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
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 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 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 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 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章節試閱
《經文:【「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語譯:世尊又向諸比丘們開示說:【「如果眾生不曾先聽聞二乘解脫道,而只聽聞如來宣說唯一佛乘的話,就不想要面見佛陀,也不想要前來親近,心裡面就會這樣子想:『成佛之道這麼長遠,要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接受了很多的懃勞苦痛才可以成就。』佛陀知道這一些大眾心中是畏怯懦弱而心志下劣,於是以方便善巧之力,就在這成佛之道的中間處,為了讓大眾先獲得止息的緣故,解說了二乘的二種涅槃。如果眾生已經能夠住於聲聞地的涅槃或者緣覺地的涅槃中,如來在那時就為大眾說:『你們在修行成佛之道的過程中,所作的那一些事情還沒有具足成辦,你們所安住的解脫境界雖然是靠近於佛陀涅槃的智慧,但是應當要觀察並且一一加以比對和思量,你們所得到的涅槃並不是真實的涅槃。這些都只是如來以方便善巧之力,在唯一佛乘之中加以分別出來方便說有三乘菩提。』猶如那一位在五百由旬惡道險難中的導師,為了讓隨從的大眾們獲得身心止息的緣故,而化作一個安樂的大城;既然知道大眾身心都獲得止息以後,就告訴大眾說:『收藏大珍寶的處所已經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了,而現在這個寶城並不是真實有,只是我變化所作罷了!』」】
講義:這就是說,眾生的心量小,不能夠一開始就宣揚唯一佛乘。如果一開始就宣揚唯一佛乘,眾生就不想要來覲見 佛陀,不會想要來親近的。譬如我們正覺同修會好了,如果我一開始就說:「來到同修會要開悟明心,得要三十年。」會有多少人來?很難啦!大部分人聽了就想:「三十年!那時我都不知道還有命沒有?」對不對?是如此啊!如果我一開始就這樣,我今天可就沒有人可以用,誰來幫我把這個正法給弘傳下去?所以我們剛開始時(當然也因為我有濫慈悲的習慣,這也算是個惡習,應該要改),我們讓大家一開始很容易就開悟了,大家一看就知道:開悟不是不可能的,真的可以。於是開始有人願意來修學。
可是還有更多的人說:「那個開悟一定是假的,如今已是末法時代了,哪有可能?」可是看見那些被印證的人,一個一個寫出來的報告、文章,以及他們講出來的法義不可思議,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信受。接著就有一些同修開始出來幫助我說法,漸漸地,到了二十年後的今天,才有現在規模的正覺同修會作為大家的法依止。所以我如果一開始就說:「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來正覺修學想要開悟,至少要三十年。」我可能不到一年就能退隱山林優遊自在了,因為一定是迥絕無人。因此,弘揚佛法時不能一開始就講唯一佛乘,一定要先讓大家輕易可得證悟;得了以後發覺開悟不困難,那時的同修們來到正覺半年、一年半、二年半就可以開悟,而且是真的;於是大家有信心了,漸漸地再把整個佛法的脈絡次第內容說清楚;這時因為大家有信心了,雖然知道說:「原來成佛之道是那麼遙遠。」然而畢竟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而不可及的,於是正覺同修會就立足於群雄窺伺之中而能屹立不搖。
