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友邦會反目成仇?為什麼有些國家彼此積怨已深?
德國vs法國、中國vs印度、以色列vs阿拉伯……
掌握20組敵對國關係、看懂37張地圖布局,複雜的全球局勢瞬間理解遠在天邊的戰火、衝突,和你我有什麼關係?無論是民族對立、宗教戰爭、資源爭奪還是國境糾紛,從過去發生的各種鬥爭,並未停止於歷史之中,導致中東打不完、歐洲吵不休、美俄中之間的競爭未曾停歇,而這個從來就不平靜的世界,對你我的影響,不僅是牽動著股匯市動盪、原物料漲跌,影響民生經濟與荷包,更威脅到國土安全、政局變化,決定國家在國際間是否占有一席之地。
◎何謂敵國?
一、國界相鄰卻彼此有仇的敵對國家:
因為歷史、政治、種族、軍事、宗教的種種磨擦,結下宿世累劫的樑子,像是德國與法國、中國大陸和印度與巴基斯坦、日本與中國大陸(東海油田、釣魚台),以及俄羅斯與烏克蘭……百年以來的恩怨情仇,難分難解!
二、即使相隔遙遠但歷史恩怨已久的敵對國家:
不只陸權相爭,也牽涉到可開採自然資源(天然氣、石油等)的海權,以及空權(航空路線)之爭,像是美國與英國、美國與俄羅斯(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西班牙與英國(幾世紀以來的海權之爭)……隔得再遠,還是有得吵、有得鬧!
◎掌握新聞背後的真相、敵對關係的源頭
世界霸權的美國,為什麼搞不定中東及古巴?
德法為什麼互看不順眼?卻又攜手共創歐盟?
戰鬥力不弱的瑞士、奧地利為什麼要成為中立國?
看似同一家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為什麼一直鬧分裂?
中國、韓國、日本無法共心合作,其來有自?
巴黎恐攻、土耳其客機爆炸、九一一等恐怖攻擊令世人不寒而慄,這樣的危機層出不窮,絕大部分來自百年以來的恩怨情仇,而且深植在國民的情感深處,形成國與國之間的芥蒂及對立意識。
類似的事件如果只看即時新聞的片段,容易忽略隱藏在背後、累積已久的敵國宿怨。因此,這本書的問世就是希望讀者了解,無所不在的國際紛爭、恐怖攻擊與敵對問題,這種的仇恨通常源於冗長的歷史情結、政治摩擦、種族衝突、教派對立,到軍事行動、爭奪領土的過程,最後造成世世代代無法抹滅的敵意。
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以世界各洲的「敵對國」為組別,像是同處歐洲的德法、同處亞洲中日韓,或是跨洲的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以及看似貌合神離的英國(蘇格蘭、英格蘭)與愛爾蘭,從20組敵對國形成的前因後果,分析形成敵對狀態的歷史演進。更大大拓展我們在歷史、地理、種族、宗教、政治、外交的視野,了解敵對關係形成的脈絡,更能深度理解現今世界的紛擾,培養更清晰的國際觀,以及對現世的我們有何影響。
作者簡介:
關真興
1944年出生於三重縣。東京大學文學系畢業後,於駿台預備學校擔任世界史講師。
2011年離職,目前著手製作《世界的歷史 漫畫版》系列、《中國的歷史》系列(以上書系由集英社出版)等,投身於各種歷史相關書籍的撰寫與監修工作。
主要著作及監修的作品有《読むだけ世界史(一讀就懂的世界史)》(學研出版)、《図解でスッキリ!世界史「再」入門(詳細圖解!世界史「再」入門)》、《30の戦いからよむ世界史(上・下)(由三十場戰役詳讀世界史(上、下))》(以上書系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發行)等。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朝專業譯者之路邁進。譯作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學會3的神邏輯,溝通不再有廢言》、《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強風吹拂(合譯)》、《大人的科學(合譯)》系列等。
章節試閱
俄羅斯vs英國、美國和塔利班:「大競賽」下的阿富汗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對全世界造成極大的衝擊。美國斷定主謀就是伊斯蘭主義團體蓋達組織的首腦奧薩瑪.賓拉登,並且在同一年要求將他引渡至美國,遭到拒絕後決定攻打阿富汗。二○○三年,美國推測賓拉登與伊拉克往來密切,便出兵攻擊伊拉克(波斯灣戰爭後,美國懷疑伊拉克藏有大量毀滅性兵器,以此為由出兵)。九一一恐怖攻擊經過十年後,美國在巴基斯坦邊境地帶發現賓拉登的蹤跡,並派遣特種部隊將他暗殺。
