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傑斯
定價:NT$ 420
優惠價:88 折,NT$ 37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科學哲學最經典之作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
── 《美國出版人週刊》
若科學與哲學是互相遙望的兩岸,《理性之夢》恰好能化身為橋,連結兩大知識體系。裴傑斯是英年早逝的傑出科學家,在四十九歲那年夏天遭遇山難,留下的這本《理性之夢》,字裡行間充滿科學的思維、哲學的辯證,是理性精神最好的明證。
想探討知識的本質?聊聊心智與肉體如何連結?想知道「科學」到底是什麼?你都可以在本書找到答案。在裴傑斯的帶領下,我們剖析笛卡兒的心與物,躍過牛頓的肩膀,穿越愛因斯坦的時空,棋戰涂林的人工智慧,與達賴喇嘛一同沉思……
在探索浩瀚的知識世界上,《理性之夢》將為你打造深入淺出的思路旅程!
作者簡介:
裴傑斯(Heinz R. Pagels)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兼科學作家。曾任洛克斐勒大學副教授、紐約科學院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
除了科學家的身分,裴傑斯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心人權議題;也曾任紐約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評議委員,企圖使科學與人文不再有隔閡。
裴傑斯有種天賦,能用簡單語言解釋艱澀概念。著作包括《宇宙密碼》(The Cosmic Code)、《完美對稱》(Perfect Symmetry),皆獲科學界一致讚賞。《理性之夢》則將科學討論帶往更高層次,除了預言複雜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討論了分道揚鑣的科學與哲學,如何才能重新融合。
裴傑斯於1998年夏天,在前往阿斯本物理中心的路上遭遇山難,英年早逝,但其留世的《理性之夢》,仍繼續影響我們的思想,成為不朽之作。
譯者簡介:
牟中原
出生於台灣基隆,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教授、天下文化「科學人文」書系策劃者之一。曾獲世界科學院「化學獎」。研究領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學、催化等。著有學術研究論文約四百篇、專著《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學實驗》;譯作有《理性之夢》、《氫彈之父︰沙卡洛夫回憶錄1921~1967》、《人權鬥士︰沙卡洛夫回憶錄1968~1989》、《週期表》。
梁仲賢
出生於新竹,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化學碩士、台灣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連續六個月
金石堂年度暢銷書榜TOP 100
名人推薦:
面對急遽變遷的世界局勢及環境變化,創新的科學研究是解決當前眾多棘手問題的重要基礎。天下文化多年來持續以淺顯活潑的文字,將深奧嚴肅的科學知識介紹給廣大的讀者,深受各界歡迎。如今精選各領域的科普著作為經典套書,不但可使讀者一窺歷久彌堅的大師風範,領略科學與人文和諧之美,更能啟發理性的思辨能力,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持續追尋與努力。
──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媒體推薦: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他那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他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都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了。
── 《出版人週刊》
裴傑斯對各種議題都有強烈見解,《理性之夢》中有許多有趣的洞見,值得科學家、電腦學家及未來學家好好思考。
──《圖書館雜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讀】科學搖籃孕育哲學新夢/苑舉正
對於哲學家而言,《理性之夢》的「夢」是一個「夢魘」。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答案就在這本書原文的副標題:「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電腦是我們生活周遭再熟悉不過的應用工具,而複雜科學卻是一個感覺頗為新鮮的名詞。為什麼這兩個既熟悉又新鮮的名詞放在一起,會成為哲學的夢靨呢?答案就在於電腦的計算能力讓科學的發展變得非常複雜;有的時候這個複雜性讓傳統哲學問題顯得無足輕重。
