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是柏楊重要經典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但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諸如:
一、以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傳統史書以朝代為敘述單元。
二、明確時間坐標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傳統史書常陷於糾纏不清的年號制度。
三、本於平等原則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傳統史書多用封建時代的諡法尊號。
四、以全體中華人為主體──傳統史書以帝王為主體常被戲稱為帝王家譜。
五、以人權為重心直書是非──傳統史書多是聖君賢相的君父神話。
六、不計成敗以事實為根據──傳統史書多是成王敗寇顛倒是非的醬缸史筆。
七、加敘東西方世界使中國在世界史上的相對位置一目瞭然──傳統史書多忽略不提。
八、柏楊獨特的流暢而趣味盎然的文筆──傳統史書多枯燥艱澀難以閱讀。
此書已縱橫書市二十餘載,如今讀來,仍是字字句句發人深思。
作者簡介:
柏楊,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演講,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
1920 出生
1949 到台灣
1954 任職救國團
1959 至《自立晚報》工作
1960 開始以筆名「柏楊」於《自立晚報》撰寫「倚夢閒話」專欄,是為寫雜文之始
1961 開始在《自立晚報》連載《異域》
1962 在《公論報》闢「西窗隨筆」專欄
1967 夏《中華日報》向美國金氏社訂購「大力水手」漫畫交給倪明華主編的家庭版刊出,由柏楊負責翻譯
1968 1月2日《中華日報》刊出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等字樣的「大力水手」連環漫畫,成為十年牢獄的導火線。
1968 3月7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
1977 4月1日獲釋
1977 7月9日在《中國時報》闢「柏楊專欄」,發表十年被迫擱筆後的第一篇雜文〈牛仔褲和長頭髮〉
1977 12月獄中著作《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出版
1978 2月4日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
1979 1月獄中著作《中國人史綱》出版
1979 在《台灣時報》寫「皇后之死」
1981 接受新加坡《南洋商報》的邀請,至新加坡訪問,並至馬來西亞、香港。返台後寫了一系列「新馬港之行」
1982 1月柏楊詩抄》出版
1982 2月與夫人張香華訪問泰北金三角地區
1982 5月 報導文學《金三角.邊區.荒城》出版
1983 開始著手寫《柏楊版資治通鑑》,9月第一冊《戰國時代》出版
1984 8-11月赴美國愛荷華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並演講〈醜陋的中國人〉
1985 8月《醜陋的中國人》出版
1985 《柏楊版資治通鑑》當選為全國最有價值和最暢銷書
1985 《中國人史綱》被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
1988 9月與夫人張香華重返大陸
1988 11月回在河南老家輝縣祭祖墳
1989 5月《家園》出版;《家園》日譯本進入日本暢銷書排行榜
1990 1月參與國際特赦組織
1990 7月《異域》改編為電影
1990 10月至香港參加電影《異域》酒會及記者會
1991 《解放日報》批判柏楊
1991 《柏楊詩抄》英譯本獲國際桂冠詩人獎
1993 《柏楊版資治通鑑》完工,遠流出版公司定3月7日為「柏楊日」
1994 被選為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創會會長,稍後更被選為榮譽會長
1994 與十餘位社會菁英,成立「人權教育基金會」
1994 10月獲「十大男人金像獎」
1994 入院動心臟繞道手術
1995 5月柏楊作東餐會上與周碧瑟教授訂下《回憶錄》之約
1995 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發「1994年度促進中國民主傑出人士獎」
1996 5月《柏楊回憶錄》在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1997 台灣文學年鑑列柏楊為「十位文學人」之一,《柏楊回憶錄》為「十本文學書」之一
1998 新觀念雜誌以柏楊為封面人物,說明為「看過地獄回來,仍然誠實」
1998 天下雜誌評四百年來影響台灣最大的兩百人中,柏楊專章
1999 上海書城雜誌票選《醜陋的中國人》為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影響中國最大的二十本書之一
1999 吉隆坡星洲日報票選柏楊為馬來西亞聯邦讀者最喜歡的十位外國作家之一
1999 香港亞洲週刊圈選《異域》為中國二十世紀一百年來,一百本重要小說之一
1999 獲台美基金會頒發「人才成就獎」,柏楊是十年來唯一非台籍人士
1999 奔走多年,由人權教育基金會籌建的「綠島人權紀念碑」落成
2000 3月《柏楊全集》開始出版
2001 獲第九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2002 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2003 10月《柏楊全集》完工
作者相關著作:
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
柏楊全集
玉雕集
怪馬集
堡壘集
聖人集
鳳凰集
紅袖集
立正集
牽腸集
蛇腰集
剝皮集
高山滾鼓集
道貌岸然集
前仰後合集
聞過則怒集
神魂顛倒集
鬼話連篇集
大愚若智集
越幫越忙集
心血來潮集
死不認錯集
活該他喝酪漿
按牌理出牌
大男人沙文主義
早起的蟲兒
踩了他的尾巴
奮飛
異域
金三角‧荒城
家園
柏楊回憶錄
柏楊說故事
柏楊在火燒島
路,要你自己走!
