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競放、桃李爭豔的建安文壇上,「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無疑是一個引人矚目的人物。他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特別是詩歌與辭賦能獨闢蹊徑,別開生面,形成特有的雅潔贍麗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他的作品有很多散失、亡佚。本書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版為藍本,在詳贍地注譯、賞析過程中,並進行校勘、補足的工作,是坊間詮釋最仔細、校勘最精詳的《曹子建集》全注全譯本。
作者簡介:
注譯者:
曹海東,男,1962年生,湖北紅安人,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工作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主要為漢語史、經典詮釋學,旁及中國古代文學等。係中華朱子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屈原學會會員、湖北省語言學學會會員、湖北省屈原學會會員。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語文建設》、《文學遺產》、《孔子研究》、《辭書研究》、《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90餘篇;獨著《古文閱讀精要》、《朱熹經典解釋學研究》、《朱熹經典解釋學範疇論要》、《新譯西京雜記》、《新譯燕丹子》、《諸葛亮:智聖人生》等,與人合撰《書畫同源》、《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學家的命運》等,主編《歷代寓言小品》、《二十五史通鑒》、《古代漢語教程》等,參編《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訓詁分典》(任副主編)、《後漢書辭典》、《聊齋志異全本譯賞》等。
推薦序
導讀(節錄)
二、曹植的文學創作
曹植的功名事業心極為強烈,冀望見用於世而有所建樹的志氣,素蓄於胸。他曾在〈與楊德祖書〉中說:「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可見,曹植平生志氣,並不在於舞文弄墨,以詩文見稱於世,而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績實現人生價值,流芳名於後世。可是,歷史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命運之神並沒有讓他成為文臣武將,更沒有讓他在政治舞臺上叱咤風雲,建立奇功偉業,致使他「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理想最終成了一個破碎難圓的夢。相反,被他譏為「小道」的文學創作,倒使他名垂千古,功著史冊,獲得人生的輝煌,讓後人尊仰、推崇不已。這從鍾嶸《詩品》的相關評語中可見一斑:「粲溢古今,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曹植的這種人生結局,真具「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況味。
曹植一生勤於筆耕,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且作品體裁豐富多樣,舉凡詩歌、辭賦、頌、贊、章、表、誄、書、論……,均所涉及,顯示了多方面的文學才能。惜乎其作品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有很多散亡、殘佚,傳至今日的只有二百餘篇。現就其今傳的作品按體裁分別論析如次。
