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發生的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
孩童骨折、溺水或被異物噎到……
你還在束手無策地等待救護車?
分秒必爭的關鍵時刻,
50個不可不學的現場急救知識,
教你拯救自己及家人寶貴的生命!
很多時候,生死不過是瞬間的事,尤其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們不能只會打119,如果懂得如何急救,可能就有機會避免許多意外或死亡。
作者賈大成從事醫療急救工作近50年,是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醫生,也被譽為「中國急救第一人」、「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他曾說:「現場急救爭分奪秒,做對了能救人,做錯了會促進死亡。」可見掌握準確、科學的急救技術是至關重要的。
在本書中,賈醫生結合自己近50年的現場和臨床急救經驗,跟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急救歷程和體會,以直率、生活化的語言,把最實用、最易學的急救方法教給大家,包括基本急救知識、急救方法、急重症急救方法、兒童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等,目的在幫助大眾掌握急救這個人人都該學會的基本技能──遇到緊急狀況,每個人都能及時出手自救和互救,而不是束手無策或只能苦等救護車。
本書特色:
◎急救技法圖解
配合操作講解,書中以詳細圖解進行急救的作法示範,施作位置清楚易懂,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到會。
◎急救醫生暖心提醒
每個章節都有提綱挈領,標出各種危急病徵的特徵或急救方法等,一看就懂。
◎關注老人與兒童的急救需求
針對家中自身應變能力較低的老年人與兒童,針對其高危險傷害之中年猝死、老年心梗、兒童意外、外傷處理等,依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情況下的急救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講解。
作者簡介:
賈大成
中國醫師協會 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委員
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 專家委員
北京大學醫學網路教育學院 特聘教授
北京協和醫學院 護理學院客座專家
北京市紅十字會 應急救護教育工作指導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
「心喚醒」公益基金會 聯合發起人
遠盟華人全球救援聯盟(ICAA) 首席醫療官
「壹基金」救援聯盟 急救顧問
在中國率先完成「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靜脈內溶栓治療」和「院前快速心律不整的同步電轉複」,填補了中國院前急救的空白,被譽為「中國急救科普教育第一人」。
@急救醫生賈大成百萬粉絲大V
tw.weibo.com/jdc120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亞洲復甦協會RCA理事長──王宗倫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廖文進
前中國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
中國《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健康版主編──白劍峰
中國著名足球評論員──張路
名人推薦:亞洲復甦協會RCA理事長──王宗倫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廖文進
前中國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
中國《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健康版主編──白劍峰
中國著名足球評論員──張路
章節試閱
世界上,平均每秒鐘就有1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
很多人覺得癌症可怕,談起癌症來,嚇得臉發白,簡直「談癌色變」。殊不知,急性心肌梗塞比癌症可怕多了。雖然目前癌症還屬於「絕症」,但就算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在確診之後也不會立刻就死亡,大部分患者都能活上一段時間。而一個人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隨時就可危及生命,特別緊急的情況下,還會即刻喪命。很多人都來不及交代後事,甚至有的人都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就永遠地離開人世,讓自己和親人留下永遠的遺憾。
在我們的急救醫學中,有的病屬於急病,有的病屬於重病,而急性心肌梗塞則屬於「又急又重」的兇險急症。我在中國大陸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了近30年,經歷了成千上萬起搶救,最常見、最兇險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這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病,1分鐘也等不起,輸給了時間,就輸掉了性命。
有人做過統計,每100個猝死的人裡面,有80〜90個是由於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通常,90%的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都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場合,而且大多數患者都是在發病後15分鐘之內死亡,有的人甚至發病後立即死亡。
曾經有一個女孩深夜打急救電話向我們求救,說她父親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我們迅速趕往她家,遺憾的是,等我們到了,她父親的身體已經發涼,我們也回天乏術,只能告知女孩說她父親已經死亡。其實,從女孩發現父親發病到我們趕到,還不到半小時,但她不知道如何進行心肺復甦、如何急救,最終她父親沒能挺過來。後來,根據她描述她父親的病情,我們判斷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奪走她父親生命的魔鬼,正是急性心肌梗塞。
2014年8月8日,中國大陸的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顯示:心血管疾病死亡居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38.7%,城市為41.1%;每5個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且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也就是每天有9590人、每小時400人、每10秒鐘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到了2016年5月11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發布了《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內容顯示:2014年,中國大陸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其中,農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從2009年起超過並持續高於城市水準;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中,農村為44.6%,城市為42.51%;全中國每5個死亡人口中,就有2個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疾病已成為中國大陸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