柏楊詩抄
祕密
莎羅冷
曠野
掙扎
怒航
天涯故事
凶手
蝗蟲東南飛
古國怪遇記
打翻鉛字架
中國人史綱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
中國歷史年表
可怕的掘墓人
忘了他是誰
姑蘇響鞋
溫柔鄉
長髮披面
柏楊曰
醜陋的中國人
醬缸震盪
我們要活得有尊嚴
新城對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歷史舞台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生存空間──歷史舞台,中國人亦然。
中國人的歷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這舞台就是我們現在要介紹的中國疆土。它位於亞洲東部,介於驚濤萬里的太平洋和高聳天際的帕米爾高原之間。大約紀元前三十世紀前後,遙遠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們的古文明時,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文明。這文明一直延續,並於不斷揚棄後,發揚光大,直到今日。
當時的中國人自以為恰恰的居於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稱中國,意義是位於全世界中心的國度。又因為所居住的土地美麗可愛,所以自稱中華,華的意義正是美麗可愛。至於自稱和被稱為漢民族或漢人,那是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建立以後的事。在紀元前三世紀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時,也曾自稱和被稱為秦人或夏人,前者謂秦王朝之人,後者謂夏王朝之人。
中國跟任何一個文明古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聯合、融化,和擴張,而終於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截至二十世紀初葉,中國疆域面積達一千一百四十萬方公里。最西到帕米爾高原(東經七四),最東到烏蘇里江口(東經一三五),最北到黑龍江省的漠河縣漠河鎮(北緯五三),最南到南中國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北緯四)。
中國版圖像一片和平寧靜的海棠葉,台灣島和海南島,像鑲在葉柄下方的兩顆巨大珍珠。南中國海諸島,則是無數散落在碧綠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中華人就在這個空間上降生、成長,中國歷史也在這個舞台上演出。在正式敘述他的成長和演出之前,我們應該對他先有一個了解,包括舞台的各個重要角落,和全體演員。
一、空中‧馬上
現在,讓我們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從廣闊的太平洋,向西飛航。
首先呈現出來的是一排日本列島,安靜的斜臥在巨濤之中,它上面幾乎全是山脈,而且我們還可能察覺到它不斷的在顫動,那裡是世界上聞名的火山地帶,日本列島正座落在上面。續向西飛,我們可以看到有日本列島一半大的一個雄偉半島,像一個驚嘆號形狀,插入日本海跟黃顏色的黃海之間。它的南端跟日本列島的南端,隔著對馬海峽,遙遙相望,這就是朝鮮半島。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之一,並由它轉輸給另一中國文化繼承者的日本。
朝鮮半島之北,是中國富庶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之南,是長達一萬四千公里,曲折而成為半圓弧形的中國海岸。北方海岸有兩個小半島──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像蟹螯一樣箝住渤海的海灣。中部海岸向東方凸出,那正是海棠葉的葉柄所在。南方海岸向西南伸展,兩顆珍珠島嶼,台灣島和海南島,清晰在目。
越過海岸,太空船正式進入中國上空,巨大的舞台呈現在眼底。四條悠長的大河,在巨大的舞台上,均勻的並排著,從西向東流。最北一條跟俄國交界的是黑龍江,次北一條成「几」字形的是黃河,偏南一條白浪滾滾的是長江,最南一條像手指匯到手掌一樣的是珠江。
如果是二月天氣,我們在太空船上會眺望到,最北的黑龍江千里冰封,那裡的中國人還穿著皮衣皮靴,從口中吐出的熱氣會立刻在睫毛上凝結成冰。而最南的珠江這時卻仍滔滔奔流,那裡的中國人正額上淌著汗珠。兩地人們如果交互旅行,僅只衣服穿著一項,便需要經過專家指導,一個人如果穿著單衣服從廣州出發,當他在黑龍江畔的漠河縣下飛機時,他可能立刻凍死,這說明這個舞台南北距離遙遠的程度。
