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人生真諦 捕捉智慧之光
能擺脫塵世的困擾,就等於到達真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卻和俗人沒有區別。兩位大師雖然一個在塵世之外,一個在塵世之內,卻都經歷過塵世的歷練,最終擺脫了塵世的糾結,達到了身心自由的境界。
李叔同是關注世事卻又遠離世事的人,他在繁華之外看繁華。所以他多關注於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
南懷瑾是身在繁華而又笑看繁華的人,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累。如果說李叔同是隱居的禪師,那南懷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關注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在他看來,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體中體會融洽。
章節試閱
懺悔是一種福分
有人以為,懺悔是做錯事的人的專利。懺悔是什麼?它是完全袒露內心,是靈魂從裡到外對每個細胞的審視,是站在宇宙之上思維廣闊的思考。懺悔是一種福分,是停下腳步仔細查看前後左右的條條道路。
懺悔的人容易陷入慚愧、恐懼之中,因為懺悔之時,他便如同一個突然睜開雙目的人,發現自己身無寸縷、發現自己置身於懸崖峭壁之前。懺悔過後,便是錦衣潔服、身處花海,便是生命的復活!
弘一大師曾說:「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只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面,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
秋去冬來,不知不覺又到了歲末。佛陀讓弟子們在庭園中豎起一根大鐵柱。弟子們雖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還是照辦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來阿難,請他先去沐浴,然後換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難梳洗完後,穿著新裝來到佛陀面前時,佛陀慈愛地對阿難說:
「阿難!我要請你幫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難急忙問:「世尊,您要我給您做什麼事呢?」
佛陀微微一笑,指著那根豎立在不遠處的鐵柱對阿難說:
「你去敲一敲那根鐵柱,一定要用力地敲,用力地敲。」
阿難點頭答應後就匆忙走到那根鐵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塊堅硬的石頭,對著那根鐵柱先試著比畫了幾下,隨後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間,那根鐵柱發出了極響亮的聲音,這聲音幾乎傳遍整個舍衛國,連地獄裡的餓鬼和畜生道的畜生們也都聽見了。更奇怪的是,大家聽到這聲音後,所有的痛苦、煩惱都消失了。這些事阿難在敲擊鐵柱前並沒有想到,事實上,連阿難自己也被聲音震撼了。
這聲音將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們召喚了出來,他們都會聚到講經堂。
佛陀對他們說:「眾位弟子,明天就開始新的一年,大家已學習了一年的佛法,現在你們應該反省一下自身,我也同樣需要反省。你們兩人一組,各自向對方檢討自己的過失,並要對自己所犯的過失作出懺悔,使自己的身心清淨不染雜念。」
所有弟子都遵從佛陀的吩咐,兩人一組,認真檢討自身,懺悔後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一天中,有一萬個比丘感受到佛義,消除一切雜念,另有八千個比丘修成了阿羅漢。
懺悔,可以使八千比丘修成阿羅漢,可以使一萬比丘除卻雜念,這就是懺悔的力量!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常用常新,時時拂拭,才能綿綿若存,真照無邊。佛在每個人的心中,放下屠刀的立地成佛,苦海無邊的回頭是岸。敲響心靈的懺悔之鐘吧,以莫大的勇氣,來嚴肅而誠摯地展示自己的不為人知的瑕疵吧,腳下的便會是一條通向純潔、神聖的奇蹟之路。
喚醒沉睡的良知
弘一大師說:「我近來省察自己,覺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這一類的書: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夠改過遷善,做一個好人;又因為我想做一個好人,同時我也希望諸位都做好人!」
做一個好人,也希望別人做一個好人,這是好人們的夢想,也是實現桃源夢的唯一方式。如果,我們希望別人做一個好人,那麼,我們自己先成為一個好人吧!因為,使沉睡的良知蘇醒的,必是更強大的良知的召喚。
唐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禪師,又是當朝國師。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剛要離岸,這時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大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他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著鞭子朝水邊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開行,不能回頭了,乾脆讓他等下一趟吧!」船夫也大聲回答:「請等下一趟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器度不凡的出家師父開口求情,只好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船以後便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於是拿起鞭子就打,嘴裡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走開點,快把座位讓給我!難道你沒看見本將軍上船嗎?」沒想到這一鞭子下來,正好打在夢窗禪師的頭上,鮮血順著禪師的臉龐流了下來,禪師一言不發地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蠻橫的將軍。
