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科技浪潮襲來、強國環伺、典範不在
台灣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嚴峻處境
面對未來,台灣還有機會嗎?
嚴長壽:台灣需要一場「重新定位」(Reset)的革命
二○○八年,台灣政黨二度輪替,當時嚴長壽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獲選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曾得到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榮耀。也是從總統到基層公務人員、里長的必讀書籍。
可惜經過八年歲月,當時的「未來」如今已成「現在」,台灣走上了與書中期待背道而馳的方向,處境更加艱難。過往帶給我們好日子的「機會雲朵」已飄走,經濟優勢用罄、人才存糧耗竭……。
嚴長壽忍不住自問: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本書執筆期間,正值台灣三度政黨輪替,許多政策確如同鐘擺,從一端擺盪到另一端。對於國家、社會、青年的未來,嚴長壽有著最急切的憂心。台灣已經錯失太多機會,漸漸成為「消失中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產業、教育、觀光與文化的世界地圖上,失去了定位及方向,無法永續。
嚴長壽以長年投入教育、公益、觀光、文化…各方面的觀察與經驗,在書中分享他所看到的問題、機會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對於全球新興的「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s」、「企業和組織接班傳承」、「大國思考的陷阱」、「兩岸和國際關係」等,也都虛心坦懷提出他的觀點與建言。
現在正是台灣重新定位、重拾信心的時刻,嚴長壽期待這本書成為全體社會與公民凝聚「共識」的引子,能夠幫助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年輕人,重新發掘自己的優勢,以一種不亢不卑的姿態,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最自信的自己。
延伸閱讀: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教育應該不一樣》
作者簡介:
嚴長壽 民國三十六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二十八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一九九七年,他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寫成《總裁獅子心》一書,出版後立刻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並榮獲出版界各項大獎,往後出版的每一本書都對台灣各階層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從《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我所看見的未來》、《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你可以不一樣》、《教育應該不一樣》、《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台的故事》到《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每一本書都代表他各階段思考的重心;每一本書,主題雖有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人,始終懷抱著關懷和期待。 八年前,《我所看見的未來》出版,得到很大的迴響,當時的「未來」如今已成「現在」,台灣更加艱難了,而時間並未站在我們這一邊。如今出版這本書,期許新的執政者看清台灣正處關鍵「轉捩點」,與全民共同摒棄政黨、藍綠,為「消失中的台灣」尋找出路。這是嚴長壽出書的唯一初心。
章節試閱
