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臺南市四大戲院」的史料空缺,挖掘臺南市八座商業戲院不為人知的戲院興衰史。
★書中收錄70多幅日治時期老照片、古地圖、新聞報導和廣告,視覺圖像豐富、極富收藏價值。
★從歷史古都「府城──臺南市」的戲院發展史,重回百年前新式娛樂活動的場景,一窺舊時代城市風華。
循著舊時光的足跡,
重返百餘年前的臺南市區,探訪失落在地圖上的老戲院身影
史料闕如‧神秘‧大黑座‧臺南市第一座正式劇場‧臺南座‧媒體大亨高豐松次郎的臺南力作‧南座‧正港臺灣人經營‧大舞臺‧臺南市歷史最悠久‧戎座‧從臺南座脫胎後新生‧新泉座‧官方色彩濃厚‧宮古座‧在臺南銀座閃耀的歐風建築臺南世界館
日治時期的臺南市不只「四大戲院」?
一百多年前的戲院,搬演什麼劇碼?
臺南座與新泉座的淵源多深?
宮古座為何在戰後更名為延平戲院?
新穎設備、領先全臺的臺南世界館,到底有多豪華?
臺南在清領時是臺灣府城、清領前期更是全臺對外最大貿易港。在此時期,以廟宇為中心的戲曲(戲劇)活動,在特定時節或時機才會進行,商業劇場的娛樂型態尚未在臺灣社會成型,直到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後,才逐漸發展出不依附節慶而是常態性設置的商業戲院。日治時期,隨著日本移民帶來工商業社會的生活與休閒模式,不因時節限制的經常性休閒娛樂逐漸在都市中興起,從寄席到劇場,日益普及的都市娛樂文化帶動了商業戲院的發展。
本書作者透過爬梳日治時期的報紙、雜誌、書刊、寫真帖(照片集)、地圖集等史料,比對時賢回憶,整理出彼時臺南市先後出現的八家戲院:大黑座、臺南座、南座、大舞臺(國風劇場)、戎座(戎館)、新泉座、宮古座、臺南世界館;又以具體且有力的事證,修正了前人提出的「臺南四大戲院說」,詳細闡明了各戲院的起迄年代、所在位置、戲院建築外部與內部構造樣式、戲院的所有者與經營方式、戲院節目的類型等,再進一步分析臺南市戲院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最後總結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發展的三個重要歷史分期,並歸納戲院分佈區域、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樣式的表徵意涵,描繪出一幅清晰的戲院地圖,帶領讀者走進日治時期臺南市的城市風華。
作者簡介:
厲復平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劇場與表演博士、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劇場理論與批評、西方現代劇場、表演藝術社會學、肢體劇場、演員訓練體系及臺南現代劇場發展等。曾發表〈再探葛羅托斯基劇場實踐與理論〉、〈文創產業思維下的劇場表演藝術:一個藝術社會學考察芻議〉、〈準商業劇場《臺灣舞孃》在社會文化脈絡中的形構〉、〈《台南拓樸》計畫:行動介入台南公共空間〉、〈日治時期臺南市宮古座戲院考辨〉、〈劇場表演形塑空間生產:台南321巷藝術聚落的生成〉等多篇論文。
在學術研究之外,也多所涉獵實務工作,1990年因參與新竹「玉米田實驗劇團」而進入劇場領域,2000年以後赴歐留學期間,也多方參與劇場實務研習,如位於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的「鈴木忠志演員訓練及研究團」(Suzuki Training and Research Group)與位於坎特伯利的「歐洲劇場研究網絡」(European Theatre Research Network),另外也曾於義大利「澤西‧葛羅托斯基與湯瑪士‧理查的工作中心」(Workcenter of Jerzy Grotowski and Thomas Richards)與波蘭「澤西‧葛羅托斯基研究機構」(The Centre for Study of Jerzy Grotowski’s Work and for Cultural and Theatrical Research)進行短期駐地研究。
章節試閱
★大黑座(1905?-1907?)
