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秉文
定價:NT$ 300
優惠價:9 折,NT$ 27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是郭秉文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原著以英文撰寫,是第一本由中國人所撰寫的教育學論著。本書針對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演變與發展,透過古代文獻的紀錄,引經據典,如實呈現,並以比較教育學的觀點,對古代教育系統進行審視與反思。同時結合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提出屬於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為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奠定基礎。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是多項教育政策改革的核心。
此新譯本所採用英文原著及相關圖片,係由郭秉文先生曾孫甥女徐芝韻女士(Carolyn Hsu)提供並授權使用。本書除重新翻譯外,同時進行校注工作,包括還原古籍,註明出處,訂正1916年以來諸多中譯本相承的錯誤,考證英文原版的資料等。為現今可見的中譯本所沒有的,也是此書的特色所在。
郭秉文先生作為中央大學大陸時期的校長之一,他的著作由臺灣中央大學重新翻譯、校注再出版,可謂意義非凡。
作者簡介:
郭秉文(1880-1969),字鴻聲,江蘇江浦人,是中國第一位留美教育學博士,也是民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他是當年首批中國留學生之一,於1914年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教育學博士學位,1915年返回中國擔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一職,協助操持校務,自此開始他一生的教育事業。他創辦東南大學,也是紐約華美協進社的創始人,對於早期中美兩國的文化交流,居功厥偉。他對中國大學校務的建構與實踐,影響極為深遠,被譽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之父」。
校注者
李淑萍,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任中大校友總會第五屆秘書長,兼任中大秘書室第三組(校史)組長。研究方向為文字學、訓詁學、辭書編纂與漢字文化學,兼及中央大學校史。相關論文有〈郭秉文「實用教育」思想對先秦兩漢教育與學術的反思〉、〈郭秉文「訓育」方法與儒家教育思想的關係〉、〈中大「秉文堂」溯源——記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之形成與實踐〉等篇。
譯者簡介:
沈聿德,中央大學校友。從小的志願就是當家庭主婦,卻在大學教了十五年的書。之後離開台灣,帶著狗兒子Kodomo的骨灰和一隻活蹦亂跳、名為沈子恩的流浪犬,搬到美國舊金山北灣區,結婚定居。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從事書籍翻譯。其他譯著有《管書的意外人生:監獄圖書館員歷險記》、《不再糾結》、《校園對話》(預計2018年出版)等。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這是《說文》對這兩個字的解釋,二字成詞,指的是教誨、培育,是上對下的一種關係,有一種規範性、引導性;惟這個詞,古代並不多見,用得比較多的是「教」和「學」,《論語》的「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不學詩無以言」等;《孟子》有「易子而教」;《禮記》有著名的〈學記〉,談「教學相長」;《荀子》有〈勸學篇〉,論學習的重要及態度、方法、目標等。學而設官、設校,便與制度有關了,郭秉文《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即旨在論教育制度在中國之沿革史。
郭秉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成返國後,協助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院,爭取在南高的基礎上設立東南大學,並任校長。中央大學校史,上溯三江,年齡從南高算起,今已超過百歲。在校史上,郭秉文是一位奠基者,在他主持下的南高和東南大學,制度完備,名師雲集,絕對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特別是有二項創舉影響很大:其一是開放女禁,招考並錄取女大學生;其二是創辦暑假學校,向社會開放。以今天的角度來說,大學公共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郭秉文早已在實踐。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原是他以英文書寫的博士論文,一九一四年在哥大教育學院正式出版。一九一六年,第一個譯本在中國出現,是周槃用文言文翻譯的;此後有二○○七年的福建教育出版社版,列入「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有二○一四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版,列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由於郭秉文專業教育學者及卓越教育家的雙重身分,此書在中國教育現代化及中國教育史的研究上,都影響深遠。
根據本校中文系李淑萍教授〈中大「秉文堂」溯源〉一文所載,在郭秉文曾孫甥女徐芝韻女史的努力下,近年來有關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教育事業的研究,頗為熱絡,這也間接促成了《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在台灣的新譯及其出版,譯事委請畢業於中大英美語文學系的沈聿德負責,李淑萍老師且做了詳細的校訂,由中大出版中心出版。這一方面表示中大對老校長的敬重,另一方面也說明郭秉文這本白百年前的教育學專書,至今仍富參考價值。
這是一部史書,從上古到周秦,乃至從漢到清,是前三章的內容;第四章是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第五章是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六、七章即「現今」(民初)。可以看出,郭秉文把重心擺在晚清民初,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關鍵年代,中國在抵禦外侮的屈辱與尋找出路的內部鬥爭中,「教育」成了翻轉國家命運的關鍵。
郭秉文以批判的角度,全面考察公共教育制度在中國從古到今的發展,他看出了教育和國家發展的關係,指出中國之所以落後和積弱不振,和教育欠缺「具體」和「實用」、欠缺反覆試驗、和論證推理有關;在教育權責上,一定要盡可能避免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極端化;在課程的規畫上,要提供新世代多樣的機會,要排除萬難讓他們接受基礎科學訓練、學習如何精確觀察並詳實記錄;在教學實務上,不能過分強調背誦,要改善方法,訓練學生觀察力,學習各種技能,應用在問題的解決上。此外,他對於女子教育有願景,對於師資之培育,則有很大的期待。
台灣政治解嚴(1987)迄今的三十年間,教改喊得震天價響,政府被民間逼得往前走,步履蹣跚,亂象紛陳。現在,不論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問題都很多,這個時候,《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中文版在台灣出版,應該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借鏡和啟發。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暨出版中心總編輯