1.科技浪潮下,青年的未來何在? 二〇一六年三月,Google人工智能程式AlphaGo以四比一的成績,打敗南韓圍棋九段棋手、世界排名第三的李世乭,震驚世界。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AlphaGo就先一步挑戰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以五盤全勝的佳績獲勝。Google先以圍棋專家的三千萬個棋步來訓練神經網路,一直到預測準確度達到百分之五十七,棋力與專業棋手差不多,於是進一步讓AlphaGo的神經網路彼此交戰以強化學習,再挑戰各大圍棋程式培養棋力,逐步學習進化。可以說,當AlphaGo打破了代表人類最高智能的圍棋時,已實際證明人工智慧系統早以超前的速度開上了高速公路。 圍棋界頂尖棋士大感憂心,甚至出專書探討,如果連最複雜、最高難度的圍棋賽局,都被電腦「人工智能」攻城略地了,那麼「人類智能」還剩下什麼?最近我看到來自矽谷創投界提出的一項報告〈預測AI後的十年大未來〉,令人感到無比震驚。 來自矽谷的預言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發展,配合更高速度的積體電路,科技正在高速進展。短短五到十年之後,醫療健保、自駕汽車、教育、服務業都將面臨被淘汰的危機。它率先舉了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Uber 是一家軟體公司,它沒有擁用汽車,卻能夠讓你「隨叫隨到」有汽車坐;現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Taxi公司了。另一家現在很紅的airbnb 也是一家軟體公司,它沒有擁有任何旅館,但它的軟體讓你能夠住進世界各地的出租房間;現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旅館業了。 這份大膽的矽谷預言更指出,人工智慧影響範圍總合了人類的所有生活,包括高超的自動駕駛大大減少車禍傷亡,保險公司會面臨更激烈的倒閉風潮。它將改寫整個汽車工業,許多傳統車輛會消失,停車場變成了公園。農夫也將變成操作管理機械人的經理。 人工智能能夠利用「自己學習」的軟體,加速進步的幅度與精確性,達到比專家原先預期提前十年的成就。日後,電腦軟體這樣強大的能力將幫病人檢驗癌症,而且比醫生正確四倍。AI能夠在幾秒內,成為擁有百分之九十準確性的法律顧問,比起七成的律師更便捷又便宜。未來,家長還要鼓勵子女苦讀法律系考律師嗎? 人工智能VS 人類智能 文章推估,不出幾年,也就在不久之後的二○二○年,全球七成人口會有自己的手機(手機將大幅降價,非洲一只智慧型手機只需十美元),所以能夠上網接受世界級的教育,因而很多傳統老師的功能將由電腦取代。各種警訊告訴我們,二十年內,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的工作會消失,即使有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但仍不足以彌補被智能機械所取代的原有工作。它更言之鑿鑿:「屆時所有的『小學生』都要會寫程式(Code),你如果不會,便無法在現代社會立足。」 這只是一份科技人的狂想嗎?!不全然是。 事實上很多例子已經程度不一的發生了。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證實、也呼應這樣的看法。他接受專訪及演講中都多次提到,「人工智慧將使得所有的產業都會受衝擊。」 大學時代就開發人工智慧機器人「奧賽羅」、打敗世界黑白棋冠軍的李開復,是科技內行人,他知道,當AlphaGo勝出之際,就是人腦與人工智慧協同分工的時代來臨,甚至是人腦被迫退位之時。 他推估,十年內,一半的白領智慧工作,包括任何帶有「助理」、「代理」、「經紀」和「師」的職位,將會消失,金融分析師、醫師、律師、教師更是首當其衝。 這一波衝擊,遠大於工業革命對人類的影響。而很抱歉的是,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腦力白領者的失業潮 十五年前,華爾街的分析師和交易員就陸續被機器取代,從十萬人減少到五萬人,未來更只有如巴菲特這樣極端頂尖的人能生存。 《紐約時報》也指出,美國已經有好幾家大型律師事務所,以人工智慧代替律師來調查案件。因為人工智慧知道所有條文和判例,同時可以綜合歸納、給出建議,只要一名律師加上人工智慧,就能完成過去五百人才能做完的工作。 同理,人工智慧亦將局部取代醫生的工作。李開復認為,醫療進步的速度很快,忙於看診的醫生,鮮少有心力一直追蹤各種新研究、新藥物、新器材,而且每位病患都是獨一無二的,基因排序解讀起來複雜如天文數字,又該如何治療、如何下藥、如何找到標靶?借助人工智能判讀海量病例,可以為每位病人找到最適療法,甚至做出超越醫生終身經驗值的判斷。 至於教師更是明顯,人工智慧可以輔助老師教學,學生要是在哪一個環節碰到問題沒搞通,它還會專門針對這問題再訓練學生。一般老師不可能做到具有差異性的客製化教學。 培養未來的能力 不久之前,我應邀與芬蘭教改專家「國家教育委員會」課綱主席哈樂琳(IrmeliHalinen),共同在師大演講,她提到芬蘭教改的最新趨勢:就從=二○一六年八月,芬蘭即將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學課綱,大幅調整七至十六歲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授方式。