正覺只是一個小小的佛教團體,竟然拳打北山虎,腳踢南山龍,膽子好大!身量那麼小,膽子卻這麼大,對不對?你們算算看,正覺才多少人?人家大山頭動不動數十萬徒眾、數百萬徒眾,正覺跟人家比起來可就太小了;可是正覺的寶劍厲害,這個劍氣一掃出去,方圓幾十里都死光,就沒有人敢來捋虎鬚。但是,我們弘法卻是有次第性的,我們總是觀察時節因緣:現在可以作什麼,不可以作什麼。一定要先觀察好,我們就這樣安排著一步一步走上來。
佛陀來人間弘法就更困難了,比我們現在更難,真的比我們更難上無數倍,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佛教,所有修行人都是外道。我們現在比起 佛陀那個年代已經太好了,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宣稱是佛教徒,我們可就好辦事了,因為佛教徒至少認同佛法嘛!是啊!因為同樣是佛教中人,他們最多只能夠說我們不是佛教,但他們不會否定佛教。接下來,我們把佛法開始弘傳,也有佛經作依靠,舉證出來時人家可就無法推翻了。當年 佛陀有什麼可以依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我們還有佛經作依靠,當人家否定說你這個法不對時,得要舉出經文證明說為什麼不對?但是舉出來時一定會證明我們正確,因此佛經可以作我們的依靠。所以我們現在弘法,比起 佛陀那個時代,是好過百千萬倍。
因此,雖然如今仍然是很困難,但大家都不用抱怨;因為 佛陀遺留給我們的已經夠多了,佛陀幫我們準備好的勝法菜餚已經夠豐盛了,足夠大家吃上一萬年,沒有問題啦!所以,我們弘揚正法要有方便施設,把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定下來,方便施設以後便去作。但是我們畢竟還有很多聖教上的依靠,佛陀卻是完全沒有的,從一無所有當中要建立三乘菩提,從一無所有當中而去度化眾生,竟然也能成就了佛法在人間的種種基業;因此 佛陀必須是具足各種方便善巧,才有辦法施設三乘菩提,這個施設真的很不容易。也許有人說:「三乘菩提,一定要這樣施設,不然怎麼弘法?這是必然的。」可是諸位有沒有想一想,以前你有覺得這是必然的嗎?沒有!是來到正覺同修會熏習久了,然後才知道說這是必然。
但是,你再去觀察會外那些大法師們,他們對三乘菩提的內涵都還分不清楚。不然的話,你們去瞧一瞧:有哪個大法師出來演講真正的二乘菩提內涵,以及大乘菩提的內涵?沒有啊!甚至於我們已經發行三乘菩提的DVD了,都還沒有人願意出來說明二乘菩提、大乘菩提有什麼異同。什麼地方差異?什麼地方相同?至今都還沒有人出來講。由此可以瞭解,施設三乘菩提是很困難的,並不容易,但 佛陀能從一無所有當中去施設出來,所以顯見 佛陀的智慧勝妙到何種程度,顯然 佛陀很清楚看見說:「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因為眾生什麼都還沒有實證,一開始就聽聞到出離三界生死得要到三大阿僧祇劫以後,全都沒有興趣了;因為二大或三大阿僧祇劫都是不可期待的,而人壽不過百歲,那三大阿僧祇劫根本不是眾生所能看得見的,他們不免懷疑:「你這樣說,我要如何相信?」所以必須先給眾生有一個可信的法,就是出離生死現前可證、一生可得,所以他們實證了出三界的涅槃以後,就不會再這樣想:「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因為出離三界生死的法已經實證了,現前看見、現前證實,證明 佛陀都不欺人,也就願意接受 佛陀所說的「這只是個化城」的說法,就願意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走上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上週講到八十八頁,今天要從第一行「佛知是心怯弱下劣」這一句開始。這是說,眾生無法想像唯一佛乘,也就是無法想像佛菩提道實證成就的長遠,因此假使聽聞一佛乘的妙法,他對於成佛是沒有信心的。