對國際造成威脅的恐怖份子賓拉登,其父出生於葉門,在沙烏地.阿拉伯累積財富後,對他提供大量資金援助。賓拉登接受過高等教育,對伊斯蘭教信仰極深,反對現代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他認為美國是這一切主義思想的根源,才會極欲將之鏟除。
蘇聯在一九七九年開始侵略阿富汗,對此沙烏地.阿拉伯的薩德家族,請求賓拉登家族援助和蘇聯作戰的阿富汗穆斯林。長久以來,對沙烏地.阿拉伯而言,伊斯蘭激進派一直是個燙手山芋,因此藉由這次機會,可以將他們流放至阿富汗,而賓拉登也就是在這一波行動中前往阿富汗。
阿富汗和伊斯蘭的關係,以及與美、蘇兩國之間有什麼樣的糾葛,讓我們一起探究這段歷史的演變。
撼動伊斯蘭世界的麥加大清真寺占領事件
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發生伊朗.伊斯蘭革命,這兩起事件都對伊斯蘭各國造成極大的衝擊。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教,是嚴守伊斯蘭教義的瓦哈布教派,到了二十世紀,藉由國內生產石油帶來的豐厚收入,與歐美資本主義各國關係密切,然而,國際社會對其君主專制獨裁體制的批判也愈加激烈。
何梅尼藉由伊朗.伊斯蘭革命掌握權力後,也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體制,提出嚴厲的批評。這些批評聲浪,完全擊中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要害。而何梅尼的言論,在穆斯林視為最崇高的聖地麥加,引發了一起撼動人心的事件。守護天房的麥加大清真寺,遭到激進派組織占據,訴求打倒君主政權。
這起事件隨即遭到鎮壓,並公開處決激進派成員,使得沙烏地.阿拉伯邁向現代化的腳步,以及親西歐路線,雙雙就此停擺。在這場風波當中,蘇聯入侵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接受阿富汗求援,除了挹注資金之外,同時以派遣聖戰士(參與戰爭的伊斯蘭士兵)為由,將國內激進派一掃而空。
當時,賓拉登就是以聖戰士的身分,前往阿富汗。在伊斯蘭教世界中,人民可以輕易來往各國之間。
蓋達組織的誕生
賓拉登在阿富汗戰爭中,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訓練,習得蒐集情報的能力,同時也在巴基斯坦軍裡面,獲得軍事相關能力的培訓。聖戰士逐漸在戰爭中取得優勢,最後順利擊退蘇聯。
在這個過程中,賓拉登創立了MAK(徵兵服務處)組織,運用自己擁有的龐大資金來支援聖戰士。之後這個組織成為伊斯蘭激進組織的支柱,專門援助以蓋達為首的恐怖組織。
其後,MAK分為兩派勢力,一派著重於在阿富汗建立伊斯蘭國家,另一派則主張應該在世界各地發起恐怖攻擊,兩者間的對立也日益嚴重。後者也就是在全世界發動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目前,實際狀況尚未明朗),由於賓拉登挹注大筆資金,因此成為蓋達的領導者。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的時候,賓拉登對美軍協助沙烏地.阿拉伯一事,提出強烈的批評,也連帶影響到他在二○○一年策劃恐怖攻擊事件。
阿富汗是東西交通的要衝
阿富汗的國土有一大半是嚴峻的山地。從電視報導來看,或許我們會以為那裡都是沙漠,但是仍有草原地帶能夠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許多人為了盡快回收現金,也著手種植鴉片。因此國內無法提供充足的食用穀物,必須仰賴國際支援。
另一方面,這個國家也有受人矚目的礦產資源(若是政局穩定,專注開發的話,就能夠帶來龐大的財富……),在歷史上最著名的礦產是青金石(價值極高的藍色顏料)。古代埃及圖坦卡門王的面具上,就檢驗出有阿富汗青金石的成分,正倉院的收藏物之中,也有相同成分。
阿富汗自古就是陸上東西往來必經的路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亞歷山大大帝曾經派遣遠征軍來到此地,印度人也曾北上,在此建立國家。中亞各民族也在這個地區建立國家,不少實力強大的國家,也都曾將阿富汗納入治理的版圖中。過去曾以阿富汗為據點的王朝,有十世紀土耳其伊斯蘭勢力建設的伽色尼王朝,以及古爾王朝。