日治時期臺南市最早的商業戲院很有可能就是大黑座。在1905年9月5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中,提及在「臺南大井頭街的大黑座寄席」更換席主,重新裝修而改座名為蛭子座,開場時有藝妓表演,來了五百名左右的觀眾。(《臺灣日日新報》1905-09-05第5版第2204號)1大井頭街相當於今日永福路二段及新美街之間的民權路二段(町名改正後的本町四丁目),自清代以來就是府城主要大街,人口聚集。上述報導中指明大黑座為「寄席」,然而同篇報導也提及當時「臺南唯一劇場臺南座」滿座時可容三四百人,推測大黑座雖然可容更多觀眾,但是劇場舞臺的相關設施簡略或缺乏,所以不被稱為劇場,而被認定是寄席。寄席是日人初至臺灣時很普遍的表演場所,空間要求門檻較低,通常就設置在現成的木造日式房舍內,上演型制簡單的說唱表演,並未運用到特殊的舞臺裝置,因此一般都比專設劇場建築出現得早,這也可由臺北市的情形佐證。(葉龍彥1998:41-42;石婉舜2012:44-45)因此合理推論大黑座寄席的設立年代理當早於劇場臺南座,儘管關於大黑座的報導出現的年代晚於對臺南座的報導。
另一則介紹臺南市1907年新年期間演出活動的報導,提及臺南座演竹三郎、三勝、源之助等日本舊劇,大黑座演出人形淨瑠璃,水仙宮廟則有水藝手品(魔術)等,當時在臺南座、大黑座及水仙宮廟三個場所同時都有演出,實為臺南市前所未見。(《臺灣日日新報》1907-01-15第5版第2609號)這一則報導在上述1905年的報導之後,但是其中又提及大黑座之名,可見不知何故蛭子座之名未改成,或者是又改回大黑座。這則報導也提及當時的戲院就只有大黑座與臺南座兩處。由上述1905年及1907年的兩則報導來看,大黑座節目類型以日本戲劇為主,不確定是否放映活動寫真,對於大黑座的所有人或經營者一概不知,由於缺乏更進一步的資料,對於大黑座寄席的瞭解十分有限。對比於臺南座及其他劇場的相關報導持續出現在當時的報紙上,關於大黑座寄席的報導就只有上述兩則,說明大黑座可能很早就被臺南座及其他劇場所取代,但是確切的停業年代不得而知。
★臺南座(1903?-1915)
臺南座是臺南市第一座正式的劇場,在1903年以前就已經設立,約在1915年左右停止營業,臺南座如何結束並不清楚,後來的新泉座有可能就是臺南座轉手整修後更名重新開張。臺南座戲院格局為木造日式戲院,約可容近六百位觀眾,位於開仙宮街,町名改正後為錦町三丁目,約在今日民生路一段。臺南座主為日人近藤金次郎,臺南座的節目類型以日人歌舞演劇為主,後來也兼放活動寫真,偶爾出租給中國戲班的演出。以下詳述臺南座資料耙梳與考辨。
◆臺南座的設立
葉龍彥指出臺南座在1906年完工(葉龍彥1998:32;2004:156),但並未說明資料來源為何,然而在1903年12月4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就報導了壯士俳優角藤定憲一座至臺南座演出的訊息(《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4第5版第1678號),隔日對全臺各戲院演出的報導中又再度提及臺南座(《臺灣日日新報》1903-12-05第5版第1679號)。可見臺南座最遲在1903年就已經出現,甚至還有可能更早,臺南座於1906年完工之說顯然有誤。