在渤海岸凹處,一條黑線,向西翻山越嶺的蜿蜒伸展,那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長城以北是內外蒙古沙漠地區,這時仍一片隆冬景象,但長城之南卻針鋒相對的已大地春回,從萬里長城到淮河這個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上,全部覆蓋著青青的小麥,像一座無涯的大海,城鎮只不過是一群孤島。溫和的春風吹動時,原野掀起麥浪,翻騰澎湃,密接的村落在麥浪中飄浮,更像海上的點點漁舟。在南方,也就是在淮河以南,跨越長江,直到海南島,全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為了灌溉的緣故,那稻田被分割為一塊一塊,像無數寶鏡,在太陽光下反射出萬道光芒。
──這就是中國本部的景觀,截至二十世紀初,六分之五的中國人居住在那裡。
再續向西飛,距山東半島約八百公里,太空船越過南北縱長的太行山,就看到地面突然隆起的山西高原。它的北方是瀚海沙漠群,靜止時像一個死海,連秋蟲的聲音都聽不見,一旦掀起風沙,人們的視線便全部模糊。山西高原不過是黃土高原的一部份,風沙怒吼時,它的威力僅次於真正的沙漠。黃土高原的居民大多數住在窯洞之中,窯洞的外貌很拙陋,但內部冬暖夏涼。
就在山西高原的中央城市太原,向南到洞庭湖,南北一線的上空,我們必須把手錶撥慢一小時,假如太空船是八時進入中國,那麼在越過這一條線之後,時間卻是七時。因為我們跨進格林威治時間的另一個地區,光陰正在回轉。
不久,我們就可眺望到黃河之濱的一座古城──蘭州,在它之北仍是向西延伸的瀚海沙漠群,在它之南是廣大的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華北大平原跟錦繡江南的廣大綠色世界,逐漸消失。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除了青蔥的四川盆地外,其他地區的農作物的生長,都十分困難。北方瀚海沙漠群上的駱駝鈴聲是最有力的響聲,南方雲貴高原全是驚人的山嶺和驚人的河谷,它地下豐富的礦產,要到二十世紀,才顯出它的重要。
中國第一大鹹水湖青海湖,在太空船下滑過去,我們看到了萬里長城盡頭的嘉峪關,也看到像天上繁星一樣的黃河發源地星宿海,和潺弱一線的長江發源地沱沱河。就在它們上空,必須再把手錶撥慢一小時,因為自上次撥慢了一小時後,我們又直線前進了一千五百公里。而就在同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地面更突然間峻拔上升。假如我們以四千公尺的高度進入中國而一直保持這個高度不變,那麼此時太空船已經撞到地面,因為我們已到了平均四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頂,太空船必須升高。
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什麼,它在二十世紀前,是中國最寂寞的地區,眼睛所及的全是終年覆雪的山頭,和寒冷貧瘠的砂礫丘陵,只偶爾有長毛的犛牛在山谷中載著貨物,成一個伶仃的隊形,踽踽前進。農作物因氣候寒冷和土壤太壞的緣故,十分稀少,只有少量品質低劣的青稞;人口更是稀少,平均每方公里還不到一個人。在世界屋頂之北,是陡然陷下去的巨大的塔里木盆地。再北則是天山。越過天山,又是一個陡然陷下去的盆地,即準噶爾盆地。這兩個盆地上的稀少人口中──二十世紀初只有二百五十萬,包括了博覽會般的各種民族,是中國境內人種最複雜的地區;就在那沙漠跟巨山之間的千里草原上,不時興起詩人形容的「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場面。比起東部中國,這裡顯示的不是在方塊稻田上生活的人們所能想像的氣魄。
世界第一高峰額非爾士峰和它所屬的巨大山脈喜馬拉雅山,都在我們眼下消失。太空船現在又前進了約一千五百公里,正位置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上空,必須再把手錶撥慢一次,把六時撥為五時。使人興起一種青春倒流的驚奇和喜悅。
