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探討戲曲與宗教遇合對戲曲特質與發展產生什麼影響。作者提出戲曲與宗教結合兩大前提:「涵融性」與「同質性」。前者指以戲曲文本為載體涵融宗教義理形成「宗教教義劇」;後者指戲曲與儀式表演相互取代形成「宗教儀式劇」。明代「宗教教義劇」按內容分「度脫」、「因果報應」與「宗教諷喻」三類;「宗教儀式劇」按功能分「慶賀」、「薦亡」與「驅邪」三類。各自發揮不同功能與目的。
作者考察宗教演劇場合,據明代文獻與現存神廟劇場,歸納演出特色,包括:演出場合為複合式場域性質,演員與觀眾特殊身分與互動模式,演出劇目具宗教、通俗與娛樂特色,面具、百戲與諧謔表演風格,及配合儀式的演出程序等,展現有別一般純粹欣賞用戲曲的獨特風貌。
除儀式氛圍影響表演型態,作者也剖析、解讀宗教劇本隱晦的象徵符碼,這些符碼表現在人物、動作、語言及砌末各方面,多與神靈信仰或儀式有關,作為儀式目的編寫,有利取代儀式進行,增強儀式可看性與娛樂性。
最後歸納宗教對戲曲影響,包括:帶動戲曲文化普及與保存古老劇種、擴大戲曲題材、豐富戲曲表演藝術、影響戲曲演出型態及地方腔調產生與流播等。這些影響豐富戲曲生命力,也凸顯宗教在戲曲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地位。
作者簡介:
林智莉,一九七三年出生於高雄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獲教育部第五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奬。致力於宗教戲曲研究,著有〈熱鬧場中 度化有緣:從明末清初佛教中人戲曲創作觀點看戲佛融通的可能性及其創作規範〉、〈明末清初淨土思想對戲曲的影響──以《歸元鏡》為探討〉、〈屠隆之信仰與生命觀──以《修文記》為核心探討〉、〈遍歷諸境、磨練身心──從屠隆《曇花記》看其宇宙觀〉、〈論明代宮廷大儺儀式鍾馗戲──兼論鍾馗形象的轉變〉、〈誠齋雜劇的歷史定位──以宗教劇的承繼、創新與影響為討論〉等多篇論文。
商品資料
出版社:國家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6-01ISBN/ISSN:97895736138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