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添城
定價:NT$ 350
優惠價:79 折,NT$ 276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以經濟學人的思考探討教育
用教育學家的熱情體悟人生
本書整理作者周添城校長在《經典》雜誌專欄一百篇精華文章,以經濟學者的觀點為主軸,切入全球化浪潮下對瞬息萬變台灣社會的觀察,並就諸多重要議題提出鞭辟入裡的觀點,提供讀者關於台灣社會的深入思考。
作者具備深厚的經濟學專業知識,長年投入教育工作,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經濟原理,且每每能從日常生活中印證學理。文章從議題或現象切入,援引相關理論,提出看法與解決之道,讓讀者透過一顆「經濟腦」看周遭世界。
作者除了教學研究,也熟稔教育行政,並以啟發他人為畢身職志,教育家的熱情深具感染力。書中談及各種教育問題,切中核心,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
文中觸及心靈的探索,視人生意義為圓滿過程的追求,處處散發溫厚的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
周添城
現任醒吾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講座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涵蓋產業經濟學、產業政策、管制經濟學、產業金融與產業科技。
在學術與行政經歷方面,曾任醒吾科技大學校長,南開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商管學群召集人,實踐大學講座教授、管理學院院長,景文技術學院講座教授、校長,國立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所長、系主任。
在業界經歷方面,曾任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執行長,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工業技術研究院顧問/全國工業總會委員、顧問/全國商業總會委員、顧問,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龍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著作豐富,有《台灣經濟Q & A》、《區域主義下的臺灣經濟》、《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周添城全集》(十冊,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二次決戰全球貿易市場、烽火台前話銀行、金融世紀、擺盪在鬆緊、經濟奇蹟的迷思、百年大計的資本觀、兩岸經貿的禁忌、全球經貿的分合、干預與市場的戰爭)。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用經濟以經世濟民
何飛鵬
一九八七年,我創辦《商業周刊》,為了內容需要,我們找了五位大學財經系的教授成為雜誌的總主筆,每週或隔週我們就會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當前的重要財經問題。通常我們會針對當前發生的財經大事,請教這些教授們的意見,他們也會就所學的專業,提供學理的專業分析,這對我們許多新手記者們都是很重要的學習。
當時周添城就是五位主筆之一,我記得他當時應是中興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印象中每次開會他都會從經濟學的學理,引經據典的論述各種可能,經常能與事件後來的發展若合符節。而且周老師的發言,也讓我覺得他不只是一位學者,對於社會實務的理解,他也有十分獨到之處,我確定他不是活在學術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在現實世界也可以有一番作為的能人。
之後《商業周刊》主筆改組,周添城因工作不再擔任,我們從此變成熟悉但不常見面的老友。雖然不常見面,都可以時常在媒體中看見周老師的高論,這永遠是熟悉的。
周老師的一生都在教育界服務,從教授、系主任到大學校長,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可以見到他全力投入的成果。
尤其最後在醒吾科技大學校長的任內,在這個台灣因少子化,許多私立大學普遍招生不足的狀況下,醒吾科大仍然欣欣向榮。
一年前,周老師與我見面聊天,想把他這些年發表的一些文章結集成書,我們自然很樂於服務,而有這一本《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的出版。
這是周老師一生的精華結集,每篇文章都有他獨到的觀點,值得所有讀者一睹為快。
(本文作者為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專文推薦〉
人生為何?教育何為?
吳惠林
十多年來,開課第一天,面對大學生、研究生青春面孔,我一開口就會問:「人是什麼?問問自己到底是不是人?」學子們的反應大都是茫茫然,目瞪口呆,更以為自己進錯教室,以為上的是哲學課。其實我教的是經濟學相關課程,而經濟學原本就是「人的行為學」,主體是「人」啊!
眾所周知,「人是萬物之靈」,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欲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人更不是機器。不過,當代經濟學和經濟學人卻在數理化演進下,引進理工科學的分析工具,將人標準化和機器化了,而當前的學校教育也朝向「標準化」,在標準答案的教學下,將人「非人化」矣!實在有必要進行「返本歸真」,將人找回來,將學校教育導正。
導正走偏的學校教育
那麼「人生為何?人生何為?」就是基本課題,母親懷胎十月呱呱墜地,來到人間的第一聲就是「哭」,而哭不就是痛苦、不高興的表示嗎?所以,人一出生就已意識到要來受苦了,而且是被迫來到人間,於是發出哭聲抗議。不過,儘管不是自願的,既然降臨世間,就必須活下去,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不是要想一想「生活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蔣中正領導的專制時代,「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這兩句話高掛在中小學禮堂,學子們被逼背誦而琅琅上口。當今「永續發展」被世人念茲在茲,但天災人禍愈來愈嚴重,除非這兩句話被實實在在落實,否則永續發展將是夢一場。不過,當代人的生活你爭我奪,爭來鬥去、欺騙、不誠信、搞陰謀,不但不是增進別人的生活,反而是搶奪別人的資源為己所用,「自私自利」是鮮活寫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成座右銘了,而生命的意義更離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漸行漸遠,不婚不育日漸普遍,少子女化的結果怎會有繼起的生命呢?
「人心不正」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這些人生的根本課題往往被導向「由教育」來化解,可是當今的學校教育真能擔此重責大任,或者反而推波助瀾,助紂為虐呢?