未來,各地學校將會把教學的重心,從數學、歷史等傳統科目,轉移到更廣泛的、跨領域主題上面。 今天的世界愈來愈科技化、全球化,而且面臨了永續發展的挑戰。現在出生的孩子們非常可能會工作到二○七○~二○八○年才退休,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未來社會與工作環境到底如何,根本是我們這種「老人」完全無法想像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重新思考教育的基本「目的」與「定位」。從未來看現在,很明顯的,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已無法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因此芬蘭教改的新課綱之總目標,是培養孩子跨領域的七種橫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包括:「思考與學習的能力」、「文化識讀、互動與表述能力」、「自我照顧、日常生活技能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多元識讀」(multi-literacy)、「數位能力」、「工作生活能力與創業精神」、「參與、影響,並為永續未來負責」等。 芬蘭教育,十年速變 這七大能力涵蓋知識、技能、價值、態度,也包含在不同情境使用這些技能的能力,甚至使用這些能力時,應遵守的倫理規範。為了這項變革,將來芬蘭中小學除了必學的數學、語文、歷史、藝術、音樂等傳統科目外,將會導入「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學習著重現象和事件,整合相關主題下的不同學科,探索真實世界的各種現象,思考因應社會挑戰的可行辦法,從中學到從容面對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能力。例如,若以「歐盟」為主題,課程就會結合歐盟國家的歷史、地理、貨幣等各項科目。更重要的是,還由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設計。 學生改變,芬蘭老師的角色當然有更大的調整,從二○一三年開始,芬蘭就要求每個老師都要設計主題式教學的專案。原本只專注某個科目的老師,現在必須跟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共同設計跨學科的教學計畫。 令我最佩服的是,芬蘭在教育上即使已經是公認的世界第一、也是全球許多國家的取經範本,但芬蘭教改的腳步沒有因此停下。聰明的芬蘭人仍如此戒慎於未來,且不斷謙卑反思。 看看別人,回想自己,台灣停滯的教育令人非常擔憂。就連這個在師大舉行的座談,我原以為是為了芬蘭教育專家哈樂琳而來,安排由我先講。可是當我講完之後,令我訝異的是,座下的聽眾竟有三分之一離席。或許所有教育的參與者都有相當的無感與無奈,或許他們比我更認定這名芬蘭專家所說的,沒有一件事是我們沒有想的,卻也沒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到。深究其中原因,我想就在於,芬蘭每十年就教改一次,所有第一線教育工作人員都知道要隨時「適變」,同時預備了必須「與時俱進」的心態。 世界教育大趨勢就好比「龍珠」,政策主導者是「龍頭」,之後「龍身」的擺動,便是政策的執行。龍頭在動的時候,要往下貫串,整個龍身要跟著擺動,否則只有龍頭動的話,龍身不擺,政策根本沒有執行,也是枉然。 我們要緊盯龍珠,抓緊世界趨勢,並且從中淬取自己的優勢,「龍頭」定下對的「定位」,再從中找到「共識」,最後形成「政策」,執行細則的「規劃」,人才「培訓」,最後先「試行」、評估、修正,再執行、評鑑。任何策略都必須走過這樣的歷程,這也是最簡單的管理哲學。 可惜的是,台灣教育可以說半個世紀不變,幾次想要改革,「龍頭」都先陣亡了,當然也沒有後續任何執行的效果。 老師角色重新定位 偏偏這幾年的科技的發展,不斷顛覆學習的方法與可能性。單單過去五年之內,利用網路通訊的發達為載具,線上學習突飛猛進,無校園的線上大學革命性發展,由Khan Academy、Coursera、MOOCs、edX、Udacity帶動的線上開放課程風潮,乃至深受歡迎TED 18分鐘論壇,各種線上即時課程推陳出新。學習不再透過傳統封閉的教室,只要你打開電腦連上網路,隨時可以從螢幕上接受到國際名校名師的一流課程。教育面臨了全面性的挑戰。 不論是偏鄉還是城市,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人人都有一樣的受教權。如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未來的自己,世界級的免費線上課程應該是答案之一,你可以在其中隨時選課,反覆理解。而且從小學到大學,從普及到精深的學問都有。 