(一)詩 歌
今傳曹植作品,詩佔較大比重,但各本輯收的數量不盡相等。明活字本《曹子建集》收詩七十三首,丁晏《曹集銓評》收詩九十一首,朱緒曾《曹集考異》收詩一百零一首,黃節《曹子建詩注》定為七十一首。各本收詩數量不等,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為各本對殘篇、疑篇的處理方法不一樣:有的本子將其刪剔(即使刪剔,所持標準也不盡相同),有的本子將其保留。今傳曹植詩以五言為主,也有四言、六言和雜言,其中樂府詩佔半數以上。
曹植詩歌的題材、內容較為廣泛、豐富,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抒寫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表達自己高遠的政治理想(這一思想內容貫穿於他前、後期的詩作之中,只是因生活境況的變化,前、後期此類作品的感情基調有所不同而已)。如,〈白馬篇〉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神姿凜然,不惜捐軀而殺敵立功的游俠少年形象,充滿著豪壯、向上的進取精神。這位少年游俠的雄姿,正是詩人的自我投影,寄寓著詩人報國立功的情意。此外,像〈薤露行〉、〈雜詩〉(其五)等,亦屬此類作品。
二是描述貴族子弟的宴飲遊樂生活,即《文心雕龍‧明詩》所言「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的那一類。如,〈公宴〉、〈 雞〉等,即為此屬。這些作品作於前期,是曹植鄴都時期安閒、豫逸生活的留影。
三是反映動亂的社會現實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如〈送應氏〉第一首描寫戰亂後洛陽城的荒殘景象,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此外,還有〈梁甫行〉、〈情詩〉等。不過,此類詩作為數不多。
四是表現自己橫遭迫害、打擊,志不克展、才不見用的悲憤、憂愁,揭露曹魏王朝的殘酷、刻薄,以及奸佞小人的邪僻、惡毒。這類詩歌,在曹植詩作中佔有較大的比例,主要作於後期。如,〈贈白馬王彪〉、〈吁嗟篇〉、〈野田黃雀行〉等。這類詩作大都是曹植悲劇性人生中的沉痛吟唱,充分展示了豐富恢廓的內心世界,流溢著一腔憂懼、悽悵、悲憤之情。
五是以婚戀、家庭為題材,表現婦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慘命運。如,〈棄婦篇〉、〈七哀〉、〈浮萍篇〉等。不過,此類作品往往有深意寄託其間,是借夫婦比喻君臣,抒寫臣「不見答於君,竊獨自傷」30的感情,寓涵著作者自己懷瑾握瑜而不見用於世的感慨。
六是歌詠「遊仙」之事。這類詩歌實際是假託神仙之事以寄情懷,與《楚辭》中〈遠遊〉的精神一脈相承。歌讚遊仙,完全是作者身處艱危、拘囚之境時的聊以自解的方法。此類作品境界恢宏,景象瑰麗,情致婉約,較具影響的有〈遠遊篇〉、〈仙人篇〉、〈升天行〉、〈五遊詠〉等。
七是贈答友人的作品,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厚誼。如,〈贈徐幹〉、〈離友〉等。
八是詠史之作。如,〈三良〉、〈怨歌行〉等。這類作品往往能借古諷今,別有寓託。
綜觀曹植詩可知,從內容到形式,均獨闢蹊徑,別開生面,具有很強的開拓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鍾嶸《詩品》評其詩云:「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這可以說是對曹植詩總體特色的恰切概括。
曹植之詩,其中有對渴盼建功立業的慷慨激越之情的抒發,有對身受挫折、壯志難酬的愁苦怨憤的悲吟,有對遊仙詩中那華妙恢廓、灑落和樂境界的憧憬……,大都寫得壯懷激烈,氣勢奇放,韻調高邁,情感深真,可謂「梗慨而多氣」。正是這些,形成了曹植詩「骨氣奇高」的風格特徵。
