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村民郎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特色:
◎相對於江戶時代以後,關東地區的蓬勃發展,關西在商業、市井生活的發展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阪神現代性」正是肇始於此的表現。
◎本書精選竹村民郎研究關西地區的三篇文章,從住宅、交通、娛樂等方面,討論阪神現代風格的建立,是認識關西文化必讀的一本書。
◎玉川大學觀光學部‧觀光學科教授曾山毅教授推薦;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蔡慧玉老師專文導讀。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往東京,關西地區的政治重要性不再。然而關西所培養出來的市井文化和經濟發展,在擷取歐美文化之餘,仍然繼續保持與東京對抗的某種優勢。
關西地區自古以來的各項發展,是日本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從關西地區的交通、娛樂,以及博覽會等重大事件,來討論阪神地區如何建立具有獨特風格的現代性,是認識日本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竹村民郎
一九二九年出生於大阪市。 立命館大學文學部畢業。前大阪產業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著有《獨占與兵器生產》(1971)、《廢娼運動》(1982)、《笑樂的系譜》(1996)、《大正文化:日本帝國的烏托邦時代》,編有《關西現代主義再考》(2008)等多部作品。
策劃編校
蔡慧玉
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1980),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1990),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過去的重點研究包括保甲制度、戰時動員以及官僚體制,代表作為英文專書(Taiwan in Japan’s Empire-Building;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9),另有論文多篇,分別刊行於海內外的中、英、日文刊物上,以及三本口述歷史專書:《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1997;2008再版)和《光復臺灣與戰後警政:「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2014)。近年來研究興趣偏向跨領域的文化史,特別是大正時代日本殖民帝國的日常生活史。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阪神現代化所形塑的文化創造 曾山毅(玉川大學觀光學部教授)
本書採論文集體裁,這本專門書,是以讀者多少要具有專門知識作為執筆的前提。然而,由於該書論理明快,內容豐富具體,就是台灣人以及以中文為母語的一般讀者,也能透過正確的譯文,充分理解其內容。因此,本序文的用意在於為讀者重點勾勒本書的基本內容。
所謂「阪神」,當然是指大阪和神戶,但是阪神這個名稱所帶給人的地域想像,則是日本在進入近代以後才誕生的。迄至幕末時期開港之際,神戶只不過是一個貧邑,而所謂阪神地域得到大眾關注,也是明治時期以後的事。關於阪神地域的特徵,本書已經有很詳細的描述了,此處本人謹以關西的阪神地域為中心,和關東的東京加以對照性的勾勒分析。
「關西」這個稱呼,在古代日本並不存在;當時皇居(「都」)所在地的京都或奈良,毫無疑問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作為地域概念的關西,乃是因為武家政權樹立在關東的鐮倉,之後才有對照性稱呼。到了江戶時代(或稱「德川時代」),一般都將關西稱為「上方」;至於關西這個稱呼,也是到了明治時期以後才普及全國的。就語源而言,「關東」這個地域乃指古代的三關之東,也就是指伊勢的鈴鹿、美濃的不破和越前的愛發以東的地域,而這個「東方的邊境地域」正是相對於皇居周邊「畿內」先進地域的認知。一旦武家政權在關東成立,關東乃實體化為政治權力的運作中心,關西這個地域概念也就以對照的形式出現了。
關西和關東各自有其中心都市,也就是大阪和東京(或稱江戶),然而這兩個都市都是日本近世時期以後才發展出來的新興都市。江戶原本不過是一個小規模的「城下町」〔譯註〕,十七世紀初成為德川幕府的轄地後,在中央集權的武家政權下,急速發展成一個政治、行政城市。大阪自一五八○年代以後,由於豊臣秀吉在「大坂」(舊稱)築城以及其後相關的一系列都市建設,一時發展為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即使在進入江戶時代、政治中心已經轉移到東京之後,大阪仍然是全國物資流動的集散地,持續發展為日本經濟、商業的中心地。關西自古以來就是日本文化的先進地域,長期蓄積了從貴族社會到庶民社會的文化。在江戶前期,關西在文化層面上超過江戶,而該時期以大阪為中心開花結果的代表就是元祿文化。
明治維新以後,帝都從京都移至東京,關西的政治位格進一步低下,不論在官方的文化政策或教育政策方面,東京1都超越關西。然而,關西所培育出來的市井文化,在擷取歐美文化之餘,仍然繼續保持某種相對於東京的對抗性和優越性。這就和本書所提到的阪神現代化所形塑的文化創造有所關聯。
要描述關西文化的特徵比想像的要來得困難。無可置疑的,關西當然有其地域特有的氣質,這對於其文化繼承或創造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在敘述關西文化特徵之際,一般大多過於強調它和東京.江戶文化的表面差異,雖然如此,兩者在都市文化這點上仍有其共通性。首先,東京.江戶文化大多是以關西文化為範本而形成的。其次,兩者基於地理隔絕而獨自開展的面相雖然不少,但彼此同步密切互動,特別是明治時期以後由於交通、通信、出版發達,從而透過共時性發展而走向均質化。強調這種均質性的人指出,乃是基於對於所謂關西文化這種認識是一種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政經文化聚焦在東京,關西文化的獨立性進一步被邊緣化,迄至今日已經明顯薄弱到無法成為東京的對抗文化。近年來,日本大力呼籲地方再造。有鑑於此,相對於戰後以東京為中心的文化均一化,關西文化的歷史自有其重新檢視的意義。本書正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指南書,是以為序。
二○一五年七月一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4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竹村民郎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特色:
