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語心集
以聽大經為慧命資糧
以聽大經為信願依靠
以聽大經為親見彌陀
以聽大經為生命第一要務
以金剛志菩提願發長遠心
依此,必自利利他信願成就,極樂世界九品蓮開,觀音勢至同來護念,萬德洪名自然成片。
本書是陳靜瑜老師,依定弘師父啟講第五回《淨土大經科註講要》,聽經發願文,願一切大經弘護者,此生共同蓮池海會相聚,一生不退成佛,攜手回入娑婆度生無盡!
闡述八篇:齊家、以事顯理(故事類)、扎根教育 、存心為要、對治煩惱、修學叮嚀、持名唸佛、給義工的話。
本書特色
今弘師父以師志為己志,繼往開來,荷擔如來家業,開講大經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遠離顛倒夢想,普勸一切有情念佛同歸淨土!
作者簡介:
陳靜瑜老師, 一九九三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學位。二○○○年畢業於大連海事大學法律學院,法學碩士學位。此後還獲得國家註冊律師、證券分析師、高級黃金分析師資格。早年從事金融行業,二○○六年自創公司並擔任總經理一職。
現任大連鴻祥金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經濟貿易發展工作委員會培訓師。
自二○○八年接觸傳統文化,得益於經教的薰習,她立志弘揚傳統文化,希望讓更多的個人和家庭獲益。在二○一○年香港首屆「亞洲精神啟迪企業家論壇」上,作了女德彙報。迄今,仍在各地論壇進行女德和教子的學習心得彙報。
章節試閱
聽經發願文
2016年11月1日(農曆十月初二)
時值末法,眾生業力深重,魔網纏縛,苦不自知!佛菩薩以無盡大悲,令蓮公示現大經出世,難遭難遇。正如《華嚴經》所言:「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雖有大經,若無人開解,亦如寶珠沉泥,明燈無芯,法船無帆,眾生如盲如聾不得利益。故佛菩薩憐憫罪苦眾生,念公以病苦之身註解大經,空公老和尚以耄耋高齡廣宣大經,今弘師父以師志為己志,繼往開來,荷擔如來家業,開講大經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遠離顛倒夢想,普勸一切有情念佛同歸淨土!
故慚愧靜瑜雖自知德薄障重,無力勸人,亦在此大經開講之際,願以觀音悲心為己心,效法普賢大士請轉法輪,泣淚跪請一切淨土學人:萬請珍惜再珍惜,珍重再珍重!切勿錯過大經聽經因緣,而淪落六道不得出離!實應奮起發願,勿懈怠勿自欺勿昏沉勿妄想!無論事業忙與閒,無論現場或網絡,無論颳風或下雨,無論有病或健康,無論聽懂或聽不懂,無論歡喜或不歡喜!萬望祈求佛力加持、龍天護佑,每座必恭聽,每聽必誠敬,以聽大經為慧命資糧,以聽大經為信願依靠,以聽大經為親見彌陀,以聽大經為生命第一要務!決定以金剛志、菩提願,發長遠心、堅定心,堅持聽經不斷,每座不缺,決定為末法九千年眾生做好樣子!
果能如此,此生必定自利利他信願成就,極樂世界九品蓮開,觀音勢至同來護念,萬德洪名自然成片。願佛菩薩不捨靜瑜,願靜瑜與一切大經弘護者此生共同蓮池海會相聚,一生不退成佛,攜手回入娑婆度生無盡!