那麼 大通智勝佛知道眾生的心對三大阿僧祇劫的實修是畏怯懦弱,而且心志不夠高廣,是下劣的,就以方便智慧之力,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中間再過去一些的地方,為了讓大眾得以止息的緣故,宣說了聲聞、緣覺的涅槃;如果眾生已經住於聲聞、緣覺涅槃之中,又已確定自己在佛菩提中是可以實證的,他心中就有了信心,這時 如來就為大眾說明:「你們對於真正解脫之道其實還是所作未辦,而你們現在所住的解脫境界、智慧境界,已經接近於佛地智慧了,所以你們應當要觀察籌量,你們目前所得的這個涅槃都不是真實的,只是如來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把唯一佛乘加以區別出來而宣說三乘菩提,讓你們可以證得出離三界生死的果報。」
這意思就是說,在佛菩提道中,從初住位開始到達佛地是三大阿僧祇劫,再加上剛開始時信位修行的一個大劫乃至一萬大劫才能夠成就;可是人的一生壽命有限,即使讓所有眾生壽命都可以達到一百大劫,比起三大阿僧祇劫仍然是如同白駒過隙,好像一匹白馬快跑而通過一條很窄的線一樣,一呼就過去了。
也許諸位想:「我們現在人壽百歲,有的人都嫌自己活得太久,要鬧自殺;他活一百劫,你還說他人壽太短嗎?」是的!如果以三大無量數劫來比的話,根本不成比例;這樣比較下來,一百大劫的壽命仍然是太短、太短。你告訴他,要三個很大的無量數劫才能成佛,他一定跟我們大眾一樣,腳底都涼了,沒力氣了,一定腳痠腿軟。想想看,主持禪三,我只不過三天的勞累而已,可是到後面二天我通常都在大殿裡面,也是腳底板痠得要命。如果要走三大阿僧祇劫,你想想看:也許身子不累,心可都累了。所以你如果不先講二乘菩提,不先讓大家實證二乘涅槃,直接就講大乘菩提,大家一聽就想:「我又不是瘋子,為什麼要相信這個說法?三大阿僧祇劫以後才能成佛的事,誰知道呢?」他們心裡面會這樣想。所以,這時諸佛以方便善巧從唯一佛乘裡面,分析出二乘菩提來,方便引導眾生進入佛法中來。其實本來沒有二乘菩提,就只是成佛之道;但是要先讓眾生有所實證,他們心中才能證實佛菩提是可以完成的。就好像說,父母親交代孩子:「你今天要把某些工作完成,我才會給你糖果。」可是孩子不信:「因為工作完成是要到晚上,我怎麼知道真的有糖果可得?」所以,有智慧的父母親就拿出一包糖果來:「我現在先給你一顆,但你今天要全部作完,我才能全部給你。」他相信了,因為有一顆已經到手,又看見那一包在那裡。
就好像說:「聲聞菩提已經實證了,緣覺涅槃我也實證了,現見佛陀的智慧與福德無邊廣大,這是可以期待的,因為佛陀已經先給我一小部分了。」同樣的道理,當眾生追隨 世尊一個無量數劫之中,努力勤行菩薩道,可是來到這一世,眼看著 佛陀的智慧與福德如此廣大,真是遙不可及,心想:「我什麼時候才能到達佛陀的地步呢?沒什麼希望。」所以,這時就要趕快幫他們實證二乘菩提,然後佛菩提之中應該有的,他們過去熏習過的,現在就趕快繼續塞給他們,然後他們在這一世就可以入地了。入地了就有把握,因為自己很清楚知道未來成佛之路該怎麼走,有哪些內涵;他已經知道了,所以他就有把握,不會再想要入無餘涅槃,這就是 佛陀的方便善巧。如果都沒有辦法實證,大家就沒信心了。
所以,在弘法度眾的過程裡面,一定要有實證的結果出來,眾生才會信受。不但剛開始時如此,證悟後開始進修的每一個階段也都要是如此。就說我們正覺同修會好了,七年之中都沒有人可以眼見佛性,大家都認為自己沒希望了,都想:「我沒希望看見佛性的,所以明心就好了。」大家都這樣想。可是去年有人看見了佛性以後,大家又開始有信心了,又開始拚福德及定力了。所以現在又有人努力前仆後繼,也許明年春天、明年秋天又會有人見性,這就很難說了。所以,度眾生不能夠一開始就講「一佛乘」,一定要講三乘菩提的內容。