在心腦血管疾病當中,尤其要重點說明一下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使得血管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已經對當代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構成了空前的威脅。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最嚴重的類型,是在冠狀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了冠狀動脈血流突然中斷(絕大多數為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造成相應的心肌持久而嚴重地缺血,繼而壞死。它已經成為中老年常見的致命性急症,是猝死的主要原因。統計顯示,世界上,平均每秒鐘就有1 個人死於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患者平時一定要格外注意,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降低猝死的風險。
心肌梗塞雖可怕,搶救得當預後良好
說了半天的心肌梗塞,各位讀者可能很好奇,「心肌梗塞」到底是何方神聖?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對人體而言,心臟像是維持血液循環的一個「幫浦」,這個「幫浦」會把心臟中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供給它們功能、活動所需的氧氣與養分。相反地,心臟的跳動也需要血液提供氧氣與養分,而為心臟供血的血管,就是我們常說的「冠狀動脈」。
一個健康的年輕人,他體內的血管應該很柔軟,且彈性好、管壁薄、管腔大、內表面光滑,這樣才可以保證充足的血液順暢地通過,從而使得血液能到達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才能進行各種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血液裡的膽固醇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血管就會逐漸增厚、變硬、扭曲,管腔變窄,甚至發生堵塞,當這一根根「管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動脈硬化」,這時血液供應就會減少,組織器官的供血會出現障礙,人就生病了。
動脈硬化可以發生在人體所有的動脈上,發生在腦動脈叫「腦動脈硬化」,發生在腎動脈叫「腎動脈硬化」,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就是我們說的「冠狀動脈硬化」,也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名叫冠狀動脈心臟病,會產生動脈粥狀硬化的現象,那「硬化」前面的「粥狀」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粥狀」這個名稱源自病理解剖學,如果讀者能有機會看到被切開的已經硬化的冠狀動脈,一定會印象深刻,血管壁上附著一粒粒像白米粥一樣灰白色的東西,用手按一按,都是硬的。這些硬乎乎的「白米粥」糊在冠狀動脈裡,會導致供給心臟的血流減少,如果在冠狀動脈的基礎上又發生了血栓,血管完全堵死了,血流完全不能通過,心肌發生嚴重、持久的缺血和缺氧,繼而壞死,這就是心肌梗塞。一旦心肌壞死,心臟的功能就會出現嚴重障礙,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動脈裡的「白米粥」又是哪來的呢?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前,冠心病的發生率是很低的,在那個糧食都要憑票供應(註:中國大陸於1955年開始實施糧油憑票供應制度,糧食、油或商品需要憑票證兌換。)的年代,冠心病被戲稱為「富貴病」,即「有錢人才能得的病」。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飯桌上餐餐都是大魚大肉,有的人甚至天天下館子,大吃大喝,每天吃進去大量的高能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加上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結果動脈裡逐漸出現像「白米粥」的東西,身體也就發生了各式各樣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這樣,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我在中國大陸的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了近30年,每週都要遇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最多曾在一天內搶救了4個這樣的患者。在我搶救過的無數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是一個23歲的年輕人。
那還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事。當時,那個年輕人突然發生胸痛,心電圖顯示出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圖形時,我還真不敢完全相信,心想,這麼年輕怎麼會呢?後來經過現場搶救後病情穩定,我又把他送到北京同仁醫院,接診的醫生也拿不准到底是不是急性心肌梗塞。回到急救站後,我打電話到醫院了解病情,最終證實的確是急性心肌梗塞。後來,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患者轉危為安,平安出院。
有人說,既然急性心肌梗塞這麼可怕,那發病前就老老實實地上醫院待著吧,這樣有問題隨時可以搶救。如果可以這樣做當然好了,但急性心肌梗塞就可怕在它的發作往往是不可預測的,防不勝防,不分男女老少,隨時隨地都可能發作,尤其經常發生在夜裡,而此時正是大家防範力和警覺性最薄弱的時候。
不過,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急性心肌梗塞並不等同於死亡,及時的急救恰恰能起到關鍵作用,危急時刻擁有一點急救知識,結果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但這就對急救有較高的要求,不能只會打119,在這種關鍵時刻,患者的家屬、朋友或者周圍的人如果能盡快進行急救,幫患者一把,轉危為安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氣道異物:哈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逢年過節,也是急救中心最忙的時候,一家人難得聚在一塊兒,平時不喝酒的人一高興也會多喝幾杯。孩子更是得到全家人的關注,奶奶抱抱,爺爺親親,叔叔哄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隱藏」的危險就來了!
