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閱讀經歷,十二層能力積累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立穩根基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黑幼龍(台灣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蔡穎卿(Bubu生活工作室主持人)
李偉文(牙醫及親子作家)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郭國榮(喬大地產董事長)
方念華(媒體工作者)
羅文嘉(水牛出版社社長)
方文山(華語流行歌曲歌詞創作人)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十二段閱讀經歷,他們,萃取出十二種能力──
透視力、自癒力、專業力、探索力、處世力、跨界力、思考力、覺知力、社會力、未來力、故事力、趨勢力
從個人成長到掌握社會脈動與機會,
閱讀,不只給予我們知識,更能涵養人的軟實力,
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以搶不走的競爭力,創造你的精采人生。
延伸閱讀:
《閱讀的力量(增訂版):改變生命的旅程》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創新世代12個人文思維》
《7個習慣決定未來:柯維給年輕人的成長藍圖》
作者簡介:
宋芳綺
高雄市人,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現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曾獲佛光文學獎、打狗文學獎、第三屆全球華人熱愛生命文學獎等,喜愛旅行,擅長報導文學、人物傳記,透過不斷的採訪與書寫,開闊生命的視野、提升生命的能量。著有《生命之光》、《一一五歲,有愛不老》、《因為真心所以幸福》、《彎──書法手札》等二十餘書。
李偉麟
畢業於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曾先後於《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及財富周刊擔任地產記者。2008年經崔媽媽基金會推薦,以《蘋果日報財富周刊》數篇報導獲行政院消費者權益報導獎。著有《早安湯泉》(天下文化出版)等。
李桂芬
現任職於遠見天下文化。
謝其濬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章節試閱
打開心靈之眼,汲取善的力量
人人都愛讀故事,方念華由書中的故事,體會到只有作家才擁有的「心靈之眼」。
當時讀過的書,林海音、琦君與林良的作品讓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很幸運,在小時候就讀了這些作家的作品,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眼,」方念華說,這些作品裡有許多悲天憫人的關懷,從作者童年關注到什麼樣的人,帶出真正的人生功課和意義。
他們的書,在方念華成長的過程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是「情感的厚度」,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應的方式。
說著,方念華突然眼眶一紅,掉下淚來。淚水中,有她回想起作品仍然被感動的溫度,有她對親情的眷戀,更有她在新聞工作崗位上盡力傳播善循環的使命感。
即使已踏入社會多年,這些人道關懷的作品,無形之中仍然對方念華散發出影響力,到如今,她仍然喜歡閱讀這類書籍。
長大後,方念華接觸到楊絳的《我們仨》、章詒和的《伶人往事》、聶華苓的《三輩子》、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等,都讓她在經歷與看到現實世界的或殘酷、或淺薄、或感慨、或醜陋之際,依然能透過作者的心靈之眼,汲取到一股特殊的支持力量,那是對人性的相信。
「在一般性的人生裡,看芸芸眾生如何面對起伏波折、如何在生死關頭做出抉擇,折射出巨大的人性光華。看著書中的人生是如此,你就會相信,人性裡有某種力量,是可以被昇華、被超越的。閱讀,會強化這樣的相信,會讓你理解,人是什麼,」方念華解釋。
跟隨信賴的作者
之所以能敏銳感受到作家的心靈之眼,並且透過它看到文字深處的幽微人情,甚至擁有分析作品的獨特眼光,主要來自她「跟隨信賴的作者」的閱讀習慣。
對於自己欣賞的作者,方念華會盡量找齊他的著作,全部看遍。「流行是一時的,風格才是永恆的。就如同我習慣以演員來決定要不要看那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因為製作單位會因為市場取向或流行而改變風格,但是人比較不會,」方念華說,好的作者與演員一樣,會突破自我,但不會隨波逐流,所以可以保持一貫的風格。
