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斐紋
定價:NT$ 450
優惠價:95 折,NT$ 427
限量商品已售完
(網頁字體顏色以黑色為限)
本書以七篇學術論文架構而成,文章論述主要以圖像學的理論為基礎。文章多以大時代的政治背景為出發點,瞭解藝術人文的發展背景。再介紹主題的音樂家或藝術家,探討可能的社會影響與風格特質。最後,從繪畫作品檢視當代常用樂器的特質。最後,從繪畫作品檢視當代常用樂器的特質、寓意與音樂活動。全書內容含括「台夫特畫派、「雅宴風格」、「洛可可」、「畢德麥雅」、「新藝術」、捷克民族精神與十九世紀前期英國的音樂概況、繪畫風格或藝術人文。
作者簡介:
謝斐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美國奧勒崗大學音樂史哲學博士
平日除學校教學工作,也致力於音樂賞析的推動,無論是音樂會樂曲解說撰寫、音樂會導聆、單場次音樂講座、系列式音樂介紹,與不同的聽眾做最直接的交流;出版了樂曲介紹的書籍《無處不樂》兩冊。學術研究論文亦常發表於各類期刊;著有專書《早期聲樂歌曲探究─中世紀到巴洛克》與《現代繪畫與音樂思維的平行性》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樂享視聽雙效的湧泉滋潤
將音樂顯化圖像‧用圖像繪製音樂
音樂隨著音符律動而交織出迷魅的聲響,飄盪在耳際,灑落在心海;
繪畫由著顏料印染而幻化出班斕的色彩,揭現在眼前,激盪在腦海。
自古以來,足以感動天、地、人的元素與體裁,莫過於彩飾妝點生命意涵的藝術動能、亦兼及鼓舞提振心靈聖化的真善粹鍊,那股來自穹蒼撒落智慧灌頂的情愫與創作,植入人群社會且深邃鐫刻的文化紋路碑銘,誠乃透過活靈神現的生命感悟、藝術創意、明象俱映之作品呈展,繼而透過觀者視聽感官雙效合一的吸納轉譯,始能遞嬗演化出一闕闕扣人心弦的曼妙樂章,汲汲勾勒出一幅幅光彩奪目的巧筆畫作,使得藝術人文成為映照吾等生活美感的璀璨榮光、成就澤潤大眾生存感動的甘甜活泉。
本書的作者─斐紋教授是我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工作的良摯夥伴,在以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為主軸的南藝學府之中,一般側重的目標是音樂技能與藝能的養成及其深化,茲無論在音樂系、中國音樂系、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等教學單位,多以促長學生躍登音樂殿堂獻藝的優質化與獨特化來作為標的,導致表演技術及至藝術的方法與實踐、訓練與表現、美感與體驗等議題成為頭號顯學,而相對於攸關音樂的理論探究、學術研撰、文本寫作等案頭工作,則往往必須閉關靜默並與以己身內在對話,久歷鐘擺坐處孤燈的寂寥苦思與蹣跚爬梳,在滿懷冀盼邁向漸次完書成冊的精華匯聚時刻,更需堪耐常忍的肅靜沉澱、細心鋪陳、潛心構築、全心投入,方能有所竟功而釋放疲累心神返回俗世現境,完成身為學者伏櫪筆耕的文采良田、展現位居學術敬謹敦實的心靈動員,是的,恭喜斐紋教授做到了!
在此本內容多元、文筆流暢、論述精采的:《音樂畫作與藝術風格:以圖像學論述》一書中,整體以音樂風情與繪畫成品互為經緯流脈,以音樂圖像及其演繹風采有機地串接各章節的主題內涵,通過揭深圖像學理論的辭意、研發、實踐、融合與運用,引領讀者組聚視聽感官而獲得藝術感知與音樂感動,一方面解析17世紀荷蘭的維梅爾與18世紀法國的華鐸之繪畫世界,並針對其所繪製的樂器圖像意涵與特質來進行探討,其中也鑽研英國鋼琴的社會定位、並論及19世紀畢德麥雅時期的樂器與樂舞,另一方面則探討18世紀洛可可的音樂風格與藝術觀點、19至20世紀捷克音樂與視覺藝術的民族精神,並說明同一時期德布西音樂的新藝術特質,總體從音樂與繪畫的點、線、面、光、色與媒材切入,試圖從中統合著看似二元異質的視覺與聽覺層次,有意識地彰顯出音樂圖像學的理論與研究成效,宏觀並積極地連結音樂與繪畫的人文藝術風情。
藉此,誠摯祝賀斐紋教授又再度完成一本深廣兼具而亦令人回味再三的音樂論著,期待每一位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各章節的精湛內容,可以在腦海浮現各顯特色的音樂人文風貌、樂器圖像意涵、樂史樂人生命、以及感知音樂圖像學的科理性與趣味度,讓音樂體驗與認知並非純然地建立在唧唧聲響的單一維度,並且能夠在色彩與光影的視覺顯像當中,不但可以重新認識音樂型態的藝術進程與音樂圖像的發展意義,更且能夠從心發掘音樂生命的樂活美感並享受音樂律動的湧泉滋潤。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音樂學院 院長 賴錫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1 |