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裡,大家心裡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的遭遇感到不平,紛紛竊竊私語:「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回去載他,他還搶禪師的座位並且打了他。」將軍從大家的議論中,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心裡非常慚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為將軍,卻拉不下臉面,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兒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水邊,慢慢地洗掉了臉上的血污。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譴責,上前跪在禪師面前懺悔:「禪師,我……真對不起!」夢窗禪師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不要緊,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夢窗禪師用他的行為,詮釋了好人的定義。好人,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好人,需要用行動去踐諾。一個好人,因為坦坦蕩蕩,因為充滿正直,所以永遠擁抱朝陽,永遠遠離陰霾。要使人成為一個好人,需要喚醒他沉睡的良知。這過程雖艱苦,但它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卻不可估量。因此,做人要做如春風般的好人,吹開他人冬眠的良心。
時常自省,掃卻心中塵埃
弘一大師在他的著作中這樣寫道:
「到今年一九三七年,我在閩南居住,算起來,首尾已是十年了」。回想我在這十年之中,在閩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卻是很少很少,殘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覺得自己的德行,實在十分欠缺!因此,近來我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二一老人』。什麼叫『二一老人』呢?這有我自己的根據。記得古人有句詩:『一事無成人漸老。』清初吳梅村(偉業)臨終的絕命詞有:『一錢不值何消說。』這兩句詩的開頭都是『一』字,所以我用來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弘一大師是一位時刻自省的人。自省,簡而言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檢查,以能「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自省自悟之道,可以使人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達到水一樣的境界,在至柔之中發揮至剛、至淨的威力,具有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古代,一位官員被革職遣返,他心中苦悶無處排解,便來到一位禪師的法堂。禪師靜靜地聽完了此人的傾訴,將他帶入自己的禪房之中。禪師視禪房的桌上放著一瓶水,微笑著對官員說:「你看這瓶水,它已經放置在這裡許久了,幾乎每天都有塵埃、灰燼落在裡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這是何故嗎?」官員思索了良久,彷彿要將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說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到瓶底了。」
禪師點了點頭,說道:「世間煩惱之事數之不盡,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揮之不去,那就索性記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厭惡地振盪自己,會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淨。」官員恍然大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觀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人生在世,若能時刻自省,還有什麼痛苦煩惱是不能排遣、擺脫的呢?佛說:「大海不容死屍。」水性是至潔的,表面藏垢納污,實質卻水淨沙明,至淨至剛,不為外物所染。若能時常自省,使心如水,那麼品德便會如川流般不息,普及一切生物,流幾百丈山澗而不懼。
觀水學做人,時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塵,愈深邃愈安靜;便能至柔而有骨,執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時常自省,便能激濁揚清,義無反顧;時常自省,便能靈活處世,不拘泥於形式,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器而變,因機而動,生機無限;時常自省,便能清澈透明,潔身自好,纖塵不染;時常自省,便能潤澤萬物,有容乃大,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
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說的正是自省啊!沒有自省的態度,即使銅鏡、史鏡、人鏡擺在面前,也是視而不見,視若無睹,何談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呢?」
弘一大師曾說:「既已學矣,即須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動,為善歟,為惡歟?若為惡者,即當痛改。除時時注意改過之外,又於每日臨睡時,再將一日所行之事,詳細思之。能每日寫錄日記,尤善。」你我的心靈便如同一間房屋,久不打掃就會沾染塵埃,為了保持它的潔淨,需要以自省為帚,經常打掃。
如蓮般做人
弘一法師曾在他的一把扇子上畫了一朵白蓮,然後題詞解釋道:「只緣塵世愛清姿,蓮座現身月上時。菩薩盡多真面目,凡間能有幾人知?」
南宋詩人周敦頤,更是在他的《愛蓮說》一文中,對蓮花大加讚賞,稱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將蓮喻為花之君子。蓮具有許多高潔的特質:「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其香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愛蓮的,多是品行如蓮的人。弘一法師愛蓮,因為蓮心如佛心,他渴望自己的內心能像蓮心一樣接近佛心。
佛是人,人人都是佛,只因執著妄想,迷失自我,如同淤泥。但自性如古蓮子,千年之後,仍舊生葉開花,香馥如故。
懺悔是一種福分
有人以為,懺悔是做錯事的人的專利。懺悔是什麼?它是完全袒露內心,是靈魂從裡到外對每個細胞的審視,是站在宇宙之上思維廣闊的思考。懺悔是一種福分,是停下腳步仔細查看前後左右的條條道路。
懺悔的人容易陷入慚愧、恐懼之中,因為懺悔之時,他便如同一個突然睜開雙目的人,發現自己身無寸縷、發現自己置身於懸崖峭壁之前。懺悔過後,便是錦衣潔服、身處花海,便是生命的復活!