當科技革命,數位學習普及,資訊如此透明化之下,老師的角色也從過去站在講台上「注水入壺」單一內容知識的傳授者、提供者,上對下的知識授與者,調整成各方資訊與知識的「整合者」、課堂討論的「主持者」、深度思考的「啟發者」等新角色。 教育做為啟發者的要義,是要讓人成為人,建構其無法取代、不可替換的特質。若只是重複大量的資料學習,人腦一定比不過電腦,人腦考試也考不過電腦。因此教育不是填塞已知的知識材料,而是培養運用知識的創造能力。這是我一直推崇強調手做、自我挖掘、發展的華德福教育的原因。也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偏鄉小校推動實驗性的教育改革,同時由「誠致教育基金會」建構線上的「均一教育平台」,分享知識學習,同時在課程中融入「程式教學」的考量點。 人類的追求,要獨一無二 我認為,人類文明要與機器人拉出差距最終追求的應該是「個一」,而不是「齊一」。亦即人最有價值的是,每個個體獨特的世界觀、人文素養、情意美的敏感度、審美批判的品味能力、生活的智慧……等。機器做不到的地方,才展現人的價值,而不是從眾、齊一沒有思考的烏合之眾。 即便將來人工智能取代很多職業,但是只有人性的角色,它無法取代。我曾設想過醫生的「今昔對比」做為一個例子:以前醫學不發達,沒有盤尼西林時,醫生即便診斷出病人受到染感,依然束手無策。除了消減病人的不適,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醫生只能握著病人的手給他信心,甚至最後眼睜睜看病人死去。 可以想見,日後電腦在海量資料及大數據支援下,面對病症的解讀、判斷可以更加快速而精確,用藥可能分析得更細膩,甚至在微機器人輔助下,深入人體內部動刀。這時醫生的角色原始返終,又回到以專業監控病況與安慰者的角色。科技最後又回到人性,科技無法取代的是醫生終極關懷的「安慰病人的手」。 科技的進展排山倒海、來勢洶洶,面對世界大趨勢,年輕人要如何在未來科技社會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我們原本期盼的未來,已經成為過去;別人的現在成為我們來不及追趕的未來。台灣教育若不改變,也將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以下的章節希望能為下一世代的年輕人找到些許的答案與啟發。 尾聲:我們除了彼此互愛,沒有別的選擇 二○○○年八月,聖嚴法師時任世界宗教組織的輪值主席,受邀前往美國紐約,在聯合國舉辦的「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開幕式中致辭。聖嚴大師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登上聯合國會場演講的台灣宗教人士。 當時他以漢傳佛教領袖的身分,在當時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之後發表開幕演說。這是何其尊崇的時刻!聖嚴法師穿越國際局勢的橫逆、政治紛擾阻隔,為和平直道而往、戮力實踐,是多麼珍貴的身教示範。 聯合國上的心靈呼籲 他直言,宗教都是倡導和平,但無可否認的,很多戰爭卻因宗教而起,甚至同一宗教互相殘殺。他提出,隨著時代改變,人類更密切交流溝通之際,當代宗教家有義務在過去數千年的傳統中,重新詮釋不合時宜的教義。在這場珍貴無比的發言中,他是這樣說的:「我誠懇的建議,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如果發現你所信奉的教義,有不能寬容其他族群之點,若有與促進世界和平牴觸之處,都應該對這些教義作出新的詮釋。因為任何一個健康的宗教,都宜與其他族群和平相處,就能逐步影響世界人類,遠離各種戰爭。」 聖嚴法師指出一個事實:「物質的貧窮,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精神及心的貧窮,使人的生活環境失去平安和幸福。因此,我們的團體法鼓山,正在推行一項運動,名為『心靈環保』。從每一個人的心靈淨化做起,使每一個人的內心,充滿對生命的感恩和慈悲,就會將努力的成果奉獻給他人。」 最後他語氣強毅,懇切地呼籲:「我們除了共同運用各種方法,保護這個地球的生存環境,沒有別的選擇;我們除了撤掉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及障礙而彼此相愛,沒有別的選擇。」台灣何其有幸曾經擁有這樣一位世界級的精神導師,在這紛擾的世界裡,使我們找到心靈的依靠與指標。 很可惜,大師的這場世紀談話,並沒有持續引起更多迴響。如今時隔十多年,經歷過全球偏執的宗教禍害、泯滅人性的殘殺,如:二○一六年初以來,自北非和中東的難民前仆後繼湧向歐洲;近來,飽受內戰烽火重創敘利亞第二大城阿勒坡(Aleppo),暴發各種慘無人道的戰爭惡行,無數平民喪生,難民潮持續增加,更令我感到對人類前景擔憂……,更加感受到聖嚴法師的真知灼見,這也是我願意藉本書再次提及的原因。 誰都沒有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能迎接人類史上最極端的氣候變化、最快速的科技浪潮、最殘酷的戰爭、最強烈的人文與心靈安頓的呼求。 