2014年春節,有條消息在微博上被網友瘋轉:一個2歲半的小娃娃被親戚餵了一顆開心果,結果開心果就進入了氣管,孩子立馬呼吸不暢,臉憋得青紫,家裡人嚇壞了,趕緊送醫院。儘管接受了氣管切開搶救,但孩子還是沒有被搶救過來。
很多人都斥責那個親戚說他手賤,但大家仔細想一想,在這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不能亂給孩子餵東西吃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呢?如果那一大家子人裡面,有一個人會哈姆立克急救法,並能及時實施,或許開心果就不至於要了孩子的命。
抽樣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占0~14歲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異物又是造成兒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為0~4歲的孩子。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孩子的氣管如此容易進異物?而且一旦吸入異物,情況又如此兇險?原因在於喉嚨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咽喉是人體「氣道」和「食道」並行的地方。所謂「氣道」,就是吸入與呼出氣體的通道,也就是氣管,只供氣體通過,容不得任何其他液體、固體物質進入;而「食道」則是吞咽食物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食管,同樣,氣體也不應進入,如果較多的氣體進入食管,可能會導致腹痛、腹脹等症狀。
將氣體和食物分流的裝置是「會厭」—喉腔開口處的一個舌形活蓋。會厭向上開放,人就能進行呼吸,會厭向下蓋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進入氣管。一般來說,會厭分流功能受神經系統自動控制,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多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健全,所以最容易發生液體、固體物質誤入氣管,出現「竄道行駛」。異物進入氣管,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氣管完全阻塞和氣管不完全阻塞。不完全阻塞很常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通常是液體,比如喝水的時候,突然被嗆,就屬於這種情況。一般我們馬上會控制不住地劇烈咳嗽,這種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它可以利用肺部的氣體把異物衝擊出來,從而解除氣管梗阻,使人轉危為安。如果遇到嘔血或咳血被嗆入氣管,可以立即採取頭低腳高位,利用重力進行「體位引流」,把氣管裡面的液體引流出來。
異物進入氣管後,孩子會出現一些有特徵性的症狀,家長要能馬上識別出來,以便迅速進行急救。如果進入氣管的異物較大,把氣管完全阻塞,就是說氣管裡面完全堵住了,身體不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孩子馬上會出現「三不」症狀: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發聲。接著會出現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煩躁不安,大腦就會嚴重缺氧、意識喪失,心跳也很快隨之就停止了,情況非常緊急。
如果異物較小,進入氣管後,孩子會馬上出現劇烈嗆咳、吸氣性呼吸困難等,異物也可能因劇烈咳嗽或由肺內的氣體從氣管被衝擊出來,也可能衝擊不出來,甚至越堵越厲害,導致孩子呼吸停止,繼而心跳停止。
如果異物已經進入一側氣管(多見於右側),孩子會出現咳嗽、喘鳴,之後還可能引發肺部炎症。如果誤入氣管的異物含有脂肪酸,如花生米、杏仁等,則氣管炎症會較明顯,孩子會咳嗽、咳痰;如果誤入氣管的是小鈕扣、小彈珠等較小的異物,剛開始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數週或數月後,孩子會反覆發熱、咳嗽、咳痰,出現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等病症。對於反覆不癒的支氣管炎、肺炎,父母要特別注意,應盡快帶孩子去醫院。
在我個人看來,從危險程度上講,氣管異物梗阻導致的氣道完全阻塞是僅次於心臟驟停的急症之一,所以要分秒必爭,及時施救。怎麼救?國際上通用的氣管異物排除法是哈姆立克急救法。
哈姆立克是一位美國的外科醫生。20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的意外死亡中,氣管異物窒息排在第6位,這讓他感到很震驚。當時美國的醫生在急救時多採取拍打背部的方法,認為這樣能夠把異物拍出來,或者用手指直接伸到患者咽喉裡去摳,結果越弄越深,效果並不好。
鑒於此,經過長期摸索,哈姆立克發明了「腹部衝擊法」。1975年10月,美國醫學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急救方法,並在報刊電視等媒體廣為宣傳推薦,到1979年,短短4年時間裡,美國就有3000多人因這種方法被搶救成功。到目前為止,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多萬人的性命。《世界名人錄》稱哈姆立克教授為「世界上拯救最多生命的人」。……
世界上,平均每秒鐘就有1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