例如說,宗教哲學討論的「上帝是否存在?」,在本書作者一貫之科學立場下,變成探究宇宙本質的問題,卻與道德判斷沒有任何關係。「人是否有自由意志?」,這個長年困擾哲學家的問題,也因為人的認知與決策能力已經透過電腦模擬,進行高速計算的結果,可以將意志化約為因果相循的決定論。至於哲學中那琅琅上口的「靈魂不滅」,原先一直是道德的基礎,在本書中則隻字未提。
身為科學家的作者,以非常堅定的口吻,宣稱自己是素樸實在論者,甚至是科學基本教義派。這種表白的方式,對於所有哲學家而言,無異於是一個來自科學家的宣戰。作者不但要以科學家的立場,質疑哲學的傳統,還要針對科學哲學的發展,提出正本清源的策略。
用科學開展哲學
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提出「哲學與反哲學」作為本書的次要標題(首要標題就是複雜科學)。這個標題說明作者對於哲學的興趣在於立與破。他想要在電腦與複雜科學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哲學,同時也要在這個基礎上,破除舊的哲學。
在這個企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到作者的用心,就是面對電腦與複雜科學的新局面,哲學家必須好好面對時代的轉換,也就是科學徹底顛覆舊哲學的「成就」。當然,對於不熟悉科學發展的人而言,認知這麼具有顛覆性的複雜科學並不容易。因此,想要透過一本書的內容讓社會大眾理解這個劇變,本書必須滿足下面四項要求:第一,翻譯要好讀;第二,系統要明確;第三,內容要清楚;第四,預測要準確。坦白說,這四點都不容易達到。
本書由台大化學系牟中原教授與行政院原能會梁仲賢博士翻譯。對於我這麼一位從事哲學研究的人而言,如果沒有專業人士進行翻譯的話,我根本無能,也不會有興趣閱讀本書。
本書所牽涉的,還不單是懂不懂,或是能不能理解複雜科學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當本書的內容以二十世紀數學與物理學各種計算模型與實驗儀器的發明為基底。在說明它們問世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專業名詞必須要能夠清楚的呈現,才能讓讀者了解它們的意義。理解它們很重要,因為這些計算法與儀器,與後來發明電腦,以及透過電腦進一步發展成為複雜科學之間息息相關。
然後,我們應用科學理論與模型來模擬世界的時候,需要創造非常多的假設性概念,用來說明超越三度空間的現象,例如「決定性混沌」、「奇異吸子」、「吸引盆」、「極限環」等等。面對這些奇怪的名詞時,我不禁啞然失笑,若不是這兩位專業人士的辛苦付出,我根本就沒有信心去閱讀這些專業術語,遑論把它們放在一個批判傳統哲學的脈絡當中。
其次,本書表面上看來零零散散的說了一些科學的突破,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發明,但其實它是非常有系統的介紹百年來的科學成果。作者是1950年代末期,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系的學生,專攻高能物理與量子場論。在經歷了1960年代的嬉皮歲月,作者以非常寬容的態度學習各種知識,讓他注意到新型態的科學正在朝向複雜化前進。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許多原先不甚相關的學科,例如神經科學、人類學、族群生物學、學習理論、認知科學、非線性動力學、物理學和宇宙學等,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重疊與整合,揉合出複雜科學。
電腦開啟無限想像
複雜科學的誕生,最主要的實驗工具就是電腦的廣泛應用。電腦的計算功能,採用了一連串的新式計算法,為原先普遍以為純機械式的計算工作,轉換成為模擬有機體發展的功能。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雖然日日都與電腦為伍,卻不能從整體角度,審思這個工具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作者從數學家的發現開始,告訴我們一般用混沌否定機械終將取代心靈的假設,其實是可以透過高速運算而突破的。這種突破的成果很快就被應用在物理世界,探測極大的天文,以及極小的粒子。當人類在物理世界中有所斬獲時,對於極小粒子的探索,更挺進至模擬生命。
作者認為,生命的發展,來自演化,而演化的改變主要是靠一個狀似混沌的規則。微觀世界科技的應用,讓科學出現了「決定性混沌」的觀念。伴隨著電腦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居然可以模擬真實世界,並連帶發明人工智慧。無論這裡所談的「智慧」是否值得渴望,但機器確實會思考,而且可以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世界已經面臨完全不一樣的問題:模型與真實之間會完全吻合嗎?