在上述王朝之後,蒙古和伊朗也相繼統治阿富汗。到了十八世紀,阿富汗人(阿富汗的主要民族為普什圖族)終於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就是最初的杜蘭尼王朝。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歐美列強入侵世界各地,阿富汗也不例外。
俄羅斯vs英國的「大競賽」
十九世紀,俄羅斯從中亞南下,英國從印度北上,阿富汗成為兩國爭相搶奪的地方。不只是阿富汗,就連鄰國伊朗也是爭搶的目標,這場由英、俄兩國發起的紛爭,史稱為「大競賽」。雖然紛亂的主要舞台是在阿富汗,但是從高加索到中國,包括整個亞洲地區,都是大競賽爭奪的目標,直至今日,這場勢力之爭可說尚未停止。在此,我們還是將主題侷限在阿富汗。
一七五七年,普拉西戰役爆發,英國戰勝法國之後,在印度的領土也更加擴大。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和北印度勢力強大的錫克教,發生兩次戰鬥並且獲得勝利。一八五七年,印度發起印度兵變(或稱傭兵之亂),英國實施鎮壓之後,為了更強化控制整個印度,在一八七七年,維多利亞女王自稱「印度女皇」,印度王公也被迫宣示向女王效忠,印度成為大英帝國領土的一部分。
在這段過程中,對英國而言,阿富汗的重要性日益增高。十八至十九世紀,俄羅斯一邊壓制鄂圖曼帝國,同時入侵中亞地區,企圖向南方擴展勢力。
十九世紀,俄羅斯從伊朗入侵阿富汗。英國也為了壓制俄羅斯擴張勢力,出兵攻打阿富汗(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並成功建立起一個傀儡政權。但是,阿富汗人也發起激烈的反抗,但最後還是不敵而撤退,犧牲了兩萬人的性命,飽受屈辱。其後,英國與阿富汗之間,維持了一段短暫的安定。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更積極南下,一八七八年,英國再度出兵至阿富汗。此役中,英國竟然陷入苦戰,一八八一年,阿富汗妥協撤兵,成為英國的保護國。這段期間內,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當時還是印度領土)劃定國界,史稱「杜蘭線」(杜蘭是這個時期的英國外交大臣)。結果,普什圖族的棲身之地被分成兩塊,而這條杜蘭線,至今仍是兩國的國界。
攤開地圖來看,今日的阿富汗領土東北部,凸出了一條奇怪的細長地區。這個地區名為瓦罕走廊,地形狹隘又險峻。以現今的國家分布來說,與此地相鄰的國家有塔吉克、巴基斯坦和中國(前提是將西藏視為中國領土)。當時,俄羅斯和英國決議將這條狹長的地區,當做兩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區,才導致阿富汗出現這麼奇怪的版圖形狀。
接下來介紹伊朗(波斯)和阿富汗的國界,這條國界的形成,也和英國有關。兩國國界的南部,是經過後面章節提到的英國外交官亨利.麥克馬洪(Henry McMahon)調停而制定。而中亞地區的國界,是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等列強發生紛爭時所劃定。
阿富汗地區的大競賽,在一九○七年英俄協商中告一段落。協商中,兩國劃定在伊朗(波斯)的勢力範圍,而英國得以保住在阿富汗的優勢。在英國的統治下,阿富汗也逐步邁向現代化,但由於英國內部勢力產生激烈對立,以致於未能達到顯著的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趁著英國的國勢低迷,阿富汗的穆斯林,對其高喊「吉哈德(聖戰)」。而英國對此展開應戰,一九一九年,發動第三次阿富汗戰爭。在這場戰役中,阿富汗人(普什圖族)眼見戰況陷入膠著,難以達成統一,而英國也極欲避免長期戰爭,因此,雙方在同一年簽訂和平條約,阿富汗因而得以恢復外交權,完成獨立建國。
普什圖族的國家所在地
現代世界中,許多民族存在於不同的國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就是先前屢次提及,並已經介紹過的「庫德族」。而本章提到的阿富汗普什圖族,也處於類似的情況。