曹植詩歌在藝術表現上繼承了漢樂府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吸收了漢末文人古詩的長處,但又多有創新與發展。今人徐公持先生說:
(曹植)在繼承漢樂府民歌傳統的同時,對詩歌進行改造,向凝煉、整飭、豐富、優美方向大大前進了一步。他的一些名篇如〈贈白馬王彪〉等,一方面寫得自然流暢,具有一定的民歌風,另一方面又比民歌更精警,具體表現為全篇的結構很嚴謹,各章之間的承啟照應關係周到而富於匠心,景物描寫多而有層次,景為情設,景中有情。31
除此之外,曹植詩還改變了漢樂府古樸的語言風格,形成了個人贍麗精工、雅潔華美的語言特徵。其詩詞彙豐富,藻飾華盛。明人胡應麟曾說:「子建〈名都〉、〈白馬〉、〈美女〉諸篇,辭極贍麗,然句頗尚工,語多致飾,視東西京樂府天然古質,殊自不同。」32曹植詩還善於煉字煉句,具有深長的韻味。如〈公宴〉詩中「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二句,不僅對仗工穩,平仄協調,音節鏗鏘,而且用字極見匠心,頗具傳神之妙。其中「被」、「冒」二字分別寫盡了蘭、荷遍布,茂密繁盛的狀貌,令人為之擊節。曹植詩還善於結撰意象生動的佳句、警句。如「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等。此類句子多用作首句,以振起全篇,頗有高屋建瓴之勢,故後人多讚「陳王極工起調」33。此外,曹植詩大量使用了「比興」手法,甚至還將此手法擴大運用到全篇,如〈吁嗟篇〉等。可見,曹植詩在藝術表現手段上具有無比的豐富性和優美性。正因此,曹植詩才又獲得了「詞采華茂」的風格特徵。
上述「骨氣」與「詞采」在曹植詩中完美、有機的結合,則又令其詩具備了「建安風骨」的特質。
總而言之,曹植以其詩歌創作實踐,推動了詩體文學的發展,顯示了建安文學的實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今人王鍾陵先生在論其詩歌創作的歷史功績、藝術地位時說:
曹植詩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完成了建安詩歌自曹操開始的文人化過程。明人王世懋曰:「古詩兩漢以來,曹子建出而始為宏肆,多生情態,此一變也。」(《藝圃擷餘》)所謂「始為宏肆,多生情態」者,指因風力情感之充實而造成的藝術表現上的鋪展和細膩。「此一變也」,是說子建詩完成了從漢詩向魏晉詩發展的轉折,形成了一種明顯不同於兩漢古詩的嶄新的風格。成書倬雲更為具體地說:「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案指曹丕)雅秀而傷於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斷推此君……」(子建)既饒文藻,多情態,又富氣骨,有塊磊之寄,「意厚詞贍,氣格渾雄」(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兩者兼備,故風雅當家斷推子建。
由此說來,後世人們對其詩作推尊備至,讚美之,效法之,是不無緣由的。
導讀(節錄)
二、曹植的文學創作
曹植的功名事業心極為強烈,冀望見用於世而有所建樹的志氣,素蓄於胸。他曾在〈與楊德祖書〉中說:「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可見,曹植平生志氣,並不在於舞文弄墨,以詩文見稱於世,而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績實現人生價值,流芳名於後世。可是,歷史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命運之神並沒有讓他成為文臣武將,更沒有讓他在政治舞臺上叱咤風雲,建立奇功偉業,致使他「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