在本書的尾聲,我想指出的是,在如此變動不居的世界之中,仍有永恆不變的價值—人性的善與愛。 來自波士尼亞的母親 全球行動主義者、資深公益慈善家琳恩‧崔斯特(Lynne Twist)女士在她著名的《金錢的靈魂》書中,記述一個值得提出來省思的故事。一九九五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女性會議」中,超過五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齊聚一堂,分享她們的生命故事,向世界發聲。 崔斯特女士觀察這些來自全世界的女性,從穿著打扮得知,她們不少人來自窮困地區,必須變賣家產、農田,或得工作一、兩年來籌措出國的機票旅費。她們等於是窮盡一輩子的力氣,只為來到現場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因此,帶著生命血淚的每一個故事都那麼令人心痛與震撼。 其中,一位來自波士尼亞的女性的故事,縈繞我內心久久不去。 波士尼亞是一個苦難的民族,她的現身,凸顯出當年黑暗的時代背景。南歐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素有「七條國界、六個共和國、五個民族、四種語言、三種宗教、二種文字、一個國家」之稱,可見其衝突的複雜性,亦被稱為歐洲的「火藥庫」。 九○年初,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一九九二年宣布獨立,簡稱波赫聯邦。波赫聯邦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波士尼亞人試圖從南斯拉夫獨立,卻遭到塞爾維亞人堅決反對,隨即於一九九二年四月爆發戰爭。長達三年半的複雜多方交戰,總計造成約二十萬人死亡,超過二百萬人淪為難民。一度繁華、現代的塞拉耶佛城更成為人間煉獄。 可憎的是,戰爭中最常使用的卑劣手段便是強暴敵方婦女,讓她們「懷敵人的種」。 這位波士尼亞女性被敵方軍人捆綁在木樁上,眼睜睜看著丈夫及兒子被殺死,然後被強暴。十天之內,她宛如性奴,接連被強暴達十五次之多。 她被充滿暴力及仇恨的男性一個一個在她身上施加各種難以想見的性攻擊。(此刻寫下這樣的故事,我的手都是發抖的。) 最後,她,懷孕了。 追尋世界的永恆和平 她領出所有的積蓄,只為來參加這次大會,道出她的故事,同時聆聽他人的見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談話中公開宣誓,她要向在場的所有女性保證,會以無條件的愛,將這個敵人的孩子養育成人。她保證,儘管這孩子是透過如此慘無人道的方式降臨,她仍會愛他,讓他在一個沒有戰爭的環境出生、成長。 這位我們從未曾謀面的波士尼亞母親,將帶領孩子兩人,畢生奉獻於和平工作。她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見證完畢,在座所有人無不動容,許多人早就熱淚盈眶。 這個故事,引發我們對於人性善惡的省思。仇恨不能止惡,唯有愛可以終結這種以殘暴行徑合理化的戰爭。對比於她的偉大,我們在承平之世所做的事情顯得何其微不足道。 畢生倡導的「和平非暴力抗爭」的甘地曾說:「真理的追求者,必須比一粒灰塵更謙卑。」他為了爭取印度獨立曾先後四次入獄,且在獄中以絕食的方式實踐不合作運動,成為印度精神領袖。然而一九四八年一月,他剛結束絕食,在眾多信徒們陪同下參加祈禱會。一名狂熱分子混入人群中,一面彎腰向甘地問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槍,近距離朝他削瘦的胸膛連開三槍,然而在中彈倒地瞬間,他衰弱地舉起手(這個手勢在當地宗教文化裡表示寬容),發出最後的聲音:「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 我雖然能力與影響都不足以與這些偉大的人物相提並論,但仍願意用餘生的力量,追隨這些偉大人物的腳步,誠心宣導與追求世界永久的和平。我們除了彼此相愛,沒有別的選擇,因為通往和平沒有其他的道路,唯有和平是唯一的道路。
1.科技浪潮下,青年的未來何在? 二〇一六年三月,Google人工智能程式AlphaGo以四比一的成績,打敗南韓圍棋九段棋手、世界排名第三的李世乭,震驚世界。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AlphaGo就先一步挑戰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以五盤全勝的佳績獲勝。Google先以圍棋專家的三千萬個棋步來訓練神經網路,一直到預測準確度達到百分之五十七,棋力與專業棋手差不多,於是進一步讓AlphaGo的神經網路彼此交戰以強化學習,再挑戰各大圍棋程式培養棋力,逐步學習進化。可以說,當AlphaGo打破了代表人類最高智能的圍棋時,已實際證明人工智慧系統早以超前的速度...