1905年2月即有報導指出在2月11日及12日在臺南座有素人演出的「恤兵演藝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02-05第6版第2027號)另外1905年9月5日報導提及「臺南唯一劇場臺南座」,茅草屋頂經常受暴風雨毀壞,內有榻榻米席,滿座時可容三四百人。(《臺灣日日新報》1905-09-05第5版第2204號)1905年10月25日更有報導提及當時臺南座每週日演出觀眾甚多:「臺南座劇場。每日曜日。觀者如織。不亞臺北座。入夜魚更三躍。當閉場時。一過其地。輙至擠擁不開亦云盛況矣。想其中必有色藝雙絕之名優。獨出冠時。當行出色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0-25第3版第2246號)1907年新年期間也有報導指出臺南座演出日本舊劇,每夜有五百到六百名觀眾(《臺灣日日新報》1907-01-15第5版第2609號),不知此時臺南座是否經過改裝,所以比1905年的報導所言可以容納更多的觀眾。
關於臺南座的地點,報紙報導提到「臺南開仙宮街,有一臺南座之戲園,規模狹小,場內座位,只可容五六百人」(《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8-05-26第4版第3019號),參照1915年發行的〈臺南市全圖〉(黑田菊之助1915)與今日之臺南市街道可知,開仙宮街在今之民生路一段上,1920年後改地名為錦町三丁目(陳聰信2005:276),是當時日人在臺南市區內逐漸群聚形成的新興商業區,與清代漢人移民社會形成的位於現今民權路一帶的商業區域不同。臺南文人許丙丁於1956年著文論及臺南市戲劇過往,曾提及臺南座位於內新街(許丙丁1956:31-32),參照1915年發行的〈臺南市全圖〉(黑田菊之助1915)及多種臺南市歷史地圖,內新街為開仙宮街向西延伸的段落,故臺南座的地址又有內新街一說,並不相忤。臺南座位置在〈臺南及安平市街圖〉(1907)及〈市區改正臺南市街全圖〉(1907)兩張地圖中都有標示,可參考圖版2-1與圖版2-2。
對於臺南座戲院可容的觀眾數,上述引文提及臺南座可容五六百人左右,另一則報紙報導1906年1月高松豐次郎在臺南座放映活動寫真,每晚觀眾不下五百人。(《臺灣日日新報》1906-01-24第5版第2317號)另外在1910年8月下旬歌仙茶園聘老德勝班在臺南座演出,因人數過多,「實不能受如數觀客。故臨場警官。為查檢客席。規定收容五百八十名。不准其貪多務得。」(《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08-21第6版第3697號)顯示臺南座可容近六百人左右。臺南座是日人在臺南市建立的戲院,而此一時期日人所建的戲院仍是木造房舍,以上演日本歌舞伎、寄席、義太夫等表演為主,觀眾席為榻榻米而不設座椅。一般正式的日式歌舞伎劇場都在右舞臺設有向觀眾席延伸出去的花道作為表演區,以及旋轉舞臺,這也是歌舞伎劇場舞臺不同於其他劇場舞臺的兩大特色。只是不知在日治初期的殖民地臺南市,是否劇場裝置設備會如此完備或有從簡權宜之處,因此無法確定臺南座是否確有花道或旋轉舞臺。臺南座除了提供日本人演出之外,也有臺灣人租用,聘中國大陸戲班來臺南演出,然而臺灣人並不習慣跪坐,會於戲院中加放座椅應付。如1910年9月報紙報導廈門天仙女班在臺南座開演的訊息:「園中內外修繕。比前較為周至。其坐位皆置洋式籐椅。園內亦添設電扇。使觀者無酷熱之虞云。」(《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09-06第4版第3710號)另一則1910年8月的報導臺南座「電火故障」致使人錢財被竊的報導,顯示當時臺南座已用電燈照明。
★大黑座(1905?-1907?)