我認為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就在這裡。作者用很有系統的方式,把數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神經網路連結在一起,讓我們赫然發現,電腦的革命已經深化了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活在虛擬的世界裡。如果哲學的目的在於求真的話,那麼一個讓我們感覺與真實世界完全一樣的虛擬世界,又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宣稱是素樸實在論的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採取樂觀其成的態度,因為他認為重點是活在經驗感知之中,而不是去問為什麼我們會有經驗感知,這種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所有的哲學問題都必須交由科學來回答。
第三,縱使本書包含了嚴肅科學內容,但作者總是能夠把這些科學發展的過程介紹得生動有趣。比如說,當我們訝異於二十世紀這一段不算長的時間裡,有這麼多位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對於知識的擴張,提出各種突破的時候,發覺這一些傑出科學家居然有很多人來自匈牙利這個小國。作者甚至在形容發現造物主的密碼時,認為匈牙利人的表現,不成比例的多。他玩笑式的引用核物理學家費米的話:「外星人早就在這裡了,稱為匈牙利人。」
全書當中,包含了各式各樣原創科學家的描述,都被作者有意無意的遵奉為「發現秘密的天才」。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特別喜歡這種近似接觸超自然的人物描述。因為他們的出現,讓我感覺得到科學的工作,是一項發現造物主秘密的工作。自然中,一切都那麼有秩序的安排著,等待科學家們去發現,組織,整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感覺到,這是讓人比較能接受又符合科學原則的上帝論述。
這種不完全屬於科學的內容,對於閱讀本書有很大的幫助。在科學實驗中有很多不可想像的地方,科學家因為要解決問題,發明各式各樣的理論與機器。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當各種科學整合出現的複雜性需要合理解釋時,往往出現了許多不可理解之處。在這些地方,需要科學家設計實驗,或是透過某種演算法的發明,讓模型更真實模仿我們的世界。有關演化的模擬,是這種情況中最重要的突破,因為演化結合了大量的運算,以及計算法針對突變所做的隨機轉換。
當我們閱讀這些案例的時候,作者告訴我們,二十世紀重要科學突破的地點,絕大多數案例發生在美國,理由就是國家、大學與企業的結合。國家為提升競爭力,挹注大量資金,成立大型實驗室,企業則在銷售的考量下,專注於技術應用的發展。兩者的結合,巧妙的打開大學原來堅持做一般研究的象牙塔思想。這個新穎的結合,帶來的結果,意想不到的改變了全體人類命運的發展。
跨越知識間的邊界
最後,我必須針對這些變化,提出我對作者最欽佩的一點,也就是他對於未來的預測。預測的內容有四個部分:一、思想的橫向整合;二,電腦的模擬連結;三,智慧的向外搜尋;四,科學的選汰系統。
傳統的學術思想,強調縱向的發展,透過歷史脈絡的過程,掌握學科的精要。在複雜的發展中,學科的分類成為過時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軸的思想整合。這種深富實用精神的發展,不但打破了學術的壁壘,也讓科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層次。
在新的層次中,電腦的廣泛應用,不但加深了我們對於實驗儀器的依賴,也讓許多原先我們認為無法理解的神祕層次獲得一一解碼的機會。電腦所帶動的演算能力,不但能夠提升計算的數量,也提高了模擬自然的品質。原先一度懷疑是否能夠解決的問題,在高速運算中,成了完全可以掌控的發展。甚至連生命與演化這種與人類相關的問題,都在電腦的應用中,成了解釋的對象。
對生命的探索,讓我們能夠有機會,不但想要追尋人的極限,更想跨越限制,探求生命以外的智慧。這是一種很奇特的好奇心,因為若不是在複雜科學與高速運算的輔助下,我們根本就無能超越人的極限。一旦掌握到所有人能夠理解的範圍之後,向外探求更高智慧的好奇心,就永無止盡成為新的哲學課題。重點是,這個課題來自於科學的引導。
在複雜科學的指揮下,科學成為了一個創造與發展的有機系統。正如同作者所說的,所有的科學家,從各自不同的觀點與角度,發展不同理論的同時,他們所在意的並不是理論的正確性,而是理論的存活性。沒有人能夠提出永遠正確的理論,就像是沒有哪一種物種會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中一樣。科學本身就像是一場會發生突變的演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最能夠禁得起挑戰的理論,才是公認最具有生存能力的理論。
新哲學問世
的確,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中,所有的讀者都能夠感覺到,在大多數人均茫然於複雜科學時代來臨時,這一本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以科技整合的思維,電腦的廣泛應用,追求宇宙的智慧以及強調科學理論競爭的新情勢,昭示大家新時代即將到來。我們驚訝於作者預測的準確性之餘,必須記住,這並不是本書的重點。本書的重點是,它為我們指出方向:一種新的哲學誕生了!