在經濟領域翻滾數十年的我,近十多年來一直在思索、探討這些人生根本課題,也一直為文傳布基本經濟觀念,更深深體認到「人心不正」才是關鍵;而「人者心之器」,「心者」受後天形成的「觀念」所引導,學校教育正是傳布觀念的最重要觸媒。不過,正確的「基本經濟觀念」之傳布很根本、很重要,但也非常不容易,也很孤寂。
在稀少的傳布觀念人物中,周添城教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長久以來不斷的在各種報章雜誌、電視台、廣播電台等等媒體為文、講述,並將文章結集成書廣泛傳布。如今又將其在《經典雜誌》專欄的百篇文章精華,以《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書名出版。
我認識周教授很久了,早年還曾經合作研究計畫,也曾共同撰寫過論文,但近十年來幾乎未曾碰過面,如今再讀其近年的文章,直覺其功力增進,境界提升了,由純經濟面向昇華到人生層面,反映其在宗教信仰、身心靈課程的洗滌之後,朝向對生命的追尋,在一篇篇觸及心靈的探索,視人生意義為圓滿過程的追求短文中呈現其領悟,字裡行間散發出溫厚善良的人文關懷。對於台灣人民認為痛苦的事物,以樂觀正面看待,提出化解之道,總歸一句話:「凡事無非是人心。」只要人心擺的正,轉念間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這近乎「人人為近敵」的社會,閱讀周教授的文章可以洗滌汙垢,淨化人心,值得將之廣傳。台灣住民,盍興乎來!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專文推薦〉
超越「看不見的手」,看見世界與人生
吳榮義
現代經濟學開山祖師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9 – 1790)在他的重要著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個人以利己心為動機,從事經濟行為,結果不但有利於自己,而且有利於公益,好像由「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所引導,經由市場交易走向社會和諧與一致,但事實上,實際經濟社會的問題無法單純依賴「一隻看不見的手」解決。
此後,許多經濟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及修正,本書作者周添城教授嘗試從不同角度來看經濟社會及人生問題。以他過去做為經濟學人的身份,長期從事經濟領域方面的教學、研究,後來擔任許多教育行政工作,曾任大學校長、學院院長、所長系主任,以及產業金融經濟相關機構的諮詢工作,並經常發表文章,對經濟、社會相關議題提出獨到敏銳及深入的看法。由於作者豐富的研究及工作經驗,除了從經濟的觀點加以評論之外,進一步對生命價值甚至人生哲理,提出他的闡釋,可以說已經超出傳統的市場經濟的範疇,內容精彩,令人敬佩。本書讓一般人可以瞭解一位經濟學人如何看世界,關心社會及人生;對於經濟學界也提出一個可供參考的想法。
經濟學為簡化分析架構看問題,通常自限於一些假設條件為前提,但實際社會並不是那樣簡單。最明顯的例子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依市場機能及自由貿易帶來快速全球化所產生的貧富不均問題不斷惡化,不但在富國與窮國之間所得差距加大,在國內一般家庭所得分配也嚴重惡化,這些問題如何能解決是全世界各國社會及政府所關心的。周教授認為M型左右兩邊族群需要重新調整各自財富與生活態度,甚至還需要人類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調適,換言之這些問題不是依賴經濟機制能夠解決,也不是不同族群對財富及生活態度調整,或人類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調適就會消失,恐怕需要政府採取適當的政策加以因應。因此,周教授如能再寫一本書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相信是讀者,以及社會所期待的。
本書讓讀者瞭解,一位長期從事教學研究及擁有豐富教育行政工作經驗的經濟學家,提出他對世界及人生的看法,頗值參考,故樂於推薦。
(本文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
〈專文推薦〉
經濟學人對國事與專業的關懷
李紀珠
我和周添城教授是經濟學界的同行。我在政大經濟學系擔任教授時,他在興大法商、後改為台北大學的經濟學系服務。由於雙方研究領域有些共通點,因此,時而交換意見。
周教授一直以來勤於筆耕,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也曾在多家報社擔任主筆。其後,他從公立學校轉至私立大學服務,先後擔任景文、醒吾科大的校長。這些經歷使他關心的領域,亦擴大至教育和世界相關的議題。
本書共收錄了周教授關心的五個主題,合計一百篇的文章。相信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經濟學人對國事、專業的關懷,值得推薦,特以為序。
(本文作者為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
〈專文推薦〉
冷靜的腦、溫暖的心,尋找台灣教育的未來
周吳添
很開心聽到家兄周校長即將出版《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數月前,周校長曾提及對當前教育的看法以及將出此書之背景。觀之現今教育皆只注重「IN」入學指考的各項權數之技術性考量,而忽略談「OUT」畢業後就所學如何學以致用相連結等課題。當整個社會或教育部教改只集中看入學方式各項甄選╱筆試╱口試的「IN」時,不論教改如何改,在熱門科系的粥少僧多情況下,還是只能計較指考的分數,甚至小數點兩位數予以計算之等等,不得不侷限於分數的迷思中,而忽略學生的畢業後「OUT」與職場連結等出路,所以教改要有所突破是不易的。
周校長提出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現行是存在很大的落差的,尤其從「學費定價」來看,國立大學一學年學費約五萬,私立大學一年學費約十萬,則兩者相差五萬,四年則差距二十萬,二十萬對於一般中產(受薪)階級,平均月收入所得六至十萬上下的家庭,假設一個月存二至三萬,也是至少得累積六至十個月的積蓄。高中生在面對科系或學校選擇時,因此「學費的價差」,其實早就心有所屬了。學費已無形中決定了志願,進而,造成更多的日後興趣不合,與私立大學追趕國立大學的機會幾乎很難,市場價格那隻無形的手,已決定了台灣教育改革的不可能;為此,周校長曾提及國立大學分四年,每年百分之二十五調漲,且加上弱勢學生給予資助之配套,予期拉平國立、私立大學之學費差距,如此多一個選項;進而正常發展教學的配套等構想,頗值教改者討論之思維。