日治時期臺南市最早的商業戲院很有可能就是大黑座。在1905年9月5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中,提及在「臺南大井頭街的大黑座寄席」更換席主,重新裝修而改座名為蛭子座,開場時有藝妓表演,來了五百名左右的觀眾。(《臺灣日日新報》1905-09-05第5版第2204號)1大井頭街相當於今日永福路二段及新美街之間的民權路二段(町名改正後的本町四丁目),自清代以來就是府城主要大街,人口聚集。上述報導中指明大黑座為「寄席」,然而同篇報導也提及當時「臺南唯一劇場臺南座」滿座時可容三四百人,推測大黑座雖然可容更...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如偵探工作般的日治時期研究趣味/李道明
敝人與厲復平教授結識於2016年10月敝人主辦的「第二屆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他在該研討會發表了簡版的〈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考辨(1895-1945)〉一文。嗣後,厲教授擬將完整版的《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一文出書,囑咐我為他的書寫序,本人欣然應允,因為日治時期臺灣電影或戲劇的歷史研究本就冷門,願意從事此等領域研究的人需要掌聲鼓勵,更何況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著作。
自1990年代初期敝人即開始投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考據研究工作,但由於是兼職進行,因此斷斷續續才能將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此後20年間,逐漸有幾本相關著作在臺灣出版,但是仍留有相當多空間與題目等待有心人繼續開發研究。近10餘年來,出現許多國內的博碩士論文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或戲劇領域尋找題目進行研究。這一小小風潮的出現,除了拜臺灣廣設臺灣文史研究系所之賜培養了一批碩博士生為主因外,也要感謝日治時期臺灣報刊的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工程的完成,讓有志研究者在研究上獲得許多便利,更易比對資料,有新發現。
由於日治時期離今日已達近一世紀之久,從事該時期的研究僅能依賴現存一級或次級資料的蒐集、比對、判讀或詮釋。現存史料是否蒐集完整、比對是否確實、判讀或詮釋是否正確,往往導致所撰述的著作的可信度是否被接受或被質疑、挑戰。當今就有某些作者的著作雖曾被後人廣為引用,但其大量錯誤也備受批評質疑。此種治史工作,好比警探辦案,必須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切不可急功近利,更忌諱無的放矢。厲復平教授的此本著作,在敝人看來,就是一個小心求證後才做出結論的範例。對於一些不同來源針對同一件事有不同說法的情況,他會多方尋找證據來證明或推論,其細心與用心值得推崇與肯定。
在舉辦「第二屆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時,我們碰到一個難得一見的巧合情況,即另有一位研究者的題目與厲教授幾乎完全相同。作為研討會的主辦單位,我們決定讓兩篇論文同時發表,讓評論者與觀眾自己來評論兩位研究者的觀點與研究成果。賴品蓉的這篇〈戲院與近代都市:日治時期臺南市的戲院及其空間脈絡分析〉文章係轉寫自作者的碩士論文《日治時期臺南市戲院的出現及其文化意義》。該篇論文與厲教授的本著作焦點略有不同,但在討論戲院的創立、演出與經營上仍多有交集。兩者在某些議題上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不同結論。敝人覺得這種情況本就很自然,也是由於兩位研究者參考的資料來源不盡相同所致。敝人建議讀者若有興趣,可以找來賴品蓉女士的碩士論文,仔細與厲教授的此本著作比對,可對於日治時期臺南的戲院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理解。當然,由於一些史料的確尚未出土,無法解答疑問,尚待後繼者繼續努力。例如,「大黑座」究竟何時由何人創辦、何時停止?「大黑座」為何改名為「蛭子座」、後來是否又改回「大黑座」的本名?這即是本人比對兩本著作後,親自查詢現存資料庫,但仍無法回答的問題。
如果真心有興趣也有耐心,研究日治時期的歷史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它真像在做偵探工作,從諸多線索中理出事情的頭緒,進而從混沌中查出真相,很容易感受到一種成就感,是很難從其他地方得到滿足的。我相信厲教授在完成本著作後,一定也感受到這種難以形容的成就感。恭喜他,同時也祝福本書的讀者可在閱讀中找到發現的樂趣與獲得知識的喜悅。
▍推薦序二
賞讀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一趟知性的發現之旅/林朝成
臺灣日治時期商業戲院呈現一時的流行文化、工商業生活樣態、休閒活動類型、建築的傳統形式和摩登風格以及街道紋理的脈絡,戲院的敘事適足以說明戲劇與電影的發展及其消長關係,從中窺探城市的生活文化史,所以邱坤良教授倡議以戲院為中心的研究,並補足戲劇社會文化的重要構面。