大迦葉他們已經明心了都還會如此,何況是眾生完全沒有實證,當然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區分為三乘菩提,把容易證的先讓大家實證,成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後,再繼續演講佛菩提,這時陸陸續續把他們走上成佛之道時應該有的智慧繼續給他們,於是他們入地以後就可以發起大心了。但是,雖說已經有佛菩提的聖種性了,有大心了,大家終究覺得還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得要演講《妙法蓮華經》為大家授記;授記了,這總不是假的,連未來多少劫以後值遇多少佛,將來成佛是什麼佛號,連國土的名號、住世多久、弟子眾的狀況都已確定了,當然心得踴躍,於是大家都信受了。這當然也包括還沒有被授記的人,眼看著這些大阿羅漢菩薩們都被授記了,他們當然跟著信心十足。所以,到他們也成為阿羅漢的時候,他們就更有信心,就必須要告訴他們說:「你們所得的涅槃其實還不真實。」他們才會懂得還沒有成佛,還得繼續進修。
為什麼說二乘菩提所證涅槃不真實呢?這當然要說清楚,總不能夠隨便說人家不真實就不真實吧?以前沒有人演講涅槃的義理,偶爾有人講的時候,又是東拉西扯一堆莫名其妙的說法,然後就說:「實際上,涅槃是不可思議、不可說明的。」但是我們已經把它講清楚,所以很簡單的一本薄薄的《邪見與佛法》,很多人讀了以後就說:「原來涅槃是這樣!以前都不懂,現在已經知道了。」但讀過以後也只是知道二乘涅槃,也還無法實證。可是二乘涅槃為什麼不真實呢?當然要為大眾說明,不然未來世還是會有人講:大乘涅槃是施設,二乘涅槃才是真的。
就像十幾年前,歐美還有一些信奉一神教的學術界人士在毀謗說:「釋迦牟尼佛不是歷史上真正出現過的人物。」這麼明確的歷史證據、法義證據都還存在時,他們都還可以這樣硬拗了,當然這個道理一定要講清楚:為什麼二乘涅槃不真實。譬如說阿羅漢所得涅槃使他們生起了解脫的智慧,但他們仍然不曉得因緣法的內容,所以他們縱使得了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也仍然不真實,因此他們無法獲得辟支佛的功德。那麼 佛陀就為他們演述因緣法,於是阿羅漢們聽聞之後繼續作觀行,把因緣法一一加以現觀而實證,因此他們才具有辟支佛的功德,就稱為緣覺;他們不可以稱為獨覺,因為是從 佛陀聞法而悟得因緣法,不是自己悟入的,所以仍然稱為阿羅漢,叫作聲聞。
但是,聲聞地與緣覺地所證的涅槃,仍然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他們捨壽之後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入了無餘涅槃中,永遠「不受後有」,三界中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因為他們都只剩下本際如來藏無形無色而離見聞覺知,不再於三界中顯現身口意了,都沒有五蘊身心存在了;那麼請問,這時候還可以說他們有證涅槃嗎?有誰證涅槃呢?有誰入了涅槃呢?沒有啊!無餘涅槃中是沒有人證的,不論是阿羅漢或辟支佛都如此。他們入了無餘涅槃之後,那個無餘涅槃裡面沒有阿羅漢身心,也沒有緣覺的身心存在,那麼,請問是誰證涅槃、住涅槃?這時候還能說有涅槃嗎?當然沒有涅槃可證可說了。因為如來藏不覺知自己住於無餘涅槃中,而聲聞、緣覺的蘊處界也已滅盡,無人、無我、無一切法,那樣的涅槃怎能夠說是真實的呢?所謂真實,一定是能夠觀察的人繼續存在,而且有一個真實不壞的法──一個不生不滅、不生不死的常住法存在而被觀察著,那個涅槃才能說是真實的涅槃。他們入了涅槃滅盡五陰十八界,已經無人、無我亦無法,一法不存,連能觀的人都不存在了,怎麼能說他看見涅槃?怎麼能說那樣的二乘涅槃是真實的呢?