很多人覺得癌症可怕,談起癌症來,嚇得臉發白,簡直「談癌色變」。殊不知,急性心肌梗塞比癌症可怕多了。雖然目前癌症還屬於「絕症」,但就算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在確診之後也不會立刻就死亡,大部分患者都能活上一段時間。而一個人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隨時就可危及生命,特別緊急的情況下,還會即刻喪命。很多人都來不及交代後事,甚至有的人都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就永遠地離開人世,讓自己和親人留下永遠的遺憾。
在我們的急救醫學中,有的病屬於...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急救,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大成從事醫療急救事業將近50年,挽救過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他不僅有豐富的急救實踐經驗,並且早在30多年前便開始了對公眾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把人們日常需要的急救知識分享給大家。他雖然已經從北京急救中心退休了,但仍舊不遺餘力地為中國的急救事業奔走,開展各種形式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如製作電視節目、撰寫科普文章、編著科普書籍、舉辦急救講座等,為網友答疑解惑,為人們樹立急救意識、推廣急救理念、傳播急救知識、學習急救技能做出了很大貢獻。
大成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心直口快,古道熱腸。他的「微博簡介」觸動了很多人:
生是120的人,死是120的魂。(編按:120是中國的急救電話,可接通到急救中心。)永保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激情,把一生獻給中國的急救事業!
事實上,大成也真真正正地在這麼做,他一直在為推動中國急救事業的發展而竭盡全力。為了提高基層醫生的急救水準,為了讓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他常年奔走在全國各地。
因為出色的工作,他被很多單位聘請,擔任了很多社會職務。
現在,他又成為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心喚醒」基金的聯合發起人之一,他的那份對急救事業的熱情和信仰,讓無數人感動和敬佩。
中國急救成功率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而且,國人對學會急救的重要性的認識也很有限,這導致了中國絕大部分人不懂急救,不會急救,每當遇到緊急狀況,除了撥打120,不知還應該做些什麼。而在歐美,「急救從幼童教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從幼稚園開始,急救就是基本的實踐課程之一。法國公眾的應急救護普及率為40%;德國普及率為80%;美國的法律規定,任何一個公民在18歲之前必須掌握全部基本的急救知識。
很多人可能會想,急救和治病救人不是醫生和護士的事情嗎?其實不然,急救,強調的是分秒必爭、強調的是第一時間,而且絕大多數發生在醫院之外。所以在我看來,急救應該像烹飪、開車一樣,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種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生存技能。只有學會急救,我們在遇到突發急症時,才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悲劇發生。
而對於疾病,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疾病預防的重要性,防患於未然。
古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然而,如果你不懂急救,又怎麼「救人一命」呢?所以,一定要學會急救,以備不時之需。
殷大奎
前國家衛生部副部長
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
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會長
健康中國(2015)年度致敬人物
推薦序二
大醫
我與賈大成醫生是忘年之交。他在北京急救中心從事急救工作幾十年,始終堅守在搶救急性危重病人的第一線。他曾使無數病人轉危為安、起死回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急救經驗。在生死線上,他每天都在領略人間百態,對於生死有著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感悟。
在日常的急救工作中,賈醫生見到許多病人因缺乏急救知識而延誤了搶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於是,他萌發了向大眾傳播急救知識的想法。春去秋來,身體力行,賈醫生先後為50多萬人次進行了急救技能培訓,被譽為「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在新浪微博擁有150多萬粉絲,在業內外贏得了廣泛讚譽。
如今,他已經退休,但依然不捨急救事業。他常常在微博上為網友解疑釋惑,不辭辛勞地到全國各地講課。很多人運用他傳授的急救知識,成功地挽救了垂危的生命,受益頗多。
「神手佛心」是他最愛寫的書法條幅,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仁心仁術,乃大醫也!