然日治時期的商業戲院研究大多以臺北市為中心,要研究臺南市商業戲院將面臨資料散落多方,搜集不易,研究成果累積不足和錯誤資料廣泛流傳的難題。學者要有嚴謹的歷史考證,分辨一般說法的真偽,條理成系統的脈絡,更輔以關鍵性的圖像資料,用流暢文筆表述,吸引讀者進入日治時期商業戲院的世界,那可說是難能可貴,悅讀有味了。本人閱讀厲復平新著,讀著讀著就進入到日治時期商業戲院的世界,賞讀其中。
厲博士以日治時期臺南商業電影為題,不畏艱難,做出了研究的優良成績。其中或因地利之便,亦有臺南戲劇與電影文化關愛之情吧!他爬梳日治時期重要的報紙、雜誌、書刊、攝影寫真帖、地圖集等文獻資料,佐證推敲,比對時賢說法,發掘合理的解釋和圖證,推出許多前人未知或有所疏漏之處,進而對日治時期臺南商業戲院的樣貌給予完整的論說,給學界與地方文史人士提供一個堅實的論述基礎,方便後來者的應用、導覽解說與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
厲博士針對日治時期大黑座、臺南座、南座、大舞臺、戒座、新泉座、宮古座和臺南世界館等八個戲院一一探究,分別從概說、設立、經營、節目類型和結束等五個層面廣論各戲院的發展歷程,並旁涉當時的戲院生態和經營困境,由此紮實的個案研究和敘述,厲博士所分析歸納的結論,前後呼應,理據充分,清晰可讀,足以說明日治時期臺南戲院的現象,深具學術價值。厲博士總結出本書的主要貢獻,便很有說服力:
一、本書闡明日治時期臺南市戲院整體發展。依時序發展概分為萌芽、奠基、穩定三個時期,各階段的解說、論斷明確發前人所未發。
二、本書闡明日治時期臺南市戲院的分布區域、建築樣式及其表徵。這個研究成果足以成為城市史研究的參照,更生動地印證臺南銀座街現代的活力。
三、說明日治時期臺南市戲院及觀眾的日臺分流與交流,對日人與臺人經營戲院的型態和觀眾的深入分析,可反映當時臺日戲院的分流,亦可見其空間區位的特徵和共同面臨的電影事業處境,由此一個視角,更能透視當時文化生活的型態。
綜觀本書,由此三點即足以表明本書建構的系統論說和具體貢獻,未來的臺南日治時期戲院的理解,本書應是必讀之書。何況書中流暢的文筆、罕見的圖錄、寫真、清晰的圖表,更是吸引人,讀來皆是趣味,如同走了一趟地方文化之旅。
▍推薦序一
如偵探工作般的日治時期研究趣味/李道明
敝人與厲復平教授結識於2016年10月敝人主辦的「第二屆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他在該研討會發表了簡版的〈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考辨(1895-1945)〉一文。嗣後,厲教授擬將完整版的《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一文出書,囑咐我為他的書寫序,本人欣然應允,因為日治時期臺灣電影或戲劇的歷史研究本就冷門,願意從事此等領域研究的人需要掌聲鼓勵,更何況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著作。
自1990年代初期敝人即開始投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考據研究工作,但由於是兼職進行,因此斷...
作者序
本書為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台南特定場域表演的形構(1987-2014)」(104-2410-H-024-023)之延伸研究成果,為臺南市現代戲劇表演與演出場地之間的關係此一研究主題,向日治時期的追溯。
感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主任李道明教授、臺南社區大學校長暨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任林朝成教授為本書作序,並特別感謝李道明教授對於本書給與寶貴修改意見。
本人2016年10月1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舉辦之「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比較殖民時期的韓國與臺灣電影」中,將本書初稿發表為〈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考辨(1895-1945)〉一文,研討會評論人石婉舜教授與同場發表人賴品蓉碩士回饋許多寶貴意見,皆令本書的完成受惠良多,特此致謝。
本研究承蒙漢珍數位圖書公司與大鐸資訊公司提供《臺灣日日新報》電子資料庫試用,於此一併致謝。本書運用許多珍貴照片作為佐證說明,感謝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蔣朝根先生、國家圖書館、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文化協會在台南」數位典藏詮釋計畫、漢珍數位圖書公司協助處理授權使用事宜,以及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臺南市立圖書館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協助珍貴照片數位檔案之取得,另外感謝劉克全先生與黃隆正先生提供個人收藏之珍貴地圖與照片。同時感謝施俊鈞先生、吳義垣先生、吳俊漢先生、吳堉田先生協助相關訪談之進行。葉瓊霞老師與楊美英老師協助聯繫地方人士與諮詢地方文史。本研究日文資料感謝八木榛名(Yagi Haruna)小姐協助翻譯,感謝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協助出版事宜,其中特別感謝徐佑驊小姐協助編輯事宜。
