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成功和爭議,都在於不只是「一臺計程車」?
◎當創新思維碰撞傳統產業,除了拚個你死我活,有沒有可能走向三贏?
◎《經濟學人》:「不論Uber最後成敗如何,我們都正走向Uberworld。」
•擁抱失敗的勇氣→創新創業者不能錯過!
•法令和創新不該對立→政府、學者、專家必讀!
•學歷不代表一切→焦慮家長必看!
•別畫地自限→社會新鮮人要知道!
【名家觀點分享】
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陳沖、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各界好評推薦】
「不要輕易和卡蘭尼克比賽。一旦他接近目標,就會不知疲倦地進攻。」—著名投資人克里斯.薩卡(Chris Sacca)
「當卡蘭尼克渴望戰鬥時,他瞇著眼睛、張開鼻孔,緊閉的嘴裡好像藏著隨時準備出擊的重拳。」—《浮華世界》
「在那個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註冊成為司機,但是他們的工作並不穩定。任何低於完美標準的評分,都能讓他們失掉眼前這份差事。」—英國《衛報》
「Uber:一場互聯網思維和現實矛盾的較量。」—《IT時代周刊》
科技政變3.0時代,評價兩極的Uber,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臺灣也不例外。
一個個吸睛斗大標題,讓人難以忽視:
•違法經營!小黃要求Uber撤資
•臺灣首例!Uber司機撿屍醉女
•共享經濟浪潮!Uber合法是必然趨勢
•笨蛋!重點不在打造台版Uber
新興產業竄起威脅著傳統產業,讓各界深思爭論:
•計程車面臨的問題,除去Uber就解決了嗎?
•不受行政機關監督、沒有為共乘專設的保險,對消費者有保障嗎?
•Uber司機屬於員工還是雇傭?稅務問題含糊不清,怎樣因應調整?
•科技力量翻轉舊有結構,政府能端出新的遊戲規則嗎?
•「創新」可以當作是檢驗公共運輸的唯一標準嗎?
不只是「一臺計程車」,Uber無時無刻在尋找適合扮演的角色,
它的出現,讓又平又擠的世界更加警醒,
就連電子商務龍頭PChome也表示:「正在發展類似Uber的物流技術」。
而引起這些話題的背後人物,正是創始人卡蘭尼克。
從第一次創業就破產,到身價名列《富比世》百名榜,他的強勢崛起,的確有一套。
不管你是否認同他的經營理念,都不得不佩服他:
顛覆傳統的思維、破壞秩序的野心,以及挖掘深層價值的突破!
我不是混蛋,我只是願意承認自己和Uber不完美的「狂人」!
卡蘭尼克如何一手打造出「野蠻」帝國?他的創意怎樣催生藍海商機?他的使命又是什麼?
本書將帶你見識狂人的魅力。
【狂人的思維】
◎如果你失敗不夠多次,證明你不夠努力
第一次創業就因為侵權被索賠2500億美元;第二次創業適逢911,失去金主,再次因逃漏稅觸法。卡蘭尼克的創業夢沒有就此止步,反而硬撐下來:每天至少跑15家公司、洽談業務前至少打100通預約電話、連續6年天天被拒絕上百次。
◎要麼妥協,不然就為信念奮戰到底
巴黎雪夜的靈光乍現,造就今日「滑滑手機,就有專車服務」的Uber。迅速擴張版圖的Uber,在全球各地屢遭禁令和罰款,換作一般人也許心灰意冷,卡蘭尼克卻很開心:「他們要封殺我們,代表這個品項成功了!」
【狂人的野心】
◎今天,你Uber了嗎?