此外,對於有未來性具潛力發展的科系,絕對不是當下最熱門的科系,而是需要經過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甚至工作幾年後,當時最需要的科系或專業,這期間最少落差4+2+(4~6)=10~12年,如何靠當下有限資訊,予以選擇呢?亦即,此對於高中畢業生在當下選擇科系時,社會所提供的資訊是完全不夠的,而二十萬的學費差距,卻是一般中產家庭在選擇可負擔的基本經濟條件下,而不得不選擇「較便宜學費」的國立學校優先私立大學選項,進而不論科系之選擇結果,此亦是重IN輕OUT的另一客觀事實。故在當下,很難選擇有興趣或者是符合未來發展的科系就讀,以致難有客觀的選擇。
在國立與私立大學的鴻溝無法調整的現狀下,周校長以經濟學的角度以及對於教育長期的觀察,點出此觀點,對當下聚焦探討「十二年國教、教改、甄試、指考……等」,應有更大的參考與另一創新思路,他無愧是有經濟學者的「冷靜的腦、溫暖的心」,亦即出版了此書,清楚整理了台灣教育盲點之論述,值得大家一起來看,以及思考台灣教育的未來!
這僅是經濟學者背景下看教育的一個具體觀點,此外,其一生亦有著多采多姿的生命體驗,值得讀者分享與參考之處甚多,有待大家品味再三!供讀者參考之!
(本文作者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生命體驗相互交輝的閱讀之旅
周燦德
本書作者以其一甲子功力,匯集經濟、教育和人生的深厚專業素養和生活體驗,藉由社會發生的議題事件作場域,將知識內化而應用在問題的剖析和解決的策略思考上,再轉化成一篇篇具有獨到見解和發人深省的絕妙佳作;研讀其論述內容的字裡行間,韻香意明,有如一股涓涓細流,清新地注入知識的漠地,溫蜜地滋潤了生命的心田。我認為這本書可以作為你我生命體驗相互交輝的共同素材。特予推薦。
(本文作者為醒吾科技大學校長、前教育部常務次長)
〈專文推薦〉
經濟腦,人文心
林聖忠
解釋社會現象或議題時,注入以不同學理及觀點,往往可帶來釐清混淆、梳理脈絡的作用。這種基本原理及架構的導引,不僅提供讀者不同的觀察視角,也將觸發其對議題多重面向的思考,獲致清晰的輪廓。周添城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正是這樣一本幫助讀者綜觀百態,拉高層次、建立構面的好書。
一篇篇散文式的評析,有如一段段與讀者的輕鬆對談,在對社會現象的思辨與感悟之間,蘊含了新經濟觀點,互為印證,引人入勝。結集多年來在《經典雜誌》執筆的專欄文章精華,周教授在一則則故事與緊扣時事的主題中,以其經濟學者的思維角度,關注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眾多趨勢的形成,經濟、金融、貨幣市場秩序的推衍,人們生活面貌的變遷,以及其對台灣經貿發展、國計民生以及個別企業發展的影響。
在此同時,他也感於市場機制對效率的追求,已然導致資源的配置不公,走向M型化的發展,即《論語•季氏篇》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諱言傳統經濟學已面臨翻轉的時刻。「經濟,始終來自人文」,周教授相信,若人心意念的關照內化為經濟的底蘊,則離重建理想美好社會價值的境界不遠,此一論點為讀者帶來深刻的省思,也喚起更多人對台灣社會發展的關注。
從人生、教育到經濟,字裡行間,處處可見周教授秉持的一股人文關懷。深耕高等教育多年的他,將志趣與工作合一,視為人生得天獨厚的幸運,故能保持始終不變的熱情,令人敬佩。教育,為百年大計、萬事之本,周教授除了致力於教學、研究及行政事務,並累積在學術、金融及產業跨領域的豐富經驗,召喚社會更多人文及心靈的探索,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將長期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化為一篇篇精湛的文字,啟發了無數讀者,這正是教育精神的擴大與延伸。
在瞬息萬變、眾聲喧譁的當下,周教授的「一以貫之」,赤忱不減,特別彰顯了他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周教授與中油公司有著淵源,之前曾擔任公司監察人職務,相關著作並曾以「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為主題,深度剖析國際複雜政經關係交互影響下的石油能源走向,足可了解其關切面向之廣、研究著力之深。
這部充滿了人生雋語、智慧火花乍現的著作,個人十分榮幸有機會先睹為快,感受周教授的熱情,更樂意為文推薦,讓我們一起進入「人文的經濟、經濟的人文」世界,悠遊其間。
(本文作者為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
〈專文推薦〉
產學互動下的經濟與教育
林錫埼
四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大學新鮮人。從進入中興大學經濟學系起,才一腳跨經濟學的領域,周添城校長是系上高我兩屆的學長。
畢業後他留在學術領域裡發展,曾任母校經濟系主任、所長,之後又擔任景文、實踐與醒吾等三所大學的校長。而我在畢業後進入產業界,七年後創業至今,三十多年來兩人雖然產學殊途,看似毫無瓜葛,但其實我們相互提攜,關係比學生時代更密切。
經濟學簡單說就是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重點是在研究經濟個體或總體在經濟體系下的行為,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互動。
如今經濟學的觸角越來越廣,分析已不僅限於傳統的商業、金融和政府等領域,連教育、法律、政治、社會架構、宗教、健康、犯罪、戰爭和科學等無一不包,被有些學者諷刺為「經濟學帝國主義」。但也由此可見,任何社會科學都無法與經濟學脫鉤。
國人對教育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至聖先師孔子或亞聖孟子,因此直覺想到的就是「子罕言利」或「王何必曰利」。但經濟學不可能迴避分析利害,以致我的學長擔任經濟系所的教授時,大多數人認為是學以致用;但他在五十歲後相繼出任三所大學的校長,有些人就跌破眼鏡了。
然而從學長這本《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大家就不得不相信,一個好的經濟學者,不但能參透萬事,若是投身教育領域,尤其是在教育行政方面,更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他在擔任三所大學校長任內,其中景文及醒吾在他的領導下,都順利改制為科技大學,因此稱他是教育行政裡的「改制達人」,一點也不為過。