作者序
前言:「未來」已經成為現在 時間的腳步飛速地流逝﹗二〇〇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台灣政黨二度輪替的同一時期,我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那本書前前後後耗時將近三年寫作,是無意,也是巧合,碰巧就在這種關鍵時刻出版。當然在寫作之際,我無法預設誰當選、哪個政黨執政,但在台灣經過之前八年的混亂、貪腐及停滯之後,我期許新的執政者,能夠看清台灣正處在向上提升或繼續沉淪的「轉捩點」。這是我出書的唯一初心。 而當時我也已積極籌備「公益平台」!作為一個有四十五年資歷的觀光界老兵,我一路見證了台灣改變的過程,也參與無數行銷台灣、包裝台灣的構想,甚至付諸實現,直到當時卸下亞都總裁及「台灣觀光協會」會長的角色,我的觀光生涯算是到了畫下句點的時刻。因此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便帶著將畢生學習與見證的歷程,收納為「畢業報告」的心情,期盼能廣為傳播,同時內化為社會各階層共識,暗自期許或許有人可以接棒,讓我這九局下半的人生,得以重新啟動。 即便這本書當時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曾有很大的迴響,可是後來的發展,並未如我們想像的方向前進,最希望能做的事情,因為沒有共識,政策沒有擬定,更不可能執行。 曾經的太平盛世 八年前所我看見的「未來」,如今已成為「現在」,明顯地時間並沒有站在我們這一邊。大家盲目地以為好日子會永遠地過下去,然而我所看到的當前卻是:「無一不知,無一能改」可嘆又無奈的窘困處境。 多年前的台灣曾經很有機會往下一輸太平盛世發展。但是機會如雲朵,來去聚散,時移事物,沒有永恆不變的江山。 六○年代開始,亞洲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復甦,戰敗的日本在美國援助下重建經濟,積極發展重工業。汽車、電子產品快速成長,日本各大企業迅速崛起,「Made in Japan」是亞洲經濟起飛的第一步。隨著日本經濟快速地成長,成本跟著高漲,產業版圖位移,美國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七○年代,機會的雲朵來到了台灣的上空。 當時中國與西方世界對立,政策封閉;越南剛打完越戰,百廢待舉;其他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政經情勢尚未安定,問題層出不窮……,香港、新加坡固然不錯,但腹地太小,無法發展工業。於是,機會便翩然降臨到腹地最大、人口最多、勞力最密集且便宜的台灣。那時的台灣人很爭氣,即使沒有邦交,仍勇敢提著手提箱走向世界,這種「一卡皮箱」的精神,讓台灣人牢牢握住成為世界舞台要角的機會,也造就「Made in Taiwan」世界工廠的巔峰。 此後短短三十年間,台灣一路由傳統的農業出口、製造業出口之後,轉而邁向科技出口三階段,形成美國是「設計的頭腦」,而台灣則是那雙「代工的手」,也成就日後「台灣矽谷」美名。 在世界地圖上漸漸消失 九○年代,開放改革後的大陸經濟大幅改善,台灣的製造業與高科技接連外移,讓大陸成為新的代工雙手,而我們卻沒有讓自己及時轉化為人才的培訓與供應的中心,以致台灣從技術、科技、服務,乃至文化人才都被大量吸走。 緊接著,台灣年輕人在九○年代末期,因為經濟優渥而出國留學人數開始驟降,即使出國也僅想快速拿到學位,回國搶占台灣正加速膨脹的大學教授職缺。加上彼時「本土優先」的意識形態當道,台灣幾乎處於鎖國狀態。其結果無論在公(政府)、私(個人)部門都缺乏精深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系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提到台灣最值得讚許的「腦礦」優勢,其實現況早已過了高點,難掩日薄西山頹勢了。 離開旅館業第一線這十年來,原本我已經打算將黃昏般餘生專注於「公益平台」及偏鄉教育改革,而不再介入其他議題。時隔八年,決定寫這本新書之前,我好幾天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眼見我們面臨在世界地圖上漸漸「消失中的台灣」,是如此艱難的狀態,明明知道或許勢不可為,但仍然無法駕馭自己那股無可救藥的熱忱,總希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因為實在不想等到四年之後,再度說同樣的話。 