作者序
卷 一
東征賦并序
【題 解】建安十九年(西元二一四年)秋七月,曹操親率魏軍東征吳國孫權,留曹植監守鄴城。此賦即作於曹操東征出兵之際。賦,古代文體之一種,講究文采、韻節,兼具詩歌與散文的性質。此賦係作者有感於曹魏出兵征吳而作,抒寫了作者當時複雜的思想感情。
建安十九年,王師東征吳寇,余典禁兵1,衛宮省2。然神武3一舉,東夷必克4,想見振旅5之盛,故作賦一篇。
登城隅之飛觀6兮,望六師之所營7。幡旗轉而心異兮8,舟楫動9而傷情。顧身微而任顯10兮,愧責重而命輕11。嗟我愁其何為兮?心遙思而懸旌12。
師旅憑皇穹之靈佑13兮,亮元勳之必舉14。揮朱旗以東指兮,橫大江而莫御15。循戈櫓16於清流兮,氾雲梯而容與17。禽元帥於中舟兮18,振靈威於東野19。
【注 釋】1典禁兵 典,謂掌管。禁兵,古指護衛皇宮或國都的軍隊。2宮省 猶宮禁。指王宮禁地。此指魏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北)的宮室。3神武 神明而威武。此謂神武之軍。4東夷句 意謂東吳必定被征服。5振旅 整頓部隊。此謂班師回國。6飛觀 此當指銅雀觀(即銅雀臺),在鄴城北城西北角。飛,極言其高。7望六師句 六師,猶六軍。此泛指軍隊。營,經營;作為。8幡旗句 幡,一種垂掛於竿頭的長條形旗幟。心異,謂情緒發生變化。9舟楫動 謂船槳划動。案:曹軍征吳,水兵由漳水而入黃河,再由黃河入淮。10任顯 此謂典兵守鄴的職事十分榮耀。11命輕 謂命運欠佳。12心遙思句 遙思,謂想得很遠。而,義與「如」字同。懸旌,懸掛旌旗。形容心緒不安。13皇穹之靈佑 指天神的護佑。14亮元勳句 亮,誠信。元勳,大功也。舉,獲得。15御 抵擋。16循戈櫓 循,以手撫摩。櫓,大盾牌。案:「循戈櫓」以下四句,明活字本脫缺,今據他本補入。17氾雲梯句 氾,同「汎」。漂浮也。雲梯,古代作戰攻城用的一種器械。容與,安閒舒緩貌。18禽元帥句 禽,同「擒」。元帥,指吳軍將帥。中舟,即舟中。19振靈威句 靈威,神威也。東野,指東吳之地。
【語 譯】建安十九年,官軍向東征伐吳敵,我留守鄴都掌管禁兵,保衛魏國宮室。我神武的官軍一出動,將一定會攻破吳軍,想像官軍整師凱旋的盛況,我便寫作了這篇賦文。
登上城角高高的臺觀啊,觀望六軍之動靜。幡旗飄轉令我心潮澎湃啊,船槳划動使我傷心。想我地位卑微而任務榮顯啊,愧感責重而命輕。我心悲愁為哪般啊?只因想得太遠而心如懸旌。
官軍依憑天神的保佑啊,相信大功一定建成。揮動紅旗往東進啊,橫渡大江而敵不敢拼。手握戈盾渡於水上啊,雲梯漂浮緩緩行。擒捉吳帥於船中啊,我軍在吳地神威大振。
【研 析】此賦抒寫了作者眼見大軍將行時的真情實感:眺望魏軍紅旗獵獵,師旅整肅,作者激情滿懷,自豪不已;想見魏軍勢如破竹,功成凱旋,作者精神振奮,意氣昂然;念及自己典兵守鄴,責任重大,作者心生惶惑,唯恐失職;想到自己無緣從征,建功無望,作者又暗自傷神,心懷悲愁。
本篇的序文,簡要地交代了寫作此賦的緣由。
正文第一段寫作者眼見大軍出征時的激動心情。此段所呈作者的情感特質,以悲愁為主,文中「傷情」、「我愁」等語已有明示。然則,作者悲愁緣何而生?細繹本段文意,當有兩個方面的因由:一是念及責重命輕,恐難勝任;二是想到自己不能隨軍征吳,失去殺敵立功之機。《三國志‧曹植傳》載:「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屯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可不勉與?』」由此看來,曹操征吳,留植守鄴,對植寄予了厚望。因此,曹植在大軍將行時,想到父親的諄諄教誨、殷殷期望,又念自己命輕身微,他能不感到自己的責任沉重如山嗎?能不為自己獨當一面而心生惶憂嗎?另外,作者素以「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為懷,當他看到馳騁疆場、殺敵立功的機會與自己無緣時,又能不黯然神傷,心生幾許幽愁暗恨嗎?就這一點講,此時此地的悲愁,映現出的倒是他渴盼建功立業、濟世匡時的高昂的志氣。