──不斷的時間變換,會擾亂正常的生活程序,這是疆土過於廣袤的煩惱。從極東的烏蘇里江口,到極西的帕米爾,時距相差四個小時。當烏蘇里江口的漁夫在晨光曦微中泛舟捕魚時,帕米爾的農人還在酣睡。一個人從烏蘇里江口,於黎明時乘超光速飛行器向西飛航,他會發現天色越走越黑,當他完成五千公里的旅行,敲他住在帕米爾山下朋友的家門時,卻正是午夜。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有這種奇特的景觀,這少數國家是:俄國、中國、加拿大、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撥過手錶,於是我們到了群山之母的帕米爾高原,它是中國最西的邊界,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個國家環繞在他的另一面,成為中國西陲盡頭的三大鄰邦。
空中鳥瞰之後,讓我們走下太空船,跨上馬背,對這個巨大舞台,再作一次了解。
下面表格,顯示出十八世紀之前,我們如果騎馬對若干重要城市作一次訪問的話,所需的時日。那是十八世紀清王朝,從當時的首都北京到各地驛站的官定行程(最後一項從包頭到喀什,是普通的商旅行程),它說明中國人對這個龐大國度的長久凝結力量的韌度。那雖然是十八世紀清政府時的規定,但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紀元前三世紀跟匈奴人作戰時代,在交通方面,兩千年間只有稍稍的改進,很少突破性的變化。
第一章 歷史舞台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生存空間──歷史舞台,中國人亦然。
中國人的歷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這舞台就是我們現在要介紹的中國疆土。它位於亞洲東部,介於驚濤萬里的太平洋和高聳天際的帕米爾高原之間。大約紀元前三十世紀前後,遙遠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們的古文明時,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文明。這文明一直延續,並於不斷揚棄後,發揚光大,直到今日。
當時的中國人自以為恰恰的居於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稱中國,意義是位於全世界中心...
推薦序
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是他十年牢獄生活的血淚之作,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從卷帙浩繁的中國史冊中寫成「史綱」,除了大脈絡,更重要的是大關節的操持,這要有史識。柏楊顯然有他紮實的史料工夫,整體的掌握應不成問題,他以一百年為「一世紀」作為敘述單元,先把中國史分成非信史與信史,前者從神話,傳說到半信史時代,後者從紀元前九世紀開始說起,一章一世紀以迄於晚清。
這個大脈絡很清楚,而既稱「史之綱要」,就得用心於大關節之處理,章下各節,即是重點在國之興亡,政之隆污,乃至於學術發展之特色與發展等,柏楊驅遣文字,面對千絲萬縷的史冊,舉重若輕。
但「史綱」既以「中國人」為名,可知柏楊之用心,乃在於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在轉折處產生影響的究竟都是些什麼人?被放大特寫的,不是聖君賢相,英雄美人,不然就是大奸巨惡之徒,而其中有人性的善惡、人情的冷暖、人權的浮沉,皆發人深省。
本書首章〈歷史舞台〉,概述中國史地及人種,是一篇很精彩的導言;而信史時代各章,皆於最後一節寫「東西方世界」,連同各個世代都非常重視國際關係之探討,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有一種寬闊的視野,做為一位史家,柏楊有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意念。
從前吳楚材與人合編,《綱鑑易知錄》,序中有言:「若簡篇之汙漫,為之摘要而刪繁,慮大義之不明,為之提綱而絜領」,柏楊之「史綱」亦如是也。
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是他十年牢獄生活的血淚之作,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從卷帙浩繁的中國史冊中寫成「史綱」,除了大脈絡,更重要的是大關節的操持,這要有史識。柏楊顯然有他紮實的史料工夫,整體的掌握應不成問題,他以一百年為「一世紀」作為敘述單元,先把中國史分成非信史與信史,前者從神話,傳說到半信史時代,後者從紀元前九世紀開始說起,一章一世紀以迄於晚清。
這個大脈絡很清楚,而既稱「史之綱要」,就得用心於大關節之處理,章下各節,即是重點在國之興亡,政之隆污,乃至於學術發展之特色與發展等,柏楊驅遣文字,面...