從美洲起步,邁向歐洲,再瞄準亞洲;從3人負責一城市,到海外落實完全「在地化」團隊;從名詞「叫車服務」,變成動詞「今天,你Uber了嗎?」Uber在全球布局的野心,不言而喻。積極和生活場景建立「連結」,企圖成為必不可少的存在。
◎城市的移動方式,可以更多樣化
Uber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以第三方媒介平臺,連結乘客與司機的關係。它試圖改變計程車壟斷運輸地位的局面、強調共乘經濟概念,宣稱是建立「第三條鐵路」的計畫,這種對市場的破壞創新模式,正挑戰著各國政府的應對智慧。
【狂人的突破】
◎想要產品更有看頭,「額外服務」就是關鍵
在Uber帝國裡,汽車只是乘載軟體的「媒介」,透過「按需服務」,就能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它的勝出關鍵在於,在生活中的任何時刻、場景,都有適合扮演的角色,也因此能延伸出無限商機。例如:
•世界冰淇淋日的外送服務
•國家貓咪節的認養活動
•與聯合國合作「讓孩子不再飢餓」計畫
•加拿大Uber Safe自助酒測機制
•巡迴校園,讓大學生和企業CEO進行15分鐘面試……
當政治圈吹起一股狂人浪潮,鬼才卡蘭尼克引發的風暴仍持續擴大中。
或許這代表改變遊戲規則的時代已經來臨,但我們是否有足夠包容力接受創新?
未來可預見的是,Uber的征服全球之路不會一路順遂,但你永遠預測不到他的下一步!
作者簡介:
丁瑞瓊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任澄文中文網編輯及簽約作者,現任雲南電視臺編劇,參與電視節目創作《跟我看世界》、《拳王中國》,電影《愛•回家》。
章節試閱
Chapter 5 今天,你Uber了嗎?
在巴黎街頭的靈光一現,讓卡蘭尼克有了做租車服務的主意,但是Uber的擴張和壯大,絕不僅限於租車本身。
創業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有些領域和限制讓你無法施展拳腳,但這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踏出一步之後,你會有更多選擇去做一些原本沒在計畫裡的事。卡蘭尼克的野心從一開始就不僅只於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而是有更多讓你想像不到的服務,這種轉角遇到的驚喜,才是創業最吸引卡蘭尼克的核心魅力。
設定了租車的基本遊戲規則之後,卡蘭尼克開始思考一些更有意思的事。行銷這件事對他來說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搏出位」本身就是卡蘭尼克的生存法則。從出生開始,Uber就沒有按套路出過牌,此後當然也不會有。
「要用租車服務做一些額外的事」,這是卡蘭尼克多次在創始人內部會議上,和夥伴們達成的共識。要想讓產品更「有看頭」,就得延伸觸角—額外服務,這個領域充滿無限可能性。此外,「共享經濟」也是卡蘭尼克提出的關鍵概念,要和跟Uber一樣有著創先靈魂的產品一起,做些出乎人們意料的事,建立起「大家幫助大家」的模式,才能真正實現野蠻生長(編按:意指具有破壞性、顛覆性,並足以影響周遭的生長方式)。
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型創業公司,不可能有打硬仗的錢,但身在洛杉磯的Uber公司自有其先天優勢,那就是:離矽谷很近。卡蘭尼克的第一次行銷嘗試,就盯準了矽谷的各種科技人員。
2009年底,一個大型的科技會議在矽谷舉辦,卡蘭尼克當即決定,要免費為參會人員提供接送服務。他深知高科技社群對於新理念的產品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好奇心,這無疑是快速擴大Uber知名度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機會。
當這些來自各地的科技業大人物走進會場前,他們已經預先看到Uber公司提供接送服務的易拉寶展示廣告,卡蘭尼克親自上陣,笑臉相迎,他不斷重複告訴每一個來參會的人,只要下載Uber軟體,散會後5分鐘內,就會有空調適當的私家車接你回到酒店。當然,沒完沒了的會議發言總會有無聊的時刻,動動手指下載個軟體,並研究一下他們究竟在搞些什麼,這是同樣致力於科技創業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到的事。
這次免費接送的效果確實達到目的,Uber的名字迅速在整個矽谷傳遍,甚至隨著參會人員離開,它的名聲被帶到了更多城市。會議結束後不久,卡蘭尼克辦公桌上的電話持續響起,有感興趣的投資人、有願意應聘進入公司的電腦系大學生,當然,更多的還是想要合作推廣的其他高科技產品公司都紛紛打來。於是,卡蘭尼克的Uber有了很多合作的選擇,接下來,只剩下在當中挑選合適的了。
除了潛入各種大小型的科技會議,Uber的早期行銷,認準了五花八門的大型活動,哪裡人多就去哪裡:體育賽事、節日慶典……凡是等級、層次高的聚集地,都少不了Uber的身影。一方面,大型活動的聚集和疏散的客流很大,另一方面,Uber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目標客戶,這簡直就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2010年春天,一個人在公司附近吃午餐的卡蘭尼克,正一邊看報紙一邊嚼著披薩,臨走結帳時,身邊一個妙齡少女正在向櫃檯問路,服務人員詳細講了半天,最後來一句:「要不然,你直接Uber一下!」
站在一旁的卡蘭尼克,渾身像是被電打到了一般。他突然意識到,Uber在洛杉磯正從一個名詞變成生活中可隨時使用的動詞。「今天,你Uber了嗎?」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話更能傳遞出對一個新產品的認可呢?