正文第二段描述作者所想像的魏軍大破孫吳,獲勝而歸的情景。字裏行間浸透著昂揚的戰鬥激情,潛藏著作者對殺敵建功的憧憬,寄寓著作者良好的祝願。
此賦「觸類而作」,即景生情,因事生「想」(序有「想見」云云),即興成篇,言之有物,情意深摯。再者,作品刻畫作者特定情景下的心理狀態,細膩精深,委曲騰挪:由展望神武之軍時的豪邁,寫到深感無緣立功、責重命輕時的沉鬱,再寫到想見克敵振旅時的激昂,生動地展現了青年曹植生氣勃勃、豐富多情的內心世界。此外,本篇在寫作上能很好地處理實寫與虛寫,敘事與描寫、抒情等之間的關係,使之冶於一爐,達到有機的融合。
遊觀賦
【題 解】結合正文的內容看,篇題中的「觀」,當指宮廷旁的樓臺,具體應指魏都鄴城的銅雀臺。據此,本賦當作於銅雀臺建成之後的某年。
靜閒居而無事,將遊目1以自娛。登北觀而啟路2,涉雲際之飛除3。從羆熊之武士4,荷長戟5而先驅。罷若雲歸6,會如霧聚7。車不及回,塵不獲舉8。奮袂9成風,揮汗如雨10。
【注 釋】1遊目 放眼四望。2登北觀句 北觀,指銅雀臺。因該臺在魏都鄴城之北,故稱。啟路,猶言上路。3飛除 指樓梯。飛,極言其高。4羆熊之武士 謂武士十分勇猛,如熊似羆。羆,一種形狀類似熊的動物,身有黃白花紋。5戟 古代兵器之一種,長桿頭上附有月牙狀的利刃。6罷若句 謂停歇時,武士們像雲一樣散開。7霧聚 謂武士像霧一樣集合攏來。8舉 揚起。9奮袂 揮動衣袖。10揮汗句 語本《戰國策‧齊策》:「揮汗成雨。」形容人數眾多,場面熱鬧。
【語 譯】閒居之時平靜無事,將去遊覽散散心。為登北觀而上路,攀行樓梯高入雲。威猛的武士作隨從,肩扛長戟打前陣。歇息之時如雲散,會合之時如霧凝。車子多得無法轉身,人車擁擠揚不起灰塵。眾人揮袖搧成風,灑下汗水如雨淋。
【研 析】此賦可能作於銅雀臺建成以後的建安十九年(西元二一四年)秋季。其時,曹操率軍東征孫吳,使曹植留守鄴城,典治鄴都禁兵。因此,作者才有可能像此賦所描敘的那樣,帶著眾多的武士遊覽銅雀臺。
此詩的思想內容很平淡,只是描述了作者閒極無聊時,帶領眾武士外出遊觀的盛況,反映了作者豪情奔放、生氣勃勃的精神面貌。
此賦前二句交代此次遊觀的動因;「登北觀」二句簡短地說明了遊觀的線路;「從羆熊」以下八句,著重描述了隨行隊伍的盛壯。
此賦的文句明顯有殘脫的現象,但僅就這殘存的部分看,它在藝術表現上顯然襲用了漢大賦的手法,因而呈現鋪張揚厲、侈麗鉅衍的特點。
首先,此賦像漢大賦一樣,敘述全用鋪陳之法,細緻入微,窮形盡相。
其次,此賦像漢大賦一樣,喜用比喻、誇飾、烘襯的手法。如,敘士眾聚散時,以「霧聚」、「雲歸」為喻,栩栩如生,形象生動;寫士卒之眾時,則用「奮袂成風,揮汗如雨」二句誇以成狀,奇偉壯觀,感染力強。另外,此賦的烘襯之法也運用得很成功。如「車不」二句寫車子不能轉身,灰塵不能上揚,生動地烘襯出隨行人車之盛眾、稠密。
再次,此賦音韻和諧,屬對工整,句式參差,頗富形式上的美感。此賦通篇叶韻,悅耳動聽;「罷若」以下各句兩兩相對,整齊勻稱;賦中四言、六言句式交替使用,頓挫有致。
懷親賦并序
【題 解】篇題中的「親」,指作者的父親曹操。此賦是作者外出打獵、路經濟陽南澤時所作。作者路經南澤時,得見其父曹操當年在此修築的營壘,不禁生出無限的懷思之情。心有所感,緣情而發,於是寫下了這篇懷念性的賦文。
此賦的寫作年代,今難以詳考。但據本篇所述遊獵的路線、方位看,有可能是作於作者封東阿王期間,即明帝太和年間。此賦文字疑有殘脫。
濟陽南澤1有先帝故營2,遂停馬住駕,造3斯賦焉。
獵平原而南騖4,覩先帝之舊營。步壁壘之常制5,識旌麾之所停6。存官曹之典列7,心髣髴8於平生。回驥首而永遊9,赴脩途以尋遠10。情眷戀而顧懷11,魂須臾而九反12。
【注 釋】1濟陽南澤 濟陽,漢縣名,屬陳留郡。南澤,地名,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2先帝故營 謂曹操之舊營。3造 此言寫作。4南騖 向南疾馳。5步壁壘句 此句猶言步常制之壁壘。步,慢行。壁壘,軍營的圍牆,以作為進攻或防守的工事。此泛指軍營。常制,指固定的、通常的規制。6識旌麾句 識,認出;知曉。旌麾,指將帥作戰指揮用的軍旗。此隱指曹操。7存官曹句 存,思念;回想。官曹,指古代分職治事的官署或部門。典列,法定的位次。此指曹操的官職。8髣髴 猶云依稀。模模糊糊之意。9回驥首句 回驥首,謂掉轉馬頭。永遊,長遊;遠遊。10赴脩途句 脩途,漫長之路。尋遠,前往遠處。尋,此有往義。11顧懷 眷顧、留戀。12魂須臾句 須臾,謂時間極短。九反,言多次返回。