讓我們姑且用「反哲學」這種名詞來稱呼這種新哲學。當然,這也是一個跨時代的區分。當舊有的哲學不能迎合新器具與新理論的訴求時,就等同於一個沒有辦法在新環境中生存的物種。選汰理論的比喻很好,讓我們深切體會傳統哲學,一樣只是個過去適應很好的理論,而現在必須面對延續生存的壓力。
對於我這位哲學工作者而言,哲學的主要工作就是求「新」若渴。我不擔心改變,也不害怕否定,更不在乎任何對哲學的批判。我在意的只是,這個否定的論證、說明以及證據是否充足。閱讀本書後的感覺,除了學習新知的喜悅之外,也讓我不斷的反省,驚覺科學的發展,已經迅速到讓哲學家必須面對新的時代、新的挑戰以及新的哲學。我基於以上所述,鄭重向大家推薦本書。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3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3 |
5折 | 7 |
7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裴傑斯
優惠價: 88 折, NT$ 370 NT$ 4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科學哲學最經典之作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
── 《美國出版人週刊》
若科學與哲學是互相遙望的兩岸,《理性之夢》恰好能化身為橋,連結兩大知識體系。裴傑斯是英年早逝的傑出科學家,在四十九歲那年夏天遭遇山難,留下的這本《理性之夢》,字裡行間充滿科學的思維、哲學的辯證,是理性精神最好的明證。
想探討知識的本質?聊聊心智與肉體如何連結?想知道「科學」到底是什麼?你都可以在本書找到答案。在裴傑斯的帶領下,我們剖析笛卡兒的心與物,躍過牛頓的肩膀,穿越愛因斯坦的時空,棋戰涂林的人工智慧,與達賴喇嘛一同沉思……
在探索浩瀚的知識世界上,《理性之夢》將為你打造深入淺出的思路旅程!
