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府城是臺灣早期歷史發展的重要地區,擁有龐大而多樣的文化遺產,但「古物」做為臺南文化資產的一環,始終缺乏較為嚴謹的研究與鑑定。本書針對臺南市已登錄的十三件傳世古物,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分析,釐清各件古物的藝術風格、形式特徵、所屬年代、工藝技法、具體價值與重要性。這些成果不僅是完整的學術論證,清楚揭示了十三件臺南古物所蘊含的歷史精華與文化記憶,同時也為後續的推廣教育、展示與管理,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依據。
針對臺南市已登錄的十三件傳世古物,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分析,釐清各件古物的藝術風格、形式特徵、所屬年代、工藝技法、具體價值與重要性。
作者簡介:
盧泰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從事陶瓷史、歷史考古學、文化資產-古物研究,以及窯業史研究。著作包含專書《發現臺南水交社前清墓葬群》、《十七世紀臺灣外來陶瓷研究》、《屏東縣琉球鄉碧雲寺傳世陶瓷古物研究與修護》、《臺南社內遺址出土金屬器研究》,以及研究論文三十餘篇。
章節試閱
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所藏「清代林朝英書法木刻」,共一組兩件,2007年3月5日公告為「一般古物」,公文文號:南市文資字第09618503390號。以下分述其文物特徵、影像紀錄、文物研究,以及保存現況。
(一)文物特徵描述
第一件文物編號5040107-序號9,「書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二」,以長方形整塊木質板材製作,板長117公分,寬33公分,厚1.9公分,重3.8公斤,雙面陰刻行書,板面刻有細線勾欄,將畫面均分為五份,以便字體排佈。木刻正面豎寫十行,共二十八字,部份行書內容因木板朽壞導致模糊不清。板面右上角鈐印長方框朱文「引首章」,篆書豎寫二行:「一峯亭外有峻峯」。書法內容釋文:「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按:原詩亦有稱「北斗」者)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木刻反面豎寫十行,共三十字,部份行書內容,因木板朽壞模糊不清。書法內容釋文:「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其二」。之後鈐印兩方,上為方框白文「林朝英」,下為方框朱文「伯彥」。正、反面影像紀錄(見圖3-4-1至圖3-4-6),以及各面書法內容前、後鈐印之局部影像與拓本。
第二件文物編號5040107-序號10,為「書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以長方形整塊木質板材製作,板長118公分,寬35公分,厚1.7公分,重2.4公斤,雙面陰刻行書,板面刻有細線勾欄,將畫面均分為五份,以便字體排佈。木刻正面豎寫十行,共三十字,行書內容大致皆可以辨識。板面右上角鈐印橢圓形朱文引首章,篆書豎寫三行:「晚院華留醉春窗月伴眠」。書內容釋文:「千家山郭靜朝暉,日處(按:原詩為「日」字)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雁子故飛飛,匡衡(未完,接木刻反面)」。木刻反面豎寫十行,共二十八字,部份行書內容,因木板朽壞模糊不清。書法內容釋文:「□□(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其三」。之下鈐印兩方,上為方框白文「一峯亭林朝英」,下為方框朱文「伯彥家居東寧」。木刻正、反面影像紀錄見圖3-4-7至圖3-4-10,以及各面書法內容前、後鈐印之局部影像與拓本見圖3-4-11至圖3-4-13。
圖3-4-5 「其二」木刻正面鈐印
圖3-4-6 「其二」木刻反面鈐印
圖3-4-7 林朝英書法木刻「書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正面
圖3-4-8 林朝英書法木刻「書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正面(拓本)
圖3-4-10 林朝英書法木刻「書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反面(拓本)
圖3-4-9 林朝英書法木刻「書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反面
圖3-4-11 「其三」木刻正面鈐印
圖3-4-12 「其三」木刻反面鈐印(上)
圖3-4-13 「其三」木刻反面鈐印(下)
(二)文物研究分析
1. 作者藝術成就
林朝英,諱名耀華,字伯彥,號一峯(亭),又號梅峰、鯨湖英,諡號尊謙。依據現陳列於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之道光弍年(1822)磚胎「顯考諡尊謙林府君墓誌銘」所載內容(圖3-4-14、圖3-4-15),林氏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坂尾錦里社,生於乾隆乙未年(乾隆四年;1739)生,卒於嘉慶丙子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享年七十八歲。有關林朝英的書畫藝術成就,在清代臺灣藝壇頗具代表性,林朝英墓誌銘稱林氏「少負奇才,耽詩書」。而根據林朝英後人所述〈一峯府君行略〉記載,稱:(林朝英)筆墨之工,尤世所希有。書法則真草篆隸,無美不臻,畫本則濃淡深淺,無奇不有,珍玩則奇精古奧,無所不備。購得隻字尺幅,如獲重寶。1後世景仰林氏藝文成就,有尊稱其為「海外碩儒」、「海外才子」者。113日治時期連橫《臺灣通史》則是述及林朝英在藝術上的多種成就:朝英工墨畫,瀟洒出塵,書亦奇秀,多作竹葉形。善雕刻,竹頭木癭,一經其手,靡不成器。
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所藏「清代林朝英書法木刻」,共一組兩件,2007年3月5日公告為「一般古物」,公文文號:南市文資字第09618503390號。以下分述其文物特徵、影像紀錄、文物研究,以及保存現況。
(一)文物特徵描述
第一件文物編號5040107-序號9,「書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二」,以長方形整塊木質板材製作,板長117公分,寬33公分,厚1.9公分,重3.8公斤,雙面陰刻行書,板面刻有細線勾欄,將畫面均分為五份,以便字體排佈。木刻正面豎寫十行,共二十八字,部份行書內容因木板朽壞導致模糊不清。板面右上角鈐印長方框朱文「引首章」,篆書豎...