【語 譯】濟陽縣南澤有先帝當年的營壘,我便勒馬停車前去瞻仰,並寫作了這篇賦文。
平原上打獵往南奔,看見了先帝的舊軍營。慢步於通常規格的營壘,知道帥旗當年何處停。回想先帝任職官府之時,心中依稀記起往昔事情。掉轉馬頭去遠遊,踏上長路往前行。心中眷戀情依依,魂神不斷飛回那舊營。
【研 析】作者遊覽其父曹操當年棲住過的營壘時,睹物思人,不禁生出對父親的無限懷念之情;而物在人非,更使作者感慨繫之,平添不少悲戚、哀傷。此賦將作者在當時特定情景下的情感活動表現得十分細膩、真實而感人。
曹操死後,作者失去了政治上的「保護傘」,而備受曹丕、曹叡父子的歧視、壓制,心中常常是憂懼不安,落寞寡歡。明乎此,則知此賦所表現的對曹操「眷戀而顧懷」的情感,不是矯揉造作,而是出自衷心。
此賦小序交代寫作緣起,表明此賦是觸景而生情,情動而辭發的產物。
此賦前四句寫作者遊覽曹操舊營時的情況。其中「步壁壘」二句,表明作者觀覽舊營時,是有意地、努力地尋覓他父親當年的蹤跡,似乎要在這已失去往日喧囂的歷史陳跡中,尋出與父親相關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以作為憑弔、寄情的對象。賦中「存官曹」二句,寫作者對曹操的思憶,句中雖沒有寫出作者此時此刻心中思憶的具體場景、事件,但讀者可立足於作者留下的空間、餘地,去作無限的聯想。賦的末四句寫作者離開曹操舊營後的眷戀之情。此四句意致幽眇,餘韻裊裊,彷彿使人感到作者雖身離故營,但由遊覽故營而生發的眷戀、懷思之情卻在悠長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裏延存、縈繞,從而令這種情意顯得綿長而淵永。
此賦語言明快、淺近,但氣格遒上,意緒綿邈,且具濃厚的抒情意味。
卷 一
東征賦并序
【題 解】建安十九年(西元二一四年)秋七月,曹操親率魏軍東征吳國孫權,留曹植監守鄴城。此賦即作於曹操東征出兵之際。賦,古代文體之一種,講究文采、韻節,兼具詩歌與散文的性質。此賦係作者有感於曹魏出兵征吳而作,抒寫了作者當時複雜的思想感情。
建安十九年,王師東征吳寇,余典禁兵1,衛宮省2。然神武3一舉,東夷必克4,想見振旅5之盛,故作賦一篇。
登城隅之飛觀6兮,望六師之所營7。幡旗轉而心異兮8,舟楫動9而傷情。顧身微而任顯10兮,愧責重而命輕11。嗟我愁其何為兮?心遙思而懸旌12。
師旅憑皇穹之...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再版序
導 讀
卷 一
東征賦并序 一
遊觀賦 三
懷親賦并序 五
玄暢賦并序 七
幽思賦 一一
節遊賦 一三
感節賦 一七
離思賦并序 二○
釋思賦并序 二二
臨觀賦 二三
卷 二
潛志賦 二七
閒居賦 二九
慰子賦 三二
敘愁賦并序 三三
愁思賦 三五
九愁賦 三七
娛賓賦 四三
愍志賦并序 四五
歸思賦 四七
靜思賦 四八
卷 三
感婚賦 五一
出婦賦 五二
洛神賦并序 五五
愁霖賦 六三
喜霽賦 六五
登臺賦 六七
九華扇賦并序 六九
寶刀賦并序 七二
車渠椀賦 七五
迷迭香賦 七八
大暑賦 八○
卷 四
神龜賦并序 八三
白鶴賦 八八
蟬 賦 九○
鸚鵡賦 九五
鶡 賦并序 九七
離繳雁賦并序 九九
鷂雀賦 一○二
蝙蝠賦 一○五
芙蓉賦 一○七
酒 賦并序 一○九
槐 賦 一一三
橘 賦 一一五
卷 五
公 宴 一一九
侍太子坐 一二一
七 哀 一二二
鬥 雞 一二四
元 會 一二六
送應氏二首 一二八
雜 詩六首 一三一
喜 雨 一三八
離 友并序二首 一四○
應 詔 一四二
贈徐幹 一四五
贈丁儀 一四八
贈王粲 一五○
贈丁儀王粲 一五二
贈白馬王彪并序 一五五
贈丁翼 一六一
朔 風 一六三
矯 志 一六五
閨 情二首 一六八
三 良 一七一
責 躬 一七三