逐一看遍一個人的作品,對方念華來說,就像結交一位心靈朋友,在生活起伏時,不需要臉書上的讚,只要重新拿起喜歡的書,翻閱其中任何篇章,就可以得到平靜安慰,甚至啟發,「因為讀過某位作者幾乎所有的作品,所以,任何時間重新閱讀,都像老友開啟交談,不會有遲疑或打結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主題。」
這種跨越時空的深度心靈對話,是閱讀才能帶來的獨特經驗。
追求境界,而非成就
透過閱讀,方念華在書中角色的生命故事中探索「人是什麼」,在所主持的《TVBS看板人物》,也秉持著相同的信念,透過訪談與製作團隊的努力,希望呈現出受訪者「是什麼」,而不是受訪者「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
一個人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那是成就;而如果她的人物訪談節目能傳達出「受訪者如何活出自己的意義,如何活出人是什麼」,那麼,受訪者在節目裡講的某一句話,就如同某本書裡、某個情境的某一個句子,會成為觀眾在人生路上需要做出分辨時,派得上用場的參考資料。
方念華在新聞工作崗位上所努力追求的,不是成就,而是境界:帶給別人力量、形成社會的善循環。
人生遭逢亂流
閱讀,在人生遭遇亂流時,有時會發揮意想不到的安定作用。
方念華追求境界的高標準,為她和製作團隊帶來掌聲。《TVBS看板人物》曾三度入圍金鐘獎,她更在二○一五年獲得第五十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掌聲背後,則是高度自我要求、高度全人投入,每一集節目都必須經過前製與後製,以「預見結果」的工作方式,確保品質。這種方式,無形中成為方念華做事的一貫態度與習慣。
自一九八九年踏入電視新聞圈,歷任主播、總編輯及主持人,無論在哪一個職務,都獲得公司與觀眾的高度肯定,再加上家庭給予她工作上的全力支持,方念華不知不覺成為一個「Yes Woman」,無論公司指派多少任務,都不假思索的接下來。
敬業樂業的她,常常感覺身心疲累,卻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透支。
二○○四年十一月,方念華終於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決定辭職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卻怎麼也想不到,這好不容易的幾個月休假中,她的人生遭逢許多變化與挑戰,父母相繼因癌症過世,自己也以三十九歲的年齡懷了第二個孩子。
就在這段身心煎熬的期間,一位醫生朋友的介紹,讓她接觸到《修練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開始修練「當下的力量」
在這之前,方念華並不熟悉這類書籍,但是讀了之後,她突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除了買好幾本送給一些正處於生命難關的朋友,自己的書架上,從此也多了一些心靈書籍。
這本超越宗教的心靈書,直指「當下」的重要性,讓當時面臨許多人生變化球的她,彷彿在心靈抹上一層薄荷油,身心安頓在平靜與感恩之中。
今年五月初,方念華出差到中國大陸西安的大涼山進行節目錄製工作。為了善用長途飛行的時間閱讀,她從書架上隨意帶走的,就是另一本心靈書,《當下,繁花盛開》。
這兩本書名都有「當下」。不禁令人好奇,專注於當下,為什麼那麼重要?
方念華體會到,不需要以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現在的狀態和認知;也不需要對未來感到恐懼或焦慮,並回過頭來判斷當下這一刻的感受。尤其,方念華一向重視細節,如果一直斤斤計較,等於是用過去習慣的模式,處理每一個生命情境,並沒有活在當下。
她強調,「不同的生命情境,是不同的人生考卷,應該有不同的答法。有時候其實可以輕鬆一點,把它當成是非題來答,不需要每一題都當成申論題。為什麼會覺得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重呢? 就是因為把每一個當下,都當成過去的重複。」
摘自《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打開心靈之眼,汲取善的力量
人人都愛讀故事,方念華由書中的故事,體會到只有作家才擁有的「心靈之眼」。
當時讀過的書,林海音、琦君與林良的作品讓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很幸運,在小時候就讀了這些作家的作品,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眼,」方念華說,這些作品裡有許多悲天憫人的關懷,從作者童年關注到什麼樣的人,帶出真正的人生功課和意義。
他們的書,在方念華成長的過程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是「情感的厚度」,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應的方式。
說著,方念華突然眼眶一紅,掉下淚來。淚水中,有她回想起作品仍然被感動的溫度,有她對親...