本書是他在《經典雜誌》專欄裡的一百篇精華文章。寫作動機正如書裡所說,意在:「以經濟學人的思考探討教育,用教育學家的熱情體悟人生」。針對教育與人生的重要主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一解說背後具關鍵影響力的經濟學觀點。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日,先父林國明突然往生。為感念父親,我用他的名字在母校經濟系成立「林國明獎學金」。之後周校長擔任醒吾科大校長,極力推動實習制度,規劃全校所有四年級學生在畢業前,完成全時的校外實習課程。
產學若沒有互動,教育必然成為無意義的投資。不只浪費家長的金錢,也阻礙國家的進步,但這都還是其次;最糟的應該還是蹉跎了莘莘學子的青春歲月。
從母校經濟系畢業後,我在產業界打拚了三十多年,非常認同周校長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二○一二年率先捐助成立該校「百萬菁英獎學金」,提供實習有成的四位學生每名獲得二十五萬元獎學金,期望能建立產學之間的良好互動,這也就是母校經濟學系師長們對我們的啟發。
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激下,周校長用他的「經濟腦」投身教育界,早已成就了豐富成果。透過這本兼具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的好書,讀者一定能更明瞭他的理念;產學互動下的經濟與教育,必然也能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本文作者為圜達實業公司董事長)
〈專文推薦〉
獨到的眼光 敏銳的觀察
陳瑞隆
自從十八世紀英國的科學家瓦特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啓動了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無疑的已成為主宰全世界各項活動的主軸,對人類的生活也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君不見各國的財經政策必須隨時根據經濟現況與未來的趨勢進行修正與調整,教育也必須配合整個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培育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人才,甚至人類的生活也深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等等也隨之作了重大的改變。直到今天,我們如果說經濟活動支配了我們的一生,大概也不為過。
周添城校長是我中興大學經濟系的系友,他是一位治學嚴謹、學養俱豐、理論與實務兼備、觀察力非常敏銳的學者。他的人格特質源自於他深厚的學術基礎,以及長期投入作育英才的教育工作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周校長也因此是少數學者當中,能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闡述各項複雜的經濟議題,以及這些經濟議題的背後對我們人生的各個層面所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衝擊,而且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周校長不吝於及時分享他的獨到見解,先後在《經典雜誌》專欄發表了一百多篇精華的文章,以經濟學人的眼光,深入探討當前全世界所面臨的各項問題與挑戰。
今天城邦文化出版集團旗下的商周出版將周校長的這一百篇傑作彙整成冊,訂名為《經濟學人看教育,談人生》,我認為這一本書不但是政府以及工商界的決策者必讀的著作,同時對一般讀者在掌握未來全球的經濟脈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方面,一定具有啟發性的作用!我非常高興向各界人士推薦這一本書。
(本文作者為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教育、人生、經濟
劉天和
我劉天和在四十八歲時罹患癌症,有很特別的人生經驗,病床上我許下心願:「我是被閻羅王放回來的,如果老天爺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提供健康的食物給大眾。」之後我創立天和生物投入有機產業至今十餘年,歷經三次重大天然災害,損失慘重,但沒澆熄我投入天然、有機、無毒產業的堅持,一有機會總是不斷苦口婆心地想要帶給人們正確飲食、健康及正常作息的概念。
事業有成不是個人在享受,不是家庭在揮霍,更不是個人的成就,是因為團隊的奮鬥成果,果實一定要與全員分享,回饋社會老天才會再施恩賜福。
我重視學童的人品教育,在國小設立獎學金,不以學業成績作為標準,而以品德模範作為榜樣。我只有國小畢業,只能用人生努力所累積的資本,盡所能地實踐對老天爺的承諾。
周校長是經濟專長的知識家,與我年紀相近,儘管人生經歷不同,但是我們對於下一代教育環境的期許,對年輕一輩與台灣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應該更勤奮務實,看法一致。周校長將經濟與教育、生活、人生經驗,結合時事,做深入淺出地分享,用不同於一般經濟學家的角度,解析人生意義,在此誠心向讀者大眾推薦。祝福每位讀者闔家健康平安,幸福美滿。
(本文作者為天和生物公司董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1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周添城
優惠價: 79 折, NT$ 276 NT$ 3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以經濟學人的思考探討教育
用教育學家的熱情體悟人生
本書整理作者周添城校長在《經典》雜誌專欄一百篇精華文章,以經濟學者的觀點為主軸,切入全球化浪潮下對瞬息萬變台灣社會的觀察,並就諸多重要議題提出鞭辟入裡的觀點,提供讀者關於台灣社會的深入思考。
作者具備深厚的經濟學專業知識,長年投入教育工作,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經濟原理,且每每能從日常生活中印證學理。文章從議題或現象切入,援引相關理論,提出看法與解決之道,讓讀者透過一顆「經濟腦」看周遭世界。