如果將「地圖」視為一種隱喻,其實自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時,台灣就可說是已經在國際政治地圖上消失了;而後隨著大陸的崛起,台灣在世界產業地圖上也漸漸快消失了;偏偏這時候,台灣大量虛增了各式由職校、專校快速轉型的大學,供過於求的情形下,又間接摧毀了原本扎實的基礎技職教育體系,僵化的教育體系與不合時宜的教育,加上網路通訊工具的快速崛起,正面與負面資訊快速地交穿擴散,也直接影響了公民的思辨能力,因此台灣的教育也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了,而我最熟悉的觀光與文化也失去了定位及方向,無法永續。 換言之,台灣必須重新尋找自己在世界地圖中的明確定位。 迷航的島 英國名作家路易士・卡羅(Lewis Carroll)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有一段經典對白,愛麗絲問:「這裡是哪裡?」 精靈反問她「你想要去哪裡?」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最後她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那麼你現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當全世界正值劇烈改變之際,看到台灣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幾乎停滯不前,過往給我們好日子的「機會雲朵」飄走了、經濟存糧用罄了、人才存糧耗竭了……。此時,眼前的台灣就像迷航的愛麗絲。 自得自滿的苦果 機會來了要警覺,切勿躊躇滿志,自鳴得意。如今回過頭來才看到,我們在那個黃金時代,政治人物太過自信,以為經濟會無限制成長,反而忽略掉那時候其實最應該為下一階段著手未雨綢繆,蓄積能量。趁著榮景,為下一代的發展找出路,同時利用顛峰的優勢,努力跟世界做朋友。然而我們卻什麼都沒有做。 而今面對強國崛起、科技的發展、東南亞強鄰紛紛找到自己的出路,坦白說,此時此刻的台灣,比起八年前的處境更加險峻,前方的路似乎已然崩塌了,這讓現下的我有一種深刻的焦慮與危機感。以我們目前身處的劣勢,在外交上失去舞台、經濟上面對各國保護主義興起、國內政治情勢持續惡化,即便從現在開始我們整合全國力量,擺脫成見,通力合作,努力追趕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克服那些已經造成、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各黨派無視於世界危機,毫無共識與合作的空間,在這樣的分歧之下,我們可能連現狀都保持不了,其他就更不要談了。 這還不只是一個經濟的危機,而是我們要如何把握住僅存的經濟、人才、文化、民主的存糧,刻不容緩地為台灣下一代的未來找到一個新的定位。就像家長告訴自己的兒女,家裡只剩手頭上的這些錢財了,我們該怎麼善用這些僅剩的寶貴財產?如何放掉個人不同的欲望?擬定優先次序,找到可以繼續生存下來的方法? 我常常形容自己的熱情簡直就是天生的無可救藥,即使總能在冷靜與理性的狀況下,知道自己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但當感性勃然升起之際,特別是心裡頭明明知道這是對的方向,對的出路的時候,我依舊會無法克制住自己感性的一面,就更不用說是對這片自己如此深切關愛的土地了。 找到機會加溫、點亮 世界是我們生存的舞台,每個人都必須找到出路,如何在世界地圖上重新找到台灣的定位?文化與觀光的定位?企業或組織的定位?教育的定位?年輕一代未來的定位?不啻是此刻最重要議題。 過去已經發生的,不可逆的錯誤,就不再提出,我只希望我們還能夠找到可以施力的作用點,有專家指出一項議題的討論及傳播,可以概分為:「加溫」、「點亮」、「找到解決方案」(Heating-Lighting-Solution)三種階段。依此看法,這本新書希望針對我所看到的一些問題,仍有機會可以加溫、從某些角度可以看到光亮、在部分範圍內找到解決方案。 然而,我必須很誠實地說,我們所做的遠遠太少太少。親愛的讀者,請容許我在這本書中,以赤誠之心期勉大家共同向前。希望藉著個人從事國際事物及偏鄉公益的觀察與各位分享,努力在自己所知的局部範疇內,在世界的地圖上為台灣重新找到自己。 其實,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台灣人民在很多問題上習於各執己見,相互分裂、攻扞,潛在原因在於,很多人似乎誤以為我們可以分乘很多艘船,所以沒有「命運與共」的一體感。