推薦序
臺南市長 序
探索臺南古物瑰寶中的這些人、那些事
臺南市作為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源頭,悠遠的歷史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呈顯於豐富多彩的各式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作為城市歷史記憶載體的古文物,透過自身歷史、文化風華的展現,日復一日,訴說著數百年來這片土地、這座城市中的這些人、那些事。臺南市自2007年公告首件法定一般古物以來,至今指定公告之一般古物已達七十七組(六四○件),並有國寶三組(六件)。為更深入探索此些古物之內涵、建立完整古物研究檔案,2014年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針對已公告在案的十三件古物進行深入的內涵調查研究。
研究過程中,盧教授團隊秉持深入而嚴實的研究方法與精神,透過歷史文獻的爬梳、民間傳說的考證、古物形制特徵的研究與比對、文物科學檢測技術的引入,以藝術史學與科學的專業角度深入分析、考查,層層揭開一件件瑰寶下蘊涵的精采人物與事件,並提出具體可行之保存維護建議,以作為後續古物管理維護的方向指南。
此次研究不僅方法嚴謹、內容詳實,更可說是樹立了臺南市古物內涵研究的里程碑,使十三件古物之歷史內涵與重要性更為彰顯;欣聞此研究成果進一步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經費協助出版,本人樂為之序,並誠摯邀請讀者透過此書,乘上作者精心鋪設的學術之帆,一同傾聽、探索這些古物吞吐府城歲月風華後,喃喃訴說的這些人、那些事。
──臺南市長 賴清德
立法委員 序
明清時期中國閩、粵地區的漢人,渡海來臺開拓,成為了中原文化入臺的濫觴。
漢人移民與原住民在這片土地上展開頻繁的交流與互動的歷史脈絡,也就是現今大家常聽到「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由來,在在顯示出臺灣歷史特殊的發展歷程。
回顧臺灣的過去,歷經了荷蘭人、鄭成功、清朝、日本人的統治,乃至戰後迄今,多元的族群與文化衝擊互動與複雜多變的歷史機緣,使得此地的人民逐漸形本土意識,同時激盪出具有自身面貌的臺灣特質。
尤其細說臺灣所見各類豐富而多樣的各類「有形」文化資產,包含「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等等便有九類,正是反應臺灣歷史文化發展歷程的珍貴遺產。
臺南是臺灣的直轄市六都之一,也是全臺開埠最早的城市,清代以來即有「府城」之稱,因開埠得早,也成為文化交流最早,底蘊最深厚的古都。盧泰康教授的研究專著《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臺南瑰寶大揭密》,針對臺南傳世的鄭成功畫像與書法,以及文書、匾額、玉器、石碑、古砲等各類清代古物,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還原了這些古物的真實歷史價值,同時更讓人有機會細細品味這些歷史文物所反映的當時的歷史場景,其考據之詳實精準,令人欽佩。
臺南市文化局主動擘劃上述研究工作的開展,對於古物類文化資產的保護推動,更是功不可沒。而這些種種的努力與累積成果,正是建構臺南府城深厚文化傳統的重要基石。
作為在地的臺南人,我自然深深期許也希望此書能讓更多全臺各地接觸到的讀者深入領略府城文化之美。
──立法委員 黃偉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序
普查及調查研究是各項文化資產登錄指定、保存及維護修復前必要的基礎工作,過去本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推動古蹟、歷史建築、遺址等不可移動之文化資產項目調查,以及綜合性之產業、眷村、文化性資產清查工作。2016年7月27日修正施行之文資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主管機關應定期普查「具古物價值」之項目,係我國首次的「文物普查」立法,本局據此正式啟動全國文物普查。
古物類文化資產具有「可移動」、「類型與材質多樣」、「數量龐大」、「保管單位及文化脈絡多元」等特質,其普查或調查研究方法,除了真實、精確的記錄古物基本資料外,包括製成年代考證、作者真跡判別、材質、形制風格分析、工藝技術研究、圖像學、文獻梳理及文物來源脈絡調查等等,皆為有別於古蹟建築、考古遺址等不可動空間場域之調查研究方法。因此,本局相當重視適合「臺灣環境」與「古物文化資產特質」之普查及調查研究方法的建構與推廣,是為我國文物普查能否成功落實施行之關鍵。