本書得以完成,得力於我工作場域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的同仁們多年來直接與間接的關照與協助,感謝林玫君教授、王婉容教授、林雯玲教授與林偉瑜教授多方的建言與協助,陳晞如教授協詢出版事宜,許瑞芳教授、張麗玉教授、陳韻文教授與蔡依仁教授都曾協力分攤系上事務,讓我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能擠出更多時間與心力完成本書,系辦公室呂季樺小姐平日所提供的行政支援以及對本書照片授權事宜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回首從前,最早藉由玉米田劇團邱娟娟團長的引介得以進入戲劇的世界,更受到鍾明德教授的啟迪得以擴展視野,以及多位師友的教誨與砥礪,都是引領我進入戲劇研究領域的貴人。最後要特別感謝我家人的支持,沒有愛妻林偉瑜殷切的鼓勵與協助,肯定就沒有這本書的問世了,沒有我祖父厲景周、祖母厲辛秉貞、父親厲寶琦與母親厲張素梅一路的提攜與辛苦付出,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我。飲水思源,心懷感念。
本書為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台南特定場域表演的形構(1987-2014)」(104-2410-H-024-023)之延伸研究成果,為臺南市現代戲劇表演與演出場地之間的關係此一研究主題,向日治時期的追溯。
感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主任李道明教授、臺南社區大學校長暨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任林朝成教授為本書作序,並特別感謝李道明教授對於本書給與寶貴修改意見。
本人2016年10月1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舉辦之「臺灣與亞洲電影史國際研討會:比較殖民時期的韓國與臺灣電影」中,將本書初稿發表為〈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考辨(1895...
目錄
推薦序一/
如偵探工作般的日治時期研究趣味/李道明
推薦序二/
賞讀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一趟知性的發現之旅/林朝成
謝辭
導論 探尋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
Chapter 1 大黑座(1905?-1907?)
Chapter 2 臺南座(1903?-1915)
臺南座的設立
臺南座的經營
臺南座的節目類型
臺南座的結束
Chapter 3 南座(1908-1928)
南座的設立
南座的經營
南座的節目類型
南座的結束
Chapter 4 大舞臺(1911-1945)
大舞臺的設立
大舞臺的經營
大舞臺的節目類型
大舞臺的結束
Chapter 5 戎座(戎館)(1912-1945)
戎座的設立
戎座的經營
戎座經營困境與臺南市戲院生態
戎座的節目類型
戎座在戰後的經營概況
Chapter 6 新泉座(1915-1924)
新泉座的設立
新泉座的經營
新泉座的節目類型
新泉座的結束
Chapter 7 宮古座(1928-1945)
臺南市戲院整合
宮古座的設立
宮古座的經營
宮古座的節目類型
宮古座的結束
Chapter 8 臺南世界館(1931-1945)
臺南世界館的設立
臺南世界館的經營
臺南世界館的節目類型
臺南世界館的結束
結論 測繪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
戲院整體發展的分期與特色
戲院分佈區域、建築樣式及其表徵
戲院及觀眾的日臺分流與交流
引用文獻
推薦序一/
如偵探工作般的日治時期研究趣味/李道明
推薦序二/
賞讀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一趟知性的發現之旅/林朝成
謝辭
導論 探尋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
Chapter 1 大黑座(1905?-1907?)
Chapter 2 臺南座(1903?-1915)
臺南座的設立
臺南座的經營
臺南座的節目類型
臺南座的結束
Chapter 3 南座(1908-1928)
南座的設立
南座的經營
南座的節目類型
南座的結束
Chapter 4 大舞臺(1911-1945)
大舞臺的設立
大舞臺的經營
大舞臺的節目類型
大舞臺的結束
Chapter 5 戎座(戎館)(19...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7-03-01ISBN/ISSN:97898694308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