作者除了教學研究,也熟稔教育行政,並以啟發他人為畢身職志,教育家的熱情深具感染力。書中談及各種教育問題,切中核心,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
文中觸及心靈的探索,視人生意義為圓滿過程的追求,處處散發溫厚的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
周添城
現任醒吾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講座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涵蓋產業經濟學、產業政策、管制經濟學、產業金融與產業科技。
在學術與行政經歷方面,曾任醒吾科技大學校長,南開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商管學群召集人,實踐大學講座教授、管理學院院長,景文技術學院講座教授、校長,國立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所長、系主任。
在業界經歷方面,曾任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執行長,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工業技術研究院顧問/全國工業總會委員、顧問/全國商業總會委員、顧問,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龍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著作豐富,有《台灣經濟Q & A》、《區域主義下的臺灣經濟》、《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周添城全集》(十冊,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二次決戰全球貿易市場、烽火台前話銀行、金融世紀、擺盪在鬆緊、經濟奇蹟的迷思、百年大計的資本觀、兩岸經貿的禁忌、全球經貿的分合、干預與市場的戰爭)。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用經濟以經世濟民
何飛鵬
一九八七年,我創辦《商業周刊》,為了內容需要,我們找了五位大學財經系的教授成為雜誌的總主筆,每週或隔週我們就會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當前的重要財經問題。通常我們會針對當前發生的財經大事,請教這些教授們的意見,他們也會就所學的專業,提供學理的專業分析,這對我們許多新手記者們都是很重要的學習。
當時周添城就是五位主筆之一,我記得他當時應是中興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印象中每次開會他都會從經濟學的學理,引經據典的論述各種可能,經常能與事件後來的發展若合符節。而且周老師的發言,也讓我覺得他不只是一位學者,對於社會實務的理解,他也有十分獨到之處,我確定他不是活在學術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在現實世界也可以有一番作為的能人。
之後《商業周刊》主筆改組,周添城因工作不再擔任,我們從此變成熟悉但不常見面的老友。雖然不常見面,都可以時常在媒體中看見周老師的高論,這永遠是熟悉的。
周老師的一生都在教育界服務,從教授、系主任到大學校長,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可以見到他全力投入的成果。
尤其最後在醒吾科技大學校長的任內,在這個台灣因少子化,許多私立大學普遍招生不足的狀況下,醒吾科大仍然欣欣向榮。
一年前,周老師與我見面聊天,想把他這些年發表的一些文章結集成書,我們自然很樂於服務,而有這一本《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的出版。
這是周老師一生的精華結集,每篇文章都有他獨到的觀點,值得所有讀者一睹為快。
(本文作者為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專文推薦〉
人生為何?教育何為?
吳惠林
十多年來,開課第一天,面對大學生、研究生青春面孔,我一開口就會問:「人是什麼?問問自己到底是不是人?」學子們的反應大都是茫茫然,目瞪口呆,更以為自己進錯教室,以為上的是哲學課。其實我教的是經濟學相關課程,而經濟學原本就是「人的行為學」,主體是「人」啊!
眾所周知,「人是萬物之靈」,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欲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人更不是機器。不過,當代經濟學和經濟學人卻在數理化演進下,引進理工科學的分析工具,將人標準化和機器化了,而當前的學校教育也朝向「標準化」,在標準答案的教學下,將人「非人化」矣!實在有必要進行「返本歸真」,將人找回來,將學校教育導正。
導正走偏的學校教育
那麼「人生為何?人生何為?」就是基本課題,母親懷胎十月呱呱墜地,來到人間的第一聲就是「哭」,而哭不就是痛苦、不高興的表示嗎?所以,人一出生就已意識到要來受苦了,而且是被迫來到人間,於是發出哭聲抗議。不過,儘管不是自願的,既然降臨世間,就必須活下去,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不是要想一想「生活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蔣中正領導的專制時代,「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這兩句話高掛在中小學禮堂,學子們被逼背誦而琅琅上口。當今「永續發展」被世人念茲在茲,但天災人禍愈來愈嚴重,除非這兩句話被實實在在落實,否則永續發展將是夢一場。不過,當代人的生活你爭我奪,爭來鬥去、欺騙、不誠信、搞陰謀,不但不是增進別人的生活,反而是搶奪別人的資源為己所用,「自私自利」是鮮活寫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成座右銘了,而生命的意義更離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漸行漸遠,不婚不育日漸普遍,少子女化的結果怎會有繼起的生命呢?
「人心不正」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這些人生的根本課題往往被導向「由教育」來化解,可是當今的學校教育真能擔此重責大任,或者反而推波助瀾,助紂為虐呢?