現在應該有人會這樣子想:「我知道了,就是咱們明心後,證那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那當然是真實了,因為我的五蘊仍然存在,但是我的五蘊已經現前看見我的涅槃;因為我的如來藏不生不死,如來藏本身的境界不生不死,就是涅槃。」對啊!看來是不錯,其實仍然是錯了,為什麼呢?因為二乘聖人─那些無學聖人─已經斷盡了思惑,可是你明心之後思惑還沒有斷盡,那又如何能夠說這個涅槃是真實的呢?因為下一世還得要繼續生死。這樣想起來,又好像二乘涅槃真實了?其實也不然!因為二乘涅槃,他們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無人、無我亦無法,縱使不入涅槃,迴向大乘繼續修學,也只是斷了分段生死,可是他還有許多三界習氣種子存在,那些習氣種子都得要繼續斷除才行。
當他們有一天把三界習氣種子都斷盡了,不再有煩惱障來引生他的生死了,又因為修學佛菩提而有無生法忍,可以進入第八地了,八地境界就是「五百由旬中過」的「三百由旬處」;這個地方是遠比阿羅漢的涅槃更勝妙的,這是八地菩薩的境界,也還沒有成佛。阿羅漢同樣是斷盡了思惑,同樣是可以入無餘涅槃的,但是阿羅漢們得要回頭去走完那一段斷除習氣種子的過程;而八地菩薩不必回頭,八地菩薩在斷盡思惑前,已經同時把煩惱障所攝的三界習氣種子都斷盡了,但阿羅漢們習氣種子還沒有斷盡,所以這時 佛把那個化城滅了說:「你們這個涅槃不真實,還要回去把以前所得的寶物去撿回來運用。」他們想:「我還是得要回去,再從斷除三界習氣種子開始。」至於入地所須要的那一些智慧,佛陀在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時就已經塞給他們了,所以他們所得的有餘、無餘涅槃雖然與八地菩薩相同,當他們明心後也通達般若了,假使真的要走上成佛之道,都得要回到初地重新開始,把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一一去斷盡,才算是重新再回到「五百由旬中過」的三百由旬處。
可是將來進入到第八地了,就是真實的涅槃嗎?也還不真實,因為仰望佛地猶在遙遠,因為還有許多無記性的種子以及業異熟的法性仍然不很懂;所以談到某某人他這一世如何,他過去世無量劫前的因果是如何,還是無法具足了知,如來藏中的各類種子也還沒有全部實證,得要諸佛才能具足了知,所以八地時的涅槃,仍然不能說是真實,還得要繼續進修一大阿僧祇劫;把這一大阿僧祇劫的道業完成後,再加上一百劫努力專門修集福德,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及無量好所應有的福德時,才終於成為妙覺菩薩,成為一生補處最後身菩薩,在某一尊佛座下幫忙攝受聲聞相與菩薩相的出家菩薩們,被授記當來下生成佛;然後往生兜率天宮為有緣人說法,觀察因緣成熟時再下生人間來成佛。成佛時,大圓鏡智、成所作智都具足生起了,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也都圓滿了,不再有任何的無知了,這時四智究竟圓明,才能夠說是真實涅槃。
。那麼無色界呢?無色界沒有天主,因為無色界無色,都沒有色身,誰能統治誰?所以無色界天沒有天主。
第三個功德,因為阿羅漢是出三界的聖者,而諸天天主甚至我見都還沒有斷,所以諸天天主以及所有天人都應當要供養阿羅漢,所以阿羅漢又名應供。阿羅漢受人供養是心安理得的,絕對不必心有慚愧,因為他具足殺賊與無生的功德,當然受供無愧。為什麼具足這兩個功德可以受供無愧呢?因為當他能夠「不受後有」時,就是能出三界生死的聖者了,已經成為真正的人天福田;誰在他身上種了福德,未來世果報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成為「應供」。必須具足這三德,才能成為阿羅漢。
如果連第一個殺賊的功德都沒有,譬如說他還喜歡弄大名聲、搞大道場,廣聚徒眾、廣收供養,他顯然還沒有殺賊;然後他說出來的法都還落在意識或識陰裡面,連我見都沒有斷,更別說是證二果、三果,所以他依舊有生,不是無生,顯然不是阿羅漢;因此他若受人供養,自稱阿羅漢時,應該面有慚色。可怪的是,現代所謂的阿羅漢既未斷我見,受供的時候卻都覺得理所當然、面無慚色,那叫作無慚無愧,落入惡心所中。但如果有誰是真阿羅漢,我就要鼓勵大家:「你們都去跟他種福田,即使供養一百塊錢台幣,你未來世都有大福德。」有不得了的福德,為什麼不去供養?我又憑什麼遮止?