情 詩 一七九
妬 一八一
芙蓉池 一八一
雜 詩 一八三
言 志 一八四
七步詩 一八五
卷 六
箜篌引 一八七
升天行二首 一八九
仙人篇 一九一
妾薄命二首 一九四
白馬篇 一九八
名都篇 二○○
薤露行 二○三
豫章行二首 二○四
美女篇 二○七
艷 歌 二一○
遊 仙 二一一
五遊詠 二一三
梁甫行 二一五
丹霞蔽日行 二一六
怨歌行 二一八
善哉行 二二一
君子行 二二三
平陵東 二二四
苦思行 二二六
遠遊篇 二二七
吁嗟篇 二二九
鰕 篇 二三一
種葛篇 二三四
浮萍篇 二三六
惟漢行 二三八
當來日大難 二四○
野田黃雀行 二四二
門有萬里客行 二四四
怨歌行一首七解,晉曲所奏 二四五
桂之樹行 二四七
當牆欲高行 二四九
當欲遊南山行 二五○
當事君行 二五二
當車以駕行 二五三
飛龍篇 二五四
盤石篇 二五六
驅車篇 二五九
鞞舞歌五首并序 二六一
棄婦篇 二八二
卷 七
皇子生頌 二八五
玄俗頌 二八七
母儀頌 二八八
明賢頌 二八九
孔子廟頌 二九○
學官頌并序 二九二
社 頌并序 二九五
宜男花頌 二九八
冬至獻襪頌 三○○
庖犧贊 三○一
女媧贊 三○二
神農贊 三○三
黃帝贊 三○五
少昊贊 三○六
顓頊贊 三○七
帝嚳贊 三○八
帝堯贊 三一○
帝舜贊 三一一
夏禹贊 三一二
殷湯贊 三一四
湯禱桑林贊 三一五
周文王贊 三一六
周武王贊 三一八
周公贊 三一九
周成王贊 三二○
漢高帝贊 三二一
漢文帝贊 三二三
漢景帝贊 三二四
漢武帝贊 三二五
姜嫄簡狄贊 三二六
禹妻贊 三二八
班婕妤贊 三二九
吹雲贊 三三一
赤雀贊 三三一
許由巢父池主贊 三三三
卞隨贊 三三四
商山四皓贊 三三五
三鼎贊 三三六
禹治水贊 三三七
禹渡河贊 三三八
古冶子等贊 三四○
承露盤銘并序 三四一
寶刀銘 三四四
卷 八
改封陳王謝恩章 三四七
封二子為公謝恩章 三四八
謝初封安鄉侯表 三五○
謝妻改封表 三五一
自試表 三五三
求自試表 三五六
謝賜柰表 三六七
諫伐遼東表 三六八
獻璧表 三七一
獻文帝馬表 三七二
上牛表 三七三
謝鼓吹表 三七四
求通親親表 三七五
慶文帝受禪章二首 三八三
上卞太后誄表 三八六
黃初五年令 三八八
黃初六年令 三九一
上責躬詩表 三九五
龍見賀表 三九八
冬至獻襪頌表 三九九
上先帝賜鎧表 四○○
陳審舉表 四○一
卷 九
誥咎文并序 四一三
釋愁文 四一七
七 啟并序 四二一
九 詠 四四一
柳頌序 四四五
與司馬仲達書 四四六
與楊德祖書 四四八
與吳季重書 四五五
任城王誄并序 四六○
大司馬曹休誄 四六三
光祿大夫荀侯誄 四六五
武帝誄并序 四六六
平原懿公主誄 四七四
卞太后誄并序 四七八
文帝誄并序 四八四
行女哀辭并序 四九六
金瓠哀辭并序 四九八
王仲宣誄并序 四九九
仲雍哀辭并序 五○八
卷一○
漢二祖優劣論 五一一
魏德論 五二○
相 論 五二七
辯道論 五三一
輔臣論七首 五四二
藉田說 五四七
令禽惡鳥論 五五一
魏德論謳六首 五五六
髑髏說 五六○
附 錄
曹植部分逸文遺句 五六七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再版序
導 讀
卷 一
東征賦并序 一
遊觀賦 三
懷親賦并序 五
玄暢賦并序 七
幽思賦 一一
節遊賦 一三
感節賦 一七
離思賦并序 二○
釋思賦并序 二二
臨觀賦 二三
卷 二
潛志賦 二七
閒居賦 二九
慰子賦 三二
敘愁賦并序 三三
愁思賦 三五
九愁賦 三七
娛賓賦 四三
愍志賦并序 四五
歸思賦 四七
靜思賦 四八
卷 三
感婚賦 五一
出婦賦 五二
洛神賦并序 五五
愁霖賦 六三
喜霽賦 六五
登臺賦 六七
九華扇賦并序 ...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01-26ISBN/ISSN:978957146218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62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