在經濟領域翻滾數十年的我,近十多年來一直在思索、探討這些人生根本課題,也一直為文傳布基本經濟觀念,更深深體認到「人心不正」才是關鍵;而「人者心之器」,「心者」受後天形成的「觀念」所引導,學校教育正是傳布觀念的最重要觸媒。不過,正確的「基本經濟觀念」之傳布很根本、很重要,但也非常不容易,也很孤寂。
在稀少的傳布觀念人物中,周添城教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長久以來不斷的在各種報章雜誌、電視台、廣播電台等等媒體為文、講述,並將文章結集成書廣泛傳布。如今又將其在《經典雜誌》專欄的百篇文章精華,以《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書名出版。
我認識周教授很久了,早年還曾經合作研究計畫,也曾共同撰寫過論文,但近十年來幾乎未曾碰過面,如今再讀其近年的文章,直覺其功力增進,境界提升了,由純經濟面向昇華到人生層面,反映其在宗教信仰、身心靈課程的洗滌之後,朝向對生命的追尋,在一篇篇觸及心靈的探索,視人生意義為圓滿過程的追求短文中呈現其領悟,字裡行間散發出溫厚善良的人文關懷。對於台灣人民認為痛苦的事物,以樂觀正面看待,提出化解之道,總歸一句話:「凡事無非是人心。」只要人心擺的正,轉念間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這近乎「人人為近敵」的社會,閱讀周教授的文章可以洗滌汙垢,淨化人心,值得將之廣傳。台灣住民,盍興乎來!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專文推薦〉
超越「看不見的手」,看見世界與人生
吳榮義
現代經濟學開山祖師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9 – 1790)在他的重要著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個人以利己心為動機,從事經濟行為,結果不但有利於自己,而且有利於公益,好像由「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所引導,經由市場交易走向社會和諧與一致,但事實上,實際經濟社會的問題無法單純依賴「一隻看不見的手」解決。
此後,許多經濟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及修正,本書作者周添城教授嘗試從不同角度來看經濟社會及人生問題。以他過去做為經濟學人的身份,長期從事經濟領域方面的教學、研究,後來擔任許多教育行政工作,曾任大學校長、學院院長、所長系主任,以及產業金融經濟相關機構的諮詢工作,並經常發表文章,對經濟、社會相關議題提出獨到敏銳及深入的看法。由於作者豐富的研究及工作經驗,除了從經濟的觀點加以評論之外,進一步對生命價值甚至人生哲理,提出他的闡釋,可以說已經超出傳統的市場經濟的範疇,內容精彩,令人敬佩。本書讓一般人可以瞭解一位經濟學人如何看世界,關心社會及人生;對於經濟學界也提出一個可供參考的想法。
經濟學為簡化分析架構看問題,通常自限於一些假設條件為前提,但實際社會並不是那樣簡單。最明顯的例子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依市場機能及自由貿易帶來快速全球化所產生的貧富不均問題不斷惡化,不但在富國與窮國之間所得差距加大,在國內一般家庭所得分配也嚴重惡化,這些問題如何能解決是全世界各國社會及政府所關心的。周教授認為M型左右兩邊族群需要重新調整各自財富與生活態度,甚至還需要人類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調適,換言之這些問題不是依賴經濟機制能夠解決,也不是不同族群對財富及生活態度調整,或人類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調適就會消失,恐怕需要政府採取適當的政策加以因應。因此,周教授如能再寫一本書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相信是讀者,以及社會所期待的。
本書讓讀者瞭解,一位長期從事教學研究及擁有豐富教育行政工作經驗的經濟學家,提出他對世界及人生的看法,頗值參考,故樂於推薦。
(本文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
〈專文推薦〉
經濟學人對國事與專業的關懷
李紀珠
我和周添城教授是經濟學界的同行。我在政大經濟學系擔任教授時,他在興大法商、後改為台北大學的經濟學系服務。由於雙方研究領域有些共通點,因此,時而交換意見。
周教授一直以來勤於筆耕,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也曾在多家報社擔任主筆。其後,他從公立學校轉至私立大學服務,先後擔任景文、醒吾科大的校長。這些經歷使他關心的領域,亦擴大至教育和世界相關的議題。
本書共收錄了周教授關心的五個主題,合計一百篇的文章。相信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經濟學人對國事、專業的關懷,值得推薦,特以為序。
(本文作者為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
〈專文推薦〉
冷靜的腦、溫暖的心,尋找台灣教育的未來
周吳添
很開心聽到家兄周校長即將出版《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數月前,周校長曾提及對當前教育的看法以及將出此書之背景。觀之現今教育皆只注重「IN」入學指考的各項權數之技術性考量,而忽略談「OUT」畢業後就所學如何學以致用相連結等課題。當整個社會或教育部教改只集中看入學方式各項甄選╱筆試╱口試的「IN」時,不論教改如何改,在熱門科系的粥少僧多情況下,還是只能計較指考的分數,甚至小數點兩位數予以計算之等等,不得不侷限於分數的迷思中,而忽略學生的畢業後「OUT」與職場連結等出路,所以教改要有所突破是不易的。
周校長提出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現行是存在很大的落差的,尤其從「學費定價」來看,國立大學一學年學費約五萬,私立大學一年學費約十萬,則兩者相差五萬,四年則差距二十萬,二十萬對於一般中產(受薪)階級,平均月收入所得六至十萬上下的家庭,假設一個月存二至三萬,也是至少得累積六至十個月的積蓄。高中生在面對科系或學校選擇時,因此「學費的價差」,其實早就心有所屬了。學費已無形中決定了志願,進而,造成更多的日後興趣不合,與私立大學追趕國立大學的機會幾乎很難,市場價格那隻無形的手,已決定了台灣教育改革的不可能;為此,周校長曾提及國立大學分四年,每年百分之二十五調漲,且加上弱勢學生給予資助之配套,予期拉平國立、私立大學之學費差距,如此多一個選項;進而正常發展教學的配套等構想,頗值教改者討論之思維。
此外,對於有未來性具潛力發展的科系,絕對不是當下最熱門的科系,而是需要經過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甚至工作幾年後,當時最需要的科系或專業,這期間最少落差4+2+(4~6)=10~12年,如何靠當下有限資訊,予以選擇呢?亦即,此對於高中畢業生在當下選擇科系時,社會所提供的資訊是完全不夠的,而二十萬的學費差距,卻是一般中產家庭在選擇可負擔的基本經濟條件下,而不得不選擇「較便宜學費」的國立學校優先私立大學選項,進而不論科系之選擇結果,此亦是重IN輕OUT的另一客觀事實。故在當下,很難選擇有興趣或者是符合未來發展的科系就讀,以致難有客觀的選擇。
在國立與私立大學的鴻溝無法調整的現狀下,周校長以經濟學的角度以及對於教育長期的觀察,點出此觀點,對當下聚焦探討「十二年國教、教改、甄試、指考……等」,應有更大的參考與另一創新思路,他無愧是有經濟學者的「冷靜的腦、溫暖的心」,亦即出版了此書,清楚整理了台灣教育盲點之論述,值得大家一起來看,以及思考台灣教育的未來!