盧泰康教授所著《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臺南瑰寶大揭密》一書,是考訂臺南珍貴傳世「古物」的重要著作,同時亦可被視為我國古物類文化資產議題的重要研究成果,該書不僅針對臺南市指定的十三件「一般古物」,進行了基本資料的重新確認與研究分析,釐清各件古物的藝術風格與形制特徵、所屬年代、工藝技術、材質與保存現況,同時梳理並考證相關文獻史料,藉以確認上述古物與臺南歷史文化脈絡之聯繫,最後具體呈現各件古物的文化內涵、價值與重要性。
「發現文物‧保存臺灣」,文化資產中類型豐富、文化多元、數量龐大之古物,是屬於全民所共同擁有的珍貴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專業調查與學術研究所獲致之成果,使國人不僅能欣賞古物之美,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同時亦可做為文化資產再活化的基礎,成為社區乃至於族群自我認同的重要依憑,具體彰顯出屬於我們的臺灣記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施國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序----
瑰寶綻耀 書蘊古光
古物是人們依據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需要,運用當代的技術和材料所創造出來的;因此透過古物的價值研究,可以瞭解時代的歷史與特點。臺南歷經數百年文化層層積累,文化資產薈蔚,如能透過深度的內涵調查,不僅可以瞭解古物本身在當時與後來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可發掘出隱藏在古物背後的集體知識、美學經驗與社會意義。是以本局於103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本市十三件別具特色的古物辦理「臺南市古物文化資產內涵調查研究計畫」。
此十三件古物包括公有古物與私有古物,公有如鄭成功文物館的「清代林朝英書法木刻」與「玉板(傳寧靖王『玉笏』)」、倒風內海故事館的「乾隆乙亥年水堀橋石碑」等;私有如竹溪禪寺的「竹溪寺『了然世界』匾額」與臺灣首廟天壇的「天壇『一』字匾」等。盧老師的調查研究成果,不但在文獻、歷史內涵與文化意義方面均提出詳實豐富的內容,並透過科學與藝術史的專業角度深入分析,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見解與辨誤。可以說此研究案不僅是一個古物內涵調查的極佳範例,也足以成為日後文物研究的參考指標。
古物本身蘊含著許多信息,必須藉著深入的研究,方能對古物價值進行深層的認識。今盧泰康教授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將前述研究成果整理出版成冊,相信藉著這本書的印行推廣,除了讓十三件古物與臺南歷史脈絡的聯繫與文化意義更為清晰外,也能促進民眾對文化資產價值的瞭解,並有助益於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觀念的提升。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臺南市長 序
探索臺南古物瑰寶中的這些人、那些事
臺南市作為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源頭,悠遠的歷史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呈顯於豐富多彩的各式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作為城市歷史記憶載體的古文物,透過自身歷史、文化風華的展現,日復一日,訴說著數百年來這片土地、這座城市中的這些人、那些事。臺南市自2007年公告首件法定一般古物以來,至今指定公告之一般古物已達七十七組(六四○件),並有國寶三組(六件)。為更深入探索此些古物之內涵、建立完整古物研究檔案,2014年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針對已...