可是如果他們是落在意識的凡夫境界裡面,那麼都不必專程去供養,你隨便路上拉一個人說「我供養你一百塊錢」就結了,因為都比供養他們好,這是因為他們是大妄語人,來世報在地獄。你供養路上隨便一個陌生人,他們都沒有犯大妄語業,來世還可以生而為人,豈不勝過他們?諸位想想,是不是如此?是嘛!你如果遇到是謗法的人,不但不供養他,而且還要口誅筆伐;因為如果供養了他,你是在贊助他謗法、破法;你一旦供養了他,你就有了破法的共業。所以你每天飯要吃多吃少,都由著你,你亂吃都沒關係,一天要吃五餐也沒關係;可是供養別人時,還真不能隨便供養;因為你若是供養到了破法者,就是在支持破法的行為,那你也要負擔一分共業,當你支持他負擔謗法的共業以後,他是主犯,你是從犯,那不很倒楣嗎?行善的結果竟然變成了惡業,所以真的要很小心。話說回來,阿羅漢一定要具足這三德。
接著說:「這一些大比丘眾一萬二千人,都是阿羅漢,諸漏已盡。」這在講什麼呢?是說這些大比丘眾是有漏已盡、無明漏已盡。諸漏斷盡之前,先要斷一個法,叫作見惑。見惑是指邪見,是不如理作意而產生的無明;這純粹是解脫道中見地上的事,譬如說色陰是不是真實我?是否常住不壞?又譬如說受想行識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識覺知心──離念的靈知、有念的靈知等等,以及定中的靈知、定外的靈知等等,是不是常住我?首先在這個部分要先弄清楚,確實了知五陰的內容,並且也確實了知每一蘊全部都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所以五蘊裡面沒有一法是真實我。
這是在見解上經由現觀而斷除了,這就是見惑斷除,不是在說世間法見解上的迷惑。那麼,有未到地定配合,這個見惑真的斷了,接著才是斷有漏。有漏指的是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那麼,欲界有斷了,就會發起初禪,這就是所有阿羅漢都必定有的「梵行已立」;色界有斷了,就證得四空定中的空無邊處;那麼證得四空定以後,又對四空定的境界愛斷盡了,就是無色界有斷除了。可是,這樣「有漏已盡」還不能出離三界生死,因為還有個無明漏;所以乃至證得八解脫以及部分已證得滅盡定的人,都還要再修不放逸行,因為他們還有無明漏未斷。那無明漏是指什麼呢?是喜愛於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覺知心繼續存在,在《阿含經》中 世尊說這叫作我慢。這不是一般人講的我慢,一般人講的我慢是相對於別人而生起慢心,其實只是慢或過慢,或者慢過慢;《阿含經》中 世尊講的這個我慢,是說喜樂於無色定中的自我繼續存在,由於這樣的自我存在而心生極微細的喜樂,這叫作我慢。
這時候,他的境界就是「我能捨三界有」,這就是我慢相,他還有個捨心在;由於還有這個捨心在,意識就會跟著存在了。意識存在,他就無法出三界,不可能入無餘涅槃,這就是我慢相。所以,這個時候連捨心也要捨掉,然後就不樂於受生,這樣才能夠十八界滅盡,不會再有中陰身生,永住無餘涅槃中。所以,連這個極微細捨心中對自我存在的喜樂相──那個喜樂雖然外表看不見喜樂的模樣,可是對這個自我的存在的喜樂仍然存在,這也要斷除。這個我慢斷除了就是無明漏已斷盡,這樣才能夠說「有漏已盡、無明漏已盡」,才算是諸漏已盡的阿羅漢。
已經「無復煩惱」,當然是說自己三界愛的煩惱不會再出生了。「無復煩惱」這一句不包括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隨眠。所以如果大乘菩薩見了就會說他:「你還有煩惱,因為你的煩惱習氣種子還在。」但這段經文裡講的「無復煩惱」,是從二乘菩提來說,是說他的三界愛煩惱──見惑、思惑、無明漏,已經不會再現行了,不理會他的習氣種子是不是已斷盡,這就是「無復煩惱」,「無復煩惱」就是阿羅漢們被稱為「殺賊」的原因。
「逮得己利」,這意思是說,他在解脫道上面「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因此達到的結果就是「逮得己利」,因為已經不再被欲界法、色界法乃至無色界法所繫縛。這是從現法來說的,而不是從入涅槃後已無未來世而說。這裡所說的是現法,是說阿羅漢五蘊還在的當下,已經「逮得己利」。
那麼「盡諸有結」,講的是初果斷三縛結,以及三果斷五個下分結、四果斷五個上分結,這叫作「盡諸有結」。因為這些結使都是在三界有的範圍內,所以叫作「有結」。這「三界有」的結使,因為「三界有」的繫縛而產生的結,他們把這三界有的結使已經斷盡了。「心得自在」,是說他們還住世,尚未入滅的時候,心都是自在的。
平實導師及弟子等的著作: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htm
正智書香園地:http://books.enlighten.org.tw/index.aspx
《經文:【「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語譯:世尊又向諸比丘們開示說:【「如果眾生不曾先聽聞二乘解脫道,而只聽聞如來宣說唯一佛乘的話,就不想要面見佛陀,也不想要前來親...