巴基斯坦西南部到伊朗東部,加上阿富汗南部,這三個地區統稱為「俾路支斯坦」。這個地區從十七世紀開始,就存在著一個名為卡拉特的王國。十九世紀,英國在印度擴張統治範圍,這個地區分割成四個土邦。當時,這幾個土邦統合由俾路支斯坦最高總督管理。但是,隨著印度獨立,這個地區的管轄權變得曖昧不明。
印度獨立後,俾路支斯坦不再直屬英國統治,當地人企圖獨立建國。一八五二年,俾路支斯坦土邦成立,隨後巴基斯坦的勢力介入,最後該地區遭到併吞,一八五五年,土邦因而消滅。
巴基斯坦更打算併吞阿富汗,而阿富汗國王聯合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族人,發起建設普什圖族國家的運動,藉以牽制巴基斯坦的攻勢。這場運動最終以失敗收場,但是卻導致阿富汗在之後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局勢。二十至二十一世紀,阿富汗的國際關係,彷彿又回到大競賽時的紛擾。
現代阿富汗與蘇聯、塔利班和美國的關係
一九三三年,阿富汗國王查希爾即位,他是一位開明的君主,在冷戰時期展開平衡外交。然而,查希爾的堂兄達烏德,極欲實施迅速改革政策,在一九七三年,發動軍事政變,奪取王位。
達烏德篡位後建立共和制,這個時代的阿富汗正推展都市化,整個社會產生的矛盾愈來愈明顯,一九七八年,人民民主黨與蘇聯結盟發動政變,逼迫達烏德退位,並建立阿富汗人民共和國。但是,人民民主黨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對立,一九七九年,蘇聯支持保守派卡爾邁勒,派遣軍隊前往阿富汗。
隨著蘇聯軍事介入,引發阿富汗人民激烈抵抗。伊斯蘭世界各地聚集了二十萬名聖戰士,這些以普什圖族人為首的聖戰士,讓蘇聯陷入苦戰。美國站在反蘇的立場,提供武器給聖戰士,巴基斯坦也支持聖戰士的行動,因而加強對阿富汗的影響力道。蘇聯在歷經十年戰爭後,仍舊無法得勝,一九八九年撤退,這場戰役也可以說是導致蘇聯解體的契機。
然而,阿富汗內部又發生新的問題。從各國聚集而來的聖戰士紛紛回國,阿富汗國內在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蘭國」,但由於國內未出現一個強力的政權,以致於仍持續處於內戰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況下,以普什圖族為中心的塔利班(意為伊斯蘭教神學士),在接受巴基斯坦的援助下,迅速崛起,一九九六年,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局勢暫且安定下來,但是,只有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承認這個國家。特別是對巴基斯坦而言,只要阿富汗在自己的鼻息下成立政權,包括喀什米爾紛爭在內的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塔利班是嚴守伊斯蘭教義的一股政權勢力,飽受混亂之苦的阿富汗人,最初期待塔利班能夠帶來改變。不久之後,過於嚴苛的教義又讓人難以忍受,聖戰士紛紛出走,聯合成為北方同盟,對抗塔利班政權。
此時,在海外策動各種恐怖攻擊行動的賓拉登,在塔利班的安排下來到阿富汗,過去普什圖族發起獨立運動的地方,便成為塔利班與蓋達組織的據點。二○○一年九月,美國遭受恐怖攻擊,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手,發動阿富汗戰爭。之後,塔利班政權因而消滅,二○○四年,在國際的支持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然而,九一一恐怖攻擊後,主謀賓拉登行蹤成謎,二○一一年,美軍特種部隊發現他的藏身之處,並將之格殺。賓拉登最後藏身在阿伯塔巴德,這個地方是帝國主義時代,由英國建立的一座都市。第一次印巴戰爭時,英國紅十字會以此地為據點,做為照護傷兵的場所。
專欄:伊斯蘭教的普遍性與各國的民族主義
猶太教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基督教則是中古世紀歐洲普遍的信仰,影響力甚至超過民族主義。伊斯蘭教也有相同的特點,一直希望建設出一個由伊斯蘭教徒(穆斯林)組成的國家。
然而,這本書提過許多次,十九世紀以後,歐洲開始發展出民族主義,也就是民族國家的意識形態。另外,十六世紀歷經宗教改革,十七世紀以來,理性主義解決了宗教背離理性(在此不討論這種性質的好壞)的問題。而受到這些歐洲「近代精神」的洗禮,對現代的伊斯蘭世界造成極大的衝擊。