作者序
前言
自十七世紀以來,臺南即為臺灣歷史時期發展的重要地區,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宗教信仰與文教中心,而臺南府城所擁有龐大且多樣的文化資產,也成為了反映這座臺灣歷史名城的重要物質文化遺產。但「古物」做為臺南市文化資產的一環,相較於其他文化資產類別,始終缺乏較為嚴謹的調查研究與鑑定、科學檢測分析,而這對後續文化資產的深度理解、文化創意轉化與運用推廣,亦產生了不小的阻礙。
本書針對臺南市已登錄文化資產「一般古物」的十三件文物,進行了基礎資料的重新確認與學術研究分析,釐清各件古物的藝術風格與形制特徵、所屬年代、工藝技術、材質與保存現況,同時梳理與考證這十三件古物的相關文獻史料,藉以掌握其與臺南歷史文化發展之脈絡關係,最後具體呈現古物的整體文化內涵、價值與重要性。另一方面,透過本研究成果,也為上述十三件古物日後可能提報「重要古物」或「國寶」的指定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學術研究基礎與論證說明。同時可為相關主管單位在文化資產「古物類」業務上,提供後續推廣教育與管理保存之資料依據。
整體說來,我國現行法規所定訂之「有形」文化資產共分為九類,其分別是「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而近年中央與地方之文化主管機關,對於其中第八類「古物」事務的日漸重視與相關工作的推動,顯示了吾人開始關注文化資產中有關傳世文物的文化意涵、歷史與科學等多元價值,甚至是相關管理與保存工作的重要性。而本書針對臺南市十三件已登錄「一般古物」的深入研究,則是具體地呈現了此一關注文化資產「古物類」議題的重要努力成果。
本書內容主要為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間,由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老師所執行之「臺南市古物文化資產內涵調查研究計畫」學術成果。1本研究之執行與完成,首先要感謝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在行政事務與工作協調上的全力支持。感謝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黃翠梅老師、邵慶旺老師、逢甲大學李建緯老師、國立故宮博物院洪順興老師,在文化資產古物研究、文物科學檢測保護上所提供的諸多寶貴意見。感謝維聯科技有限公司楊顯昌先生全力協助文物3D雷射掃描。感謝林仁政老師協助木質文物標本檢測。感謝國防部資源司、澎湖縣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協助配合相關文物調查與檢視。感謝藝術史學系蔡依倫、吳庭維兩位碩士生擔任研究助理,以及廖伯豪、陳羿錡、溫筑婷、吳綺翎、曾鵬璇、吳巧文等同學,在文物調查與記錄、資料處理、行政與出版業務等,諸多工作的熱情參與協助。最後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出版經費,俾使這本臺灣文化資產古物類的研究成果,最終得以出版付梓。
前言
自十七世紀以來,臺南即為臺灣歷史時期發展的重要地區,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宗教信仰與文教中心,而臺南府城所擁有龐大且多樣的文化資產,也成為了反映這座臺灣歷史名城的重要物質文化遺產。但「古物」做為臺南市文化資產的一環,相較於其他文化資產類別,始終缺乏較為嚴謹的調查研究與鑑定、科學檢測分析,而這對後續文化資產的深度理解、文化創意轉化與運用推廣,亦產生了不小的阻礙。
本書針對臺南市已登錄文化資產「一般古物」的十三件文物,進行了基礎資料的重新確認與學術研究分析,釐清各件古物的藝術風格與形制特徵、所屬...
目錄
.臺南市長 序
.立法委員 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序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序
壹、前言
貳、古物調查程序與步驟
一、十三件古物分類
二、確認登錄卡格式
三、協調聯繫與實地調查
四、文物登錄與測量
五、文物攝影
六、顯微放大儀器檢視
七、不可見光影像紀錄
八、文物成份檢測分析
九、文物結構測繪紀錄
十、拓本製作
十一、文物資料數位建檔
十二、文物影像後製
十三、相關研究資料收集
十四、整合性文物研究與分析
參、十三件臺南傳世古物研究
一、鄭成功畫像(那須豐慶摹本)
二、鄭成功草書
三、臺灣縣蘇孝銘佾生執照
四、清代林朝英書法木刻
五、竹溪寺「了然世界」匾額
七、天壇「一」字匾
八、玉板(傳寧靖王「玉笏」)
九、葫蘆埤湖中島石碑、石座
十、蔣公堤功德碑
十二、英製布隆美菲爾德(Blomefield)九磅前膛砲
十三、阿姆斯壯(Armstrong)五吋前膛砲
肆、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
一、鄭成功文物館藏「吏治箴言匾」木材鑑定報告
二、臺南天壇一字匾木材鑑定報告書
圖版目錄
.臺南市長 序
.立法委員 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序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序
壹、前言
貳、古物調查程序與步驟
一、十三件古物分類
二、確認登錄卡格式
三、協調聯繫與實地調查
四、文物登錄與測量
五、文物攝影
六、顯微放大儀器檢視
七、不可見光影像紀錄
八、文物成份檢測分析
九、文物結構測繪紀錄
十、拓本製作
十一、文物資料數位建檔
十二、文物影像後製
十三、相關研究資料收集
十四、整合性文物研究與分析
參、十三件臺南傳世古物研究
一、鄭成功畫像...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72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