白劍峰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健康版主編
推薦序三
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30多年前我還在北京體育科研所工作,當時,賈大成醫生是我的同事。後來,我到了國安俱樂部,他去了急救中心,但一直都有聯繫。
說到急救,總會想到病痛、傷亡、緊張、風險、壓力、責任這些我們一般人不願面對的,但賈大成醫生投身急救工作30年,始終堅持戰鬥在第一線,而且看得出,他是真的熱愛這項工作,並把它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來努力,兢兢業業,樂此不疲。如果沒有對生命的大愛,恐怕是達不到這個境界的。
這本書凝聚了賈大成醫生對生命、對工作、對急救事業的熱愛之心,讓我們這些平時可能很難接觸急救工作的人也了解了其中的艱辛,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從中學習了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用不著急救醫生,但從這本書裡哪怕能學到一點點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當我們遇到危急狀況時,自己就能及時出手搶救,遠離危險,避免悲劇的發生,而不是只能等救護車的到來。不是嗎?
張路
著名足球評論員
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副董事長
推薦序一
急救,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大成從事醫療急救事業將近50年,挽救過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他不僅有豐富的急救實踐經驗,並且早在30多年前便開始了對公眾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把人們日常需要的急救知識分享給大家。他雖然已經從北京急救中心退休了,但仍舊不遺餘力地為中國的急救事業奔走,開展各種形式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如製作電視節目、撰寫科普文章、編著科普書籍、舉辦急救講座等,為網友答疑解惑,為人們樹立急救意識、推廣急救理念、傳播急救知識、學習急救技能做出了很大貢獻。
大成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心直...
作者序
一本小書,費盡周折,終於要問世了。
其實,在這幾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搶救過無數的病人,經歷了很多鮮活生動的事例,藉此機會把其中的一些事情寫出來,既可以作為讀者茶餘飯後的消遣,又能發人深省。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也能學到一些有益的急救常識。
至今,我從事醫療急救工作整整49年,從事急救普及教育工作31年。人們稱我為「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這讓我有些不安,因為我深知個人力量的微薄;同時,我又很欣喜,因為看到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醫生朋友們也在大力普及醫學知識。我真誠地希望有更多的醫生朋友能向人們普及醫學知識,提高人們的健康水準。
我有幸能在醫療戰線,尤其在北京急救中心從事我一生熱愛的急救事業。這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讓我領略了大千世界,也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美好與醜惡。為了病人、為了生命,我有過常人無法體驗到的成功、喜悅,也有過無力回天時的沮喪、失落,還有過不被理解的憂悶、傷懷。
我曾接受過報紙、雜誌、電視臺、電臺、網站等媒體的無數次採訪。曾有記者問我:「賈醫生,您有沒有後悔過?”我當時脫口而出:「有怨無悔!」記者當即拍腿:「好一個有怨無悔!」還有一位元記者寫過一篇關於我的報導,題目是《俠醫》,僅這題目就讓我感動了很久。
若有來世,我還會選擇這個高尚的職業,還願意成為北京急救中心這個英雄群體中的一員。
現代人大都花時間學習電腦、駕車等「實用技術」,但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事,為了生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學會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以備不時之需。只有全民普及急救,每個人才有救人和獲救的機會。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
我實在捨不得離開我熱愛的、並為之付出了一生的醫療急救事業,雖然我已經退休,不能像以前那樣親手搶救病人了,但我依然可以為了中國人的健康和生命,繼續盡我所能,把急救意識、急救理念、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傳達給更多的人。
希望讀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不僅能瞭解急救醫生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情況,更能從中得到一些自己需要瞭解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本書可以作為急救教材來使用。
為了本書的出版,很多人付出了汗水。我真誠地感謝出版社和幾位用心良苦的編輯,感謝百忙之中為本書撰寫序言的前中國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健康版主編白劍峰,還有我的老朋友、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副董事長張路,同時也感謝竭誠推薦
本書的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總編孟憲勵,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黃健翔以及今日頭條、新浪、網易、搜狐健康頻道的幾位元總編!