慚愧菩薩戒弟子靜瑜頂禮遍叩
第一篇:齊家
1.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才能夠興家、才能夠旺國,而我們現在沒有規矩,就不行。規矩定得要符合聖賢的教誨,不能亂定。
2. 以小能夠知大,以近能夠知遠。聖人的眼光能穿過時間、穿越空間,推見未來要發生的事情。因為聖人完全放下自己,顯露真心本性的大智慧,能見到宇宙萬有的一切真相。家裡才是真正見「道」的地方,才是見「德」的地方。關起門來怎麼吃飯、怎麼睡覺、怎麼說話,一言一行,這是真正的道德所在。
3. 在一個家庭裡,長輩對晚輩的教誨,言辭要莊重、要嚴肅,這裡體現了家風的嚴謹。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現在的家庭就比較少見,因為家長、長輩也沒有這種概念。我講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做小朋友的、晚輩,隨隨便便喊一聲,譬如早晨起床,「媽,妳過來一下。」這個當媽的,譬如正在那吃飯或者幹活,就會馬上放下飯碗,顛顛顛跑過去。我們《弟子規》裡是:「父母呼,應勿緩」;現在是倒過來,「兒女呼,應勿緩」,沒有長和幼,長幼是顛倒的,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的。
4. 我們成長過程中,人的理性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夠時時把理性提到第一位,把情感放到其次,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提起來一個「義」字。道義、恩義、情義,人生「慎於始」,最開始是很重要的。
5. 我們多積德行善,我們的兒孫一定受益,所以「積德之家,必有餘慶」。你想為兒女好,你留多少錢沒有用的,他給你敗壞光了;留多少房子沒有用的,你一走,他就給你抵押掉了,打麻將去了;留多少好吃的,吃完就沒了。就是留德給他、留善給他、留一個好樣子給他,他一生受用無窮。
6. 在《曾國藩家書》裡,他對他的兒子曾紀鴻,當時曾紀鴻只有九歲,每次他都給他寫信,寫信寫什麼?他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就是我們在居家也好,修身也好,要能夠把握住兩個字:一個勤、一個儉。勤是自己要多勞動、多勞作;儉是節儉,一切的用度都節儉。習勞習苦——多幹活多吃苦,以這兩個字能夠堅持住,這就是真君子。
7. 「敬,德之聚也」,恭敬是所有德行凝聚的表現。「聚」是聚集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德行聚集在一個點上,就是體現在這個「敬」上。「能敬必有德」,能夠起恭敬心的人,他一定有德。閨門之內,離不得一個「禮」字。我們跟家人也是一樣,不要因為很熟,就可以隨便地講話。任何時候都保持一個禮,該講的講,不該講的不能講。
8. 我們往往都是犯一個什麼問題?就是叫「熟而無禮」,朋友之間也是,君臣之間也是。大家熟了,就忽視這個禮節了。禮節忽視了,沒有了,就沒有恭敬心了,這是不對的。熟而無禮,這是人開始走不恭敬的下坡道的開始。夫妻之間出現裂痕也是這樣的,大家熟悉了,就不在乎這些禮節了,大大咧咧、無所謂。恭敬心一失去,禮法就沒有了,所以大家要在這些方面引起重視。
9. 女子有德,能得一切福與貴。女子的心是定海神針,妳心定、德厚,就有造家之福。婦德體現出來後,這個女子的心是靜的,不會浮躁;會顯得很穩重、很有定力,會給人一種可依賴感。人就覺得跟妳接近心裡有底,就願意靠近妳,妳就能當得住這個家。
10. 好的容貌不是靠妝飾弄出來的,有好的德行,相貌自然會莊嚴好看,別人看了自然就會生歡喜心和恭敬心。
11. 「卑弱」是謙卑柔弱。女子要能夠謙虛忍讓,對一切人事物真誠恭敬。好事先讓給別人,自己能謙退在後。所做的善事不向外宣揚,做錯了事不推脫責任。忍辱負重,常常畏懼自己做得不夠好。這都是謙卑柔弱、在人之下的性情。
12. 真正你所有的行為行動,都來源於你的願力。你的願力來源於你的信心。你有信心、你發願,你就有行動,你就有行動力。你心和,你就可以忽視謗言。說多了,你就把自己說進去了。同心同德。在一個家族中,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到最低,守住謙卑。