這股風潮也影響到阿拉伯世界,埃及率先發動獨立,各民族的民族主義也在十九世紀之後,自然地逐漸覺醒。這個現象也推動沙烏地.阿拉伯建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在伊斯蘭世界的正中央,建立了以色列這個國家,可以說是撼動全世界的一件大事。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中的各國,也開始蠢蠢欲動,探索建國的可能性。歐洲世界在十六至十九世紀間,歷經了許多試煉,而這些試煉可以說在現代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又重新重演了一次。
中世紀羅馬教會握有極大的權勢,君臨歐洲,到了十六世紀,各國紛紛建設「主權國家」的過程中,世俗諸侯的權力開始控制基督教會。宗教改革當時,新教崛起正帶給世俗諸侯一次大好機會,可以藉機介入宗教問題。伊斯蘭世界或許也受其影響,出現類似的情況,混亂的情勢一直持續不斷。
近年來倍受矚目的「IS(伊斯蘭國)」,如果用正面的角度來評論的話,應該可以說就像基督教的清教徒一樣,崇尚男尊女卑,七世紀伊斯蘭教成立時,西亞世界的價值標準就留在教義中,而且強迫信徒一定要遵守,這些規矩和歐洲提出的現代理念,完全水火不容。伊斯蘭教內部關係十分複雜,以目前的情況來說,他們完全沒有想與外界溝通的意願。
俄羅斯vs英國、美國和塔利班:「大競賽」下的阿富汗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對全世界造成極大的衝擊。美國斷定主謀就是伊斯蘭主義團體蓋達組織的首腦奧薩瑪.賓拉登,並且在同一年要求將他引渡至美國,遭到拒絕後決定攻打阿富汗。二○○三年,美國推測賓拉登與伊拉克往來密切,便出兵攻擊伊拉克(波斯灣戰爭後,美國懷疑伊拉克藏有大量毀滅性兵器,以此為由出兵)。九一一恐怖攻擊經過十年後,美國在巴基斯坦邊境地帶發現賓拉登的蹤跡,並派遣特種部隊將他暗殺。
對國際造成威脅的恐怖份子賓拉登,其父出生於葉門...
作者序
前言
二○一四年,俄羅斯將克里米亞(Crimea)半島由烏克蘭手中併入自己的領土。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國土,一夕之間,突然變成「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許多人對這則新聞感到十分震驚。
試想,一個國家的領土,最初到底是怎麼決定屬於哪個國家的呢?回顧最近的歷史,世界各國的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已經大抵劃分完成。直至現代,各大強國的領土已經不再有明顯的變化。因此,也難怪俄羅斯此舉,在國際間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然而,把歷史的軌跡拉長來看,在人類的歷史上,各國領土幾乎沒有變更的時代,其實可說是非常少見。掀開歷史上各國的版圖,我們經常會驚訝於某個國家,在過去竟然擁有那麼寬闊的領土。目前各國的國境,都是在不斷的對立及衝突中形成的版圖,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認同目前的國土劃分。
兩個國境鄰接的國家之間,達成決議的事情,理所當然必須遵從,但是這兩個國家,卻經常發生許多對立與衝突。就像開頭介紹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其他還有德國與法國、印度與巴基斯坦(Pakistan)、日本與中國──等等,真要說起來,例子多到舉不完。在世界地圖上,看似和平共處的兩個國境相接的國家,往往都為了國境、民族、資源等原因,在互相爭奪中變成「敵國」。
另外,即使國境並未相鄰,俄羅斯與美國、英國等,各大強國之間的勢力之爭也未曾間斷,其中也有些國家將彼此視為「敵國」。
現在,不只是烏克蘭,在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國家,正面臨嚴峻的對立。雖然其中也不是沒有兩國間解開心結的例子,但這樣的情況可說少之又少,相對地,敵對的各國間,一觸即發的危機仍相繼不斷發生。綜觀人類的歷史,這樣的危機層出不窮,而且深植在國民的情感深處,形成鄰國間的芥蒂、「敵國意識」以及「對立意識」。就這樣,過去發生的各種鬥爭,並非只留在「歷史」的洪流當中,而是衍生出現代國際社會間的紛爭、對立與領土問題。