8折以上 | 1 |
作者:謝斐紋
優惠價: 95 折, NT$ 427 NT$ 450
限量商品已售完
(網頁字體顏色以黑色為限)
本書以七篇學術論文架構而成,文章論述主要以圖像學的理論為基礎。文章多以大時代的政治背景為出發點,瞭解藝術人文的發展背景。再介紹主題的音樂家或藝術家,探討可能的社會影響與風格特質。最後,從繪畫作品檢視當代常用樂器的特質。最後,從繪畫作品檢視當代常用樂器的特質、寓意與音樂活動。全書內容含括「台夫特畫派、「雅宴風格」、「洛可可」、「畢德麥雅」、「新藝術」、捷克民族精神與十九世紀前期英國的音樂概況、繪畫風格或藝術人文。
作者簡介:
謝斐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美國奧勒崗大學音樂史哲學博士
平日除學校教學工作,也致力於音樂賞析的推動,無論是音樂會樂曲解說撰寫、音樂會導聆、單場次音樂講座、系列式音樂介紹,與不同的聽眾做最直接的交流;出版了樂曲介紹的書籍《無處不樂》兩冊。學術研究論文亦常發表於各類期刊;著有專書《早期聲樂歌曲探究─中世紀到巴洛克》與《現代繪畫與音樂思維的平行性》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樂享視聽雙效的湧泉滋潤
將音樂顯化圖像‧用圖像繪製音樂
音樂隨著音符律動而交織出迷魅的聲響,飄盪在耳際,灑落在心海;
繪畫由著顏料印染而幻化出班斕的色彩,揭現在眼前,激盪在腦海。
自古以來,足以感動天、地、人的元素與體裁,莫過於彩飾妝點生命意涵的藝術動能、亦兼及鼓舞提振心靈聖化的真善粹鍊,那股來自穹蒼撒落智慧灌頂的情愫與創作,植入人群社會且深邃鐫刻的文化紋路碑銘,誠乃透過活靈神現的生命感悟、藝術創意、明象俱映之作品呈展,繼而透過觀者視聽感官雙效合一的吸納轉譯,始能遞嬗演化出一闕闕扣人心弦的曼妙樂章,汲汲勾勒出一幅幅光彩奪目的巧筆畫作,使得藝術人文成為映照吾等生活美感的璀璨榮光、成就澤潤大眾生存感動的甘甜活泉。
本書的作者─斐紋教授是我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工作的良摯夥伴,在以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為主軸的南藝學府之中,一般側重的目標是音樂技能與藝能的養成及其深化,茲無論在音樂系、中國音樂系、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等教學單位,多以促長學生躍登音樂殿堂獻藝的優質化與獨特化來作為標的,導致表演技術及至藝術的方法與實踐、訓練與表現、美感與體驗等議題成為頭號顯學,而相對於攸關音樂的理論探究、學術研撰、文本寫作等案頭工作,則往往必須閉關靜默並與以己身內在對話,久歷鐘擺坐處孤燈的寂寥苦思與蹣跚爬梳,在滿懷冀盼邁向漸次完書成冊的精華匯聚時刻,更需堪耐常忍的肅靜沉澱、細心鋪陳、潛心構築、全心投入,方能有所竟功而釋放疲累心神返回俗世現境,完成身為學者伏櫪筆耕的文采良田、展現位居學術敬謹敦實的心靈動員,是的,恭喜斐紋教授做到了!
在此本內容多元、文筆流暢、論述精采的:《音樂畫作與藝術風格:以圖像學論述》一書中,整體以音樂風情與繪畫成品互為經緯流脈,以音樂圖像及其演繹風采有機地串接各章節的主題內涵,通過揭深圖像學理論的辭意、研發、實踐、融合與運用,引領讀者組聚視聽感官而獲得藝術感知與音樂感動,一方面解析17世紀荷蘭的維梅爾與18世紀法國的華鐸之繪畫世界,並針對其所繪製的樂器圖像意涵與特質來進行探討,其中也鑽研英國鋼琴的社會定位、並論及19世紀畢德麥雅時期的樂器與樂舞,另一方面則探討18世紀洛可可的音樂風格與藝術觀點、19至20世紀捷克音樂與視覺藝術的民族精神,並說明同一時期德布西音樂的新藝術特質,總體從音樂與繪畫的點、線、面、光、色與媒材切入,試圖從中統合著看似二元異質的視覺與聽覺層次,有意識地彰顯出音樂圖像學的理論與研究成效,宏觀並積極地連結音樂與繪畫的人文藝術風情。
藉此,誠摯祝賀斐紋教授又再度完成一本深廣兼具而亦令人回味再三的音樂論著,期待每一位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各章節的精湛內容,可以在腦海浮現各顯特色的音樂人文風貌、樂器圖像意涵、樂史樂人生命、以及感知音樂圖像學的科理性與趣味度,讓音樂體驗與認知並非純然地建立在唧唧聲響的單一維度,並且能夠在色彩與光影的視覺顯像當中,不但可以重新認識音樂型態的藝術進程與音樂圖像的發展意義,更且能夠從心發掘音樂生命的樂活美感並享受音樂律動的湧泉滋潤。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音樂學院 院長 賴錫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1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