弘一大師曾說:「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只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
作者序
和大師去修行:活的好一點,更好一點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一書中說:「讀書自由、私密、自說自話、自苦自樂……人生最令我們留戀的,都是一些我們也說不清楚的事吧。但是書啊,是我們塞給自己的希望,就算只是些妄想,割捨也不免惆悵。」書是我們送給自己的希望,好通透的說法啊!
書是希望,因為它有思想。古往今來,歷史上的每一位大師都是思想的合集,每一位大師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一如我們要介紹的這兩位:李叔同和南懷瑾。為何將兩人放在一起呢?記得佛家有句話說:「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能擺脫塵世的困擾,就等於到達真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卻和俗人沒有區別。兩位大師雖然一個在塵世之外,一個在塵世之內,卻都經歷過塵世的歷練,最終擺脫了塵世的糾結,達到了身心自由的境界。
所謂看破紅塵,對有些人來說,只不過是不入紅塵而已。我們大多數人對紅塵都是很留戀的,即使會有很多傷痛、痠楚、不盡如人意,然而,我們熱愛著俗世的生活。不娶妻生子的人,是沒有資格講解人生的!幸好,李叔同和南懷瑾兩位大師即使經歷不同、人生看法不同,但他們都對世人充滿了愛。
愛是最大的智慧。因為有愛,我們可以從他們豐富淵博的人生閱歷和清新平實的話語中,捕捉到智慧之光,探求人生真諦。李叔同和南懷瑾都是佛學大師,但他們是不同的。因為禪學將他們聯繫到了一起,因為不同的人生選擇,他們被區別開來。
李叔同是關注世事卻又遠離世事的人,他在繁華之外看繁華。所以,他多關注於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讀他,我們的內心會獲得一種空靈的美感,那是一種久遠的自然力量。在人世廝混許久的我們,或許已經很久不曾感覺到那種純粹的、不含任何雜質的靈魂的色彩。他使我們低下頭,開始審視自身,重新關注已被遺忘很久的自我的真實性。
南懷瑾是身在繁華而又笑看繁華的人,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累。如果說李叔同是隱居的禪師,那南懷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關注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在他看來,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體中體會融洽。於是他講述人生種種人情世故,講處世哲學、生存策略,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在人與人的世界裡。
在李叔同的精神家園中,我們不會嬉笑怒罵,更不會茫然徘徊。我們只會靜靜地思索,思索愛、思索人生,也思索自我。靈魂在這裡起飛,它隔絕了外界窺探的眼睛,使我們得享無人的自由和靜謐。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精神的家園是美好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對一個人而言,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不過有很多人意識不到罷了。大多數人都在茫然中失去、錯過,就彷彿凍僵的人,對自己受損的機體毫無感覺,只留有些微的刺痛或麻癢。人們在外部世界的誘惑下,從精神家園出走,只留下靈魂深處寂寞的春草獨自寂寞生長。遠遊啊,忘記歸期!一入社會,社會便成了永久停留的第二故鄉。這第二故鄉留下了我們奮鬥的熱情、人生的朝花夕拾。我們在此安家立業,看遍了形形色色、光怪陸離,也嚐盡了冷暖交替、高低起伏。想活的好一點、更好一點,無論我們生來或者後來積極還是消極,這都是人類永恆的願望。想活的好一點,就要懂的多一點,於是我們按照南懷瑾的指引,重新了解身處的社會,努力練就高手的眼光和手段,或許會多幾分機智,減少幾許脆弱和柔軟,逐漸堅強。
如果,一個人想學習征服社會的手段,那麼,守護精神的家園才是最好的出發點。為了活的好一些、更好一些,為了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們仔細聆聽兩位大師的叮囑……
如果用一句話來給此書做個總結,那便是:這是一杯淡泊悠遠的心靈之茶,也是一本處世安身的塵世經書。
如果你喜歡,請傾聽它靈魂的絮語,如果不喜歡,擱置一旁,任它在歲月裡深深埋藏。
和大師去修行:活的好一點,更好一點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一書中說:「讀書自由、私密、自說自話、自苦自樂……人生最令我們留戀的,都是一些我們也說不清楚的事吧。但是書啊,是我們塞給自己的希望,就算只是些妄想,割捨也不免惆悵。」書是我們送給自己的希望,好通透的說法啊!
書是希望,因為它有思想。古往今來,歷史上的每一位大師都是思想的合集,每一位大師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一如我們要介紹的這兩位:李叔同和南懷瑾。為何將兩人放在一起呢?記得佛家有句話說:「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能擺...