作者簡介:
裴傑斯(Heinz R. Pagels)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兼科學作家。曾任洛克斐勒大學副教授、紐約科學院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
除了科學家的身分,裴傑斯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心人權議題;也曾任紐約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評議委員,企圖使科學與人文不再有隔閡。
裴傑斯有種天賦,能用簡單語言解釋艱澀概念。著作包括《宇宙密碼》(The Cosmic Code)、《完美對稱》(Perfect Symmetry),皆獲科學界一致讚賞。《理性之夢》則將科學討論帶往更高層次,除了預言複雜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討論了分道揚鑣的科學與哲學,如何才能重新融合。
裴傑斯於1998年夏天,在前往阿斯本物理中心的路上遭遇山難,英年早逝,但其留世的《理性之夢》,仍繼續影響我們的思想,成為不朽之作。
譯者簡介:
牟中原
出生於台灣基隆,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教授、天下文化「科學人文」書系策劃者之一。曾獲世界科學院「化學獎」。研究領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學、催化等。著有學術研究論文約四百篇、專著《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學實驗》;譯作有《理性之夢》、《氫彈之父︰沙卡洛夫回憶錄1921~1967》、《人權鬥士︰沙卡洛夫回憶錄1968~1989》、《週期表》。
梁仲賢
出生於新竹,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化學碩士、台灣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連續六個月
金石堂年度暢銷書榜TOP 100
名人推薦:
面對急遽變遷的世界局勢及環境變化,創新的科學研究是解決當前眾多棘手問題的重要基礎。天下文化多年來持續以淺顯活潑的文字,將深奧嚴肅的科學知識介紹給廣大的讀者,深受各界歡迎。如今精選各領域的科普著作為經典套書,不但可使讀者一窺歷久彌堅的大師風範,領略科學與人文和諧之美,更能啟發理性的思辨能力,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持續追尋與努力。
──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媒體推薦: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他那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他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都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了。
── 《出版人週刊》
裴傑斯對各種議題都有強烈見解,《理性之夢》中有許多有趣的洞見,值得科學家、電腦學家及未來學家好好思考。
──《圖書館雜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讀】科學搖籃孕育哲學新夢/苑舉正
對於哲學家而言,《理性之夢》的「夢」是一個「夢魘」。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答案就在這本書原文的副標題:「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電腦是我們生活周遭再熟悉不過的應用工具,而複雜科學卻是一個感覺頗為新鮮的名詞。為什麼這兩個既熟悉又新鮮的名詞放在一起,會成為哲學的夢靨呢?答案就在於電腦的計算能力讓科學的發展變得非常複雜;有的時候這個複雜性讓傳統哲學問題顯得無足輕重。
例如說,宗教哲學討論的「上帝是否存在?」,在本書作者一貫之科學立場下,變成探究宇宙本質的問題,卻與道德判斷沒有任何關係。「人是否有自由意志?」,這個長年困擾哲學家的問題,也因為人的認知與決策能力已經透過電腦模擬,進行高速計算的結果,可以將意志化約為因果相循的決定論。至於哲學中那琅琅上口的「靈魂不滅」,原先一直是道德的基礎,在本書中則隻字未提。
身為科學家的作者,以非常堅定的口吻,宣稱自己是素樸實在論者,甚至是科學基本教義派。這種表白的方式,對於所有哲學家而言,無異於是一個來自科學家的宣戰。作者不但要以科學家的立場,質疑哲學的傳統,還要針對科學哲學的發展,提出正本清源的策略。
用科學開展哲學
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提出「哲學與反哲學」作為本書的次要標題(首要標題就是複雜科學)。這個標題說明作者對於哲學的興趣在於立與破。他想要在電腦與複雜科學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哲學,同時也要在這個基礎上,破除舊的哲學。