這僅是經濟學者背景下看教育的一個具體觀點,此外,其一生亦有著多采多姿的生命體驗,值得讀者分享與參考之處甚多,有待大家品味再三!供讀者參考之!
(本文作者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生命體驗相互交輝的閱讀之旅
周燦德
本書作者以其一甲子功力,匯集經濟、教育和人生的深厚專業素養和生活體驗,藉由社會發生的議題事件作場域,將知識內化而應用在問題的剖析和解決的策略思考上,再轉化成一篇篇具有獨到見解和發人深省的絕妙佳作;研讀其論述內容的字裡行間,韻香意明,有如一股涓涓細流,清新地注入知識的漠地,溫蜜地滋潤了生命的心田。我認為這本書可以作為你我生命體驗相互交輝的共同素材。特予推薦。
(本文作者為醒吾科技大學校長、前教育部常務次長)
〈專文推薦〉
經濟腦,人文心
林聖忠
解釋社會現象或議題時,注入以不同學理及觀點,往往可帶來釐清混淆、梳理脈絡的作用。這種基本原理及架構的導引,不僅提供讀者不同的觀察視角,也將觸發其對議題多重面向的思考,獲致清晰的輪廓。周添城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正是這樣一本幫助讀者綜觀百態,拉高層次、建立構面的好書。
一篇篇散文式的評析,有如一段段與讀者的輕鬆對談,在對社會現象的思辨與感悟之間,蘊含了新經濟觀點,互為印證,引人入勝。結集多年來在《經典雜誌》執筆的專欄文章精華,周教授在一則則故事與緊扣時事的主題中,以其經濟學者的思維角度,關注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眾多趨勢的形成,經濟、金融、貨幣市場秩序的推衍,人們生活面貌的變遷,以及其對台灣經貿發展、國計民生以及個別企業發展的影響。
在此同時,他也感於市場機制對效率的追求,已然導致資源的配置不公,走向M型化的發展,即《論語•季氏篇》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諱言傳統經濟學已面臨翻轉的時刻。「經濟,始終來自人文」,周教授相信,若人心意念的關照內化為經濟的底蘊,則離重建理想美好社會價值的境界不遠,此一論點為讀者帶來深刻的省思,也喚起更多人對台灣社會發展的關注。
從人生、教育到經濟,字裡行間,處處可見周教授秉持的一股人文關懷。深耕高等教育多年的他,將志趣與工作合一,視為人生得天獨厚的幸運,故能保持始終不變的熱情,令人敬佩。教育,為百年大計、萬事之本,周教授除了致力於教學、研究及行政事務,並累積在學術、金融及產業跨領域的豐富經驗,召喚社會更多人文及心靈的探索,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將長期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化為一篇篇精湛的文字,啟發了無數讀者,這正是教育精神的擴大與延伸。
在瞬息萬變、眾聲喧譁的當下,周教授的「一以貫之」,赤忱不減,特別彰顯了他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周教授與中油公司有著淵源,之前曾擔任公司監察人職務,相關著作並曾以「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為主題,深度剖析國際複雜政經關係交互影響下的石油能源走向,足可了解其關切面向之廣、研究著力之深。
這部充滿了人生雋語、智慧火花乍現的著作,個人十分榮幸有機會先睹為快,感受周教授的熱情,更樂意為文推薦,讓我們一起進入「人文的經濟、經濟的人文」世界,悠遊其間。
(本文作者為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
〈專文推薦〉
產學互動下的經濟與教育
林錫埼
四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大學新鮮人。從進入中興大學經濟學系起,才一腳跨經濟學的領域,周添城校長是系上高我兩屆的學長。
畢業後他留在學術領域裡發展,曾任母校經濟系主任、所長,之後又擔任景文、實踐與醒吾等三所大學的校長。而我在畢業後進入產業界,七年後創業至今,三十多年來兩人雖然產學殊途,看似毫無瓜葛,但其實我們相互提攜,關係比學生時代更密切。
經濟學簡單說就是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重點是在研究經濟個體或總體在經濟體系下的行為,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互動。
如今經濟學的觸角越來越廣,分析已不僅限於傳統的商業、金融和政府等領域,連教育、法律、政治、社會架構、宗教、健康、犯罪、戰爭和科學等無一不包,被有些學者諷刺為「經濟學帝國主義」。但也由此可見,任何社會科學都無法與經濟學脫鉤。
國人對教育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至聖先師孔子或亞聖孟子,因此直覺想到的就是「子罕言利」或「王何必曰利」。但經濟學不可能迴避分析利害,以致我的學長擔任經濟系所的教授時,大多數人認為是學以致用;但他在五十歲後相繼出任三所大學的校長,有些人就跌破眼鏡了。
然而從學長這本《經濟學人這樣看教育,談人生》,大家就不得不相信,一個好的經濟學者,不但能參透萬事,若是投身教育領域,尤其是在教育行政方面,更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他在擔任三所大學校長任內,其中景文及醒吾在他的領導下,都順利改制為科技大學,因此稱他是教育行政裡的「改制達人」,一點也不為過。