目錄
序言 和大師去修行:活得好一點,更好一點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小傳
願解眾生倒懸苦──南懷瑾小傳
一、大慈大悲菩提心 033
慈悲心生,蚍蜉顏開
榮枯一樣好
寄悲憫心於物
融化心靈的堅冰
菩薩慈悲,也有金剛怒目
存善念,行善行
二、清澈似水,利世而不爭 049
最難得浪子回頭
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千教萬教,言傳身教
因為多情而出家
三、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061
不以為苦便不苦
只道名利是平常
清空心靈,爭似白雲自在
空喊不如行動
更多謙卑大人物
四、寧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077
另類出家人
走自己的路
尊嚴非席,不可捲起
不做偶像的影子
寧得罪也不應酬
五、明鏡在心,時時拂拭 093
懺悔是一種福分
喚醒沉睡的良知
時常自省,掃卻心中塵埃
如蓮般做人
六、足過處,金石花開 105
疑問是成長的標誌
真知從實踐中來
有一種禪心叫認真
細節成就完美
七、耕耘不息,藍田生玉 119
朝聞道,夕死可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心誠可貴寫華年
不必人人當將軍
八、清水芙蕖,性靈圓滿 129
「訥於言」是最好的武器
晚節最為要緊
道聽途說,是非的傳播者
管好自己的舌頭
九、悠遊世間,以慧心惠己惠人 141
為他人提一盞燈籠
投以木桃,報以瓊瑤
今昔一切如新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十、幸福之神的真容 155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若要常樂需知足
在勞動中品味幸福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十一、最好的養生是養心 167
素食中的身心修養
心中無嗔便是淨土
取捨之間,唯心而已
浮躁,靈魂的暗疾
十二、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179
人生因缺憾而美
緣起緣滅還自在
珍惜生,卻不畏懼死
別有滋味是挫折
十三、問我心,我心如赤子 193
每天微笑,抹掉感傷的眼淚
幽默,給生活塗上一抹亮色
赤子情懷,純潔與天然的內心
世間煩惱本是庸人自找
十四、名利是金色的蘋果 207
滅卻心頭火,看透世間顛倒
得到了財富,卻飛走了幸福
欲望只可淺嘗,不可沉溺
勘破名利的陷阱
十五、義氣如虹大丈夫 223
救助蒼生是自我最好的救贖
做上品人,養浩然氣
用理智的韁繩駕馭情感
清白良知,無愧人生的底色
十六、為黎明承受黑暗 237
生命的雨天,為自己撐起一把自立自強傘
用忍耐成就未來
像松鼠一樣專一
能力在,希望在
十七、生存格鬥術 251
扮豬吃老虎的人
找出藏在羊群裡的狼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投其所好是一種必要
十八、沒有什麼能阻擋你出人頭地 265
琢磨人生,打造頑石中的美玉
過去的功勞簿是埋葬今日的墳墓
專注於心,必有所成
人生如局,愛拼才會贏
十九、拂面清風好為人 277
曲,化腐朽為神奇
尊重他人,才能保護自己
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適當的距離才是美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二十、千里馬不再寂寞 293
原諒某些冒犯
用人唯長,將人放在正確的位置
不拘一格的取才之道
知人善任,人人皆為我所用
二十一、手握權柄的指揮棒 305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上樑正,下樑則不歪
領導者的人情味
領導的推功攬過說
二十二、孝是回報的愛 315
孝是回報的愛
孝在形式是一種悲哀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痛
態度決定愛的深度
為子女,也會好心辦錯事
二十三、君子之交淡如水 329
管寧「比而不周」的錯誤交友觀
朋友在精不在多,來者不拒闖大禍
友誼過甜,會有鹹澀的味道
拒絕,要說的出口
二十四、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間 343
一呼一吸間,看透生死
酒不醉人人自醉
繁華過後總是空
給人生一個鮮明的意義
序言 和大師去修行:活得好一點,更好一點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小傳
願解眾生倒懸苦──南懷瑾小傳
一、大慈大悲菩提心 033
慈悲心生,蚍蜉顏開
榮枯一樣好
寄悲憫心於物
融化心靈的堅冰
菩薩慈悲,也有金剛怒目
存善念,行善行
二、清澈似水,利世而不爭 049
最難得浪子回頭
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千教萬教,言傳身教
因為多情而出家
三、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061
不以為苦便不苦
只道名利是平常
清空心靈,爭似白雲自在
空喊不如行動
更多謙卑大人物
四、寧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077
另類出...
商品資料
出版社:福隆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01-01ISBN/ISSN:97898639010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0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