在這個企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到作者的用心,就是面對電腦與複雜科學的新局面,哲學家必須好好面對時代的轉換,也就是科學徹底顛覆舊哲學的「成就」。當然,對於不熟悉科學發展的人而言,認知這麼具有顛覆性的複雜科學並不容易。因此,想要透過一本書的內容讓社會大眾理解這個劇變,本書必須滿足下面四項要求:第一,翻譯要好讀;第二,系統要明確;第三,內容要清楚;第四,預測要準確。坦白說,這四點都不容易達到。
本書由台大化學系牟中原教授與行政院原能會梁仲賢博士翻譯。對於我這麼一位從事哲學研究的人而言,如果沒有專業人士進行翻譯的話,我根本無能,也不會有興趣閱讀本書。
本書所牽涉的,還不單是懂不懂,或是能不能理解複雜科學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當本書的內容以二十世紀數學與物理學各種計算模型與實驗儀器的發明為基底。在說明它們問世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專業名詞必須要能夠清楚的呈現,才能讓讀者了解它們的意義。理解它們很重要,因為這些計算法與儀器,與後來發明電腦,以及透過電腦進一步發展成為複雜科學之間息息相關。
然後,我們應用科學理論與模型來模擬世界的時候,需要創造非常多的假設性概念,用來說明超越三度空間的現象,例如「決定性混沌」、「奇異吸子」、「吸引盆」、「極限環」等等。面對這些奇怪的名詞時,我不禁啞然失笑,若不是這兩位專業人士的辛苦付出,我根本就沒有信心去閱讀這些專業術語,遑論把它們放在一個批判傳統哲學的脈絡當中。
其次,本書表面上看來零零散散的說了一些科學的突破,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發明,但其實它是非常有系統的介紹百年來的科學成果。作者是1950年代末期,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系的學生,專攻高能物理與量子場論。在經歷了1960年代的嬉皮歲月,作者以非常寬容的態度學習各種知識,讓他注意到新型態的科學正在朝向複雜化前進。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許多原先不甚相關的學科,例如神經科學、人類學、族群生物學、學習理論、認知科學、非線性動力學、物理學和宇宙學等,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重疊與整合,揉合出複雜科學。
電腦開啟無限想像
複雜科學的誕生,最主要的實驗工具就是電腦的廣泛應用。電腦的計算功能,採用了一連串的新式計算法,為原先普遍以為純機械式的計算工作,轉換成為模擬有機體發展的功能。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雖然日日都與電腦為伍,卻不能從整體角度,審思這個工具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作者從數學家的發現開始,告訴我們一般用混沌否定機械終將取代心靈的假設,其實是可以透過高速運算而突破的。這種突破的成果很快就被應用在物理世界,探測極大的天文,以及極小的粒子。當人類在物理世界中有所斬獲時,對於極小粒子的探索,更挺進至模擬生命。
作者認為,生命的發展,來自演化,而演化的改變主要是靠一個狀似混沌的規則。微觀世界科技的應用,讓科學出現了「決定性混沌」的觀念。伴隨著電腦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居然可以模擬真實世界,並連帶發明人工智慧。無論這裡所談的「智慧」是否值得渴望,但機器確實會思考,而且可以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世界已經面臨完全不一樣的問題:模型與真實之間會完全吻合嗎?
我認為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就在這裡。作者用很有系統的方式,把數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神經網路連結在一起,讓我們赫然發現,電腦的革命已經深化了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活在虛擬的世界裡。如果哲學的目的在於求真的話,那麼一個讓我們感覺與真實世界完全一樣的虛擬世界,又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宣稱是素樸實在論的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採取樂觀其成的態度,因為他認為重點是活在經驗感知之中,而不是去問為什麼我們會有經驗感知,這種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所有的哲學問題都必須交由科學來回答。
第三,縱使本書包含了嚴肅科學內容,但作者總是能夠把這些科學發展的過程介紹得生動有趣。比如說,當我們訝異於二十世紀這一段不算長的時間裡,有這麼多位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對於知識的擴張,提出各種突破的時候,發覺這一些傑出科學家居然有很多人來自匈牙利這個小國。作者甚至在形容發現造物主的密碼時,認為匈牙利人的表現,不成比例的多。他玩笑式的引用核物理學家費米的話:「外星人早就在這裡了,稱為匈牙利人。」