本書是他在《經典雜誌》專欄裡的一百篇精華文章。寫作動機正如書裡所說,意在:「以經濟學人的思考探討教育,用教育學家的熱情體悟人生」。針對教育與人生的重要主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一解說背後具關鍵影響力的經濟學觀點。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日,先父林國明突然往生。為感念父親,我用他的名字在母校經濟系成立「林國明獎學金」。之後周校長擔任醒吾科大校長,極力推動實習制度,規劃全校所有四年級學生在畢業前,完成全時的校外實習課程。
產學若沒有互動,教育必然成為無意義的投資。不只浪費家長的金錢,也阻礙國家的進步,但這都還是其次;最糟的應該還是蹉跎了莘莘學子的青春歲月。
從母校經濟系畢業後,我在產業界打拚了三十多年,非常認同周校長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二○一二年率先捐助成立該校「百萬菁英獎學金」,提供實習有成的四位學生每名獲得二十五萬元獎學金,期望能建立產學之間的良好互動,這也就是母校經濟學系師長們對我們的啟發。
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激下,周校長用他的「經濟腦」投身教育界,早已成就了豐富成果。透過這本兼具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的好書,讀者一定能更明瞭他的理念;產學互動下的經濟與教育,必然也能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本文作者為圜達實業公司董事長)
〈專文推薦〉
獨到的眼光 敏銳的觀察
陳瑞隆
自從十八世紀英國的科學家瓦特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啓動了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無疑的已成為主宰全世界各項活動的主軸,對人類的生活也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君不見各國的財經政策必須隨時根據經濟現況與未來的趨勢進行修正與調整,教育也必須配合整個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培育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人才,甚至人類的生活也深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等等也隨之作了重大的改變。直到今天,我們如果說經濟活動支配了我們的一生,大概也不為過。
周添城校長是我中興大學經濟系的系友,他是一位治學嚴謹、學養俱豐、理論與實務兼備、觀察力非常敏銳的學者。他的人格特質源自於他深厚的學術基礎,以及長期投入作育英才的教育工作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周校長也因此是少數學者當中,能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闡述各項複雜的經濟議題,以及這些經濟議題的背後對我們人生的各個層面所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衝擊,而且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周校長不吝於及時分享他的獨到見解,先後在《經典雜誌》專欄發表了一百多篇精華的文章,以經濟學人的眼光,深入探討當前全世界所面臨的各項問題與挑戰。
今天城邦文化出版集團旗下的商周出版將周校長的這一百篇傑作彙整成冊,訂名為《經濟學人看教育,談人生》,我認為這一本書不但是政府以及工商界的決策者必讀的著作,同時對一般讀者在掌握未來全球的經濟脈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方面,一定具有啟發性的作用!我非常高興向各界人士推薦這一本書。
(本文作者為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董事長)
〈專文推薦〉
教育、人生、經濟
劉天和
我劉天和在四十八歲時罹患癌症,有很特別的人生經驗,病床上我許下心願:「我是被閻羅王放回來的,如果老天爺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提供健康的食物給大眾。」之後我創立天和生物投入有機產業至今十餘年,歷經三次重大天然災害,損失慘重,但沒澆熄我投入天然、有機、無毒產業的堅持,一有機會總是不斷苦口婆心地想要帶給人們正確飲食、健康及正常作息的概念。
事業有成不是個人在享受,不是家庭在揮霍,更不是個人的成就,是因為團隊的奮鬥成果,果實一定要與全員分享,回饋社會老天才會再施恩賜福。
我重視學童的人品教育,在國小設立獎學金,不以學業成績作為標準,而以品德模範作為榜樣。我只有國小畢業,只能用人生努力所累積的資本,盡所能地實踐對老天爺的承諾。
周校長是經濟專長的知識家,與我年紀相近,儘管人生經歷不同,但是我們對於下一代教育環境的期許,對年輕一輩與台灣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應該更勤奮務實,看法一致。周校長將經濟與教育、生活、人生經驗,結合時事,做深入淺出地分享,用不同於一般經濟學家的角度,解析人生意義,在此誠心向讀者大眾推薦。祝福每位讀者闔家健康平安,幸福美滿。
(本文作者為天和生物公司董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1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