由於時間緊迫,專業知識和寫作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見諒!更希望讀者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以期更加完善。
賈大成
2016年8月15日
一本小書,費盡周折,終於要問世了。
其實,在這幾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搶救過無數的病人,經歷了很多鮮活生動的事例,藉此機會把其中的一些事情寫出來,既可以作為讀者茶餘飯後的消遣,又能發人深省。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也能學到一些有益的急救常識。
至今,我從事醫療急救工作整整49年,從事急救普及教育工作31年。人們稱我為「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這讓我有些不安,因為我深知個人力量的微薄;同時,我又很欣喜,因為看到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醫生朋友們也在大力普及醫學知識。我真誠地希望有更多的醫生朋友能向...
目錄
推薦序
急救,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殷大奎
大醫──白劍峰
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張路
作者序
一本小書,費盡周折,終於要問世了。──賈大成
楔子
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第一章 猝死:事發突然,鬼門關上拉人
30歲早逝,嘆人生之須臾
猝死突發、緊迫,名列病魔之首
猝死前的徵兆
吉凶,僅在一步之遙
慎防運動性猝死
從到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會文明程度
生死一瞬間,黃金4分鐘
做好急救的萬全準備,心肺復甦術不可不學!
救命神器:AED
遠離「四大雷區」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賽:和時間賽跑的急症
世界上,平均每秒鐘就有1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雖可怕,搶救得當預後良好
胸痛:急性心肌梗塞最典型的警訊!
找出非典型症狀,離心肌梗塞又遠了一步
救護車來之前,做好這四步,為生命爭取時間
到院前急救很重要,及時送醫更不可少
年輕人得心肌梗塞更危險
心肌梗塞急救,關鍵時刻還得聽醫生的
第三章 急性腦血管疾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寧心梗不中風」的急性腦血管疾病
「一笑二抬三說」,苗頭不對,立刻打119
救護車來之前,最重要的是防止窒息
急救應該怎麼救?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
腦血管疾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第四章 考驗家長急救知識的時刻來了!
7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裡!
從小讓孩子樹立起急救觀念和安全知識
「衝動是魔鬼」,教育孩子要用對方法
氣道異物:哈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果凍「鎖喉」:用口腔負壓吸引法
溺水急救:呼吸道暢通、人工呼吸、胸外按壓
值得警惕!溺水孩子「隱藏」的顱腦、頸椎損傷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防止嘔吐所致窒息最重要
誤食生活用品:是否催吐要分情況
值得警惕!家裡的「小東西」變「大麻煩」
外出旅行,孩子不能遠離家長視線
咬傷急救:結紮傷肢,盡快去醫院
第五章 遭遇外傷,急救方法信手拈來
急救常識自救救人,別怕「小題大做」
受傷後別亂動,沒有外傷不代表沒有傷
動脈大出血:用力壓就對了!
止血帶關鍵時刻能救命,用錯會害人
小血管出血怎麼辦?緊緊壓住出血部位
這些情況要用填塞止血法
包紮傷口要學會「就地取材」
燒傷的處理:一沖、二蓋、三走
嚴重外傷不能隨便用水沖和用藥
扭到腳和斷肢: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骨折固定:關鍵是要「制動」
搬運傷者時:小心點兒,再小心點兒
遇到重大災難性事故如何自救和互救?
推薦序
急救,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殷大奎
大醫──白劍峰
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張路
作者序
一本小書,費盡周折,終於要問世了。──賈大成
楔子
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第一章 猝死:事發突然,鬼門關上拉人
30歲早逝,嘆人生之須臾
猝死突發、緊迫,名列病魔之首
猝死前的徵兆
吉凶,僅在一步之遙
慎防運動性猝死
從到院前急救成功率,看社會文明程度
生死一瞬間,黃金4分鐘
做好急救的萬全準備,心肺復甦術不可不學!
救命神器:AED
遠離「四大雷區」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賽:和時間賽跑的急症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出版日期:2017-03-08ISBN/ISSN:978986942125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7*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