作者序
自序
大乘佛法勝妙極勝妙,深奧極深奧,廣大極廣大,富麗極富麗,謂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識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識境界故,佛說為不可思議之大乘解脫境界,名為大乘菩提一切種智,函蓋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極勝妙乃至極富麗之佛果境界,要從因地之大乘真見道始證,次第進修方得。然大乘見道依序有三個層次: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真見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見道位始從第七住位之住心開始,終於第十迴向位滿心;通達位則是圓滿相見道位智慧與福德後,進修大乘慧解脫果,再依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而圓滿,名為初地入地心菩薩。眾生對佛、法、僧等三寶修習信心,十信位滿心後進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薩六度萬行,皆屬外門六度之行;逮至開悟明心證真如時,方入真見道位中;次第進修相見道位諸法以後,直到通達而得入地時,歷時一大阿僧祇劫,故說大乘見道之難,難可思議。
大乘真見道之實證,即是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能現觀其真實而如如之自性,名為證真如;此際始生根本無分別智,同時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乃至證悟般若不退而繼續進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薩,轉入相見道位中,歷經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長劫修行,同時觀行三界萬法悉由此如來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顯,證實《華嚴經》所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理;如是進修真如後得無分別智,終能具足現觀非安立諦三品心而至十迴向位滿心,方始具足真如後得無分別智,相見道位功德至此圓滿,然猶未入地。
此時思求入地而欲進階於大乘見道之通達位中,仍必須進修大乘四聖諦,現觀四諦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後,要有本已修得之初禪或二禪定力作支持,方得相應於慧解脫果;或於此安立諦具足觀行之後發起初禪為驗,證實已經成就慧解脫果;此時已能取證有餘、無餘涅槃,方得與初地心相應,而猶未名初地。而後再依十大願起惑潤生,發起繼續受生於人間自度度他之無盡願,不畏後世長劫生死眾苦,於此十大無盡願生起增上意樂而得入地,方得名為大乘見道之通達位,真入初地之入地心中,完成大乘見道位所應有之一切修證。此時已通達大乘見道位應證之真如全部內涵,圓滿大乘見道通達位應有之無生法忍智慧,及慧解脫果與增上意樂,方證通達位之無生法忍果,方得名為始入初地心之菩薩。
然而觀乎如是大乘見道之初證真如,發起真如根本無分別智,得入第七住位,成為真見道菩薩摩訶薩;隨後轉入相見道位中繼續現觀真如,實證非安立諦三品心而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之長劫修行,具足真如後得無分別智,生起初地無生法忍之初分,配合解脫果、廣大福德、增上意樂,名為通達見道位真如而得入地。如是諸多位階所證真如,莫非第八識如來藏之真實與如如二種自性,同屬證真如者。依如是正理,故說未證真如者,皆非大乘見道之人;證真如者謂現觀如來藏運行中所顯示之真實與如如自性故,實相般若智慧依如來藏之真如法性建立故,萬法悉依如來藏之妙真如性而生而顯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亦依如來藏之真如法性建立故。
如是證真如事,於真藏傳佛教覺囊巴被達賴五世藉政治勢力消滅以後,由於時局紛亂不宜弘法故,善知識不得出世弘法,三百年間已經不行於人世。及至時局昇平人民安樂之現代,方又重新出現人間,得以繼續利樂有緣學人。然而,縱使末法時世受學此法而有實證之人,欲求入地實亦匪易,蓋因真見道之證真如已經極難親證,後再論及相見道位非安立諦三品心之久劫修行,而能一一教授弟子四眾者,更無其類;何況入地前所作加行之教授,而得具足實證大乘四聖諦等安立諦十六品心、九品心者?真可謂:「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如是八難,具載於《華嚴經》中;徵之於末法時世之現代佛教,可謂誠言,真實不虛。
縱使親值如是善知識已,長時一心受學之後,是否即得圓滿非安立諦三品心及安立諦十六品心、九品心而得入地?觀乎平實二十餘年度人所見,誠屬難事;殆因大乘見道實相智慧極難實證,何況通達?復因大乘慧解脫果並非隱居深山自修而可得者,如是證明初始見道證真如已屬極難,更何況入地進修之後,所應親證之初地滿心猶如鏡像現觀,解脫於三界六塵之繫縛;二地滿心猶如光影之現觀,能依己意自定時程及範圍而轉變自己之內相分,令習氣種子隨於自己施設之進程而分分斷除;三地滿心前之無生法忍智慧,能轉變他人之內相分;以及滿心位之猶如谷響現觀,能觀見自己之意生身分處他方世界廣度眾生,而使無生法忍及福德更快速增長。至於四地心後之諸種現觀境界,更難令三賢位菩薩了知,何況未證謂證、未悟言悟之假名善知識,連第七住菩薩真見道所證真如都只能想像者?