回到公司的卡蘭尼克滿是信心,他必須讓Uber出現在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中。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透過「事件」,讓Uber和其他一些事情建立連結。如此便能養成習慣,出現、頻繁地出現、反復地出現,然後讓Uber成為像牙刷一樣,是在生活裡必不可少,卻又司空見慣的角色。
和「同城快遞服務」產生連結,是卡蘭尼克能想到的最自然的行銷模式,出行→交通→送貨,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順理成章呢?但是要「送貨」就必須送點真正不一樣的,甚至是離經叛道的,能讓人意想不到而跌破眼鏡、止不住大笑。
2011年7月,借助美國國家冰淇淋月的東風,Uber提供「快遞冰淇淋」的上線服務,這項服務後來逐漸演變為UberRush的冰淇淋快遞業務,也成了Uber「生活場景行銷」中的經典之作。在炎熱的夏季,用戶可以動動手指預約一份冰淇淋,沒幾分鐘,就會有Uber司機將這份清涼和甜蜜送到你眼前。
冰淇淋卡車司機順理成章成為Uber司機的一員,他在路上運送大量的冰淇淋,然後看到了你的訂單,便順道帶一支過去給你。冰淇淋卡車的運營時間是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5點,收到了冰淇淋的用戶無需支付現金,費用可以直接從他的Uber帳戶裡扣除,每人平均花費僅僅3~6美元。
當然,更多用戶並不是為自己預約霜淇淋,而是為自己心愛的人,或是一個正焦頭爛額開會中的團隊—還有什麼比突如其來的冰淇淋更浪漫、感性呢?在冰淇淋融化之前就進入你的口中,不得不說,卡蘭尼克這一招充滿了童話色彩。
從那時起,快遞冰淇淋成了Uber的經典行銷案例,這種帶有一絲噱頭氣息的行銷手段,帶來的市場回響卻是最有效的。每年有一天Uber冰淇淋日,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城市登場。在新加坡,Uber的冰淇淋業務不僅僅局限在汽車派送上,他們甚至動用了無人機—因為東南亞城市的路況非常複雜,為了不讓這份冰凍的甜點在路上就化成糖水,靠近海邊和碼頭區域的使用者,可以使用Uber app點上一杯由無人機派送的冰淇淋。想想那個畫面讓人都沉醉了,像007系列電影一般的鏡頭,竟然可以發生在現實生活。
冰淇淋業務帶給卡蘭尼克很大的啟示,他突然意識到,如果Uber能做到,在幾分鐘之內提供一輛車供人們外出,理論上也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提供任何其他服務。在Uber帝國裡,汽車最終將只是一個用來乘載軟體的媒介,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按需服務」(on-demand service),才是公司的終極目的。Uber在現代生活中將成為像自來水一般的存在,眼下或許這些帶有噱頭味道的動作還僅是行銷方式,但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將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生活方式。
令卡蘭尼克興奮的另一件事是,這種「事件行銷」自動吸引了各路記者和媒體爭相報導,大家把快遞冰淇淋事件當成一座城市裡開出的奇花,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就這樣,沒付一分錢的媒體宣傳費用,Uber已經開始頻繁亮相在各種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中。