作者序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一
在九年零二十六天艱難而漫長的歲月裏,我埋頭整理中國歷史的史料,先後完成了三部書稿,第一部《中國人史綱》、第二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第三部《中國歷史年表》(另外還有《第四部中國歷代官制》,一九七五年春,官員要我們「快快樂樂過一個端陽節」,把所有的參考書都搜去保管,規定每人不准持有三本以上的書,所以只寫了一半。)一九七七年四月,我回到台北,幾經轉折,三部書稿陸續的重回到身邊。面對著汗跡斑斑,顏色枯黃了的紙冊,我有無限的感恩和熱情。
但書稿似乎太多了,從地面幾乎直堆到腰際。想到它們在成書之後,每部勢將都在一千頁以上,我茫然的憂慮到出版的困難。幸而星光出版社經理林紫耀先生,毫不猶豫的慷慨承當,並為它定名為《柏楊歷史研究叢書》,使我由衷的感動。不過三部書稿並不是按照順序發排的,而是倒轉過來順序發排的。並非故意或願意如此,種種原因之下,只有如此。這只屬於小節,當三部書陸續出齊的時候,出版時間的先後,就不重要了。
二
中國歷史最使人困擾的是年號問題。年號本是中國在文明史上一大貢獻,現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鮮、南詔、勃海,都是效法中國,使用年號的。但中國的年號卻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紀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一個新政權興起,或一個新帝王登極,或發生一件自以為很大的喜慶,以及什麼理由都沒有而只是興之所至,都會弄出來一個新的年號。當中國內亂時,列國林立,年號如雨後春筍,目不暇給,如三八六那一年,中國境內就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年號。即令在統一時期,年號所造成的氣氛,也十分緊張。如唐王朝第三任皇帝李治,他在位只三十六年,卻改了十次年號。南周第一任皇帝武照在位的時間更短,只十六年,卻改了十四次年號。有些時候,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五二八年,北魏王朝就一口氣改了三次。第一次改元的詔書剛出大門,就第二次改元。第二次改元的詔書剛出大門,接著就第三次改元,使當時的國人不勝其煩。同時也顯示出這種年號制度的嚴重缺點,那就是,在時間距離上,造成嚴重的混亂。我們可以試行作一次檢查:元王朝至元元年,到同是元王朝至元六年,相距幾年?一般的答案當然是相距五年。這答案是對的,但不是絕對的對,事實上它恰恰相距七十七年,因為元王朝有兩個至元年號,一個始於一二六四,一個始於一三三五。再試行作第二次檢查:天授三年,跟如意元年,以及跟長壽元年,又相距幾年?答案是它們同是六九二年,相距只不過幾月。假如考古學家在地下掘出一件古物,上面刻著「建平元年製造」,恐怕世界上最權威的史學家和最權威的自然科學家,都不能確定它的正確年代,因為它可能是紀元前六年,可能是紀元後三三○年,可能是三八六年,可能是三九八年,可能是四○○年,可能是四一五年,可能是四五四年,也可能是五○八年。所以一個現代的中國人,置身於瞬息萬變,分秒必爭的時代,實在沒有繼續埋葬在這種糾纏不清的年號迷魂陣裏的必要。我們大膽的繞過年號,採用耶穌紀元,希望能簡單迅速,而又正確無訛的立即明瞭歷史事件的時間位置。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號和國號,是第二個大的困擾。十九世紀時,外國人曾嘲笑中國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引起國人的憤怒。其實在薩丁尼亞王國以義大利作為國號之前,義大利固然也是一個地理名詞。現在斯里蘭卡共和國建立,錫蘭也同樣成為地理名詞。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中華民國建立之前,中國所有的王朝,從來沒有一個以「中國」作為法定的或正式的國名。每當一個新王朝興起,第一件事就是定一個國號,當這個王朝統一中國時,它的國號就遠壓在中國之上,如清王朝的正式國號就是大清帝國。當中國陷於分裂,像南北朝、五代……列國並存,就更誰也都不是中國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景觀,即四千多年歷史中,從黃帝到傀儡政權滿洲國,中國境內出現了像樣的或不像樣的共計八十三個王朝--也就是八十三國,和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卻沒有一個是用「中國」顯示他們的性質的。我們最熟悉的甲午「中日戰爭」,在正式官文書上卻是甲午「清日戰爭」。這種情形,使王朝號、國號,跟年號一樣,造成史籍的混亂。因為誰也沒有標出中國的緣故,就發生了誰在中國歷史地位上是「正統」的爭執,這爭執由政治滲入學術,使從事歷史工作的史學家,頭上都好像懸著巨斧。