◎相對於江戶時代以後,關東地區的蓬勃發展,關西在商業、市井生活的發展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阪神現代性」正是肇始於此的表現。
◎本書精選竹村民郎研究關西地區的三篇文章,從住宅、交通、娛樂等方面,討論阪神現代風格的建立,是認識關西文化必讀的一本書。
◎玉川大學觀光學部‧觀光學科教授曾山毅教授推薦;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蔡慧玉老師專文導讀。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往東京,關西地區的政治重要性不再。然而關西所培養出來的市井文化和經濟發展,在擷取歐美文化之餘,仍然繼續保持與東京對抗的某種優勢。
關西地區自古以來的各項發展,是日本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從關西地區的交通、娛樂,以及博覽會等重大事件,來討論阪神地區如何建立具有獨特風格的現代性,是認識日本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竹村民郎
一九二九年出生於大阪市。 立命館大學文學部畢業。前大阪產業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著有《獨占與兵器生產》(1971)、《廢娼運動》(1982)、《笑樂的系譜》(1996)、《大正文化:日本帝國的烏托邦時代》,編有《關西現代主義再考》(2008)等多部作品。
策劃編校
蔡慧玉
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1980),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1990),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過去的重點研究包括保甲制度、戰時動員以及官僚體制,代表作為英文專書(Taiwan in Japan’s Empire-Building;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9),另有論文多篇,分別刊行於海內外的中、英、日文刊物上,以及三本口述歷史專書:《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1997;2008再版)和《光復臺灣與戰後警政:「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2014)。近年來研究興趣偏向跨領域的文化史,特別是大正時代日本殖民帝國的日常生活史。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阪神現代化所形塑的文化創造 曾山毅(玉川大學觀光學部教授)
本書採論文集體裁,這本專門書,是以讀者多少要具有專門知識作為執筆的前提。然而,由於該書論理明快,內容豐富具體,就是台灣人以及以中文為母語的一般讀者,也能透過正確的譯文,充分理解其內容。因此,本序文的用意在於為讀者重點勾勒本書的基本內容。
所謂「阪神」,當然是指大阪和神戶,但是阪神這個名稱所帶給人的地域想像,則是日本在進入近代以後才誕生的。迄至幕末時期開港之際,神戶只不過是一個貧邑,而所謂阪神地域得到大眾關注,也是明治時期以後的事。關於阪神地域的特徵,本書已經有很詳細的描述了,此處本人謹以關西的阪神地域為中心,和關東的東京加以對照性的勾勒分析。
「關西」這個稱呼,在古代日本並不存在;當時皇居(「都」)所在地的京都或奈良,毫無疑問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作為地域概念的關西,乃是因為武家政權樹立在關東的鐮倉,之後才有對照性稱呼。到了江戶時代(或稱「德川時代」),一般都將關西稱為「上方」;至於關西這個稱呼,也是到了明治時期以後才普及全國的。就語源而言,「關東」這個地域乃指古代的三關之東,也就是指伊勢的鈴鹿、美濃的不破和越前的愛發以東的地域,而這個「東方的邊境地域」正是相對於皇居周邊「畿內」先進地域的認知。一旦武家政權在關東成立,關東乃實體化為政治權力的運作中心,關西這個地域概念也就以對照的形式出現了。
關西和關東各自有其中心都市,也就是大阪和東京(或稱江戶),然而這兩個都市都是日本近世時期以後才發展出來的新興都市。江戶原本不過是一個小規模的「城下町」〔譯註〕,十七世紀初成為德川幕府的轄地後,在中央集權的武家政權下,急速發展成一個政治、行政城市。大阪自一五八○年代以後,由於豊臣秀吉在「大坂」(舊稱)築城以及其後相關的一系列都市建設,一時發展為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即使在進入江戶時代、政治中心已經轉移到東京之後,大阪仍然是全國物資流動的集散地,持續發展為日本經濟、商業的中心地。關西自古以來就是日本文化的先進地域,長期蓄積了從貴族社會到庶民社會的文化。在江戶前期,關西在文化層面上超過江戶,而該時期以大阪為中心開花結果的代表就是元祿文化。
明治維新以後,帝都從京都移至東京,關西的政治位格進一步低下,不論在官方的文化政策或教育政策方面,東京1都超越關西。然而,關西所培育出來的市井文化,在擷取歐美文化之餘,仍然繼續保持某種相對於東京的對抗性和優越性。這就和本書所提到的阪神現代化所形塑的文化創造有所關聯。
要描述關西文化的特徵比想像的要來得困難。無可置疑的,關西當然有其地域特有的氣質,這對於其文化繼承或創造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在敘述關西文化特徵之際,一般大多過於強調它和東京.江戶文化的表面差異,雖然如此,兩者在都市文化這點上仍有其共通性。首先,東京.江戶文化大多是以關西文化為範本而形成的。其次,兩者基於地理隔絕而獨自開展的面相雖然不少,但彼此同步密切互動,特別是明治時期以後由於交通、通信、出版發達,從而透過共時性發展而走向均質化。強調這種均質性的人指出,乃是基於對於所謂關西文化這種認識是一種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政經文化聚焦在東京,關西文化的獨立性進一步被邊緣化,迄至今日已經明顯薄弱到無法成為東京的對抗文化。近年來,日本大力呼籲地方再造。有鑑於此,相對於戰後以東京為中心的文化均一化,關西文化的歷史自有其重新檢視的意義。本書正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指南書,是以為序。
二○一五年七月一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4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