13. 「婦人者,伏於人者也」,講的是婦人之道就是要謙卑。絕對不是說讓這個女子沒有性格,或者是很柔弱,或者是欺壓婦女,不是這樣的。這個「伏」主要是心的調伏,因為女子的心很容易感性化。我們看到男女之間最大的區別:男人很理智,容易守住中道;女人比較感性,心思很雜亂、很放逸,不容易定,沒有定力。這個「伏」主要是讓她的心能夠平下來、定下來,「心定則安」,她這一安才會有智慧,才能夠把這個家給它穩定住。
14. 「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以「敬」來修身,以「順」來避強,女子的「敬順」之道,這是婦人的大禮。那麼敬是什麼?「敬」是一種持久不變的謙恭的態度,持久就是要知足,只有知足才能持久。「順」不是別的,是寬和、寬裕,寬和的要領就在於謙恭、卑下。
15. 一個家庭能不能興旺和睦,關鍵看這個家裡能不能守住「敬」。人與人之間,如果都相互敬愛,自然就能夠和睦,家和自然能萬事興。「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恭敬心是靠修出來的,「玉不琢不成器」,性德不修是不會顯現的。「修」就是不斷地改過,不斷地轉念頭,不斷地把自己煩惱的心轉成智慧的心。
16. 你有淨心,自然而然就能順,而且不是愚順,是智慧地順。順的時候需要心平氣和。你一開始在一個對立面上,心不清淨,即便你是那種順,可能對方也不接受。
17. 夫妻之間的關係是所有人倫關係的根基,能處理好夫妻關係,就能夠處理好社會當中的種種關係,所以要在這裡仔細地反思。
18. 一個女人,妳只要懷著恭敬心去無私地付出,肯定能得到愛的回報。愛不是索取而是奉獻,所以愛一定要一心一意。夫妻這門課更要專一,更得「一門深入,長期薰修」。婚姻這門功課,一個女人只要能一心一意地專心薰下去,終究會悟到婚姻的真諦與愛的真諦。
19.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來;兒女是債,欠債、還債,無債不來」。所以無論是善緣與惡緣,無論是欠債還是討債,我們學了佛,懂得了聖賢的道理,我們就轉情緣為法緣,把自己心中那種妄念的心都放下,好好地修正自己、改自己,慢慢地都會變。自己不要太著急,說:我都學了三年了,他怎麼也沒變化;學了十年了,也沒改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前世跟他的緣也是很深,所以有一些不是很容易化解的,要慢慢來,都會變。
20. 我們極樂世界的蓮花怎麼成就的?在五濁惡世裡的眾生當中成就的,在自己家裡成就的,在先生、兒女之間成就的,無一不是來成就自己的。妳不感恩,妳還在那塊怪他,就錯了,要生起感恩的心。先生都不做,正好我們都做,修福;先生脾氣不好,正好修我的忍辱;先生急躁,那我就不急;先生有種種的問題,我要好好修德累功,好加持他。種種的機會都是給自己,愈是逆境愈好修。真的是,我看所有在順境當中的,沒一個能真正成就的。
聽經發願文
2016年11月1日(農曆十月初二)
時值末法,眾生業力深重,魔網纏縛,苦不自知!佛菩薩以無盡大悲,令蓮公示現大經出世,難遭難遇。正如《華嚴經》所言:「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雖有大經,若無人開解,亦如寶珠沉泥,明燈無芯,法船無帆,眾生如盲如聾不得利益。故佛菩薩憐憫罪苦眾生,念公以病苦之身註解大經,空公老和尚以耄耋高齡廣宣大經,今弘師父以師志為己志,繼往開來,荷擔如來家業,開講大經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遠離顛倒夢想,普勸一切有情念佛同歸淨土!
故慚愧靜瑜雖自知德薄障重,無力勸人,亦在...
目錄
第一篇:齊家
第二篇:以事顯理(故事類)
第三篇:扎根教育
第四篇:存心為要
第五篇:對治煩惱
第六篇:修學叮嚀
第七篇:持名唸佛
第八篇:給義工的話
附錄:企業的家文化/283
第一篇:齊家
第二篇:以事顯理(故事類)
第三篇:扎根教育
第四篇:存心為要
第五篇:對治煩惱
第六篇:修學叮嚀
第七篇:持名唸佛
第八篇:給義工的話
附錄:企業的家文化/283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17-03-07ISBN/ISSN:97898656368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12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