冰淇淋事件激發卡蘭尼克的豐富聯想力,之後,他和整個團隊腦力激盪出更多更甚「按需服務」理念的行銷念頭—小超市快遞和搬家服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重要節日當然少不了Uber的身影,例如,情人節派送鮮花、國慶假期裡派送外賣燒烤。2013年,Uber推出從紐約到漢普頓斯的直升機加私家車租賃服務,當然,這種要價3000美元的高額服務,對象是很小眾的高端消費者。不久前,Uber甚至在國家貓咪節這天上線快遞貓咪服務……。Uber不斷地挑戰人們的想像力,早早超出「載人服務」的簡單邏輯,只有大家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我們的希望無處不在」,這是卡蘭尼克簡單卻又野心十足的願望。「我想Uber對應的應當是一個個頻繁出現的生活場景,任何時刻,都可以有Uber適合扮演的角色。」不得不說,卡蘭尼克的野心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在Uber車上面試,已成為一種可能。從最開始載著參加科技會議的矽谷工作人員開始,透過Uber進行招聘,就成了這一款應用軟體的附加功能。後來進入Uber的很多員工,都是因為乘坐了一次Uber專車,而認識了這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並最終成為它的一員。
約會?那當然。Uber給了很多人尋找豔遇,甚至是遇到夢中情人的機會。因為同乘一輛車的緣分,使得司機和乘客因為應用軟體而互相知道電話號碼,這種情形能在短時間內就抹去兩個陌生人之間的屏障,讓他們急速靠近—因為這個原因而下載軟體的人,大概也是「隱形行銷」中不可忽視的數字。
此外,伴隨影響力的逐步擴大,Uber開始積極承擔更多社會使命,卡蘭尼克這回學聰明了,他開始懂得,若一個產品要走得遠,不僅僅於快速增加用戶數量,更需要一個持久而優質的「商譽」。他幾乎在每個月的工作例會中都會過問市場部的人員:「我們是不是可以參與一些公益性質的活動?」這種自發的公益意識,自然讓Uber的大量行銷,少了一絲商業氣息,多了一份人情溫暖。
從2012年開始,Uber與聯合國一起致力於解決女性就業的問題,幫助很多女性成為Uber司機。而與「讓孩子不再饑餓」(No Kid Hungry)的合作計畫,則致力於進一步消除美國當地兒童的饑餓狀況,透過Uber的手機應用平臺,向所有使用Uber的人,開放合作捐助管道。
總之,卡蘭尼克想盡一切方法要達到的狀況就是:「借助Uber讓每個人能更好地與世界相連,也與其他人相連。」這種神奇的聯繫網絡會自己生長並不斷擴張,它會逐漸緻密、更加不可思議。
Chapter 5 今天,你Uber了嗎?
在巴黎街頭的靈光一現,讓卡蘭尼克有了做租車服務的主意,但是Uber的擴張和壯大,絕不僅限於租車本身。
創業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有些領域和限制讓你無法施展拳腳,但這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踏出一步之後,你會有更多選擇去做一些原本沒在計畫裡的事。卡蘭尼克的野心從一開始就不僅只於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而是有更多讓你想像不到的服務,這種轉角遇到的驚喜,才是創業最吸引卡蘭尼克的核心魅力。
設定了租車的基本遊戲規則之後,卡蘭尼克開始思考一些更有意思的事。行銷這件事對他來說從來都不...
推薦序
名家觀點1 汽車只是裝了輪子的電腦
2016-09-27 經濟日報 作者:陳冲
去年的一場會議中,談到資訊產業專區,不可避免的會討論何種行業可以認定為資訊產業,言談中我脫口而出「未來的汽車也不過是一個電腦裝了四個輪子」,其他人雖然覺得說法有趣,但也都認為現階段在資訊專區內設立汽車相關行業,恐不為現行法所許。真的如此嗎?