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與各位讀者一同來思考,現今各國之間的衝突,是由什麼樣的問題衍生而來,並且為何會演變成目前這般劍拔弩張的現狀。
關真興
前言
二○一四年,俄羅斯將克里米亞(Crimea)半島由烏克蘭手中併入自己的領土。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國土,一夕之間,突然變成「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許多人對這則新聞感到十分震驚。
試想,一個國家的領土,最初到底是怎麼決定屬於哪個國家的呢?回顧最近的歷史,世界各國的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已經大抵劃分完成。直至現代,各大強國的領土已經不再有明顯的變化。因此,也難怪俄羅斯此舉,在國際間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然而,把歷史的軌跡拉長來看,在人類的歷史上,各國領土幾乎沒有變更的時代,其實可說是非常少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德國vs法國
引領歐盟的兩大強國之間對立的歷史
◎專欄1 米蘭、杜林和威尼斯成為「義大利」的過程
第二章 奧地利vs德國、法國
哈布斯堡家族撼動歐洲的歷史
◎專欄2 奧地利vs義大利──堤洛邦地區的紛爭
◎專欄3 為什麼瑞士人會成為梵蒂岡的傭兵
第三章 西班牙vs地中海各國
「日不落帝國」的興衰
第四章 俄羅斯vs北歐各國
波羅的海的霸權之爭
第五章 英格蘭vs蘇格蘭、愛爾蘭
分裂運動持續到二十一世紀的背景
第六章 南斯拉夫的紛爭
過去的大國,分裂成六個小國
◎專欄4 的里雅斯特──創造「鐵幕」的冷戰焦點
第七章 波蘭vs德國、俄羅斯
從世界地圖消失的悲劇國家
◎專欄5 曲折離奇的卡廷森林大屠殺
第八章 俄羅斯vs烏克蘭
克里米亞半島合併的背景
第九章 高加索vs俄羅斯、土耳其
為什麼車臣人在美國發起恐怖攻擊
第十章 以色列vs阿拉伯各國
激進組織「IS」的成因
◎專欄6 伊斯蘭教的普遍性與各國的民族主義
◎專欄7 強勢的宗教威權與微弱的世俗權力
第十一章 伊朗vs伊拉克
國界「極不自然」的兩個國家
◎專欄8 葉門內戰與伊朗
第十二章 非洲的紛爭
錯綜複雜的資源、宗教與民族
◎專欄9 非洲的「爭議鑽石」
第十三章 俄羅斯vs英國、美國和塔利班
「大競賽」下的阿富汗
第十四章 俄羅斯vs中國
歐洲與亞洲邊境的劃定
第十五章 中國vs印度vs巴基斯坦
喜馬拉雅山脈周邊的伊斯蘭教與印度教
第十六章 東南亞的紛爭
大航海時代殖民勢力帶來的影響
◎專欄10 峇里島恐怖炸彈攻擊事件與「伊斯蘭祈禱團」
第十七章 中國vs朝鮮vs日本
「東亞世界」的誕生與對立
◎專欄11 留存至今的共同文化與漢字
第十八章 拉丁美洲各國的紛爭
印第安人、白人與黑人交織而成的獨特世界
第十九章 太平洋上的紛爭
帝國主義時代──列強統治的領域直達地球另一邊
◎專欄12 海洋領域的紛爭
第二十章 美國vs中美加勒比海各國
泱泱大國美利堅與令其苦惱的鄰國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德國vs法國
引領歐盟的兩大強國之間對立的歷史
◎專欄1 米蘭、杜林和威尼斯成為「義大利」的過程
第二章 奧地利vs德國、法國
哈布斯堡家族撼動歐洲的歷史
◎專欄2 奧地利vs義大利──堤洛邦地區的紛爭
◎專欄3 為什麼瑞士人會成為梵蒂岡的傭兵
第三章 西班牙vs地中海各國
「日不落帝國」的興衰
第四章 俄羅斯vs北歐各國
波羅的海的霸權之爭
第五章 英格蘭vs蘇格蘭、愛爾蘭
分裂運動持續到二十一世紀的背景
第六章 南斯拉夫的紛爭
過去的大國,分裂成六個小國
◎專欄4 的里雅斯特──創造...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6-12-08ISBN/ISSN:978986937099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6頁開數:14.8*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