司馬光在他的編年史《資治通鑑》中,曾為此費盡唇舌,解釋他何以把一些篡位弒君、罪惡昭彰的政權,用它們的年號作為正朔,用它們的王朝作為正統。但他這部價值連城,被後世列為「正史」之一的巨著,如果不是皇帝為它寫了一篇序的緣故,恐怕早被查禁燬版。於是集叛徒、土匪、強盜、惡棍於一身的朱全忠之類,明明只是一小塊土地的割據局面,年號卻成正朔,王朝卻成為了正統,因而使中國產生了一種可恥的「成則帝王,敗則盜寇」的史觀。歷史上的忠奸賢愚、是非黑白,遂大量的受到顛倒、破壞,甚至被惡毒的一筆抹殺。我們現在對所有的王朝號、國號,以及年號--包括凡是有記載的草莽英雄們,以及他們所定的王朝號、國號、年號,作一個徹底而廣泛的整理,排列出來,由分類而歸納,提供出一個工具性質的參考資料,可以迅速而簡便的找出所需要的答案。同時,我們更作一個從無前例的大膽嘗試。即以「世紀」為單元,以耶穌紀年為紀年,而將王朝號、國號、年號,置於次要的地位。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唯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我們以「世紀」為單元敘述,是強調中國永遠存在,不受任何王朝影響,我們絕不認為後梁帝國是正統,而前蜀帝國是僭偽;更不認為清王朝是正統,而鄭成功是海盜。唐亡,不是中國亡,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滅。清亡,也不是中國亡,也只是清王朝和清政府的覆滅。中國固屹立如故。
中國科舉制度有它的功能和貢獻,但它的副產品之一是,培養出來一個中國所特有的「官場」社會階層,在這個社會階層中,阿諛帝王成為一項主要的課題。表現最強型的莫過於媚態可掬的加到活帝王頭上的尊號,和加到死帝王頭上的諡號(為了行文便利,我們用「尊號」包括「諡號」)。上古時候,這些尊號不過一個字兩個字,如紀元前十二世紀周王朝第一任王姬發,不過被尊為「武王」。隨著阿諛技術的精益求精,到了紀元十五世紀之後,如清王朝第三任皇帝福臨,他的尊號是「禮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宏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竟多到二十五個字,全都是從字典上挑選出來的最美麗的詞彙。有些人從沒有當過帝王,也會在他們頭上堆砌一大堆帝王尊號,當唐王朝大祭「玄元皇帝」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就是以老子一書聞名於世的哲學家李耳。在史籍引敘原文的時候,這種尊號更顯示出沒有原則的一面,像談到曹操,他一直到死只不過是東漢王朝的丞相,可是就在正史上,卻一會稱他是「太祖」,一會稱他是「武皇帝」,混淆的程度,使我們不知道所說何人,又置身何地。我們當然諒解並同情古史學家的可悲處境,但我們也不掩飾我們的失望。皇后也是如此,從最簡單的「王妃」到那拉蘭兒「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仁獻崇熙顯皇后」。這個用全力摧毀自己所領導的清王朝女人,竟擁有這麼漫長肉麻當有趣的尊號,使我們忍不住失笑。但我們最大的苦難不因失望失笑而消除,所以我們所作的是對中國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和若干雖沒有實質上當帝王,卻被加上帝王尊號的人,以及更多的皇后妃妾,和他們所生的數不清的親王、公主,作一個地毯式的搜索,將他們的頭銜、年齡、在位時間,以及他們在皇族中的關係位置,加以仔細的整理列出,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必經過辛苦的尋覓,即可對他們的身世,有一個明確的了解。
最後,我只能用非常少的幾句話,說明我們的立場,我們立場是中國人的立場。不同於「奉旨修史」的官員立場,也不同於以王朝為主,以帝王將相為主,以統治階層自居的立場--他們把利益所從出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把中國放在第二位。我們反對「成則帝王,敗則盜寇」的史觀,在那種史觀上,很多醜惡被美化,很多可歌可泣、代表中國人磅礡剛強、澎湃活力的智慧和勇敢,卻被醜化。如三保太監下西洋,傳統歷史責備他勞民傷財,好大喜功,以致史料所存寥寥,我們則認為他是中國第一位最偉大的海上英雄。我們堅持的標準是國家民族和人道人權,不掩飾污點,猶如美國歷史不掩飾吊人樹一樣,同時也展示出中國對全世界全人類文明所作的尊嚴貢獻。