全書當中,包含了各式各樣原創科學家的描述,都被作者有意無意的遵奉為「發現秘密的天才」。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特別喜歡這種近似接觸超自然的人物描述。因為他們的出現,讓我感覺得到科學的工作,是一項發現造物主秘密的工作。自然中,一切都那麼有秩序的安排著,等待科學家們去發現,組織,整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感覺到,這是讓人比較能接受又符合科學原則的上帝論述。
這種不完全屬於科學的內容,對於閱讀本書有很大的幫助。在科學實驗中有很多不可想像的地方,科學家因為要解決問題,發明各式各樣的理論與機器。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當各種科學整合出現的複雜性需要合理解釋時,往往出現了許多不可理解之處。在這些地方,需要科學家設計實驗,或是透過某種演算法的發明,讓模型更真實模仿我們的世界。有關演化的模擬,是這種情況中最重要的突破,因為演化結合了大量的運算,以及計算法針對突變所做的隨機轉換。
當我們閱讀這些案例的時候,作者告訴我們,二十世紀重要科學突破的地點,絕大多數案例發生在美國,理由就是國家、大學與企業的結合。國家為提升競爭力,挹注大量資金,成立大型實驗室,企業則在銷售的考量下,專注於技術應用的發展。兩者的結合,巧妙的打開大學原來堅持做一般研究的象牙塔思想。這個新穎的結合,帶來的結果,意想不到的改變了全體人類命運的發展。
跨越知識間的邊界
最後,我必須針對這些變化,提出我對作者最欽佩的一點,也就是他對於未來的預測。預測的內容有四個部分:一、思想的橫向整合;二,電腦的模擬連結;三,智慧的向外搜尋;四,科學的選汰系統。
傳統的學術思想,強調縱向的發展,透過歷史脈絡的過程,掌握學科的精要。在複雜的發展中,學科的分類成為過時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軸的思想整合。這種深富實用精神的發展,不但打破了學術的壁壘,也讓科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層次。
在新的層次中,電腦的廣泛應用,不但加深了我們對於實驗儀器的依賴,也讓許多原先我們認為無法理解的神祕層次獲得一一解碼的機會。電腦所帶動的演算能力,不但能夠提升計算的數量,也提高了模擬自然的品質。原先一度懷疑是否能夠解決的問題,在高速運算中,成了完全可以掌控的發展。甚至連生命與演化這種與人類相關的問題,都在電腦的應用中,成了解釋的對象。
對生命的探索,讓我們能夠有機會,不但想要追尋人的極限,更想跨越限制,探求生命以外的智慧。這是一種很奇特的好奇心,因為若不是在複雜科學與高速運算的輔助下,我們根本就無能超越人的極限。一旦掌握到所有人能夠理解的範圍之後,向外探求更高智慧的好奇心,就永無止盡成為新的哲學課題。重點是,這個課題來自於科學的引導。
在複雜科學的指揮下,科學成為了一個創造與發展的有機系統。正如同作者所說的,所有的科學家,從各自不同的觀點與角度,發展不同理論的同時,他們所在意的並不是理論的正確性,而是理論的存活性。沒有人能夠提出永遠正確的理論,就像是沒有哪一種物種會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中一樣。科學本身就像是一場會發生突變的演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最能夠禁得起挑戰的理論,才是公認最具有生存能力的理論。
新哲學問世
的確,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中,所有的讀者都能夠感覺到,在大多數人均茫然於複雜科學時代來臨時,這一本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以科技整合的思維,電腦的廣泛應用,追求宇宙的智慧以及強調科學理論競爭的新情勢,昭示大家新時代即將到來。我們驚訝於作者預測的準確性之餘,必須記住,這並不是本書的重點。本書的重點是,它為我們指出方向:一種新的哲學誕生了!
讓我們姑且用「反哲學」這種名詞來稱呼這種新哲學。當然,這也是一個跨時代的區分。當舊有的哲學不能迎合新器具與新理論的訴求時,就等同於一個沒有辦法在新環境中生存的物種。選汰理論的比喻很好,讓我們深切體會傳統哲學,一樣只是個過去適應很好的理論,而現在必須面對延續生存的壓力。
對於我這位哲學工作者而言,哲學的主要工作就是求「新」若渴。我不擔心改變,也不害怕否定,更不在乎任何對哲學的批判。我在意的只是,這個否定的論證、說明以及證據是否充足。閱讀本書後的感覺,除了學習新知的喜悅之外,也讓我不斷的反省,驚覺科學的發展,已經迅速到讓哲學家必須面對新的時代、新的挑戰以及新的哲學。我基於以上所述,鄭重向大家推薦本書。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3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3 |
5折 | 7 |
7折以上 | 4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