約莫同一時間,中國大陸的百度在北京街道上進行無人駕駛汽車(以下稱自駕車)的路試,跑出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而Volvo車也推出名為Drive Me的自駕車,在北京西六環上測試。當然,這兩項突破馬上被認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無法繼續。不過無人駕駛概念對未來世界的影響,早不是新聞。Google自駕車早有試駕近三百萬公里的紀錄,其他包括Tesla、 GM在內的歐美汽車業,也都積極進行自駕車的研發,各大財經媒體近三年來也分別就技術、道德、社會、產業面的衝擊,分析自駕車的影響。我在一年前也曾在課堂中即席就「坐上自駕車能一路瞌睡至目的地」做過反應調查,結果同學中只有一、二人應諾。而保險業研究自駕車成為主流後對「損失率」的影響,也有一段時間,足見這不是「是否」,而是「何時」的問題。
尤其在Uber即將在匹茲堡正式上路的前夕(初期駕駛座仍有人監控而非駕駛),看到行政立法協商優先法案中列有公路法修正強化取締Uber的法源時,覺得格外諷刺。我在六月及八月曾兩次為文討論創新科技對特許行業的影響,也特別以Uber為例,談管制遇到創新時的火花。為兼顧理想與現實,我原先的建議是先輔導本地業者採行Uber商業模式,其次也可在法律中包容新模式業者,如Uber;至如國內業者競爭力足夠,也不排除大陸「滴滴出行」合併「Uber中國」的事例重演。可惜行政院最後而且唯一的選擇是加強取締Uber,不禁想到英國《經濟學人》九月一篇社論的最後一句話:「不論Uber最後成敗如何,我們都正走向Uberworld。」臺灣可以在法律上驅趕Uber,但在觀念上卻不能不正視Uber帶來的新思潮。
市值估計已達7000億美元的Uber,已在全球425個城市進行合法或不合法的營運,各地計程車業者當然反彈很大,但由近一年的發展來看,Uber心目中的對手應不僅是計程車業,還有其他叫車平臺,如美國的Lyft、印度的Ola、法國的BlaBlaCar等,可謂前有敵軍,後有追兵。而在自駕車愈趨成熟的未來,Uber現有的經營模式必然面臨挑戰,所以Uber早已在試探自駕車搭配共享經濟的新平臺,此時臺灣只想到修改公路法加強罰則,實在有點莊子所說「鴟鳥嚇鵷鶵」的味道,這又如何能掌握創新科技衍生的新趨勢?
我並不敢預言Uber未來一定會成為運輸業的典範,畢竟先進未必先贏,Nokia、Blackberry就是例子,尤其Uber的模式由輕資本轉為重資本,又涉入比計程車更複雜的大眾及個人運輸,成敗難料,但絕不能忽視Uber領先群倫的觀念。
未來汽車如果完全電動又能安全自駕,真就是加了輪子的電腦,如再透過共享經濟的模式,打破私人擁車的舊觀念,在這個「汽車不過是裝了四輪的電腦」而「人人有車可用卻不擁車」的世代,不應該只有取締Uber就可天下太平的思考,這也是我一再強調「各行各業都有Uber」的原因,當汽車業、金融業乃至傳媒業都有可能變成資訊產業時,行政院應該了解問題不是只修公路法就可以解決的。
本文作者為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陳沖
備註:
(1) 新聞出處:本文原刊載於2016.09.27經濟日報
(2) 作者另有相關文章:
2016.06.28經濟日報《當管制遇到創新─談Uber取締風波》
2016.08.23經濟日報《各行各業都有Uber》
2016.11.20聯合報 《問題不在Uber 在視野》
名家觀點2 運用智慧,將挑戰轉化為創新契機
作者:李克聰
可能是從Uber在臺灣發展三年多以來,媒體採訪時我都比較以正面態度,對類Uber之創新共享經濟服務模式提出看法及建議,現在出色文化出版社要出版這本書:《今天,你Uber了嗎?─卡蘭尼克的移動革命惹火了誰?》邀請我為這本書撰寫心得感想。