李瑞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郭秉文
優惠價: 9 折, NT$ 270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是郭秉文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原著以英文撰寫,是第一本由中國人所撰寫的教育學論著。本書針對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演變與發展,透過古代文獻的紀錄,引經據典,如實呈現,並以比較教育學的觀點,對古代教育系統進行審視與反思。同時結合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提出屬於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為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奠定基礎。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是多項教育政策改革的核心。
此新譯本所採用英文原著及相關圖片,係由郭秉文先生曾孫甥女徐芝韻女士(Carolyn Hsu)提供並授權使用。本書除重新翻譯外,同時進行校注工作,包括還原古籍,註明出處,訂正1916年以來諸多中譯本相承的錯誤,考證英文原版的資料等。為現今可見的中譯本所沒有的,也是此書的特色所在。
郭秉文先生作為中央大學大陸時期的校長之一,他的著作由臺灣中央大學重新翻譯、校注再出版,可謂意義非凡。
作者簡介:
郭秉文(1880-1969),字鴻聲,江蘇江浦人,是中國第一位留美教育學博士,也是民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他是當年首批中國留學生之一,於1914年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教育學博士學位,1915年返回中國擔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一職,協助操持校務,自此開始他一生的教育事業。他創辦東南大學,也是紐約華美協進社的創始人,對於早期中美兩國的文化交流,居功厥偉。他對中國大學校務的建構與實踐,影響極為深遠,被譽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之父」。
校注者
李淑萍,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任中大校友總會第五屆秘書長,兼任中大秘書室第三組(校史)組長。研究方向為文字學、訓詁學、辭書編纂與漢字文化學,兼及中央大學校史。相關論文有〈郭秉文「實用教育」思想對先秦兩漢教育與學術的反思〉、〈郭秉文「訓育」方法與儒家教育思想的關係〉、〈中大「秉文堂」溯源——記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之形成與實踐〉等篇。
譯者簡介:
沈聿德,中央大學校友。從小的志願就是當家庭主婦,卻在大學教了十五年的書。之後離開台灣,帶著狗兒子Kodomo的骨灰和一隻活蹦亂跳、名為沈子恩的流浪犬,搬到美國舊金山北灣區,結婚定居。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從事書籍翻譯。其他譯著有《管書的意外人生:監獄圖書館員歷險記》、《不再糾結》、《校園對話》(預計2018年出版)等。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這是《說文》對這兩個字的解釋,二字成詞,指的是教誨、培育,是上對下的一種關係,有一種規範性、引導性;惟這個詞,古代並不多見,用得比較多的是「教」和「學」,《論語》的「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不學詩無以言」等;《孟子》有「易子而教」;《禮記》有著名的〈學記〉,談「教學相長」;《荀子》有〈勸學篇〉,論學習的重要及態度、方法、目標等。學而設官、設校,便與制度有關了,郭秉文《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即旨在論教育制度在中國之沿革史。
郭秉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成返國後,協助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院,爭取在南高的基礎上設立東南大學,並任校長。中央大學校史,上溯三江,年齡從南高算起,今已超過百歲。在校史上,郭秉文是一位奠基者,在他主持下的南高和東南大學,制度完備,名師雲集,絕對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特別是有二項創舉影響很大:其一是開放女禁,招考並錄取女大學生;其二是創辦暑假學校,向社會開放。以今天的角度來說,大學公共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郭秉文早已在實踐。
《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原是他以英文書寫的博士論文,一九一四年在哥大教育學院正式出版。一九一六年,第一個譯本在中國出現,是周槃用文言文翻譯的;此後有二○○七年的福建教育出版社版,列入「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有二○一四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版,列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由於郭秉文專業教育學者及卓越教育家的雙重身分,此書在中國教育現代化及中國教育史的研究上,都影響深遠。
根據本校中文系李淑萍教授〈中大「秉文堂」溯源〉一文所載,在郭秉文曾孫甥女徐芝韻女史的努力下,近年來有關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教育事業的研究,頗為熱絡,這也間接促成了《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在台灣的新譯及其出版,譯事委請畢業於中大英美語文學系的沈聿德負責,李淑萍老師且做了詳細的校訂,由中大出版中心出版。這一方面表示中大對老校長的敬重,另一方面也說明郭秉文這本白百年前的教育學專書,至今仍富參考價值。
這是一部史書,從上古到周秦,乃至從漢到清,是前三章的內容;第四章是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第五章是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六、七章即「現今」(民初)。可以看出,郭秉文把重心擺在晚清民初,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關鍵年代,中國在抵禦外侮的屈辱與尋找出路的內部鬥爭中,「教育」成了翻轉國家命運的關鍵。
郭秉文以批判的角度,全面考察公共教育制度在中國從古到今的發展,他看出了教育和國家發展的關係,指出中國之所以落後和積弱不振,和教育欠缺「具體」和「實用」、欠缺反覆試驗、和論證推理有關;在教育權責上,一定要盡可能避免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極端化;在課程的規畫上,要提供新世代多樣的機會,要排除萬難讓他們接受基礎科學訓練、學習如何精確觀察並詳實記錄;在教學實務上,不能過分強調背誦,要改善方法,訓練學生觀察力,學習各種技能,應用在問題的解決上。此外,他對於女子教育有願景,對於師資之培育,則有很大的期待。
台灣政治解嚴(1987)迄今的三十年間,教改喊得震天價響,政府被民間逼得往前走,步履蹣跚,亂象紛陳。現在,不論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問題都很多,這個時候,《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中文版在台灣出版,應該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借鏡和啟發。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暨出版中心總編輯
李瑞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