昏暗,我吃力地爬上山坡,山風把坡頂的一道道經幡吹得嘩嘩地響。歷經歲月滄桑,原本五彩鮮艷的經幡都褪了色,其邊緣也已破損,如一個個歲月老人,白髮蒼蒼,迎著狂風悲壯地昂首挺立,這樣的氣氛也許與我大病後的身心狀態、與我反復思考著的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意識到,經幡似乎有更深層的含義,不只是藏傳佛教信徒們的祈禱物品,它們本身包含著宗教含義之外的深層哲理,有待我去尋找和發現。
2006年結束藏地旅行後回家,我只選出三四十幅比較滿意的經幡作品。在電腦大屏幕上選編每一幅作品的過程中,我彷彿又一次次回到了拍攝經幡的現場,又感受到了當時的氣氛和心情。我先用軟件調整,再打印出33張照片,用它們製作了一冊手工圖書。書中除了這組作品,我還手繪了經幡攝影的行程和線路地圖,手繪了藏傳佛教的吉祥物圖案,手工書寫了文字,以記述拍攝時的環境、氣氛和構思。
雖然選出的經幡作品不多,但是,在達日縣城的後山上,被強烈山風吹得嘩嘩響的經幡群,卻像30年前刻印在我內心的那些紛紛跪倒在街道上、朝著我們這輛緩緩而行的吉普車雙手合十祈拜著的信徒們一樣,無法忘懷。又像30年前一樣,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力量,在暗暗地推動著、呼喚著我再一次去藏地,去尋找經幡的深意,去發現自身存在的意義。
在往後的多年裡,我又去了幾次藏地,每次回來都分別選出當年的“藏地經幡”系列作品,用不同的形式製作出來。比如,選出55幅2006年和2009年的藏地經幡作品,製成大尺寸限量簽名版;從2011年和2013年拍的藏地經幡共選出180幅作品,製作成三冊手工圖集,設計並手繪了封面、文字和插圖。
雖然在2014年夏季,我又去了藏地,但主要目的是帶著在澳大利亞出生的11歲孫女海霖,讓她了解一點中國藏民族的宗教和風俗,體驗一下其他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狀態。我們在藏區只停留了很短的幾天,雖然有機會拜見了阿木去乎寺五世賽拉活佛,去了草原牧民的帳篷,參觀了寺廟,卻沒有太多的時間拍攝經幡了。所以本書中選入的經幡作品,都是在前4次藏地旅行時拍攝的。
在整理選編兩百多幅“藏地經幡”作品的過程中,我想到應該把跨度8年的拍攝經歷用文字記述出來,內容將包含作品拍攝的環境、當時的感受和構思、影響創作的身心狀態、8年來對經幡的理解過程,當然,還應有在長達8年的朝聖過程中自我省察的思想歷程。於是,從2015年初開始,我著手編寫此書文字稿、選配適當的插圖,直到2016年初,初稿文字和圖片才基本完成。
我想把書稿先放一放,出去轉一轉,回來再修改定稿,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2016年3月,我到新西蘭南島旅行,行程達兩萬五千多公里。每天都在清晨四五點鐘起床出發,與南島眾多的美麗湖泊、雪山、草原和海灣為伴,等待日出時的輝煌,然後在日落之後、大地又被黑暗籠罩時返回住處,下載當天拍攝的圖片文件,補充記錄每天拍攝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待關燈上床睡覺時,大多已到午夜。雖然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很少,白天我的精神卻很好。
新西蘭南島面積不大,卻有大片的牧場。綠色的草場、成群的牛羊,襯著遠處的雪山,常使我有一種在藏地旅行的幻覺,甚至內心還會莫名地期盼著,在某個山嶺峽谷間再一次與飄揚的五色經幡相遇。有一天下午,我背著沉重的器材,步行四五個小時穿越峽谷地帶,去探索一個冰川湖。峽谷小路沿一條河流彎曲而行,途中暴雨傾盆,雨水夾著冷風劈頭蓋臉地打來,頭頂是灰黑的天,身旁是灰黑的河,在佈滿黑色岩石的河床上,河水翻著白浪,轟轟隆隆,咆哮著滾動。
在傾盆暴雨中,在荒涼的山谷裡,我似乎又走在朝聖的路上。雖然肉身的我感到器材越發沉重,肢體漸漸乏力,但精神的我卻意氣風發,通體亮爽。此時此刻,我似乎悟出了藏教信徒們的體驗:那些在朝聖路上磕著等身頭的男女老少,風餐露宿、餓體膚、空乏身,但唯如此,肉身才能脫胎換骨,靈魂才能得以重生。我也忽然明白,無論是幾十年前在藏地受信徒祈拜,或是十多年前遭遇刀血之災,其實,在上天賦予我攝影的靈感之後,又給我這個凡夫俗子以提示,激勵我用攝影的方式去尋找藏教信徒的虔誠、藏地經幡的深意,同時,在攝影的朝聖路上,苦我心志,勞我筋骨,以悟出個體生命的意義。
從南島返回澳大利亞後,我順利補充和修改了全部書稿的文字和插圖,也吃驚地發現,自從2006年第一次拍攝經幡至今,居然整整10年過去了。在我已過70歲的人生中,我有很多個10年只是在懵懂中度過。因此,8年藏地經幡的拍攝,以及這冊書稿的完成,是我人生第七個十年間對生命意義的一點認識吧。
徐家樹
2016 年4月10日
於阿德雷德
天還只是微亮,依稀可見深及腳踝的牧草地,褲腿很快被露水打濕了,冷冰冰地貼在小腿上。查郎寺高大的廟宇、錯落的山峰被高原的寒風鑿刻成灰和黑的剪影,襯著微白的天空。山坡背著光,只見隱隱約約有黑影晃動,如影如魂。風從山口吹來,太陽從山後升起,第一束陽光照亮了山嶺,照亮了滿山的經幡,紅幡飛揚起來,如火焰的山、如靈魂的舞。彷彿聽到了經幡的召喚,一朵白雲從天邊飄來,瞬息之間,天地呼應,神與人相接,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西藏高原隨處可見經幡:藏教寺廟、牧民帳篷、高山埡口都掛著五色的經幡,甚至整座山坡都插滿經幡的...
目錄
自序
見山是山
小城的眾生 生死經歷 晨曦中的經幡 隆格古寺 江日堂寺 靈魂的皮囊 四十年前的自己 多貢麻寺的變遷 鄔金剎土 黃河源頭的經幡
見山不是山
六月血祭和法師 珍惜當下 信神和信神聖 意外的八月夏雪 瑪尼石的城
見山仍是山
人生拼圖 佛界與俗界 牛場二隊的婦女 靜靜等待大佛 風雨中的經幡 染紅整個宇宙 經幡的靈魂
附錄 父親的境界
自序
見山是山
小城的眾生 生死經歷 晨曦中的經幡 隆格古寺 江日堂寺 靈魂的皮囊 四十年前的自己 多貢麻寺的變遷 鄔金剎土 黃河源頭的經幡
見山不是山
六月血祭和法師 珍惜當下 信神和信神聖 意外的八月夏雪 瑪尼石的城
見山仍是山
人生拼圖 佛界與俗界 牛場二隊的婦女 靜靜等待大佛 風雨中的經幡 染紅整個宇宙 經幡的靈魂
附錄 父親的境界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11-08ISBN/ISSN:978988846608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212頁開數:16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