中國人了解中國歷史,應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很多中國人對中國歷史只不過知道一個片段,而這片段還多半來自小說和戲劇。中國歷史書籍之多,佔世界第一位,但卻使人有一種雜蕪凌亂的感覺。即令把正史能倒背過來,對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仍沒有太大的幫助。何況我們沒有時間讀完正史,也沒有文言文的修養去讀正史。司馬遷創造了一種新形式的史籍,這形式在紀元前較簡單的社會,還可以應付。可是史學家卻被這種形式醬住,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更糟糕的是,它被改為斷代史。幸好中國的王朝不斷變換,如果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根據「國(王朝)亡才修史」的慣例,中國可能成為一個沒有正式史籍的國家。這些國(王朝)亡了才編纂出來的正史,又不過是一大堆人物傳記的合訂本,而這些傳記,又多半取材於該人物的墓誌銘、行傳、家譜之類的一面之詞。以致數千年來,墓誌銘在中國文學史上,佔重要的地位。凡是善於阿諛死人的作家,如唐王朝的韓愈,都享有相當地位和相當財富。墨索里尼的兒子在紀念他父親的文章中,說他父親:「喜歡古典音樂,看見我開始彈鋼琴時,非常高興。他為人極為和藹,對人更是溫柔。」我們不認為墓誌銘、行傳、家譜之類所提供的資料,全都比墨索里尼的兒子所提供的,更為可信。所以,我們在採用正史資料時,都一一加以判斷。
三
意不盡而言不能不盡,最後,我願述及我對叢書處理的願望。我虔敬的把第一部《中國人史綱》,獻給孫觀漢先生。第二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贈給梁上元女士。第三部《中國歷史年表》,贈給陳麗真女士,用以表達我無窮的謝意。
我和孫觀漢先生--這位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中國原子科學之父,中國第一個原子爐的裝置人,迄今還沒有見過面;但我縱是集合全世界感恩的言語,都表達不盡我的內心。像我這樣渺小的人物和離奇的遭遇,不過是大時代中的一粒灰塵,隨風飄蕩,微不足道。但孫觀漢先生,亙古以來,卻只此一人。有人把孫觀漢先生比為左拉,但孫觀漢先生比左拉更偉大更艱苦。他像大海中的一葉孤舟,為營救一個從未見過面的朋友,付出他的眼淚、尊嚴、時間、金錢和健康,而且十年如一日。更主要的是,他的道德勇氣,不僅是為我一個人,而是對祖國一片丹心,和對人類一片愛心。西方有句諺語說:「為朋友死易,找到一個值得為他死的朋友難。」而我找到了,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光榮。蒼天可鑑,為孫先生,我死而無恨。
我和梁上元女士相識時,她還是一個髮與耳齊的女學生。她第一次給我寫信,那麼流暢和那麼有深度,使我震驚。可是九年零二十六天之後,她到台北飛機場接我歸來的時候,已是大學教授了。年齡、知識、智慧和社會經驗的增長,使她更堅定對我的幫助--包括精神的和物質的,也更堅定她對國家的愛、對人道的愛,和對人權的尊敬。她的品格可以在一件事情上顯示出來,她是一位孝女。
陳麗真女士是我的讀者之一,十五年前她第一次來探望我之後,她就成為我的學生。在我的家庭破碎、妻離子散之際,她一直照顧我的生活,探望我,給我寄衣服食物,末了還為我作保。她為了幫助我,曾遭受到其他朋友所沒有遭受到的風暴打擊,幾乎使她精神失常;但經過無數次恐懼哭泣之後,她沒有放棄她的初衷,使我在孤寂中,仍享有人生的溫暖和友情的慰藉,那是使我活下去的最大支持。
四
叢書是我在火爐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膝蓋上放著用紙糊成的紙版,和著汗珠,一字一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但我別無他法。而且心情惶惑,不敢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會遭受到什麼命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錯誤百出,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現在,總算陸續的付梓,當叢書出齊之日,我覺得我對我的國家,和對我的朋友,已盡了我最大的責任,和獻出我最大的感恩。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於台北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一
在九年零二十六天艱難而漫長的歲月裏,我埋頭整理中國歷史的史料,先後完成了三部書稿,第一部《中國人史綱》、第二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第三部《中國歷史年表》(另外還有《第四部中國歷代官制》,一九七五年春,官員要我們「快快樂樂過一個端陽節」,把所有的參考書都搜去保管,規定每人不准持有三本以上的書,所以只寫了一半。)一九七七年四月,我回到台北,幾經轉折,三部書稿陸續的重回到身邊。面對著汗跡斑斑,顏色枯黃了的紙冊,我有無限的感恩和熱情。
但書稿似乎太多了,從地面幾乎...