然而,事實卻是,因為我們全都在同一艘船上,台灣未來到底是「受惠」或是「受難」,不論是哪一種命運,都將是全民共同承擔。如果我們以共好之心,社會必將更安定、更寬廣、更有希望。 天打雷劈都要做 我是很好面子的人,但這不是指個人的面子,當我代表公司,我希望公司被客戶認同稱讚;一旦我出國門代表國家,我希望自己的國家,被人家尊敬與喜愛。當大家都從這樣的角度設想時,我們就能夠期待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台灣社會也一定有辦法走得更穩健長遠。 謹以虛心坦懷,誠心敬虔地提出我的看法,我衷心期待這本《在世界的地圖中,找到自己》,可以當作我們全體社會與公民凝聚「共識」的一種引子。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話:「該燒香燒香,該吃飯吃飯,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我們已經上無長輩了,未來也不能全靠神明祭拜,站在懸崖邊的台灣,已別無退路,我們只能期許自己拿出鑄山煮海的氣魄,謀求台灣最好的可能,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年輕人,在世界的地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
前言:「未來」已經成為現在 時間的腳步飛速地流逝﹗二〇〇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台灣政黨二度輪替的同一時期,我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那本書前前後後耗時將近三年寫作,是無意,也是巧合,碰巧就在這種關鍵時刻出版。當然在寫作之際,我無法預設誰當選、哪個政黨執政,但在台灣經過之前八年的混亂、貪腐及停滯之後,我期許新的執政者,能夠看清台灣正處在向上提升或繼續沉淪的「轉捩點」。這是我出書的唯一初心。 而當時我也已積極籌備「公益平台」!作為一個有四十五年資歷的觀光界老兵,我一路見證了台灣改變的過程,也參與無數行...
目錄
前言:「未來」已經成為現在 第一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青年的定位 1.科技浪潮下,青年的未來何在? 2.世界就是校園 3.創建台灣的Minerva Schools 第二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台灣的定位 4.不要用錯誤的尺度丈量自己 5.伸出友誼手,把感動放前面 6.危機,也是轉機 第三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地方的定位 7.池上,自在精采 8.不老部落,永續的未來 9.美麗島嶼,綠能的想像 10.留白。永續。Right fit. 第四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文明與宗教的定位 11.大師消失、典範難尋 12.面對大佛最美的時刻 尾聲:我們除了彼此互愛,沒有別的選擇 後記:名聚人散,名散人聚
前言:「未來」已經成為現在 第一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青年的定位 1.科技浪潮下,青年的未來何在? 2.世界就是校園 3.創建台灣的Minerva Schools 第二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台灣的定位 4.不要用錯誤的尺度丈量自己 5.伸出友誼手,把感動放前面 6.危機,也是轉機 第三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地方的定位 7.池上,自在精采 8.不老部落,永續的未來 9.美麗島嶼,綠能的想像 10.留白。永續。Right fit. 第四部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文明與宗教的定位 11.大師消失、典範難尋 12.面對大佛最美的時刻 尾聲:我們除了彼此互愛,...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16頁 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