雖然如此,縱使已得入地,而欲了知佛地究竟解脫、究竟智慧境界,亦仍無法望其項背,實因初地菩薩於諸如來不可思議解脫及智慧仍無能力臆測故。縱使已至第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已得八地初心者,亦無法全部了知諸佛的境界,則無法了知佛法之全貌,如是而欲了知十方三世諸佛世界之關聯者,即無其分。以是緣故,世尊欲令佛子四眾如實了知三世佛教之亙古久遠、未來無盡,以及十方虛空諸佛世界等佛教之廣袤無垠;亦欲令弟子眾了知世間萬法、出世間法及實相般若、一切種智無生法忍等智慧,悉皆歸於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性者,則必於最後演述《妙法蓮華經》而圓滿一代時教;是故 世尊最後演述《法華經》時,一仍舊貫而如《金剛經》稱此第八識心為「此經」,冀諸佛子醒悟此理而捨世間心、聲聞心,願意求證真如之理,久後終能確實進入絕妙難思之大乘法中。斯則 世尊顧念吾人之大慈大悲所行,非諸凡愚之所能知。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隨諸日本歐美專作學問之學者謬言,提唱六識論之邪見,以雷同常見、斷見外道之邪見主張,公開否定大乘諸經,謂非佛說,公然反佛聖教而宣稱「大乘非佛說」。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結集之四大部阿含諸經中之聖教,妄判為六識論之解脫道經典,公然貶抑四阿含諸經中之八識論正教,令同於常見外道之六識論邪見;全違 世尊依八識論而解說聲聞解脫道之本意,亦令聲聞解脫道同於斷見、常見外道所說之解脫,則無餘涅槃之境界即成為斷滅空而無人能知、無人能證。如是住如來家,著如來衣,食如來食,藉其弘揚如來法之表相,極力推廣相似像法而取代聲聞解脫道正法,最後終究不免推翻如來正法;如斯之輩至今依然寄身佛門破壞佛法,而佛教界諸方大師仍多心存鄉愿,不願面對如是破壞佛教正法之嚴重事實,仍多託詞高唱和諧,而欲繼續與諸多破壞佛教正法者和平共存,以互相標榜而維護名聞利養。吾人若繼續坐令如是現象存在,則中國佛教復興,以及中國佛教文化之推廣,勢必阻力重重,難以達成;眼見如是怪象,平實不得不詳解《法華經》之真實義,冀能藉此而挽狂瀾於萬一。
如今承蒙會中多位同修共同努力整理,已得成書,總有二十五輯,詳述《法華經》中 世尊宣示之真實義,因名《法華經講義》,梓行於世,冀求廣大佛門四眾捐棄邪見,回歸大乘絕妙而廣大無垠之正法妙理,努力求證,共為復興中國佛教文化、抵禦外國宗教文化之侵略而努力,則佛門四眾今世、後世幸甚,中國夢在文化層面即得實現。乃至繼續推廣弘傳數十年後,終能使中國成為全球最高階層文化人士的歸依聖地、精神祖國;流風所及,百年之後遍於歐美社會各層面中廣為弘傳,則中國不唯民富國強,更是全球唯一的文化大國。如是復興中國佛教文化之舉,盼能獲得廣大佛弟子四眾之普遍認同,乃至廣有眾人付諸實證終得廣為弘傳,廣利人天,其樂何如。今以分輯梓行流通在即,因述如斯感慨及真實義如上,即以為序。
佛子 平 實 謹序 公元二○一五年初春 謹誌於竹桂山居
自序
大乘佛法勝妙極勝妙,深奧極深奧,廣大極廣大,富麗極富麗,謂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識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識境界故,佛說為不可思議之大乘解脫境界,名為大乘菩提一切種智,函蓋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極勝妙乃至極富麗之佛果境界,要從因地之大乘真見道始證,次第進修方得。然大乘見道依序有三個層次: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真見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見道位始從第七住位之住心開始,終於第十迴向位滿心;通達位則是圓滿相見道位智慧與福德後,進修大乘慧解脫果,再依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而圓滿,名為初...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08-01ISBN/ISSN:978986565589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4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