共享經濟原本在經濟學上名為「分享經濟學」(sharing economy),早期用來解決工業資本主義下的許多問題。現在的「共享經濟」已能落實在一般民眾的生活,如將平常擁有的資源或物品,在閒置的時候出租給他人使用,就是最簡單的「共享」概念。
這幾年來由於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及行動支付方式的蓬勃發展,共享經濟在網路時代裡,所有的科技產品及服務都能被眾人使用、分享甚至出租,以減少閒置產能的浪費。迄今共享經濟已經不再侷限於實體的分享及租借,而是延伸到知識及智慧產權的分享、交換之人力資源共享。
在交通資源共享方面,包括分享自家不常使用的車輛租車服務,或透過 GPS 定位,以便宜的價格提供順道搭便車的共享服務,或共享使用能將使用時間互補的停車位,以分擔成本等。卡蘭尼克當初在創新Uber時,就是希望提供載客車輛共享共乘的交通網路平臺資訊服務,創造由此念頭而衍生出的一種新興產業。但Uber一問世仍是以利益為出發點的資訊媒合服務,並且與現行法令衝突,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臺灣也不例外。
建議應運用智慧,將如此挑戰與衝擊轉化為臺灣發展新創公司的契機,包括考慮在公路法中新增「網路運輸服務業」、強化跨境電商的課稅系統及制定行動支付相關新規範等,將原是公司法第十七條之特許業務適度鬆綁,以吸引更多國際新創企業進入,才能激發臺灣相關業者求新求變,提供符合需求之人性化科技永續營運服務。
民調指出,七六•四%的六都市民同意Uber留在臺灣市場,讓乘客有選擇的機會;更有高達八七•四%的受訪者贊成政府召開公聽會,針對Uber這種新科技的新行業,研擬全新的管理辦法。在民意趨勢下,建議應將目前已行之多年的白牌車載客共乘服務,進行整合管理,選取適合類Uber營運服務的區域,掌握多元的納管、納稅及納保之原則。
首先應規範Uber使用車輛及駕駛,除了本身篩選機制外,必須向監理單位申請篩選認證並登錄管理,其管理規範及方式,可由主管單位依照其服務特性及可能風險訂定,並應依法繳稅及落實保險機制。
其次應以特殊需求導向方式規劃其營運模式,如偏遠地區共乘服務、社區高齡者及學童之接送共乘,以及都會區大眾運輸場站的共乘接駁。因多元計程車方案缺乏在地資源共享之優勢,無法完全取代Uber,必須與其相輔相成,才能將「準大眾運輸服務」有效提升。
大陸今年制訂出租汽車行業管理新法後,大陸業者「滴滴出行」以換股方式收購Uber,在大陸合法經營。建議我們也應盡快參照此方式,讓臺灣版的Uber也能落地生根,在臺灣合法經營。未來將其結合大數據,運用在「聯網雲端式公共運輸旅行者資訊整體預約平臺」,才能達到公共運輸服務創新、私人運具減量,與有效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的綠色環保目標。
本文作者為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名家觀點1 汽車只是裝了輪子的電腦
2016-09-27 經濟日報 作者:陳冲
去年的一場會議中,談到資訊產業專區,不可避免的會討論何種行業可以認定為資訊產業,言談中我脫口而出「未來的汽車也不過是一個電腦裝了四個輪子」,其他人雖然覺得說法有趣,但也都認為現階段在資訊專區內設立汽車相關行業,恐不為現行法所許。真的如此嗎?
約莫同一時間,中國大陸的百度在北京街道上進行無人駕駛汽車(以下稱自駕車)的路試,跑出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而Volvo車也推出名為Drive Me的自駕車,在北京西六環上測試。當然,這兩項突破馬上被認為違反...