推薦序
【序】人生的旅程:從「愛書如命」到「終身學習」/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多年前,當一週上班時間減成五天時,大家關心的似乎都集中在如何「休閒」。令人驚訝的是,討論中的「休閒」,幾乎都指自己或與家人一起外出:爬山、釣魚、駕車、去餐廳、看電影、逛百貨公司……。這種情形,到了現在更是普遍。
這些當然是小康社會中的一些休閒方式,我很高興看到。但是,我要提醒年輕人,尤其正在開創事業的朋友:如果能把學習也看成一種休閒,或者寓休閒於學習之中,自己會一生受用不盡。
我生長在抗日戰亂中的大陸、十三歲來到仍然貧窮落後的台灣,二十三歲踏上富裕開放的美國。即使在戰亂中,雙親使子女們的讀書從未中斷;其後我自己更是一生投身於教育。
我清晰記得高中在台北商職讀書,學校圖書館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也常去衡陽路的書店,分幾天站著看完一本好書,這是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三年。一九五九年,獲得助教獎學金前往美國,成為一生學習的轉捩點。
在美國,當我看見西方社會是如何整體的重視終身閱讀,自己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國會議員也閱讀,媒體人也閱讀,有錢人也閱讀,當二個孩子高中畢業時,美國友人送的禮物不是字典,就是書。
美國社會的普遍讀書,立刻加深了自覺:只有認真讀書,也要大量閱讀非專業的書,才能把自己提升為具有競爭力,增加自己的公民素養;也唯有這樣,才會不落伍,也才能貢獻社會。
後來投入文化出版,提倡書香社會,從讀書人、教書人、選書人,到出版人。閱讀與學習,變成了我終身推動的志業。
面對當今滑手機時代,出現了資訊超載帶來的雜亂,許多人失去了注意力的焦距,把有限的時間誤用。當我們不可能讀遍一個領域相關的書,就只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流的書上。
什麼是一流書?一流書應該有下面的特色:
1. 傳播現代知識
2. 具有創意並激發創意
3. 故事感人且具啟發性
4. 有實用價值
5. 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6. 記錄人類的傑出成就
7. 探索人類的心靈世界
8. 提倡人間的長情與大愛
在這不確定的年代中,只有一項是確定的:那就是從學習中增進知識的重要。誰擁有最新的知識,誰就能擁有未來。
要不斷吸收新知,就必須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因此,我要提醒所有讀者: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終身學習的中斷;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要從「愛書如命」的那一刻算起。
這樣的人生旅程一定充滿希望。
【序】人生的旅程:從「愛書如命」到「終身學習」/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多年前,當一週上班時間減成五天時,大家關心的似乎都集中在如何「休閒」。令人驚訝的是,討論中的「休閒」,幾乎都指自己或與家人一起外出:爬山、釣魚、駕車、去餐廳、看電影、逛百貨公司……。這種情形,到了現在更是普遍。
這些當然是小康社會中的一些休閒方式,我很高興看到。但是,我要提醒年輕人,尤其正在開創事業的朋友:如果能把學習也看成一種休閒,或者寓休閒於學習之中,自己會一生受用不盡。
我生長在抗日戰亂中的大陸、十三歲來到...
目錄
序 人生的旅程:從「愛書如命」到「終身學習」──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透視力/能見他人所未見──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自癒力/在書中完整你的靈魂──黑幼龍(台灣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專業力/不斷成長,創造「第三人生」──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探索力/存在於世界,就必須了解這世界──蔡穎卿(Bubu生活工作室主持人)
處世力/養成出入自如的人生觀──李偉文(牙醫及親子作家)
跨界力/整合多元文化,啟發無限創新──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思考力/一個思考公式掌握生命重點──郭國榮(喬大地產董事長)
覺知力/打開心靈之眼,汲取善的力量──方念華(媒體工作者)
社會力/用知識的燈塔守望家園──羅文嘉(水牛出版社社長)
未來力/讀得愈多,你的夢想愈開闊──方文山(華語流行歌曲歌詞創作人)
故事力/學會說故事,打通人際關係──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趨勢力/即時獲取知識,掌握新進觀念──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序 人生的旅程:從「愛書如命」到「終身學習」──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透視力/能見他人所未見──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自癒力/在書中完整你的靈魂──黑幼龍(台灣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專業力/不斷成長,創造「第三人生」──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探索力/存在於世界,就必須了解這世界──蔡穎卿(Bubu生活工作室主持人)
處世力/養成出入自如的人生觀──李偉文(牙醫及親子作家)
跨界力/整合多元文化,啟發無限創新──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思考力/一個思考公式掌握...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