目錄
第一章 歷史舞台
一、空中‧馬上
二、河流‧湖泊
三、山
四、沙漠‧萬里長城
五、城市
六、地理區域
七、演員
第二章 神話時代
一、開天闢地
二、五氏
三、東西方世界
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黃帝王朝
二、姬軒轅
三、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四、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一、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三、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紀元前十九世紀
五、紀元前十八世紀
六、商王朝社會形態
七、紀元前十七世紀
八、紀元前十三世紀
九、紀元前十二世紀
一○、周王朝封建制度
一一、瓶頸危機
一二、紀元前十一世紀
一三、紀元前十世紀
第五章 信史時代
一、紀元前九世紀
二、東西方世界
第六章 紀元前第八世紀
一、周政府的東遷
二、春秋時代
三、周鄭交戰
四、楚王國
五、衛國新台醜聞
六、東西方世界
第七章 紀元前第七世紀
一、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上)
二、五霸
三、齊國霸權的興衰
四、晉國長期霸權
五、秦國短期霸權
六、楚王國問鼎事件
七、東西方世界
第八章 紀元前第六世紀
一、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中)
二、楚王國霸權的隱憂
三、鄢陵之役
四、國際和平會議
五、伍子胥鞭屍事件
六、魯國的三桓政治
七、東西方世界
第九章 紀元前第五世紀
一、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下)
二、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
三、儒家
四、道家‧墨家‧法家
五、諸子百家
六、戰國時代
七、晉國的分裂
八、東西方世界
第十章 紀元前第四世紀
一、封國的消失與蛻變
二、吳起與楚王國
三、歷史上最大的魔術──秦國變法
四、合縱對抗與連橫和解
五、齊宋兩國的侵略戰爭
六、三位巨子
七、東西方世界
第十一章 紀元前第三世紀
一、東方各國互相纏鬥
二、嶄新的外交政策──遠交近攻
三、呂不韋‧韓非
四、六國覆滅
五、輝煌的八○年代
六、嬴政大帝
七、焚書坑儒
八、秦王朝突然瓦解
九、西楚王國曇花一現
一○、西漢王朝大統一
一一、東西方世界
第十二章 紀元前第二世紀
一、匈奴汗國崛起沙漠
二、道家思想的實踐──黃老政治
三、七國之亂
四、儒家思想定於一尊
五、對匈奴汗國的反擊
六、張鶱通西域
七、中國疆土的再擴張
八、漢賦
九、東西方世界
第十三章 紀元前第一世紀
一、中匈兩國的和與戰
二、司馬遷‧路溫舒
三、中國疆土的繼續擴張
四、匈奴汗國的分裂
五、外戚政治
六、東西方世界
第十四章 第一世紀
一、新王朝與新社會政策
二、二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
三、東漢王朝建立
四、匈奴汗國的再分裂
五、班超再通西域
六、羌戰
七、東西方世界
第十五章 第二世紀
一、西域的喪失
二、羌戰的擴大與慘烈
三、外戚政治的重演
四、士大夫及門第的形成
五、宦官制度
六、中國第一次宦官時代
七、佛教‧道教‧黃巾
八、三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
九、東西方世界
第十六章 第三世紀
一、赤壁戰役
二、三國時代
三、政制‧九品‧清談
四、晉王朝暫時的統一
五、八王之亂(上)
六、東西方世界
第十七章 第四世紀
一、八王之亂(下)
二、大分裂時代開始
三、三國並立
四、五國並立
五、晉帝國侷促一隅
六、北中國的大混戰
七、前秦帝國的茁壯
八、淝水戰役──歷史的命運
九、八國並立
一○、九國並立
一一、東西方世界
第十八章 第五世紀
一、十一國並立
二、短命王國相繼滅亡
三、五胡亂華十九國結束
四、南北朝
五、南宋帝國的暴君
六、南齊帝國的暴君
七、北魏帝國遷都與中華化
八、奇異的寄生集團
九、佛道二教的發展
一○、東西方世界
第十九章 第六世紀
一、南梁帝國的北伐
二、二○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三、北魏帝國的分裂
四、蕭衍父子引起的南中國混戰
五、北齊北周倏興倏滅
六、大分裂時代終結
七、突厥汗國崛起沙漠
八、東西方世界
第一章 歷史舞台
一、空中‧馬上
二、河流‧湖泊
三、山
四、沙漠‧萬里長城
五、城市
六、地理區域
七、演員
第二章 神話時代
一、開天闢地
二、五氏
三、東西方世界
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黃帝王朝
二、姬軒轅
三、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四、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一、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三、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紀元前十九世紀
五、紀元前十八世紀
六、商王朝社會形態
七、紀元前十七世紀
八、紀元前...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608頁開數:正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