目錄
名家觀點 汽車只是裝了輪子的電腦 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陳沖
運用智慧,將挑戰轉化為創新契機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好評推薦 各界熱烈迴響
寫在前面 機會向你迎面走來,緊緊抓住就別放
第 1 章 「滑滑手機,就能叫車」,讓雪夜也熱血沸騰
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從腦海裡冒出來:「把互聯網的思維運用到叫車上,讓每個人都能體會更便捷的服務。」
於是就有了「滑滑手機,就能叫車」的偉大構想。
Tips “關鍵就藏在需求裡”─創意可以ㄍㄧㄥ出來嗎?
第 2 章 成功者多半不是天才,共同特質是經得起磨練
很快地,他們的網站Scour.com就上線了,並且在一天之內就有很棒的瀏覽量。他們看著自己的成績,覺得鮮
血不斷往上湧,他們看到了光明的未來,甚至覺得「宇航號」會統治世界!
Tips “爸、媽,我要休學”─學歷是否代表一切?
第 3 章 連續6年天天被拒,鍛鍊他鋼鐵般堅強意志
遭遇再一次的打擊,卡蘭尼克更加努力了,他開始自己跑起了「業務」。他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每天至少要跑
15家公司,而在去這15家公司的前一天,至少要打100通電話預約負責人。
Tips “魯蛇又怎樣”─你有擁抱失敗的勇氣嗎?
第 4 章 Uber帝國的野蠻崛起之路
面對如此多而集中的挫折,卡蘭尼克說:「我們完全合法,並喜歡完全合法。政府想要關閉我們,你要麼按照他
們的要求去做;要麼就為信念而戰鬥!」
Tips “問題背後的經濟學”─要拚個你死我活,還是創造三贏?
第 5 章 顛覆傳統思維,讓產品更有看頭
創業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有些領域和限制讓你無法施展拳腳,但這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踏出一
步之後,你會有更多選擇去做一些原本沒在計畫裡的事。
Tips “唯一能限制自己的只有自己”─我是誰?或者我可以是誰?
第 6 章 落實本土化,才能扎根外國市場
對於Uber而言,進軍中國市場無疑是其國際化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步。想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
和有影響力的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實現本土化,做到真正的「入鄉隨俗」。
Tips “合法化的代價”─誰才是最大贏家?
第 7 章 正因與眾不同,才能獨領風騷
Uber在全世界似乎都不太受歡迎。卡蘭尼克卻從不積極的現狀,看出了積極的一面。他說:「Uber是一個與眾
不同的東西,沒有什麼可以借鑒。我們因為與眾不同,所以可以獨領風騷。」
Tips “乖~別違法”─ 創新VS.法規,誰該讓步?
第 8 章 我們是極客,我們站在創新前線
在不侷限於物質圈的領域,引領著新經濟、尖端技術和世界時尚風潮的前線,共同為現代電子化社會貢獻。這
樣的極客精神,逐漸形成這個時代的意識形態,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竿。
Tips “你不需要是下一個某某人”─你敢接受他的與眾不同嗎?
國際媒體採訪 「一開始沒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2014年《財富》雜誌專訪
「我們的發展速度史無前例」 —CNN專訪卡蘭尼克
名家觀點 汽車只是裝了輪子的電腦 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陳沖
運用智慧,將挑戰轉化為創新契機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好評推薦 各界熱烈迴響
寫在前面 機會向你迎面走來,緊緊抓住就別放
第 1 章 「滑滑手機,就能叫車」,讓雪夜也熱血沸騰
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從腦海裡冒出來:「把互聯網的思維運用到叫車上,讓每個人都能體會更便捷的服務。」
於是就有了「滑滑手機,就能叫車」的偉大構想。
Tips “關鍵就藏在需求裡”─創意可以ㄍㄧㄥ出來嗎?...
商品資料
出版社:好優文化出版日期:2017-01-23ISBN/ISSN:978986936156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寬14.8cm×長21cm(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